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阶段。

这期间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

而这些学习习惯会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甚至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教师讲课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如:(1)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2)刚才他是怎么回答的,谁能告诉老师?(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再次,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

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

”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最后,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

从不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步地实施。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

学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意见与措施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和各阶段具体要求一、良好坐姿:听讲时,要求学生挺胸抬头,身坐正、手放下、向前看、不说话。

不交头接耳,不左顾右看。

二、学会倾听:教育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随老师问题思考,不走思,不随意接下言。

具体要求:1、做好上课准备。

上课前,把课堂用品放在课桌左上角,铃声一响就安静下来,准备上课。

2、学会认真倾听。

不走思,不搞小动作,耐心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不接下言,边听边思,做好笔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4、敢于提出疑问。

对同学、老师的见解和书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疑问,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

5、认真讨论交流学会合作学习,认真与同学探讨问题,对老师交给的讨论任务不敷衍、不盲从。

三、积极回答问题:1、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肘部放桌面,左臂举直,五指并拢,大拇指内扣。

得到允许起立、立正,双手下垂,挺胸抬头。

2、积极思考,勇敢大方,提高正确率。

3、声音洪亮,讲普通话。

3、勇于善于发言。

发言经过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独到见解。

(四)、书写工整五、有感情朗读:(六)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的良好习惯。

做作业前要准备好必须的学习文具,先认真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要作到眼到、手到、心到,强化记忆。

作业书写工整规范;如果是完成假期作业,应先制定好假期作业计划,有机搭配、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确保不拖拉、循序渐进;完成作业后,要养成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的习惯;作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交作业及时。

七\课后及时复习、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1、及时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

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2、疏理总结学会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识记。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做到的事情,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享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经验。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习是一种习惯,而习惯需要从内心培养起来。

家长要鼓励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教导他们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种快乐和成就感的来源,让他们愿意主动地去学习。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需要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才能集中注意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保持房间的整洁和安静,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桌椅和良好的光线。

此外,家长还可以为孩子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辅助材料,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需要有目标和计划,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和复习。

同时,家长也要监督孩子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让孩子能够坚持下去。

第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自觉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扩展,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

第五,注重评价和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和反思。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回顾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总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引导。

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注重评价和反思,我们相信每个家庭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认知到行动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顺利的基石,也是其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教育专家,我将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分享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认知层面:解释学习习惯的重要性1. 建立起清晰的认知目标:让孩子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更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自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鼓励他们主动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而非仅仅为了考试或他人的期望。

3.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指导孩子树立自信,消除畏惧学习上的困难,并乐于接受挑战,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情感层面:催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类型不同的学习内容,例如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家庭和学校中创造和谐、积极、充满帮助和鼓励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价值。

3. 热情鼓励孩子表达学习目标和感受:定期与孩子沟通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三、行为层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学习计划:参照孩子的学习特点和目标,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鼓励孩子坚持执行。

2. 培养专注力: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通过一些专注力训练游戏和学习方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3. 培养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阅读,并养成记录读书笔记、主动思考的习惯,拓宽知识面,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帮助孩子运用有效的复习和学习总结方法:鼓励孩子运用多种复习技巧,例如笔记整理、知识框架等,帮助他们高效学习内容。

5.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帮助孩子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表达观点,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提升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正文第一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规范学生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位合格的小学生。

本校特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一、评价方法由学习组长采用观察法、测验法,检查作业法,每学期集中总结汇报一次,作为评选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标兵的依据。

1、自己评:在老师指导下,每月学生对自己各科的各种学习习惯逐项按内容要求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按着各类评定标准自评等级,填入相应的“自评”栏内。

2、同学评:每学期由班主任集中组织一次“面对面评价”活动。

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采取“班组结合式”评价方式。

主要流程:自我评价(实事求是评自我) ——小组互评(三言两语话同学) ——全班共评(公正客观评同学) ——班主任总结(点评激励提希翼)。

通过自我认格、小组评格、全班定格,发挥小组长、班长以及全体学生的评价主题作用,增强评价的信度、效度和透明度,达到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团结一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师评: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并注意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对学生逐人、逐项进行等级评价,或者写出充满关爱、期望、激励性的操行评语。

每学期进行两次。

4、家评:由家长或者代管人员按内容要求,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认真逐项地进行评价,确定等级或者写出操行评语,填入相应栏内。

在家长评价前,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跟家长取得联系(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做好评价指导,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力争客观地对孩子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使之成为家校联系、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手段。

每学期进行一次。

二、评价形式: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侧面或者是针对一个教育过程的即时性评价。

如一堂课,一个单元,一次活动等。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优秀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秀教师懂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他们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树立学习目标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学习目标意识的培养开始。

优秀教师会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小的阶段目标,让学生逐步实现。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学生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目标检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进程和结果。

三、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教师会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指导等方式教授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学生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会创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他们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习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

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教师通过榜样的力量和日常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会注重学生的学习纪律,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

教师还会教导学生如何有条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醒他们避免拖延症,合理安排复习计划等。

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发展和成功的基石。

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并促进他们的学习和个人成长。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一、树立榜样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教师应积极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责任心和礼貌待人的态度,让学生学会模仿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准时上课、认真备课、规范整理教室等,以此来影响学生形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学生对于规则和期望的明确性有很强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学生知道他们应该如何行动。

这些规则和期望应该包括学生在教室中的行为、课堂作业的要求、小组合作的规范等内容。

规则和期望应该被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并配以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提供正向激励正向激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鼓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公开表扬那些遵守规则、勤奋学习的学生,并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品或特权。

这样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进而促使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四、建立学生参与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从中学习改进。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及行为习惯方面的反馈交流,鼓励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学习。

此外,可以引入同伴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和激励,从而增强他们对良好习惯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有序、温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意愿和意识去养成良好习惯。

这包括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

教学是启蒙阶段,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教师的渗透和培养。

小学生学习、掌握少量的语言知识,固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养成预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做好准备。

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而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由于知识的连续性,交际性和学时的缺少,决定了“预习”,尤其是“课外预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我在培养小学生英语预习习惯上的点滴做法:1。

要求学生自配一本英语小字典2。

圈定预习要求3。

落实检查制度细致做法如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有不同要求,又根据开心英语每单元内容的安排设定,预习内容大致分为Cnversatin,Vcabular, Target ,Sunds and wrds , Chant五部分:要求学生把各部分中的词汇通过查阅字典:1)“查一查”,首先了解其大意,然后“注一注”音标;2)紧接着“比一比”,形与意3)再“拼一拼”其读音教师把Cnversatin,Vcabular,Target ,Sunds and wrds ,Chant各部分圈定预习要求做信息反馈,并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注意落实检查,促学生重视。

如:一)认真贯彻课内检查。

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

”可见,课外预习,应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1.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2. 首先,为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安排和任务规划,让他们知道应该在何时完成何项任务。

这样的计划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有序的学习方式,减少拖延和浪费时间的现象。

3. 其次,教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但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分配好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让他们明白在适当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以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4. 第三,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每天固定的起床、就寝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睡眠,以提高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和精神状态。

5. 第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并愿意投入精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和课外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此外,适时给予奖励和表扬,也能增加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6. 第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具。

孩子在学习时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能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专注。

同时,为孩子准备好适合的学习工具,如书籍、文具等,以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7. 最后,家长要起到榜样和引导的作用。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8.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且需要耐心的过程。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方法(表格)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方法(表格)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评价方法。

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离不开对培养过程及结果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及时公正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调动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的心理上,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肯定时,能激励他们的内心追求,让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保持巩固。

为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题组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努力做到:1.评价活动的过程化,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标准的多维化。

经过反复尝试,最后形成了按年级段进行评价的三种评价办法(详见下表)。

一、二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考核评价表
说明:考评结果分☆(做到),△(基本做到),○(需努力)
三、四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考核评价表
五、六年级学习习惯养成考核评价表
另外还形成了学校对班级进行学习习惯考核的月报表: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考核月报表
填表人:填表时间:年月日。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学生成绩和个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持久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需要明确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他们明白学习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可实现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定期检查来跟踪学生的进展情况。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将重点放在最需要的科目和任务上。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利用情况,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每日、每周或每月的学习计划,并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鼓励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提供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学习资料和互联网资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第四,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价。

学生需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考试和评测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从而激励他们更进一步地学习。

最后,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榜样。

教师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其传递给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和进修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树立形象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

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

”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校的校本课程旨在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关注个人的未来,关注社会的未来,学会有责任感地生活。

教师要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和方法技能交流的学习过程。

三、习惯越早养成越好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阶段能够背诵80首古诗词。

但是,仅仅靠课堂中的古诗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学校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给学生提供一个体味我国古诗词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的机会。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文本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到熏陶,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从兴趣催发到习惯培养教育专家普遍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孩子取得学业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现今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下,许多孩子非常缺乏学习兴趣,过度依赖老师和家长,学习被动,导致他们难以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不高。

因此,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

一、兴趣为先:从激发兴趣到自主选择学习应该从兴趣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家长和老师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导孩子理解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鼓励和支持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帮助。

从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学习,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比如,可以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提供相关资源的学习机会。

二、习惯培养:从规则制定到坚持执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它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专注,并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每天完成计划。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引导孩子克服外界干扰,专注于学习任务,并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探究,并尝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勇敢地面对挑战。

三、学习方法:从掌握有效方法到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授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授孩子笔记技巧、思维导图、预习复习等学习方法,指导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习惯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备更好的素质和能力。

然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专注的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们常常受到各种干扰,如电子设备、社交网络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注意力。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老师可以设计有意思的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专注的习惯。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愿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电子图书等,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例如笔记、思维导图、讲解、实践等,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

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了解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要鼓励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学习需要有计划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时间安排和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建立可持续的自我约束力。

最后,要发挥家庭的作用。

家长也应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从家庭的角度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学习、什么时间应该休息,提醒孩子时常复习,以及帮助孩子做好学习计划等。

总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一个需要持久耐力的过程。

只有教育工作者、家庭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坚韧精神的优秀学生。

除了上述的几点,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一、倡导“学会学习”的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会学习”作为重要教育目标来考虑。

这意味着,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对其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都非常关键。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这些因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能力学生应该学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布置,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策略和进行学习评价。

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例如自主完成作业、自主解决问题等,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坚持和毅力学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的坚持和毅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正面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持久性。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学习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勇于面对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学习态度。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基石,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专家指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1. 创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帮助和鼓励孩子积极阅读、努力思考和练习,并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环境: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

社会环境:社会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全、公平、充满机会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社会支持和鼓励。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教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记忆、思考、表达等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养成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勇于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约束意识,养成按时作息、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良好行为习惯。

增强责任感:鼓励学生承担学习和生活的责任,学习自立自强,重视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导学生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尊重他人,表达个人观点,并学会倾听和理解。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养诚实守信、乐于帮助他人、互助友爱等优良品质。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意识的提升,人们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也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氛围是指在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形式等。

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首先,在学校里,教师应该扮演好榜样的角色,为学生营造一个勤奋、担当、守纪律、尊重他人等多方面的教育氛围。

其次,对于好的学习行为,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从而产生强烈自我干预的效果。

另外,学校也可以设置每周学生学习的课程或者时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模式,有利于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其次,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可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标杆,并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如尊敬师长、斯文内敛、培养自我认知等。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依靠亲情、爱心、宽容、信任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

在社会环境中,学生应该知道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礼仪,如尊重师长和长辈、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社会逼迫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初步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习惯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学习主动性强,自觉性强,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有些孩子则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

因此,学校应该在录取学生和上学期间,对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习惯进行初步摸底,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

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

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评价是幼教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幼儿园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评价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幼儿园家长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引导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从小便开始,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家长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孩子有勇气去面对问题,同时也要适当地给予指导。

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在学习中更有气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同时,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应该督促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小任务,比如自己穿衣、拖鞋、清理自己的玩具等等,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家长应该从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些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功课,建立起孩子规律生活和学习的意识。

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电视节目、绘本等教育材料,鼓励孩子识字、背诵古诗、认知知识点等等。

这样,孩子的学习习惯会逐渐形成,并对其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3、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孩子是个喜欢玩的动物,家长应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有益于学习的游戏类玩具,比如益智游戏、拼图等等,同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故事书籍,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和文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的情感状态是影响其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应该认真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比如,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也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其逐渐平静下来,并学会规律自己的情绪。

二、幼儿园家长对学习习惯的评价标准1、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包括阅读、书写、计算等等,同时也能够主动地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其实践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强调通过给予学生启发性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倾向和方式,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优势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比如,对于乐观开朗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可以提供适当的个人学习空间和时间。

因材施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相联系,增加学习的意义感。

激发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规律与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育工作者制定明确的条例和规则,并坚持执行。

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的训练和巩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定期检查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学习目标和步骤,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供有效反馈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反馈对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计划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计划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计划一、背景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固定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当前我校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提高,表现为学习动机不够强烈、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能力不够强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计划,以期通过全面、系统的计划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 意义(1)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3)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有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1)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学科竞赛、课外阅读、实践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2)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1)通过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向学生宣传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并应用好科学的学习方法。

(2)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教育,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遇到困难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

(3)通过家长会、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和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3.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通过加强学科竞赛、课外阅读、实践体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加强学科的选修课程和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方法刘纯粹牟益权评价方法是对课程改革影响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方法的革命性变革会直接导致课程改革质的变化和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评价。

通过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本文就浅谈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法的一管之见。

一、调动多元化的主体,让评价“活”起来传统的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甚至家长与学生互动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评价主体已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教学中,我们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的、开放的、网状结构的评价体系。

1、将学习和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学习过程就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旋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

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对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的。

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1)学生自评:小学生是生动活泼的,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个体,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其发展欲望,组织学生自评。

如,教学了“拼组图形”之后,对学生进行操作测试。

测试方法自评★★★★★★★★★★★★a、用七巧板(或其它学具)拼出喜欢的图形。

b、介绍自己的作品。

c、回答同学的提问。

此外,我们还非常重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单元学习后的自我总结:“在本单元中我有什么收获,哪些方面很棒,哪里还需要努力,哪些同学值得我学习”,让学生在自我的反思中学会探究,使教学评价最终指向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了使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可不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整理已学知识,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笔记和数学日记。

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优秀作品组织传阅、展示,进行评议,以调动“自学”的积极性。

(2)小组评价:合作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内的伙伴们相互最了解,因此,同伴互评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也学习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

小组评价卡通过这样一张记录表,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许多探究活动和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意见,并鼓励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议、相互补充,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促进学生良好的互评习惯的养成。

2、让家长参与评价,提升家长对评价的重要性的认识评价往往是让家长看一张画满√或×的试卷、成绩,要真正改变家长在评价上的落后观念,淡化分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创设多种载体,让家长参与其中,一方面提高家长重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家长、老师这样一个三角关系上的各边相互间多了几分尊重、了解和沟通。

可以利用“家校联系卡”,来实现家长对学生的帮助和评价。

家校联系卡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的观念悄悄发生了变化,从刚开始时的无动于衷,到一两句话,再到后来的手机短信和长长电话告知,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与希望不再仅仅为一份试卷、一张成绩通知书,而是很想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

3、发挥教师即时评价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朋友式的口吻,赏识的眼光和商讨的语言,把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运用口头或书面即时评价给予反馈,能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明显提高。

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可组织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

教师要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安全感,敢于对教师进行评价。

可以就“老师,我喜欢……”、“老师,我不喜欢……”、“老师,我想说……”等话题,让学生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要求,作出评价。

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有关自己学习的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家长的每一份关爱,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多样性的方法,让评价“立”起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方法,必须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长期以来,学习评价存在着以“硬”为标志的实证化评价方法和以“软”为标志的人文化评价方法的分野与矛盾。

前者过于注重量化因素,一些无法量化的实质性问题常常被排除在评价之外。

而后者尽管在评价过程中无法保证客观公正,但更多地考虑人的需要和价值,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而更适合人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评价。

评价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多采用等级制,少用分数评价;定性评价采用语言描述,两者相辅相承。

在数学学习评语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如;一学生对一些题目都能做,但速度却有些慢。

可以这样进行评价:优(四颗星),如果做题速度再快一些,那就是五星了,多神气啊!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五星会属于你!学生阅读了这个评语后,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及争取更大进步的动力。

在等级评价中,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作业和单元测评试卷进行评价有时采用分数评价;有时采用星级评价,如,五颗星、四颗星;有时等级评价,如,“棒!棒!棒!”、“A+、A-”、“甲+、甲-”……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新颖感,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激励中努力学习。

2、终结评价与形成评价并重以往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淡化分数概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除了单元、期末的测评用“等级加评语及分数”的方式外,更应该在课堂上、作业中,给予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在日常教学行为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采用这样三种常用语:(1)启发性常用语:“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从这幅图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2)赏识性常用语:“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

”“说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观察真仔细,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3)激励性用语:“不骄不燥,继续努力!”“功到自然成!”“你瞧,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望继续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出来!”“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没有用心尝试,不要轻易说“不!”“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只要你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你敢试试吗?”“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什么事都难不倒你!”“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知道怎样去做才好!”“能战胜自我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通过这三种方式的语言,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

除传统的教师口述点评及书面评价以外,采用某些动作(如鼓掌、点头、拍拍肩膀、竖起大母指等)或表情(微笑、凝视、皱眉、沉默等)等进行“亲近式评价”,同样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取激励的信息,往往也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可用一些学生喜爱的卡通标志或图案,如:用“丹顶鹤”代表见解独特,用“小猴”代表独立思考,用“蜜峰”代表仔细认真,用“大雁”代表团结合作,用“啄木鸟”代表质疑问难,用“白鸽”代表作业整洁,这样更富有童趣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互补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重视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值,而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如果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进行单纯的静态评价,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总是排在前面,而基础差的学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也可能排在后面。

这样,前者容易产生自满情绪,不思进取,而后者也容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可进行动态评价,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各自最大的发展。

如,学生在单元测试时没有考出好的成绩或者理想的等级,采用“借分”的方法,对于个别学困生让他们放弃测试卷中的一两道有难度的题,让其获得成功愉悦,树立起学习信心;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答卷觉得不满意,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允许他们进行第二次测验,直到达标或获得满意的成绩为止。

这种“推迟评判”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还存在着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评价的激励性与客观性等方面的矛盾。

我们所遇到的困惑是:其一,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上的时间有时就比较紧张,同时工作量加大,而这样的评价有时往往就变成了走过场,同时,有个别孩子得到评价后骄傲自满,没有很好地把握评价的度;其二,对于学生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可能他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点进步,但被我们忽略了。

如何发挥评价的检查了解、反馈调整、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纪录成长等功能,怎样找到简单可行又有较好促进作用的评价方法,有待于我们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出评价杠杆的激励作用。

我们相信,评价之花将在教学路上更加徇丽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