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知识点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译文和赏析
1、【整体感知】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诗歌主旨】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天净沙·秋思课文笔记
天净沙·秋思课文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 体裁。
- 这是一首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规定了曲子的格式,“秋思”是题目,点明了作品的主题是秋天的思绪。
二、原文及注释。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1. 枯藤:枯萎的枝蔓。
2.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3.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4.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5.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游子。
6.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三、诗句赏析。
1. 画面描写。
-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 描绘出一幅深秋晚景图。
“枯藤”“老树”是最有秋天特征的典型景物,给人一种衰败、凄凉之感。
“昏鸦”则点明时间是傍晚,乌鸦归巢更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这三个意象叠加在一起,不用一个动词,就勾勒出一幅萧索的画面。
- 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 此句描绘出一幅温馨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
“小桥”“流水”“人家”,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清幽、安适的乡村生活场景。
与前面的“枯藤老树昏鸦”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烘托出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 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点明旅途之漫长,“西风”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瘦马”既写出了马的疲惫不堪,也暗示了游子的羁旅漂泊之苦。
这三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游子的孤寂、愁苦的形象。
- 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傍晚时分,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时候,而游子却漂泊在天涯。
“断肠人”直接点明了游子的愁苦到了极点。
整个画面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更增添了一种凄凉、落寞的氛围。
2. 情感表达。
- 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作者通过一系列富有秋天特色的意象组合,将这种情感层层渲染,从景物的萧索到旅途的孤寂,最后直抒胸臆,以“断肠人在天涯”点出主题,使读者深切感受到游子的思乡之苦和羁旅之愁。
高考必备古诗文《天净沙秋思》情景默写
高考必备古诗文《天净沙秋思》情景默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助记]前三句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深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助记]四、五两句抒写内心深处的无尽伤痛。
【易错字·写三遍】
【情境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净沙秋思重点笔记
天净沙秋思重点笔记考点一、元曲元曲:是继唐宋继诗词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
散曲分套数和小令。
小令在元代又叫“叶儿”,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曲牌不同,字数、句数、押韵、平仄也不同。
元曲的代表作家有白朴、郑光祖、关汉卿、马致远等。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文体常识元曲我国古代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
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
考点二、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中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出名,元人周德清称他为“秋思之祖”。
考点三、诗歌断句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探究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2.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明确:断肠人在天涯。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150字左右。
明确: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唯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呢?独自承受漫漫长夜,怎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天净沙.秋思》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李益《从军北征》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 曲,为绮靡(华丽、浮华)之音___ 亡国之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 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 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再现画面+概括景物特点+作者情感倾向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雄浑壮阔 闲适恬淡 苍茫辽远 清幽明净 苍凉悲壮 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 高远深邃
深邃沉郁
恬静优美 淡雅幽远
幽僻冷寂 萧瑟凄凉
断 肠 人 在 天 涯 。
夕古 阳道 西西 下风 ,瘦 马 。
诗歌艺术审美对象
意 象
柳 絮
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 —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 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 离别者的愁绪。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 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 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 如: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芭 蕉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 愁)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 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 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如: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 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 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 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悱。 如: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 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 追寻,更令人觉得凄侧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天净沙·秋思》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是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出自《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⑵,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译文①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②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
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
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凌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
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全曲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
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的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画面。
《天净沙秋思》的诗
《天净沙秋思》的诗《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衍生注释:1.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
2.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此句看似温馨,实则与游子的漂泊形成鲜明对比。
3.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嶙峋的马,表明路途的艰辛和游子的疲惫。
4. “夕阳西下”: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更添孤寂之感。
5.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指漂泊天涯的游子。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小令短短几句,却勾勒出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开头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都是三个名词的并列,没有一个动词,却像电影镜头一样,将一幅幅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昏的,这一系列的衰败景象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一种凄凉的氛围。
而“小桥流水人家”看似是温暖的画面,可这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却是别人家的团圆,更加深了自己的孤独。
“古道西风瘦马”则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游子的孤苦无依。
最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夕阳的映照下,断肠的游子远在天涯海角,那种思乡之情和孤独感达到了极致。
整首曲子情景交融,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情感。
三、作者介绍: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
他的作品多写神仙道化,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颇高,被誉为“曲状元”。
他的作品风格豪放中不失清逸,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
他的一生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这或许也是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孤独、悲凉情感的原因。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工作结束后,我独自走在陌生城市的街头。
那时候正是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大街小巷。
我看到街边有一些老房子,周围有几棵枯树,树上偶尔有几只乌鸦飞过,这场景突然就让我想起了“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秋思》古诗解释大全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二、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作者介绍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四、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五、赏析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天净沙·秋思》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枯藤:干枯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西风:秋风。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问题解疑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
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
“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
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五、课文主题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七年级语言上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古诗词赏析与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言上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古诗词赏析与知识点梳理【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悲秋的作品,秋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难免让人感到悲伤。
整首小令只有五句,但是却描绘出了一副凄凉动人的场景,表达出旅人远在他乡的凄苦心境。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都是名词和形容词,作者根据意向将它们排列起来,表达出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抒发了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总之,《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
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主题】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写法】1.对比映衬。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
2.情景交融。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散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2.《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沙秋思》 解析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 解析及易错知识点《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话文枯萎的藤蔓苍老的大树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溪边住着人家,古老的小道上秋风瑟瑟,我骑着一匹瘦马。
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2.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傍晚。
3.人家:农家。
4.西风:秋风。
5.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暗喻自己。
6.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7.秋思:题目。
思:思绪,思念。
背景:马致远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
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散曲。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天净沙 秋思知识点总结
天净沙秋思知识点总结一、文本分析《天净沙·秋思》描写了作者在离开家乡的秋天,望着天边黄沙漫漫,不禁感慨万千。
开篇“北辰楼头,玉漏催”,写出了作者时光匆匆,寥寥无几的感慨;“钟鸣鼎食,家范何短”,通过描写家庭贫困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牵挂和惆怅;“参商昼饮,咸池乏鱼”,描绘了作者在外漂泊时的艰难困苦,增加了诗歌的哀愁感。
二、背景介绍《天净沙·秋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王之涣,字重貂,相传为唐代大文学家王维的后代,出生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家境贫寒。
虽然家境贫困,但王之涣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有“文苑先生”之称。
他自幼酷爱文学,擅长诗词、文章,与白居易、元稹、刘长卿等并称为“建安七子”。
唐玄宗建中三年(公元780年),他中进士,历任宰相。
但是由于受酷吏排挤,王之涣曾于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遭杀害。
作为王之涣的代表作,这首《天净沙·秋思》以其含蓄、深沉的情感和清新、素雅的艺术风格而被后人传颂不衰。
三、作者生平王之涣,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卒于唐宪宗元和三年(780-806年),是唐代大文学家王维的后代。
他出身凉州,家境贫寒,但博览群书,博学多才,有“文苑先生”之称。
由于他善于诗歌创作,曾与白居易、元稹、刘长卿等人并称为“建安七子”。
公元780年,他中进士,历任宰相。
但由于受到酷吏排挤,公元806年,他被杀害。
四、主题思想《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作者思念故乡和对家乡的深情眷恋,表达了对家乡的难忘之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秋天黄沙的景象相结合,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沉思的思考。
五、艺术特点《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雅致的写景。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黄沙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2. 凄凉的情感。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带有浓厚的离愁别绪。
《天净沙·秋思》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内附答案)
《天净沙·秋思》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内附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文学、文化常识:1. “天净沙”为曲牌,“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2. 马致远,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与白朴等合称“元曲四大家”。
二、重要注释及典故:1. 昏鸦:指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 断肠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枯藤老树昏鸦”显现秋天毫无生机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心境相吻合。
“小桥流水人家”画面转为明净、安宁、温暖,使沦落异乡的游子在向往之余,更添悲愁。
“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在秋风凛冽中独自漂泊荒野的凄苦。
2.全篇中无一语提及“思”,仅用28字,11个意象,情景交融,勾画出行旅之人漂泊不定的悲哀之情。
四、习题:【第一组】1.“断肠人”在此处是指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明净,温馨的画面,与游子心境相合。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天涯漂泊的辛劳悲苦。
D.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第二组】1. 这首小令的作者是,该小令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索,寂寞,悲凉的感受。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沿途所见温馨人家,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整首小令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感情。
【第三组】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细,前后不够协调。
C.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D.全篇无一“思”字,而景物中处处有“思”情。
《天净沙秋思》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基础过关】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枯téng ( ) shòu ( )马断cháng()天yá()【答案】藤;瘦;肠;涯【解析】考查学生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
平时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昏鸦:②断肠:③天涯:④思:【答案】①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②形容悲伤到极点。
③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④思绪。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
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3.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节奏、重音。
【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2、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3、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4、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
4.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答案】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解析】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实战过关】一、理解性默写1、《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句子是:,。
2、《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知识点梳理(完整精校版可直接打印)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首句:“枯藤”“老树”从视觉写暗淡衰败之景,“昏鸦”从听觉写凄惨哀鸣之声,点明特定的时间,渲染了萧瑟荒凉的氛围,烘托游子内心的悲苦。
“小桥流水人家”:动静结合,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人家”的温馨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通过联想,含蓄表达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以乐景衬哀情,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之情。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②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③反衬和烘托:“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内心更加孤独哀愁。以萧条之秋景烘托悲凉之情;
④白描;
⑤夸张:“断肠人”。
2.“悲秋”的文学传统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在《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陆机《文赋》云:“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3.背景及文学常识补充
①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②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
• 秋思:游子长期漂泊天涯,饱尝羁旅漂泊 之苦,感怀秋天,思念家乡。
作者简介
元代著名戏剧家
地位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之一
马 称号 “曲状元”
致
小令《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远 套数《夜行船•秋思》,被誉为“万中无一”
代表作品
杂剧《《汉青宫衫秋泪》》((汉白元居帝易,,王裴昭兴君奴,,毛元延稹寿))
天净沙·秋思
马Hale Waihona Puke 远初读《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题解
• 天净沙:曲牌名。“元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 义之分,广义的元曲指元代散曲和元杂剧, 狭义的元曲指元代散曲。元代散曲有小令 和套数之分,代表着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 成就。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套曲词;套 数有多个曲牌,多套曲词。
夕阳西析下文
孤寂
断肠人在天涯 愁苦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夕阳西下,极度伤感的游
子漂泊在天涯海角
总结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九组事物组成九组意象,形 成“鼎足对”。
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的荒凉苍茫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 闲适形成对比。
散曲 被誉为“朝阳鸣凤”,收录于《东篱乐府》
析文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荒茫
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 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
析文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溪水潺潺
闲适 恬淡
溪边人家炊烟缭绕
析文
古道西风瘦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思乡之情
炼字法:
炼字:又称“炼词”。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 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来表情达意。
对比赏析: “夕阳斜下,断肠人去天涯”与原文“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经典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艺 术 特 征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猜一元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 举)。晚年隐退。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作品 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 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
谢谢观赏
1 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 凉悲苦的意境 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
2 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3 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
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思想感情:
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前三行全由名 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 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 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 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后世评价:秋思之祖
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说此曲为“秋思 之祖”。
艺术眼光很高的王国维将它列为元人小令的 “最佳者”,并评论说:“《天净沙》小令,纯 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写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 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 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 } 写景
枯藤老树昏鸦 荒凉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 凄凉
对比 反衬
{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