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作业场所空气中TNT动态监测评价

合集下载

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

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

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一、前言作业场所是指建筑工地、化工厂、车间及其他生产现场,其环境质量与工作场所的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业场所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作业场所环境监测制度1.监测目标作业场所环境监测的目标是掌握作业场所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监测,并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

同时,为了保证监测的准确性,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和监测周期,以达到对环境质量的全面监测。

2.监测方法(1)空气监测作业场所的空气监测需要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空气监测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NOx、SOx、CO、O3、PM2.5等。

(2)水质监测作业场所的水质监测需要对水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等进行监测。

水质监测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pH值、COD、BOD、氨氮、总磷等。

(3)土壤监测作业场所的土壤监测需要对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监测。

土壤监测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3.监测方案作业场所环境监测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式和监测周期等。

监测方案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严格按照监测标准和监测要求执行。

三、作业场所环境评价制度作业场所环境评价是根据监测结果,对作业场所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作业场所环境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作业场所的环境是否达到国家、地方的环境标准,评价结果是作业场所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

1.评价对象作业场所环境评价的对象是作业场所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土壤等方面。

2.评价内容作业场所环境评价的内容包括评价地点、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

3.评价方法作业场所环境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依据环境质量和环境标准的差距,对作业场所环境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评价。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值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与环境标准进行比较。

四、作业场所环境管理作业场所环境管理是对作业场所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控、管理和改进,以达到保护环境和预防污染的目的。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2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指根据当前工作环境和职业危害因素的特点,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的监测和评价制度,旨在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影响,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和安全。

一、监测目标针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明确的监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噪声、粉尘、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等。

二、监测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采样检测等。

监测方法应准确、可靠,并符合相应的监测标准和要求。

三、监测频率根据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和监测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对于频繁变动或易受职业危害因素影响的工作场所,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

四、监测标准制定一套科学和严格的监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的限值和暴露限度,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监测团队组建专业化的监测团队,包括职业卫生专家、环境监测人员、实验室分析人员等,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六、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及时生成监测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和员工进行通报。

监测报告应包含监测结果、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内容,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工作环境。

七、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价机制应包括对监测结果和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的评估,同时也应对整体的监测工作进行评价,以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八、培训和宣传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使员工能够主动参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工作。

九、持续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监测和评价制度,不断提高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益。

综上所述,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对于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监测和评价制度,能够及时掌握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考试试题

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考试试题A水温10-15℃,时间1分钟B水温15-20℃,时间2分钟C水温20-25℃,时间3分钟D水温25-30℃,时间4分钟19、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分类A职业性肿瘤B职业性心脑血管病C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D职业性骨关节病变20、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危害特点A潜伏期长B发病率高C多数为不可逆病变D多数有特殊防护措施21、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预防原则A控制职业有害因素B加强职业健康监护C提高职业卫生设施设备水平D强制职业病检查22、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诊断依据A病史B临床表现C实验室检查D职业接触史23、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治疗原则A早期发现早期治疗B个体化治疗C综合治疗D康复治疗24、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防治措施A控制职业有害因素B职业健康监护C职业病防治法规制度D职业病教育宣传25、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病因学说A单一因素学说B多因素学说C遗传学说D感染学说26、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特点A职业病的潜伏期长B职业病的发病率高C职业病的多数为可逆病变D职业病的多数有特殊防护措施27、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诊断方法A职业接触史B病程分析C实验室检查D影像学检查28、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预后评估指标A病程B病情C病变程度D职业接触史29、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诊断要点A有害因素接触史B病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30、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鉴定要点A职业接触史B病程C病情D病变程度31、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预后评估指标A病程B病情C病变程度D职业接触史32、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治疗原则A早期发现早期治疗B个体化治疗C综合治疗D康复治疗33、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防治措施A控制职业有害因素B职业健康监护C职业病防治法规制度D职业病教育宣传34、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病因学说A单一因素学说B多因素学说C遗传学说D感染学说35、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特点A职业病的潜伏期长B职业病的发病率高C职业病的多数为可逆病变D职业病的多数有特殊防护措施36、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诊断方法A职业接触史B病程分析C实验室检查D影像学检查37、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预后评估指标A病程B病情C病变程度D职业接触史38、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诊断要点A有害因素接触史B病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39、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鉴定要点A职业接触史B病程C病情D病变程度40、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预后评估指标A病程B病情C病变程度D职业接触史41、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治疗原则A早期发现早期治疗B个体化治疗C综合治疗D康复治疗42、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防治措施A控制职业有害因素B职业健康监护C职业病防治法规制度D职业病教育宣传43、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病因学说A单一因素学说B多因素学说C遗传学说D感染学说44、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特点A职业病的潜伏期长B职业病的发病率高C职业病的多数为可逆病变D职业病的多数有特殊防护措施45、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诊断方法A职业接触史B病程分析C实验室检查D影像学检查46、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预后评估指标A病程B病情C病变程度D职业接触史47、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诊断要点A有害因素接触史B病史C临床表现D实验室检查48、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鉴定要点A职业接触史B病程C病情D病变程度49、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预后评估指标A病程B病情C病变程度D职业接触史50、下列哪些是职业病的治疗原则A早期发现早期治疗B个体化治疗C综合治疗D康复治疗1.尿中2,5-己二酮测定是用于检测哪种毒物接触的指标?A.甲苯B.正己烷C.二氯乙烷D.丙酮2.哪些毒物会引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A.锰B.铊C.正己烷D.有机磷3.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部位取决于哪些因素?A.浓度B.溶解度C.挥发性D.接触时间4.哪些毒物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A.联苯胺B.苯胺C.二硝基酚D.氮氧化物5.哪些不是慢性砷中毒的表现?A.血管内溶血B.多发性周围神经病C.多样性皮损D.肝硬化6.急性化合物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诊断起点是什么?A.口唇紫绀B.MetHb>10%C.MetHb>15%D.红细胞内可见XXX小体7.对于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处理,哪些是正确的?A.XXX30%立即快速给予1%亚甲蓝10ml加葡萄糖注射 C.彻底清除皮肤污染 D.合并溶血首选地塞米松8.哪些毒物会对眼睛造成损害?A.甲醇B.三硝基甲苯C.苯胺D.二硝基酚9.氮氧化物急性中毒会出现哪些临床损害?A.迟发型肺水肿B.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出血性膀胱炎10.哪些毒物主要通过经皮吸收引起中毒?A.苯胺B.汞C.镉D.酚11.哪些是慢性砷中毒的表现?A.皮肤色素沉着B.皮肤过度角化C.肺癌D.皮肤疣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病体检、生物学监测、环境监测和健康宣教。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煤矿是危险性极高的行业,随时都存在矿井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底板塌陷等重大危险源。

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实施有效的监测评估和监控措施。

以下是针对煤矿的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评估和监控措施的一些建议。

1.瓦斯监测煤矿瓦斯是引发爆炸的主要危险源之一、要对矿井内的瓦斯含量进行监测。

可以采用气体检测仪、爆破瓦斯报警器等设备,定期对矿井内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

同时,对于有危险迹象的地点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煤尘监测煤尘也是引发爆炸的危险源之一、要对矿井内的煤尘浓度进行监测。

可以采用颗粒物浓度监测仪等设备,对矿井内的煤尘进行实时监测。

定期对矿井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煤尘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3.顶板、底板监测煤矿的顶板和底板是矿井安全稳定的关键。

应对矿井的顶板和底板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隐藏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可以采用地质雷达、超声波测距仪等设备,对矿井的顶板和底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和处理危险源。

4.禁止吸烟措施煤矿内瓦斯浓度较高,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

为了控制这一危险源,严禁煤矿内的一切明火、明烟、明暖火源的存在。

煤矿内严禁吸烟,煤矿员工应严格按照规定,不得在矿井内吸烟,以防止引燃瓦斯。

5.安全教育培训为了提高煤矿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进行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危险源监测与评估方法、应急逃生演练等。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煤矿员工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6.建立监控系统为了实现对煤矿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该系统可以包括气体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温度、声音等传感器。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矿井中的各种危险源,及时预警和处理。

总之,煤矿重大危险源的监测评估和监控措施非常重要,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

以上提到的几种措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危险源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制定和落实。

空气污染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空气污染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空气污染监测技术评分标准Introduction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空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评分标准将帮助决策者在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方法评分标准的制定基于以下考虑因素:1. 准确度:监测技术应具有高准确度,能够准确测量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

准确度:监测技术应具有高准确度,能够准确测量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

2. 灵敏度:监测技术应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污染物。

灵敏度:监测技术应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污染物。

3. 稳定性:监测技术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持续监测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稳定性:监测技术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持续监测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4. 实时性:监测技术应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实时提供数据。

实时性:监测技术应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能够实时提供数据。

5. 可靠性:监测技术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持续运行而不出现故障。

可靠性:监测技术应具有高可靠性,能够持续运行而不出现故障。

6. 成本效益:监测技术应在维护和运营成本上具有合理的经济性。

成本效益:监测技术应在维护和运营成本上具有合理的经济性。

评分标准基于以上因素,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的总分为50分,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优先权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调整。

评分越高的监测技术代表其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表现更出色。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套评分标准,用于评估空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评分标准将帮助使用者在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时做出准确的决策,以便更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空气污染问题。

请注意,评分标准是根据一般指导原则制定的,具体选择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

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与评估

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与评估

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与评估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关注逐渐增加。

其中,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指标。

大气环境中包含了诸多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大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与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准确地监测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科学家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监测仪器和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空气采样并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通过在目标区域收集空气样本,然后将样本中的有害气体与标准样品进行比对,以计算其浓度。

此外,还有一些现场监测方法,如使用电化学传感器或激光技术来快速测量气体浓度。

这些监测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提升,为我们准确了解大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监测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的同时,对其进行评估也是必要的。

评估有害气体浓度对于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来源和分布。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测量与评估,可以揭示出不同污染源的贡献程度,以及空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转化规律。

其次,评估有助于评估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们呼吸着含有有害气体的空气,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同时,有害气体的排放也对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通过对有害气体浓度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污染防治策略,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然而,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与评估并非易事。

首先,有害气体种类繁多,分子结构复杂,使得监测和评估变得复杂多样。

其次,大气环境的动态变化增加了监测和评估的难度。

大气中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源的变化以及大气运动等因素都会对有害气体的浓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评估大气环境中有害气体浓度,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改进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

煤矿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

煤矿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

煤矿作业场所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改善各煤矿的作业场所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各煤矿需按照此制度贯彻执行。

一、作业场所环境监测
1、总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井上每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定点短时间粉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每月测定1次;
3、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先后采集的有效样品不得少于4个;
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5、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6、有毒有害气体和高温作业场所空气温度的测定周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和作业场所具体情况制定;
7、噪声、氡及其子体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测定1次。

二、作业场所监测评价
1、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检测、评价的规定。

2、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检测机构。

3、每年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进行1次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员工公布、存档
4、所有检测数据形成台账,每次检测完毕后3日内上并报煤炭生产安全环保监察部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内蒙古蒙泰煤电集团有限公司
煤炭生产本部
2015年8月6日。

空气监测仪成果评价

空气监测仪成果评价

空气监测仪成果评价
空气监测仪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监测装置,其成果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测量准确性:空气监测仪能够准确地测量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包括PM
2.5、PM10、CO2、甲醛、氡气等。

评价其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能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稳定性和可靠性:空气监测仪在持续监测的过程中能否稳定工作,并且能否长期保持准确且可靠的测量结果。

评价其成果的一个关键指标就是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地监测和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3. 实用性和易用性:空气监测仪在使用中是否方便、简单,是否易于操作和维护。

评价其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实用性和易用性,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4. 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生成能力:空气监测仪是否能够将测量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能生成测量报告。

评价其成果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其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否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报告。

5. 技术创新和升级能力:空气监测仪是否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并能够不断升级改进。

评价其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技术的创新程度和升级能力,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监测需求。

综上所述,空气监测仪的成果评价应该包括准确性、稳定性、实用性、可靠性、易用性、数据可视化和报告生成能力、技术创新和升级能力等多个方面。

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做好我矿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与评价工作,保障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7号令)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负责对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日常监测、定期检测和评价,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第三条设置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矿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纳入职业卫生档案。

第四条矿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对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应存入本矿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和劳动者公布。

第五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现场进行采样检测时,各单位应配合,保证生产过程状态真实,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能反映危害种类检测数据的真实。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检测、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应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毒面罩(必要时)等相关防护用品。

第七条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计划,限期整改到位。

第八条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GL/JHDC 九寨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制度GL/JHDC-HHT23-2011黑河塘水电站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Occupational-disease-inductive factor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system for HeiHeTang hydropower station2011-02-01发布 2011-03-01实施九寨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批准:审查:编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黑河塘电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范只适用于九寨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黑河塘电站生产区域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以下简称检测)包括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因素(有毒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的空气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检验;物理因素测量,以及检测档案管理。

第四条检测工作类别包括日常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

第五条检测部门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日常的检测;委托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工作。

第六条检测部门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应该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第二章前期工作第七条为保障检测工作规范进行,公司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该签定委托协议书。

协议书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或岗位、检测报告书出具方式、费用结算等。

第八条公司应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实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辅材料、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措施、岗位设置及接触时间等相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1986年1月27日GB5748-85)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1术语1.1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粉尘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粉尘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毫克/立方米)或数量(粒/立方厘米)。

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

1.4游离二氧化硅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

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测尘点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测尘位置,应选择员在接尘人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

有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3.1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毫克/立方米)。

3.2器材3.2.1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

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立方米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于50mg/立方米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工作规程》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工作规程》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工作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2.06.09•【文号】环办监测函〔2022〕231号•【施行日期】2022.06.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关于印发《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工作规程》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22〕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有效应对火灾、爆炸、泄漏等引发的特别重大、重大(以下简称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污染,准确掌握事发地周边及附近敏感点空气污染状况,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工作规程》。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2年6月9日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工作规程为有效应对火灾、爆炸、泄漏等引发的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污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准确掌握事发地周边及附近敏感点空气污染状况为目标,按照快速及时、准确可靠、数据说话、支撑决策的原则,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引发的重特大火灾、爆炸、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的空气应急监测。

不适用于涉及军事设施、核设施等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

一、应急监测工作组织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坚持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属地管理的原则。

事发地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接到事件通知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监测预案,组织人员、调集应急监测设备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上报本级生态环境部门和上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影响程度和生态环境应急监测预案要求,由本级(或上级)人民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成立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并以本级或上级生态环境监测部门为主要力量组建应急监测组。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测定方法易燃易爆物质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并支持燃烧和爆炸的物质。

这类物质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测定其浓度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常用的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测定方法。

1. 气体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是一种常用的、快速且准确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

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包括可燃气体检测仪、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和爆炸性气体检测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并给出相应的警报和浓度数值。

使用这些仪器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和校准方法,以确保准确的测量结果。

2. 啤酒法啤酒法是一种常用的半定量测定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方法。

它基于易燃易爆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待测空气样品引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然后在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啤酒液体。

根据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啤酒液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发酵反应。

通过观察发酵程度,可以大致估计出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

3. 热导法热导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测定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方法。

它基于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的热导性能不同,通过测量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对热导性能的影响来确定其浓度。

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热导仪来测量空气的热导率,然后将待测空气样品引入仪器中进行测量。

通过比对不同浓度下的热导率变化,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

4. 硅光源红外吸附法硅光源红外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准确测定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方法。

它基于易燃易爆物质在特定红外波长下的吸收能力。

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一种硅光源红外吸附分析仪,该仪器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光波到待测空气样品中,然后通过检测红外光的强度变化来确定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测定易燃易爆物质浓度的方法,如火焰离子化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测量需求。

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气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效果评估

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气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效果评估

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气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效果评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

大气重污染引发了公众关注,也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大气重污染,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管控措施,以改善大气质量。

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我们需要进行科学评估。

本文将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对大气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大气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简介大气重污染是指在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或化学物质浓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造成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针对大气重污染,政府和相关部门通常会采取一些应急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工停产、限行限行、减排措施等,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二、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数据是评估大气重污染管控措施效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以及变化规律,进而评估大气重污染管控措施的效果。

三、评估指标1. PM2.5浓度: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PM2.5浓度是评估大气重污染管控措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3. AQI值:AQI是指空气质量指数,是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指标。

通过AQI值,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从而评估大气重污染管控措施的效果。

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PM2.5浓度:在应急管控措施实施期间,PM2.5浓度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明显。

主要原因是PM2.5的排放源头较多,管控难度较大。

2. SO2、NO2浓度:在应急管控措施实施期间,SO2和NO2浓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这表明应急管控措施对SO2和NO2的控制效果较好。

3. AQI值:在应急管控措施实施期间,AQI值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

这反映出应急管控措施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五、应急管控措施效果评估的局限性1. 环境监测数据的覆盖范围有限。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是指对某一地区或工业企业的大气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环境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收集:收集有关大气环境的相关数据,包括地理位置、气象数据、污染源排放情况、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

2. 环境风险识别:通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包括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排放量、排放路径等。

3. 风险评估:根据识别出的环境风险,评估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健康风险等。

4. 风险管控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建议,包括减少污染源排放、改进工艺技术、加强监管等。

5. 监测和修正: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对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和改进。

大气环境安全评估是保障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大气环境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梁友信 孙贵范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徐伯洪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唐虹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硝基甲苯适应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监测方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3.9度TNT对作业者健康的影响,2000年-2006年,我们配合TNT生产企业职工健康体检开展了作业 场所空气中TNT的动态监测工作,技术方法采用了毛细管气相色谱ECD法,该方法检出限〔0.01ug/ml〕明显低于传统化学法〔50ug/ml〕 和GC-FID等方法〔50ug/ml〕,适用于低浓度TNT空气样的测定. 现将检测技术方法、监测结果和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如 下:
三硝基甲苯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0.1000g三硝基甲苯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标准溶液。 1.3 采样 采样点的选择:作业人员所在的破碎、碾混、总装车间(均装有局部通风机械装置).采样方法:过氯乙烯滤膜、流速、流量、体积 1.4 分析 1.4.1 色谱条件:30m×0.32mm×0.25umRtx-5毛细管柱;汽化室温度220℃;柱温180℃; 检测器温度250℃
1 测定方法: 1.1 原理 采集在过氯乙烯滤膜上的三硝基甲苯,经甲醇解吸,Rtx-5毛细管柱分离,用电子捕获(ECD)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1.2 器材及试剂 过氯乙烯滤膜、采样器、日本岛津GC-2010型气相色谱仪及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三硝基甲苯(含量99.95%)、甲醇(AR)、
高海拔地区作业场所空气中TNT动态监测评价
发表时间:2010-09-07T15:36:04.29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10年第6期供稿 作者: 才让
[导读] TNT白内障的发病特点是在低浓度下,或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时仍可发病,发病随工龄增长而增多。
才让 果洛州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青海 果洛州814000) 【摘要】 为了解高原地区作业场所空气中低浓度TNT对作业者健康的影响,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的GC-ECD法,对车间空气中TNT浓度进行 检测,并对长期在低浓度作业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调查结果表明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TNT浓度均低于卫生标准,但是由于受 到长期接触、高海拔和缺氧等因素的影响,接触组从业人员的眼球晶状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海拔地区长期接触低浓度TNT引发的 职业病不容忽视。 【关键词】 GC-ECD 低浓度TNT 高海拔地区 眼晶状体异常 [中图分类号]R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0)6-0078-02
1.4.2 标准曲线绘制:用甲醇稀释标准溶液成:0.01,0.05,0.10,0.3和0.5ug/ml,取1ul进样 。 1.4.3 样品处理:取已采样滤膜,放入10ml比色管中,加5ml甲醇,于超声清洗器中超声30min,解吸液取1ul测定。 2 监测结果 从六年检测数据可以看出,作业场所各采样点空气中TNT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卫生限量标准《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监测规范2001》 0.2mg/m3 3 人员健康体检状况: 通过选择生产硝铵的作业人员184人(平均年龄32岁,平均TNT工作工龄10.7年)为接触组;同时以该厂不接触TNT作业人员127人 (平均年龄33岁,平均工龄14年)为对照组,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包括:询问职业史和既往病史,进行血项、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检验 及心电图、B超、眼晶状体检查),结果表明接触组人群无急性中毒发生,慢性中毒现象主要表现为作业人员的眼晶状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其中14例被诊断为职业接触需观察对象,8例为职业性白内障。 4 讨论 资料显示:TNT白内障的发病特点是在低浓度下,或低于最高容许浓度时仍可发病,发病随工龄增长而增多。加之生产企业地处高海 拔地区,氧分压是海平面的80.1%,紫外线强度则是海平面的1.33倍。低气压可致血氧含量下降,使晶体糖代谢异常导致乳酸积聚而损伤 晶状体 [1] 。调查结果表明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TNT浓度均低于卫生标准,控制措施规范,效果明显,但是由于受到长期接 触、高海拔和缺氧等因素的影响,接触组从业人员的眼球晶状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因此在高海拔地区应进一步加强TNT生产场所的监测力度,降低作业环境中TNT粉尘及蒸气的浓度,加强密闭通风,隔离操作;加强 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知识宣贯;加强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工作时要穿“三紧”(袖口、领口和袜口三紧)工作服,工作后彻底淋浴。做到就 业前体检,作业人员定期体检。
三硝基甲苯(TNT)作为炸药,广泛应用于国防、开采、开凿隧道等方面。它在粉碎、过筛、配料、包装生产过程可产生粉尘及蒸 气。 作业场所空气中TNT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粉尘的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 [3] 。
三硝基甲苯可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在生产条件下,主要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TNT具有亲脂性,尤其在气温高时,由 于手臂等外露,接触面加大,加上有汗液,更易加速经皮肤的吸收。进入体内的三硝基甲苯在肝微粒体和线微粒体的参与下通过氧化、还 原、结合等途径进行代谢,长期接触可对人的眼晶体造成损害引发中毒性白内障;肝脏是TNT中毒的主要靶器官,接触TNT的作业人员早 期体征为肝肿大,一部分将发展为中毒性肝硬化;长期接触高浓度TNT还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