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6×6-9 = 96 -9 = 87
38+4×15 = 38+ 60 = 98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50 +50×7 40 - 7×4 15 ×3- 25
= 100×7
= 28-40 = 45
= 700
=12
= 20
50 +50×7 = 50+350 = 400
40 -7×4 = 40 - 28 = 1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通安中心小学 夏梦月
复习旧知:
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 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53 15(元)
答:买这样的笔记本要15元。
学习新知:
小晴
小军
小军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 多少钱?
分步算式:
5×3=15(元)
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
15 +20=35(元) 再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主要包括教材第47页至第49页的第5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顾客购买了3个西瓜,每个西瓜5千克,请计算一共购买了多少千克的西瓜。
2. 讲解乘法运算:讲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以3个西瓜每个5千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
3. 讲解加减法运算: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以购买西瓜的场景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
4. 混合运算: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
5. 例题讲解:以教材第47页的第3题为例,讲解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5题,并进行讲解和点评。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包括教材第48页的第3题和第4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乘法运算:a × b = c2. 加法运算:a + b = c3. 减法运算:a b = c4. 混合运算:a × b + c = d 或a × (b + c) = d七、作业设计(1) 4 × 5 + 3 =(2) 7 × (2 + 3) =(3) 6 × 4 2 =答案:(1) 23(2) 28(3) 2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总体较好。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第1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例1、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勤思考,乐于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纸学生课前完成预习任务[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谈话: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请今天的数学小讲师。
出示题目;黄瓜有5行,每行12棵。
番茄有30棵,黄瓜和番茄一共有多少棵?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你们都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预习任务:1.预习数学书第34页例1,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两个问题。
2.思考: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3.完成数学书第35页想想做做1~6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预习的成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问题引导,明确目标出示例1主题图和问题(1)提问:这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请大家根据要求,在小组里交流。
出示活动要求,结合预习交流:①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要先算出什么?②你能把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吗?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2.交流与展示(1)小组汇报算法解答,教师板书:5×3=15(元) 15+20=35(元)指出:要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要用3本笔记本的价钱加上1个书包的价钱,因为3本笔记本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用5×3=15(元)算出买3本笔记本要用的钱,15+20=35(元)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指名列式,教师板书:5×3+20像这样,把解决问题时的两个分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的一道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示例文章篇一:《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嘿呀!作为一名小学生,最近咱们学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可真是一段有趣又有点小烦恼的学习之旅呢!一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写出那些算式的时候,我感觉脑袋都有点晕乎乎的。
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数字迷宫的世界,到处都是弯弯曲曲的路,让我有点找不到方向。
比如说“3×5 + 8”,我就在想,到底是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呀?这可把我难住啦!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可认真啦,还不断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我看看旁边的小伙伴,有的皱着眉头,有的咬着铅笔头,好像都在努力思考呢。
我心里就想:这有啥难的,我一定要搞明白!然后老师就给我们举了好多例子,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户,让我们能看得更清楚。
比如说买东西的例子,一个苹果3 块钱,买5 个苹果,再加上8 块钱的香蕉,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不就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嘛!这时候我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哎呀,原来这么简单!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可认真啦,一笔一划地算着。
可是有时候还是会出错,我就很懊恼,怎么就这么不小心呢!这时候同桌就会凑过来跟我说:“别着急,咱们再仔细看看。
”我一听,心里就暖暖的,有小伙伴一起学习真好!老师还让我们小组讨论,这可热闹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在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应该先算乘法,因为乘法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
”“对呀对呀,就像3 个5 相加,用乘法一下子就算出来啦!”我们就像一群小探险家,在数学的世界里寻找宝藏。
学完这部分内容,我觉得自己就像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很多数学难题的大门。
可我也知道,不能骄傲,不能粗心大意,不然这把钥匙也会打不开门的哟!总之,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虽然有点难,但只要我们认真学,多思考,多和小伙伴们交流,就一定能学好!难道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可真是一段有趣又充满挑战的学习之旅啊!一开始,我觉得这有啥难的,不就是做几道数学题嘛!可是,真正学起来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就像我们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数学花园,每一朵花都需要我们细心地去呵护,才能绽放出美丽的答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习题
6
例2
我要2包花生。
(2)穿绿上衣的小熊在买完2包花生后,还剩下多少元?
20-7×2 =20-14 =6(元)答:还剩下6元。
7
谢谢观看!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知识梳理
加乘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应先
算乘法,再算加法。
减乘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 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
二、重难点突破
加乘混合运算 例1 李老师带领5个小组的同学去农场摘棉花。
我摘了18千克。
平均每个小组 摘了27千克。
师生一共采摘了多少千克?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153千克。
3
减乘混合运算 例2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68-12×3 =68-36 =32
84-15×4 =84-60 =24 52×2+98 =104+98 =202
26×5-47 =130-47 =83 265-35×5 =265-175 =90
4
179-28×6 =179-168 =11
三、拓展提高
例1 如图,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2杯水,连瓶子共重420 克;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570克。想一想:一杯水是多少克?一个 空瓶重多少克?
570-420=150(克) 420-150×2=120(克)
答:一杯水的重量是150克。一个空瓶重120克。
5Leabharlann 例2我要2包花生。
(1)穿紫色上衣的小熊要付多少钱? 6+3×4 =6+12 =18(元)答:穿紫色上衣的小熊要付18元。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混合运算一
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一个表达式中同时包含多种不同级别的运算,那么在运算时,同一级别的运算会按照从左 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例如,在一个包含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各运算符之间没有括号 和优先级的规定,那么应该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不同级运算的转换
总结词
在混合运算中,为了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不同级别的运算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或者 利用乘法分配律等方法进行转换。
详细描述
在混合运算中,由于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 合性的不同,为了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或者利用乘法分配 律等方法进行转换。例如,可以将减法运 算转换为加法运算,通过添加括号来改变 运算符的优先级。
03
混合运算的实例分析
数的混合运算
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2 × 3 + 5; 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6 × 4 - 10。
括号内的优先级
总结词
在混合运算中,括号内的运算具有优先级,括号内的运算会优先于外部的运算进 行。
详细描述
在混合运算中,如果一个表达式中包含括号,那么括号内的运算会优先于外部的 运算进行。括号内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运算会按照常规的运算顺序进 行,即先乘除后加减。
同一级运算的顺序
总结词
在混合运算中,同一级运算会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06
总结与反思
混合运算的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需要 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 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个
运算顺序。
理解运算意义
学生需要理解乘法和加减法的运 算意义,才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 算。
运用简便算法
在混合运算中,有些算法可以进行 简化,比如使用乘法分配律、结合 律等,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 准确性。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6篇《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新版的课本中例题的呈现就是一道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这样的呈现简单明了,但似乎没什么能吸引学生去探索的东西,所以我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经验,创设了一个情境:“红花有525朵,黄花朵数有81朵,蓝花有56朵,绿花朵数是黄蓝朵数之差的3倍,求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接着指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同学们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红花朵数是绿花的几倍,就应该先算出的绿化的朵数。
先让学生通过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并成综合算式。
许多同学把算式列成525 ÷(81-56)某2后,发现计算顺序与解题思路产生矛盾。
这时我出示了中括号,并说明当小括号不够用时,就可以请中括号来帮忙,而且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从分布到综合突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因此学生自己尝试中发现错误,并在明确的错误原因基础上认识中括号,从而突出了中括号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比,不仅知道为什么用中括号,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用中括号。
这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清楚、扎实,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不习惯去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与中括号不恰当的使用,我觉得本课还有一些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尽可能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
如在教学中,可加入“画顺序线”,即可增加形象感,并多加入一些巩固练习,使学生熟能生巧。
《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篇二《混合运算》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片断:1、出示例题图,看图,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交流。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一、【课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34~35例1、想想做做T1~6。
二、【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乘法在前面)的计算。
本单元的混合运算,从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混合运算是对四则计算的综合应用。
进行混合运算,要认真分析算式里有哪些运算,按一定的运算顺序逐步计算。
书上把“算式中有乘除法,也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一条运算顺序,分解成“有乘法也有加减法”“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降低了认知难度,方便教与学。
三、【目标预设】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不含小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能正确使用递等式,能准确表达计算过程。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的递等式格式。
难点——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题意列出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正确计算。
五、【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难度不是很高,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独立探究和交流讨论中悟出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设计思路】1.复习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同级混合运算以及乘加、乘减(乘法都在前面)的相关内容,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唤醒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知做好铺垫。
2.关注算理——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多表达,用数学的语言把计算过程描述出来,包括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把混合运算放置到具体情境中,而不是单纯地计算核对答案,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会更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问题三: 在2+4×3=14这个乘加算式中为什么要先算 4×3再加2,可不可以先算2+4再乘以3呢? 在3×5-1=14这个乘减算式中为什么要计算方法就必须是先 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否则肯定是错的,不信你算算 就知道了。
我的课讲完了
问题二: 不用加法算式也不用乘加算式,还可以计算这5 个果盘里共有几个红桃子吗? 答:可以的,我们还可以用乘减算式。 乘减算式就是有乘法也有减法的算式。 从上图可以看见有5个果盘,假如每个果盘都是 3个桃子,我们就可以用乘法计算:3×5=15(个) 这样计算就多算了1个桃子,因为第5个果盘只 有2个桃子,所以我们还要减去1个。 于是就有了3×5-1=14(个)这个正确的乘减 算式。
所以4个相同果盘里桃子的总数是12个。 最后一个果盘里还有2个桃子也要加上,所以 总共是12+2=14(个)。 像3×4+2=14(个)这样,有乘法也有加法 的算式就是乘加算式。 上面这个算式也可以写成这样: 4×3+2=14 (个)。 因为有4个相同的果盘,每个果盘里都有3个桃子 用乘法计算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还是原来4盘相 同数量的红桃子没变。 上面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这样: 2+4×3=14 (个)。 因为4×3 =12,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都知道2+12 与12+2是一样的。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一、口算导入环节,总共安排了6题,既有乘法,又有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加减法。
如:15×4=÷5。
学生口算较慢、耗时较多,总结时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设计的意图,只是由教师带着学生回忆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改进:如果将本环节改成开放性的师生对话,由回忆以前所学的混合运算导入,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板书,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会学习哪些新知识、怎样运算。
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可以检查预习情况、培养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解算理。
教材为我们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通过解决两个问题来完成含有两级运算的,乘法在前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法在后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
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3×5+20)实际上,学生在前几册中已经学过含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乘加、乘减)。
所以,在呈现情境图,学生搜集信息,出示问题后,提出:你能帮小军计算出来吗?便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分步解答,一小部分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只是格式需要指导。
为了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书写格式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理解算理。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两种列式的不同,揭示特征和课题。
第2个问题: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50-18×2的运算顺序是重点要指导的,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里主要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要求找回多少元,应先求出2盒水彩笔的钱数,从而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最后通过对两道综合算式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综合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或减法,都要先算乘法。
二、注重对比,在对比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计算下面各题2×9+3=4×5+7=7×2+3=4×8-10=6×5-9=8×7-9=3×9-12=39+5×4=48-12×3=36×9-19=27×6+48=64-3×()=433×()+24=()×5-10=15应用题1.小明有一本故事书,每天看了5页,看了9天,还剩35页没看。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2.桌子上有7行小方块,每行6个,现在取走6个小方块,还剩多少个?3.每千克菠菜中大约含有3千克脂肪,每千克菠菜中蛋白质的含量约是脂肪的8倍,每千克菠菜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脂肪多多少千克?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计算下面个各题5×7+25=4+3×8=2+4×7=42÷7-6=64÷8-4=64÷8-4=16-25÷5=81÷9+5=27÷9+18=8×8-9=85÷5+3=46÷2-15=87÷3+8=把下面每组中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1.)42÷6=7(2.)48÷6=8(3)42÷7=6(4)24÷8=320-7=1315+8=236-2=415+3=18应用题1.二年级一班有36名同学没有蛀牙,没有蛀牙的人数是有蛀牙人数的9倍,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2.青蛙妈妈抓了120只害虫,小青蛙说妈妈,你捉的害虫只数是我的3倍,小青蛙和青蛙妈妈一共捉了多少只害虫?3.小明读一本故事书,每小时读9页,4小时后,还有40页没读。
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计算下面各题(45-17)×6(38+22)÷6(90-45)÷5(40-31)×7(267-183)÷3(193-127)÷6(46+38)÷4(35+57)÷2应用题1.三年级两个班去植树,一班植42棵,二班植52棵,平均每个班植多少棵?2.下面是学校两个篮球队球员的身高统计情况欢乐队球员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开心对球员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1)欢乐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2)开心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3)哪个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3.李叔叔与王叔叔一起开了一个水果超市,李叔叔购进了6箱苹果,8箱梨,王叔叔购进的苹果数是李叔叔购进苹果数的2倍,一共购进了多少箱苹果他们购进的苹果比梨多多少箱?。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混合运算PPT课件
= 100×7
= 28-40
= 700
=12
15 ×3 - 25 = 45 = 20
50 +50×7 =50 +350 =400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50 +50×7 40 -7×4
= 100×7
= 28-40
= 700
=12
15 ×3 - 25 = 45 = 20
50 +50×7 =50 +350 =400
32 +3 ×20 56 -7 ×8 17 ×3 +20
= 32 +60 = 56 -56 = 51 +20
= 92
=0
= 71
32 +3 - 20 56 ÷7 ×8 17 +3 ×20
= 35-20 = 8×8
=17 +60
= 15
= 64
=77
先选择一组进行计算,再比一比每组 中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5×3+20
50-18×2
5×3+20
50-18×2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 减法,应先算乘法。
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639×+35+050 = 119 =
1966×-69-9 = 87 =
3388++46×015 = 98 =
先选择一组进行计算,再比一比每组 中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 应找回多少元?
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50-18×2
=50-36 =14
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 应找回多少元?
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50-18×2
=50-36 =14(元) 答:应找回14元。
5×3+20
50-18×2
5×3+20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混合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混合运算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运算顺序、解决复合运算题目等内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混合运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多2个苹果,小华有多少个苹果?(3 + 2 = 5,小华有5个苹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核心知识,突破难点,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同时进行乘法和加减法运算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混合运算的奥秘。
三年级下册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PPT
18元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得,可以询问与交流
10
分步算式 : 5×3=15 (元) 15+20=35 (元)
综合算式: 5 ×3+20 = 15 +20 = 35 (元)
比一比
•5×3+20
50-18×2
算式中有乘法与加、
减法 应先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6× 6-9
38+4×15
= 96 – 9
=38+60
= 87
=98
80-23×3
=80-69
=11
算式中有乘法与加、减法,应 先算乘法。
算式中有乘法与加、减法,应 先算乘法。
算式中有乘法与加、减法,应 先算乘法。
练一练
2×36+20 =72+20 =92
190-30×5 =190-150 =40
78-12×4 =78-48 =30
算式中有乘法与加、减法,应 先算乘法。
18元
小结:
含有乘法与加、减法得 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 还就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再算加、减法。
安全小贴士:
• 别把楼道当跑道, • 别把游戏当柔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们跟他们一起去逛逛吧,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各是多少?
小军买了哪些文具呢,我们来看看。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3本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生2:小军一共用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
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小军一共用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
(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5×3=15(元) 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
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
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
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板书如下: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
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
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在买东西的时候,也遇到了困难,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
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
接着再计算减法。
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
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
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