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一化学衔接班专题四 中学化学计算题常见方法及策略教案

合集下载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

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教案标题:初高中衔接教案化学一、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

2. 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2.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基础概念。

2. 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介绍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3. 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 实验操作: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内容。

2. 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介绍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式与化合价等内容。

3. 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内容。

4. 组织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的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评估,检查其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和改进。

3.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初高中化学衔接研究——化学计算专题教学

初高中化学衔接研究——化学计算专题教学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考试由能力立意 转为素养立意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宏、 微结合 四重表征
过程重于结果 思想大于知识 化学学科思维品质
化学学科特点
立德树人 教育目标
试题情境陌生化计算:3.2kg N2H4发生燃烧,需要N2O4的质量。
练2:向100g24%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

gFe(OH)3沉淀
图像
文字信息 抽象程度大
具象化
表格
坐标
数字
图像信息 坐标 折线或曲线
趋势

表格信息 两个或三个相关量的变化
表头 行列
文字信息的处理
例1: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该工业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
算结果精确到0.1%)
100gBaCl2 溶液
176.7g
100g 废水
x
文字信息图像化
文字信息的处理
例3:分别对90克10%的氯化钠进行如下操作,请计算所得溶液溶
质的质量分数。
(1)加入10克水:____________
文字信息表格化
(2)加入10克氯化钠。并且完全溶解: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分类
化学计算题
信息载体 信息呈现方式
物质组成 物质变化
直接
间接
考查内容
化学研 究内容
化学核 心素养
初中化学计算题的分类
建模 用模
物质 组成
物质 变化
物质组成+直接信息 物质变化+直接信息

初高中化学衔接技巧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技巧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差异;
2. 掌握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化学知识回顾;
2. 高中化学知识概述;
3.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技巧。

教学步骤:
1. 导入: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并谈谈初中和高中学习化学的不同之处。

2. 知识梳理:概述高中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强调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衔接。

3. 练习:设计一些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学习
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技巧,并尝试应用
到实际学习中。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衔接技巧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源:
1. 教材资料:提供相关的初高中化学知识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1. 考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测试题,考查学生对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技巧
的掌握情况;
2.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对学生掌握初高中化学知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反馈;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2. 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

2. 高中化学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与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法: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提出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2. 讲解:讲解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

3. 实验:安排化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高中化学基本方法: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有机化学等。

2. 高中化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等计算。

3. 高中化学题型和解题策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化学案例,让学生掌握化学方法和计算技巧。

2. 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化学案例,让学生掌握相关方法和计算技巧。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4. 解答与反馈: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一、学科定位
本次教案主要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化学学习阶段,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基本能力。

二、学习目标
1. 熟悉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特点;
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并总结实验规律。

三、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
4.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示范实验和自主实验结合;
3. 学生个人或小组探究实验结合;
4. 知识点总结和思维导图维护。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3.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 知识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弄清化学实验中的规律和原理。

5.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六、评价方式
1. 教学过程表现评价;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价;
3. 知识理解和应用评价。

七、拓展延伸
1. 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
2. 开展相关化学实验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以上为本次高中化学衔接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高中化学计算题教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教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计算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技巧,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化学计算中的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计算等内容。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复习物质的量、质量、摩尔的概念,引出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讲解化学计算中常见的计算方法,如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摩尔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以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技巧。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化学计算题目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讲解题目解答:针对练习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计算题目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6.巩固: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化学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反馈: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讲解,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化学计算中的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计算等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在化学计算中如何正确运用质量、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等知识,解题时如何准确判断控制变量与数据处理。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化学计算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教学反思:在化学计算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化学专题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高一化学专题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高一化学专题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班级姓名学号【专题目标】1.掌握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2.强化基本计算技能,提高速算巧解能力和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经典题型】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这种差量跟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相应量成比例关系。

用差量法解题具有:可以简化数学运算、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误差、使解题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等特点。

【例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4.8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题型二:守恒法的应用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作为依据,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

来解答一些较复杂的题型,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避免繁琐计算,从而迅速求解的目的。

1. 原子守恒【例2】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FeOB. Fe2O3C. Fe3O4D. Fe4O5【解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且n(O)=n(CaCO3)=0.0075mol, m(O)=0.0075mol×16g/mol=0.12g。

m(Fe)=0.4g-0.12g=0.28g,n(Fe)=0.005mol。

n(Fe)∶n(O)=2:3,选B2. 元素守恒【例3】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L―1的盐酸中。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教学设计科目化学课题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课型新授老师课时1课时时间三维目标1.把握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2.强化基本计算技能,提高速算巧解力量和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力量。

重、难点学问重点: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难点: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重点学问预习设计1、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2、练习册P24-25考纲讨论(课标讨论)考情分析(____常州模拟)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为0.4molL-1,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molL-1B.0.2molL-1C.0.3molL-1D.0.4molL-1解析在任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Al3+)+c(Na+)=2c(),解得c(Na+)=0.2molL -1。

本课时学问体系构建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题型二:守恒法的应用题型三:关系式法的应用题型四:平均值法的应用题型五:极端假设法的应用题型六:商量法的应用老师授课及同学学习过程老师授课及学生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反思、评价【经典题型】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例1】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复原到原来状况(1.01105Pa,270C)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点拨】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削减了20毫升。

剩余气体应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差量法进行有关计算。

CxHy+(x+)O2xCO2+H2O体积削减11+1020计算可得y=4,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C2H4或CH4【规律总结】差量法是依据物质改变前后某种量发生改变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的衔接课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回顾和深化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对化学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回顾: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2. 化学中的重要原理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溶解等。

3. 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1. 复习和回顾: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回忆起所学过的知识。

2. 引导思考和讨论:提出一些化学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讨论,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4.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思绪,做好笔记。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敏捷,观察仔细。

2. 实验表现: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注意安全,实验数据准确记录。

3. 考试成绩:以课堂练习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参加一些化学竞赛或科技创新比赛,锻炼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化学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拓展化学知识面。

3.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企业或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非死记硬背。

2. 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操作中加强实践锻炼。

3. 需要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看成绩,更要看发展。

高一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高一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高一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一
主题: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的差异,掌握高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高中化学中的抽象概念和理论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教材: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
2. 实验器材:如果有实验环节的话,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3. 学生复习材料:让学生提前复习初中化学知识,为学习高中化学做准备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或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一下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比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内容。

2. 学习:介绍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溶液、化学平衡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概念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性。

3. 实验:如果有实验环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4. 讨论:通过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或案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初中和高中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还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下节课我需要多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

高中化学初升高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高中化学基础知识,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培养学生的物质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离子、化学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实验: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验操作,深化学生的理解。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化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3.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4. 讨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

5.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深化。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日常考核,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2. 化学教材和辅导资料3. 课件和视频资料七、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化学高中计算专题讲解教案

化学高中计算专题讲解教案

化学高中计算专题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理解化学计算的应用场景及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单位和符号;
3. 化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理解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单位和符号;
3. 掌握化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的化学计算问题,引起学生对化学计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分类、常用单位和符号,并介绍化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化学计算的习题练习,加深他们对化学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计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评价与反馈:
1. 课后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他们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六、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化学计算问题,并尝试解答;
2. 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化学计算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讲课稿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讲课稿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清远市第一中学 张晓梅化学题的解法时有多种方法,有些是常规方法,有些方法解起题来较简单,且有一定的巧妙性。

巧妙的解题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缩短解题时间,减少计算量。

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一种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的计算方法,常用于计算二元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十字交叉法”图式表示如下:A 1 A 2-AA = %%21P P A 2 A - A 2若P%表示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那么12A A AA --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

若P%表示的是质量分数,那么12A A AA --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质量比。

“十字交叉法”可以广泛用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等多种类型的习题上。

例1、实验测得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4.5倍。

试求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涉及到气体的密度比例和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使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深入到更为综合、复杂的情景。

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解法来说,求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后,再求出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之比,可用“十字交叉法”。

解:根据 ()()()()5.14M M 22H H ==混混ρρ 则: 2925.14M 5.14M 2H =⨯=⨯=混∴ ∴ ()()()()13V 22C C ==O CO O CO n n 即混合气体中CO 占有43的体积,O 2占有41的体积,进而可求出CO 的质量分数。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CO 的质量分数:%4.72%1004/293/28=⨯⨯⨯molmol g mol mol g 例2、1体积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 3)与4体积水(密度为1g/cm 3)混和,求所得硫酸的百分比浓度。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教案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教案

高中化学计算专题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计算在化学实验和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掌握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能够运用化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教学内容:
1. 化学计算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摩尔计算、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

3.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和计算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化学计算在实际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讲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3. 计算方法介绍:介绍摩尔计算、质量分数计算等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摩尔计算和质量分数计算。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计算练习。

2. 计算公式和步骤:介绍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公式和计算步骤,如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讨论,解决给定的化学计算问题。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计算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能够有效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化学计算公式和方法。

3.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化学计算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化学初高中衔接数学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数学教案

化学初高中衔接数学教案
主题:化学中的数学运用
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和深度。

一、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1. 分子式和化学式的计算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3. 溶液的浓度计算
4.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5. 热力学计算
二、数学与化学的交叉练习
1. 从化学方程式中解决代数方程
2. 用不定积分求解化学反应动力学问题
3. 使用导数和微积分解决热力学问题
三、数学实验与化学实验结合
1. 利用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化学实验结果
2. 利用概率论解决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四、课堂实践
1.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
2. 利用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3. 设计交叉科目的实验,让学生切身体验数学与化学的结合
五、评估方式
1. 考察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数学能力
2. 通过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的评估,检验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能力
3. 结合写作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数学与化学之间的理解程度
六、课后延展
1.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奥赛等竞赛活动,拓展数学和化学的结合
2. 推荐读物与网站,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与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 设计大型综合实验,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讲解及方法介绍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讲解及方法介绍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一、守恒法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例题2】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 和K2SO4 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o.2mol / L, [SO42- ]= x mol / L, [K +]=y mol / L, 则和y 的关系是()(A)x=0.5y (B)x=0.1+0.5y (C)y=2(x —0.1)(D)y=2x —0.1【例题4】】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 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 0.3mol/L KMnO 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写出KNO3和FeCl2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例题6】往150mLFeB「2溶液中缓缓通入2.24L (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A)1 克(B)3.725 克(C)0.797 克(D) 2.836 克(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一化学衔接班专题四中学化学计算题常见方法及策略教案二. 知识要点及例题:(一)化学计算中的转化策略1. 由陌生转化为熟悉。

在解题过程中,当接触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陌生问题时,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将所要求解的问题与已有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将陌生转化为熟悉,再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1] 现有25℃的硫酸铜饱和溶液300克,加热蒸发掉80克水后,再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求析出CuSO4·5H2O多少克(已知25℃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克)。

解析:结晶水合物的析晶计算难度大,是由于带有结晶水晶体的析出,会导致溶剂水量的减少,从而使结晶水合物继续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这样依次重复,最终使晶体的总量趋向于定值。

由此可见,结晶水合物的析出过程实质上是无数次结晶的总结果。

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类题目可以应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知识解决,但初中学生尚未学过,故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若仔细分析题意,可抓住析晶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求解。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CuSO4的质量=300g×20g/120g=50g。

水的质量=300g-50g=250g。

设析出CuSO4·5H2O质量为x.CuSO4·5H2O ~ CuSO4~ 5H2O250 160 90x 160/250x 90/250x20g/100g=(50g-160/250x)/(250g-80g-90/250x)解得x=28.2克[例2] 溶质质量分数为3x%和x%的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2x%B. 大于2x%C. 小于2x%D. 无法计算解析: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课本上无例题,教师授课时也未必补充,题目新颖,陌生度大,似有无从下手之感。

若把题中两种硫酸等体积混合想象成熟知的等质量混合(化陌生为熟悉),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x%。

硫酸越浓,密度越大,故等体积混合时,较浓硫酸的质量比混合溶液的质量一半要多,所以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大于2x%。

答案:B。

2. 由局部转化为整体。

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是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若将这些小问题孤立起来,逐个分析解决,不但耗时费力,且易出错。

如能抓住实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某一整体状态进行研究,则可简化思维程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3] 有一包FeSO4和Fe2(SO4)3的固体混合物,已测得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

解析:这是一道利用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常见题。

学生熟知的解题模式是先分别求出两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再相加得到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进而算出硫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但运算复杂,计算量大。

如果克服思维定势,开拓思路,把S和O组成的原子团(SO4)看成一个整体(化局部为整体),由于铁元素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31%,则另一部分(即SO4),质量分数为69%,由于SO4 ~ S9696 3269% ?所以硫元素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 69%×32/96=23%。

[例4] 有一放置在空气中的KOH固体,经测定,其中含 KOH 84.9%,KHCO35.1%,K2CO32.38%,H2O 7.62%。

将此样品若干克投入 98克10%的盐酸中,待反应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

求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解析:此题信息量大,所供数据多。

根据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逐一分步求解,计算繁杂,失误率高。

如果抛开那些纷繁的数据和局部细节,将溶液看成一个整体(化局部为整体),则无论是KOH、K2CO3还是KHCO3,与盐酸反应最终均生成KCl。

由于KCl中的Cl-全部来自于盐酸,故可得关系式:HCl ~ KCl36.536.5 74.598克×10%?所以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98克×10%×74.5/36.5=20克3. 由复杂转化为简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各个击破,复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

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退”,就是“转化”,这种“退”中求进的思维策略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例5] 向1000克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得到蓝色固体19.6克。

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盐酸,最后得到6.4克固体,求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题意,可将该题分解成容易作答的四个小题(化复杂为简单):(1)得到19.6克氢氧化铜,有多少克硫酸铜参加了反应?(32克)(2)与铁粉反应生成6.4克铜,有多少克硫酸铜参加了反应?(16克)(3)(1)、(2)中硫酸铜的总质量是多少克?(48克)(4)根据(3)的结果,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4.8%)将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分解为数个简单题,实现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使本来感觉很难的题目转化成了简单易做的题目。

这样做,易学易懂,不仅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后继化学课程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 由隐含转化为显露。

有些题目从表面看来似缺条件而无法求解,实际上解题条件就隐含在语言叙述、化学现象、化学原理之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化隐为显,架设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

[例6]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合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

经测定,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合物中镁粉和碳酸镁的质量比。

解析:整个题目全用文字叙述,没有一个可供直接利用的具体数据。

仔细审视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将“灼烧后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转化为(化隐含为显露)“Mg 吸收的O 2质量等于MgCO 3分解放出的CO 2质量”,即可由2Mg ~O 2和MgCO 3~CO 2,导出44Mg ~16MgCO 3。

这一关系式表明,在原混合物中镁粉与碳酸镁的质量比是44×24:16×84=11:14。

5. 由文字转化为图示。

有些化学计算题,叙述冗长,信息点多,一时难以理顺各种关系。

若能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信息,则可使题意简明清晰,过程具体形象,从而发现解题的途径。

[例7] 把47克氧化铜与炭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冷却。

已知反应中炭已消耗完,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6克。

向此固体中加入100克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将滤液蒸发掉46克水,再冷却到t ℃时,溶液恰好饱和(无晶体析出)。

求:(1)原混合物中含多少克炭;(2)t ℃时,CuSO 4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关于溶解度计算三个重要知识点,头绪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

若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示信息,则能帮助我们理清脉络,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图示如下:⎪⎩⎪⎨⎧→⎩⎨⎧CuO Cu CO CuO C 2−−−−−−−→−克水,冷却稀硫酸,蒸发46CuSO 4饱和溶液 设原混合物中含炭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y 。

2CuO + C 2Cu + CO 2↑160 12 44y x 47g -36g=11gx=12×11g/44=3g ,y=160×11g/44=40g所以剩余氧化铜的质量=47g -3g -40g=4g 。

设反应生成的CuSO 4质量为z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80 98 1604g 100克×4.9% zz=4g×160/80=8g设t ℃时,CuSO 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 。

S/100g=8g/[100克×(1-4.9%)—46g]S=16.3g(二)化学计算中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1. 守恒法[例8] 某种含有MgBr 2和MgO 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 )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 原子数×Mg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 原子数×Br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 原子数×O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 元素的质量为a 克,则2164.381001802244.38⨯--+⨯=⨯a a (克)故Br%=40%。

[例9] 将44.4克碱式碳酸铜粉末加热一段时间,经测定铜元素的质量占试管内的80℅.试求(1)求此时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2)若将试管内的剩余固体全部溶于100克盐酸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根据铜元素质量守恒计算出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原固体的质量之差即为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此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等。

答: 44.4克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44.4克×128/222=25.6克,当其质量占试管内的80℅时,固体剩余物的质量=25.6克/80%=32克。

则产生的气体的质量=44.4克-32克=12.4克。

设此时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

x=32g说明此时试管中的固体都是氧化铜。

将其全部溶于100克盐酸溶液中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 。

CuO +2HCl =CuCl 2 +H 2O8080 135 32g yy=54g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4g/(32g+100g )×100%=40.9%[例10] 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2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 )A. 10gB. 15gC. 30gD. 20g解析:根据一定质量的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碳的质量,这些碳最终都进入白色沉淀中的,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和关系式可计算白色沉淀的质量。

碳元素的质量=12g ×30%=3.6gC ~ CaCO 312 1003.6g m=30g答:选C 。

2. 巧设数据法[例11] 将w 克由NaHCO 3和NH 4HCO 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 3和NH 4HCO 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和NH 4HCO 3NH 3↑+H 2O ↑+CO 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 2CO 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 (NaHCO 3)=168克,m (NH 4HCO 3)=212克-168克=44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