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油比重值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
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和鉴别⼀、实验⽬的1.掌握⽔蒸汽蒸馏法从中药材中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操作技术;2.熟悉陈⽪、丁⾹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般鉴别⽅法;3.熟悉挥发油的单向⼆次薄层层析⽅法。
⼆、仪器与试药(⼀)仪器挥发油提取器电热套玻璃仪器⽓流烘⼲器电热恒温⼲燥箱圆底烧瓶(500mL)移液管(10mL、5mL)(⼆)试药陈⽪丁⾹三氯化铁氨性硝酸银 2,4-⼆硝基苯肼碱性⾼锰酸钾陈⽪油和丁⾹油对照品茴⾹醛浓硫酸⽯油醚(60-90℃)⼄酸⼄酯硅胶 CMC-Na三、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1.陈⽪:为芸⾹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ianco的果⽪。
性温,味苦、⾟。
能理⽓健脾,燥湿化痰。
⽤于胸脘胀满、⾷少吐泻、咳嗽多痰。
橘的栽培变种的果⽪亦作陈⽪⼊药;其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亦⼊药,药材称为青⽪,能疏肝破⽓、消积化滞。
化学成分含橙⽪苷(hesperidin)、川陈⽪素(nobiletin)、柠檬烯、a-蒎烯、B-蒎烯、B-⽔芹烯(B-phellandrene)等。
含挥发油2%以上,油中主成分为柠檬烯,含少量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和川陈⽪素陈⽪油外观:淡黄⾊液体,⽓味独特的陈⽪⾹⽓,⽐重0.8381-0.8431。
2.丁⾹:为桃⾦娘科植物丁⾹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燥花蕾,⼜名丁⼦⾹,⽀解⾹、雄丁⾹。
⾟,温。
⼊胃、脾、肾经。
能温中,暖肾,降逆。
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腹冷痛,痃癖,疝⽓,癣疾。
花蕾含挥发油即丁⾹油。
《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6%,油中主要为丁⾹油酚(Eugenol)、⼄酰丁⾹油酚(Acetyleugenol)及少量α-与β-丁⾹烯(Caryo- phyllene);其次为葎草烯(Humulene)、胡椒酚(Chavicol)、α-⾐兰烯(α-Ylangene),其中丁⾹油酚约占总挥发油的64-85%。
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李素(Rhamnetin)及⼭萘酚(Kaempferol);另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等。
挥发油测定法(2005年药典)
附录10D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
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 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1 简述1.1 本规程适用于按中国药典附录《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成分的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的挥发油含量。
1.2 挥发油测定法系利用供试品初水蒸馏时,挥发油和水能一起蒸馏出,经回流冷凝管冷却并滴入挥发达测定器中,据二者互不混溶,且相对密度不同而分层,馏出的水经特殊设计的挥发油测定器下端的连通装置不断溢流入固底烧瓶中、而挥发油则留在测定器中。
评价挥发油的理化指标
评价挥发油的理化指标
(挥发油)简介
挥发油,是一类物质,它经过精细加工和气相提取结构而成,具有特殊的气味及精细的组成,是精油成分的基础。
挥发油主要用于香料、香薰、药物和化妆品等行业。
一、理化指标
1.挥发油的粘度是指液体流动特性的指标,可以表示液体的流动性和粘度。
挥发油的粘度
与温度息息相关,随温度的升高,粘度也会减小。
2.相对密度是衡量物质密度与水的比较而言的,一般来说,水的相对密度为1.0,挥发油
的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5之间。
3.蒸气压是指某一温度下,测得液体固体保持平衡时,所产生的气体压力,挥发油的蒸气
压是衡量挥发油的重要参数,一般蒸气压不大于摄氏100度,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150度。
4.挥发率是衡量挥发油稳定性的指标,挥发油的挥发率是指挥发油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持续放热的过程中挥发油的份量,一般挥发率控制在90%以下。
5.香味指数是衡量挥发油气味强度的指标,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通过香味指数反映挥发
油的香气,一般香味指数要大于100。
二、总结
挥发油是一类重要的精油成分,它经过精细加工和气相提取而成,具有特殊的气味及精细
的组成。
对于评价挥发油,主要需要考察粘度、相对密度、蒸气压和挥发率等理化指标。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会减小;相对密度一般在0.8-0.95之间;蒸气压不大于摄氏100度;挥发率控制在90%以下;香味指数要大于100。
只有通过以上的多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和评价,才能保证挥发油的质量和安全。
挥发油
薄 荷
Mentha haplocalyx
广 藿 香
Pogostemon cablin
紫 苏 P. frutescens acuta
当 归 Angelica sinensis
肉 桂 Cinnamomum cassia
姜
Zingiber officinale
挥发油 (Volatile Oils)
挥发油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在 常温常压下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的 油状液体,气特异,大多芳香。
挥发油是多种类型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 复杂,难以其中的化合物命名,通常将其冠 以来源的植物或药材名以区别,如薄荷油、 桉油、丁香罗勒油等。
水乙醇中可溶解一定量,乙醇浓度愈小,挥发
油溶解的量也愈少。
各种挥发油均具一定的旋光性与折光率, 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在 1.450~1.560之间。
挥发油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故大多无确定的沸点与凝固点。在低温时有的 挥发油会析出固体物质(油的组成之一)。
挥发油放置过程中受空气、水分、光线的 影响会产生氧化聚合反应而成树脂状,故要满 装、密闭、低温、避光贮藏于非金属容器中。
萜烃和芳香烃
萜烃和芳香烃的含氧衍生物
含挥发油的生药及其挥发油具有多方面的
药物功能,诸如发散解表、芳香开窍、理气 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祛寒温里、清 热解毒、解暑辟秽以及抑菌、杀虫等,近年 还发现有的具抑制肿瘤的作用(如莪术及莪术 油等)。
常见含挥发油的中药:薄荷、苏合香、小
茴香、细辛、川芎、肉桂、广藿香、枳实、
中药分析(挥发油)
含量测定包括总挥发油和单一成分的测定 总挥发油测定: 总挥发油测定: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 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测定,可分别测 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 1.0以下和1.0以上的挥发油含量 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以上的挥发油含量。
(按药典附录方法) 按药典附录方法)
挥发油作为中药中的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发散 解表、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祛风除湿、活血化瘀、 祛寒温里、清热解毒、解暑祛秽、杀虫抗菌等作用。 如薄荷油用驱风健胃,当归油镇痛,柴胡油退热,土 荆芥油驱肠虫等。近年来还发现某些挥发油具抑制肿 瘤作用,如莪术油。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主含挥发油的生药很 松科 油松、马尾松 多 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约有56科 属 柏科 。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约有 科、136属 侧柏叶
常见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
薄荷醇(menthol) 薄荷醇(menthol) - GC 丁香酚(eugenol) 丁香酚(eugenol) - GC 龙脑(borneol) (borneol)- 龙脑(borneol)- GC,TLCS 樟脑(camphor) 樟脑(camphor) - GC 桂皮醛(cinnam (cinnamGC, 桂皮醛(cinnam-aldehyde) - GC,HPLC,TLCS 桉油精(cineole) 桉油精(cineole) -GC 丹皮酚(paeonol) (paeonol)丹皮酚(paeonol)- HPLC,GC,UV,TLCS
挥发油的组成除了上述三种物质外, 挥发油的组成除了上述三种物质外,还有一些 其它化合物 当归、川芎、和藁本等药材中的藁本内酯、 如:当归、川芎、和藁本等药材中的藁本内酯、 洋川芎内酯A, 洋川芎内酯 ,洋甘菊中的薁类化合物兰香油 大蒜中的大蒜辣素,芥子中的芥子油等。 薁,大蒜中的大蒜辣素,芥子中的芥子油等。
挥发油
R R'
O + Girard T
(加10%醋酸) (使反应加速)
R R'
N-NH-CO-CH2N+(CH3)3X-
(水溶性缩合物)
乙醚提出不具羰基组分
H+
分解复原
⑶其它成分的分离
酯类成分——精馏或层析分离 醚萜成分——加浓酸形成烊盐易于结晶 具双键成分——利用Br2、HCl、HBr等试剂与双 键加成(这种加成产物多为结晶状态) 挥发油的几种分离方法可用下列流程表示:
1.油脂吸收法 油脂类一般具有吸收挥发油的性质。 分冷吸收法、温浸吸收法。方法如下图所示。
三、挥发油的提取
金属网
新鲜花瓣 (药材)
玻璃板 50*100cm
木制框架 5-10cm高
油脂吸收法图示
猪油3份 牛油2份 混合物
涂在玻璃两面
三、挥发油的提取
花瓣 (原料)
浸泡
容器 油脂
芳香成分溶于油脂中
50-60℃
醛类、甲基酮类 、不饱和醇类
1.邻苯二甲酸酐 2.碱液萃取
乙醚层 1.邻苯二甲酸酐 2.碱液萃取
碱水层 皂化
萜醇
乙醚层 (双键、烷烃类) 浓H2SO4(加成)
H+/H2O 稀释
萜烯
乙醚层 层析
脂、烷等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㈣色谱法(络合薄层)
CH2OH
CH2OH
橙花醇 (香橙醇)
nerol
香叶醇 (牻牛儿醇)
2.芳香族化合物
大多是苯丙素衍生物(苯丙烯、苯丙烯酚、 苯丙烯醛等)。如:
OMe OMe
MeO
OMe OMe
OMe OMe
H
CH3
挥发油分析
萜类
单萜,倍半萜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 是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含 氧的衍生物大多生物活性较强,并 具有芳香气味.
2.性质
2.1 颜色 大多数挥发油为无色或淡黄色油 状透明液体.少数挥发油中含有奥类化合 物或溶有色素的具有颜色,如桂皮油呈棕 色或黄棕色,麝香油呈红色,洋甘菊油呈 蓝色,苦艾油呈蓝绿色,佛手油呈绿色.
2. 2 气味
挥发油具特殊的香气或其它气味, 多具刺激性的灼热或辛辣味.挥发 油的气味是其品质重要标志之一.
2.3 挥发性 挥发油在常温下 可挥发,并不留下持久性的油 斑,这可与脂肪油相区别.
2.4 比重 大多数挥发油比水 轻,仅少数比水重(如丁香油, 桂皮油等),比重为0.850~ 0.850 1.070.
2.9 凝固点
挥发油在常温下大多为液体,少数为固体,如八 角茴香油.多数挥发油无确定的凝固点.有些挥发油 在低温条件下,可析出固体成分,称为"脑".如薄 荷油中的薄荷脑,樟油中的樟脑等.滤去"脑"的油 称为"脱脑油",如薄荷的脱脑油习称"薄荷素油", 其中含50%的薄荷脑.药典规定八角茴香油的凝固点 不低于15℃,这是因为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常与 其凝固点的高低成正比的关系,八角茴香油中茴香醚 的含量与凝固点成正比.
�
中国药典
水蒸汽蒸馏法..\挥发油
甲法,乙法
GC
薄荷及薄荷油的质量分析
薄 荷 的 鉴 别
薄荷中总挥发油测定
薄 荷 油 的 含 量 测 定
萜类分析
萜类(terpenes)是一类天然的烃类 化合物,其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 (isoprene)的基本单位.通式为 (C5H8)N.在挥发油中主要有单萜与倍 半萜类化合物,少数为二萜类化合物.
挥发油测定方法
冷凝器
测量
管
园底烧
瓶
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精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齐平,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首先,在烧瓶中加水适量,连接挥发油测定器和烧瓶,于挥发油测定器上端加水至有水流回烧瓶,然后用移液管加入1ml二甲苯(其相对密度小于1.0,可浮于水面),再安装冷凝器,加热至沸腾,调整功率使冷凝管中部呈冷却状态,30min后停止加热,放置15min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此过程使二甲苯达到水饱和状态,其体积会增加,参考甲法读取二甲苯体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挥发油与二甲苯混溶,这种混合物相对密度小于1.0,且与水不相混溶。
因此能够浮于水面,便于读数。
注意:由于加入的二甲苯仅1ml,为了保证它与挥发油的混合溶液相对密度小于1.0,故生药取量不可太多。
】。
五、挥发油成份的鉴定
五、挥发油成份的鉴定五、挥发油成份的鉴定(⼀)物理常数的测定相对密度、⽐旋度、折光率和凝固点等是鉴定挥发油常测的物理常数。
(⼆) 化学常数的抑/定酸值、皂化值、酯值是重要的化学常数,也是表⽰质量的重要指标。
1.酸值酸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的含量,以中和1g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
2.酯值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以⽔解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
3.皂化值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来表⽰。
事实上,皂化值等于酸值和酯值之和。
测定挥发油的pH值,如呈酸性反应,表⽰挥发油中含有游离酸或酚类化合物,如呈碱性反应,则表⽰挥发油中含有碱性化合物,如挥发性碱类等。
(三)功能团的鉴定1.酚类将挥发油少许溶于⼄醇中,加⼊三氯化铁的⼄醇溶液,如产⽣蓝⾊、蓝紫或绿⾊反应,表⽰挥发油中有酚类物质存在。
2.羰基化合物⽤硝酸银的氨溶液检查挥发油,如发⽣银镜反应,表⽰有醛类等还原性物质存在,挥发油的⼄醇溶液加2,4-⼆硝基苯肼、氨基脲、羟胺等试剂,如产⽣结晶形衍⽣物沉淀,表明有醛或酮类化合物存在。
3.不饱和化合物和奠类衍⽣物于挥发油的氯仿溶液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红⾊褪去表⽰油中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继续滴加溴的氯仿溶液,如产⽣蓝⾊、紫⾊或绿⾊反应,则表明油中含有奠类化合物。
此外,在挥发油的⽆⽔甲醇溶液中加⼊浓硫酸时,如有奠类衍⽣物应产⽣蓝⾊或紫⾊反应。
4.内酯类化合物于挥发油的吡啶溶液中,加⼊亚硝酰氰化钠试剂及氢氧化钠溶液,如出现红⾊并逐渐消失,表⽰油中含有α、β不饱和内酯类化合物。
(四)⾊谱法的应⽤1.薄层⾊谱在挥发油的分离鉴定中TLC应⽤较为普遍,⾊谱条件如下:吸附剂:多采⽤硅胶G或Ⅱ~Ⅲ级中性氧化铝G展开剂:(1)⽯油醚(2)⽯油醚·⼄酸⼄酯:(95:5;75:25)(3)苯—甲醇(95:5;75:25)显⽰剂:⾹草醛—浓硫酸,茴⾹醛—浓硫酸2.⽓相⾊谱法⽓相⾊谱法现已⼴泛⽤于挥发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挥发油分析
1.结构与分析
结构与组成
脂肪族
甲基庚烯酮 癸酰乙醛 例如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methylnonyl-ketone),松节油中的正庚烷(nkeptane),桂花中的正癸烷(dacane)等.
芳香族
大多为苯的含氧或不含氧的衍生物, 例如:
苏合香油中的苏合香烯(styrene) 丁香油中的丁香酚(eugenol) 八角茴香油中的茴香醚(anethole) 肉桂中的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
穿 心 莲 的 含 量 测 定
ELSD的原理
大分子的光散射
散射光的密度与溶液中大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散射光的密度与溶液中大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如果单体形成二聚物, 如果单体形成二聚物 一个单体的散射光与其他 单体的散射光有一定的相位关系. 单体的散射光有一定的相位关系 二聚物的光强度是单体的二倍. 二聚物的光强度是单体的二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收载的挥发油有
八角茴香油(Oleum Anisi Stellciti) 肉桂油(Oleum Cinnamomi) 桉油(Oleum Eucalypti) 薄荷油(Oleum Menthae) (Oleum 丁香罗勒油(Oleum Ocimi Gratissimi) 满山红油(Oleum Rhododendri Daurici) 松节油(Oleum Terebinthimae) 牡荆油(Oleum Viticis Negundo)
同样薄荷油中薄荷脑的含量与其凝 固点也成正比关系.
2.10 氧化聚合 挥发油在空气中 久置或光线照射,会逐渐氧化变质, 使其比重增加,颜色变深,并失去 原有的香气,形成树脂样物质,也 不能随水蒸馏了.因此挥发油应装 满于棕色瓶中,密塞并低温贮藏.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要点
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摘要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脂肪族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油脂吸收法,浸取法等。
分析方法主要为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
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挥发油的分析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关键词:挥发油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质谱顶空气相色谱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1概述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1。
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是古代医疗实践中较早注意到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提炼、精制樟油和樟脑的详细方法。
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2、白术、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
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
1.1.理化性质(1)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2)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气味,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
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3)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中,如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也能溶于高浓度乙醇中;(4)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如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在0.85-1.065之间;(5)几乎均有光学活性,比旋度在+99o~177o范围内,且具有强的折光性,折光率在1.43~1.61之间;(6)对空气、日光及温度较敏感,易分解变质。
1.2挥发油的化学成分1.2.1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挥发油的主成分,根据其基本结构又可以分为三类:单萜、倍半萜和它们的含氧衍生物。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性状 挥发性 结晶性 溶解性 物理常数
1 P A G E /
化学性质 稳定性
化学常数
挥发油的物理性质
挥发性
挥发油具有挥发性,在 常温下自行挥发而不留 有痕迹,借此进行挥发 油的提取和挥发油与脂 肪油的鉴别。
性状
多数挥发油常温下为无色或淡 黄色油状液体,少数挥发油因 含有色素或薁类而具有颜色。 多具有香味,少数有臭气或腥 气味,挥发油的气味常常是鉴 别挥C O N发V E油N T I质O N 量优劣的重要依据。
溶解性
挥发油具有脂溶性, 不溶于水,可溶于醇, 在醇中的溶解度随醇 的浓度增大而增大, 易溶于其它有机溶剂, 如石油醚、苯和乙醚 等。
3 P A G E /
挥发油的 化学性质
1、稳定性:挥发油长时间与空气、光线接触,会发生氧化变 质,从而挥发油颜色加深,密度增大,改变原有的香气,同 时生成树脂样物质,失去挥发性。因此,挥发油应贮存密闭 的棕色瓶内,于阴凉低温处保存。
2、化学常数:是表示挥发油质量的化学指标,包括:酸价、 酯价、皂化价、碘价。
CONVENTIO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晶性
少数挥发油低温放置时含量 高的成分可析出结晶,析出 的结晶被称为“脑”,如薄 荷脑等,析出“脑”后的挥 发油叫“脱脑油”。
2 物理常数 P A G E /
多数挥发油比水轻, 少数比水重,如丁香 油。挥发油无固定沸 点,一般沸程 70~300℃之间。挥发 油具有光学活性,比 旋度在+97~177。,折 光率在1.43~1.61之间。
50味常用中药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研究_曹桂萍
50味常用中药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研究曹桂萍 郭立玮(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摘 要 通过考察50味常用中药挥发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其表征技术体系,探索中药挥发油物理化学性质的规律性。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0味常用中药中的挥发油,测定其20、40、60e 时的浊度、粘度、电导率、盐度、p H 值、密度、表面张力、折光率等指标。
结果表明,中药挥发油一般均较澄清、粘度在0~10mP a #s 之间,无盐度和电导率,p H 值在3.353~6.654之间,为弱酸性,相对密度在0.8557~1.1516之间,表面张力在27.85~50.46N #c m -1之间,折光率在1.4475~1.5987之间,这些物理化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 常用中药挥发油 物理化学参数 表征技术体系收稿日期:2008-12-19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0支撑课题(2006BA I 09B07-03)作者简介:曹桂萍(1984~),女,硕士生,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Researches on t he Physical and Che m ical Properties of Fifty K inds ofCo mm onl y Used Volatile Oil of Chi neseM edici neCao Gu i p i n g G uo L i w ei(Research Center o fH er balM ed icine Further Processi n g Eng ineeri n g ,Nanji n g U niversity o fTraditi o na lCh i n ese M edic i n e ,Ji a ngsu Nan ji n g 210029)Abst ract Through i n specti o n of the physical and che m ical properties of 50k i n ds o f co mmonly used vo latile o il of Ch i n ese m ed ici n e ,their technicalCharacterization syste m w as establish,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 f t h e physical and che m ical properties o f vo latile oils of Ch i n esem edic i n e .U sing stea m d istillation to ex tract the vo l a til e o il fro m 50kindsof co mm on l y used Ch i n ese m edic i n e w hich C onta i n vo l a til e o i,l the turbidity ,v iscosity ,conducti v ity ,sali n ity ,p H,density ,surface tensi o n ,re fractive i n dex ,etc .of these vo latile oils w ere deter m i n ate when te m perature was 20e 、40e 、60e .The results sho w ed that the volatile o ils w ere generally clarify ,v i s cosity bet w een 0and 10m Pa #s ,no salinity and electr i c al conductivity ,p H bet w een 3.353to 6.654,for w eak acid ,density fro m 0.8557to 1.1516,sur -face tension bet w een 27.85N #c m-1and 50.46N #c m-1refracti v e i n dex fro m 1.4475to 1.5987.There w as a cer -tain deg ree o f regularity bet w een physico-che m ica l para m eters and te m perature .K eyw ords co mm only used vo latile o ils of Ch i n ese m edic i n e physica l and che m ical para m eters characteriza -ti o n of technical syste m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烟叶中脂肪和挥发油的测定
烟叶中脂肪和挥发油特性和测定意义一、特性:1、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2、大部分脂肪和挥发油集中在种子里,烟叶中含量少,脂肪约占烟叶干重2.7%,挥发油为0.5%左右。
3、香料烟挥发油高于烤烟4、同一品种,中部叶挥发油高,上部叶脂肪高,下部叶二者均低5、施用麻饼、有机肥挥发油含量增高6、发酵会使挥发油减少,减少程度与发酵温度正相关二、测定意义:1 、脂肪和挥发油影响烟叶物理性状挥发油高:挥发油高,叶柔软,烟叶水分含量低时,叶子仍然有较大韧性,不易破碎,脂肪高:易破碎,脂肪和挥发油为疏水物质,影响烟叶吸水性2、影响烟叶香气挥发油散发香味,含量高,香气浓。
这与发酵后挥发油减少,香气质变好不矛盾。
脂肪和挥发油的测定一、脂肪的测定:(一)油重法1、原理:把用水处理并干燥后的烟样放入浸提器的浸提筒中,加入乙醚(或石油醚),浸提脂肪后,将有机溶剂蒸去或回收,所得的物质为脂肪。
2 、测定步骤:1) 制作滤纸包2)滤纸包内放入2-5g干样,放入浸提器的浸提筒内,连接已知恒重的接收瓶(一般为烧瓶),接收瓶重量记为W0,由冷凝管上端加入乙醚,乙醚量为瓶体积的2/3,水浴加热,调节水温使乙醚以180滴/分速度下落,提取8-12h,结束后取下接收瓶,回收瓶内乙醚,当接收瓶内仅剩1-2mL粘稠物时,在10-20mmHg,60℃下减压干燥1h,乙醚完全蒸尽,冷却称重W13、计算:4、注意事项:①样品含糖多时,要先用水浸泡除之后,再将烟叶烘干研细②装样品的滤纸包要干净,空隙紧密,防止漏样③滤纸包高度不能超过虹吸管高度,否则乙醚不能穿透样品,脂肪浸提不完全④提取温度以乙醚刚沸腾即可,约45℃⑤要用无水乙醚⑥冷凝管上端要堵塞(氯化钙干燥管或脱脂棉)⑦用水预处理样品后要烘干,浸提物也要烘干,烘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会在加热时氧化,浸出物中脂肪酸被氧化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⑧装有浸提物的接收瓶减压干燥时,瓶颈倾斜45度干燥最快⑨乙醚切勿用明火加热,易燃!⑩由于某种原因中断浸提时,应将样品取出晾干,粉碎后再浸提。
挥发油参考资料
挥发油的提取2009-07-01 11:59性质:(一)学名癸酰乙醛。
黄色油状液体。
冷至6~8℃固化。
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及5%NaOH溶液,不溶于水,与FeCl3反应呈红色,极易聚合。
为泊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的抗菌成分。
(二)药名。
为癸酰乙醛合亚硫酸氢钠。
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或晶末。
熔点164~167℃(分解)。
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对流感杆菌、耐药金葡菌、结核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增强体内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提高血清备介素,因此能调动机体免疫力碱是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的抗菌成分。
... 沸点130℃(26.66帕--0.2mmHg),密度(20℃)1.157g/cm3。
工业品是黄色油状液体。
有微臭。
...月桂醛存在于若干柑橘油及松属精油中。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具特殊的脂肪气息,稀释后有近似紫罗兰的香味。
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沸点237℃,128℃(13.3kPa)。
相对密度0.8352。
折射率1.4330~1.4390。
由相应的醇氧化或酸还原制得甲基正壬酮”共得到 1000个以上的搜索结果,用时0.018秒 ... 熔点-93℃ 沸点:3.6℃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1 萜类成分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其中,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并且是挥发油具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2 脂肪族成分挥发油中的脂肪族成分多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挥发性。
如正庚烷、辛烯、甲戊酮、异戊醛、异戊酸、乙酸戊酯等。
鱼腥草所含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具有抗菌作用,有鱼腥气味。
癸酰乙醛(鱼腥草素): CH3-(CH2)8-CO-CH2-CHO3 芳香族成分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有的为萜类衍生物,如麝香草酚等;有的是一般含氧衍生物,如苯乙醇、水杨酸、水杨酸甲酯等。
挥发油测定法
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l、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
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
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 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油分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本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 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紫苏为常用的辛温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等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等症。
其药源为一年生草本唇形科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的干燥叶、茎、果[1]。
传统认为紫苏以湖北为道地产区[2]。
本实验采用湖北产紫苏,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有效成分挥发油,并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化合物,用归一法确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对紫苏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紫苏全草购自湖北省药材公司,经本院生药教研室鉴定为赤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HP5890气相色谱HP5972质谱联用仪。
挥发油
17
二、一般性质
• 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指挥发油,多数挥发
油比重小于1,一般在0.85~1.065之间,沸点在
70℃~300℃之间;具有强烈的折光性,折光率 在1.43~1.61之间;不溶于水而溶于大多数有机溶 剂中,在高浓度• 含有酚类成分,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 紫色、或绿色反应。
第五节 挥发性成分分析
• 一、概述
挥发性成分是指中药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并易挥发
的成分,其化学组成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成
分和其他分子量较小、易挥发的化合物。挥发油
通常情况下为具有特殊而浓烈气味的油状液体, 具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
1
常见中药
• 肉桂、防风、川芎、薄荷、广藿香、荆芥、 小茴香、当归、细辛、砂仁、丁香、苍术、 香附、菊花、白术、紫苏、木香、香薷 • 止咳、平喘、发汗、解表、驱风、镇痛、 抗菌
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 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 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1
(三)气相色谱法
• 常用对照品对照法进行定性鉴别,即在相同的色
谱条件下测定供试品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以确
定某组分的存在与否
图一 薄荷酮、胡薄荷酮混合对照品溶液GC图
图二 制剂GC图
12
四、含量测定
• 总挥发油测定:采用挥发油测定器,用蒸馏法
测定,可分别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和1.0以上
的挥发油含量
• 单一成分测定:主要采用GC、TLCS、HPLC
13
例 冠心苏合丸中冰片的含量测定
处方 苏合香、冰片、乳香、檀香、青木香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聚乙二醇(PEG)-
挥发油
挥发油的提取2009-07-01 11:59性质:(一)学名癸酰乙醛。
黄色油状液体。
冷至6~8℃固化。
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及5%NaOH溶液,不溶于水,与FeCl3反应呈红色,极易聚合。
为泊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的抗菌成分。
(二)药名。
为癸酰乙醛合亚硫酸氢钠。
白色鳞片状或针状结晶或晶末。
熔点164~167℃(分解)。
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对流感杆菌、耐药金葡菌、结核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增强体内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提高血清备介素,因此能调动机体免疫力碱是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的抗菌成分。
... 沸点130℃(26.66帕--0.2mmHg),密度(20℃)1.157g/cm3。
工业品是黄色油状液体。
有微臭。
...月桂醛存在于若干柑橘油及松属精油中。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具特殊的脂肪气息,稀释后有近似紫罗兰的香味。
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沸点237℃,128℃(13.3kPa)。
相对密度0.8352。
折射率1.4330~1.4390。
由相应的醇氧化或酸还原制得甲基正壬酮”共得到 1000个以上的搜索结果,用时0.018秒 ... 熔点-93℃ 沸点:3.6℃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二挥发油的化学组成1 萜类成分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其中,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并且是挥发油具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2 脂肪族成分挥发油中的脂肪族成分多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挥发性。
如正庚烷、辛烯、甲戊酮、异戊醛、异戊酸、乙酸戊酯等。
鱼腥草所含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具有抗菌作用,有鱼腥气味。
癸酰乙醛(鱼腥草素): CH3-(CH2)8-CO-CH2-CHO3 芳香族成分挥发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有的为萜类衍生物,如麝香草酚等;有的是一般含氧衍生物,如苯乙醇、水杨酸、水杨酸甲酯等。
挥发油比重值
名称
外观
比重
含量
蛇床子油
无色淡黄色液体
0.975—0.988
含蛇床子素
细辛油
本品为淡黄色液体
0.955-0.972
含甲基丁香酚、β蒎烯、龙脑等
桂枝油
1.055~1.070
乳香精油
1.472-1.500
辛夷油
棕色或棕黄色液体
0.938-0.953
含柠檬醛,丁香酚,桉叶素
金银花油
0.8905-0.9280
紫苏叶油
浅黄色澄清液体
0.895-0.935
广藿香油
红棕色至绿棕色液体
0.955-0.983
郁金油
淡黄至黄色挥发性精油
0.8760 ~ 0.8975
丁香罗勒油
黄色至红褐色液体
1.030-1.050
丁香酚70%以上
八角茴香油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0.975-0.988
含茴香脑70%以上
淡黄色或棕色液体
0.892-0.928
茵陈素60%以上
檀香油
淡黄至黄色微粘状挥发性精油
0.965-0.980
水杨酸甲酯95%以上
肉桂油
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1.055-1.070
含桂皮醛85%以上
姜黄油
淡黄至黄色挥发性精油
0.8760 ~ 0.8975
含姜黄酮60%、姜黄烯、姜黄素
桂皮油
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
荆芥油
为黄色或淡黄色液体
0.8905-0.9280
连翘油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0.8639-0.8703
薄荷油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0.888-0.908
挥发油提取率计算公式
挥发油提取率计算公式挥发油提取率是一种用来衡量提取方法效果的指标,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从原料中提取出的挥发油的量与原料中挥发油的总量的比值。
挥发油提取率计算公式是根据实验数据和条件所确定的表达式,用于计算挥发油提取率的数值。
挥发油提取率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如下:挥发油提取率 = (提取物中挥发油的质量/ 原料中挥发油的质量) × 100%其中,提取物指的是从原料中提取出的挥发油,它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形式;原料指的是被提取挥发油的物质,比如植物、动物或矿物等。
在实际应用中,挥发油提取率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数据进行调整和修正。
例如,对于液体提取物,可以根据提取物的密度和体积来计算其质量;对于固体提取物,可以根据提取物的重量和比重来计算其质量。
在进行挥发油提取率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取物中挥发油的质量和原料中挥发油的质量应该通过精确的实验测量得到,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在进行不同样品或不同实验时,应尽量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如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在进行挥发油提取实验时,需要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挥发油提取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食品工业中,挥发油提取率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提取方法对食材香气成分的提取效果;在药物研发中,挥发油提取率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溶剂对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在香料生产中,挥发油提取率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工艺对香料原料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
挥发油提取率计算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衡量提取方法的效果。
通过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准确地测量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准确的挥发油提取率,并据此评估和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
这将有助于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外观
比重
含量
蛇床子油
无色淡黄色液体
0.975—0.988
含蛇床子素
细辛油
本品为淡黄色液体
0.955-0.972
含甲基丁香酚、β蒎烯、龙脑等
桂枝油
1.055~1.070
乳香精油
1.472-1.500
辛夷油
棕色或棕黄色液体
0.938-0.953
含柠檬醛,丁香酚,桉叶素
金银花油
0.8905-0.9280
1.055-1.070(20℃)
桂皮醛≥85%
佛手油
特有的佛手香柠檬香气
0.865—0.866
石菖蒲油
黄色至褐色粘稠液体
0.950-0.970
白菖醇,白草酮等
迷迭香油
0.894Leabharlann 0.912月见草油浅黄色油状液体
0.890-0.910
含亚麻酸10%以上
小茴香油
无色或浅黄色液体
0.953-0.973
含茴香脑98%以上
淡棕色或深棕色澄清液体
0.970-0.990
莪术醇70%以上
艾叶油
淡绿色或淡黄色液体
0.8990-0.9190
含侧柏酮40%以上
木香油
淡黄色至褐色粘稠挥发性精油
0.995-1.039 (t=25℃)
川芎油
深红色透明液体。
0.9685
青蒿油
淡黄色至棕红色液体
0.892-0.956
青蒿素60%以上
茵陈油
淡黄色或棕色液体
0.892-0.928
茵陈素60%以上
檀香油
淡黄至黄色微粘状挥发性精油
0.965-0.980
水杨酸甲酯95%以上
肉桂油
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1.055-1.070
含桂皮醛85%以上
姜黄油
淡黄至黄色挥发性精油
0.8760 ~ 0.8975
含姜黄酮60%、姜黄烯、姜黄素
桂皮油
黄色或黄棕色的澄清液体
0.870-0.882
含姜醇\姜酮\姜烯酚
大蒜油
有大蒜特有的辛辣味
1.040-1.090
含大蒜素40%以上
辛夷油
有辛夷特有的香味
0.938-0.953
含柠檬醛,丁香酚,桉叶素
苍术油
深黄色蜡状固体,伴有白色结晶
0.9490(t=20℃)
陈皮油
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0.8381-0.8431(20℃)
莪术油
紫苏叶油
浅黄色澄清液体
0.895-0.935
广藿香油
红棕色至绿棕色液体
0.955-0.983
郁金油
淡黄至黄色挥发性精油
0.8760 ~ 0.8975
丁香罗勒油
黄色至红褐色液体
1.030-1.050
丁香酚70%以上
八角茴香油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0.975-0.988
含茴香脑70%以上
荆芥油
为黄色或淡黄色液体
0.8905-0.9280
连翘油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0.8639-0.8703
薄荷油
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0.888-0.908
当归油
棕褐色粘稠液体
0.9360-0.9800
丁香油
淡黄色澄清液体
1.024-1.057(20℃)
砂仁油
棕色至红棕色液体
0.918-0.950
砂仁醇
生姜油
淡黄至黄色澄清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