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分析共21页
马嵬(其二)分析
咏史诗鉴赏思路
1、悟感情: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表达的情感
3、分析技巧:分析作品采用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生平、创作风格。
2、理解把握《马嵬》中的内容、情 感以及作者的态度。
3、分析其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 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 有《李义山诗集》。
安 史 之 乱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 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 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 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 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 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 、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 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 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
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 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 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 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第一题
1 、首联运用典故,讽刺了唐玄宗 的痴心妄想,也在一方面衬托了他 的悲。“徒闻”、“未卜”、“休” 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 调。
写作借鉴:《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1 / 1
《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1.多角度的对比
本诗共有三组对比:
马嵬之变⎩⎪⎨⎪
⎧ ⎭⎬⎫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对比 ⎭⎬⎫六军同驻马七夕笑牵牛——对比
评说感慨⎩⎨⎧⎭
⎬⎫四纪天子卢家莫愁——对比 2.巧妙的对偶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同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军”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古诗词鉴赏《马嵬 其二》
古诗词鉴赏《马嵬其二》马嵬·其二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
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
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唐代诗人李商隐作品《马嵬·其二》介绍
唐代诗人李商隐作品《马嵬·其二》介绍《马嵬·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作吧!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首诗,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篇文章,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作品原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未卜:一作“未决”。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
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四纪:四十八年。
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译文】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
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妹。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李商隐《马嵬(其二)》原文、注释、译文
李商隐《马嵬(其二)》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马嵬(其二)》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海外、九州:指传说中的仙境。
他生未卜: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曾订立的“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的禁卫军。
宵柝(tuò):夜间巡逻报警的梆子。
鸡人:皇宫中负责夜呼晓唱报告时间的人。
晓筹:(竹签)报晓。
六军:泛指军队。
笑牵牛:嘲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
四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莫愁:古代女子名,洛阳人,后嫁卢家为妇。
此句讽刺唐玄宗身为帝王,反而不如普通百姓夫妇能够白头相守。
【大意】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刁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此日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还嗤笑牛郎织女不休。
怎么历经四纪贵为天子,却不及普通百姓夫妻能朝夕厮守。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2024鲜版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课件背景与目的•文本解读与赏析•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知识拓展与延伸•课件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件背景与目的《马嵬(其二)》背景介绍诗人李商隐简介唐代历史背景李商隐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与《马嵬联系。
诗歌内容解析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030201课件制作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使用方法02文本解读与赏析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原文呈现注释解析逐句逐段解读文本内容“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赏析诗歌意境及艺术特色诗歌意境本诗以马嵬驿兵变为背景,通过描绘唐玄宗的悲剧命运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意境。
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沉、含蓄著称,本诗也不例外。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同时,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03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李商隐简介及时代背景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时代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诗歌创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感慨。
创作《马嵬(其二)》的动机和背景动机背景其他相关作品介绍《马嵬》组诗李商隐创作的《马嵬》组诗共三首,都是咏史诗,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
《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政治讽刺诗李商隐还创作了一些政治讽刺诗,如《贾生》、《筹笔驿》等,通过咏史来抒发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评和不满。
《马嵬》赏析(其二)
《马嵬》赏析(其二)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李商隐的《马嵬》赏析(其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诗歌成就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或抒发政治失意之痛,或反映晚唐政治生活,或为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其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所喜爱。
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文学价值较高。
有《李义山诗集》。
[3]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马嵬 (其二)》(李商隐)评析
《马嵬 (其二)》(李商隐)评析原文:《马嵬 (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评析:事物的偶然性,有时会使无足轻重的人物,成为历史闻人,令荒山僻野之地,永驻人们的记忆。
“杨玉环”和“马嵬”就是这样被刻在中国中古史上由盛及衰的转捩碑石上。
马嵬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兴平北二十三里,因晋人马嵬于此筑城避难,故名。
(《元和郡县图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的“冀马燕犀”攻破了潼关。
唐明皇携带杨玉环姊妹同宰相杨钊(国忠)等,由禁卫军护卫仓皇奔蜀。
途经马嵬,兵士哗变,诛杀杨国忠并逼迫唐明皇赐死杨玉环,历史上称为“马嵬之变”。
酿成悲剧的原因和责任,旧史往往归咎于杨玉环,而以“女祸误国”为唐明皇开脱。
李商隐《马嵬》诗在哀叹感悼之中,却以反诘的口吻提出了另一见解:“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含蓄地指出,正是由于皇帝本人治国无方,才招致了杨玉环被缢身死的悲剧。
杨玉环被缢杀以后,唐代民间自士林至于野老便有许多关于她没有死的传说。
一种认为她居住在海上仙山,后来唐明皇命临邛道士为她招魂,在蓬莱找到了她,“海外徒闻更九州”写的就是这一虚无缥缈的传说。
题为《马嵬》,平庸作手会从史事述起,而诗人却从一件奇闻异事切入,如“危峰矗天,当面崛起”(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寓历史兴亡于感慨突兀之中。
明皇思杨妃,历史上有明文记载。
明皇或者出以真情,或者由于悔恨,更或因失势后迁入南内,悲思感慨,对玉环生前之感情尤觉可贵。
然“此生休”矣!于是寄望于他生再结同心。
然而,“他生未卜此生休”,诗人用这一极具现实感的断语,将他的虚无渺茫的企望也彻底粉碎。
而“他生”、“此生”的复叠回环,又似为他们留下悔恨的绵绵相思,这一句与首句的“徒闻”又互相关应。
中间二联由“此生休”逗出,选取典型的细节,形象地概括了马嵬兵变的经过。
关于李杨悲剧,史传或小说当然记载得较为详细,如白居易《长恨歌》、郑嵎《津阳门诗》等。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PPT(精品)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
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
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诗人及作品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争中,令狐
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 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 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 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 诗怀念她,如:
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课文导入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
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
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 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 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 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
抒发兴亡之慨。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
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 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 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 之变”。
诗文大意
首联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译文:空闻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不
管来生怎样,今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夫妻缘分已经
马嵬(其二)
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公元813—
858),晚唐著名诗人,
有"七律圣手"之称。字 义山,号玉溪生、樊南 生,祖籍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市),生于河 南荥阳。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灯片课件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灯片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课堂导入•基础知识点讲解•深入分析•课堂互动与讨论•拓展与提升目录01课堂导入1)了解《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和主旨;2)分析《马嵬(其二)》的艺术特色;3)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分析《马嵬(其二)》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1)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2)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课堂互动环节1)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的艺术特色;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和总结。
注意事项1)小组合作探究时,注意分工明确,人人参与;2)小组代表汇报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3)教师点评和总结时,要认真听取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介绍课堂互动环节及注意事项02基础知识点讲解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悲欢离合的描写,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无常。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他的诗歌创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被后人誉为“诗中的隐者”。
《马嵬(其二)》的作者及背景介绍《马嵬(其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虎旅”和“鸡人”,“黄泉有客休回首,紫极游人莫上楼”中的“黄泉”和“紫极”。
这些意象既营造了诗歌的悲凉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同时,通过意象的运用,诗人将抽象的历史思考具象化,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感受。
诗词中的意象分析《马嵬(其二)》的意境空灵而深沉,通过杨贵妃之死这一历史事件,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沧桑。
马嵬其二PPT课件
写作特点
❖ 一、倒叙手法
❖ 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 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 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 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 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 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
.
21
❖ 二、对偶句式
❖ 中间两联,仅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 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
马嵬(其二) 李商隐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11
❖ 注意字音字形
❖ 更(gèng) 九州 宵柝(tuò) (chóu)
❖ 四纪 为(wéi)
.
9
❖ 中文名:李商隐
❖ 别名:李义山。字义山,号玉溪(谿)生、
樊南生
❖ 职业:晚唐著名诗人
成就: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 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 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 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 为“三十六体”。
诗歌特点: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 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 郑笺”之说。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 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 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10
❖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 马”对“牵牛”,都运用了借对。
❖ 所谓借对,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 于一类。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 “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 思。
.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分析
第十页,共30页。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 卜:预料。】
❖ 海外空闻还有一个九州,来生为夫妇的盟誓 能否实现,亦渺茫难期,今生的夫妇缘分已 经断绝了。
第十一页,共30页。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 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 意?
报晓。
第十三页,共30页。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 点? ❖ 反衬手法。
❖ ①“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
❖ ②想起“鸡人报晓筹”,暗示主人公渴望重 享昔日安乐。
❖ ③“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 望已幻灭。
第十四页,共30页。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第十八页,共30页。
马嵬(wéi) (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bǔ) /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tuò), 无复/鸡人/报/晓筹(chóu) 。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wéi)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第十九页,共30页。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 对比、反衬、倒叙、对偶。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你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 1: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 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生。
❖ 2:以史为鉴,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 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 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诗人渴 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
第三页,共30页。
❖故事背景: ❖ 唐玄宗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
天主政的时候。他初登上帝位时,励
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 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史称“开元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