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7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教学设计川教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统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七课,主要讲述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的文学巨匠以及以梵高和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美术大师作品及成就,使学生对西欧近代科学文化的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第2位:牛顿——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他建立了宏伟的力学体系,奠定科学理论的基础,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
第16位:达尔文——创立了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在世界上的位置的看法。
第45位:贝多芬——音乐史上超乎时空的最杰出的音乐家。
他为自己和理想的未来听众而作曲。
教师:同学们,相信这几个人咱们都认识,但是你们可能对他们排行如此之高存有疑虑,下边,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答案吧!(设计意图)本课以《影响人类进程的100位名人》中牛顿和达尔文以及贝多芬的排名说起,以高排名为学生设立疑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加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近代科学与文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科学家1.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展示图片:《三个苹果改变世界》展示材料:据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
北师大新版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45张PPT)

1.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本身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速度大大加快。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 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也促进了计算机更新换代。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材料三:科技在工厂生产提高的因素中所占的比重
丰富多彩的文学: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典型作品法国作家缪尔·贝克特的剧本
等待戈多 《⑤_______________ 》 格尔尼卡 灿烂多姿的艺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⑥_______________ 》控诉了法
西斯的罪行。
拓展训练
1.“互联网发展是是无国界、 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 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
的对策是(
D)
A.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B.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 C.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反对全球化,不与发达国家交往
5.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能够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D)
①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饥荒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从而形成“强国 主导,受益不均”的局面 ③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多的压 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现代生物科学与化学、
现代生物技术
物理学、数学和工程学等
交叉综合而成的新型技术 系统。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 核心。
世 界 上 第 一 只 克 隆 绵 羊 “ 多 利 ”
——
克隆技术的发展
空间技术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 机试航成功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 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国爵士乐的化身”。他的演唱沙哑而热烈,充满磁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教学目标】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文学、美术、音乐及电影的主要成就。
难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正确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评价荒诞派艺术;探寻好莱坞称霸影坛的原因。
【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人类不断实现自己的梦想。
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工作和生活的质量,日益发展的克隆技术不断震撼着人类社会,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使人类实现了“奔月”的梦想。
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涉及哪些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日新月异的科技1.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含义及兴起的原因。
资料一(含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资料二(原因):(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4)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保证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功。
(5)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材料: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
答案提示:(1)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使用计算机。
特别是“上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
(3)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七章,共分四节课。
第七章是一次回顾性的综合性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近代科学的兴起、近代文学的发展、近代艺术的变革等。
第一节课:科学革命1.近代科学的基本特点2.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及背景3.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节课: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发展1.启蒙运动的概念、主要思想和斗争对象2.英国文学的发展3.法国文学的大成第三节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1.艺术改革运动的背景和发展2.印象派的主要特点3.后印象派的发展和变化4.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艺术的影响第四节课:当代艺术1.当代艺术的发展概况2.当代艺术的几种形式3.当代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的兴起及其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认识启蒙运动的内容和重要性,了解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发展和贡献。
3.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发展以及其对艺术的影响,认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4.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认识当代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兴趣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听讲、观看画作、欣赏音乐、参观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讨论、演讲、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2.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呈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氛围中,理解艺术的内涵与价值。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和艺术形式的最新发展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培养人文素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通过展示画作、音乐,欣赏文化遗产,唤起学生的自我审美及文化追求。
2.通过回答问题、讲述故事方式,激发学生对有趣物质的好奇心和热情。
第二步:讲授新知1.科学革命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的兴起背景、科学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飞行、医学、电影等科技的发展历程。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创新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创新优质说课稿本文是一篇部编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创新优质说课稿。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自此进入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行列,其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通过教学,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部分是《工业化园家的社会变化》;第三部分是《近代科学与文化》。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三部分,即近代科学与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介绍___、___、___、___、___、___等历史人物来了解他们在科学和文化方面的成就,进而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文献材料、图片等,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同时,逐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多种方式,如讲授、讨论、分组研究、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互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最后,我们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分析,设计板书,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同时,我们也将充分准备,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2018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共44张PPT)

科学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力工具
科学可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从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世界;人类迎来了技术发 明的高潮。
贝多芬
(1770——1827)
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 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合作探究
《英雄交响曲》献给谁的?反映了哪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 献给拿破仑的。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 命为题材,表现出贝多芬对法国资产阶级革 命的敬仰和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
应法国大使的邀请,1804年,贝多芬为拿破 仑谱写了《英雄交响曲》。当他得知拿破仑
因为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反映 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深刻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三 近代艺术成就
三、音乐美术大师
人物名片
地位: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_____________,完成于 1804 年,为_______ 拿破仑而写的,是贝多芬第一 _____ 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 艺术 上和____ 思想上的成熟,表达出作曲 多芬在_____ 自由 、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者对_____
14岁的牛顿 家庭经济情况恶化,牛顿被迫 停止学业,回到乡下帮母亲干活, 但 只要一有空闲,他就立即坐下来, 认真读书。
合作探究
牛顿的青少年时代 2
19岁的牛顿 在舅舅的资助下,牛顿以“减费 生”的身份考入了著名的剑桥大学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含反思)

第七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
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
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
“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内容涵盖了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重要科学理论,以及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伟大文化人物的作品。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近代科学和文化的重要成就,培养对科学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具体的人物和理论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人物和理论的背景和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文化的价值。
同时,学生可能对科学和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人文关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科学和文化的重要成就,掌握一些具体的人物和理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人文关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科学和文化的重要成就,具体的人物和理论。
2.教学难点:科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科学和文化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学习单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和文化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教案,了解近代科学和文化的重要成就,掌握具体的人物和理论。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4.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单和多媒体课件,探究科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思考科学和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人文关怀。
九年级下册历史7.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课件

新课探究
思考
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 图二 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新课探究
国籍: 英国
成就:出版《物种起源》, 提出“进化论”的思想。
地位:近代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影响:《物种起源》的出版,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
达尔文
帝创造万物”的神创
1809—1882年
论,是生物科学的一 次伟大革命。
思考
《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新课探究
巴尔扎克 1799—1850年
国籍: 法国
P5-P15
著作: “人间喜剧”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地位: 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 家之一被称为现代法国 小说之父
作品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 内涵: 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
新课探究
国籍: 英国 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成就: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
微积分学
著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
牛顿1642~1727年
独立的科学。
影响: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
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
了一大步。
新课探究
名人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代表作:
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地 位: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交响乐之王”
(1770-1827)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
家,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
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新课探究
美术大师:梵高是近代杰出画家的代表
国籍: 荷兰
梵高 (1853-1890)
2018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3.失聪并没有使他倒下,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让后人从《命运交响 曲》中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在《英雄交响曲》中聆听到正义的力量。 他是( B) A.达利 B.贝多芬 C.梵高 D.毕加索
4.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 ,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 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 ,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这些“邻居” 中,包括( B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伏尔泰 D.爱因斯坦
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为牛顿写下了 以下这段墓志铭:Nature and Nature' law lay hid in night ; God said,"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 (1643—1727) 名言:
牛顿
牛顿为什么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建立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开创 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自然科学 的发展影响最大,因此,被人们称为 “现代科学之父”。
人们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牛顿的成就有哪些?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其成就有什么影响?
此处创意为21世纪教育网独家 版权,侵权必究
梵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
夜间的咖啡馆(室内)
夜间的咖啡馆(室外)
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 作品表达对生活怎样 的态度?
《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 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 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 的火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 《向日葵》 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 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1987年3990万美元价格,
俄国 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 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包括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重要科学理论,以及莎士比亚、贝多芬、毕加索等重要文化艺术家的贡献。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科学理论和复杂的文化艺术作品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掌握重要科学理论和文化艺术家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和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
2.难点:科学理论和文化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验。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理论和文化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3.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章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科学的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科学理论,以及莎士比亚、贝多芬、毕加索等文化艺术家的贡献。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重要科学家的成就,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代科学和文化知识,对本课涉及的一些科学家和作品可能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近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脉络可能不够清晰,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近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线索,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重要科学家的成就,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图片、视频、音乐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重点讲解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重要科学家的成就,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精品学习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7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并运用历史材料,概括和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以及认识到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特点;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要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有人曾戏说马克思没有打过电话,没有看过电视,列宁没有用过手机,没有用过电脑。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生:回答略师:电话、电视和手机、电脑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些产品发明出来时们开马克思和列宁都已逝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教师演示多媒体,展示课题及本课要学的知识: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2、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合作交流、探究解读新课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师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以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
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
这就是第三次技术革命。
其实刚才的那段话中,已经揭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大致时间和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一、三大技术的突破多媒体展示:第一轮知识竞赛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美国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 基因工程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哪里诞生?中国教师予以点评并适当表扬、赞赏。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现代史 第7学习主题 现代科技与文化 主题活动四 走进网络

走进网络史海泛舟
活动目标
1.学习利用网络技术,探寻获取中外历史知识的新方法。
2.感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理解。
3.培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知识的兴趣。
活动资源(设备)
1.《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科书,历史课外读物。
2.国内已开通的有关历史网站的网址(可参考《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各册后面的《附录》)。
3.联网的电脑。
4.联网的计算机房或正规网吧。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①通过历史教科书或历史课外读物,选择需通过网络查询的历史
内容,如事件、人物、制度、文献等,做好查询记录。
②请上网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或老师作上网查询技术指导。
2.活动进行
①在联网的计算机房分组上机,按选定的查询内容点击历史网站,寻找需要的历史信息;查询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
②家中有联网电脑,而本人又会上网的,可在家中独立完成上网查询。
③将上网查询到的有关历史知识的文字、图片等有选择地下载,
并打印出来。
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打印的资料、文字、图片进行编辑,装订成名为《网上历史信息》的小册子。
⑤将各组编辑的《网上历史信息》进行展示评比,选出优秀者,
同时可评选出上网查询历史资料的“最佳操作手”。
活动说明
1.通过网络查询历史知识的活动宜在有计算机设备,并已联网
的学校开展;如无计算机房,不能满足全班同学动手操作,但有计算
机配置的学校,可向同学演示上网查询的操作程序。
2.此学习活动准备阶段,应对班上同学的上网技能作一调查,
对不会上网的应先进行辅导培训。
2。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第7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绩教学

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了解毕加索及他的艺术成绩;明白好莱坞及电影业的进展;说出爵土乐及现代音乐的进展。
①通过对文学艺术与社会西安市之间关系的学习,培育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彼此阻碍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苏联文艺与欧美文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式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度析、欣赏现代文学、艺术名著,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
进程与方式①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绘画、音乐等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培育学生正确的现代文学艺术观。
②通过对有关文学艺术成绩背景的分析,让学生会自主探讨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又阻碍和作用于社会。
③展现有关名画、播放有关流行音乐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主体会其艺术价值,受到美的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熟悉继承和进展人类优秀文化功效,是时期进展的要求。
②通过对有关文学艺术家优秀品质的学习,培育学生的探讨精神和创新精神,培育学生关切社会疾苦的责任感和踊跃进取的人一辈子态度。
③熟悉到体育能增强体质,增进友谊,培育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毕加索的艺术成绩。
难点:现代文学艺术的进展。
教学进程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回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刻、内容。
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现代文化成绩的重要组成部份。
现代文化成绩包括科技、文学、美术和音乐、电影电视、体育等方面。
新课教学导入新课:教师: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进展转变都从文学、美术方面取得了反映。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科技成绩日新月异,政治经济发生重大转变。
所有这一切,也致使了一批杰出的文学美术作品问世。
教学新课:一、闻名文学作品(板书)师:课文介绍了20世纪欧美文学哪些名著?(引导学生探讨、交流、讨论、练习。
)小结:国别文学作品作家美《美国的悲剧》德莱塞英《苹果车》萧伯纳美《老人与海》海明威苏《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师: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显现的缘故是什么?小说问世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以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了解毕加索及他的艺术成就;知道好莱坞及电影业的发展;说出爵土乐及现代音乐的发展。
①通过对文学艺术与社会西安市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苏联文艺与欧美文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欣赏现代文学、艺术名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绘画、音乐等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现代文学艺术观。
②通过对有关文学艺术成就背景的分析,让学生会自主探究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社会。
③展示有关名画、播放有关流行音乐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主体会其艺术价值,受到美的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通过对有关文学艺术家优秀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疾苦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③认识到体育能增强体质,增进友谊,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重点: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难点: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内容。
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现代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文化成就包括科技、文学、美术和音乐、电影电视、体育等方面。
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教师: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从文学、美术方面得到了反映。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科技成就日新月异,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
所有这一切,也导致了一批杰出的文学美术作品问世。
讲授新课:
一、著名文学作品(板书)
师:课文介绍了20世纪欧美文学哪些名著?(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
小结:
国别文学作品作家
美《美国的悲剧》德莱塞
英《苹果车》萧伯纳
美《老人与海》海明威
苏《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
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师: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小说问世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
于是,追求财富、贪图享受的虚荣心和利己主义恶性发展,克莱德终于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小说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小说中所描述的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师:英国有位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除了写《圣女贞德》之外,还写了什么戏剧?(屏
幕打出萧伯纳的头像)
(萧伯纳《苹果车》)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讨论后,师归纳。
师:“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句话出自何处?有什么教育意义?
生讨论后回答: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
教育意义:青年人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珍惜大好年华,争取有所作为。
二、传世的绘画(板书)
课件展示资料:
毕加索说过:“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
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有哪一件作品最能体现这些思想?
(2)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展示课件,生分组讨论:
《格尔尼卡》
师结:《格尔尼卡》此画描绘了纳粹德国空军在1937年4月26日轰炸西班牙城镇格尔尼卡后的惨状。
图中的马在濒死前前蹄抖动着,试图重新站起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匹马是不可屈服的人民的象征。
躺在地上手握断剑的受伤战士,表达了人民的复仇决心和决战到底的气慨。
一位母亲抱着被炸死的儿子,仰望天空,以愤怒的目光注视着罪恶的法西斯飞
机。
这幅油画表现了作者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也歌颂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毕加索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他把自己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产生的思想觉悟用画作传达给了人们,引起了强烈、广泛而持久的共鸣。
毕加索具有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崇高品格,才能够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
师展示课件:
《记忆的永恒》达利
师:《记忆的永恒》中那几块表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觉得达利要以此表达什么思想?
生分组讨论:
师点拨:特别之处:那几只表从玻璃和金属的硬质变成可以随意弯曲和折叠的软质。
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搭在平台上,还有一只竟然披在了怪物的身上。
表达思想:这些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已经走得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下来,变软了。
作品勾画了一个产生错觉的世界,是20世纪西方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三、通俗音乐与电影业
师布置一些关于爵士乐的相关问题,由学生自行看书阅读。
学生自行回答,解决。
课件展示关于爵士乐的相关知识,并欣赏一段爵士乐。
教材对本课的重点内容爵士乐介绍得比较详细,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脉络、演奏特点、影响。
教师可提问:“黑人音乐的故土──非洲并没有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音乐流派,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爵士乐在美国出现?”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因为那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无
法被现代世界所理解。
而来到美洲的黑人尽管早期受到非人的待遇,但是美国多元文化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无形中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国黑人音乐也在演变和发展。
随着黑人的解放,他们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掌握成熟的音乐理论和高难度的乐器演奏技巧,最终发挥天赋创造出爵士乐。
爵士乐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受到黑人以外世界各地人民的认同,也为黑人赢得更多的理解。
结论可以导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课件展示关于电影和电视的相关知识,并欣赏一段电影。
1.苏联、印度、美国的电影
2.好莱坞和奥斯卡金像奖
3.电视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