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卷)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
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3.(6 分)已知 (b)
、(d)
、(p)
的分子式均为 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d 和 p 两种
B.它们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它们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c(Fe3+)=1.0×10﹣5,此时是否有 Mg3(PO4)2 沉淀生成? (列
式计算)。FePO4、Mg3(PO4)2 的 Ksp 分别为 1.3×10﹣22、1.0×10﹣24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 FePO4 制备 LiFePO4 的化学方程式 。
第 2 页(共 14 页)
2017年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答案+评分标准(精校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Ti 48 Fe 56 I 127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12.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
由X 、Y 和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强 B .Y 的简单离子与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 与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13.常温下将NaOH 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2017年高考课标卷II化学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II 卷理综化学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L -1 NH 4Cl 溶液中,NH 4+ 的数量为0.1N A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d>c>b>a 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A .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氧化碳B .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 . 甲烷与氯气在光源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 2SO 4—H 2C 2O 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3e -=Al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12.改变0.1mol·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 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 .绿色化学要求从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 .燃煤中加入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MnO 4溶液鉴别D .水可以用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3.(6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目的 操作A . 取20.00 mL 盐酸 在50 mL 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 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 .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 . 测定醋酸钠溶液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D . 配制浓度为0.010 mol/L 的MnO 4溶液称取MnO 4固体0.158 g ,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A .AB .BC .CD .D4.(6分)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的11B 中,含有0.6N A 个中子B .pH=1的H 3PO 4溶液中,含有0.1N A 个H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5.(6分)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S8=8Li2S(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6.(6分)短周期元素W、、Y和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WYA.氢化物沸点:W<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C.化合物熔点:Y23<Y3D.简单离子的半径:Y<7.(6分)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2017版高中化学课标试题(卷)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化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容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C.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D.《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属于校本化学课程7.关于必修模块变化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的学分没变,仍然是4分B. 由化学1、化学2中的6个主题整合为5个主题C. 每个主题的容从“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D. 对学生应完成的化学实验作出具体要求8.必修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其中不属于必修课程的主题是A.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B.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C.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D. 化学与社会9. 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下容可以不修习的是A.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B. 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C. 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D. 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学科10.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课程共4学分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D. 修习完高中化学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11.对高中学生修习化学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化学:不少于4分(必修)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12.高中学生修习化学学科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选考政治学科的学生:只修习必修课程B. 选考化学学科的学生:修习全部高中化学课C. 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修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D. 选考历史学科的学生:只修习选修课程13.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化学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化学校本课程B. 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修C. 高中毕业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14.关于有机化学以下容对高中毕业生不作整体要求的是,A.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B. 能书写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 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D. 能描述和分析烃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5.以下要求与新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是A. 全体学生:了解第三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B. 全体学生:准确书写钛元素电子排布式C.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D.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小题2分,计30分。
2017课标卷Ⅰ2017年高中真题详解化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7.A本题考查由合成纤维制造的生活用品,属识记内容,为较易题。
制造尼龙绳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制造宣纸、羊绒衫、棉衬衣的原料为天然纤维。
8.B由文中描述“……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可看出此过程中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气体又凝结为固体,故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
9.D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A项,除d、p外,b还有多种链状同分异构体,错误。
B项,b的二氯代物有邻、间、对三种;d的二氯代物有、、、、、六种;p的二氯代物有、、三种,错误。
C项,d中含,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b、p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反应,错误。
10.B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A项,①中应盛KMnO4溶液(除去H2S等还原性气体),②中应盛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少量O2),③中应盛浓H2SO4(干燥H2);C项,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2,直至冷却至室温,防止灼热的W被氧化;D项,MnO2为粉末状固体,且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因此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1.C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C项,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不可能损耗,错误。
12.C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等。
由液氨可作制冷剂可推出W 为N;由Y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可推出Y 为Na;由Na 2S 2O 3+2HCl2NaCl+S↓+SO 2↑+H 2O 结合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推出X为O,Z 为S 。
C 项,Na 2S 的水溶液呈碱性,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错误。
13.D 本题考查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题意及题图可知,图中曲线M 表示pH 与lg- -的变化关系,曲线N 表示pH 与lg -的变化关系,B 正确;在曲线M 上选择点(0.0,5.37),c(H +)=1×10-5.37mol/L,--=100=1, (H 2X)=- -=10-5.37,数量级为10-6,A 项正确;当--=1时,溶液显酸性,所以NaHX 溶液中c(H +)>c(OH -),C 正确;当c(X 2-)与c(HX -)相等时,溶液显酸性,若要使溶液显中性,需再加入NaOH 溶液,则X 2-的浓度大于HX -的浓度,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X 2-)>c(HX -)>c(OH -)=c(H +),D 错误。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2.要载体。
3.础。
4.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6.7.8.9.10.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科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径。
块。
列,旨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
二、名词解释。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7 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6 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 6 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L ﹣14+的数量为 0.1N A4NH Cl 溶液中, NHB .2.4gMg2 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与 H SOC.标准状况下, 2.24L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 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3.(6 分)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 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 d> c> b> a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4.( 6 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变为无色透明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体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1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A.A B.B C.C D.D 5.( 6 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H2 4﹣H22O 4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SO C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 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 6 分)改变 0.1mol?L﹣1二元弱酸 H2 A溶液的 pH,溶液中的 H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 x )随 pH的变化如图所示 [ 已知δ( x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 时, c(H2A ) =c(HA ﹣)B.lg[ K 2( H2A )] =﹣4.2C.PH=2.7 时, c(HA ﹣)> c(H2A) =c(A 2﹣)D.pH=4.2 时, c(HA ﹣)=c( A2﹣)=c( H+)7.( 6 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 2mL0.1mol/LFeCl 3的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2+ KSCN还原性: Fe>Fe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 1溶液颜色不变滴 KSCN溶液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CO2具有氧化性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加热盛有少量43 固体石蕊试纸变蓝NH43 显碱性NH HCO HCO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D.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K sp(AgI)<K sp( AgCl)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淀,另一支中无明显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和 NaI现象溶液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43 分)8.( 1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化学试题WORD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2时,2(HA )(A )(H )c c c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结论 A . 向2 mL 0.1 1mol L -⋅的3FeCl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2Fe>Fe +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C .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 D . 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l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sp sp (Agl)(AgCl)K K <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版高中化学新课标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C.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D.《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属于校本化学课程7.关于必修模块变化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必修的学分没变,仍然是4分B.由化学1、化学2中的6个主题整合为5个主题C.每个主题的内容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D.对学生应完成的化学实验作出具体要求8.必修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其中不属于必修课程的主题是A.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B.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C.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D. 化学与社会9. 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下内容可以不修习的是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学科10.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课程共4学分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D. 修习完高中化学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11.对高中学生修习化学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化学:不少于4分(必修)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12.高中学生修习化学学科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选考政治学科的学生:只修习必修课程B. 选考化学学科的学生:修习全部高中化学课C. 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修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D. 选考历史学科的学生:只修习选修课程13.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化学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化学校本课程B. 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修C. 高中毕业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14.关于有机化学以下内容对高中毕业生不作整体要求的是,A.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B.能书写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D.能描述和分析烃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5.以下要求与新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是A. 全体学生:了解第三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B. 全体学生:准确书写钛元素电子排布式C.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D.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小题2分,计30分。
2017年全国2卷高考化学(附解析)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2.(6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3.(6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4.(6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A.A B.B C.C D.D5.(6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6.(6分)改变0.1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2A)7.(6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 sp(AgI)<K sp(AgCl)A.A B.B C.C D.D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还可使用代替硝酸.(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mol•L﹣1的KMnO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9.(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C4H8(g)+H2(g)△H1已知:②C4H10(g)+O2(g)=C4H8(g)+H2O(g)△H2=﹣119kJ•mol﹣1③H2(g)+O2(g)=H2O(g)△H3 =﹣242kJ•mol﹣1反应①的△H1为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填标号).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 (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0.(15分)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2I﹣+S4O62﹣).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及二氧化碳.(4)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mg•L﹣1.(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填“高”或“低”)[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15分)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Cl(用R代表).回答下列问题:4(1)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3)经X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不同之处为.(填标号)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C.立体结构D.共价键类型②R中阴离子N5﹣中的σ键总数为个.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m n表示,其中m 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π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5﹣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③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4)R的晶体密度为d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nm,晶胞中含有y个[(N5)6(H3O)(NH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则y的计算表达式为.3[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化合物G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的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②D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molD可与1mol NaOH或2mol Na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2)B的化学名称为.(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4)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5)G是分子式为.(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的L可与2mol的Na2CO3反应,L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考点】K8: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K6: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KA: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析】A.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n(H2O)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还有些蛋白质含S、P等元素;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解答】解:A.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 n(H2O)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B正确;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C 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维生素D,蛋白质,微量元素硒的相关性质及组成,本题难度中等.2.(6分)【考点】4F: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铵根易水解;B.Mg与H2SO4反应生成Mg2+,故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D.H2+I2=2HI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0.2NA 【解答】解:A.铵根易水解,所含NH4+数小于0.1N A,故A错误;B.n(Mg)==0.1mol,Mg与H2SO4反应生成Mg2+,则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 电子,故0.1molMg参与反应转移0.2mol电子,即0.2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故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mol,即0.1N A,故C错误;D.H2+I2=2HI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0.2N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3.(6分)【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a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为O元素,则b、c、d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为Al元素,d与a同族,应为S元素,b可能为Na或M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O元素、b可能为Na或Mg、c为Al、d为S元素.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b>c>d,a为O,原子半径最小,故A 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金属性b>c,a、d为非金属,金属性较弱,则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C.c为Al,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C错误;D.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应为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把握性质的比较角度,难度不大.4.(6分)【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D.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HCl.【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故A正确;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且﹣OH中H的活性比水弱,故B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从强酸制备弱酸的角度判断,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故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现象的判断,难度不大.5.(6分)【考点】DI:电解原理.【分析】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对应的电极反应为2Al ﹣6e﹣+3H2O=Al2O3+6H+;B、阴极材料选择没有特定的要求;C、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D、在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解答】解: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故A正确;B、阴极不论用什么材料离子都会在此得电子,故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故B正确;C、阴极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2↑,故C 错误;D、在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故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化学原理是高中化学的核心考点,学生要知道阳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6.(6分)【考点】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由图象可知,pH=1.2时,c(H2A)=c(HA﹣),PH=2.7时,c(H2A)=c(A2﹣),pH=4.2时,c(HA﹣)=c(A2﹣),随着pH的增大,c(H2A)逐渐减小,c(HA﹣)先增大后减小,c(A2﹣)逐渐增大,结合电离平衡常数以及题给数据计算,可根据纵坐标比较浓度大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pH=1.2时,H2A与HA﹣的曲线相交,则c(H2A)=c(HA﹣),故A正确;B.pH=4.2时,c(H+)=10﹣4.2mol/L,c(HA﹣)=c(A2﹣),K2(H2A)==10﹣4.2,则lg[K2(H2A)]=﹣4.2,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PH=2.7时,c(H2A)=c(A2﹣),由纵坐标数据可知c(HA﹣)>c(H2A)=c(A2﹣),故C正确;D.pH=4.2时,c(HA﹣)=c(A2﹣),但此时c(H2A)≈0,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以及题给图象的曲线变化,难度中等.7.(6分)【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发生2Fe3++Fe=3Fe2+;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碳;C.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可使石蕊试纸变蓝色;D.如能生成沉淀,应满足Qc>Ksp.【解答】解:A.向2 mL 0.1FeCl 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发生2Fe3++Fe=3Fe2+,反应中Fe 为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还原性:Fe>Fe2+,可观察到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故A正确;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碳,反应中二氧化碳表现氧化性,故B 正确;C.加热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可使石蕊试纸变蓝色,且为固体的反应,与盐类的水解无关,故C错误;D.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为AgI,则Qc>Ksp,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说明Qc<Ksp,可说明K sp(AgI)<K sp(AgCl),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钠的性质、物质的检验以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8.(14分)【考点】RD: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加入氯化铵、盐酸和硝酸,由于二氧化硅与酸不反应,则得到的沉淀A为SiO2,滤液中含有Fe3+、Al3+、Mg2+等离子,加入氨水调节pH4﹣5,可生成Al(OH)3、Fe(OH)3沉淀,加热的目的是防止生成胶体而难以分离,滤液主要含有Ca2+,加入草酸铵可生成草酸钙沉淀,加入硫酸用高锰酸钾测定,发生5Ca2+~5H2C2O4~2KMnO4,根据高锰酸钾的量可计算含量,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铁离子在pH较小时易生成沉淀,加入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比避免引入新杂质,还可用过氧化氢代替硝酸,故答案为:将样品中的Fe2+氧化为Fe3+;H2O2;(2)由以上分析可知沉淀A为SiO2,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应为与HF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故答案为:SiO2;SiO2+4HF=SiF4↑+2H2O;(3)滴加氨水,溶液呈碱性,此时不用考虑盐类水解的问题,加热的目的是防止生成胶体而难以分离,生成的沉淀主要是Al(OH)3、Fe(OH)3,故答案为:防止胶体生成,易生成沉淀;Al(OH)3、Fe(OH)3;(4)反应的关系式为5Ca2+~5H2C2O4~2KMnO4,n(KMnO4)=0.0500mol/L×36.00mL=1.80mmol,n(Ca2+)=4.50mmol,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100%=45.0%,故答案为:45.0%.【点评】本题为2017年辽宁考题,侧重考查物质的含量的测定,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流程的分析,把握物质的性质,结合关系式法计算,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中等.9.(14分)【考点】BF: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CB: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②式﹣③式可得①式的△H1;由a图定温度,压强由0.1MPa变化到xMPa,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结合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分析x;要使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需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2)丁烷分解产生丁烯和氢气,增加氢气的量会促使平衡逆向移动,丁烯的产率下降;(3)升温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生成丁烯更多,升温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丁烯产率增加;由题中信息可知丁烷高温会裂解生成短链烃类,所以当温度超过590℃时,部分丁烷裂解导致产率降低.【解答】解:(1)②C4H10(g)+O2(g)=C4H8(g)+H2O(g)△H2=﹣119kJ•mol﹣1③H2(g)+O2(g)=H2O(g)△H3=﹣242kJ•mol﹣1②﹣③得C4H10(g)=C4H8(g)+H2(g)△H1=+123kJ•mol﹣1由a图可知温度相同时,由0.1MPa变化到xMPa,丁烷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x的压强更小,x<0.1;由于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反应①正向进行时体积增大,减压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因此AD正确,故答案为:+123;小于;AD;(2)丁烷分解产生丁烯和氢气,一开始充入氢气是为活化催化剂,同时氢气作为反应①的产物,增大氢气的量会促使平衡逆向移动,从而减少平衡体系中的丁烯的含量,使丁烯的产率降低,故答案为:原料中过量H2会使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产率下降;(3)590℃之前,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的丁烯会更多,同时由于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会含有更多的丁烯;而温度超过590℃时,由于丁烷高温会裂解生成短链烃类,所以参加反应①的丁烷也就相应减少,产率下降,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产生丁烯更多;590℃前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高温则有更多的丁烷裂解生成副产物导致产率降低.【点评】本题考查盖斯定律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图象分析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平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10.(15分)【考点】RD: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分析】(1)采集的水样中溶解的氧气因外界条件(特别是温度和压强)改变其溶解度发生改变;(2)“氧的固定”的方法是:用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与水样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3)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实验,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一定容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测水样中的氧,故避免使用的蒸馏水溶解有氧;(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选择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根据方程式中I2、S2O32﹣之间的关系式计算;(5)根据n(O2)=mol分析,不当操作对b的影响,以此判断测量结果的误差;【解答】解:(1)取水样时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会使氧气溶解度减小,为此,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故答案为: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H)2+O2=2MnO(OH)2,故答案为:2Mn(OH)2+O2=2MnO(OH)2;(3)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氧气及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氧气;(4)碘遇淀粉变蓝色,故选择淀粉作指示剂,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滴定到达终点;根据方程式,O2~2I2~4S2O32﹣得n(O2)=mol,m (O2)==8abmg,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0abmg.L﹣1,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80abmg.L﹣1;(5)根据n(O2)=mol分析,不当操作对b的影响,b值减小,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故答案为: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杂质离子的检测实验设计及其滴定法测定含量的过程,有关信息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步骤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15分)【考点】9I:晶胞的计算.【分析】(1)氮原子价层电子为最外层电子,即2s22p3,书写电子排布图;(2)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从左到右易结合电子,放出的能量增大,N的最外层为半充满结构,较为稳定;(3)①根据图(b),阳离子为H3O+和NH4+,NH4+中心原子N含有4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0,价层电子对数为2,杂化类型为sp3,H3O+中心原子是O,含有3σ键,孤电子对数为=1,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②根据图(b)N5﹣中键总数为5N A个,根据信息,N5﹣的大π键可用符号Π56;③O、N的非金属性较强,对应的O﹣H、N﹣H都可与H形成氢键;(4)根据d==计算.(1)氮原子价层电子为最外层电子,即2s22p3,则电子排布图为,【解答】解:故答案为:;(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到电子,则第一电子亲和能越大,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从左到右易结合电子,放出的能量增大,N的最外层为半充满结构,较为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故答案为: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半径逐渐减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N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结合电子;(3)①A.阳离子为H3O+和NH4+,NH4+中心原子N含有4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0,价层电子对数为4,杂化类型为sp3,H3O+中心原子是O,含有3σ键,孤电子对数为=1,价层电子对数为4,为sp3杂化;B.由以上分析可知H3O+和NH4+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都为4;C.NH4+为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H3O+为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含有的共价键类型都为σ键.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ABD,不同之处为C;故答案为:ABD;C;②根据图(b)N5﹣中键总数为5N A个,根据信息,N5﹣有6个电子可形成大π键,可用符号Π56表示,故答案为:5N A;Π56;③O、N的非金属性较强,对应的O﹣H、N﹣H都可与H形成氢键,还可表示为(H3O+)O﹣H…N、(NH4+)N﹣H…N,故答案为:(H3O+)O﹣H…N、(NH4+)N﹣H…N;(4)由d==可知,y=,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为2017年考题,题目综合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轨道的杂化以及晶胞的计算、氢键等问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易错点为(3),注意把握氢键的形成.[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2017•新课标Ⅱ)【考点】HC:有机物的合成.【分析】A的化学式为C2H4O,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则A为;B的化学C3H8O,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则B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3;D 的化学式为C7H8O2,其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可与1 mol NaOH或2 molNa反应,则苯环上有酚羟基和﹣CH2OH,且为对位结构,则D的结构简式为,E应为,结合对应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可解答(1)~(5);(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的L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说明L的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酚羟基和一个甲基,当二个酚羟基在邻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2种,当二个酚羟基在间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3种,当二个酚羟基在对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1种,只满足条件的L共有6种,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2)B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3,其化学名称为2﹣丙醇,故答案为:2﹣丙醇;(3)D为,对比E的分子式可知,C和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发生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4)对比E和F的分子式可知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生成F的同时生成HCl,故答案为:取代反应;(5)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G的分子式为C18H31NO4,故答案为:C18H31NO4;(6)L是D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的L可与2 mol的Na2CO3反应,说明L的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酚羟基和一个甲基,当二个酚羟基在邻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2种,当二个酚羟基在间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3种,当二个酚羟基在对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1种,只满足条件的L共有6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为2017年考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以及转化的特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S 32 K39 Cr 52 Mn 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8.下列说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9.下列实验操作规且能达到目的的是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确的是A.0.1 mol 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2.24 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 PCl5(g),增加2N A个P-Cl键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S2的量越多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化学试题(适用: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
优秀超出你的想象!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化学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解析】蛋白质中除含C 、H 、O 元素外,一定含N 元素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 0.1mol·L -1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量为0.1 N A B .2.4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答案】D【解析】A .4NH +水解.故4NH +的数量一定小于0.1N AB .2.4g Mg 即0.1molMg ,与24H SO 反应生成2Mg +,转移电子数A 0.2NC .标况下,2.24L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mol ,即0.1 N AD .根据 H 2 + I 2 2HI ,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因此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仍为0.2 N A ,D 正确。
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 【答案】B【解析】a 、b 、c 、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a 核外电子数与b 的次外层相同,只能为2或8,则a 为He 或O .但He 不是主族元素,则a 为氧元素. 又因为a 、d 同主族,则d 为硫元素.c 原子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且在8~16之间,则c 为A l 元素. b 序数在8~13之间且为第三周期,则b 是Na 或Mg A .半径大小()()()()b Na Mg c Ald S a O >>>或 B .金属性()()()()b Na Mg c Al d S a O >>>或.B 正确 C .()3Al OH 两性氢氧化物,非强碱 D .氧化性2O S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B .乙醇和水与Na 反应的速率不同,故H 原子活性不同. C .()3332222CH COOH CaCO CH COO Ca CO H O +=+↑+ 原理:强酸制弱酸,故酸性乙酸强于碳酸. D .产生的混合气体中的HCl 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2017课标卷Ⅱ2017年高中真题详解化学(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7.C本题考查蛋白质、糖类等物质的组成,维生素D的作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组成的物质。
8.D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相关计算。
由于NH4Cl溶液中N H4+水解,所以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 H4+的数量少于0.1N A,A错;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B错;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为0.1 mol,则所含分子数为0.1N A,C错;H2(g)+I2(g)2HI(g)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D正确。
9.B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
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可以推知a为O;c所在周期数与族序数相同,c的原子序数大于a,则c为Al;d与a同族,则d为S;再结合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以推测b可能为Na或Mg。
原子半径:b>c>d>a,A错;无论b是Na还是Mg,其金属性都是四种元素中最强的,故B正确;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C错;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故S的氧化性弱于O2,D错。
10.A本题以有机反应为载体,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乙醇与钠反应的速率慢于水与钠反应的速率,故乙醇分子中的氢的活性弱于水分子中的氢,B错;乙酸可以清除水垢,说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C错;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而氯甲烷呈中性,D错。
>>H—O—H>CH3CH2—OH11.C本题考查电解原理。
根据信息知Al应作阳极,电极反应为:2Al-6e-+3H2O Al2O3+6H+,而阴极电极反应为:6H++6e-3H2↑,故C错。
,结合12.D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相关计算。
结合题图,可知A、C正确。
K2(H2A)=c(A2-)·c(H+)c(HA-)题图中pH=4.2时c(HA-)=c(A2-),代入上式可得K2(H2A)=10-4.2,则lg[K2(H2A)]=-4.2,故C正确。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3.(6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A.A B.B C.C D.D4.(6分)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 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5.(6分)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S8=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6.(6分)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氢化物沸点:W<Z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C.化合物熔点:Y2X3<YZ3D.简单离子的半径:Y<X7.(6分)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Cl﹣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化学试题及答案DA.SP (CuCl)K的数量级为710-B.除Cl-反应为Cu+Cu2++2Cl-=2CuClC.加入Cu越多,Cu+浓度越高,除Cl-效果越好D.2Cu+=Cu2++Cu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26.(14分)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
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 g。
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c.关闭K1和K2d.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
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__(填标号)。
C、D 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a.品红b.NaOH c.BaCl2d.Ba(NO3)2e.浓H2SO4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化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说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简称新课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老课标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1. 学习新课标后对课程基本理念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设罝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B. 选择能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容C. 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D. 倡导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评价与学业评价2.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以下认识中有误的是A. 是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B. 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C.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D. 是针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提出的素养要求3. 关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B.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五个方面C. 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提出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D.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每个方面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4. 关于学业质量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B. 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均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C. 每一级水平依据侧重的容将其划分为5个条目D.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5.有关高中化学新课程组成与性质的以下描述有误的是A.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组成B. 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课程C. 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选修必考课程D. 选修课程为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课程6.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必修课程共有5个主题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3个模块C. 选修课程有3个系列D.《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属于校本化学课程7.关于必修模块变化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的学分没变,仍然是4分B. 由化学1、化学2中的6个主题整合为5个主题C. 每个主题的容从“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D. 对学生应完成的化学实验作出具体要求8.必修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其中不属于必修课程的主题是A.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B. 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C.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D. 化学与社会9. 对选考化学的学生来说,以下容可以不修习的是A.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B. 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C. 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D. 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学科10.关于新课标学分设置的以下描述中有误的是A. 必修课程共4学分B.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6学分C. 选修课程每修习完成10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D. 修习完高中化学课程最多可得14学分11.对高中学生修习化学所得学分分布要求合理的是A.高中毕业不高考:0~4学分B.高中毕业高考但不选考化学:不少于4分(必修)C.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10分(必修+选修)D.高中毕业高考且选考化学:不少于6分(选修性必修+选修)12.高中学生修习化学学科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选考政治学科的学生:只修习必修课程B. 选考化学学科的学生:修习全部高中化学课C. 选考地理学科的学生:修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D. 选考历史学科的学生:只修习选修课程13.高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化学学科在流程上提出以下申请,不合理的是A. 高中毕业不高考:只选修化学校本课程B. 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修C. 高中毕业选考化学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D. 高中毕业选考生物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14.关于有机化学以下容对高中毕业生不作整体要求的是,A. 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B. 能书写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 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化学原理,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D. 能描述和分析烃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5.以下要求与新课标要求不一致的是A. 全体学生:了解第三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B. 全体学生:准确书写钛元素电子排布式C.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规律D. 选考化学的学生:能从原子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周期和族的划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小题2分,计30分。
每小题有2~4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确认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多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
)16. 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特征等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B. 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C. 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D. 是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17.新课程容从“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呈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容要求”属于输入性要求,是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B. “学业要求”属于输出性要求,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C. “教学提示”是为了达到“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给教师提供的参考D. “学业要求”是学业评价、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18. 关于新、老课标在课程目标设定的描述正确的是A. 老课标是以“三维”目标方式设定课程目标B. 新课标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5个方面设定课程目标C. 老课标是用行为动词来表述课程目的水平层次D. 新课标是以行为动词与容相结合的方式表述课程目标的水平层次19.关于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的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应达到的合格要求B. 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考化学的学生应达到的学业要求C. 学业质量水平4是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D. 学业水平2是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20.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B. 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C. 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D. 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21.理解新课标关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修习的学分要求有误的是A. 高中毕业:不少于4学分B. 高中毕业不选考化学:不少于6学分C. 高中毕业选考物理:不少于8学分D. 高中毕业选考化学:不少于10学分22.关于科学探究的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 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B.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C. 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于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D. 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23.按新课标容要求,以下容属于必修课程修习的是A. 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B. 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C. 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D. 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运用24. 关于电化学的以下容对选考物理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 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B. 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C. 能利用电化学原理解释金属腐蚀现象,选择并设计防腐措施D. 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和电解池,书写相应的电极反应式25.关于化学反应的以下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 能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B. 常见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 能举例说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 一定条件下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26.关于化学平衡的以下容在必修模块不作要求的是,A. 能从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描述化学平衡状态B.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D. 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化学动力学原理选择化工生产的适适宜条件27.以下容是修习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A.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 能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属C. 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D. 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28.以下实验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必做的实验是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C.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D. 氯气的性质实验29. 以下关于化学计算的容对不选考化学的学生不作要求的是A.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简单计算B.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焓变、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C. 关于溶液pH的简单计算D. 常见酸碱盐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30. 与化学键相关的以下容是修习必修课程应达到的学业要求的是A. 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B. 能基于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C. 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共价键的极性D. 能用化学键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金属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31.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哪五个方面?请具体说明其中一方面的涵。
32.新课标比老课标相比较有哪些变化?33.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说明:实例主要从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选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四、教学案例(25分)以“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为例写一篇“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提示:①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要注意依据容特征确立“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②教学设计案从容分析、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与评价思路、教学流程和案例说明五个方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