青少年隐性辍学现象探析

合集下载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

2023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引言•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现状分析•国内外应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对策综述•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但农村初中存在隐性辍学问题。

隐性辍学影响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心理健康、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背景与意义本次调查选择某县农村初中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看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调查内容与方法调查结果概述01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受访学生中近三成存在隐性辍学情况。

02隐性辍学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不足、自律性差等方面,同时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03隐性辍学对学生未来的知识技能掌握、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02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现状分析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农村初中的隐性辍学率进行统计。

统计方法调查显示,近三年来,农村初中的隐性辍学率高达20%,其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隐性辍学率更高。

统计结果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率统计家庭原因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孩子的学习费用;有些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孩子早辍学早打工。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原因分析学校原因一些农村初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缺乏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目标。

社会原因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少,部分学生选择外出务工;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社会影响人才资源流失01农村初中隐性辍学导致大量有潜力的学生无法完成基础教育,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积累。

经济发展受限02农村初中隐性辍学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由于缺乏人力资源支撑,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受到限制。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报告: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摘要:本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地区初中隐性辍学的严重程度,并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问,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初中隐性辍学问题严重,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困难、家庭情况、学校条件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

调查方法: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选择了几所初中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附加现场访问的方式进行了数据收集。

我们向学生和家长发放问卷,询问辍学情况以及可能的原因,并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了解更多细节。

调查结果:1. 辍学情况:调查显示,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率较高,平均超过20%。

2. 经济困难:近50%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农村地区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使得辍学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

3. 家庭情况:家庭情况也是初中隐性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独生子女政策、父母离异、家庭不稳定等。

4. 学校条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称他们辍学是因为在学校学习环境不好,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5. 学生自身因素:部分学生也存在学习能力较弱、对学习不感兴趣等学生自身原因。

原因分析:对于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经济困难、家庭情况、学校条件和学生自身因素四个方面。

经济困难是最主要的原因,这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和资助政策。

家庭情况需要更关注,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改善学校条件和加强师资力量可提高教育质量,以吸引更多学生继续学业。

学生自身因素则需要通过心理辅导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式来纠正。

结论:农村初中隐性辍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和学生的未来。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重视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家庭环境和提供良好的学校条件等措施是解决农村初中隐性辍学问题的重点。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帮助,才能使农村初中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近年来,农村地区初中隐性辍学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隐性辍学,指的是学生在未完成初中学业的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而暂停上学,时间久了便成了隐性辍学。

这一现象对农村教育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教育发展。

首先,隐性辍学导致农村青少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和权益。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学校设施差,教师素质低以及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等原因,许多农村学生在初中就面临了隐性辍学的难题。

辍学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无法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将来很难找到好工作和发展。

而且隐性辍学的学生也失去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权益,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其次,隐性辍学也加大了农村地区教育的差距。

由于隐性辍学的学生无法正常完成初中学业,他们与正常在校学生之间出现了知识和技能上的差距。

而这种差距在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将变得更加明显,造成农村地区教育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这不仅对农村隐性辍学学生本人造成了不公平,也对农村地区整体的教育水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隐性辍学还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隐性辍学的学生往往处于失学状态,他们在家中没有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容易受到各种外界诱惑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一些学生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手机等,无法自拔,导致个人身心健康的问题。

同时,隐性辍学还增加了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风险,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形势。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水平。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扶贫政策,改善他们的经济条件,减轻他们的负担,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此外,学校和家庭也要共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与思考控制学生辍学工作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工作。

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政府促进教育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实和规范办学行为系列措施的强力执行,中小学辍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校学生巩固率明显提高,辍学率明显下降。

一、辍学原因分析(一)社会及家庭的影响造成辍学的原因不容忽视1、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造成上学的底气不足。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中专生就业难呈现在人们面前,毕业后能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农村思想相对保守和落后,人们传统意识上认为上了学也拿不到铁饭碗,况且事业及机关单位时有改革,域内外企业既不景气又缺乏稳定性,这些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上学的认识和信心。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不良影响,麻痹了人们上学的欲望。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富民政策的影响下,农村中一部分头脑灵活的人踏上了头班车,率先发家致富,他们整体文化水平低,不乏文盲半文盲。

他们的致富经,给一些缺乏综合分析能力的人们以片面认识,认为上不上学与生活状况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加之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招聘大学生落户务工,部分大学生吃上“私家饭”反倒给老百姓打工,这一反差刺激了部分民众的神经,知识经济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难以被人们所接纳,造成供子女上学的动力不足。

3、上学的高成本让一部分家庭望而却步。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使得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免费教育,彻底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但义务教育外的高中,尤其是大学教育费用则使得一般家庭望而却步,一些贫困家庭、子女较多的家庭供孩子上学有心无力,产生长痛不如短痛的想法,致使学生辍学。

4、用工单位管理不规范,使辍学学生抄近路过早走向社会。

虽然《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及规定严禁企事业单位雇佣童工,但个别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雇佣童工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中途退学的未成年人过早地走上打工挣钱之路,这无疑给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及家长构成诱惑。

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调查与对策

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调查与对策

农村普通高中隐性綴学调查与对策■史荣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普通高中生逃课、上课睡觉等隐性辍学问题日益严重,如若对此置之不理,隐性辍学则会变为显性辍学,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本文深入分析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的成因,并进一步探索控制农村高中隐性辍学的有效策略。

I目前,尽管各地区已加大辍学控 制力度,但农村普通高中隐性綴学问题和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学生虽然保留学籍,正常参加学习考试,但终是游离于学习之外,打着上学的幌子逃课、玩游戏等,该部分学生极易沾上社会不良习气,并最终沦为问题少年,隐形辍学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安全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麵隐性辍学问题,落实隐性辍学控制工作,为青少年的教育保驾护航。

一、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成因分析隐性辍学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隐性辍学如果得不到有雑制,将会对学生个人的成才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农村普通高中隐性綴学的成因有许多:首先是家庭层面的问题,许多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十分有限,为了维持生计,父母不得不长期外出务工,孩子不得不留守家中,留守家庭中的高中生存在教育缺失问题,部分留守高中生在学业辅导和思想方面得不到家长的有效引导’在学习方面,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并最终辍 学;其次,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 思想过于功利化,许多学校将升学率作 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对升学无望的 学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学生对学 习逐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但又不愿意离开学习环境,于是终日游离于课堂之外,为等待毕业而飘在学校之中。

二、控制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问题的有效对策(一)更新教育观念,消除功利性教育思想农村普通高中隐性綴学不仅是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还是一个影响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隐性辕学问题直接冲击着我国的高中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辕学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引发严重的高中教育危机。

辍学分析报告

辍学分析报告

辍学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辍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断学业并未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的现象。

辍学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也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挑战。

因此,分析辍学现象并寻找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辍学现象,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减少学生辍学率。

下面将从辍学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辍学的原因辍学的原因可以分为学校方面和个人方面。

1. 学校方面原因•学校教育质量不达标:学校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果,如果学校教育质量不过关,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学习。

•学校资源不足:一些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如设施简陋、师资不足等,这样的条件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管理不善:学校的管理方式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人解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个人方面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条件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可能无法承担学费和生活费,从而选择辍学。

•学业压力过大:学习压力过大是一些学生选择辍学的原因之一。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无法适应学习压力而放弃继续学习。

•家庭环境不支持:一些学生面临家庭环境不稳定或不支持学习的情况,这样的家庭环境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从而导致辍学。

三、辍学的影响辍学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1. 对个人的影响•学历水平低:辍学会导致个人学历水平的降低,这将影响个人未来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就业困难:没有完整的学历会给个人就业带来困难,辍学的学生可能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

•收入水平低:缺乏高学历,个人很可能进入低薪行业,收入水平较低。

2. 对社会的影响•高失业率:辍学率的上升会导致社会整体失业率的增加。

•社会不稳定:大量辍学生的存在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增加社会矛盾和摩擦的可能性。

3. 对国家的影响•人力资源浪费:辍学会导致国家的人力资源浪费,无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才华。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实习报告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实习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问题的调研与分析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在农村地区,初中隐性辍学问题一直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和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本次实习的目的是调研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提供参考。

二、实习内容和方法1. 调研方法本次实习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主要针对农村初中生和家长进行,内容包括学生辍学原因、教育意愿以及对学校教育的评价等。

实地访谈主要与农村初中的教师和村干部进行,了解他们对初中隐性辍学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 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结果,我收集到了以下情况和问题:(1)家庭经济困难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无法负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使得孩子只能辍学务农。

(2)家长教育意识不够强。

许多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子女教育的引导和关注,导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学校教育环境欠缺改善。

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学设备和教材更新不及时,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习体会和思考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严重问题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发展的影响。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对农村家庭的经济扶持。

通过政府、社会组织或慈善机构等渠道,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减轻他们的负担,确保孩子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机会。

2. 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引导农村家长正确对待教育,增强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3. 加强农村初中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建设。

加大对农村初中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控辍保学措施

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控辍保学措施

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控辍保学措施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一是价值取向是造成学生辍学的罪魁祸首。

孩子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却因家庭、社会的价值取向导致过早流向社会。

二是学生学习负担得不到解决,评价体系不科学加之施教者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厌学、弃学。

三是因区域人口观念、落后文化思潮的影响,重男轻女,造成大量女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是移民地区人口流动大,学生在原籍与现籍上学来往随意,造成学籍管理混乱。

五是多民族汇聚的移民地区与周边新增移民点如临潭、双塔、七敦等移民群众生活条件所限,跨乡镇上学现象普遍,新增了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难度。

学校控掇保学措施:一是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家长支持子女上学,使其认识到教育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国民素质的提高,使全体师生从思想觉悟上提高对控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控辍工作的呼吁力度,推动和提高全社会对失学少年儿童的关注。

二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控辍工作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控辍工作机制。

将学生辍学与班主任工作评价和教职工考核相挂钩,严禁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辍学,建立起一套家长——学校——政府,班主任——教师——学生,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乡政府——村组——家庭的控辍工作网络。

三、进一步落实好社会各项救助款,贯彻好国家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助学金对贫困学生的助学政策。

真正使濒临失学的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圆了其上学梦。

四、积极地推行全民素质教育,不断改善育人环境,创造宽松的、人性的育人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广大教师要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着眼学生的未来,努力使每个在校学生都能完成义务教育教育问题事关重大,同时也是社会敏感问题、热点问题,有诸多的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单凭学校一方努力,控辍保学难见实效,因此,还需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履行好各自职责,共同加强控辍力度,同时,乡、村、组干部应对所管辖区域内的辍学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只有群策群力,控辍保学工作才能逐步走上正规,才能圆每个孩子的上学梦。

学生辍学现状调研报告

学生辍学现状调研报告

学生辍学现状调研报告前言学生辍学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学生辍学的现象。

辍学使得学生不能得到正规教育,影响其未来发展和就业。

为了解学生辍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分享我们的研究结果。

调研方法为了收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使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

我们采访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背景和不同学校的学生群体,以获取全面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针对学校、教师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学生辍学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调研结果辍学率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辍学率呈现出不容忽视的情况。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0%曾经考虑过辍学,其中有10%的学生已经辍学。

辍学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影响因素家庭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辍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父母不重视教育和家庭压力过大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偏低、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等都可能导致学生辍学。

个人因素一些个人因素也会导致学生考虑辍学。

学业压力过大、对学校和学习缺乏兴趣、不喜欢学科和学校环境等都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

辍学后果学生辍学会对其未来产生严重影响。

辍学使得学生无法获取正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同时,辍学也容易使学生陷入社会问题,如违法犯罪等。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学生辍学问题,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

政府作用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并提供财政支持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学校改进学校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同时,学校也需要改善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求。

家庭关怀家庭应该重视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关于辍学调研报告

关于辍学调研报告

关于辍学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辍学是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或高中教育阶段未完成全部学业而中途退出学校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中,辍学现象较为普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针对辍学现象进行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辍学的原因和影响,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究辍学现象的原因,分析辍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

我们在多个学校中进行了调研,并邀请了一些辍学学生和其家长进行深入访谈。

四、调研结果1. 辍学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总结了辍学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学习压力过大:部分学生面临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多重压力,导致他们无法承受学业负担,进而选择辍学。

•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贫困是导致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学生家庭无力支付他们的教育费用,无奈选择辍学。

•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觉得学习没有意义,因此选择辍学。

•家庭环境不利: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导致辍学的原因之一。

家庭中存在着家庭暴力、离婚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社会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影响,接触到不良信息和人群,导致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选择辍学。

2. 辍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辍学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主要影响:•个体影响:辍学学生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获得能力大幅下降,导致了就业困难、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

同时,辍学也对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影响:辍学现象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辍学学生可能陷入犯罪、违法乱纪等问题,对社会治安产生了不良影响。

此外,辍学学生由于缺乏良好教育,无法为社会作出贡献,导致社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五、对策建议针对辍学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调查与对策

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调查与对策

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调查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普通高中教育。

然而,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问题也逐渐凸显。

隐性辍学是指学生在没有正式证明辍学的情况下停止继续学业。

本文将对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对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原因进行调查很有必要。

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可以向农村学生、教师和家长发放,以了解他们对隐性辍学问题的看法和了解;访谈可以针对辍学生或者曾经有过辍学经历的学生进行,探索他们辍学的原因。

调查结果可能会发现一些辍学原因。

首先,经济压力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家庭无法承担孩子上高中的费用,从而选择让孩子从农村中学毕业后直接就业。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是另一个导致辍学的原因。

在城市中,高中学校普遍分布,学生上学相对便利;而在农村,学校相对分布较少,学生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到校上学,这也成为一些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此外,还可以加强农村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要求,培养他们对高中教育的认同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增强他们完成高中学业的动力。

最后,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心理辅导。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相对简单,学生在面对高中学习的压力时常常感到无助、焦虑,进而选择辍学。

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面对困境,坚持完成高中学业。

综上所述,农村普通高中隐性辍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学生隐性辍学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从经济、教育资源、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农村学生完成高中学业,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报告

降低就业竞争力
未完成初中教育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 处于劣势,难以找到稳定和高薪的工 作。
增加生活困难
较低的教育水平可能使他们在生活中 面临更多困难,例如理解社会信息、 处理日常事务等。
对家庭发展的影响
总结词
家庭经济负担增加
对家庭发展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降低家庭文化素质
家庭需要承担学生辍学后的经济负担,包 括无法获得有偿劳动和需要支付其他教育 费用。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 严重性的调查报告
目 录
• 引言 •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危害性研究 • 农村初中防止隐性辍学的对策研究 • 结论和建议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农村地区的初中隐性辍学问题一直备受关 注。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农村地区 的初中生面临着辍学的风险。这种隐性辍学现象不仅对学生的 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整体 素质提升。因此,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性的调查和对策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隐性辍学的现状、原因和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研究方法包括 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学生访谈和数据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实际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研究内容和范围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不良示范效应
辍学学生降低了家庭的整体文化素质,可 能影响家庭成员的就业和家庭经济状况。
学生的辍学可能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不良 示范效应,增加其他孩子辍学的风险。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结词 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023年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工作报告

2023年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工作报告

2023年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工作报告一、前言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和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初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农村初中教育中,隐性辍学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2023年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工作情况向您报告。

二、问题分析隐性辍学是指学生并未正式停止上学,但在学校中存在逃课、缺课、旷课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业成绩。

针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家庭普遍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庭经济压力大,部分家庭通过让孩子出去务工来减轻经济负担,使得学生无法正常上学。

2. 家庭教育环境差:部分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长缺乏对子女学习的引导和监督,导致学生对学校的重要性意识不强,产生较高的旷课率。

3. 学校管理不到位:农村初中学校在校规校纪的执行上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问题,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状况把控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4. 学生个体因素:部分学生个人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导致他们对学校教育漠不关心,产生逃课、旷课等现象。

三、工作措施2023年,我校针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主要包括:1. 家访工作: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教育观念,并对经济困难家庭提供相应的帮扶政策,确保学生能够继续接受教育。

2. 家庭教育培训: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质量。

3. 学校管理强化: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指导,建立完善的学校纪律和规范,严格执行校规校纪,确保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习纪律。

4. 学生心理辅导:对隐性辍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扰和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农村少年隐性辍学现状及法律解决

农村少年隐性辍学现状及法律解决

增加法律援助
为农村少年提供法律援助 ,确保他们能够通过法律 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确保有效执行法律。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对涉及隐性辍学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发挥 法律的震慑作用。
强化监督机制
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确保执法公正、公开、 公平。
《农村少年隐性辍学现状 及法律解决》
2023-10-27
目录
• 隐性辍学概述 • 农村少年隐性辍学的原因分析 • 法律解决途径 • 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隐性辍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隐性辍学是指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压力大、对学习缺乏兴趣等原因, 虽仍在学校就读,但处于“人在心不在”的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成 绩普遍较差。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少年的综合素质
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农村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创新和 综合能力培养。
加强体育、艺术教育
加强体育、艺术等课程的教育,培养农村少年的全面素质和兴趣 爱好。
推广现代技术应用
引导农村学校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 综合素质。
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加强监督力度
加强监督力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接受社会监督
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监督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提高农村教育投入
确保教育经费投入
政府应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 得到充足投入,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支持。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包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平衡,避免资源 浪费和短缺。

隐性辍学

隐性辍学

浅析农村中学“隐性辍学”邵阳县谷洲镇中学刘立平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控辍措施得力,学校保生控流工作的努力,因此,辍学现象已经得到遏制,辍学的学生已经非常少了。

但是,隐性辍学现象正在蔓延。

一、隐性辍学的现状我们不可否认,隐性辍学现象是存在的,从某学校的成绩统计显示,某年级的各班均出现了几个学生各科的成绩在20分以下,还有学生某科目成绩出现了个位数。

有些老师很痛心地说:有些学生根本不在学习。

所以,他们是在校的“隐性辍学”学生。

据我的观察,隐性辍学呈如下特点:1、出现低年级化,有些老师反应,有些学生在初一甚至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不学习。

这些学生人在教室,但是从来不听课,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看其他书籍。

若被老师注意了,会看看黑板,但是,人在教室心不在焉。

考试要么乱写一通,要么想办法作弊。

2、对学习的抗拒性,有些学生,上课时,耳朵里塞着耳机,听着MP3,桌上放着不伦不类的小说书,若老师前去处理,他们毫不在乎,甚至与老师对抗:我又不在影响别人,你管我做什么!。

每当提起这些学生,老师们就直摇头。

3、逃学现象抬头,有个别学生,由于在学校不学习,所以,总觉得在学校很无聊,所以,就逃学。

有老师反应,有个别学生,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不见踪影,或上一课在,下一课又不知去向,还有学生,今天在这里上课,第二天可能就无缘无故不来了,第三天又来了。

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很头疼,出现逃学就要处理,但是,处理过重就会真正辍学了,不少学校规定,辍学要控制在5%以内,出现辍学要扣班主任津贴。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处理起来也是小心翼翼。

二、隐性辍学的危害处于隐性辍学状态的学生,由于在学校不学习,所以整天无所事事,对于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班级纪律的影响的很大的。

1、对学风的影响:这些学生,由于上课不听课,所以,经常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作业,甚至请别人代劳。

课后东游西荡,散布读书无用等言论,严重干扰别人的学习。

有些学生在其影响下,也出现了消极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实习报告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实习报告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隐性辍学是指学生在名义上仍在学校就读,但实际上他们的学习状况却糟糕,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学习支持。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给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研针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原因、影响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查。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了解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状和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在农村地区选择了若干初中学校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部分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辍学的原因和影响。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辍学原因:(1)经济因素: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学杂费等教育支出。

(2)家庭环境:农村家庭注重务农和传统观念,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3)学校条件: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低。

(4)学生成长环境:农村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榜样。

2. 辍学影响:(1)人力资源浪费:辍学导致农村青少年人数减少,人口流失。

(2)教育资源浪费:辍学学生浪费了教育资源,对教育公平形成了威胁。

(3)社会不稳定因素:辍学学生面临就业难、迷失方向等问题,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3. 解决对策:(1)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学校教育条件。

(2)普及农村教育知识: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家庭教育对初中学生的约束和指导。

(3)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加优质师资力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

(4)建立各方合作机制: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初中教育问题,共同解决。

四、结论: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致。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
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问题确实存在严重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原因:
1. 经济困难:农村家庭多数属于低收入群体,无力承担孩子的初中教育费用,因此选择放弃学业。

2. 家庭背景:一些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长可能并不认为初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太大影响,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投入不足。

3. 劳动力需求: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需求较高,家长可能会让孩子提前参加农业劳动或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导致辍学。

4. 学校条件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设施陈旧等,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辍学。

针对农村初中隐性辍学严重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资助计划,为有需要的农村家庭提供教育经费补助,以减轻经济负担。

2. 宣传教育意义: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认识到初中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3. 加强学校建设:提升农村初中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条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家长对孩子学业的关注与监督,鼓励孩子坚持完成学业。

总之,解决农村初中隐性辍学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提供经济、教育、社会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村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接受到
平等的教育机会。

关于辍学调研报告

关于辍学调研报告

关于辍学调研报告辍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辍学现象的主要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便为辍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共收集到100份有效问卷和20个访谈数据。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辍学原因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经济压力被认为是辍学的主要原因,占比30%。

紧随其后的是学习压力(20%)和家庭因素(18%)。

此外,寻求工作机会(14%)和缺乏学习兴趣(12%)也是一些学生辍学的重要因素。

2. 辍学影响调研结果显示,辍学对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辍学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就业前景,使得辍学者在就业市场中更加不具备竞争力。

其次,精神层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长期以来,辍学者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

此外,辍学还可能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和压力。

3. 应对措施针对辍学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的教育意识和关注度,加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支持,缓解学生因家庭因素而导致的辍学情况。

(2)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条件和资源,缓解学生因经济压力而导致的辍学情况。

(3)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降低因学习压力而辍学的风险。

(4)开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因辍学寻求工作的情况。

四、结论辍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和家庭因素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辍学对个人和家庭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和开展职业教育等。

希望本次调研的结果和建议能为解决辍学问题提供参考,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Apr.2009第19卷第2期Journal of Guangxi Youth Leaders CollegeVol.19No.2在我国,辍学的界定一般是指未完成学制规定年限的教育而中断学习,离开学校的现象。

由于教育统计以此为据,因此“控辍保学”被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但对于目前青少年学生“隐性辍学”的现象,我们也有必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对策。

一、关注青少年学生“隐性辍学”现象“隐性辍学”是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种“另类”辍学现象,首先由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董事长兰靖提出。

2008年底,《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则有关青少年学生“隐性辍学”的现象,引起社会大众和传媒的广泛关注。

“隐性辍学”指的是这样一群学生,他们虽然交学费、有学籍、在学校的编册内,但心却整日游离于课堂之外或较长时间离开课堂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以至直到毕业也没有完成规定课程。

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样的学生在中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已经成为中国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群”。

二、“隐性辍学”现象生成的原因分析1.现行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目前的教育体制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不平等、强制性和灌输式的教育摘要:“隐性辍学”是近年来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种“另类”辍学现象,它常表现为逃课、“人在课堂心在外”等“症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冷暴力”的侵害、亲子教育和交流的失误等,可通过加强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亲情教育和交流等措施减少乃至消除该现象。

关键词:青少年;“隐性辍学”;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254(2009)02—0032—03青少年“隐性辍学”现象探析李江静(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收稿日期:2009-03-04作者简介:李江静(1988-),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级本科,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An Analysis of the "Recessive School Dropout"Phenomenon among TeenagersLI Jiang-jing(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Abstract :The "recessive dropout",a special type of "alternative"drop-out phenomenon,emerges among student groups in recent years,which usually presents such "symptoms"as skipping classes and "absent-mindedness in the classroom",etc.This phenomenon is due to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education system,the particularity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development,emotional abuse of teachers,as well as miscommunication and errors in parent-child education,etc.Such phenomenon can be reduced or even eliminated by means of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scientific guidance of teachers,developing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family ties.Key words :adolescent;"recessive dropout";countermeasure32方式,对青少年提出了过多的要求、施加了过多的压力。

学生在学校里,总是忙于在茫茫题海中挣扎,充斥在大脑里的都是课本知识和试卷分数;他们的课余、周末时间也被永无休止的题目和补习所占有,自由时间因为课业极其繁重而过于稀缺。

因此,有人说“中国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世界上最重的”[1]。

过于沉重的学习压力使青少年学生感到极度的苦恼和压抑,对现行教育制度十分不满,甚至存在逆反心理。

所以,当一些学生面对种种压力而感到力不从心时,便出现了逃课、“人在课堂,心在外”等隐性辍学的“症状”。

2.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特有的成长、发展阶段,也是个体逐步完成社会化,完成心理成长发育,形成同一感,形成自我意识与自我角色的关键时期。

此时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个性也更加明显,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渴望在学校中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希望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学校环境中,他们每天的时间被上课、做题和考试充塞得满满的,这种单一的、无色调的学校生活不仅使他们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反而抑制了个性的发展,令他们感到十分压抑,幻想着能在外面的世界寻找精神依托。

特别是在“唯升学教育”的教学体制下,学习成绩成了衡量学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这加剧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心理冲突矛盾,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重压,使他们在学校里充满挫败感,以致成绩越差越厌学,学又学不进,走又走不了,陷入进退维艰的“隐性辍学”处境中。

3.教师“冷暴力”的侵害在升学指标的单一评价体系下,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存在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往往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了升学率,教师把精力主要用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无论是安排座次、管理教育还是上课提问、批改作业,“优等生”无疑都是优先考虑对象,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却因缺乏教师的足够关心和管理成了被忽视的群体。

有些教师为了激励其学生考出好成绩,甚至将成绩不好的学生作为反面教育的例子,贴上“差生”的标签,给这些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他们来说,老师已经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带着冰冷面具的“恶魔”,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便产生了。

从而把青少年推向了“隐性辍学”的深渊。

兰靖指出,庞大的“隐性辍学”学生群的境况令人担忧。

班级编排的歧视排斥、课堂教学被忽视遗忘、教师态度冷漠偏心、管理要求松弛放任等,使不少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2]。

由此,教师“冷暴力”对学生“隐性辍学”造成的影响可见一斑。

4.亲子教育和交流的失误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其著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

库利认为,“镜中我”的形成过程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自我意识的获得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人际传播的信息反馈逐渐形成的。

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家庭中通过与父母交往所获得的评价,是其早期的心理结构的构成基础。

然而,现代家庭中的许多家长出于疼爱和防止闪失的考虑,给子女设计好了固定的发展路线,对子女的许多事情都持“包办”态度,不仅不鼓励他们独立行动,而且常常反对他们自主地选择人生道路。

家长这一“消极”的“镜面”做法,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形成,直接导致了当下的青少年抗压能力差,自信心不足,遇到问题无法正确面对和克服,只能用“逃避”的方式作为应对困难的办法。

同时,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高要求,如果孩子的学业表现未能尽如人意,那么就会遭到家长的严厉斥责甚至是拳脚相加,使他们更加无法正确应对学习困难。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家长自己把孩子逼上了“隐性辍学”的道路。

三、“隐性辍学”现象的对策及建议1.加强教育制度的改革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强调个人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要给个人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个人去吸收。

可见,教育并不是为了考试拿高分,而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

所以,应加强教育制度改革,尽快为学生松绑,让学生从“唯升学教育”的应试牢笼中解放出来,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只有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才能改变过去以学习成绩为单一指标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尊重学生独立个性的发展,也才能有效缓减学生的心理重压和厌学情绪,使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乐趣。

因此,减少青少年“隐性辍学”的根本在于教育制度改革。

2.教师负好科学引导的职责33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直接传授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在校的管理者,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十分巨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很多学生“隐性辍学”就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得不到教师的足够关怀,在校坐冷板凳、度日如年。

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到:“也许是受够了默默无闻的滋味,我们开始对学习失去兴趣和耐心。

有时也想埋头用功、奋起直追,可是,实在受不了老师对我们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特别是给那些‘尖子生’和‘笨鸟’们开小灶的情景,很让我们愤愤不平。

为了解除心中的怨气,‘报复’老师,我们时常逃课。

”[3]由此可见,教师应负好科学引导学生走出“隐性辍学”的职责。

其一,教师应该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觉悟,意识到自身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力,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其二,要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建立师生双向的信任关系;其三,对待“隐性辍学”的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

3.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少年是自身行为的决定因素,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促使青少年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并为青少年社会化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创造良好的个性条件;消极的心理品质、意志和人生态度会抑制青少年各方面的正常发展,使青少年社会化的方向发生偏差。

因此,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时,应该在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强青少年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首先要使青少年学生意识到教育对他们将来发展以及对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让学生从内心接受目前的学校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其次,青少年自身也应该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增强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学会自我认可,避免自卑心理的出现;再次,应形成家庭、学校、政府“多管齐下”的预防机制,积极防御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对于诸如厌学、自暴自弃等问题要积极救助,让青少年学生尽快重建自我,从“隐性辍学”的困境中走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