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岗前培训作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
2023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题库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旳本质特性是()。
A. 基础性B. 专业性C. 人文性D. 科学性2培养人是高等教育旳(),是我国高等教育目旳旳关键要旨。
A. 重要目旳B. 最高目旳C. 重要目旳D. 最高目旳3高等教育从性质来看是一种()。
A. 高级教育B. 人文教育C. 科学教育D. 专业教育4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旳一门()。
A. 交叉学科B. 综合学科C. 边缘学科D. 融合学科5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旳一门()。
A. 基础学科B. 分支学科C. 重点学科D. 理论学科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旳任务是培养具有发明精神和实践能力旳A. 学者B. 高级技术型人才C. 高级专门人才D. 研究型人才7下列有关教学与科研旳论述,错误旳是()。
A. 两者是包括与被包括旳关系B. 两者是相辅相成旳关系C. 两者是有机旳统一体D. 两者是不可分割旳8()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旳横向型人才旳教育。
A. 专才教育B. 通才教育C. 自由教育D. 高等教育9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
A. 专科教育B. 本科教育C. 硕士教育D. 博士后教育10现代意义上旳大学来源于()。
A. 亚洲B. 非洲C. 欧洲D. 美洲11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旳亚文化。
作为青年亚文化,它具有()旳特性。
A. 反主流文化B. 反多元文化C. 反老式文化D. 反校园文化121978年,我国旳第一种专门旳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旳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A. 北京大学B. 南京大学\C. 厦门大学D. 山东大学131983年,高等教育学正式作为教育学科旳()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入学科专业目录。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14现代意义旳中国高等教育始于()。
A. 京师大学堂B. 京师同文馆C. 北京大学D. 燕京大学151984年,()先生主编旳《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
A. 谢冰B. 洪秋雨C. 潘懋元D. 孟宪承161852年,英国红衣主教()刊登了《大学旳理想》一书。
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或判断题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p14 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以培养能通过演讲辩论参与生活的人才。
哲学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三艺”外,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P143、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
P154、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
p165、公元前124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P16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P187、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其中文学课程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最重要的神学教材是《圣经》。
P198、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的“莫利尔法案”提出通过赠地建立农工学院。
著名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
P289、1904年,查里斯·范海斯被任命为威斯康辛大学校长。
他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1912年,查尔斯·麦卡锡第一次使用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上述思想。
从此,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
P29 10、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
P3011 、19世纪60年代初,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洋务学校,其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P31《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
最新 高等教育学
(2)学科:文学、法学、神学、医学 (3)特点:高深专门学问 2、中国汉代的太学、唐宋的书院教育 董仲舒 唐、宋的书院教育:高等教育从萌芽走向雏形的标志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79个字 岳麓书院(1015年):千年学府:湖南大学前身 古代四大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 崇阳书院、应天书院 (三)成型阶段 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 1、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在制度 上衔接,即把高等教育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
(四)完善阶段 形式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丰富和充实 1、大学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 1810年 柏林大学 “洪堡理念” “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办学原则 提倡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强调“通过研究进行教学”、 “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突破了传 统大学的办学模式,影响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2、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 19世纪20年代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注重把科研成果推广 到社会上应用 威斯康星思想 :大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 20世纪后期美国的“赠地学院”、(社区学院) 3、1898年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 ,“985工程”
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主要指20世纪完善以后的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规模化 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说 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 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受中学后教育的适龄人口达到 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我国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 育毛入学率达到24.2%。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40% 。 (二)中心化 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大学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和孵化器 大学从“象牙塔”走向“服务站”
高等教育学作业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一、马丁.特罗与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马丁.特罗(Martin Trow)(1926~2007),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马丁.特罗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高等教育入学人口占适龄人口的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超过50%则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重要特征。
所谓“大众化” ,不仅是指数量指标,还指向一系列实质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特权,入学群体多样化,甚至出现了“非本意入学” ,高等教育成为具备某种正式资格者的权利,并且越来越成为“必需” ,如同马丁.特罗所说: “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全体国民生活水平的一部分。
让儿子和女儿上大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像购买汽车和洗衣机一样,是象征富裕的标志。
” 其次,在培养目标方面,精英型高等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塑造社会精英阶层的能力和人格,而在大众型高等教育中,培养目标多样化,学校培养的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精英,包括所有经济和技术组织中的领导阶层,教育的重心也从塑造人格转向传授更为具体的技能。
第三,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从单一走向多样,教学更趋单元化,以半结构化的课程序列为特征。
再者,在大学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方面,精英型学校一般由年长的教授管理和控制,而在大众型高等教育中,年轻教师参与了管理,不仅如此,学生也逐渐要求分享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利。
此外,在大众化阶段,高校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不再是远离世俗、高高在上的“象牙塔”。
20世纪70 年代,马丁.特罗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间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构成了特罗高等教育三阶段论。
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纵观西方国家20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多走了一条“以量变带动质变”的道路,马丁.特罗也提出了“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学生数量的增长都先于其他方面的变化”。
岗前培训作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马丁•特罗与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马丁•特罗,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他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问题,接连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等系列长篇论文。
他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
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1)精英教育阶段:精英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有2000-3000名学生,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学生住校并且不间断地学习直到获得学位。
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精英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
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
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
2)大众化阶段:学生的人数一般达到三、四万,大部分学生仍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但入学日益容易。
学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同时,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趋向模块化,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所取得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换。
学生在主要的学习领域或高校之间更加容易流动。
论马丁教育三阶段说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丁• 特罗教授创立的。
特罗教授在20世纪60-70年代在提出了“精英”、“大众”、“普及”的教育阶段论以及“大众高等教育”、“普及高等教育”等概念之后,形成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
根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
其中在整个人口中,若18至22岁年龄段中超过15%的人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便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低于15%则处于“精英阶段”;超过50%则可称之达到了“普及阶段”。
上述区分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中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在精英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
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
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
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入学日益容易。
从内容上看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形式一般是通过讲演进行,以讨论式教学为补充,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
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学校管理权。
学生不断拥有影响学校决策的权利;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则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
学生和教师之间直接的个人关系也更为复杂;还出现了如函授、电视、计算机等其它教学形式。
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也越来越倡导民主参与。
在我国,以1999年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大扩招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开始过渡。
202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202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A、主观性分类B、客观性分类C、“解剖分类”D、理论性分类标准答案:C2.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高等教育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C、教育科学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准答案:A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A、记忆B、想象C、判断D、分析标准答案:A,B,C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A、亚历山大大学B、哈佛大学C、麻省理工学院D、弗吉尼亚大学标准答案:D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标准答案:C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A、文法B、修辞C、辩证法D、经济法标准答案:A,B,C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A、江南水师学堂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州同文馆标准答案:C2.“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A、高等学堂B、是大学堂C、通儒院D、研究生院标准答案:A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标准答案:A,B,C,D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最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判断题题库及答案
正确
05 学园创办于斯巴达。
错误
06 学园的创办者是苏格拉底。
错误
07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
正确
08 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法国。
错误
09
萨莱诺大学是欧洲最早医科大学。
正确
10 博洛尼亚大学以研究神学而著称。
错误
11
美国哈佛学院创建于 1626 年。
错误
12
巴黎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 。
正确
13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高级学科是文、法、医。
错误
பைடு நூலகம்
14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基础学科是文科。
正确
1
15 柏林大学的创办于 1910 年。 错误 16 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是马丁 ?路德。 错误 17 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是威廉 ?冯?洪堡。 正确 18 柏林大学办学方针是服务社会。 错误 19 柏林大学创办的方针是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正确 20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正确 21 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错误 22 稷下学宫创办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正确 23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稷下学宫。 错误 24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鸿都门学。 正确 25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设立于中国唐朝。 错误 26 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设立于中国汉代。 正确 27 东林书院属于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错误 28 宋代四大书院的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 正确 29 宋代四大书院的应天府书院位于河南。
2
高等教育学 判断题 365 题
01 马丁 ?特罗认为,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超过适龄入学人口的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973 年6 月,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世界经合组织(OECD ) 召开的“关于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 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
马丁•特罗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程度并划分其历史发展阶段的量化指标, 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
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 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 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 时, 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 转向大众化。
如果这个过渡成功, 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 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
当超过50% 时, 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化阶段。
”马丁•特罗的《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文中,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阐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普及”阶段过渡的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以毛入学率为指标,把高等教育的发展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并且对每一阶段的量的变化都给出了具体的规定。
他提出了三方面的数量指标:“成长率”———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巨大化”———高等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在校率”———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占适龄人数的百分率。
接着他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一发展观出发,剖析了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在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所存在的“质”的变化。
他认为,伴随高等教育对象从少数精英向大众化过渡,直到普及化的发展进程,在观念上,接受高等教育从“少数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转变为“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和全体人的“一种义务”。
在目的和功能上,从“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培养政府和学术精英转向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
最新-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之高等教育学课后题目 精品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2、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4、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5、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6、“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7、“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8、“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8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的。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9、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10、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
胡向东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丁• 特罗教授,在1962年提出了“精英”、“大众”、“普及”的教育阶段论,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概念,1970年提出“普及高等教育”概念,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至此产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根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在整个人口中,若18-22岁年龄段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在精英教育阶段,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学生住校并且不间断地(假期除外)学习直到获得学位。
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精英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
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
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
在大众化阶段,入学日益容易。
学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同时,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趋向模块化,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所取得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换。
学生在主要的学习领域或高校之间更加容易流动。
教学形式一般是通过讲演进行,以讨论式教学为补充,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
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学校管理权。
学生不断拥有影响学校决策的权利。
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其标准是个人是否愿意进入大学。
这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
在这一阶段,课程之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学生和教师之间直接的个人关系也更为复杂;还出现了如函授、电视、计算机等其它教学形式。
依据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
依据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
根据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阶段和普及化教育阶段。
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被视为一种精英教育,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高水平的教育。
因此,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高质量、高标准和严格的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和标准有所降低,管理也变得相对宽松。
当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时,它就进入了普及化教育阶段。
在这个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继续增加,并且已经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教育质量下降、标准降低和管理松散。
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为我们理解高等教育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
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问题,并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管理和发展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库一、填空题(20分,20题)1、20世纪70年代,美国马丁特罗教授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分为精英化、普及化、大众化三个阶段。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3、实施宽口径,适用性强的教育称之为通才教育。
4、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拓展到社会服务。
5、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洪堡。
6、教师劳动的群体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
7、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教师,从事科研,可着重与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教学内容,另一个是研究教学方法。
8、教学计划可以按学年制和学分制来编制。
9、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10、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教育因素。
1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创造性、群体性。
12、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13、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一般有集权式、分权式、集权与分权结合式。
14、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教育概念。
15、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激励作用。
16、古代西方教育中“七艺”是指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学。
17、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创建柏林大学,他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和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18、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
19、美国高校学位制度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
20、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分三个能级,级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和以培养应用性、技术性人才为主的专科院校。
21、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学、法学、医学、神学四科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附详细答案
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附详细答案高等教育学学习提纲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1)古代高等教育,通过探索高深学问,最终达到修身、新民的目的。
高等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死而后已。
中西相同。
特点:1. 形式: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设于宫廷、寺庙、或私学中。
2. 目的或内容:目的为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
东方古代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 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 对象上,中国有教无类;西方是少数人的特权。
4. 管理上,东方由政府和寺庙管理,西方以私学为主。
(亚历山大图书馆具有国际意义。
)(2)近代高等教育,以探索高深学问、培养人完整的人格为目的。
它的典型是德国柏林大学。
1. 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大学的雏形;2. 目的和内容上,以继承和探索真知为使命,培养学术性和专业型人才;3. 对象上,属于精英教育;4. 管理上,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3)现当代高等教育,以探索高深学问、培养人的智力为目的。
它的典型是哈佛大学。
1. 形式上,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它专业学院、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第三级或中学后教育的范畴。
2.目的和内容上,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强调教学和研究的实用性。
3. 对象上,高等教育逐渐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
4. 管理上,在自治与外部控制中实现平衡。
比较而言,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重心是道德,旨在使人的身语意合乎宇宙人生之道。
现代高等教育的重心是知识,旨在使人成为经时济世之才。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标志性事件教学:12、13世纪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及13实际后期的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岗前培训作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教案资料
岗前培训作业---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马丁•特罗与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马丁•特罗,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他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问题,接连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等系列长篇论文。
他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
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1)精英教育阶段:精英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有2000-3000名学生,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学生住校并且不间断地学习直到获得学位。
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精英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
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
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
2)大众化阶段:学生的人数一般达到三、四万,大部分学生仍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但入学日益容易。
学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同时,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趋向模块化,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所取得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换。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高等教育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两方面内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员工参与教育管理过程。
前者是指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应因种族、民族、肤色、性别、阶层、家庭或地域等差异而丧失或减少,后者是指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大学生在高校管理活动中为维护自身权益争取民主参与机会。
2.高等教育终身化: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
3. 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类型结构是一种横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5. 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群体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使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
6.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7.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8.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察自身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借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9. 学习: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取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过程。
10. 结构主义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
该理论认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强调课程内容应着重反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历史等学科所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岗前培训作业---___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
岗前培训作业---___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___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包括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在精英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较小,学生数量较少,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接受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
而在大众化阶段,学生数量增多,入学日益容易,学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课程趋向模块化,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学生在主要的研究领域或高校之间更加容易流动。
在普及阶段,高等教育已经大规模普及,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的入学门槛也相对降低,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我国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从精英到大众化的阶段,现在正处于大众化阶段。
在这个过渡期中,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一些特征。
首先,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其次,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再次,高等教育的课程趋向多元化,更加灵活和实用。
最后,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不能因为扩大规模而牺牲教育质量。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要加强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监管,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在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对所有具备入学资格或愿意入学的人开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
课程之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研究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
此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同时出现了函授、电视、计算机等其它教学形式。
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也越来越倡导民主参与。
___教授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之际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论。
他将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变化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具有了丰富的质的内涵,也使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质的飞跃有了量的参照系。
教师岗前培训自己整理的高等教育学final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概念,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内涵(4点)?在中等教育基础上、传授高深学术的专业教育。
①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等”是相对中等与初等教育而言的。
②其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其重要本质特征。
③其是在一定的形式与机构之中实施的。
④其对象本科阶段主要是18至22岁左右的青年。
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及其影响?开发性和国际性。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主要采取读课、辩论这两种教学方法。
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的雏形。
3.中世纪大学的局限(选择)与意义(简答)?教学上的繁琐性意义(贡献):①其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机构,为高等教育确立了一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为西方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
②其孕育了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
③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化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等教育中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④其在许多方面也带动了其他教育层次的发展,并且为科学的“体制化”提供了温床。
4. 在西方文明古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5.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
6. 大学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7. 高等教育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P15)8. 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专业教育:文学、法学、医学、神学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9.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简答)他比较系统的提出了一整套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新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
②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
③为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设新大学,洪堡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学术自由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马丁?特罗与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
马丁?特罗,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他以美国和战后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
的问题,接连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的扩张与
转变》、〈〈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等系列长篇论文。
他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
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
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
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
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
1)精英教育阶段:精英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有2000-3000名学生,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
育后直接进入高等教育;学生住校并且不间断地学习直到获得学位。
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
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精英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
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
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
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
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
2)大众化阶段:学生的人数一般达到三、四万,大部分学生仍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
高等教育,但入学日益容易。
学生是寄宿与走读相结合,同时,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课程趋向模块化,更加灵活,更容易接受,所取得模块课程的学分可以互换。
学生在主要的学习领域或高校之间更加容易流动。
教学形式一般是通过讲演进行,以讨论式
教学为补充,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
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学校管理权。
学生不断拥有影响学校决策的权利。
3)普及化阶段: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其标准是个
人是否愿意进入大学。
这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
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
在这一阶段,课程之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学生和教师之间直接的个人
关系也更为复杂;还出现了如函授、电视、计算机等其它教学形式。
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也
越来越倡导民主参与。
由于马丁•特罗教授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之际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论,同时,他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是将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变化两者结合起来研究,这使原先只以数据所表示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具有了丰富的质的内涵,也使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一一质的飞跃有了量的参照系。
这种将以往关于学生选拔与录取、课程与教学方式、行政与管理等许多离散的、孤立的问题研究综合在一起,并置于从精英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大跨度的历史发展背景下进行分析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为一个国家制订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而且也为人们综合考虑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向大众阶段迈进的过程中,马丁•特罗的“三段论”也引起
国人的关注。
然而,我们在将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学术思想和理念用于解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时,同样感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
转变并未像马丁•特罗教授的“三阶段”论所断言的那么简单,即认为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
一定程度的扩张,毛入学率达到15%时才出现质变。
而是在量的扩张尚与大众教育阶段的
低限有相当距离时,高等教育系统在许多方面就出现了局部性的质变,呈现出显著的大众化教育特性,甚至是普及化教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