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玉米害虫,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和农业专家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微生物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引入天敌和使用昆虫寄生虫。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如蜘蛛、杨梅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使用昆虫寄生虫如微小寄蝇等,它们会在玉米螟的体内产卵,幼虫孵化后会侵入玉米螟体内并寄生,从而控制玉米螟的繁殖。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来控制玉米螟的方法。

可以根据玉米螟的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喷洒、熏蒸和土壤处理等。

喷洒农药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喷洒农药来杀死玉米螟的成虫和幼虫。

熏蒸是将药剂蒸发到空气中,通过空气中的药剂来控制玉米螟。

土壤处理是在播种前将农药施入土壤中,以控制玉米螟的幼虫。

3. 混合防治混合防治是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例如,可以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玉米螟的数量,然后再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来杀死剩余的玉米螟。

这种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的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自然环境调控自然环境调控是通过合理调整农田环境和种植方式,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例如,可以采取轮作制度,将不同作物轮流种植,以减少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

同时,还可以采取适合的间作方式,如种植一些对玉米螟有抑制作用的植物,来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5. 灾后处理在发生玉米螟灾害后,及时采取灾后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通过清除被玉米螟感染严重的植株、收集和销毁蛹和幼虫等方法,降低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

此外,还可以进行地面清理、灭虫处理等工作,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总结:玉米螟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害虫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十分重要。

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混合防治、自然环境调控和灾后处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保障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螟生物防治和治疗办法

玉米螟生物防治和治疗办法
感谢您的观看
化学防治
在关键时期喷洒低毒、高效的 农药,杀死幼虫和蛹。
提高农民防治技术水平
技术培训
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玉米螟的认识和防治技术水平。
宣传推广
通过宣传资料、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普及玉米螟的防治 知识和技术。
CHAPTER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防治案例介绍
案例一:利用天敌防治玉米螟
食诱剂诱杀
制作食诱剂
利用食诱剂制作诱饵,放置在玉米田中,引诱玉米螟成虫前来取食,并集中捕 杀。
投放食诱剂
将食诱剂放置在玉米田中,通过引诱玉米螟成虫前来取食,从而减少其数量。
CHAPTE预警
建立监测点
在玉米螟发生严重地区设立监测点,通过定点调查和遥感技术,及时掌握玉米螟 的发生动态。
玉米螟生物防治和治 疗办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玉米螟概述 • 玉米螟生物防治方法 • 玉米螟化学防治方法 • 玉米螟物理防治方法 • 综合防治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CHAPTER 01
玉米螟概述
玉米螟的定义
玉米螟是昆虫的一种 ,属于螟蛾科。
玉米螟的体型较小, 通常只有几厘米长。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性,减 少受害程度。
清除杂草
杂草是玉米螟的寄主之一,清除杂 草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CHAPTER 03
玉米螟化学防治方法
颗粒剂防治
颗粒剂种类
选用呋喃丹、甲基异柳磷、辛硫 磷等颗粒剂。
使用方法
在玉米心叶末期施用,每亩用56克颗粒剂,撒入玉米心叶内。
优点
成本低、操作简便、防治效果好 。
01
实施时间:在玉米螟产卵期,将天敌释放 到田间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要点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01期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玉米常见虫害,严重影响玉米高产种植。

本文介绍了玉米螟生活习性,分析玉米螟主要危害及特点,提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虫害的建议,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以株型紧凑型为代表的高产品种玉米得到了大力推广,玉米种植密度不断增加,玉米虫害危害也愈发严重。

其中,玉米螟在夏季频发,玉米虫孔率、雌穗被害率等上升,亟需采取应对措施,对玉米螟进行综合防治,从而保障玉米整体产量。

1玉米螟生活习性玉米螟生长阶段主要包含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其中幼虫阶段是玉米螟侵害玉米的主要阶段。

由于不同地区环境特点各不一样,玉米螟生存周期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具有一项非常突出的共性特征,那就是成熟幼虫以玉米茎秆、穗轴或根茬作为越冬地点,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后逐渐生长为成虫,随后在玉米上进行繁殖产卵[1]。

因此,当进入6月中下旬后,玉米螟的卵开始成长为幼虫,此时是玉米幼苗心叶期阶段。

由于玉米螟幼虫具有趋糖、趋潮湿的生物特性,而玉米种植环境及心叶叶肉又恰好符合这两项要求,因而刚孵化出来的玉米螟幼虫往往会进入玉米心叶内进行取食。

当玉米进入开花期时,小花和嫩穗不仅具有更大的着卵空间,并且种植密度更大,玉米螟幼虫成活率更高,其对玉米产量的危害也将更大。

2玉米螟为害症状玉米螟幼虫属钻蛀性害虫,具有趋糖性、趋触性、趋湿性、背光性等特点,在侵入玉米幼苗和花叶初期往往不容易被察觉。

在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幼虫会在嫩叶上爬行,从叶片表皮开始进行取食,随后逐步侵入到糖分更高的心叶内部进行取食,使玉米心叶在外表上呈现出排粪孔现象。

当被侵害的叶片展开后,将会呈现出半透明、不规则的薄膜状排孔,严重受损的叶片将呈现出破碎的状态,被风吹动后将会掉落甚至碎裂飞散。

进入开花期后,玉米螟将会从雄穗穗苞进入到雌穗上,取食雌穗的花丝及嫩苞叶,尤其是甜度较高的玉米嫩粒更容易受到侵害。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7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给农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螟在玉米苗期和抽雄期为害比较严重,会导致玉米植株受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使玉米的产量大大降低。

二、影响玉米的品质。

玉米螟会在玉米穗内产卵,导致玉米穗内部虫蛀,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甚至引起霉变,使玉米无法食用。

三、传播病害。

玉米螟在为害玉米的过程中,还会传播一些病原体,导致玉米感染严重的病害,加重玉米的损失。

针对玉米螟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生物防治。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比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二、机械防治。

可以在玉米田间颗粒布设诱捕器,诱捕器中添加一些诱虫剂,可以吸引玉米螟,起到一定的捕捉效果。

三、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喷洒在玉米植株上,杀灭玉米螟,减少其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合理农业措施。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农业措施,比如轮作、间作、深翻土壤等措施,减少玉米螟的滋生环境,降低其数量。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玉米和其他禾谷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只要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就能有效地减少其危害,保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认真对待玉米螟的防治工作,共同保护农田作物,实现丰收。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食的害虫,其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小型昆虫,成虫体长约8-12毫米,前翅呈淡黄色,后翅呈棕色。

幼虫呈白色或淡黄色,头部较大,体侧具有黑色横纹。

玉米螟孳生在玉米叶片、茎和穗部,主要以玉米植株的幼苗、叶片和果实为食,造成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枯萎、果实被啃食腐烂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给玉米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玉米螟的危害,因地制宜地选用赤眼蜂、性诱剂、白僵菌、高压汞灯等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综合防治玉米螟。

(一)赤眼蜂防治:一、释放时刻: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蜂适期,距离5—7天再放第二次。

二、释放数量:每亩释放赤眼蜂万头,第一次释放万头,第二次释放万头。

3、释放点数: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在释放时还要依照风向、风速设置点位,如风速大时,应在上头适当增加布点和释放量,下风头可适当减少。

4、释放方式:第一要依照放蜂量、放蜂点数及有效赤眼蜂头数,将赤眼蜂成品蜂卡撕成小块,用秫秸皮或针线别(缝)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反面距基部1/3处。

(二)性诱剂诱杀:在麦田、大豆田、玉米田周围的荒地等玉米螟交尾的要紧场所,每公顷设置15个诱捕器,用木杆、竹杆做成的三角架支撑在田间,高于作物10-20cm。

诱杀时刻中部地域为6月21日至7月31日,西部地域为6月1日至7月10日。

(三)白僵菌封垛防治:在5月中下旬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虫化蛹前,进行白僵菌封垛。

先计算玉米秸秆垛的体积,按每立方米喷每克含30亿活孢子的白僵菌菌粉千克计算用量,以1:10(细土或其它填充料)的比例制成菌粉待用。

在玉米秸秆垛的侧面每隔一米左右用木棍向垛内捣洞,将泰山牌(或东方红-18)背负式机动喷粉器的喷管插入洞内进行喷粉,待对面(或上面)冒出白烟时停止喷粉,再喷其它位置,如此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

(四)高压汞灯防治:在玉米主产区村屯内距衡宇15米以上的开阔地,按16公顷玉米设置一盏高压汞灯,下设药池,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诱杀。

西部地域开灯时刻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中部地域为6月末至7月末。

开灯时刻每晚8点半开灯,早4点关灯。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料。

除青藏高原外,在我国其它地域普遍散布。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除此之外,它还危害高粱、谷子、马铃薯、豆类和向日葵等20多种植物。

玉米螟在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和蛀食未展开的新叶,阻碍玉米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在玉米抽穗期,玉米螟钻蛀在茎秆中,致使玉米大面积倒伏;在成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残霉烂,使得玉米品质下降,可造成10%—30%的减产。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使用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发展。

常见的天敌包括寄生性蜂类和捕食性昆虫,如天牛、蜻蜓等。

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或者利用天敌繁殖的方式进行生物防治。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来消灭玉米螟。

常见的农药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

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轮作休闲:在连作地或者玉米田旁边种植休闲作物,如红薯、蔬菜等,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和传播。

4. 清除秧苗:玉米螟常常在玉米秧苗上滋生,及时清除受害的秧苗,以减少玉米螟的繁殖量。

5. 增加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减少玉米螟的寄生和繁殖。

6. 使用陷阱:在田间设置玉米螟的诱捕器,如黄色粘虫板,可以吸引和捕获玉米螟,减少其数量。

7.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的玉米,可以减少受到玉米螟的侵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玉米螟防治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玉米螟防控要点

玉米螟防控要点

玉米螟防控要点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害虫,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玉米螟的危害,农民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防控要点。

本文将从玉米螟的生活习性、防控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玉米螟的防控工作。

一、了解玉米螟的生活习性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主要寄主的昆虫害虫。

它的幼虫主要以玉米叶片为食,也会侵入玉米果穗内取食玉米籽粒,造成玉米叶片黄化、干枯和玉米产量下降的情况。

因此,了解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对于有效防控玉米螟非常重要。

玉米螟的繁殖力强,一般每年可发生2-3代。

在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螟主要以越冬代的幼虫形式越冬,随着气温升高,幼虫羽化成蛹并在玉米田内度过蛹期,然后羽化成成虫。

成虫一般在晚上活动,并以吸食玉米叶片汁液为生。

成虫交配后,雌虫会产卵在玉米叶片上。

幼虫孵化后,开始取食玉米叶片,经过几个月的发育,幼虫会最终羽化成成虫。

二、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有效防控玉米螟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根据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早播的玉米更容易受到玉米螟的危害,因此可以选择晚播的玉米品种,或者采取分批播种的方式,避免玉米螟的大量孳生。

要注意田间杂草的清除。

玉米螟在田间的越冬期间,常常依靠杂草为食。

因此,在玉米播种前,要进行田间的杂草清除工作,减少玉米螟的越冬地点,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及时清除田间的病虫害部分对于防控玉米螟也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玉米叶片上有危害痕迹,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除,以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程度。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控玉米螟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田间管理的基础上,如果发现玉米螟的数量过多,已经超过了经济阈值,就需要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要根据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和农药的毒性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同时,要注意根据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相对环保和有效的玉米螟防控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天敌和昆虫病原菌对玉米螟进行控制。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严重危害作物的害虫,给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1.引入天敌: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繁殖和传播,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

这些天敌可以帮助减少玉米螟的数量,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2.利用微生物: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来防治玉米螟,如利用病毒、细菌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这些微生物可以对玉米螟产生致病作用,从而减少其数量。

二、物理防治措施1.陷阱诱捕:可以设置一些玉米螟的诱捕器具,如黄色粘板、玉米螟性信息素等,来吸引玉米螟进入陷阱并粘住它们,起到减少玉米螟数量的作用。

2.机械控制:可以采用人工拾虫、打虫机等机械手段对玉米螟进行控制。

这些机械手段可以有效地将玉米螟从玉米植株上清除,减少其危害。

三、化学防治措施1.选择合适的农药:可以根据玉米螟的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杀虫剂、杀螟剂等,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频繁使用。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提高防治效果。

四、栽培管理措施1.合理轮作:玉米螟有一定的寄主选择性,可以通过合理轮作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在玉米田中间隔种植一些不适合玉米螟生长的作物,如豆类、油菜等,可以降低玉米螟的数量。

2.及时清除病虫害残体:及时清除病虫害残体和杂草,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栖息地,避免其大量繁殖和传播。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玉米田的田间管理,如松土、中耕、追肥等,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栽培管理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防治中,应根据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求,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玉米螟数量和减轻其危害的目的。

同时,还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以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玉米螟防控要点

玉米螟防控要点

玉米螟防控要点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控玉米螟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玉米螟防控的要点。

一、监测和预警玉米螟的发生与气温、降雨、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农民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利用性诱剂、黄板等方法对玉米螟的数量进行监测。

同时,农民还可以通过关注气象预报,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判断玉米螟的发生和传播趋势,做好预警工作。

二、合理的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玉米螟防控的基础。

农民应根据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间套作、轮作、合理施肥等,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玉米螟防控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有引入天敌、利用昆虫病毒进行防治等。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天敌如瓢虫等,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同时,利用昆虫病毒进行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玉米螟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农民可以根据玉米螟的发生程度和危害程度选择适当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在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合理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五、农业机械防治农业机械防治是一种物理防治方法,通过机械化操作来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例如,可以利用拖拉机等机械在田间进行翻耕,破坏玉米螟的越冬条件和幼虫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

六、防治措施的整合应用针对玉米螟的防控,单一的防治手段可能效果有限。

因此,农民在实施防治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例如,可以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七、培养科学防治意识玉米螟防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农民具备科学的防治意识。

农民应定期参加培训,了解最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掌握科学防治的原则和技巧,提高防治的效果。

玉米螟防控的要点包括监测和预警、合理的田间管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机械防治、防治措施的整合应用以及培养科学防治意识。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其幼虫在玉米抽雄前主要聚集在心叶内为害幼苗,叶片抽出后呈现横排小孔,或在即将抽出的雄穗为害。

抽穗后蛀入果穗或茎干,造成缺粒、空秕,茎干往往在蛀孔处被折断。

老熟幼虫多在玉米茎秆、穗轴等处越冬。

防治方法:用辛硫磷或敌百虫1公斤与砂土250-300公斤拌土12.5公斤制成颗粒剂撒于心叶,用量每亩15公斤。

同时要掌握好防治时期,第一次在玉米拔节后,抽出心叶上出现排孔时用药。

第二次在抽雄前大喇叭口时期用0.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4公斤(每株1.5-2克),撒于玉米心叶中。

在结穗初期可用50%敌敌畏0.5公斤兑水10公斤用刷子沾药液轻轻涂抹于苞叶上部及花丝上,也可在花丝开始萎蔫时用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剂1公斤兑水600-800公斤滴于果穗花丝基部(劈去枯萎花丝后再滴),每斤药液滴300个果穗,可有效防治果穗受害。

此外,收获后玉米秆和穗轴可用作大牲畜饲料,或铡碎堆捂肥料,消灭其越冬场所,可抑制虫情发展。

- 1 -。

玉米螟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技术

玉米螟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技术

玉米螟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技术一、玉米螟害简介玉米螟害是指玉米作物上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害虫,主要以蛾虫形态为害,幼虫在玉米植株内进行破坏,给玉米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综合管理技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螟害。

二、玉米螟害的监测与预测1.性成虫监测:使用性成虫监测器械,如性诱灯,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是否有性成虫出没,用以确定玉米螟害的发生与活跃程度。

2.幼虫监测:定期观察玉米植株叶片上是否有幼虫的存在,可通过目测或者使用显微镜等工具来确认幼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3.气象要素预测:结合气象数据和历年经验,通过分析降雨量、温度等因素,预测玉米螟害爆发的可能性和程度。

三、生物防治技术1.天敌引入:引入天敌如寄生蜂、蝇和捕食昆虫等,以增加天敌数量来控制玉米螟害的繁殖和发展。

2.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线虫等,通过喷洒或土壤处理的方式,以侵染玉米螟害体内并杀死害虫。

四、物理防治技术1.早种植和晚收获:通过调整玉米的种植时间,使玉米避开玉米螟害虫的高峰期,以减轻玉米螟害的袭击。

2.黄板诱捕:在玉米田间设置黄色粘板,利用玉米螟害虫对黄色的吸引力,吸附玉米螟害虫并阻止其进一步危害玉米。

3.陷阱和屏障:在玉米田的周围设置粘虫板、除草带、蚂蚁带等,建立屏障以阻挡玉米螟害的入侵。

五、化学防治技术1.昆虫内吸剂:在玉米田里喷施能被玉米螟害幼虫摄食的内吸剂,使其中毒并死亡。

2.昆虫外用剂:在玉米植株表面喷洒杀虫剂,形成化学屏障,阻止玉米螟害的入侵。

3.熏蒸剂:使用熏蒸剂作为土壤处理剂,通过杀灭土壤中的玉米螟害虫及其卵,阻断其发育和繁殖。

六、综合技术防治综合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如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可有效降低玉米螟害的发生和繁殖。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监测与预测结果,综合确定合适的防治措施,并且根据需要进行适时调整。

七、管理措施1.巡查田间:定期巡视田间,注意观察叶片、茎秆和玉米穗等部位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2 . 1 . 3释放设置 :每公顷设置 1 5 个 释放点 。从放蜂 田的边垄开 始数第 2 O垄为第 1 个放蜂垄 ,顺第 1 放蜂垄 向里走 2 5 步 为第 1 放蜂点 , 再沿垄 向前走 5 0 步为第 2 放 蜂点 , 依次类推到地头。 再由第 1 放蜂垄 向下间隔 4 0垄为第 2 放蜂 垄 ,按照上述方 法 依次类推 。 2 . 1 . 4 不规则地块以 6 6 7 m 为单位 ,放在该地 中心点为宜。 2 . 1 . 5释放 方法 :在放蜂 点,选 一棵玉米植 株 中部 叶片距基部 1 / 3处 ,将 叶片 向下卷成 筒状 ,然后用牙签将蜂 卡别在 圆筒 内
2 . 2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增产 5 %,按平 均公 顷产 l O 0 0 0 k g 计算 ,公 顷增产玉 米5 0 0 k g ,每千克 玉米按 0 . 8元计算 ,增 收 4 0 0元 / h m ,成本 1 8 元/ h m ,纯 增 收 3 8 2元 / h m ,投 入 产 出 比 1 :2 2 . 2 。 3撒施白僵 菌颗粒剂 防治玉米螟 3 . 1白僵 菌 颗 粒 配 制 准备无 土的中细河沙 ,每公顷 9 0 k g ,加少量水使其湿润 , 先取 出 1 5 k g ,然后取 白僵菌 0 . 5 k g( 每公顷用量 ),混拌均匀 , 然后再加入 到余 下 7 5 k g细沙 中 ,充分混拌均 匀 ,制成 白僵菌 颗粒 剂 。 3 . 2撒施白僵 菌颗粒剂 在玉米叶期或大喇 叭1 : 3 期玉米出蓼前 ,进行 田间防治。将 配制好 的白僵菌颗粒剂 ,用大母指 和食指捏 白僵菌颗粒剂 ,对 准玉米心 叶口松一下 ,颗粒剂既落人心 叶内,每株玉米一捏 , 每公 顷用量 9 0 k g 。 3 _ 3 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增产 7 %,按平均公 顷 l O 0 0 0 k g 计算 ,公 顷增产玉米 7 0 0 k g ,每千克 玉米按 0 . 8元计算 ,增收 5 6 0元 / h m ,成本 4 5 元/ h m ,纯增 收 5 1 5元 / h m ,投入产 出比 1 :1 2 . 4 。 应用生物技术 防治玉米螟不仅具 有累加性和后效性 ,对环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害虫,对玉米等谷物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虽然有效,但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生物防治成为一种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一、天敌的利用天敌是指以玉米螟为食物或寄生宿主的其他生物。

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一种常用的天敌是寄生性昆虫,如粉蝨蜂。

粉蝨蜂会寄生在玉米螟体内,使其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此外,瓢虫、蚜虫、草地贪夜蛾等天敌也可以被引入农田进行玉米螟防治。

二、植物的利用植物在生物防治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玉米螟的拮抗植物。

拮抗植物是指具有抑制玉米螟生长和繁殖能力的植物。

例如,在玉米田中种植韭菜、茴香等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此外,一些植物具有发出诱捕信息素的能力,如黄花菜,可以吸引玉米螟,从而降低其对玉米的危害。

三、昆虫性肥料的利用昆虫性肥料是指以昆虫尸体、残骸等为原料制成的肥料,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

昆虫性肥料不仅可以改良土壤,提高植物生长的营养状况,还可以吸引天敌,如蚂蚁、瓢虫等,进一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玉米螟防治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利用天敌、拮抗植物和昆虫性肥料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减轻其对玉米等作物的危害。

这不仅能保护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还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的害虫,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玉米螟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蜂等自然捕食者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蜂来寄生玉米螟的幼虫,从而限制害虫的增殖。

2. 轮作和间作:玉米螟容易在同一块地上积累,并且对连续种植的玉米更容易造成危害。

因此,适当进行轮作和间作,种植其他对玉米螟有抑制作用的作物,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

3. 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进行喷洒,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4. 机械防治:定期检查田地,及时移除被玉米螟侵害的叶片,并摧毁害虫的卵和幼虫,以减少害虫的数量。

5. 增强抗性品种:选用具有较高抗玉米螟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害虫的危害。

6. 合理施肥和灌水:适量施肥和灌水,保持玉米植株的健康状态,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玉米螟防治方法,实际防治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害虫的发生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
赤眼蜂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天敌昆虫。

以下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
1. 生物防治定点放虫:在玉米螟高发地区,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天气条件,定期释放赤眼蜂。

一般在玉米移栽后,每隔7-10
天放蜂一次,持续放虫2-3次。

2. 严格选择放蜂时机:玉米螟的发生季节较长,但是最严重的危害期是从幼虫孵化至大龄幼虫阶段。

在这个时期,赤眼蜂的取食量最大,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最好。

因此,在该时期选择放置赤眼蜂,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玉米螟危害。

3. 合理密度放虫:根据灾区面积和危害程度,合理控制赤眼蜂的放虫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玉米地放蜂量为2.5-5万只。


度不宜过低,否则无法达到有效防治效果;密度过高,则容易导致赤眼蜂相互攻击,降低防治效果。

4. 配套合理管理措施: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结合相应的玉米田管理措施,如及时收割腐植质、清理杂草等,有助于提高赤眼蜂的取食效果和防治效果。

5. 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玉米螟的种群密度和防治效果。

及时调整放虫时机和密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赤眼蜂的防治效果可能因地区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遵循国家对生物防治的相关要求和指导。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者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玉米螟的生活习性玉米螟是一种寄生性害虫,其幼虫主要以玉米茎、叶、穗为食物。

成虫在晚上活动,昼伏夜出,喜阴而怕光,多在植株下部寻觅食物和交配。

幼虫则主要在玉米植株上进行食害。

2. 发生季节玉米螟多在玉米生长期间出现,温度和湿度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

一般在4月至10月这段时间,温度和湿度适宜,较容易发生玉米螟。

3. 发生区域玉米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玉米螟的孳生和传播。

4. 发生量级玉米螟具有较强的繁殖力,一年可发生多代。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数量非常庞大,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的威胁。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蜂等天敌生物对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在玉米种植园中释放天敌,通过发展这些天敌的种群,从而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是目前最为常见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在发现玉米螟发生时,及时喷洒有效的农药,如氯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等,可快速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3. 轮作种植玉米螟主要寄生在玉米上,因此可以在种植时与其他植物进行轮作,如与花生、豆类等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玉米螟的孳生数量,从而有效减轻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

4. 生物技术防治生物技术防治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玉米品种,使其具有对玉米螟的抗性,从而减少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

5. 管理栽培在玉米的种植管理过程中,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玉米螟的发生,加强对玉米的管理和栽培,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重要的玉米害虫,其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玉米螟是一年发生多代的害虫,其幼虫以玉米的茎、叶和果穗为食,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1. 每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玉米螟开始孵化。

它们在玉米田中越冬并隐藏在秸秆或土壤中,等待温度适宜时开始繁殖。

2. 成虫繁殖期一般为4月到5月,当温度达到20摄氏度左右时,成虫开始产卵。

3. 卵期一般为5到10天,卵孵化后产生幼虫。

4. 幼虫期一般为20到30天,幼虫通过啃食玉米的叶片和茎部进行生长。

5. 幼虫经历5到6龄后,开始进入蛹化期。

6. 蛹化期一般为7到10天,蛹在土壤中发生,成虫在土壤中羽化。

7. 成虫龙化后开始交配,重复上述繁殖过程。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针对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1. 预防为主种植抗虫品种是预防玉米螟的关键措施之一。

选择具有玉米螟能力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2. 合理播种合理的播种密度和行距有助于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过高或过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为玉米螟提供了更好的繁殖条件。

3. 清除玉米田间杂草玉米田中的杂草为玉米螟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滋生。

4. 采用适时的化学防治当玉米螟发生较严重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控制。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注意剂量和喷洒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玉米植株造成伤害。

5. 建立虫害监测系统建立虫害监测系统有助于及时发现玉米螟的发生情况。

利用黄板和发光板等工具,定期检查和监测害虫数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6. 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可通过放飞寄生性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方式进行。

可以利用杆菌灵对玉米螟进行有效控制。

总结: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关于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于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于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玉米螟的概述 •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的评估与监测 • 结论与展望
01
玉米螟的概述
玉米螟的生物特性
形态特征
玉米螟幼虫呈圆筒形,头部呈淡褐色 ,体色多为淡灰褐色或淡黄色。成虫 为黄褐色小蛾,有翅,雌蛾比雄蛾稍 大。
生活习性
繁殖能力
传播病害
玉米螟幼虫携带病原菌,可通过蛀 食传播病害,加重玉米病害的发生 。
玉米螟的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
玉米螟成虫可随风、气流等自然 因素传播。
人为传播
带有玉米螟幼虫的玉米秸秆、麦 秸等废弃物,在运输和跨区域处 置过程中可造成传播。
02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种植抗虫品种
选择对玉米螟具有抗性 的品种,能够降低受害
经过多年的防治工作,玉米螟的危害 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农业生 产损失减少,农民收益增加。
不足
目前的防治措施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长期使用农药导致螟虫产生抗药性, 防治效果下降;同时,农药的滥用也 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展望
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 保型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包括田间调查和实验室 测定,田间调查主要通过观察和 计数,实验室测定则通过生物测 定和化学分析等方法,获取更准
确的数据。
评估标准
根据防治前后的数据对比,可以 将防治效果分为不同等级,如显 著有效、有效、一般和无效等,
为后续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防治效果的监测
监测目的
防治效果的监测旨在及时了解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发现 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长发育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的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首先要了解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科学防治方法。

玉米螟主要发生特点:1.季节特点:玉米螟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繁殖生长,冬季则处于休眠期。

2.取食特点:玉米螟主要取食玉米的叶片和茎部,同时也会侵袭玉米果实,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

3.生殖特点:玉米螟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成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取食对象都有所不同。

4.气候适应性强:玉米螟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而且对光照和温度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例如利用天敌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2.化学防治: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生物技术防治:通过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对玉米螟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从而在基因层面上解决玉米螟的危害问题。

4.农艺措施:采取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管理方法,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技术防治以及农艺措施来综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进行科学施策,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手段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保障玉米的稳定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作物的害虫,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备受农户关注。

下面将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友有所帮助。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特点玉米螟是一种以幼虫为害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叶和果实。

玉米螟识别及防控要点

玉米螟识别及防控要点

玉米螟识别及防控要点玉米螟是玉米上重大的害虫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玉米螟幼虫会蛀食玉米的叶片、茎秆、雌穗和籽粒,导致叶片出现蛀孔,茎秆易折断,雌穗和籽粒受害则会影响产量,严重时可导致产量损失30%以上。

玉米螟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生长适温为20~30℃、适宜相对湿度为60%左右,一般从四月底便要开始注意提前防治。

那么玉米螟的具体危害症状是什么样,应该如何识别,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针对这三个问题,本篇文章将为您一一进行解答。

玉米螟的危害症状心叶期:叶片受害初期为半透明斑或蛀孔,叶片展开后为整齐的排孔。

孕穗期:雄穗抽出后,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被蛀食,导致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

雌穗膨大或开始抽丝后:幼虫常现在花丝顶端取食,然后蛀入穗中取食穗轴和籽粒,被害部位有大量虫粪堆积。

玉米螟的识别要点卵:呈扁平椭圆形,一般数十粒排列在一起,呈鱼鳞状。

幼虫:体长2-3厘米,头部及前胸为黑褐色,有光泽,整体呈灰白色,有细且清晰的暗褐色背中线,腹部每节背面中部的四个毛片排列成梯形。

成虫:淡黄或淡褐色,前翅有两条暗褐色的锯齿状横线,后翅淡黄。

如何有效防控玉米螟 1.生物防治: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向后推10天第一次释放赤眼蜂,间隔5-7天后第二次放蜂,每亩1-2万头。

2.物理防治:可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在成虫产卵前设置,诱杀越冬代成虫。

3. 药剂防治: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时普防,超过20%防2次。

颗粒剂:使用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0.16g;3%辛硫磷颗粒剂,与煤渣按照1∶15比例拌匀拌后,每株施用2g;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g;每亩用白僵菌20g加2.5kg细土或细沙拌匀,初见花叶株后撒入心叶中。

喷施药剂:可用甲维·茚虫威+菊酯,或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在清晨或傍晚对准玉米心叶喷雾,间隔5-7天后再喷施一次。

穗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立即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摘要: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

玉米螟具有分布广、食性杂、为害大的特点,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作物。

玉米螟以幼虫的形态蛀入寄主的茎取食汁液,从而破坏其组织细胞,导致作物的籽粒不饱满,青枯早熟,遇风倒伏,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危害比较严重的年份产量损失率可达20%以上。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赤眼蜂;白僵菌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的第1大害虫,一般年份玉米受害减产7%~10%左右,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20%以上,严重发生地块减产可达50%,甚至绝收。

目前推广的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3种,白僵菌封垛、释放赤眼蜂、撒施白僵菌颗粒剂。

玉米螟俗称箭秆虫,是玉米生产的第1大害虫,在吉林省玉米产区广泛分布,玉米螟每年发生的代数随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玉米螟的成虫每年从6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玉米田,在玉米中上部叶片背部产卵。

玉米螟卵经过几天孵化为1龄幼虫,孵化出的幼虫开始分散爬行到玉米的幼嫩组织,如心叶、叶鞘、雄穗和花丝等隐蔽处觅食,经过十几天的生长,小龄幼虫成长为大龄幼虫后开始蛀茎,蛀穗,持续为害玉米植株,一直到玉米收获期。

在秋季玉米螟以最后1代的老熟幼虫在玉米的秸杆、穗轴和根茬中
越冬,进入滞育期,在我省约80%的越冬幼虫集中在玉米秸杆垛中。

第2年春季5月份,越冬的幼虫开始发育活动,化蛹而发育成成虫。

玉米螟食性杂,为害周期长,一般年份玉米受害减产7%~10%左右,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20%以上,严重发生地块减产可达50%,甚至绝收。

目前推广的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3种,按防治时间顺序分别为:
1 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
1.1 机理
白僵菌封垛方法防治玉米螟主要是利用玉米螟在春季打破滞育后,从秸杆中爬出寻找水源,喝水化蛹活动的特点,在玉米螟活动前喷施白僵菌,使玉米螟在活动时接触上白僵菌,消灭玉米螟发生虫源,减少玉米螟的田间危害。

由于白僵菌为微生物制剂,对人、畜无毒害,封垛后的秸杆仍可喂牛等。

1.2 方法
用背负式动力喷粉器喷粉。

在垛的秸杆茬口两侧,在中间部位,每隔1m左右,把喷粉器的喷管插入垛内,向垛内喷粉,待垛上部冒出白烟既停喷,再换第2个位置。

如此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每立方米用菌粉0.25kg左右。

1.3 注意事项
1.3.1 玉米螟幼虫在五月下旬开始化蛹。

所以,春季喷药时间,
最好在5月上、中旬进行。

1.3.2 玉米螟成虫有一定飞迁能力。

因此,利用白僵菌封垛防治越冬幼虫必须大面积进行,才能取得成效。

1.3.3 在封垛中要求做到不漏垛、喷透、喷好,以免影响效果。

1.3.4 应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的地方,要把根茬垛也封上,根茬内的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仍会影响田间的防治效果。

1.4 经济效益分析
白僵菌封垛每t产品防治1000hm2,一般发生年按照每公顷挽回玉米损失保守估计5%计算,可挽回玉米损失500kg,按现在玉米每千克玉米0.8元计算,每公顷可为农民增收400元。

应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成本为18元/hm2,则投入产出比为1:22.2。

2 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2.1 技术要点
2.1.1 释放时间确定: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1d为第1次释放赤眼蜂时期,间隔5天放第2次,共释放两次。

2.1.2 释放数量:每公顷释放22.5万头,第1次释放10.5万头,第2次释放12万头。

2.1.3 释放设置:每公顷设置15个释放点。

从放蜂田的边垄开始数第20垄为第1个放蜂垄,顺第1放蜂垄向里走25步为第1放蜂点,再沿垄向前走50步为第2放蜂点,依次类推到地头。

再由第1放蜂垄向下间隔40垄为第2放蜂垄,按照上述方法依次类推。

2.1.4 不规则地块以667m2为单位,放在该地中心点为宜。

2.1.5 释放方法: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距基部1/3处,将叶片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牙签将蜂卡别在圆筒内既可。

2.2 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增产5%,按平均公顷产10000kg计算,公顷增产玉米500kg,每千克玉米按0.8元计算,增收400元/hm2,成本18元/hm2,纯增收382元/hm2,投入产出比1:22.2。

3 撒施白僵菌颗粒剂防治玉米螟
3.1 白僵菌颗粒配制
准备无土的中细河沙,每公顷90kg,加少量水使其湿润,先取出15kg,然后取白僵菌0.5kg(每公顷用量),混拌均匀,然后再加入到余下75kg细沙中,充分混拌均匀,制成白僵菌颗粒剂。

3.2 撒施白僵菌颗粒剂
在玉米叶期或大喇叭口期玉米出蓼前,进行田间防治。

将配制好的白僵菌颗粒剂,用大母指和食指捏白僵菌颗粒剂,对准玉米心叶口松一下,颗粒剂既落入心叶内,每株玉米一捏,每公顷用量
90kg。

3.3 经济效益分析
预计增产7%,按平均公顷10000kg计算,公顷增产玉米700kg,每千克玉米按0.8元计算,增收560元/hm2,成本45元/hm2,纯增收515元/hm2,投入产出比1:12.4。

应用生物技术防治玉米螟不仅具有累加性和后效性,对环境和生态不产生负面影响,促使其形成良性循环,而且也促进粮食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

参考文献
[1] 孙守耀.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吉林农业,2011(12):20.
[2] 孙宝刚,郑剑英,戴福全等.吉林农业,2010(0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