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确保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工作的有效衔接,建立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一、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关系院前急救是指事故、急病等突发情况下,急诊护理人员到达患者现场,在不影响患者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进行生命体征稳定、初步诊断、预处理等工作。
而院内抢救是指急诊医生对重症抢救的一种行动,需要对患者进行复杂的治疗,包括内科、外科、麻醉等多方面的技术应用。
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院前急救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在院内抢救时获取更长的时间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院前急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是院内抢救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的原则1.人性化原则: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和权益,保护其隐私和人权。
2.规范化原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标准化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各种环节具有规律性和可操作性。
3.科学化原则:利用现代医疗技术,提升急救、抢救的效率和安全性,保证医疗质量。
4.整合化原则:整合急救、抢救资源,建立相对完备的配套体系和保障机制,综合应对各种医疗需求和人性化服务。
5.协同化原则:医护人员要协同工作,相互配合,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减少患者伤亡。
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流程1.院前急救:发生急救事件,急救人员迅速出发,到达现场,实施初步处理,稳定患者病情。
同时,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合适的医疗手段,给予医疗护理。
2.院内抢救: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指导急救队员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处理。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急救手段不同,组织相应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资源。
3.医院管理:医院应及时分析各种急救和抢救情况,总结及时反馈,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
医院管理方还可以加强与院前急救人员和急救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的提升。
急救与抢救标准作业程序制度
急救与抢救标准作业程序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急救与抢救标准作业程序,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高效、科学地打开急救与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2. 急救与抢救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2.1 急救与抢救组织机构医院设立急救与抢救组织机构,由医院管理负责人担负领导,并设立急救与抢救工作引导小组,包含急诊科主任、重症监护室主任、手术室主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
2.2 医务人员岗位职责(1)急诊科医生:负责诊断急诊病情,引导急救与抢救措施的实施。
(2)急诊护士:负责急救与抢救常规措施的实施,监测患者病情变动。
(3)重症监护室医生:负责危重患者的急救与抢救工作,引导护士实施治疗措施。
(4)手术室医生:负责执行紧急手术,并搭配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措施。
3. 急救与抢救物资的准备与管理3.1 急救箱的配置医院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相关部门配备急救箱,并依照规定实时检查和增补急救物资,包含但不限于心脏除颤仪、呼吸机、自动体外除颤仪、注射药品等。
3.2 物资管理医院设立急救物资管理部门,负责急救物资的采购、储存、更新与保养,并建立物资清单和消耗记录,确保物资的充分和有效利用。
4. 急救与抢救流程4.1 急救与抢救预警与报警(1)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察看,一旦发现患者急救或抢救的需求,应立刻向指定负责人发出预警。
(2)指定负责人接到预警后,立刻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急救与抢救工作,并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
4.2 患者的急救与抢救评估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急救与抢救前,应先进行评估,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情况及体征等,以确定急救与抢救的优先级和措施。
4.3 急救与抢救措施的执行医务人员依照医学规范和操作流程执行急救与抢救措施,包含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降温等,确保对患者的救治效果。
4.4 抢救过程的记录和报告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急救与抢救过程中的各项紧要数据和操作步骤,并在急救与抢救结束后立刻将记录报告给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总结经验。
抢救与急救措施制度
抢救与急救措施制度1. 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确保医院在抢救和急救过程中能够高效、科学地进行操作,供应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患生命和健康的损失。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工作人员,包含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行政人员等。
3. 抢救与急救组织3.1 抢救组织1.医院设立特地的抢救组织,由院长、副院长和相关医疗部门负责人构成,负责订立抢救工作计划和紧急处理措施。
2.抢救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抢救问题并提出改进看法。
3.2 急救组织1.医院设立特地的急救组织,由专业急救人员构成,负责执行急救任务。
2.急救组织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本领。
4. 急救设施与器材4.1 急救设施1.医院在合适的位置布置急救设施,包含急救室、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等,确保及时救治。
2.急救设施应保持干净、乾净,设立醒目的急救指示标志。
4.2 急救器材1.医院应配备基本的急救器材,包含呼吸道通畅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氧气供应设备等。
2.急救器材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完好可靠;有损坏或失效的器材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医院应订立急救器材的借用和归还制度,确保器材的有效利用和保管。
5. 抢救与急救培训5.1 培训内容1.医院应定期组织抢救与急救知识的培训,包含基础急救知识和专业抢救技能的学习。
2.培训内容如下:–基础急救知识:包含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急救技能。
–专业抢救技能:针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抢救技能培训,包含抢救溺水、窒息、中毒、电击等紧急情况。
5.2 培训对象医院全部工作人员均应参加抢救与急救培训,其中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应具备更高的培训要求。
5.3 培训评估医院应定期对参加抢救与急救培训的人员进行评估,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6. 抢救与急救流程6.1 抢救流程1.发现病患需要抢救时,立刻呼叫抢救人员,并报告抢救组织。
2.抢救人员立刻前往现场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应依照抢救工作计划进行操作。
卫生院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卫生院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1、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值班接诊。
对急诊病人,要立即组织医务人员积极抢救,不得拖延。
2、对抢救和急诊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24小时值班,随时观察和掌握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病人,或者延误病人救治。
3、及时向家属交待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抢救情况,对一时诊断不清的危重病人,应立即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会诊,经抢救病情稳定后速转上级医院治疗,不得延误时间,转院时要有1名医生带上抢救药品及器械,以防在路途发生事故。
4、平时要准备完善各类抢救药品、器材等,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5、如遇重大抢救病人,需立即报告院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治。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献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解决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解决,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解决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告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顿: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规定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教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他救设备已启动,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统各相关多门做好了必要在备。
3、医疗机构阁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感者时,应提前与危诊科或通度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数组转运感者;会诊科与调变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
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毫者伤痛情、相关专业来位情况拟定允许接纹后,立邮告知完前急数细选行老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教组在接受此类患省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装,如目前病售与特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解决清能等情况,同到做好登记。
4、院内通通的通畅保证:涉及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
抢救工作制度10篇
抢救工作制度10篇抢救工作制度 (1)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
2、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各尽其职。
3、根据抢救车管理要求对抢救物品进行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抢救物品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客观、准确、完整、真实、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物品以备事后查对。
及时记录抢救记录单,紧急情况下可于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抢救工作制度 (2) 抢救工作是否迅速,及时,有效,是衡量医院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
二、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三、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
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六、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一、引言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有效衔接是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为了规范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衔接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有效衔接原则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各级医疗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
2. 信息共享、无缝衔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信息共享,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病情信息的实时更新,为院内抢救提供准确、及时的病情资料。
3.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简化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交接程序,明确各自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4. 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抢救人员的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5. 质量监控、持续改进: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衔接工作的质量监控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急救质量。
三、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有效衔接流程1.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急救处理,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初步救治方案。
2. 院前急救人员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患者的病情信息及时反馈给院内抢救部门,并请求院内抢救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 院内抢救部门接到院前急救人员的通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人员、药品、设备等资源,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
4. 院前急救人员将患者转运至院内抢救部门时,应与院内抢救人员进行详细的病情交接,确保院内抢救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和救治方案。
5. 院内抢救人员应按照院前急救人员提供的病情信息和救治方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6. 院内抢救结束后,应将患者的救治情况和结果反馈给院前急救人员,以便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后续跟进和跟踪。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一、引言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而制定的,旨在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措施和应急处理流程。
本制度适合于公司内部员工以及外部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访客、客户和供应商等。
二、定义1. 急救:指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或者突发事件中,为了保护和维护受伤或者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紧急救助的行为。
2. 抢救:指在紧急情况下,对生命垂危或者受伤严重的人员进行紧急救治,以拯救生命的行为。
三、责任与义务1. 公司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确保员工具备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 急救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急救证书的员工,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急救和抢救服务。
3. 全体员工:有义务积极参预急救培训和演练,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四、急救设备与药品1. 公司将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氧气瓶等。
2. 急救箱内应包含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止血带、消毒纱布、创可贴、止血粉等。
五、急救培训与演练1. 公司将定期组织急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急救知识、心肺复苏(CPR)技能和使用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等。
2. 急救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和复习,确保技能的熟练掌握。
3. 公司将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摹拟真实紧急情况,以检验员工的应急反应和急救能力。
六、急救流程1. 发现紧急情况:任何员工发现紧急情况,应即将向急救人员或者相关负责人报告,并尽快启动急救流程。
2. 急救呼叫:急救人员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向医疗机构报告紧急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位置。
3. 初步救助:急救人员应迅速赶到现场,对受伤或者病患者进行初步救助,包括但不限于止血、心肺复苏等。
4. 等候医疗救援:在等待医疗救援到达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应继续提供紧急救助,直到医疗救援人员接手。
5. 紧急转运:一旦医疗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急救人员应协助医疗救援人员进行患者转运,确保患者安全送往医疗机构。
三_抢救工作制度
抢救工作制度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医疗急救水平,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规范抢救工作程序,提高抢救成功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基本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抢救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科室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抢救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抢救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抢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抢救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本科室的抢救工作。
四、抢救工作职责1. 抢救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和完善抢救工作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2)监督和指导下属部门的抢救工作;(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4)定期组织抢救演练,提高抢救能力。
2. 抢救工作办公室职责:(1)负责抢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传达和执行抢救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3)收集和分析抢救工作数据,为改进抢救工作提供依据;(4)组织抢救工作总结和评估。
3. 临床科室抢救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的抢救工作;(2)严格执行抢救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3)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抢救培训和演练;(4)及时报告抢救情况,协调科室之间的工作关系。
五、抢救工作程序1. 发现患者病情紧急,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
2. 科主任或护士长立即组织抢救,指定抢救组长,协调本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抢救工作。
3. 抢救组长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救治,严格按照抢救流程进行。
4. 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抢救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必要时转至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6. 抢救结束后,抢救组长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分析抢救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抢救物品管理1. 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急诊抢救制度(5篇)
急诊抢救制度一、急诊抢救室在急救中心主任、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____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
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
(一)“三先三后”。
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二)“三不转”。
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
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
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
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
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
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
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
紧急抢救与急救指南制度
紧急抢救与急救指南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制度的目的为了保障医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引导医院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与急救工作,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抢救与急救工作时必需遵守。
第三条定义1.抢救:针对危及生命、危重病患或急性危重病急救的行为。
2.急救:发生事故或突发疾病造成的紧急情况下,病患无法前往医院,在没有专业医务人员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力气的救治行为。
第四条负责人医院紧急抢救与急救工作由医院管理负责人统一负责。
具体紧急抢救与急救指南由医院急诊科负责人订立并不时修订。
第二章紧急抢救第五条遵从原则紧急抢救工作必需遵从以下原则:1.危重病患一旦确诊,应立刻启动抢救程序;2.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不安全的患者,抢救工作必需尽快打开;3.抢救过程中,要全力以赴,不得搁置或敷衍。
第六条抢救流程1.发现危重病患后,立刻呼叫抢救专家组;2.抢救专家组依据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订立抢救方案;3.执行抢救方案,保证各项抢救措施得以有效落实;4.抢救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关记录;5.抢救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和教训要及时总结,以提高下次抢救效率和质量。
第七条抢救设施医院应配备必需的抢救设施,如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紧急抢救设施的存放位置应明确标示。
第八条医务人员要求1.抢救专家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参加过相关的培训;2.医务人员在执行抢救任务时,应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不得慌乱;第三章急救指南第九条急救条件1.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参加抢救时,可以进行急救;2.患者面对生命不安全,救助的效果可能更好。
第十条急救步骤1.首先保护好本身和现场的安全;2.推断患者是否意识清楚,是否有生命不安全;3.若患者有生命不安全,应进行紧急救治;4.若患者无法行动或意识模糊,应拨打急救电话求助专业救援力气;5.在急救过程中,要尽量稳定患者病情,避开进一步恶化;6.对于意识失去、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进行心肺复苏操作;7.急救结束后,要及时向医院报告,并供应相关的急救记录。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标题: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引言概述: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是医疗卫生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救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协调配合,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定义、目的、内容、实施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定义1.1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是指针对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措施和流程的规定和安排。
1.2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急救救治效率和质量。
1.3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是由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
二、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目的2.1 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2.2 规范急救与抢救工作流程,避免因紊乱操作导致的医疗事故。
2.3 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救治工作的高效进行。
三、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内容3.1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应包括急救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急救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急救措施的执行和急救记录的保存等内容。
3.2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应明确各级急救中心、急救站点和急救车辆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
3.3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应规定急救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
四、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实施4.1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和执行。
4.2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实施需要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4.3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五、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监督5.1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监督应由医疗机构内部的相关部门负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
5.2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监督应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考核。
5.3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监督应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
抢救工作和急救流程管理制度
抢救工作和急救流程管理制度一、总则抢救工作和急救流程是医院紧要的医疗安全保障工作,为了确保高效、科学、安全地进行急救工作,进一步提高抢救效果,特订立本制度。
二、急救工作管理1. 急救中心设立与管理1.1 医院应设立特地的急救中心,配备必需的急救设备、药品和急救人员。
1.2 急救中心应保持24小时全天候开放,并能及时响应急救恳求。
1.3 急救中心应建立完善的信息记录系统,记录每一个急救案例的相关信息,以供后续分析和总结。
2. 急救人员管理2.1 医院应设立特地的急救队伍,组织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构成。
2.2 急救人员应经过相关专业培训,掌握必需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急救工作。
2.3 急救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和演练,并连续更新知识和技能。
3. 急救资源管理3.1 医院应配备充分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急救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可靠性。
3.3 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抢救流程管理4. 院内急救流程管理4.1 医院应建立统一的抢救流程和急救指南,明确各个急救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
4.2 抢救流程和急救指南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并及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
4.3 医务人员应依照抢救流程和急救指南的要求进行急救工作,严禁随便修改或疏忽流程。
5. 急救队伍配备和组织5.1 医院应依据科室、医疗需求等情况,合理配置急救队伍,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
5.2 急救队伍应配备充分数量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确保急救工作的及时响应和高效进行。
5.3 急救队伍应依照科学的分工和搭配,共同完成急救工作,确保抢救效果最大化。
6. 抢救现场管理6.1 在抢救现场,应明确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工作,确保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
6.2 抢救现场的四周应设置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6.3 抢救现场应保持乾净、安静,医务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禁喧哗和私人交谈。
急救抢救室工作制度
急救抢救室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急救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急救抢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1. 急救抢救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治工作。
2. 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
3. 抢救工作应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
4. 各部门应密切配合,确保抢救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四、工作内容1. 抢救室设置抢救室应设置在医院便于患者及时就医的位置,并有明显的标识。
抢救室内应设有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可用。
2. 人员配备抢救室应配备专业素质过硬的医护人员,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 抢救药品和设备抢救室应配备常用的抢救药品和设备,包括心脏急救药物、呼吸急救设备、止血急救物品等。
抢救药品和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4. 抢救流程抢救工作应遵循明确的流程,包括患者接诊、病情评估、急救措施、病情监测、转归判断等。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抢救流程,确保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
5. 交接班制度抢救室应实行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医护人员应详细交接患者的病情、抢救措施及用药情况。
交班内容应真实、全面,确保接班人员对患者病情有充分的了解。
6. 药品和物品管理抢救室内的药品和物品应实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数量准确、质量合格。
抢救药品和物品不得随意挪用或外借,应有详细的登记和使用记录。
7. 消毒和清洁抢救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抢救设备、药品和物品应定期检查、清洁和消毒,确保其卫生安全。
8. 抢救记录抢救工作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抢救措施、用药情况等。
抢救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以便于后续的病情分析和改进抢救工作。
9. 培训和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抢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
2024年急诊抢救制度(3篇)
2024年急诊抢救制度(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因病情涉及及其他专科范围,急诊各值班医师对诊断及处理均有困难时,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
应首先请本科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会诊,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于____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不在岗被邀会诊医师须在____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
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
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三)不超过____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____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
超过____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四)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五)如会诊后诊断仍不能确定病情,急诊科应暂时承担主要诊治责任,不得相互推诿。
并及时汇报医务处,必要时由主管部门组织全院范围内会诊及抢救。
(五)如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六)应邀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在安排好本科室工作后前去参加会诊;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急诊会诊时,应及时委派相应专科资质的医师及时参加。
(七)会诊结束后,认真填写会诊记录本2024年急诊抢救制度(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急诊抢救制度在2024年迎来了新的改革和完善。
在这个新的制度下,医疗机构将会更加高效地响应急诊情况,并且提供更全面的抢救措施,以提高急诊抢救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急救与抢救服务管理制度
急救与抢救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旨在规范医院急救与抢救服务的管理,提高医疗救助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二条急救与抢救服务包含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抢救等各项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及相关辅佑襄助人员。
第二章急救与抢救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第三条医院应设立急救与抢救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急救与抢救服务工作。
中心设置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由医院领导任命。
第四条急救与抢救服务中心应配备充分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相关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急救与抢救操作技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第五条医院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急救网络,包含院内急救、院前急救和转院急救等环节,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急救服务。
第六条医院应订立医学救助标准和流程,明确急救与抢救服务的各项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院前急救服务管理第七条医院应与本地急救中心、交通管理部门等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确保院前急救服务的快速响应。
第八条院前急救服务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具备急救技能和相关知识。
医院应定期向院前急救服务人员供应连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九条院前急救服务人员应遵守急救操作规范,做到快速、稳定、准确地为患者供应急救服务,严禁私自使用急救设备和药品。
第十条医院应加强与院前急救服务人员的沟通和搭配,及时供应患者的病历、情况和预算等信息,确保院前急救服务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院内急救服务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设置相应的急救科室,配备专业急救医生和护理人员,并在科室内设立急救药品、设备和监护设施,以保障院内急救服务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院内急救科室应常备充分数量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并定期检查、更新药品。
药品过期、失效或损坏的,应及时更换。
第十三条急救科室应配备专业的急救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
紧急救援与急救措施制度
紧急救援与急救措施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医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与急救工作,保护患者和职工的生命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部门、科室及职工,包含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紧急情况:指突发事件或突发疾病,对人员生命和资产安全造成严重威逼的情况。
2.救援: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3.急救:指对患者突发疾病或意外损害进行紧急治疗和抢救。
第二章紧急救援制度第四条紧急情况报警1.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应立刻依照医院规定的报警程序进行报警,并供应准确的紧急情况信息。
2.报警应当包含紧急情况的时间、地方、性质、规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信息。
第五条紧急情况响应1.医院设置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紧急情况的处理工作。
2.应急指挥中心应依据紧急情况的性质和规模,及时调配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应急资源到相关现场。
3.各部门、科室应依据紧急情况的需要,乐观响应并搭配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
第六条紧急情况处理1.应急指挥中心应依据紧急情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护医院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2.医务人员应依照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组织抢救和救治伤员,并进行紧急手术等必需操作。
第七条紧急情况评估与反馈1.应急指挥中心应及时评估紧急情况处理的效果,并依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2.紧急情况处理结束后,应急指挥中心应及时反馈相关情况给医院领导,并进行相关汇报和总结。
第三章急救措施制度第八条急救培训与演练1.医院应定期组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
2.医务人员应参加急救技能演练,熟识急救操作流程和器械使用。
第九条急救设备与药品管理1.医院应配备必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更新。
2.每个科室应当保证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订立相应管理制度。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引言概述: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救治受伤或生命垂危的人们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规定。
这个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机制、急救培训与救援队伍建设、急救设施建设、急救器械与药品的配置以及急救记录与信息管理。
一、应急响应机制1.1 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快速响应和高效协调。
1.2 制定明确的应急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1.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应急响应的整体合力。
二、急救培训与救援队伍建设2.1 开展广泛的急救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应对能力。
2.2 建立专业的救援队伍,包括医疗人员、消防人员等。
2.3 定期组织演练和考核,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急救设施建设3.1 建立完善的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点,覆盖城乡各个区域。
3.2 配备先进的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
3.3 提供舒适、安全的急救环境,保障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四、急救器械与药品的配置4.1 根据急救需求,合理配置急救器械和药品。
4.2 定期检查和更新急救器械和药品,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4.3 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急救药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规范。
五、急救记录与信息管理5.1 建立完善的急救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病情和处理过程。
5.2 加强急救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急救效率。
5.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急救数据库,为急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加强急救培训与救援队伍建设、完善急救设施、合理配置急救器械与药品以及建立急救记录与信息管理系统,我们能够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的建设和推进,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与抢救工作制度
1、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值班接诊。
对急诊病人,要立即组织医务人员积极抢救,不得拖延。
2、凡急诊、重症病人需要住院治疗者,须在住院前先预交押金,如被救病人一时筹资困难时,可允许其在8小时内补交各种费用。
3、对抢救和急诊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24小时值班,随时观察和掌握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和交接班工作。
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病人,或者延误病人救治。
4、及时向家属交待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抢救情况,对一时诊断不清的危重病人,应立即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会诊,经抢救病情稳定后速转上级医院治疗,不得延误时间,转院时要有1名医生带上抢救药品及器械,以防在路途发生事故。
5、平时要准备完善各类抢救药品、器材等,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6、如遇重大抢救病人,需立即报告院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治。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药房工作制度
1、对待病人态度要热情和蔼,及时准确划价、不得无
故延误病人,急诊处方须随到随配。
2、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保管、采购、登记、统计及处方的调配工作。
3、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毒、麻、限剧药、贵重药品。
4、调配处方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四对制度(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
四对:对药方、剂量、含量、用途)。
5、配方应细心认真,不得修改处方。
6、不能私自收费,更不能欠费或不交费取药。
7、药方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药品摆放整齐。
8、及时检查药品质量、效期,加强药品管理。
检验科工作制度
1、检验单由医师逐项填写,要求字迹清楚,目的明确。
急诊检验单上须注明“急”字。
2、收标本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标本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采集。
对不能立即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管。
普通检验,一般应于当天下班前发生报告。
急诊检验标本,随时做完随时发生报告。
3、要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作好登记,签名发生出报告。
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
发现检验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应主动报告。
4、特殊标本发出报告后保留24小时,一般标本和用具应立即消毒。
被污染的器皿应高压灭菌后方可洗涤。
对可疑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于指定地点焚烧,防止交叉感染。
5、应定期检查试剂和校对仪器的灵敏度,定期抽查检验质量。
6、检验室工作人员须为专职人员或经专门培训取得相应资质证明的人员来从事检验工作。
分娩室工作制度
1、分娩室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方可进入分娩室。
接产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分娩室24小时应有人值班,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产程(正常妇30分钟听一次胎心)并记录观察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院领导或上级医生。
3、分娩室所必需的用口、药品和急救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
4、值班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观察产程,按规定测血压、听胎心,并做好记录。
5、接产后接产人员及时、准确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情况记录和出生证。
6、产妇产后应在分娩室观察1小时,无特殊情况送回病房。
7、分娩室内不准家属及其他无关人员入内,必须保持室内清洁,设专用清洁卫生工具,定期搞好卫生和消毒,进行细菌培养。
8、有传染病或有感染的产妇,分娩时应与正常产妇分别使用产床,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功能检查室工作制度
1、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各种B型超声等检查。
2、需做检查的病员,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不得缺项,对危重病员和外地病员,优先予以安排检查。
3、使用仪器的人员必须熟悉仪器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规定程序进行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遇有疑难问题应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解决,并要建立设备健全各种资料登记存档工作。
5、各种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认真执行仪器管理制度,注意防尘、防污,定期对仪器保养维修,按时检测,保证运转灵敏正常。
各种仪器设备一律不得外借。
6、认真钻研业务,不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7、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
8、注意安全,下班前应关闭仪器开关,门窗加锁,切断电源和水源。
有夜班的检查室,要严格进行交接班。
放射室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
急诊病人随到随检。
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就事先预约。
2、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
特检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对不宜搬运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X线诊断要紧密结合临床,认真阅片,如实准确填写诊断报告。
5、全部X线照片都就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
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生签名负责。
院外借片,除经院领导批准外,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6、放射人员应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
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妥善安排休假。
8、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无菌操作、消毒常规、急救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值班制度等,保持室内整洁。
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
2、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不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进入手术室。
3、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应由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
各项急症手术的全套器械,电气和蒸汽设备应经常检查,经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
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须经院领导批准方可办理暂借手续。
麻醉药与剧毒药有明显标志,加锁专人保管,按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后方可使用。
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别进行,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及时处理干净被血污染的器械敷料,一切物品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和检查工作并归还原处。
若无条件时,应先作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
5、手术室应常规准备急症专用器械、敷料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急症手术。
6、手术室应对手术病人作详细登记,按时统计上报。
7、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如有感染,应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的原因,及时纠正。
8、手术通知单须手术前一天送交手术室,以便准备。
急诊手术通知单须经责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字。
9、手术室按时接手术病人,并带好病历,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标记,防止差错。
病人要穿医院服入手术室。
10、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需请假,片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
外出时要更换外出衣、鞋、帽。
11、疖肿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人员原则上不准进入手术间,特殊情况可戴双层口罩方可进入。
12、手术室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一律不传私人电话,严禁吸烟,值班人员须在指定地点就餐。
13、爱护一切器械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避免损坏。
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院领导酌情处理。
精密仪器要设专人保管,1月以上不用者,要定期保养。
14、建立常用手术器械卡,准备器械时按卡片进行查对,同时检查器械性能。
手术包必须标明消毒日期或有效日期。
15、手术采取的标本,应有专有负责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