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doc
高中语文必修1、2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常识、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一.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二.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三.《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四、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土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 )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
课本必修一、二、三之文学文化常识整理
课本必修一、二、三之文学文化常识整理【知识点击】新课标和2012年江苏的考试说明都强调学生要掌握一些文学文化方面的信息,多读一些经典,注意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们学生从哪里去积累文学文化方面的信息呢?首先是我们的课本和读本,其次是教师的介绍,再次是自己的课外阅读。
本专题对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作简要梳理。
1.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
古代作家中,重点了解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左氏春秋》的春秋时“鲁之君子”左丘明;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的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翟;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周;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战国诗人屈原;被后人尊为“史圣”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直谏敢言著称的、被唐太宗视为“镜子”的政治家魏征;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昌黎;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一再遭贬的“柳河东”;有“小杜”之称的“杜樊川”;为中国古代文学史贡献了两个杰出儿子的北宋散文家苏老泉;诗词文字画五项全能的东坡居士;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豪放派词人稼轩居士;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爱国诗人文山先生;在“举家食粥”的困境中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的芹溪居士。
现当代作家中,重点了解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周树人;因创作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而获得“京味”作家称号、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舒庆春;以自身为蓝本创作《沉沦》的作者、创造社的发起人郁达夫;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散文体制和风格,被毛泽东称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朱自清;用小说构造心中的“湘西世界”,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的“京派小说家”沈从文;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一生经历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力求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的汪曾祺;作品大多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孙树勋;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有6篇文章入选教材、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为我们提供《草房子》《青铜葵花》等精神食粮的曹文轩。
必修一文化常识
必修一文化常识1、《左传》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又名《》或《》。
是我国第一部。
2、春秋三传:《》、《》、《》3、《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
经过汉代整理编辑,是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史记》全书共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
5、《二十四史》前四史:《》---司马迁,《》---班固,《》---范晔,《》---陈寿6、执事:。
7祖:。
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9.中庶子:。
10.箕踞:。
11、参乘: 。
乘:12、按古代礼仪,君臣相对,君面南,臣面北;宾主相对,宾面东,主面西;长幼相对,长面东,幼面向。
宴席四面设座,最尊,次为,再次为,侍坐。
13、子: 。
足下:14、骑:。
必修一文化常识1、《左传》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
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是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二十四史》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6、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高中语文必修1、2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第一册:1.选自《左传·僖公十年》。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古代文化常识
苏教版文化常识整理必修一一、古人称谓:1【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2【称郡望】韩愈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3【称官名】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4【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6【直呼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7【称号、字、斋号、谥号】称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字:王子安,白乐天;斋号:聊斋先生;谥号:乡先辈左忠逸公、欧阳文忠公二、古人文集命名: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聊斋志异》(蒲松龄)5.以作者字、号命名。
如《李太白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
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三、三省六部1.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2.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3.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与颁发皇帝的诏令。
4.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一到必修五语文文化常识一.官职1.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陈情表]2.郞中:秦汉时是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是尚书省的属官。
[陈情表]3.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藉,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陈情表]4.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鸿门宴]5.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实际上是闲职。
[琵琶行]6.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琵琶行]二.科举1.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陈情表]2.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
后也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陈情表]三.地理常识1.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鸿门宴]2.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鸿门宴]3.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游褒禅山记]4.河:黄河[鸿门宴]5.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滕王阁序]6.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滕王阁序]7.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滕王阁序]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阿房宫赋]9.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后指全国各地。
[阿房宫赋]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孔雀东南飞]11。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孔雀东南飞]12.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孔雀东南飞]13.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
[蜀道难]四.宗法礼俗.1.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
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赤壁赋]2.无尽藏:佛教语,意谓包罗万有。
[赤壁赋]3.期功:在宗法制度中,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7.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9.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0.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11.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1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第二册: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必修一第二单元文化文学常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的文学、文化常识归纳: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依孔子修订的鲁史大纲《春秋》创作的史书。
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优秀先秦散文著作。
2、晋侯、秦伯:亚侯指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秦伯指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另三霸为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4、寡人:寡德之人,古代诸侯王、君王对自己的谦称。
5、执事:办事的官吏,古代对对方的敬称。
6、封人:古官名,管理边境以及筑城的官。
7、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
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血(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涂牲畜的血在口旁,以示诚信),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
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荆轲刺秦王》的文学、文化常识归纳: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编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记载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240年间,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2.卿(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3.足下:敬辞,对对方的尊称,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4.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高中语文 最全中国古代风俗常识
高中语文最全中国古代风俗常识一、封建时代的权威和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时代是各种风俗惯的主导。
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
他的权力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礼仪之重中国古代注重礼仪仪式,这源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人们要按照社会地位和身份来行事,讲究仪态端正、言谈举止得体。
在各种场合,比如婚礼、葬礼、官员晋级等,都有具体的礼仪规定。
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代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时刻。
除了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俗和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四、尊老、敬神的价值观念中国古代重视对长辈的尊敬和对神灵的崇拜。
尊老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同时,古代中国人也信奉神灵,会在特定的节日和场合中前往寺庙祭拜神祗,祈求平安和福运。
五、婚姻家庭的风俗惯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有着独特的风俗惯。
婚姻通常是由父母和媒婆等人安排的,讲究姻缘和门当户对。
婚礼有着一系列的程序和仪式,其中包括过门、拜堂、敬茶等。
夫妻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责任,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分工模式。
六、服饰与发型的讲究古代中国人的服饰与发型也有严格的规定。
封建时代的服饰讲究体现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等级和身份的人穿着会有所区别。
另外,古代中国人的发型也有独特的讲究,比如男子要留辫子,女子要盘发等。
七、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独特和丰富的之一。
古代中国人讲究饮食的色、香、味、形和品位,喜欢吃粗粮、米饭、蔬菜和肉类等。
饭桌上的礼仪也非常重要,人们要懂得尊重食物,不浪费粮食。
以上是有关中国古代风俗常识的简要介绍。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字数:200字。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可用)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5.祖:临行记录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7.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第二册: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5.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6.青庐: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7.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8.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高中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对人的称呼:男~。
妻~。
士~(读书人)。
舟~(船夫)。
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
先秦诸~。
古代人名中的表字:如杜甫字~美,苏轼字~瞻。
★【荆卿】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
★【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郎中】宫廷侍卫。
★【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
★【诹生】浅薄愚陋的人;小人。
古代骂人之词。
后亦小生,多作自称的谦词。
★【臣战河南】黄河以南。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必修二★姓氏——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有别: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可知母,只能用姓区别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周天子也丧失了权威性,姓氏逐渐合一。
★年节风俗——【春节】古人称元日、新春、新正等。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是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为纪念恩人介子推而设,规定当天严禁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了纪念屈原。
殉国)【乞巧】相传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了天庭,只许他们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七晚见上一面。
在当天晚,妇女们趁着牛郎织女团圆之际,摆设香案,向织女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又称团圆节。
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
【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
(必修一第二单元)课内文学文化常识
临行祭路神,引申 为饯行和送别
坐在地上,两腿张 开,形状像箕。这 是一种轻慢傲视对 方的姿态
祖 箕踞
変徵 音乐
风俗礼仪 荆轲刺 秦王
战国策
称呼 官职
卿
古代对人的敬称
竖子 中庶子 郎中子
对人的蔑称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 类的官 宫廷的侍卫
别称
《国策》《国事》 《事语》《短长》 《长书》《修书》
整理者 刘向
体例
作者
体例
内容
分类
记各种 典章制度
书8
亦作“骖乘”,古时 乘车,站在车右担 任警卫的人
官名,将军下面 的属官,掌管军 事
参乘 左司马
史记
官职 鸿门宴 地理
称呼
季父
古代兄弟姊妹间长幼排序为 伯(孟)、仲、叔、季
亚父
叔父
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 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竖子
骂人的话,相当于 “小子”
关中 山东 河
课文文学文化常识
办事的官吏,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 执事
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 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大夫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子
诸侯谦称,寡德 之人
寡人
官职
称呼 烛之武 爵位 退秦师
左传
等级
春秋时期有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
划分 标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 天下,一般功劳大的, 爵位就高
别称
《国策》《国事》 《事语》《短长》 《长书》《修书》
整理者 刘向
体例
国别体(以国家为 单位分别记叙历史) 史学著作
内容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 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主要记述 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 行策略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
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
-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朝代,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 商朝:紧随夏朝之后,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 周朝: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权,历经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和西周(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时期。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传统
- 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以仁爱和道德为核心,追求人的完美和社会的和谐。
- 道家思想:道家强调自然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追求个人的内心自由和与自然的合一。
- 传入: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
- 中国书法:中国的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书写成美丽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
3. 中国古代的器物与艺术
- 瓷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古代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如青花瓷、汝窑等。
- 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表现技巧。
-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中国古代的节日与俗
- 春节:中国传统的新年,以庆祝农历年的开始,包括舞龙舞狮和放鞭炮等活动。
-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和进行家庭聚会。
- 龙舟节:在端午节期间举行,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常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古代文化还有更多精彩的部分等待你去发现。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中的文化常识归纳高一语文必修二文化常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中的文化常识归纳高一语文必修
二文化常识
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文化常识归纳:
1. 中国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的分类: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
-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离骚》、《论语》、《封神演义》等- 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写实性、形式多样、崇尚情感表达等
2. 古代文化
- 古代礼仪制度:封建等级制、封建礼仪等
- 古代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等
- 古代宗教信仰:儒教、道教、佛教等
- 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
高一语文必修二中的文化常识归纳:
1. 中国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
- 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2. 古代文化
- 古代礼仪制度:封建等级制、婚嫁礼仪、祭祀仪式等
- 古代音乐舞蹈:古代乐曲、舞蹈形式等
- 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形式
- 古代美术:古代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以上是高一语文必修一二中的文化常识的一些归纳,仅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常识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还有许多其他内容未能一一列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
• •
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
• •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5.至易水上,既祖
• • •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荆轲刺秦易水诀别高歌“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扬名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代指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 • •
变微、羽声: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微、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微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
• •
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失礼,并延引上殿。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 •
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0.诸郎中执兵
• •
郎中:宫廷的侍卫
1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
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类。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沛公欲王关中
• •
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13.季父、亚父
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亚父:对对方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14.毋内诸侯
• •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15.项王、项伯东向坐
东向: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左卑右尊。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氏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室东西R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文中项王的座次最尊,张良的座次最卑。
1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
参乘:亦作“轸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17.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 •
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
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
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总体低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必修二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1.岁在癸丑
• •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之初
• •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古人也用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即最后一个月。
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修禊事也
• •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那游,以祈福消灾。
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 口为修禊口;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口,不再用“巳” 口。
4.七月既望
• •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口)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
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5.徘徊于斗牛之间
♦♦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为二十八组,称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
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6.寄蜉婉于天地
• •
蜉蜩: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方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 “华阴”“河阳” 等。
9 .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做“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誉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