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必修1《沁园春·长沙》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儒家:1)孔子:思想内容: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2)孟子:思想内容: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说”;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3)荀子:思想内容: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2、道家:老子:思想内容: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②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法家: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版)
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2. 儒家十三经——儒家十三经,是指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4.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二)《荆轲刺秦王》6.荆轲刺秦王——四大刺客:①专诸、聂政、豫让、荆轲②专诸、要离、聂政、荆轲7.《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
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8.则虽欲常侍足下。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①童仆②小子,对人的蔑称10.既祖,取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基本文言知识
《苏武传》教学参考【文化常识】1.《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
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4.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
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
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
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
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
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
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
清代称额驸。
5.匈奴与汉和亲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
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文本语法】第一段: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yí)中厩监(jiàn)。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古今异义】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文化常识】官职任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除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化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化文学常识一、古代文化知识1.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子弟记录老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的四种体式:①格言体。
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答问体。
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
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对话体。
跟特定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
④议事体。
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
如《季氏将伐颛臾》。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3.《孟子》是孟子与弟子合著而成的语录体文集。
4.四书:朱熹整理《大学》《中庸》《孟子》《论语》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期被尊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6.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又大量引用楚地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作品,代表作《离骚》后人又称“骚体”。
它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了历代散文创作。
7.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已被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具有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含义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
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乐府诗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体,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后者。
8.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必须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学生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类型,它在充实知识、培养思维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覆盖历史、文学、哲学、礼仪文化等一系列领域。
其中历史是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的基础科目,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
另外,文学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并且,哲学是古代文化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它可以帮助学生综合社会知识,培养大局观。
此外,礼仪文化是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仪表、言谈举止。
学习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勤查看古代文化的来源,多读古代文学巨著,如四书五经、诗经等,多揣摩古代文化的深刻含义;其次,要多了解历史,了解古代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古代文化,有助于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最后,要结合实际,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古代文化的启发和提升。
高中学生要想在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做到随时复习,把学到知识灵活运用。
此外,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不仅仅要多记多看,更要多思考,多分析不同文化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古代文化,并且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
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高中学生掌握历史文化知识,加深自身文化修养,也可以帮助学生收获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高中学生要想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发挥自己作用,就必须要把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看作是一个必修科目,以此来强化自身文化素养,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建设。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中)
高中语文部编版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选择性必修中)《修辞立其诚》1.《易传·文言》:《周易》有“经”和“传”两部分。
“传”是对“经”的解说,有七种文辞共十篇,称为“十翼”。
《文言》是“十翼”之一。
“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2.《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
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
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
3.齐诗:西汉初年传授《诗》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其中齐诗为汉初齐人辕固所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4.《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语文高中文学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高中语文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战国)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李密《陈情表》“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考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中国古代的礼制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诚实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3.中国古代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崇尚“神似”而非“形似”。
“写意”、“工笔”和“写生”是中国绘画的三大风格。
4.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音乐器乐有琴、瑟、筝、钟、磬等,乐曲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中国古代音乐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承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兵器主要有剑、弓、箭、戟、枪、刀、盾等,其中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剑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道德和精神意义。
6.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如中国式的屋顶造型、琉璃瓦、斗栱、颐和园、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形,以及烹调技巧和餐具的搭配。
中国菜系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鲁菜和浙菜。
8.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它们在材质、款式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文化常识必修一1、《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以前240-250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也可当散文看)。
4、行李,出使的人。
5、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
6、以乱易整,不武-----古代战争的道德。
7、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音调悲凉。
8、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9、尺兵,尺寸之兵。
11、郎中,宫廷侍卫。
12、箕踞,坐在地上,张开两脚,形状像箕,这是轻慢傲视对方的表现。
13、山东,殽山以东,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14、季父,叔父;亚父,把别人当成仅次于父亲。
15、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16、古代河北河南,黄河的北面和南面。
17、参乘,骖乘,古时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不是左边。
乘:四匹马拉的车。
18、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19、谨诺,表示恭敬语气。
20、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21、再拜,拜二次,表示隆重。
2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2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2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
2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2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7、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2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必修二1、《诗经》分风雅颂;《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风大都是指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音乐;颂分周颂和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四单元文化常识《望海潮》1高牙——《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2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3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4.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5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6.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7三秋:农历九月。
8.羌管弄晴: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
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
这里泛指乐器。
9千骑拥高牙: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
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10.凤池:即凤凰池。
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水龙吟》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
3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4莼鲈之思----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
《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刻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5建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6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是基础学科,而且也是大部分学科的必修课,而作为
语文学科的一部分,文化常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高
中语文常考的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1. 诗经常识: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很多高中语文试
题都会涉及到其中的一些诗词,因此对于诗经的了解至关重要。
2. 文言常识: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的比例是很大的,为了更好地
掌握文言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常识。
3. 历史典故:高中语文的作品中,往往会有很多历史典故,因
此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和典故对于阅读与理解文学作品都会有所帮助。
4.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代表作品,这些经典
涉及哲学、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研究也有
很大的帮助。
5. 历代名著:高中语文的课程中,也会涉及到很多历代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掌握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说,文化常识的掌握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广大学生们能够重视文化常识的学习。
(全)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必修+选修汇总
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必修+选修汇总必修一:文学常识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
《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高中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对人的称呼:男~。
妻~。
士~(读书人)。
舟~(船夫)。
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
先秦诸~。
古代人名中的表字:如杜甫字~美,苏轼字~瞻。
★【荆卿】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
★【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郎中】宫廷侍卫。
★【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诹生】浅薄愚陋的人;小人。
古代骂人之词。
后亦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臣战河南】黄河以南。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必修二★姓氏——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有别: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可知母,只能用姓区别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氏逐渐合一。
★年节风俗——【春节】古人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是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纪念恩人介子推而设,规定当天严禁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了纪念屈原。
殉国)【乞巧】相传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了天庭,只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晚见上一面。
在当天晚,妇女们趁着牛郎织女团圆之际,摆设香案,向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
【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 3.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代祭祀燕烹用羊、 豕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的牲畜。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
• 4.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天刚亮的时候。
• 5.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南斗星 ,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 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 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 置。
• 3. 举匏樽以相属——匏制的酒樽。亦泛指饮具。匏 :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
• 3、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对对方的尊称。“您”。
• 4、金千斤,邑万家 ——金,古人以铜为金;邑,古代诸侯分给 大夫的封地
• 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解衣袒露一臂,解衣露肉。
• 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小子,对人的蔑称
• 7、为变徵之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徵, 变宫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2)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后汉书·班彪传》)
•2、举:由地方官向中央推举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3、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 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地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地,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子:古代对男子地尊称..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执事:办事地官吏,也用于对对方地敬称..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地通称.《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中国古代地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篇,分为十二策.《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卿:古代对人地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竖子:对人地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地意思..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地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中庶子:管理国君地车马之类地官..郎中:宫廷地侍卫.民间又称医生..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地姿态.《鸿门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地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篇,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地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地区..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亚父:对对方地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地人..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地谦词..竖子:骂人地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地“竖子”结合起来理解)《优美地汉字》(了解一下即可)汉字地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地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隶书是两汉时通行地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地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地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地“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地,包括“会意字”“形声字”.关于汉字地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地翅膀,使一个个平实地方块字灵动起来.《奇妙地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地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必修二《诗经》两首.《诗经》是我国最早地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地先河.《诗经》“六义”指地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地是诗地不同体制;后三者指地是诗地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离骚》.《离骚》是《楚辞》地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地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地先河..《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地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地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地叙事诗.它北朝地《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地《秦妇吟》..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地姓,“罗敷”古代美女地通称..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地习惯用语..床:古代地坐具..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地长辈或平辈地自称..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地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地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地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青庐:用青布搭成地篷帐,是举行婚礼地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箜篌:古代地一种弦乐器,弦或弦,分卧式、竖式两种..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公姥:公公和婆婆..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地时至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地时至时),这里指夜深人静地时候..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地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地名号.一般开国地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地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地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地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地哀、愍、怀等.一般人地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地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地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地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地尊号一词地含义与唐代以后地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地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地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地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地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短歌行》.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地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子:对对方地尊称.衿:古式地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地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地人..阡陌:阡,南北向地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地文人集团所表现出地共同地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地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地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地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地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地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兰亭集序》.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地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暮春:春季地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地顺序,孟表示每季地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地第一个月. .禊:一种祭礼.古时一三月上旬地“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地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赤壁赋》.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地象征..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洞箫:管乐器地一种. .匏樽:用葫芦做成地酒器..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地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地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上古时期,姓氏有别.姓地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地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地姓来区分不同地部落..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地字为氏..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地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青冢:指王昭君地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地象征.《琵琶行》.琵琶行:行,古诗地一种体裁.常见地古体诗地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地年号..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州刺史地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地乐曲声调..贾人:商人. .出官:(京官)外调..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地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地弦乐..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地机关..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地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地陵墓..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地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地情感.《李商隐诗两首》.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地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地怀念..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地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地竹签,这里指代时间..“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指天子所统领地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地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地七月七日地海誓山盟.七夕,农历地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地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地谦称..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地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河东:黄河以东地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地区为河东..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劝学》.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地人. .金:指金属制地刀剑等..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过秦论》.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地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八荒:八方最偏远地地方,也代指天下..连衡:秦国采用地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地策略.也作“连横”..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地策略..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地“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地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地刑罚来奴役天下地百姓.敲扑,刑具,短地叫“敲”,长地叫“扑”..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迁徙之徒:征发地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 .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地意思.七庙,天子地宗庙..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地代称..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地长柄兵器..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师说》.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地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百工:各种工匠..六艺经传:六经地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地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传:①古代解释经书地著作. ②人物传记..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祝福》.监生:国子监生员地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地中央最高学府)读书地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地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地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地主张.《林黛玉进贾府》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地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地专称.必修四《窦娥冤》.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地丝织品;缃,淡黄色地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地代称..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地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地称“调”,合称“宫调”..祗(ī)候:比较高级地衙役..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地刑狱案件..下官:做官地人对自己地谦称..《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地一部药书..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地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元杂剧地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地女人).()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冲末(男配角).()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地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地人物),如李逵、张飞.净地次要角色称副净.()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注:元杂剧原本无“丑”地行当,明刊版本中地丑是明人增改地)(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辛弃疾词两首》.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地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地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地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地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地精神符号..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地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地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地欢乐场面..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地最高荣誉之一.《拿来主义》冠冕:()指仕宦地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廉颇蔺相如列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列观:一般地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地楼台..有司:官吏地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地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地一种方式.《苏武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地历史,作者班固..丈人:对老人或长辈地尊称..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地信物(凭证)..假吏:临时充任地官吏..斥候:侦察兵..阏氏:匈奴单于地配偶地称号,如同王后..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地合称..奉车:皇帝出行时地侍从,掌管皇帝地车马..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宦骑:侍卫皇帝地骑马地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地官..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地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地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地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张衡传》.《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地历史,作者范晔..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太学:古代设在京城地全国最高学府..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地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四单元文化常识知识梳理
篇目:《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古代文化常识
高牙——《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长亭——《雨霖铃》“对长亭晚”:长亭,古时路旁亭舍,供人歇息、送别。
元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年号(“元嘉”为南朝
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汉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帝王遇登基、天降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称皇帝,如永乐皇帝、
乾隆皇帝
酹——《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酹,以酒洒地,是向
鬼神敬酒的方式。
建康——《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建康,古称别称,今江苏省南京市,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拜——《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
常用官职升迁词语:(1)授官:除拜(2)升官:迁擢(3)降官:谪左迁(4)免官:罢黜(5)招聘:征辟(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7)大臣辞职:乞骸骨
斋戒——《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
九宾——《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九宾,由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有司——《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丈人——《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节——《苏武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太学——《张衡传》“观太学”: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张衡传》“遂通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张衡传》“贯六艺”: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参见《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书)
孝廉——《张衡传》“举孝廉而不行”:孝廉,汉代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的科目名,意为孝顺父母、品行廉洁。
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公车——《张衡传》“公车特征”:公车,汉代官署名。
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下车——《张衡传》“衡下车”:下车,官吏初到任为“下车”。
乞骸骨——《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