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第五节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 大纲
00152组织行为学(考纲)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组织行为学(课程代码:00152)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组织行业学的研究过程,熟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课程内容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内容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研究内容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及管理、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四个部分。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型的行为科学,它在管理学特别是在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一、组织行业学的学科基础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同的学者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的划分是不同的,但都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要将依据经验和逻辑思辨的方法及类似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领会: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产生;(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领会: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识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组织行为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简单应用: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
综合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和内容,了解关于个体行为的不同解释,了解影响人的行业的心理因素。
完整版00152组织行为学各章提纲汇总
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看法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样知识,采纳系统剖析的方法,研究必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进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展望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集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初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意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产生5、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6、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三个基本步骤:概括综合、演绎推论,查验西拉季和华莱士的六个步骤:①弄清要研究的问题②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③形成假定④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展开研究工作⑤实质察看、测试和实验⑥解说研究结论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察见解、检查法、个案剖析法、实验法、心理测试法、情形模拟法。
9、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优弊端察见解长处:简易易行,所获取的资料真切,能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工作要求弊端:花销时间多,得所资料难以量化,被察看者难以接受和讨厌检查法长处:弊端: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剖析1、人性假定的 4种基本看法“经济人”假定,“社会人”假定,“自我实现人”假定,“复杂人”假定,2、 X 理论①多半人天生懒散,躲避工作②多半人胸无弘愿,不负责任,宁愿受人指挥和领导③多半人无目标,需强迫、处罚迫使努力工作④多半人工作是知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要金钱奖赏⑤人可分为两类,被管理和管理者3、Y 理论①憎恶工作不是一般人的天性②外面控制和处罚不可以促进人们努力工作③一般人能够肩负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④人群中有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问题的创建力⑤职工会自觉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合一同⑥人的智力不过获取了部散发挥4、人性假定的发展脉络5、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①学习是成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②心理学研究的是能够丈量的刺激和反响③行为源于后天学习④刺激影响行为6、个体行为的基本特色①目的性②自主性③社会性④连续性⑤长久性⑥可塑性7、卢因的集体动力论研究集体中各样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8、个体行为规律9、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经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想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的综合反应过程。
00152《组织行为学》讲义自考重点复习笔记
五、归因理论与倾向 ................................................................................................................ 24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 ..................................................................................................... 5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 6
三、动机与行为 ........................................................................................................................19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20
一、“经济人”假设 .................................................................................................................. 8
二、“社会人”假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0152组织行为学自考知识点汇总目录:绪论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33.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6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69.建立组织承诺的意义102.按信息传递方式分类沟通可分为103.单向沟通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个性和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性假设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之一,包括X理论、Y理论和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活动的特点。
XXX的群体动力论也是个体行为的重要理论之一。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需要与动机、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知觉、个性、气质、能力、性格、情绪等是个体心理与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
这些因素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需要在组织管理中加以重视和管理。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群体行为是指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行为。
群体的类型、作用、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结构变量、凝聚力和决策方法等都是群体行为的基础内容。
同时,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也是群体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总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
个性、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基础等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组织管理中,需要重视和管理这些因素,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79.头脑风暴法的优缺点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创意方法,可以鼓励团队成员尽可能地提出各种有创意的想法。
其优点在于可以激发创造力,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创意。
然而,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可能会出现想法重复、质量不高、无法实现等问题。
80.名义小组法在具体操作时的步骤名义小组法是一种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确定问题、选择小组成员、明确任务、讨论和提出建议、总结和汇报。
81.德尔菲法的操作步骤及缺点德尔菲法是一种通过专家意见交流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操作步骤包括确定问题、选择专家、发出调查问卷、统计和分析结果、再次征求意见、最终达成共识。
00152《组织行为学》第二章大纲
知识框架第一节需要、动机与行为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又是由需要支配的。
行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
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对象,是行为的诱因。
目标并不是采取一次性行动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行为科学家把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划分为两种: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1)目标导向行为是寻找目标的过程;且过程不能太长,目标定的不能太低;(2)目标行为时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为;个体行为规律的循环过程只有了解人的需要,才能预测人的动机与行为。
二、需要与动机1.需要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3)层次性(4)潜在性(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2.动机(1)动机的定义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
(2)需要与动机的关系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严格的区分。
①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②当一个人的需要具有某种特定目标时,这种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
③动机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会导致动机的产生。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①需要对象的确定;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三、动机与行为1.动机的三种机能动机具有原始性、内隐性及实践活动性的特征,因此具有三种机能:(1)始发机能:动机是个体行为发生的直接动因;(2)选择机能:动机能指导人们作出相应选择,使得行为朝着既定方向、预期目标前进;(3)强化机能:行为结果的好坏,会驱使动机重复出现或不再出现;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1)动机和行为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于不同的动机;第三,一种行为可能由多种动机所引发;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组织行为学00152 名词解释
⏹测验的信度答: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晕轮效应答:这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正式领导答: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领导答: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管理模式答: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工作态度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激励机制答: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组织的亚文化答: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案例研究法答: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是指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社会交换理论答:社会交换理论首先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
霍曼斯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诸如赞许或者声望、符号之类的非物质商品的交换。
⏹组织答: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答: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组织文化答: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 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引言1.1 课程介绍1.2 目标与学习结果1.3 教学方法二、组织行为学概述2.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背景2.2 研究范畴与重要性2.3 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三、个体行为3.1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2 人格与个人态度3.3 动机与激励3.4 工作满意度与情绪3.5 个体决策与问题解决四、团队行为4.1 团队动力与合作4.2 领导与管理4.3 沟通与协作4.4 冲突与决策4.5 组织文化与变革管理五、组织行为5.1 组织结构与设计5.2 权力与权威5.3 绩效管理与员工评估 5.4 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5.5 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6.1 个案分析6.2 小组讨论6.3 实践活动6.4 学生报告七、课程总结与评估7.1 主要知识点回顾7.2 课程成果评估7.3 反馈与建议八、参考文献该课程大纲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应对个体、团队和组织行为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人的行为与组织运作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类管理挑战。
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与团队合作,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重要方面。
在个体行为部分,学生将学习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动机与激励、工作满意度和个人决策等内容。
在团队行为部分,学生将深入了解团队的动力与合作、领导与管理,以及沟通与决策等关键因素。
在组织行为部分,学生将学习组织结构与设计、绩效管理与员工评估,以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课程还包括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还将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52 组织行为学(样本,完整版16页余多半列)孙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第四节群体凝聚力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第一节协同效应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第三节群体沟通第四节群体决策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四节竞争与合作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第二节群体间冲突第三节冲突的管理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与功能第二节领导的过程模式第十一章领导理论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第三节领导权变论第十二章领导的决策行为第一节领导与决策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第四节领导决策的程序第五节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第一节行为第二节动机第三节需要和目标第四节激励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第一节激励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第二节激励机制与激励理论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第一节组织结构概论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第三节组织行为科学化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与特点第二节组织变革的压力与阻力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对策第四节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第十八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发展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立是(B)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B.霍桑试验C.1949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D)A.人的心理的规律性B.人的行为的规律性C.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D.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1.3.一般认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A)A.个体的人B.群体C.领导D.组织1.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B)A.30-40年代B.50-60年代C.60-70年代D.70一80年代1.5.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相交切的特点。
00152 组织行为学笔记
00152 组织行为学南京大学编(高纲号0593)应用30个一、组织基础篇1组织行为学概论2研究方法3未来组织特点二、个体行为篇4个体行为基础5认知与情感6个体态度和价值观7个体需要和激励三、群体行为篇8群体行为心理9团队建设管理10信息沟通11冲突及其管理12领导行为四、组织行为篇13组织结构14组织文化15组织改革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第一节组织的结构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研究方法2第一节研究的设计识记:(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及意义;(3)理论研究及意义;(4)应用研究及意义;(5)研究中的变量;(6)研究中的实验室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案例研究设计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1、识记:(1)研究的基本术语(主试、被试、假设、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理论);(2)实验法的概念;(3)观察法的概念及分类;(4)案例研究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5)调查法的基本定义及分类;(6)测量法的特点2、领会:(1)实验法的特点与意义;(2)观察法的意义;(3)案例研究法的意义;(4)调查法的特点3、应用:测量法有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运用第四节研究论文的撰写1、领会:撰写研究论文应注意的问题2、应用:如何写作研究论文第三章未来组织特点2第一节员工多元化1、识记:(1)什么是员工多元化;(2)同化的概念;(3)员工多元化的主要维度与次要维度2、领会:(1)员工多元化对管理的影响;(2)如何评价员工多元化3、应用:员工多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管理灵活化1、识记:(1)什么是管理灵活化;(2)灵活化的基础:扁平化和网络化;(3)组织结构的网络化2、领会:(1)灵活化对管理的影响;(2)灵活化的意义;(3)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特点;(4)灵活化对个体行为的积极影响;(5)灵活化对群体行为的积极影响3、应用:灵活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四章个体行为基础第二节个体行为的社会学基础1、识记:(1)社会化的概念;(2)社会教化;(3)影响个体行为的环境2、领会:(1)社会化的内容;(2)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第三节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1、识记:(1)动机的概念;(2)挫折与冲突;(3)兴趣及特点;(4)理想和信念;(5)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6)气质、特点及类型;(7)性格及特征2、领会:(1)个体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2)动机的功能;(3)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4)性格的特征第五章认知与情感第一节认知与智力1、识记:(1)认知;(2)感知;(3)注意及其功能;(4)注意的特征;(5)记忆及其过程;(6)记忆的类型;(7)表象及其类型;(8)思维及特点;(9)思维的主要形式;(10)语言的定义和分类;(11)影响语言交往的主要因素;(12)思维的基本过程;(13)智力及表示的方式2、领会:(1)感知的基本特征;(2)记忆对于个体行为的作用;(3)表象的作用;(4)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第二节情感与情商1、识记:(1)情绪与情感;(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3)个体的社会性情感;(4)情商的概念及表现形式;(5)自我意识2、领会:(1)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2)个体应如何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第六章个体态度和价值观2第一节态度及其转变1、识记:(1)态度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2)态度的转变;(3)服从、同化、内化2、领会:(1)态度的特征;(2)行为对态度影响的三种理论解释;(3)态度的功能;(4)态度转变的五个层次;(5)影响个体态度形成的因素;(6)影响个体态度转变的因素3、应用:态度形成与转变的一般过程分析第二节价值观及其重要性1、识记:价值观2、领会:(1)奥尔波特对价值观的分类;(2)格雷夫斯对价值观的分类;(3)斯蒂芬?P?罗宾斯对价值观的分类第三节工作满意度1、识记:(1)工作满意度;(2)个体的公平感2、领会: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3、应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第七章个体需要和激励4第一节需要及其产生1、识记:(1)需要;(2)动机;(3)形成需要的条件;(4)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5)外在需要与内在需要2、领会: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需要产生的因素第二节激励的主要理论1、识记:(1)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2)麦克里兰的需要层次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4)正强化与负强化;(5)影响归因的因素;(6)目标管理2、领会:(1)如何理解激励的概念;(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及评价;(3)麦克里兰提出的增强个体成就需要的四点建议;(4)改变不公平状态的六种方式;(5)公平理论关于与不公平报酬有关的四种观点;(6)波特——劳勒的激励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7)挫折理论的主要内容;(8)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对以后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3、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评价第三节激励理论的应用:制定激励计划的步骤第四节员工挫折及其处理1、识记:(1)挫折;(2)挫折容忍力;(3)精神宣泄法;(4)心理咨询法2、领会:(1)挫折的意义;(2)影响人的挫折容忍力的因素3、应用:(1)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和因素以及产生挫折感以后员工的表现;(2)员工挫折心理矫正的方法第八章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4第一节群体动力论1、识记:(1)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职能群体与任务群体;(4)工作群体与休闲群体;(5)非正式群体的种类;(6)群体行为与群体心理;(7)群体凝聚力;(8)群体领导者影响群体心理的方式;(9)影响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合群因素2、领会:(1)群体的特征;(2)群体动力论的主要内容;(3)群体的发展步骤;(4)形式非正式群体的基础;(5)群体心理的特点;(6)群体规范的作用3、应用:(1)非正式群体的作用;(2)管理者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第二节人际关系及心理活动1、识记:(1)喜欢及影响因素;(2)利他行为;(3)爱他性利他与补偿性利他;(4)攻击及特征;(5)攻击产生的基础2、领会:(1)利他的特征;(2)紧急利他的特征;(3)利他的基础;(4)影响利他的因素;(5)如何减少员工的攻击第三节群体中的基本行为规律1、识记:(1)凝聚力;(2)士气;(3)从众行为及形式2、领会:(1)产生从众行为的群体原因;(2)产生从众行为的个体原因;(3)从众的意义3、应用:(1)影响凝聚力的因素;(2)如何提高员工士气第九章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4第一节团队与群体的异同1、识记:(1)团队;(2)群体;(3)团队形成的五个时期2、领会:(1)团队的特点;(2)团队建设的意义3、应用: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第二节塑造高绩效团队1、识记:(1)高绩效团队;(2)高绩效团队的主要角色2、领会:(1)高绩效团队的作用;(2)高绩效团队的特点;(3)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第三节团队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1、识记:(1)团队管理中的冲突问题的种类;(2)流言蜚语;(3)团队成员建立信任的五个方面2、领会:解决团队缺乏生气问题的主要方法3、应用:团队目标与成员目标冲突产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第十章信息沟通3第一节信息沟通的基本概念1、识记:(1)信息沟通;(2)信息沟通过程的六个环节;(3)影响信息沟通过程的因素;(4)信息沟通的类型;(5)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2、领会:(1)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下行沟通的作用第二节信息沟通网络1、识记:(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网络;(3)正式网络与非正式网络;(4)网络化;(5)电子化信息沟通;2、领会:(1)非正式沟通的基本特征;(2)网络化的作用;3、应用:(1)如何运用非正式沟通;(2)电子化信息沟通的作用第三节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识记:(1)管理层的沟通;(2)管理中的沟通问题2、领会:管理层沟通的重要性3、应用:如何改进管理中的沟通第十一章冲突及其管理4 第一节冲突及其种类1、识记:(1)冲突;(2)竞争;(3)冲突的层次;(4)冲突的类型;2、领会:(1)冲突的特点;(2)冲突与竞争的关系。
00152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6版主编:高树军)
绪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升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①跨学科性②系统性③权变性④实用性⑤科学性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按不同的层面分为: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三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要对上述三个层次的心理与行为进行预测、引导和控制,以便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四大块:个人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一)心理学(二)社会学(三)社会心理学(四)人类学(五)政治学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正式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工业心理学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首先正式把心理学运用到工业管理之中,书中论述了用心理学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员工等问题。
(三)工业社会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奥支持“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作群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建立在群体理论之上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真正起步。
(四)管理心理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于1958年出版了经过系统研究的著作《管理心理学》,之所以这样命名该书,就是想引导读者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引导、管理和组织一大批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务。
(五)组织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初,莱维特在其为《心理学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又首先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进一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扩大到组织心理的研究。
00152组织行为学--各章提纲汇总
本章一般会出选择题、简答题,分值在占分左右.本章的重难点和常曲知点-组织行为宁的概念(常琴简答题)須职行为沖的学科性庚笛硏究內容(帛考送趣)-兰脚行为学的学科星础(常号选挥题)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3、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四个模块之间的关系4、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早期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产生5、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⑴第—阶敦必)世纪初刑20世忆30年代*以畚勒、丰伯和庭约宋等■为代社扯纽帆看就走—个封闭的理性模式"⑵罠二株段:切世範輿年牝至20趙忆G{J年代•以悔臬、爱洛雷丸辛为代表•把组级瘩此是一牛封闭的社会性棋戒*(3)-S阶箕’恥爭纪仙年代电20世纪刊卑代*以费他弱等人为代最d巴如织看血是幵菽的權式•从嫌泉的封闻现念特向评歳規念是一丸进步“(心第四阶段:加世纪血年代至令,综合门三伞阶只之所喪•把担抚病腹是一金开就的社金性義式・底求把组預看为学的研楚转变列赴会丈化这一楚深的辰欢上*6、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三个基本步骤: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西拉季和华莱士的六个步骤:①弄清要研究的问题②查阅与某种行为问题有关的理论和信息资料③形成假设④选择正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⑤实际观察、测试和实验⑥解释研究结论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
9、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观察法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真实,能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工作要求缺点:花费时间多,得所材料难以量化,被观察者难以接受和反感调查法优点:缺点: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1、人性假设的4种基本观点“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2、X理论①多数人天生懒惰,逃避工作②多数人胸无大志,不负责任,甘愿受人指挥和领导③多数人无目标,需强制、惩罚迫使努力工作④多数人工作是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要金钱奖励⑤人可分为两类,被管理和管理者3、Y理论①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②外部控制和惩罚不能促使人们努力工作③一般人能够承担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④人群中有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⑤员工会自愿将自身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一起⑥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4、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5、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①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②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③行为源于后天学习④刺激影响行为6、 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①目的性 ②自主性 ③社会性 ④连续性⑤持久性 ⑥可塑性7、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研究群体中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过程的理论 8个体行为规律① 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 自觉克服困难的活动 ③ 一系列随意活动 12、 意志的表现 坚毅性、果断性、自制性 13、 个性心理的含义又称为人格,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本质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4、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① 情绪:是一般由当时的特定情况所引起,并随着条件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 情感:是指与个体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相联系的内容 心体验15、 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① 认识过程 (认知阶段、知识阶段) ② 情感过程③ 意志过程9、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 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的综 合反映过程。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3-5章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一)含义:沟通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效率。 (二)有效沟通的特征 • 1.信息的准确性 • 2.信息的完整性 • 3.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三)有效沟通的技能 • 1.改善沟通环境:包括组织整体状况、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组织文化氛围和民主氛围、领导者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四、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方法
• 1.头脑风暴法;2.名义小组法;3.德尔菲法;4.电子会议法
(二)群体决策的优点
• 1.可以集思广益,信息和知识更全面; • 2.决策更加民主化,容易被组织接受。
(三)群体决策的弊端及防止措施 • 1.弊端:成员受到群体压力,不敢提出不同意见;领导有可能压制讨论;消耗时间太多;掩
第一节 群体概述
四、群体发展阶段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 1.形成阶段 • 2.震荡阶段 • 3.规范化阶段 • 4.执行阶段 • 5.中止阶段
(二)间断——平衡模型(鲍姆加特纳、琼斯提出) • 群体发展中第一次聚会很重要,能营造出群体氛围,也能确定群体的领导; • 随后进入均衡期,群体投入正常运作; • 然后变化突然发生,称之为群体发展阶段的中点; • 之后意识任务必须尽快完成,平衡状态打破,群体各项安排上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 适用于描述临时性工作任务群体的发展变化情况,不适用于长期的工作群体和非任务性的群体。
范俯首帖耳,这时群体规范压力起到来阻碍作用。 5.群体规范的作用 • (1)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 (2)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 (3)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 (4)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二、群体结构
00152《组织行为学》讲义
第二篇群体行为及其管理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知识框架第一节群体概述一、群体的含义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是指两个以上相互交往、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达到特别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即由若干个体组成的为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而相互信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结合体。
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更全面把握群体的含义:(1)群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
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
(2)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群体拥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群体成员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他们在行为上相互制约。
(3)群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这个目标为全体成员所接受,只有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4)群体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个体利益存在于群体之中,没有群体利益,个体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群体成员间有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爱好,或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或是为了共同的情感等而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信息、建立友谊、取长补短。
群体的这一特性,是群体建立和维系的基本条件。
二、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职务分配清晰的群体。
正式群体还可以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①命令型群体是指直接对某主管负责、向某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同其主管之间构成的群体。
②任务型群体是指为完成某项指定任务或项目而在一起工作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从个性需求方面来看,非正式群体有如下特征:有达到—致认同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满足,而且在群体行为关系中相对较少的约束和指令使得成员更能按个体的个性特征自由发挥;成员间多以自愿交往而非强制性交往的方式,形成较小心理压力的沟通关系;群体中因淡化等级差别及制度化的行为模式而形成更多默认的、相对于正式群体更灵活的关系结构和群体规范。
组织行为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大纲第一篇:组织行为学大纲绪论1.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3.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极端4.简述常用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1.亚当斯密对管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简述梅奥“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以及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3.简述“复杂人”假设的基本含义4.新花生主义的主要理论有哪些?5.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6.简述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第二章1.解释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2.简述价值观及价值观的作用3.什么事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4.简述归因理论并解析“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的含义5.什么是个性?它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6.试述气质及气质的类型划分7.简述性格的类型和特点8.简述组织承诺的内涵9.什么叫组织公民行为?它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应用?第三章1.比较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友谊型群体的异同2.描述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3.简述角色期待的含义4.什么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的作用有哪些?5.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哪些?6.什么是群体结构?同质结构和异质结构各适用于什么情况?7.什么事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哪些?8.群体决策方法有哪些?群体决策的优缺点有哪些?9.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第四章1.试述沟通的内涵和功能2.沟通的一般过程是什么?3.组织中的沟通网络有哪些类型?4.沟通障碍的表现形式有哪些?5.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策略有哪些?6.有效沟通的主要技能有哪些?7.网络对沟通的影响主要是什么?8.互联网时代沟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9.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0.如何理解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第五章1.简述团队的含义及特征2.团队建设要经历哪些发展阶段?3.简述团队建设的心理机制4.结合现实谈谈虚拟团队对管理的影响第六章1.冲突具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冲突的特征有哪些?3.功能正常的冲突与功能失调的冲突之间有什么差异?冲突的功能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4.冲突产生的根源有哪些?5.简述罗宾斯的冲突过程理论6.请说明激发适度的建设性冲突对于组织的重要性7.在管理实践中,如何预防群体间冲突?第七章1.什么事组织?谈一谈你对组织概念的理解2.组织的功能有哪些?3.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有哪些?4.什么事矩阵制组织结构?有什么优缺点?5.什么是有机性组织?请举例说明6.组织变革的变量有哪些?7.阻碍组织变革的因素有哪些?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变革阻力 8.谈谈你对组织变革过程的理解9.如果你是组织的领导者,你如何看待组织成员的工作压力问题?第八章1.你是怎样理解组织文化的?2.试述组织文化的功能3.哪些因素对组织文化的创建起了关键作用?4.简要说明组织文化创建的程序5.甄选过程、高层管理人员、社会化对组织文化的维系过程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 6.怎样做才能使组织文化适应动态的环境?7.面对经济全球化,组织文化将面临什么问题?应怎样解决?第九章1.什么是组织学习?2.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的关系是怎样的?3.组织学习的作用有哪些?4.什么是单环学习?什么是双环学习?5.什么是学习型组织?6.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的新角色是什么?7.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内容是什么?第十章1.领导的概念有很多种,它们分别强调了什么?谈一谈你的理解2.领导的作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领导权力是怎样获得的?4.“领导就是管理”这样的说法正确吗?5.领导特性理论主要研究是什么内容?应该如何评价它?6.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你知道的领导风格有哪些?7.费德勒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理论对领导者有什么启示?8.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论述怎样才能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效率9.简述领导者的用人艺术第十一章1.什么事激励?激励的作用有哪些?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管理者有什么启示?3.期望理论的公式是什么?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会出现几种结果?4.什么是公平理论?怎样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5.什么事强化理论?在管理中应该如何应用强化理论?6.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型理论和行为改造型理论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7.请举例说明激励的方法第二篇:《组织行为学》大纲(本)2006级本科生《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一、先修课程:管理学二、适用专业:管理类相关专业三、课程的性质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表现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讨论员工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是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00152行为组织学(2023版)
00152行为组织学(2023版)介绍行为组织学是指研究人类行为在组织环境中产生的学科,旨在深入理解个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动机和行为变化等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00152行为组织学(2023版)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理解行为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掌握组织行为的重要要素,如个体行为、团队合作和领导•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熟悉组织文化、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学习和掌握行为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技巧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行为组织学概述1.行为组织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行为组织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领域3.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关系第二部分:组织行为的重要要素1.个体行为与绩效–个体动机和激励理论–个体决策和行为选择–个体学习和发展2.团队合作与协作–团队动力和团队建设–团队决策和冲突解决–团队学习和知识共享3.领导与管理–领导理论和风格–领导能力和影响力–组织变革和变革管理第三部分: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1.组织环境和文化–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组织文化和员工价值观–组织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2.组织外部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变化管理和适应性第四部分:行为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技巧1.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2.质性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访谈和观察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考核方式1.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占总成绩30%)2.个人项目和报告(占总成绩40%)3.闭卷考试(占总成绩30%)参考教材1.Robbins, S. P., Judge, T. A., & Campbell, T. T. (2022).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earson Education.2.Colquitt, J. A., LePine, J. A., & Wesson, M. J. (202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McGraw-Hill Education.3.McShane, S. L., & Von Glinow, M. A. (2021).Organizational behavior (8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以上是00152行为组织学(2023版)课程的内容概述和学习目标。
组织行为学课件: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
的行為
文明禮貌 (courtesy)
對別人表示尊重的禮貌行為。
運動員精神 (sportsmanship)
員工在非理想化的環境下毫無抱怨堅守崗位。
責任意識 (conscientiousness)
嚴肅認真,盡心盡責地對待工作。
公民道德 (civic virture)
積極參加和自覺關心組織各項活動。
第三節 組織公民行為與個體行為
一、組織公民行為概述
(三)組織公民行為的評價 1.從評價工具方面 2.從評定的視角方面 (1)上級評定法。
(2)上級評定法和同事評定法相結合的方法。 (3)同事評定法和自我報告法相結合的評定方 法。 (4)綜合使用上述三種方法,但需要合理整合 不同評價者的評定。
第三節 組織公民行為與個體行為
一、組織公民行為概述
相關變數:工作滿意感、工作投入、動機、 緊張感、職業承諾等,其中工作滿意感具有最直 接、最強的影響。
結果變數:考察承諾與各種工作結果之間的 關係,見圖3-1。
第二節 組織承諾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第二節 組織承諾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二、組織承諾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一)組織承諾對離職的影響 員工承諾與員工離職關係密切。其中情感承
①支持感高、選擇機會單一; ②支持感高、選擇機會多重; ③支持感低、選擇機會單一; ④支持感低、選擇機會多重。
第二節 組織承諾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三、組織承諾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一)知名企業情感承諾培養的經驗
第二節 組織承諾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三、組織承諾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二)中國員工組織承諾對管理者的啟示 沃森•懷亞特公司的一份對美國7500員工的調查顯示,擁有高
組織承諾(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是當代 組織行為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從20世紀60年代產 生以來,特別是近二十年來,這個領域引起了人力 資源管理、組織行為以及心理學等領域研究者們的 極大興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
一、组织承诺
1.组织承诺的内涵
组织承诺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高组织承诺的员工对组织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组织承诺的三因素
(1)感情承诺
指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人。
(2)持续承诺
即员工会考虑到跳槽的成本而不愿意离职的态度和行为,这可能是因为离开组织的代价过高或暂时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3)规范承诺
它是员工因为长期受到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
3.建立组织承诺
研究发现,组织承诺能够预测离职现象,甚至能够预测离职意向。
管理者对一个人工作绩效和晋升机会的评价与他自身的感情承诺水平呈正相关,然而持续的承诺却与工作绩效呈负相关。
(1)建立高情感承诺
培养员工更高的感情承诺和规范承诺,会带来更低的缺勤率、更低的离职率及更高的绩效。
建立财务类的持续承诺
组织还应该通过财务类的持续承诺进一步把员工和组织联系起来,并通过赢得员工的信任来实现感情承诺,最终形成三因素的良性循环。
二、组织公民行为
1.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及特点
(1)组织公民行为的含义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引发的,一般包括无私并主动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的任务要求等。
(2)组织公民行为的特点
第一,人们除了致力于实践组织的规定事项以外,还会经常主动自发地付出额外的心力,从事一些直接或间接有利于组织的事情。
第二,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我裁量的自动自发行为。
第
三,组织公民行为的出现与正式的报酬并不直接相关。
第四,组织公民行为对于组织长期效能及成功运作有关键性作用。
2.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第一,它是一种自愿的合作行为,能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减少矛盾和冲突。
第二,它能使得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之中。
第三,它能促进普通员工及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四,它能有效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
第五,它能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第六,它可以在无形中影响组织的绩效。
3.组织公民行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依赖工作环境的构建
组织通常希望并一直在鼓励组织成员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员工和组织的关系是与经济交换相区别的社会交换关系。
社会交换是一种基于信任的自愿性行为。
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预期能从组织中得到的回报而进行的投资,也可能是为了从组织中获得的支持而进行的回报等。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领导者的信任、组织公平感、组织支持感及员工和领导者之间建立的良好的关系等,都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
所以,构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激发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是较为有利的。
(2)行为科学原理对行为的塑造
在塑造人的行为方面,行为科学的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有效的行为塑造来推进组织公民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①强化行为的重复发生。
得到强化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发生。
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管理者应当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不断的强化。
②情境迁移影响行为改变。
行为的改变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
③运用角色榜样促进学习。
可以通过树立角色榜样,让其他员工学习。
直接主管的身体力行也可以成为下属的角色榜样。
4.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会产生示范作用,进而带动更多的员工倾向于这种行为。
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组织公民行为的这种负面影响,识别并培养健康的组织公民行为,进而发挥其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