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模板

冷轧模板
冷轧模板

学号:200806020219

H EBEI United U NIVERSITY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年产200万吨1780冷轧板带钢

压下规程设计

学生姓名:高敏

专业班级:08级金属材料工程2班

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

指导教师:赵丹

2012年03月01日

目录

1 综述 (3)

1.1冷轧带钢的轧制工艺有以下特点: (3)

1.2 压下规程的设计 (3)

2 原料的选择 (3)

2.1 原料规格 (4)

2.2热轧原料卷技术要求 (4)

2.3来料规格 (5)

3 张力制度 (5)

4 压下制度 (5)

4.1常用的压下规程设计方法 (5)

4.2压下量的分配 (6)

4.3各道次轧制力的计算 (6)

5 速度制度 (11)

6轧制规程表 (14)

7设备校核 (14)

7.1轧辊强度校核 (14)

7.1.1 六辊轧机轧辊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14)

7.1.2六辊轧机轧辊强度校核 (15)

7.1.2.1支撑辊强度校核 (15)

7.1.2.2工作辊强度计算 (16)

7.1.2.3支撑辊与工作辊接触应力计算 (17)

7.2咬入角校核 (17)

7.3电机功率校核 (18)

8 年产量计算 (19)

8.1 轧机小时产量 (19)

8.2 轧机平均小时产量 (21)

8.3轧机年产量的计算 (22)

参考文献 (23)

年产200万吨1780冷轧板带钢压下规程设计

1 综述

1.1冷轧带钢的轧制工艺有以下特点:

(1)加工温度低轧制中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加工硬化当钢种一定时,加工硬化的剧烈程度与冷轧变形程度有关。加工硬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继续轧制,要经过软化热处理才可继续进行。成品冷轧板在出厂前也需要进行热处理,通常是再结晶退火处理。

(2)需要工艺冷却和润滑冷轧过程中的变形热和摩擦热使轧件和轧辊的温度升高,辊面温度过高会引起工作辊淬火层硬度下降,甚至发生内部组织分解,使辊面出现附加应力而产生裂纹,还会破坏正常的辊形,影响轧制精度。同时,辊温过高也会导致工艺润滑剂失效(油膜破裂),使冷轧不能顺利进行。冷轧采取工艺润滑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有助于在已有的设备能力条件下实现更大的压下,生产厚度更小的产品。

(3)采用张力轧制采用大张力轧制,张力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带材在轧制过程中跑偏,保证带材平直和良好的板形和保持轧制过程的稳定,降低金属变形抗力适当调整轧机主电机负荷。采用的平均单位张力值为材料屈服强度的10%~60%,一般不超过50%。

(4)采用多轧程轧制。由于冷轧使材料产生加工硬化,当总变形量达到60%~80%时,继续变形就变得很困难。为此要进行中间退火,使材料软化后轧制得以继续进行。为了得到要求的薄带钢,这样的中间退火可能要进行多次。两次中间退火之间的轧制称为一个轧程。[1]冷轧带钢的退火在有保护气体的连续式退火炉或罩式退火炉中进行(见冷轧板带退火)。冷轧带钢的最小厚度目前可达到0.05mm,冷轧箔材可达到0.001mm。

1.2 压下规程的设计

压下规程是轧制规程最基本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轧机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压下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卷尺寸选择;各轧机压下量分配及速度制度选择;轧机机组压下量分配及速度制度选择;各道力能计算及设备能力校核。

制定压下规程的步骤和方法为:

(1)在咬入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经验分配各道次压下量;

(2)制定速度制度,计算轧制时间并确定逐道次轧制温度;

(3)计算轧制压力,轧制力矩及总传动力矩;

(4)校验轧辊等部件的强度和电机功率;

(5)按制定规程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正。[2]

2 原料的选择

使用热轧板带为原料,坯料最大厚度取决于设备条件,坯料最小厚度取决于成品厚度、钢种、成品的组织和性能要求以及供坯条件。

本厂年产200万吨的冷轧产品,原料由热轧厂供应,设计确定冷轧厂所需的热轧原料的种类、断面形状、单重及规格尺寸。

2.1 原料规格

带钢宽度:700~1750mm

带钢厚度:1.0~6.0mm

钢卷内径:Φ700/762mm

钢卷外径:Φ1100~2000mm

钢卷重量:最大30t

2.2热轧原料卷技术要求

1带钢宽度允许偏差:0~+20mm。

2热轧带钢最大波浪度为:

1.8~3.0mm 带长每2mm最大到20mm。

3.1~

4.5mm 带长每2mm最大到15mm。

90以上的边缘,应卷紧,3热轧带钢原料不应有边缘裂口、裂缝或向上弯起

边缘整齐,内圈无舌头。

4热轧带钢表面不得有气泡、结疤、折迭、裂缝、夹杂、压入氧化铁皮,侧面不允许有分层,必须脱油、脱脂、无漆。

5带钢表面允许有深度(或高度)不大于厚度负(或正)偏差之半的压痕、裂纹、麻点、划伤及轧辊所造成的网纹。

6厚度允许偏差见表1

7凸度:凸度是指垂直轧制方向横截面上,中点厚度与距带钢边部40mm 处厚度的差值,最大允许凸度见表2

2.3来料规格

原料规格为 3×1600mm ,典型产品为Q235普碳钢,规格为1.2mm×1600mm 。

3 张力制度

张力在冷轧生产中不仅可以降低轧制压力,防止带钢跑偏,补偿沿宽度方向轧件的不均匀变形,并且还起着传递能量,传递影响,使各机架之间相互连接的作用。

张力制度就是合理的选择轧制中各道次张力的数值。实际生产中若张力过大会把带钢拉断或产生拉伸变形,若张力过小则起不到应有作用。因此作用在带钢上的最大张应力应满足:

max s σσ<

其中:

max σ—作用在带钢单位截面积上的最大张应力;

s

σ—带钢的屈服极限。

冷连轧的特点之一是采用大张力轧制,所以一般单位张力q 为(0.3~0.5)s σ,轧机不同、轧制道次不同、钢种不同、规格不同等影响,张力变化范围较宽。后张力与前张力相比对减少单位轧制压力效果明显,足够大的后张力能使单位轧制压力降低35%,而前张力只能降低20%左右。且单位张力后机架要比前机架大一些。[3~5]

4 压下制度

要保证一定的总压下率,连轧总压下率一般为50%~60%,取60%。

4.1常用的压下规程设计方法

1先按经验并考虑到规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对各道(架)压下进行分配;

2按工艺要求并参考经验资料,选定各机架间的单位压力; 3校核设备的负荷及各级限制条件。

4.2压下量的分配

根据经验采用分配压下系数如表3,令轧制中的总压下量为h ∑?,各道次压下量i h ?分配用以下公式计算:

h

b h i i ∑?=?

其中:

Δhi 为各道次压下量

bi 为各道次压下分配系数。 ∑Δh 为总压下量为1.8mm

架压下量或轧后厚度。

根据表中的bi 计算出各道次压下量为:

1h ?=0.54,2h ? =0.45,3h ? =0.45,4h ? =0.27,5h ? =0.09

最后一道次考虑板形,及表面质量的要求,取较小的压下率。

4.3各道次轧制力的计算

各机架摩擦系数的选取:第一道次考虑咬入不喷油,故取0.08,以后喷乳化液,取值0.05~0.06。具体选择如表4:[6]

()l B x e Q K l B P P x '

--='=1

式中:

h l f x '

=

,摩擦几何系数;

l '—考虑轧辊弹性压扁的变形区长度;

K —平面变形抗力;

Q —前后张力平均值, 2

01q q Q +=:1q —前张力,0

q —后张力;

B —轧件宽。

各个道次的轧制压力的步骤说明如下:

第一道:由原料开始轧制,压下量为1h ?=0.54mm ,占冷轧总压下率的18%,即冷轧压下率:0ε =0,1ε=18%。 求平均压下率ε∑为:

ε∑= 010.40.6εε+

由公式(6.3),得: ε∑= 010.40.6εε+=0.4×0+0.6×18%=10.8%

根据典型产品的含碳量查找对应的加工硬化曲线,可知:σ

0.2=28kg/mm2,

s σ ≈σ

0.2。

求平均单位张力:201/1.72

2

.682mm kg q q Q =+=+=

。 故K= 1.15s σ=1.15×28=32.2kg/mm2 K-Q =32.2-7.1=25.1kg/mm2

计算h R l ?==54.0245?=11.5mm

h fl z /=

由上式得: h fl z /==0.08×11.5/2.73=0.34,z 2=0.11 C =8 × (1-μ2)/πE

其中,弹性模量:E=206Gpa ,泊松比: μ=0.33 由上式得:

C =8×(1-μ2)/πE =8×(1-0.332)/(3.14×20600)=1.1×10-4 y =2CRfK /h =2×1.1×10-4×245×0.08×25.1/2.73=0.04

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即斯通图解法,

h l f x /'==0.36

h x l ='f /=0.36×2.73/0.08= 12.285 mm

x

e n x 1-='=1.204

p =n '× (K-Q )=1.204×25.1=30.22kg/mm 2

P 1=p l B '=1600×12.285×30.22=594t

第二道:压下量为2h ?=0.45mm ,入口总压下率为18%,出口总压下率为33%。求平均总压下率:

由得:ε∑=010.40.6εε+ =0.4×18%+0.6×33%=27% 查典型产品加工硬化曲线得:σ0.2=40kg/mm2,s ≈σ0.2

平均单位张力: 2

/15.92/)83.10(mm kg Q =+=

故K=1.15σs =1.15×40=46kg/mm2 K-Q =46-9.15=36.85kg/mm2 计算 h R l ?==45.0245?=11.50mm

由上述公式得:h fl z /==0.05×10.50/2.235=0.235 , z 2=0.055 计算:C =8×(1-μ2)/πE =8×(1-0.332)/(3.14×20600)=1.1×10-4 其中, 弹性模量: E=206Gpa ,泊松比: μ=0.33 y =2×CRfK /h =2×1.1×10-4×245×0.05×36.85/2.235=0.044 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斯通图解法),

h l f x /'==0.26

h x l ='f /=0.26×2.235/0.05=12.5622mm

x

e n x 1

-='=1.142

p =n '×(K-Q )=1.142×36.85=42.08kg/mm 2

P 2=p l B '=1600×12.622×42.08=782.486t

第三道:压下量为3h ?=0.45mm ,入口总压下率为33%,出口总压下率为

48%。求平均总压下率:

由公式(6.3),得: ε∑=010.40.6εε+ =0.4×33%+0.6×48%=42% 查加工硬化曲线得:σ

0.2=43kg/mm

2

, σs ≈σ

0.2

平均单位张力: 2/15.122/)3.1014(mm kg Q =+=

故K=1.15σs=1.15×43=49.45kg/mm2 K-Q =49.45-12.15=37.3

计算: h R l ?==45.0245?=10.50mm

由上式得:h fl z /==0.05×10.50/1.785=0.3294 ,z 2=0.087 计算:C =8×(1-μ2)/πE =8×(1-0.332)/(3.14×20600)=1.1×10-4 其中:弹性模量:E=206Gpa ,泊松比: μ=0.33 y=2×CRfK/h =2×1.1×10-4×245×0.05×37.3/1.785=0.056 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斯通图解法),

h l f x /'==0.33

h x l ='f /=0.33×1.785/0.05=11.781mm

x

e n x 1-='=1.185

p =n '×(K-Q )=1.185×37.3=42.20kg/mm 2

P 3=p l B '=1600×11.781×42.20=795.45t

第四道:压下量为4h ?=0.27mm ,入口总压下率为48%,出口总压下率为57%。求平均总压下率:

由上式得:ε∑=010.40.6εε+ =0.4×48%+0.6×57%=53.4% 查加工硬化曲线得:σ

0.2=49kg/mm

2

, σs ≈σ

0.2

平均单位张力: 2

/9.152/)148.17(mm kg Q =+=

故K=1.15σs=1.15×49=56.35kg/mm2

K-Q =56.35-15.9=40.45

计算:h R l ?==27.0245?=8.13mm

由上式得:h fl z /==0.05×8.13/1.425=0.285, z 2=0.08 计算:C =8×(1-μ2)/πE =8×(1-0.332)/(3.14×20600)=1.1×10-4 其中:弹性模量:E=206Gpa ,泊松比:μ=0.33 y =2×CRfK /h =2×1.1×10-4×245×0.05×40.45/1.425=0.077 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斯通图解法),

h l f x /'==0.33

h x l ='f /=0.33×1.425/0.05=9.41mm

x

e n x 1-='=1.185

p =n '×(K-Q )=1.185×40.45=47.93kg/mm 2

P 4=p l B '=1600×9.41×47.93=721.63t

第五道:压下量为5h ?=0.09mm ,入口总压下率为57%,出口总压下率为60%。求平均总压下率:

由上式得: ε∑=010.40.6εε+ =0.4×57%+0.6×60%=58.8% 查加工硬化曲线得:σ

0.2=52kg/mm

2

,σs ≈σ

0.2

平均单位张力: 2

/9.182/)8.1720(mm kg Q =+=

故K=1.15σs=1.15×52=59.8kg/mm2 K -Q =59.8-18.9=40.9kg/mm 2

计算:h R l ?==09.0245?=4.7mm

由此得:h fl z /==0.05×4.7/1.245=0.19 ,z 2=0.036 计算:C =8×(1-μ2)/πE =8×(1-0.332)/(3.14×20600)=1.1×10-4 其中:弹性模量: E=206Gpa ,泊松比: μ=0.33

y =2×CRfK /h =2×1.1×10-4×245×0.05×40.9/1.245=0.089 查轧辊压扁时平均单位压力图解(斯通图解法),

h l f x /'==0.27

h x l ='f /=0.27×1.245/0.05=6.723mm

x

e n x 1-='=1.148

p =n '×K =1.148×40.9=46.95kg/mm 2

P 5=p l B '=1600×6.723×46.95=505.03t

5 速度制度

冷连轧机最大特点是速度高,生产能力大,轧制板卷重。 轧制时先采用低速度穿带(1~3m/s ),待通过各机架并由张力卷取机卷上之后,同步加速到轧制速度,进入稳定轧制阶段。在焊缝进入轧机之前,为避免损伤辊面和断带,一般要降速至稳定轧制速度的40%~70%。焊缝过后又自动升至稳定轧速。在一卷带钢轧制即将完成之前,应及时减速至甩尾速度,以通过尾部。[7~9]

冷连轧的最高速度限制,主要是由轧制工艺润滑和冷却能否保证带钢表面质量和板型。

在实际生产中,冷连轧机各机架速度调节及设定皆采用轧辊速度。当压下规程制定后,则各架轧出厚度hi 已知。

根据轧制时的秒流量相等条件方程:

C

v h i i =

式中:hi―第i 架轧机出口处轧件厚度。 vi ―第i 架轧机出口处水平速度。

由末架轧机出口处轧件水平速度可求出各架轧机出口处的轧件水平速度。再由公式:

hi

hi i s v v +=

1

求出各机架轧辊速度。

首先是末机架出口处轧件水平速度的选取,根据经验,一般取末机架轧机出口处轧件水平速度为不大于22.5m/s 。现取末机架轧机出口处轧件水平速度为

5h v =13m/s ,5h =1.2mm ,则可求得:

第一架轧机:

由秒流量相等C v h i i =,1h ?=0.54mm ,1h =2.46mm 。 求得: 1h v =1

5

5h h v h =6.34m/s 。 咬入角:)1arccos(1D

h

?-=α=arccos(49054.01-)=2.69°=0.047 rad 中性角:)21(2

1

1

1f

ααγ-

=

=

)08

.02047

.01(2047.0?-=0.017rad 前滑值:R h S h 12

11γ==24546.2017.02

?=0.029=2.9% 第一架轧辊速度:1111h h S v v +== 6.34

10.029

+=6.16m/s 第二架轧机:

由秒流量相等C v h i i =,2h ?=0.45mm ,2h =2.01mm 。 求得: 2h v =2

5

5h h v h =7.76m/s 。 咬入角:)1arccos(2D

h

?-=α=arccos(45.01-)=2.69°

=0.047rad 中性角:)21(2

2

2

2f

ααγ-

=

=()

rad 012.005.02047.012047.0=?-

前滑值:R h S h 2

2

2

2γ=

=24510.22012.0?=0.018=1.8% 第二架轧辊速度:1x =

018

.0176.7+=7.6m/s 第三架轧机:

由秒流量相等C v h i i =,3h ?=0.45mm ,3h =1.56mm 。 求得: 3h v =

3

5

5h h v h =10m/s 。 咬入角:)1arccos(3D

h

?-=α=arccos(49045.01-)=2.69°

=0.047rad 中性角:)21(2

3

3

3f

ααγ-

=

=()

05.02047.012047.0?-=0.012rad

前滑值:R h S h 3

2

33γ=

=24556.12012.0?=0.023=2.3% 第三架轧辊速度:3331h h S v v +==023

.0110+=9.78m/s 第四架轧机:

由秒流量相等C v h i i =,4h ?=0.27mm ,4h =1.29mm 。 求得: 4h v =

4

5

5h h v h =12.09m/s 。 咬入角:)1arccos(4D

h

?-=α=arccos(49027.01-)=1.90°=0.03rad 中性角:)21(2

4

4

4f

ααγ-

=

=

)05

.0203

.01(203.0?-=0.011rad 前滑值:R h S h 4

2

4

4

γ==

24529.12011.0?=0.023=2.3% 第四架轧辊速度:44

41h h S v v +==023

.0109.12+=11.82m/s 第五架轧机:

已知5h v =13m/s ,5h ?=0.09mm ,5h =1.2mm 。 咬入角:)1arccos(5D

h

?-=α=arccos(49009.01-)=1.1°=0.019 rad 中性角:)21(2

5

5

5f

ααγ-

=

=

)05

.02019.01(2019.0?-=0.0077rad 前滑值:R h S h 5

2

55

γ==

2452.10077.02

?=0.012=1.2% 第五架轧辊速度:5551h h S v v +==13

10.012

+=12.85m/s 。

6轧制规程表

本设计采用五机架连续轧制,制定轧制规程如表5:[10]

表5冷轧压下规程

7设备校核

7.1轧辊强度校核

轧辊直接承受轧制力和转动轧辊的传动力矩,属于消耗性零件。就轧机整体而言,轧辊的安全系数最小。轧辊强度往往决定整个轧机负荷能力,因此,要对轧辊进行校核。

五机架连轧机各机架有关校核的具体数据如表6:

7.1.1 六辊轧机轧辊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六辊轧机的工作辊辊身直径为Dg=490mm,辊身长度Ls=1780mm;支撑辊直径为Dzh=1410mm,辊身长度Ls=1750mm;据此确定轧辊其他参数以备校核。

轧辊材质选用合金锻钢,许用应力[]σ=20kg/mm2,许用接触应力[]σ'=240kg/mm2, []τ'=73 kg/mm2。

工作辊辊颈直径d1=(0.5~0.55) Dg=250mm

工作辊辊颈长度l1=(0.83~1.0) d1=230mm

支撑辊辊颈直径d2=(0.5~0.55)Dzh=750mm 支撑辊辊颈长度l2= (0.83~1.0)d2=680mm

辊头采用滑块式万向接轴辊头,其主要尺寸如下: D=Dg -(5~15)=480mm

辊头厚度S=(0.25~0.28)×D=120mm a=(0.50~0.60)D=260mm b=(0.15~0.2)D=80mm c=(0.50~1.00)b=63mm

辊头总宽度b 0=22)2/()2/(2S D -=464.76mm 接轴角:α=8°

轧件宽度:B=1600mm 断面系数η=0.346

支撑辊压下螺丝间的中心距Lzh=Ls+l2=1780+680=2460mm 工作辊压下螺丝间的中心距Lg=Ls+l1=1780+230=2010mm

7.1.2六辊轧机轧辊强度校核

由于第三架的轧制力最大,最有可能存在危险,所以以第三架为例进行强度校核。

7.1.2.1支撑辊强度校核

(1)辊身中央处承受最大弯曲力矩:

??? ??-=84s zh D L L P M 3824601780795.4510 3.1210.4

8kg mm ??

=??-=? ??? 辊身中央处产生的最大弯曲应力:

max

σ82

33

3.1210 1.113/0.10.11410

D zh M kg mm D ?===? max σ<[]σ=20kg/mm 2

所以支撑辊辊身强度满足要求。

(2)辊颈危险截面在辊颈与辊身联接处,此处弯矩为:

38211

795.4510680 1.3510.44d M Pl kg mm

==???=? 该危险断面的弯曲应力为:

8

2

33

2 1.3510 3.2/0.10.1750d d M kg mm d σ?===?

该处的扭转力矩为:

n M =n

N 51055.9?=3582200251055.9???=710174.1?kg ?mm

该危险断面的扭转应力为:

τ=

3

22.0d M n =3

7502.0710174.1??=0.139kg/mm 2

该处的合成应力为:

23.21/p kg mm σ===

p σ<[]σ=20kg/mm 2

所以支撑辊辊颈强度满足要求

7.1.2.2工作辊强度计算

工作辊辊头强度计算: 接轴传递的扭转力矩

n

N M 51055.9?==358220025

1055.9???=710174.1?kg ?mm

x =0.5??? ??-b b 320sin α+1x =???

?

???-?803276.4645.0sin 8+75=132.26mm

其中:x -合力P 的力臂,mm ;

1x -铰链中心至危险断面的距离取75mm 。

工作辊辊头(带切口扁头)强度按梅耶洛维奇经公式计算:

???????????? ??++?-=2220693)3

2(1.1ησb x x bS b b M j =

???

???????? ???+?+?????

? ???-??22

2

7

346.068026.132926.1323120

80803276.46710174.11.1 =12.13kg/mm 2

j σ<[]σ=20kg/mm 2

其中:η-计算抗扭断面系数的系数,与b :S 有关,查文献得η=0.346。 工作辊辊头的强度满足要求。[11]

辊头接轴叉头的最大应力按下式计算:

σ=()36.05.25.27D

k M +=3480

6.02.15.2710174.15.27??

? ??+????=10.51kg/mm 2 其中:k =1+0.05α2/3=1.2

σ<[]σ=20kg/mm 2

所以工作辊辊头强度满足要求。

7.1.2.3支撑辊与工作辊接触应力计算

支撑辊与工作辊材料相同,所以:

μ=0.3,E =2.2×104kg/mm 2,[]σ'=240kg/mm 2,[]τ'=73 kg/mm 2, r 1=245mm , r 2=705mm ,

s L P q /==1580/1002.6963?=440.52kg/mm

正应力按赫兹公式计算: m a x

σ=0.4182

121)

(r r r r qE +

上式中: q ——加在接触表面单位长度上的负荷,S

L P q =

; r 1,r 2——相互接触的两个轧辊(即支撑辊与中间辊)的半径,mm ;

由上式得:max σ=705

2457052454102.252.440418.0?+????

??

? ??=96.51kg/mm 2 切应力:=?=?51.96304.0304.0max σ29.34 kg/mm 2

240][max ='<σσkg/mm 2 73][max ='<ττkg/mm 2

所以轧辊满足接触强度要求。

根据以上结果,轧辊各部分均满足强度要求 7.2咬入角校核

轧机要能够顺利进行轧制,必须保证咬入符合轧制规律,所以要对咬入条件进行校核。原料在第一架轧机咬入最困难,所以对第一架轧机进行咬入能力的校核。

第一架轧机:

βα≤时能实现咬入,

其中: α---咬入角; β---摩擦角。 根据f =tan β,得到:

β=arctan f =arctan0.08=4.58°; 根据()1cos h D α?=-可得:

α=arccos(1-Δh max /D )=arccos(1-0.54/490)=2.69° 其中α为咬入角;Δh max 为最大压下量/mm ;D 为工作辊直径/mm 由于α=2.69°<β=4.58°,

所以由上关系式得出咬入角满足要求,可以顺利咬入。

7.3电机功率校核

第一架轧机的轧制力矩为:

M z =2xpl =2xp h R ??=31054.024575.5193.02-?????=3.59t ?m 式中:x —力臂系数,取x=0.3; p —轧制压力,t ;

l —接触弧长度, l =h R ?,rad ; R —工作辊半径,mm 。

由n

N M z

z ?

?=51055.9可得:轧制功率N z =1030kW 空转功率可以用经验公式算得:

()od k N N 06.0~03.0==()150006.0~03.0?=75kW

只要使均方根功率N 小于电机额定功率N od ,即:

N =

10

81.18510

7581.185103022+?+?

=1003.50kW<1500=od N kW

其中:N z , N k —轧制功率及空转功率,kW ; t z , t j —轧制时间和间隙时间,s 。

所以第一架电机功率满足要求。

同理,可以计算其他各机架电机功率也满足要求。

8 年产量计算

8.1 轧机小时产量

轧机小时产量计算:

轧钢机单位时间内的产量称为轧钢机的生产率。分别以小时、班、日、月、和年为时间单位进行计算。其中小时产量为常用的生产率指标。轧钢机技术上可能达到的小时产量可用下式计算:

A=3600Q/T

式中:

A —轧机小时产量;(t/h ); Q —原料重量(t ); T —节奏时间(s );

实际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轧机操作失误、轧件在孔形中打滑等),轧机的小时产量达不到上述值。轧钢机实际小时产量用下式计算:

A=3600QK1b/T

式中:

b —成品率(%),本设计取b =94.85%;

K1—称为轧钢机利用系数,K1—值的大小很难进行理论上的计算,

实际进行轧钢车间设计时对不同的轧机推荐使用如下数值:[12~14]

开坯机:K1=0.85~0.90 成品轧机:K1=0.80~0.85 本设计取K1=0.82

定轧制时间(以单位原料卷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对轧制时间的计算)

原料卷外径=2000mm ,内径=610mm ,宽度=1640mm ,在切头、切尾时切去0.06m ,经酸洗后切边(每边切20mm ),带钢宽度=1600mm ,有效的被轧

制的带钢的体积3

32510 3.187.86m ?=

=,由体积相等得:原料的长度63.1810662.516003?==?m,经切头切尾后有662.05-0.06=662.44m ,由秒流量相等和忽略板宽变化,得成品长度为662.4416003

1656.11600 1.2

??=

=?m 。第五机架的速度图

(如下图所示),低速咬入时的轧制速度为3m/s,稳定轧制时的轧制速度为13m/s,过焊缝时的速度降为6m/s(无滞留),抛尾时的轧制速度为6m/s ,加减速度均取

为1.5m/s 2

由运动学计算: 12t t - =

5.13

18-=10s, 34t t -=5

.16

18-=8s,

S 1=2

10133?+??

? ?

?=80m,

S 3=2

8136?+??

? ?

?=76m,

S 2=315S S L --=1656.1-80-76=1500.1m

23t t -=

22

V S =1500.1

115.3913

= 一卷带钢的纯轧制时间为:

Tzh=(t 2-t 1)+(t 3-t 2)+(t 4-t 3)=10+115.39+8=133.39 s.

确定各道次的间隙时间

机架之间的距离均为L=4.5m,则各道次的间隙时间为:

i ji V L

t =

式中:

L:为机架间距

表7间隙时间

Σtji=0.700+0.5803+0.450+0.372=2.102s. 由以上各值就可以确定轧制图表了,为了便于计算年产量,绘制轧制图表时,所标注的时间为一卷原料卷的轧制时间和间隙时间。轧制图表见图1: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大三课程设计模板

编号: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物联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行走过程中的加速度测试节点设计 学院名称: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张三 专业:物联网工程 班级:0000 学号:0000 指导教师:李四 填表时间:2015 年11 月 重庆邮电大学教务处制

一、题目:行走过程中的加速度测试节点设计 二、设计任务: 运用所学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测试节点,获取行走过程中的手臂或小腿加速度,完成数字量输入或模拟量输入的硬件设计和低功耗无线通信协议软件设计等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三、设计要求: 1.画出加速度测试节点的结构图。 2.选择低功耗无线通信芯片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硬件电路。 3.开发完成zigbee协议,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 4.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调试代码。 四、参考资料: 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简明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胡向东.《传感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3.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摘要 一级标题使用三号宋体、二级标题使用四号宋体,正文使用小四宋体。正文用小四字体,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行距要求统一,推荐1.5倍行距。 关键词:小四字体,宋体,Times New Roman

目录 1 系统方案 (1) 1.1 传感器网络概述 (1) 1.2 系统结构 (1) 参考文献 (2)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课程设计】板带轧制设计

【课程设计】板带轧制设计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板带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王振敏 学院:装备制造学院 班级:材控10.1 姓名:李天夫 日期:2013.12.19

目录1.综述 1.1热轧板带钢的生产状况 1.2热轧板带钢的新技术发展趋势 2.工艺流程及设备 2.1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2主要设备及产品参数 3.整个流程的设计和计算 3.1 确定轧制方法 3.2 加热制度的确定 3.3各道次压下量的分配 3.4 粗轧各道次宽展计算 3.5根据成品板的宽度确定精轧宽度 3.6宽向所需的总的侧压量 3.7各道次宽度的计算 3.8粗轧所用时间及其温降 3.9精轧各道次速度的计算 3.10精轧各机架的温度 3.11精轧各机架的变形速度 3.12精轧单位压力及其轧制力轧制力矩的计算 4.强度校核 4.1咬入角校核 4.2轧辊强度校核 5.结束语

1.综述 1.1热轧板带钢的生产状况 热轧带钢是重要的钢材品种,对整个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发达国家热轧带钢产量约占热轧钢材的50%以上,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但高附加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较低。我国一般热轧带钢产品厚度下限是 1.8mm,但实际上只生产很少厚度小于2.0mm的热轧带钢,即使窄带钢,产品厚度一般也大于2.5mm。因此,相当一部分希望使用厚度小于2mm带钢作原料的用户,只得使用冷轧带钢。如果能开发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则可代替相当一部分的冷轧带钢使用,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a热轧宽带钢的生产状况 国外热轧宽带钢生产的技术进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热带钢无头轧制技术。无头轧制技术能稳定生产宽薄带钢及超薄热轧带钢,其宽厚比可由传统热连轧的800∶1提高到1 000∶1,并能应用润滑轧制及强制冷却技术生产具有新材料性能的高新技术产品。②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它主要有紧凑式热带钢生产工艺CSP (Compact Strip Process)、在线热带钢生产工艺 ISP (In-Line Strip Production)、灵活式薄板坯轧制工艺 FTSR (Flexible Thin Slab Rolling)和连铸直接轧制工艺CONROLL等10余种类型。德国SMS公司开发的CSP工艺已成功地轧制出厚度为0.8mm的薄带钢产品,并已经广泛应用在家用电器、建筑工业等领域;奥钢联(V AI)开发的CONROLL工艺也成功地生产出厚度0.9mm~1.0mm、表面质量极好的热轧薄带钢,可用作汽车的外露部件;美国至今已经投产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达百余条,生产能力53107t/年。③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它又称相变控制轧制,是由比利时冶金研究中心于1994年开发的一项轧制新技术,当初主要目的就是用薄规格的热轧带钢取代1.0mm~2.0mm厚度范围的冷轧产品。铁素体区轧制生产工艺的发展目标是生产薄(超薄)规格优质深冲板。LTV公司的印地安那哈伯厂40%的超低碳钢产品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 Arvedi公司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生产的超薄热轧带钢已占其产量的25%。④铸轧薄带钢的CASTRIP工艺。这种工艺由美国纽柯钢铁公司、澳大利亚BHP公司和日本IHI公司联合开发, 2003为纽柯公司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套全商业化的双辊铸轧薄带钢生产线,用来生产碳钢和不锈钢。与常规连铸和轧钢技术相比,这种工艺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废气排放少等优点。目前,这套全商业化的薄带钢双辊铸轧机可年产2.0mm以下薄规格带钢50万t。该铸轧机采用的钢包容量为110t,铸轧机双辊直径为Φ500mm,最高连铸速度为150m/min,常用连铸速度为 80m/min,出口带钢厚度为0.7mm~2.0mm,宽度为1 000mm~2 000mm。 国内热轧宽带钢生产概况如下:①传统的热带轧机。以宝钢2050mm热轧带钢轧机为例,宝钢2050mm热轧厂于1989年8月3日投产,热轧机组设计年产量为400万t。到2000年底已累计生产4446万t热轧带钢。1999年产量达到510

中南大学混凝土课程设计实用模板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设计 一多层房屋的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构建及截面尺寸如图二所示。先张法施工时在工地临时台座上进行,在梁的受拉、受压区均采用直径10mm 的热处理45Si2Cr 直线预应力钢筋,分别在梁的受拉、受压区采用锥形锚具一端同时超张拉钢筋,养护时预应力钢筋与张拉台座间温差为2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采用C40,非预应力钢筋采用HPB235钢筋。现已知该梁 为 一般不允许出现裂缝构件,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为m KN g k 6.18=(含自重),均 布活载标准值m KN g k 12=,活载准永久值系数5.0=q ψ,按《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2002)》设计该梁。要求: (1)进行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并根据构造要求估算非 预应力钢筋。 (2)计算总预应力损失。 (3)验算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梁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 (4)进行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确定梁的箍筋。 (5)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正截面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6)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斜截面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7)验算梁的使用阶段挠度是否满足要求。 (8)验算梁在施工阶段及抗裂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设计计算 1、计算梁的正截面承载力,估算纵向预应力钢筋,并根据构造要求估算预非应力钢筋。 1)设计计算条件 m l 75.80= m l n 5.8= C40混凝土:2/40mm N f cu = 2/1.19mm N f c = 2/76.1mm N f t = 2/8.26mm N f ck = 2/39.2mm N f tk = mm N E c /1025.34?= 0.11=α 45Si2Cr 热处理预应力钢筋:2/1470mm N f ptk = 2/1040mm N f py = 25/100.2mm N E p ?= 2/400mm N f py =' HPB235非预应力钢筋:2/210mm N f y = 2/210mm N f yv = 2/210mm N f y =' 25/101.2mm N E s ?= 2) 内力计算 ① 跨中最大弯矩: m KN l q g M k k ?=??+??=+=4.37475.8)124.16.182.1(8 1 )4.12.1(8 1 22

冷轧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轧课程设计说明书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生产Q235 1×1450mm 板带钢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9

目录

1综述 引言 冷轧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进行加热,所以不存在热轧常出现的麻点和氧化铁皮等缺陷,表面质量好、光洁度高。而且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度高,产品的性能和组织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电磁性能、深冲性能等。 冷轧的定义: 是再结晶下的轧制,但一般理解为使用常温轧制材料的轧制.铝冷轧分为板轧和箔轧.厚度在~以上的称为板,~以下的称为箔.欧美多采用3~6台连续式轧机作为冷轧设备 冷轧优点: 采用冷轧方法生产带钢优点是很多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能得到热轧方法很难得到的极薄带钢(薄达; ②能使产品具有很高且范围很广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③能保证获得高精度尺寸、厚度偏差小、沿带钢的宽度及长度方面的厚度均匀,板形良好、表面光洁的各种带钢; ④成本低、收效率高; ⑤轧制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冷轧主要工艺特点 与热轧相比较,冷轧板带生产主要有三大特点: 加工硬化 由于加工硬化,使轧制过程中金属变形抗力增大,轧制压力提高,同时还使金属塑性将低,容易产生脆裂。当钢种一定时,加工硬化的剧烈程度与冷轧变形程度有关。当变形量加大使加工硬化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继续轧制。因此,板带材在经受一定的冷轧总变形量后,往往需要软化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或固溶处理),使之恢复塑性,降低抗力,以利于继续轧制。生产过程中每两次软化热处理之间所完成的冷轧工作,通常称之为一个“轧程”。在一定轧制条件下,钢质越硬,成品越薄,所需的轧程就越多。 工艺冷却和工艺润滑 冷轧过程中产生的剧烈变形热和摩擦热使轧件和轧辊温度升高,故必须采用有效的人工冷却。轧制速度越高,压下量越大,冷却问题显得越重要。如何合理的强化冷却成为发展现代高速冷轧机的重要课题。 冷轧采用工艺润滑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这不但有助于保证在已有的设备能力条件下实现更大的压下,而且还可使轧机能够经济可行地生产厚度更小的产品。此外,采用有效的工艺润滑也直接对冷轧过程的发热率以及轧辊的升温起到良好的影响。在轧制某些品种时,工艺润滑还可以起到防止金属粘辊的作用。

冷轧机电气控制系统资料(直流调速课程设计参考)20160616

第1页共37页 1200 六辊可逆冷轧机 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

第 2 页 共 37 页 1 概述 根据《1200 六辊可逆冷轧机技术规格电气招标书》所提供的工艺设 备和技术要求,并参考了同类型的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的工艺技术, 编写了本电气传动及基础自动化控制的技术方案。 2 供电 2.1 电气设备运行条件 1)电气设备运行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 现场: 0~40?C 电气室: 10~35?C 操作室: 25±5?C 空气湿度:相对湿度≤95%且无凝露; 污染等级:III 级,无火灾爆炸危险、无导电性尘埃、不腐蚀金属物及不破坏绝 缘介质的环境。 2)电气设备运输及储存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20~65?C ; 空气湿度及污染等级要求与运行时相同。 3)电气设备使用的电压等级及技术条件 本机组所使用电气设备电压等级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主要用电设备的电压等 级为: ◆ 供电电压及频率:10±5%kV ,50±1Hz ◆ 低压供电电压:AC380/220V ◆ 交流电动机电压:AC380V ◆ 直流电动机电压:DC440~660V ◆ 电磁阀:DC24V

第 3 页 共 37 页 ◆ 电磁抱闸:AC220V ◆ 控制电压:AC220V ,DC24V ◆ 保护地:接地电阻<4Ω ◆ 系统地:接地电阻<4Ω 2.2 低压供配电 辅传动供电系统 (1) 辅传动供电系统单线图见 MCC 单线图。 (2)MCC 设备(见附表) 由于本机组负荷较小,因此不设负荷中心。本机组负荷 MCC (即 马达控制中心)将采用 GGD3 柜,包含 MCC 的受电、馈出回路、UPS 系统、比例、伺服阀控制回路和照明开关柜,开关柜额定短路短时承受 能>80kA/s 。 额定短路分断能力与电网短路电流相适应,Icu >50kA 根据需要配置必要的电流、电压表计,端子板采用 Phoenix 端子。 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设一套 MCC ,不同容量不同控制类型的回路 至少有一个备用回路。 注①:主传动电动机均配置有空间加热器,这些加热器是在长期停 机时防止电机绕组受潮而设置的。由本 MCC 供电。 注②:为了保证乳化液站的检修供电,需要检修电源或者备用一路 供电回路。 (3) UPS 电源 为保证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机组设置一套容量为 10kVA 的 UPS 电源为机组控制系统(PLC 、AGC 控制器、HMI 设备等)提供可靠稳 定电源。电池和逆变器选用进口产品。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冷轧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轧课程设计说明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生产Q235 1×1450mm 板带钢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目录

1综述 引言 冷轧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进行加热,所以不存在热轧常出现的麻点和氧化铁皮等缺陷,表面质量好、光洁度高。而且冷轧产品的尺寸精度高,产品的性能和组织能满足一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电磁性能、深冲性能等。 冷轧的定义:

是再结晶下的轧制,但一般理解为使用常温轧制材料的轧制.铝冷轧分为板轧和箔轧.厚度在~以上的称为板,~以下的称为箔.欧美多采用3~6台连续式轧机作为冷轧设备 冷轧优点: 采用冷轧方法生产带钢优点是很多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能得到热轧方法很难得到的极薄带钢(薄达; ②能使产品具有很高且范围很广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③能保证获得高精度尺寸、厚度偏差小、沿带钢的宽度及长度方面的厚度均匀,板形良好、表面光洁的各种带钢; ④成本低、收效率高; ⑤轧制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生产率 冷轧主要工艺特点 与热轧相比较,冷轧板带生产主要有三大特点: 加工硬化 由于加工硬化,使轧制过程中金属变形抗力增大,轧制压力提高,同时还使金属塑性将低,容易产生脆裂。当钢种一定时,加工硬化的剧烈程度与冷轧变形程度有关。当变形量加大使加工硬化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继续轧制。因此,板带材在经受一定的冷轧总变形量后,往往需要软化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或固溶处理),使之恢复塑性,降低抗力,以利于继续轧制。生产过程

中每两次软化热处理之间所完成的冷轧工作,通常称之为一个“轧程”。在一定轧制条件下,钢质越硬,成品越薄,所需的轧程就越多。 工艺冷却和工艺润滑 冷轧过程中产生的剧烈变形热和摩擦热使轧件和轧辊温度升高,故必须采用有效的人工冷却。轧制速度越高,压下量越大,冷却问题显得越重要。如何合理的强化冷却成为发展现代高速冷轧机的重要课题。 冷轧采用工艺润滑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这不但有助于保证在已有的设备能力条件下实现更大的压下,而且还可使轧机能够经济可行地生产厚度更小的产品。此外,采用有效的工艺润滑也直接对冷轧过程的发热率以及轧辊的升温起到良好的影响。在轧制某些品种时,工艺润滑还可以起到防止金属粘辊的作用。 冷轧润滑效果的优劣是衡量工艺润滑剂的重要指标,乳化液的要求是:当以一定的流量喷到板面和辊面上时,既能有效的吸收热量,又能保证油剂以较快的速度均匀的从乳化液中离析并黏附在板面和辊面上,能形成均匀,厚度适中的油膜。 张力轧制 所谓“张力轧制”就是轧件的轧制变形是在一定的前张力和后张力作用下实现的。张力的主要作用有:1)防止带材在轧制过程中跑偏;2)使所轧带材保持平直和良好的板形;3)降低变形抗力,便于轧制更薄产品;4)可以起适当调整冷轧机主电机负荷的作用。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 组长: 其他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1-16

目录 目录 .......................................................................................................................................................... I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引言 (1) 2 现行系统调查 (1) 3 新系统概述 (1)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1) 5.方案选择 (2) 6.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2) 二、需求规格说明书 (3) 1、用例模型(用例图) (3) 2、用例文档描述(10个) (3) 3、用例实现(时序图+类图) (3) 三、设计规格说明书 (4) 系统实现 (5) 四、测试设计 (5) 1、测试范围 (5) 2、测试覆盖设计 (5) 3、测试用例 (6) 五、工作总结 (8) 1、本人在项目实现中的分工 (8) 2、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 (8) 3、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8) 课程设计评价(教师) (8) 六、附录 (9) 1、软件配置 (9) 2、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9) 3、文档清单 (9)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 编写目的 说明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 背景 简述项目的来源、现状,要求,目标等。 术语定义 将该可行性分析中的术语、缩写词进行定义。 2 现行系统调查 组织机构与业务范围 2.1.1组织概况 2.1.2 各部门业务范围及职能说明 组织信息处理流程 现行信息处理办法与流程,可用业务流程图表示。 现行系统存在问题 3 新系统概述 目标 新系统功能范围及划分说明 划分子系统,画出系统总体结构图。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经济可行性 对需要的资金与其他资源进行估计,并分析可能的效益

福州大学课程设计格式范文

福州大学课程设计 格式

《PIC单片机》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邱荣华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级2班 指导教师:江和 6月13日 1.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PIC单片机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在《PIC 单片机》课程的基础上,

经过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与调试的实践,进一步掌握PIC单片机的应用方法,熟练PIC 单片机的C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重要的实践,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单片机应用基础。 要达到的目标: 1.熟悉MPLAB IDE和PROTUES的使用。 2.熟练掌握PIC16F887单片机的编程技巧,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经过自主选题、编程、调试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1.2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一个具有完整功能、有一定工作量与一定难度的单片机应用线路,并绘制能用于仿真的proteus 线路图,编制相应的单片机c 语言,分别在proteus仿真界面和实物板上调试运行正确。最后用实物进行运行演示,并写出符合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 2.设计方案 2.1利用PIC16F887单片机设计一个万年历,经过IIC通信将DS1307时钟芯片中的时间用LCD液晶屏显示。同时,该设计还兼具温度显示功能,能够经过键盘设置当前时间、日期。 2.2 硬件框图: 根据所要实现的预期功能,硬件必须要有最小系统模块、LCD显示模块、时钟模块、温度模块、按键模块等

2.3 protues 仿真图的绘制: 初步了解此次课程设计所用的开发板,并根据所选课题,进一步了解该课题用到的相应模块。在protues 中找到相信模块中的元件,绘制好仿真图。 2.4最小系统 最小系统包括16F887单片机、复位模块、4M 外部晶振、排针等部件组成如下最基本电路,其中芯片供电的引脚略去。本课设板所用的单片机为PIC16F887,是877A 的升级,其主要参数与 单 片 机 PIC16F887 LCD 显示 时间设 时钟芯片 温度传感器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doc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任务书 工程管理教研室 2010年09月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是在上完《工程概预算》理论课程之后安排的实践锻炼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再一次系统地巩固有关建筑工程预算的理论知识,学会有关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过程及预算软件的操作过程,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基本条件 (一)、某别墅建筑及结构施工图一套。 (二)、工程概况详施工图说明 (三)、建筑做法补充 1、油漆 (1)、金属油漆做法:西南04J312(3290)醇酸磁漆 金属表面除锈,清理,打磨;刷丙苯乳胶金属底漆两遍厚25~35um;局部刮丙苯乳胶腻子,打磨;满刮丙苯乳胶腻子,打磨;刷第一遍醇酸磁漆;复补丙苯乳胶腻子,磨光,刷第二遍醇酸磁漆,磨光,湿布擦净;刷第三遍醇酸磁漆。 (2)、油漆做法西南04J312(3284)醇酸清漆 木材表面清扫,除污;砂纸打磨;润粉,打磨,满刮腻子,打磨;刷油色,刷首遍醇酸清漆;拼色,复补腻子,磨光;刷第二遍醇酸清漆;磨光,刷第三遍醇酸清漆。 2、屋面 a、坡屋面做法: (1)美式屋面瓦(油毡瓦),用1:3水泥砂浆粘结 (2)空铺卷材垫层一层 (3)35厚C15细石混凝土找平层,配 6@500*500钢筋网 (4)30厚聚苯乙烯泡沫挤塑板保温隔热层 (5)聚乙烯SQ复合高分子防水卷材一道,h=1.2mm (6)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b、露台屋面做法 (1)10厚地面砖铺面层,干水泥擦缝 (2)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3)30厚聚苯乙烯泡沫挤塑板保温隔热层 (4)聚乙烯SQ复合高分子防水卷材一道,h=1.2mm (5)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6)炉渣找坡层,最薄处为60mm (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3、外墙面 a、外墙内保温 (1)20厚混合砂浆内抹灰 (2)30厚复合硅酸盐板保温系统 (3)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4)20厚非承重型页岩空心砖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报告书

黄冈科技职业 学院 工程造价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编制一号办公楼土建工程量工程招标控制价系部独立本科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黄冈科技职业学院本科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工程造价课程设计 系部独立本科部 专业工程管理 一、设计的容 1、设计题目: 某工程招标控制价或某工程施工预算书 2、设计目的: 使学生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报价编制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工程投标报价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编制投标报价文件的能力。 3. 设计要求、容 根据选定工程图纸计算工程量,编制相应单价,计算有关汇总表,进行编制工程的招标控制价或施工预算。 课程设计成果必须要有电子版,且和打印的纸质版相一致。纸质课程设计成果和工程图纸用文件袋装,文件袋全班统一。设计成果由有班干统一收集交给指导老师。 4、评分标准 成绩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情况,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及规程度,按五级记分制评分。平时考勤占30%;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占70%。 说明: 1,工程量可以手工计算或软件计算后输入电脑,但不可以只有结果而没有计算过程。 2,课程设计应独立完成。 3, 同学们可以选择采用定额计价模式或者清单计模式。 二、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根据选定工程图纸计算清单工程量,编制相应单价,计算有关汇总表。 课程设计成果必须要有电子版,且和纸质版(打印出来)相一致。纸质课程设计成果和电子版由班干统一收集交给指导老师。提交全部成果时请自备档案袋,并在档案袋上写明专业、、学号、指导教师等。

长安大学课程设计模板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XXXXX 专业:XXXXXX 班级:201324xx 学号:201324xxxx 姓名:xxxxxx

目录 1.设计题目................................................................................................. 2 2.开发、运行环境..................................................................................... 2 3.需求分析................................................................................................. 2 4.概要设计................................................................................................. 2 5.用户说明书............................................................................................. 3 6.源代码..................................................................................................... 3 7.测试结果与分析..................................................................................... 3 8.收获、体会及意见................................................................................. 3

冷轧课程设计模板(DOC)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冷轧0.55×1400 mm轧制规程设计学院、系:材冶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年月日

目录 1冷轧综述 (3) 1.1冷轧产品及用途 (3) 1.2冷轧产品的技术要求 (3) 1.3冷轧钢板现状及新技术 (3) 1.3.1 我国冷轧板带生产现状及前景 (4) 1.3.2 冷轧新技术 (4) 2工艺及规格 (4) 2.1冷轧薄板生产工艺流程 (4) 2.2规格 (5) 3轧制规程制定 (6) 4计算轧制力 (7) 5设备校核 (11) 5.1轧辊各部分尺寸确定 (11) 5.2咬入能力校核 (12) 5.3支撑辊强度校核 (13) 5.4工作辊强度校核 (14) 5.5支撑辊与工作辊接触应力校核 (15) 5.6电机功率校核 (16) 6结束语 (17)

冷轧0.55′1400 mm轧制规程设计 1冷轧综述 1.1冷轧产品及用途 冷轧产品主要有冷轧板、金属镀层薄板、电工用硅钢板、不锈钢板、超低碳、超深冲IF钢系列、链条用钢系列、低碳低硅冷板系列、搪瓷钢系列、自行车用钢系列、烘烤硬化钢系列、含磷钢系列、客车车厢用钢板系列、家用电器钢板系列、低合金钢系列等。 鞍钢冷轧厂针对汽车行业、家电行业、门业、搪瓷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的特点,已经成功地开发了德国标准 St 系列、日本标准 SP 系列、超低碳、超深冲 IF 钢系列、链条用钢系列、低碳低硅冷板系列、搪瓷钢系列、自行车用钢板系列、烘烤硬化钢系列、含磷钢系列、客车车厢用钢板系列、家用电器钢板系列、低合金系列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冷轧钢板产品。 适用于制造各种冲压件、钢管及其他金属制品。产品主要用于建筑、桥梁、机车车辆、汽车、压力容器、锅炉、电器等。 1.2冷轧产品的技术要求 板带钢的用途非常广泛,用途不同队板带钢的技术要求也就不同。对板带钢产品的基本要求包括化学成分、几何尺寸、板型、表面、性能等几个方面: (1)钢板的化学成分 (2)钢板的外形尺寸 (3)钢板板型要求平坦 (4)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1.3冷轧钢板现状及新技术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设计(模板)

国家开放大学 课程设计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XXXXXXXX 201300338899 电子商务 易国梁 2016-12-1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 (2) 一绪论 (3) 1.1 引言 (3) 1.2电子商务的起源以及过去的发展 (3) 1.3电子商务过去的发展 (3) 二电子商务现在的发展 (4) 2.1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4) 2.2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4) 三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 (5) 3.1世界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5) 3.2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6) 四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7) 4.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 (7) 4.2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综述 (8) 4.3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8) 4.4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9) 4.5电子商务给物流业带了发展机遇 (10) 4.6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的新要求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互联网业务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组织和个人都对电子商务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纵观电子商务多年来的发展可知,电子商务将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而中国应该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方针和政策,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道路。我们更要担负起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重任。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不断加强,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产业中越发重要。并且电子商务也逐步为人们接受,使得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结合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结合了电子商务多年以来在世界以及中国的具体发展状况,阐述电子商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还将介绍中国电子商务应该走怎么样的发展道路。以及电子商务对第三方物流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势子商务第三方物流(3PL)促进作用发展趋一体化

年产120万吨1700mm冷轧带钢压下规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1700mm冷轧带钢压下规程 学生姓名:¥¥¥学号: @@@@@@@@ 所在院(系):冶金与能源学院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 @#¥@#¥@#¥ 指导教师: *** 2015年1 月5 日

摘要 冷轧带钢具有表面质量高、性能好、品种多和用途广等特点。特别是汽车工业和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及家电外壳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发展冷轧板带钢十分必要。本设计是参照唐钢五连轧厂而进行的冷轧带钢车间设计,设计年产量120吨。本设计在参考唐钢五连轧设备条件下,参照了诸多文献及实际资料,以年产量为基础,结合各产品市场前景合理地分配了个产品产量,并制定了轧制制度,校核了部分只要设备车间年产量,综合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此做了篇关于五连轧压下规程制度的设计。 关键词表面质量,轧制制度,校核,连轧

目录 1压下规程........................................................................................................... - 4 - 1.1 压下规程确定 ................................................................................................ - 4 - 1.1.1 原料尺寸.. (4) 1.1.2 各轧机压下量分配 (4) 1.1.3 连轧机组压下量分配及速度制度 (5) 1.1.4 五机架连轧各架轧机的压下量分配 (5) 1.2 确定轧机速度制度 ......................................................................................... - 6 - 1.2.1 轧制速度的确定.......................................................................................... - 6 - 1.2.2 轧辊转速的确定.. (6) 1.2.3 加速度的选择 (7) 2力能参数计算 ................................................................................................... - 8 - 2.1 轧制压力的计算............................................................................................. - 8 - 2.2 轧制力矩的计算.......................................................................................... - 11 - 2.2.1轧制力矩的确定 .. (11) 2.2.2摩擦力矩的确定 (11) 2.2.3轧机的空转力矩(M K) (13) 2.2.4动力矩的计算 (14) 2.3 电机能力验算 ............................................................................................. - 14 - 3 轧辊强度校核 ................................................................................................ - 19 - 3.1 综述 ............................................................................................................ - 19 - 3.2 轧辊强度校核 ............................................................................................. - 19 - 3.2.1支撑辊强度校核........................................................................................ - 19 - 3.2.3工作辊强度校核 (21) 3.2.3工作辊与支撑辊间的接触应力 (23)

课程设计模板-2016教材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2016年7 月8 日

目录 (自动生成,注意右端页码并替换“****”)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1) (二)设计要求 (1) (三)工艺计算步骤 (1) 二、课程设计理论基础 (3) (一)分离器综述 (3) (二)油气分离器原理 (3) (三)从气泡中分离出油滴的计算 (3) (四)气体的允许速度 (3) (五)分离器结构尺寸计算 (3) 三、实例计算 (5) (一)基础数据 (5) 1. 原油组成 (5) 2.相关参数 (5) (二)计算分离器的结构尺寸 (6) 四、结束语 (7) 附录****计算程序 (8)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一)设计的目的、意义 目的:在老师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原油组成、分离条件、停留时间等基础数据,按规范要求独立地完成分离器结构尺寸设计。 意义:为了满足计量、储存的需要,油井产品从井口出来后,首先要进行分离,分离的场所即油气分离器。分离后所得油、气的数量和质量除了与油气的组成、分离压力、分离温度有关外,也与油气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有关,当油气的组成、分离压力、分离温度及处理量一定时,分离效果由分离器的尺寸决定,合理的设计或选择分离器的尺寸对改善分离效果非常必要。 (二)设计要求 1.初分离段应能将气液混合物中液体大部分分离出来 2.储液段要有足够的容积,以缓冲来油管线的液量波动和油气自然分离 3.有足够的长度和高度,使直径100μm以上的油滴靠重力沉降,以防气体过多地带走油滴 4.在分离器的主体部分应有减少紊流的措施,保证液滴沉降 5.要有捕集的除雾器,以捕捉二次分离后气体中更小的液滴 6.要有压力和液面控制 (三)工艺计算步骤 1.根据油气平衡计算中所确定的气液处理量、物性、分离压力、分离温度等基础资料,并参照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分离器类型。 2.按照从原油中分出气体的要求,由原油性质和操作经验确定原油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对缓冲分离器需考虑缓冲时间,据此初步确定分离器尺寸。 3.按照从气体中分出油滴的要求,计算100μm的油滴在气相中的匀速沉降速度W o,分离器允许的气体流速W g,分离器直径D,长度L (或高度H)等结构尺寸。 4.比较步骤2和3 的计算结果,选较大者作为分离器尺寸。当油气处理量很大时,往往需用多台分离器并联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