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与优美差异

合集下载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松愉快之感。
令人惊叹振奋的壮美
壮美是与优美相比较而存在的美的普遍的常见的 另一种形态。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阳 刚”,亦称“阳刚美”。它是一种雄壮的刚性的偏
于动态的美。
国际歌
• 《国际歌》是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中最 著名的一首歌。 • 向资本主义宣战, 充分表现了革命无 产阶级不屈的豪迈 气魄,这首歌曲在 世界范围内流传极 广。
通常我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
• 人见人爱的——优美 • 令人惊叹振奋的——壮美 • 庄重、圣洁、伟大——崇高美 • 催人落泪、使人净化、陶冶的——悲剧美 • 引人发笑,让人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诀别 的——喜剧美 • 表现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欢乐美
人见人爱的优美
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我 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优美。优美的根本特点在
谢谢!
你为什么会给不同的图片配上不同的音乐? • 因为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有的 音乐表现典雅、秀美的事物;有的音乐表 现雄壮、勇猛、粗犷的事物;有的音乐表 现欢乐、;有的音乐表现悲伤……这种特 征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美术、文学等)的 特征有共通之处。我们把音乐的这种不同 的艺术特征概括起来统称为音乐的美。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听赏与体验
1《牧歌》无伴奏合唱 《牧歌》无伴奏合唱——内蒙古民歌 内蒙古民歌
作曲家
瞿希贤( 瞿希贤(1919—)。作曲家。 ) 作曲家。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 解放后, 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 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主要作 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合 品: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合 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儿 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儿 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 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电影 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 》《红旗谱》《为 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 了和平》《元帅之死》 》《元帅之死 了和平》《元帅之死》等。
3《夜曲》钢琴独奏——【波】肖邦 《夜曲》钢琴独奏 【
曲作者介绍: 曲作者介绍:
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他自 )波兰音乐家。 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就写了波兰舞曲, 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就写了波兰舞曲, 八岁登台演奏钢琴, 八岁登台演奏钢琴,二十岁已成为公认的钢琴 家与作曲家。在祖国被沙俄侵占之际, 家与作曲家。在祖国被沙俄侵占之际,他愤然 流亡国外,曾严词拒绝沙俄授予的“ 流亡国外,曾严词拒绝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 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临终时还嘱咐亲人 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曾创作很多抒发爱 国主义情怀的钢琴作品, 国主义情怀的钢琴作品,被音乐家舒曼称为 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他的音乐创作几乎 全部是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 全部是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有波兰 舞曲、马祖卡舞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 舞曲、马祖卡舞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 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等。 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等。

浅谈“壮美”与“优美”两大诗学形态

浅谈“壮美”与“优美”两大诗学形态

浅谈“壮美”与“优美”两大诗学形态浅谈“壮美”与“优美”两大诗学形态——以马笑泉诗歌为例张建安作为文坛“新湘军五少将”之一的马笑泉,一般读者对于他的了解,庶几只限于知其小说作得好。

怀着新奇感,我不禁开始细细研读起笑泉的诗歌来。

这一读,还真让我大为惊异!激情中透示大气,思辨中夹有诡异,笑泉之诗对于当下萎靡不振的中国诗坛来说,确乎有一种强烈的冲击意义——因为作为一位有个性的诗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较好地实现了“壮美”与“优美”的角色转换和统一。

一、壮美与崇高:对流行诗歌的一种反动说实在话,我是多年没有注目流行的诗歌了,这并非完全是笔者感觉麻木,或思想迟钝之故,实在是因为我不愿意看到中国诗歌在当下的种种拙劣的表现。

在目下我们这个消费主义和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有些诗人早已将诗歌沦为丧失心跳的把玩之物了;有些诗人不顾现实,也不管读者,顾影自怜,就像“精神错乱者一般在深夜絮絮叨叨的梦呓”;有些人干脆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寻找刺激,游戏人生……这些诗坛上的形形色色,均可以归结为对真正诗歌的人文理性内涵的消解。

可是,那种因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扩展而带来的人的灵性的丧失,让技术、功利、实用等取代了诗歌本应具备的那种高贵、古典的冥思——诗人通过百般努力所创构出来的东西,却是与人自身的神性本质完全相异的东西啊!我还依稀记得庞德的名言“诗人应是一个民族的触须!”诗人完全应该有勇气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切关注,显示出一种对迷乱现实的神圣的悲悯情怀的。

面对现实,我们固然需要丰富的物质享受来满足肉身需求,但我们更加需要挺拔明朗的思想来丰满精神的生活。

肉身需求是有满足极限的,无非是食色男女,就其目的而言,差别并不是很大。

而真正衡量一个人的生命和精神是否高贵的标准不是他享用了多么丰富的物质,而是在于他是否具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就是说,他是否具备独立的人格。

只有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在自己的精神真实中生活,才不会在迷乱的世界里失去自我。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优美 壮美 崇高美 欢乐美 悲剧美 喜剧美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特点对比
优美:温柔,平和,纯净,细腻
壮美:刚劲,果敢,勇猛,粗犷
夜曲
彩云追月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用你的声音演绎优美和壮美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不去想 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我看见 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我终于 看到 所有梦想都开花 追逐的年轻 歌声多嘹亮 我终于 翱翔 用

美感划分为秀美和壮美两种典型形态

美感划分为秀美和壮美两种典型形态

美感划分为秀美和壮美两种典型形态所谓自由情感的运动形态,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具体情感特征,即一般意义上的喜怒哀乐。

据此,我们可将美感划分为秀美和壮美两种典型形态。

秀美也被称为优美、优雅、柔美、喜剧等。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秀美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特性,这是一种需要克服和纠正的传统美学概念,它的内涵是情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互作的产物,而不是某种特殊的客体本身的外部特征。

其次,秀美的情感特征是审美客体因具有某种自然迎合审美主体的本能欲求但审美主体又对审美客体保持本能的距离感时所诱发的美感。

秀美最突出的主体反应就是轻松、愉悦、欣喜和同情,最突出的客体属性就是亲切可人。

比如小桥流水这一审美客体,小桥可以帮助我们从水面上跨过,下面的流水缓缓流动,清澈见底,即使没有桥,这种水也只能唤起我们的喝水的欲望,而不大可能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这一组合与我们的自然欲求是一致的,如果我们的意志克服了这种欲求的控制,就会立即产生秀美之情。

比如听中国钢琴演奏名曲《蓝色的多瑙河》,这种曲子旋律婉转、明快、空灵,节奏自然、舒缓,这种节奏就像我们的生命在和谐地运动一样自然。

这种声音恰在我们可以接受的频率和振幅范围内,对我们的生命有利而无害。

再如我们欣赏李清照的词作《钗头凤》,总是自然而然地有一种“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人生感叹,因为李清照所传达的这种情感基调正是大多数人命运的自然情势,柳永、李煜、李商隐等人的诗词也具有类似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诗词所指涉的生活正是我们渴望而不是我们厌倦的生活。

所以,这些不同类型的审美客体具有一个共同的属性,迎合我们的自然欲求的方向,而不能满足这种欲求本身,这就只能是一种心理距离。

秀美是一种最普遍的人性,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审美经验。

它来源于遗传和社会惯例两个方面,其中以遗传起决定性作用。

也就是说,在人类的染色体上具有某种控制秀美形状表达的基因结构,这种基因结构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先天方式稳定地被子代个体所继承,并随着个体的成长而表达,其表达的结果就是秀美情感的产生。

论优美与壮美的差异

论优美与壮美的差异

论优美与壮美的差异优美和壮美都是基本的审美范畴,也是美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壮美与优美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者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汉魏或汉魏以后,人们将阴柔、阳刚纳入艺术领域。

杨雄认为,美就是阴阳之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阴敛其质,阳散其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

”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就质与文在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中呈现的程度关系。

这样,壮美与优美便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学范畴。

优美是一种狭义的美,又称“秀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又被称为“阴柔之美”。

体现的是具有和谐感性形式的自由性,体现着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即真与善的和谐统一。

优美是一种“纯净美”,它是直接、客观,而又单纯地展示自身的审美特性的同时,也展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无穷;壮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则被称为“阳刚之美”,最初被用来表示文章的雄浑、壮丽气势与风格,以及豪放、粗犷、凛然的人的品行、修养。

在审美感上,壮美由于自身的特性,必然会给人一种恐怖、惊惧、奔放、豪迈、兴奋的审美情感。

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的范畴。

但是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外在感性形式上,壮美表现为:雄传、豪放、刚烈、雄伟、动荡、壮丽、凶险、凛然正气、慷慨侠义,豪爽奔放等风格、气势或人格。

如壮美的自然景观为:瀑布奔泻、崇山峻浪、海浪咆哮、急风骤雨,茫茫沙漠;壮美的文章则“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

”而壮美的人格有:威风凛然、不卑不亢、豪放、刚烈、勇敢无畏、高瞻远瞩,慷慨正义。

它们具有一种不安的动态感,造成令人或惊或怖的心理。

而优美在外在形象表现就与之有着重大的区别:秀丽、柔婉、妩媚、婀娜、修洁、淡雅、高远、飘逸,柔和等风格、态势或人格。

有:清风徐徐、霞光弥天、炊烟袅袅、谈谈流云,幽林曲涧的自然优美;温柔、柔媚,纤巧的品行、气质等。

这些都具有一种凝静、和乐的静态美。

其次,在审美主体在关照壮美时,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有着一种明显的强弱对比。

这种对比主要是由于客体本身雄伟壮丽,超越于人的外在特性,以及内在所蕴含的“韵味”所造成的。

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知识要点

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知识要点

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中和之美、优美、壮美都是以和谐为本质特征的审美类型,属于与“崇高”相对应的审美范畴。

它们突出了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及各种形式美因素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愉悦、轻松的审美快感。

一、中和之美(一)概念: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

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

(二)特点:1、刚柔相合:阳刚与阴柔相结合的“中和之美”,也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理想境界。

例:清人刘熙载就说:“沈著屈郁,阴也,奇拔毫达,阳也”,“书要兼备阴阳二气”,“阴阳刚柔不可偏陂”。

2、不过分而无不及:要求所有相对应的两极审美因素的兼容,强调审美意蕴程度适中。

例:《吕氏春秋》在论音乐之美时则主张:“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太巨则志荡,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何为适?衷音之适也。

何谓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也”。

3、情理统一:志气和平,不激不厉,亦即情理统一、情感表现遵循理性规范,是中和之美的理想情境。

例:《中庸》曾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强调:“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4、含蓄:中和的艺术表现婉转曲折、韵味深长。

例:田同之指出:“古人诗意在言外,故从容不迫,蕴蓄有味,所谓温厚和平也”5、和谐统一:中和之美又强调杂多审美因素的和谐统一例:《左传·昭公二十年》曾记载晏婴的言论:“和如羹焉。

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声亦如味。

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兰亭序——王羲之二优美(一)概念: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

古典时代和谐美的典型形态_优美与壮美

古典时代和谐美的典型形态_优美与壮美

5前沿6 2009年第12期古典时代和谐美的典型形态:优美与壮美李 颖1王洪波2*(1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875;21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 100144)[摘 要]优美与壮美是文艺范畴中古典和谐美的典型形态。

二者不仅相形相伴以形成和发展,而且在表现形态、审美特征、审美效果等方面相对而出、各执一端,同时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最终统一于古代素朴的/和谐美0理想;作为历史上最早的文艺形态,优美和壮美成为探讨文艺范畴的起点。

[关键词]优美 壮美 和谐美[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9]12)0186)05当代文艺思潮中的发生学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是同步发生的。

据此,我们也可以把文艺形态的发展史同人类发展史联系起来,作为对文艺形态进行考察的基本原则,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文艺对象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类型。

作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审美范畴,优美和壮美不仅是文艺学历史逻辑递进关系的开端,同时也体现了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艺术所面对和沉思的存在方式与生存境遇。

同人类自身审美意识的发展逻辑相吻合,人类探索美的最初方式,是以素朴的辩证思维为起点,从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中寻找美。

优美与壮美是古典和谐美的典型形态。

二者不仅相形相伴以形成和发展,而且在表现形态、审美特征、审美效果等方面相对而出、各执一端,却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最终统一于古代人素朴的/和谐美0理想。

一/优美0是美的一种最常见的形态,是最早进入人类的审美视野的美学范畴之一。

在人类思维尚不能区别美的本质和美的表现形态的古代,甚至在无须对美进行严格的哲学思考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美和优美直接等同起来。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美0,从狭义上讲主要就是指美的这种优美形态。

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美学观点的思想家从各自的哲学和美学观念出发,对美的本质的理解虽然很不相同,但他们对优美的特征、状貌的描述却有许多共同之处。

优美与壮美的审美意义

优美与壮美的审美意义

优美与壮美的审美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许多美丽的事物,无论是大自然的景色、艺术作品还是人们的外貌,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和享受。

然而,在美丽中又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优美和壮美。

这两种审美意义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优美的审美意义常常与柔和、温暖和平静的特质相关联。

这种美是一种柔和的美感,它能够安抚我们的心灵,带来一种内心的宁静。

我们可以从大自然的景色中找到优美的表现。

比如,一个迷人的日落在天空中展现着温柔的红橙色,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此外,优美的音乐也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

比如,一首悠扬的古典乐曲,以其柔和而优雅的旋律引领着人们进入真正的音乐境界。

相对于优美,壮美的审美意义则更加强烈和有力。

壮美的美是一种华丽而浩大的美感,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力量与威严。

我们可以从大自然的景观中找到壮美的表现。

例如,壮丽的高山脉、广袤的大草原和湍急的大江河,在其宏伟的气势中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壮丽美景。

另外,壮美的建筑和艺术作品也充满着力量和震撼。

比如,建筑师设计出的宏伟的宫殿、庙宇和雄伟的教堂,以及绘画家创造的壮丽的历史画面,都可以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心灵的振奋。

优美与壮美的审美意义各有各的价值,它们将美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给我们。

优美的审美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有助于放松和修复心灵。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经常感受到压力和紧张,而优美的事物可以让人们暂时远离这种负面情绪,找到内心的一片宁静。

壮美的审美则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勇气和豪情,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和壮丽的动力。

当人们看到壮美的景观和艺术作品时,往往会被它们所展现出的庄严和伟大所感染,从而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和激情。

在我们追求美丽的过程中,既要欣赏和享受优美的事物,也要感受和体验壮美的力量。

优美和壮美的审美意义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世界的美丽。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回想起壮美的景观和艺术作品,从中汲取勇气和动力。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聆听《牧歌》,脑海会浮现出一副什么画面?
=46
问题:词曲是怎么样结合在一起的?
词曲无结伴合奏:混一字声多合音唱,《字牧少腔歌长》
是瞿希贤根据内蒙古同名长调民歌改编而 成。主旋律为上下句结构的一段体,歌词描绘 如诗如画,主题旋律开阔流畅、高亢抒情;曲 调宽远悠长,节奏自由,速度力度适中,给人 以辽阔之感,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温柔、刚劲、平和、果敢 勇猛、粗犷、纯净、细腻壮美的特点Fra bibliotek 刚劲 果敢 勇猛
粗犷
进行曲与军歌是壮美音乐的典型表现。
听一听,比一比
曲目
旋律
速 力 节 音乐 美的 适用 度 度 奏 特征 范畴 题材 …

《月光
奏鸣曲》

舒展流畅,起伏小
温柔 适 平稳 细腻 优美 中 有序 纯净
回忆 母爱 清晨 春天
平和
……
… …
《运动 员进行 曲》
庄重严肃,起伏大
进行 坚定 紧凑 曲速 有力 度
刚劲 果敢 勇猛
壮美
军歌 运动 竞技
… …
粗犷
……
【听一听,辩一辩】
《梁祝》
优美
《保卫黄河》
壮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夜曲》
优美
《我的祖国》
壮美
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让我们的明天更美!
聆听《强军战歌》,脑海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对比鉴赏
曲 目 速 度 力度 节奏 旋律 音乐 美的 适用 …… 特征 范畴 题材
回忆
《牧歌》中稍速慢
疏松 适中 自由
字少 腔长 舒展
温柔
细腻 纯净
优美
母爱 清晨 春天
……
流畅 平和

中国传统音乐之“壮美”与“优美”审美风格探析

中国传统音乐之“壮美”与“优美”审美风格探析

■ —■ 贵州 学 ■ 大 学报- 术 09第 期 艺 版20・ 1
中国 传 统音 乐 之 “ 美" 壮 与 “ 美" 审 美风格探 析 优
龚 妮 丽
( 州大学人 文学 院 贵 贵 州贵 阳 5 0 2 ) 50 5
中国传统音乐多姿 多彩 ,呈现出不 摘要 :壮美与优 美是 中国传 统音乐 的两
隐含 着 崇 高感 ,这 种 崇高 感 比起 优 美 感 ,有着特殊的 审美 效应 ,它能鼓舞 人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壮 美 优美
中 图分 类 号 :JO 6l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6 1—
的意志 , 提升和扩 大人的精神 境界。壮
美风格 的艺术品与优美风 格的 艺术 品相 比较 ,给人予不 同的审美感 受,清代 姚
导师。
期 ,就有对壮美 崇尚的 审美 意识 。孔子 说:“ 大哉 ・ 尧之 为君也。 巍巍乎 !唯
霆 ,如 电,如 长 风 之 出谷 ,如 崇 山峻 崖 ,如 决大川 ,如 奔骐骥 ;其 光也 ,如
天为大,唯尧则之。 (< 语 ・ ” 论 泰伯))
天的 “ ” 是 形 态 ,而 尧 的伟 大 是 品 大
族性 格中就有 尚武 精神 ,他们 常常骑 在 马上吹奏粗犷的北狄 乐 ,北狄乐传入 中 原地区与汉乐相结合形成 各种不 同风 格 的鼓 吹乐。鼓 吹 乐有骑 马奏乐 的形 式 ,
也有在殿堂奏 唱的形式 ,在 军队 出征 或 军队凯旋 时演 奏 ,音乐充满 着雄健威武
姚 鼐描 绘 的虽是 文 章 的阳 刚风 格 , 但 这种风格普遍存在 于中 国各 门艺术之
者, 天地之 精 英 ,而 阴 阳刚 柔之 发也。
… …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

优美与壮美“优美”与“宏壮”这对概念,在《人间词话》发表以前就在思考了。

他在1904年的《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中就试图论述这两个概念:美之中有优美与壮美之别。

令有一物,令人忘利害之关系,而玩之不厌者,谓之曰优美之感情;若其物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有知识冥怒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

西方的Sublimity,王国维并没有直接翻译为“崇高”,而是选用了人们比较初悉的概念“壮美”或“宏壮”。

单其包含的内涵实质,我们不难看出,就是康德所指出的“崇高”。

如果对美进行分类,近代西方比较流行分为优美与崇高两类。

我们知道,崇高不同于古典的“优美”,它注重对象的“大”与主体体验的从痛感转向快感的动态性与过程性。

从逻辑上说它是超越静态和谐的古典美向前发展必然出现的一次否定与扬弃。

从历史上说,从古代的优美到产生出近代的崇高,显示了人类主体力量的发展与壮大,显示人类迎接苦痛、战胜苦痛的乐观与豪迈。

王国维将崇高译成壮美有他时代的局限性。

后来的美学研究发现了两者的区别。

周来祥曾在《论美是和谐》中作了论述。

与《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同年同月写的《<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更为清楚地区别了优美与崇高: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

苟一物焉,与吾人利害之关来,而吾人之观之也,不观其关系而观其物,或吾人之心中无丝毫欲存,而观其物也,不视为与我有关系之物,而但视为外物,则今之所观者,昨昔之所观者也。

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为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

此思想基本还是从康德那里来的。

在译介西方美学上作出重大页献的,后来只有朱光潜堪与王国维媲美。

“朱光潜以量多质高而广取其胜,而王国维却开世纪风气之先。

”1优美,指能使主体在审美时忘却了利害关系,心情平和宁静。

而崇高则是客体大不利于主体,主体意志受到威胁、压抑和破坏,此时主体摆脱意志束缚,而纯以智力观照外物,其心境由动到静,由剧烈的震动、悲痛、悲愤回复到平静状态,这样的美更摄人心魄。

高一音乐_优美与壮美课件 PPT

高一音乐_优美与壮美课件 PPT

其中《第三交响曲》又 称为 _英_雄__交_响__曲_,原是 献给拿破仑的,《 第五
交响曲》又被 《命__运_交__响_曲___》;第六 交响曲又被称为 《_田__园_交__响_曲__ 》;《第 九交响曲》又被称为 《_合__唱_交__响_曲_ 》,当中 最著名的曲调就是 《_欢__乐_颂___ 》。
进行曲
• 进行曲原为军队中用以整齐步伐、壮军威、 鼓士气的列队音乐,其起源可追溯至16世 纪的战争曲。进行曲的主要特点:节奏鲜 明,结构严谨方整,曲调开朗雄壮、富有 朝气,节拍上多采用偶数拍子(2/4,4/4拍 子),一般强调重拍,附点节奏较多。进 行曲通常分为三段式结构,中段较为抒情, 以取得与前后对比的效果。可根据内容分 为:行军的、凯旋的、战斗的、迎送的、 葬礼的等。
(肖邦)曲
放军占 月
领南京
优美 √ √

壮美
√√
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美,可它们却有 什么相同之处?
它们都给了我们美的感受。 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都必 须具备节奏美、旋律美、内 容美、风格美、意境美或者 听觉感受美的基本风格。
贝多芬
贝多芬是 _德__国_ 音乐家, 被誉为是“乐_圣___。他的 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 为此,人们通常把这些美分 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 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 个基本范畴
优美、欢乐美、喜剧美、 壮美、崇高美、悲剧美
最温柔的美—— 优 美 最豪气的美—— 壮 美 最快乐的美—— 欢乐美 最庄严的美—— 崇高美 最幽默的美—— 喜剧美 最煽情的美—— 悲剧美
【壮美】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以 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 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 人或群体的坚定意志和英雄气概

论艺术中的优美与壮美

论艺术中的优美与壮美

论艺术中的优美与壮美摘要:客观世界中美无处不在,大体分为优美和壮美两部分,在艺术中更是如此。

优美和壮美是对立统一的,是一个原美的两面。

而审美主体及标准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对优美和壮美的评价。

关键词:艺术;优美;壮美一、艺术中的优美与壮美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当宇宙还处在蛮荒时代,人类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又有谁会对那灿烂了亿万年的星空做一番歌颂呢?美,正是一种人类需要,是人类之所以称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情感需要。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因为是理念,所以要饱含理性思维。

美学研究者把美分为两个部分:优美与壮美。

优美表现阴柔之美,与纤细、娇小等形式相关联;壮美表现阳刚之美,与粗壮、挺拔等形式相对应。

艺术从客观世界中脱胎,又超脱于客观世界,每一个艺术门类中的美都具备优美和壮美这两方面的内涵。

先谈建筑。

高耸的摩天大楼高至百层以上,直插云霄,登楼而望,整个城市面貌尽收眼底,楼下人车如蚁,几近不可视。

此等高楼何其壮伟,这种美感必属壮美无疑。

池塘边的小亭中,只容三五人聊天下棋,虽无高楼之雄伟壮丽,却别有一番清静之趣。

更兼游鱼浮水,鸟语花香,优美之态尽显。

同样的道理,车水马龙,奔流不息的大马路、大广场,给人的是躁动的壮美之感,而幽僻的林荫路,宁静的农家院给人以一种祥和之美。

再看雕塑。

西方的著名雕塑《拉奥孔》是壮美的典型代表。

在这尊雕塑中,主体人物神情紧张,面部扭曲,浑身肌肉隆起,显得极壮实,周身还有毒蛇盘绕,表现出挣扎与恐惧。

两旁的人物雕的十分矮小,更显主体的高大。

而同一时期的《维纳斯》则属于优美的范畴。

这位古代西方美女面容姣好,面色宁静安详,体态丰满而不肥胖,身材比例绝佳,虽然没有双臂,但仍难掩那倾国倾城的美丽。

如果拿这两件雕塑作品在一起陈列,就不难看出,优美和壮美在形式上的差别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

中国绘画上也是如此。

以徐悲鸿先生的名画《田横五百士》为例。

画面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凝重,虽然背景被压缩在海角一隅,但通过右上角露出的天际和白云,仍可以让人强烈的感受到壮怀激烈的心境。

对“优美”“壮美”概念的澄清与拓展

对“优美”“壮美”概念的澄清与拓展

对“优美”“壮美”概念的澄清与拓展作者:陈晓平来源:《西部学刊》2015年第08期摘要:审美是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构成的一种功能系统即活力系统。

康德的目的论既是系统论的本体论基础,也是美学的本体论基础。

康德区分了“优美”和“壮美”,并分别称之为“知性美”和“理性美”。

本文进一步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把“优美”和“壮美”分别定义为“一阶活力系统的审美功能”和“高阶活力系统的审美功能”。

壮美是对优美的超越而不是排斥。

关键词:优美;壮美;功能系统;活力系统;康德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美感是一种重要的或高级的心理感受,而心理感受在心灵哲学中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论的话题即“感受性问题”( the problem of qualia)。

不过有一点几乎成为当代心灵哲学的共识,即把心灵看作一个功能系统,这使得功能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既然整个心灵是一个功能系统,那么,审美自然也是一种功能系统,即由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构成的功能系统。

这样,我们便有了一个探讨美感或审美活动的新视角。

本文把话题集中在“优美”和“壮美”这一对重要的美学概念上,试图从功能系统的角度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关于“优美”和“壮美”的翻译康德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区分了“优美”和“壮美”。

康德的美学术语“Schönen”和“Erhabene”,在英文文献中分别对应于“the beautiful”和“the sublime”。

①在一些中文文献中,这两个词分别对应于“优美”和“壮美”,但在另一些中文文献中分别对应于“美”和“崇高”。

例如,在宗白华直接由德文版翻译的《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中,虽然在多数场合这两个术语被译为“美”和“崇高”,但有时又译为“优美”和“壮美”(如该书第30、108、112页等)。

宗白华在其论文《康德美学原理述评》(作为《判断力批判》译本的附录)中则对这两个术语分别采用“优美”和“壮美”,并在“壮美”之后的括号中写上“崇高”,以表明二者为同一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优美与壮美的异同与联系
无我之境,人惟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壮美也。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云悠悠下”;“笔飏飞隼九霄翰,墨倒游鲸百仞澜。

剑外云山倾夜雨,巴东雪浪走春湍”,“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读完这些诗词,你是否体会到了不同意境的美?
美是在意志从平常状态进入一种忘乎自我、天人合一的境界时发生的,而要进入这种状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外界对象完全吸引我们时,我们会自然融入到这种美景之中,与天地合一;另一种是我们自己的意志受到触动,克服欲望的束缚,自发地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

这样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美:优美和壮美。

徐徐清风、潺潺溪流、明媚春光、荷塘月色、湖畔垂柳……优美的东西总是让人流连。

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它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是广义美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审美形态,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统一、内容与形式融合的审美范畴。

在优美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秀丽、妍雅、清新、轻盈、宁静、柔媚、纤巧、飘逸、淡雅、舒缓、圆畅、单纯的美。

在审美感受上,优美则给人以温柔、舒适、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之感。

舒缓宛转的曲线、悦耳动听的乐音、协调柔和的色彩,以及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匀称等等,都是优美形态的特征。

这就决定了优美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的特点。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岭,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壮美是与优美相比较而存在的美的普遍的常见的另一种形态,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强盛,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阳刚”,亦称“阳刚美”,是一种雄壮的刚性的偏于动态的美。

它具有形体博大厚重的量感和空间宽阔开展的广度。

就像这种场景:我们进入一个很寂寞的地区,在完全无云的天空下,树木和植物在纹丝不动的空气中,没有动物,没有人,没有流水,没有任何活动着的东西,只是最幽静的肃穆。

那么,这种环境就等于是一个转入严肃、进入观赏的号召。

更高程度的壮美感可以由下面的环境引起:大自然在飙风般的运动中;天色半明不黯,透过山雨欲来的乌云;赤裸裸的、奇形怪状的巨石悬岩,重重叠叠挡住了前面的视线;汹涌的、泡沫四溅的山洪。

壮美感就在这种可怖的环境和宁静的心境两者之间的对照中产生。

这样通过环境的变化,我们还可以产生程度更强的壮美感。

壮美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具有宏大、挺利、奔放、雄浑等特性。

其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不含恐惧、压抑的痛感,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快感。

壮美饱含着、蕴积强盛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

“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雄浑的力量蓄积着宇宙间的刚健之气,壮美的气势横贯无边无际的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蒸”一“撼”,呈现出移天动地的气势;一“坼”一“浮”,展示了浩瀚辽阔的境象。

壮美具有动态的劲健、迅疾之力。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谈“劲健”也强调:“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这表明,与优美的宁静状态不同,劲健的壮美之境更多地与奔马飞鹰、风云涛浪等动疾的物象相联系。

优美与壮美——如果是优美,意志不需要斗争就占了上风,其时客体的美,无阻碍地,因而不动声色地就把意志和为意志服役的、对于关系的认识推出意识之外了,使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与此相反,壮美那种天人合一的状况需要通过有意地、强力地挣脱该客体对意志那些被认为不利的关系,而不是像优美那样相对容易地获得。

实际上,壮美感和优美感在主要的决定因素方面,在纯粹的、不带意志的认识上,是相同的。

而仅仅只是由于一个补充规定,即被观审的对象与意志的关系不同,才和优美感有所区别。

由于程度上的不同,就产生了壮美的各级程度,产生了从优美到壮美的过渡。

优美与壮美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对立又互补。

两者均是美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美。

它们是相对的,但不是绝对的,都有着各自的本质特征但又有着相同之处,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常常交错在一起,在不同的环境和个体中相互转化。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与壮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与壮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以和谐统一为基调的优美和壮美,体现了主体各种审美心理因素的协调和心理机制运作的顺畅,突出了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及各种形式美因素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愉悦、轻松的审美快感。

从最初的审美感知到审美想象、审美理解,一直到审美快感的获得,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自始至终洋溢着谐调、均衡的气氛。

质言之,优美、壮美都以审美愉悦来唤起人的积极强烈的审美欲望,有利于培养人的最基本的形式美意识,促进人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审美心理活动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