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

合集下载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1.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

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功用】温经复阳,固表驱风,复阳敛液。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论》113方,归类及方歌

《伤寒论》113方,归类及方歌

《伤寒论》113方,归类及方歌《伤寒论》113方,归类及方歌一、桂枝汤类(21首):1、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2、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3、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8、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12、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13、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15、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17、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伤寒论》113方顺序歌

《伤寒论》113方顺序歌

《伤寒论》113方顺序歌
桂汤加葛加附子,去芍加附各半使,
桂二麻一虎加参,桂越去桂苓术宜,
甘草干姜芍甘汤,调胃承气与四逆。

太阳中篇论伤寒,三十六方言传变,
葛汤加夏葛芩连,麻青桂加杏朴见,
干姜附子新加汤,麻杏石甘与桂甘,
苓桂枣甘脐下悸,朴姜夏草参胀减,
苓桂术甘芍甘附,苓逆五苓茯苓甘,
栀豉栀甘栀生姜,栀子厚朴栀干姜,
真武余粮小柴胡,小建大柴柴硝汤,
桃承柴龙与救逆,加桂桂甘龙牡汤,
抵当汤丸膀胱腑,尿利血瘀人如狂。

太阳下篇热入里,二十五方分证使,
有表误下引邪入,陷胸三方证为急,
文蛤白散柴桂汤,柴胡桂姜半泻治,
十枣大黄黄连泻,附姜甘草泻心齐,
赤石余粮旋代汤,桂枝人参与瓜蒂,
黄芩汤与加姜夏,黄连汤又三附子,
桂附术附甘草附,白虎炙草心动悸,
阳明入腑十一方,大承小承猪苓汤,
蜜煎土瓜猪胆汁,茵陈吴萸麻仁方,
栀子柏皮身黄热,麻黄连翘赤豆汤。

少阳又见小柴胡,太阴桂枝加芍黄。

少阴用方一十五,麻附辛甘连胶煮,
附汤桃花猪肤汤,甘草桔梗与苦酒,
半夏散汤与白通,白通加胆又真武,
通脉四逆四逆散,真武逆散加减术。

厥阴六方乌梅丸,当归四逆吴姜添,麻黄升麻咽脓血,姜芩连参白翁见。

霍乱三方四逆参,理中通逆猪胆跟,差后劳复阴阳易,枳实栀豉与烧褌,牡蛎泽泻有水气,竹叶石膏虚热神。

伤寒论113方(内含图片速查版)

伤寒论113方(内含图片速查版)

伤寒论113方(内含图片速查版)太阳上篇计一十四方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肉桂桂枝加附子汤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桂枝加桂汤于桂枝汤内加桂二两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甘草白术干姜葛根黄连黄芩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桂枝去芍药汤于桂枝汤去白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于桂枝汤内去白芍加附子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于桂枝汤内加厚朴杏仁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抵当汤水蛭虻虫桃仁大黄附:代抵当汤桃仁归尾生地肉桂大黄玄明粉穿山甲十枣汤芫花大戟甘遂大枣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大陷胸丸大黄芒硝甘遂葶苈杏仁白蜜太阳中篇计三十五方麻黄汤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加饴糖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生姜芍药甘草附子汤三味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一两新加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四味桂枝甘草汤二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四味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五味生姜泻心汤生姜甘草人参黄连黄芩干姜〔半夏〕〔大枣〕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连干姜大枣〔黄芩〕〔半夏〕大黄黄连泻心汤二味附子泻心汤附子大黄黄连黄芩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人参干姜黄连甘草大枣赤石脂禹余粮汤二味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黄大枣枳实白芍旋复代赭石汤旋复花人参半夏甘草大枣代赭石生姜小陷胸汤黄连半夏栝蒌实柴胡桂枝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桂枝白芍甘草大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龙骨半夏人参大黄铅丹桂枝牡蛎茯苓生姜大枣炙甘草汤甘草阿胶麻仁桂枝人参生地麦冬大枣生姜清酒四逆汤生附子干姜甘草栀子干姜汤二味栀子生姜豉汤三味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栀子豉汤二味栀子甘草豉汤三味干姜附子汤二味抵当丸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共杵为丸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四味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枣(白术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甘草生姜大枣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白术桂枝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杏仁生姜连轺赤小豆甘草大枣梓白皮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甘草太阳下篇计一十四方大青龙汤麻黄甘草生姜大枣桂枝杏仁石膏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于桂枝汤内加麻黄石膏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于桂枝汤内去桂加茯苓白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蜀漆龙骨牡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四味甘草干姜汤二味芍药甘草汤二味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附子甘草干姜黄连汤黄连人参半夏干姜桂枝甘草大枣小青龙汤麻黄芍药半夏五味子桂枝甘草干姜细辛白虎加人参汤于白虎汤内加人参白虎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明中篇计四方蜜煎导法一味猪胆导法一味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脾约丸麻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朴少阳篇计二方小柴胡汤柴胡人参半夏甘草黄芩生姜大枣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干姜桂枝黄芩甘草牡蛎栝蒌根合病篇计五方桂枝加葛根汤于桂枝汤内加葛根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葛根加半夏汤于葛根汤内加半夏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于黄芩汤内加半夏生姜痰病篇瓜(带)〔蒂〕散甜瓜(带)〔蒂〕赤小豆太阴篇计二方桂枝加芍药汤于桂枝汤内倍加芍药桂枝加大黄汤于桂枝汤内倍加大黄麻黄附子细辛汤三味附子汤附子茯苓人参白术白芍麻黄附子甘草汤三味吴茱萸汤吴萸人参生姜大枣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于白通汤内加人尿猪胆汁真武汤茯苓白术芍药生姜附子通脉四逆汤附子甘草干姜葱白少阴后篇计八方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黄芩鸡子黄白芍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猪肤汤一味甘草汤一味桔梗汤桔梗甘草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甘草苦酒汤半夏鸡子四逆散甘草枳实白芍柴胡厥阴上篇计三方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人参桂枝附子黄柏当归〔川椒〕当归四逆汤当归细辛甘草通草白芍桂枝大枣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于前方内加吴萸、生姜厥阴中篇计二方麻黄升麻汤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天冬葳蕤石膏白术干姜白芍茯苓甘草桂枝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四味厥阴下篇计一方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过经不解计一方柴胡加芒硝汤于小柴胡汤内加芒硝差后劳复食复计四方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豉牡蛎泽泻散牡蛎泽泻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栝蒌根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人参甘草麦门冬粳米阴阳易病计一方烧裈散男病用女裈,女病用男裈,烧灰文源:医品阁。

《伤寒论》113方汇总

《伤寒论》113方汇总

《伤寒论》113方汇总2022-09-27 发表于内蒙古1、桂枝汤类方(21方)1)桂枝汤,2)桂枝加葛根汤,3)桂枝加附子汤,4)桂枝去芍药汤,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6)桂枝麻黄各半汤,7)桂枝二麻黄一汤,8)桂枝二越婢一汤,9)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10)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12)桂枝甘草汤,13)小建中汤,14)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15)桂枝加桂汤,1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7)桂枝附子汤,18)去桂加白术汤,19)桂枝加芍药汤,20)桂枝加大黄汤,21)桂枝人参汤。

2、麻黄汤类方(8方)1)麻黄汤,2)大青龙汤,3)小青龙汤,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5)麻黄连翘赤小豆汤,6)麻黄细辛附子汤,7)麻黄附子甘草汤,8)麻黄升麻汤。

3、葛根汤类方(3方)1)葛根汤,2)葛根加半夏汤,3)葛根黄芩黄连汤。

4、抵当汤类方(3方)1)桃核承气汤,2)抵当汤,3)抵当丸。

5、栀子豉汤类方(7方)1)栀子豉汤,2)栀子甘草豉汤,3)栀子生姜豉汤,4)栀子厚朴汤,5)栀子干姜汤,6)枳实栀子豉汤,7)栀子柏皮汤。

6、陷胸汤类方(6方)1)大陷胸丸,2)大陷胸汤,3)十枣汤,4)小陷胸汤,5)白散,6)瓜蒂散。

7、泻心汤类方(6方)1)半夏泻心汤,2)大黄黄连泻心汤,3)附子泻心汤,4)生姜泻心汤,5)甘草泻心汤,6)旋覆代赭汤。

8、甘草汤类方(4方)1)甘草汤,2)炙甘草汤,3)甘草附子汤,4)甘草干姜汤。

9、苓桂术甘汤类方(6方)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3)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4)五苓散,5)猪苓汤,6)文蛤散。

10、黄芩黄连汤类方(4方)1)黄芩汤,2)黄芩加半夏生姜汤,3)黄连汤,4)黄连阿胶汤。

11、白虎汤类方(3方)1)白虎汤,2)白虎加人参汤,3)竹叶石膏汤。

12、承气汤类方(6方)1)调胃承气汤,2)小承气汤,3)大承气汤,4)麻子仁丸,5)蜜煎导方,6)猪胆汁灌方。

伤寒论 113方 与条目对应表

伤寒论 113方 与条目对应表

伤寒论 113方与条目对应表
伤寒论113方是指《伤寒论》中的第113方。

以下是伤寒论113方与条目对应表:
113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条目:麻黄汤、附子汤、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草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草果汤、麻黄附子细辛桂枝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桂枝甘草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草桂附子汤。

这个方剂是《伤寒论》中的一种治疗伤寒的方剂,由麻黄、附子、细辛为主要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伤寒初期的寒邪入里,表里寒热不解,身疼腹痛等症状。

以上是伤寒论113方与条目对应的表格。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展开全文伤寒论113方1、桂枝汤 5味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漿漿,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葛根汤 6味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3、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7味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4、桂枝加附子汤 6味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5、桂枝去芍药汤 4味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6、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5味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7、桂枝麻黄各半汤7味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伤寒论113方搜集整理

伤寒论113方搜集整理

《伤寒论》113方(附“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1桂枝汤方:12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挂汤方:117条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方:20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方:21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伤寒论》113方——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113方——半夏散及汤

《伤寒论》113方——半夏散及汤《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巨著,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

其中的113方——半夏散及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伤寒的方剂。

本文将介绍半夏散及汤的药物组成、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一、药物组成半夏散及汤的主要成分有半夏、生姜、干姜和法半夏。

其中,半夏为本方的主要药物,其性质为苦、辛、寒,具有止呕、降逆的作用。

生姜和干姜则可以温中散寒,除湿温肺,助半夏的功效。

法半夏是经过砂盐法处理的半夏,具有温中降逆的功效。

二、适应症半夏散及汤适用于治疗伤寒的初起或表现为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胸腹胀满等症状的患者。

此外,对于湿热型的伤寒,如口渴、舌苔厚腻、尿赤等症状,半夏散及汤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用法用量半夏散的用法是将半夏、生姜、干姜、法半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研磨至细末,每次3-5克,一日2-3次。

而半夏汤则需要将半夏、生姜、干姜、法半夏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次10-15毫升,一日2-3次。

四、临床应用效果半夏散及汤作为治疗伤寒的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经过临床观察,该方剂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尤其对于伴有恶心呕吐、胸腹胀满等症状的伤寒患者,半夏散及汤可以迅速起到镇静胃肠、降逆止呕的作用,使患者感到舒适。

此外,半夏散及汤在治疗湿热型伤寒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湿热型伤寒以口渴、舌苔厚腻、尿赤等症状为主,患者体内湿热蕴结,气滞不畅。

半夏散及汤具有温中降逆、燥湿除湿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在使用半夏散及汤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避免剂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对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病情严重、体质虚弱的患者,要慎重考虑剂量和使用方式。

总结而言,伤寒论113方——半夏散及汤是一种应用广泛、临床疗效良好的方剂。

它由半夏、生姜、干姜、法半夏组成,用于治疗伤寒的早期症状以及湿热型伤寒。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半夏散及汤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伤寒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配。

《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1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伤寒论113方搜集整理之欧阳音创编

伤寒论113方搜集整理之欧阳音创编

《伤寒论》113方(附“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1桂枝汤方:12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挂汤方:117条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方:20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方:21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伤寒论113方病机治法总结(一)

伤寒论113方病机治法总结(一)

伤寒论113方病机治法总结(一)伤寒论113方病机治法总结前言《伤寒论》是中医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113方是治疗伤寒病的重要方剂集合,本文将对这些方剂的病机治法进行总结。

我们将重点讨论病机的理解以及治法的运用。

正文方剂一:麻黄连薏苡甘草汤•病机:伤寒初起,阳明经属火热,伤津留癥,经火郁结,水湿凝滞。

•治法:发汗解表,宣通阳明,清利水湿。

•成分:麻黄、连翘、薏苡仁、甘草。

方剂二:桂枝二越婢加半夏生姜汤•病机:表里虚实,阴阳失调,胃气上逆,咳喘短气。

•治法:发汗解表,温通阳明,降逆止咳。

•成分:桂枝、细辛、甘草、生姜、半夏、大枣。

方剂三:小柴胡汤•病机:太阳病表,阴阳不通,四肢拘急。

•治法:疏解表里,温通阳明,解郁和胃。

•成分:柴胡、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黄芩、木香。

方剂四:大青龙汤•病机:太阳病形成实证,阴阳两虚。

•治法:疏解表里,温通阳明,清利水湿,解郁和胃。

•成分:黄芩、黄连、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术、桂枝、细辛。

方剂五:小青龙汤•病机:表里虚实,清利水湿,热入营衛。

•治法:疏解表里,温通阳明,清利水湿,解郁和胃。

•成分:黄芩、黄连、半夏、人参、桂枝、生姜、大枣、甘草。

方剂六:青龙汤•病机:表里虚实,清热泻下,水湿停聚。

•治法:疏解表里,温通阳明,清利水湿,解郁和胃。

•成分:黄芩、黄连、半夏、大黄、竹茹、桂枝、生姜、大枣、甘草。

结尾本文对《伤寒论》中的113方病机治法进行了总结,列举了其中6个重要方剂的病机和治法。

这些方剂在治疗伤寒病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方剂,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提升中医学的疗效和研究水平。

方剂七:大柴胡汤•病机:阳明之气壅滞,津液不布,阳明病不解。

•治法:疏解表里,温通阳明,和营阴。

•成分:柴胡、人参、大黄、黄芩、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方剂八:赤石脂汤•病机:伤寒气闭于里,小便不利,实热在膀胱。

《伤寒论》113经方纯干活。

《伤寒论》113经方纯干活。

《伤寒论》113经方纯干活。

(仲景《伤寒论》辨六经为病,非辨风寒也,其方亦以上下表里寒热为治,非专治伤寒也。

和、寒、温、汗、吐、下六者为祖方。

盖方之有祖,犹字之有母,由兹或复或减,或因或变,扩成一百一十三方,井井有条,丝丝入扣。

标而出之,窃谓心有所得。

及观柯韵伯《伤寒论翼》具载靡遗,可谓先得吾心之所同然者矣。

)桂枝汤,和剂祖方也。

白虎汤,寒剂祖方也。

四逆汤,温剂祖方也。

麻黄汤,汗剂祖方也。

栀豉汤,吐剂祖方也。

承气汤,下剂祖方也。

栀豉汤、瓜蒂散,宣可决壅也。

五苓散、十枣汤,通可行滞也。

附子汤、理中丸,补可扶弱也。

陷胸汤、承气汤,抵当汤,泄可去闭也。

麻黄汤、葛根汤,轻可散实也。

龙骨牡蛎汤,重可镇怯也。

石脂丸、桃花汤,涩可去脱也。

猪胆导、蜜煎导,滑可去着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燥可去湿也。

黄连阿胶汤,润可去枯也。

白虎汤,寒能胜热也。

白通汤、四逆汤,热可制寒也。

桂枝汤,解肌表之汗,是宣发形肉之阳气也。

麻黄汤,发经络之汗,是疏通血脉之阴气也。

葛根汤,解肌肉之汗,是升提津液之清气也。

大青龙汤,泄胸中之汗,清内扰之阳气也。

小青龙汤,发心中之汗,涤内蓄之水气也。

麻黄汤,邪伤营而不伤形者,竟发汗以散邪也。

桂枝汤,邪伤卫而已伤形者,服之歠粥渍形以为汗也。

麻黄细辛汤,用附子升肾液以为汗也。

附子汤,用人参固肾液以止汗也。

柴胡汤,重用寒凉,阳经之邪不欲其太升也。

乌梅丸,重用辛热,阴经之邪不欲其太收也。

麻黄汤,病从外之内者,仍治其外也。

栀豉汤,病从内之外者,仍调其内也。

桂枝汤,病虽入里而表症仍在者,当先和其表也。

调胃承气汤,症虽有表而里症甚者,当先调其内也。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从半表半里者,当和其内外也。

小柴胡汤,治轻邪在腠理。

大柴胡汤,治浊邪入募原。

桂枝汤,仅解太阳初感之邪。

柴胡汤,可调三阳半表之症。

麻黄附子汤,治邪从阳分注经之症。

附子汤,治邪从阴分内注于骨之症。

小青龙汤,治表热里寒。

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

四逆散,解少阴里热。

《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1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张仲景《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张仲景《伤寒论》经方113方剂总结

张仲景《伤寒论》经⽅113⽅剂总结,去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1.桂枝汤类⽅歌(⼆⼗⼀⾸)⼀、桂枝汤:桂枝汤⽅桂芍草,佐⽤⽣姜和⼤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经输,项背⼏⼏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汤:桂加附⼦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恶风甚,肌肤⿇⽊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桂⽢姜枣治⽆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质淡,胸痹治法⾮等闲。

六、桂枝⿇黄各半汤:桂加⿇杏名各半,肌表⼩邪不得散。

⾯有热⾊⾝亦痒,两⽅合⽤发⼩汗。

七、桂枝⼆⿇黄⼀汤:桂⼆⿇⼀名合⽅,寒热如疟治法良。

⼤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桂枝⼆越婢⼀汤:桂加⿇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汗法中兼清热,桂⼆越⼀记⼼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湿。

⼩便不利⼼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桂枝加厚朴杏⼦汤:桂加厚朴杏⼦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杏说与君。

⼗⼀、桂枝加芍药⽣姜各⼀两⼈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彰。

⾝疼脉沉⾮表证,⾎虚营弱汗多伤。

⼗⼆、桂枝⽢草汤:桂枝⽢草补⼼虚,两⼿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阳弱,药少⼒专不须疑。

⼗三、⼩建中汤:桂加饴糖⼩建中,倍加芍药⽅奏功。

虚劳⾥急⼼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犯⼼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代肾⽴奇功。

⼗六、桂枝⽢草龙⾻牡蛎汤:桂枝⽢草组成⽅,龙牡加⼊安神良。

⼼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效果彰。

⼗七、桂枝附⼦汤:桂枝附⼦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去桂加⽩术汤:去桂加术⼤便硬,寒湿相搏⾝疼痛。

术附姜枣加⽢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刘渡舟先生总结的113首《伤寒论》方歌

刘渡舟先生总结的113首《伤寒论》方歌

刘渡舟先生总结的113首《伤寒论》方歌天医堂 2019-02-24本文是刘渡舟先生自己分类总结的《伤寒论》113首方歌,语言平实,意趣深远,反复朗诵,奥妙无穷。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伤寒论》113方方剂

《伤寒论》113方方剂

《伤寒论》113方方剂1桂枝汤方:12条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挂汤方:117条E( c% R4 N2 n! P6 ~0 v! ~: D- Y6 a# B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A& i$ K: O% I'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7 `- N1 F V+ z! s# O; [" I9 F& d0 {9 b2 M0 d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5 ^0 f5 r1 \) B/ h$ k, g# l5 G0 [* O, G) w1 r3 K$ h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9 ~" w" ?9 i5 H( a1 s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 t' q# l8 e3 o9 Z6 u7 U2 A/ Y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伤寒论》113——抵当丸,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抵当丸,典型医案

《伤寒论》113——抵当丸,典型医案第十六方——抵当丸太阳四十七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大黄二两水蛭二十枚虻虫二十五枚桃仁二十五枚上四味,杵,分为四丸。

以水一升,煎一丸,取七合服之。

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连服。

身有热而少腹满,多是木郁阳陷,疏泄不行,应当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是有血瘀,当下。

然满而未硬,下不必急,减抵当之分两,变汤为丸,缓攻可也。

1 伤寒有热,此应是表证犹存之义。

但少腹满者,此身热者,为木郁而阳陷。

少腹满者,应小便不利,是水积少腹也,今反通利,是为有血也。

当下之。

2 以小腹满,来辨别身热,是外感之表证之热,还是木郁阳陷之经热。

又以小便不利与自利,来辩别湿热小腹满与瘀血小腹满之证也。

、1脑血栓晕厥——刑锡波医案金某,年58岁。

经常头部眩晕,心中躁烦。

一日,忽于工作期间,突然昏厥于地,人事不省,历时40分钟,方始回醒。

然口吃语言不清,左半身麻痹,精神昏愤,血压不高。

无脑出血现象。

脉沉涩,舌苔垢腻,后确诊为脑血栓形成。

初用通经活络之剂,连服20余剂,肢体稍能活动,神志比较清醒。

然仍不能起立,精神呆痴,语言不清。

因脾胃逐渐恢复,遂改破瘀活血通络之剂,拟加味抵当汤配成丸剂,与之久服。

处方:生水蛭15g,桃仁12g,虻虫10g,川大黄10g,丹皮15g,生山药15g,广郁金10g,红花15g,生箭芪12g,甘草10g,为丸,每服10g,每日2次。

服药1周,肢体显著灵活,语言比较清楚,已能扶杖缓行。

后以原方配合活络丹连服70余日,步履几如常人,口齿清楚。

后以活血通络之剂,调理而愈。

摘自:邢锡波.邢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56.《经方治验神经精神疾病》2健忘——唐祖宣医案10年前治一已婚男青年,由于相火偏旺,阳事易举,房事过度,善忘失眠。

服滋阴补肾药多剂无效,失眠日甚,喜忘加重。

诊其面色晦暗,眼眶青紫,肌肤觉热,舌有瘀斑,脉象弦数,诊为瘀血之证,投抵当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113方------------------------------------------------------------------------------- 1.桂枝汤:12【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117【条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处方】: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279【条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279【条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43【条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20【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21【条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条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112【条文】: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处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18【条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处方】: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桂枝人参汤:163【条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处方】:桂枝四兩,另切甘草四两,炙白朮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2.桂枝附子汤:(桂枝加白术汤)174【条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处方】: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 28【条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处方】: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切白朮茯苓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

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14.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62【条文】: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5.麻黄汤:35【条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处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煎服方法】: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16.大青龙汤:38【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处方】: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7.小青龙汤:40【条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处方】: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煎服方法】: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18.桂枝麻黄各半汤:23【条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圊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处方】: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19.桂枝二麻黄一汤:25【条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技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处方】: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尖皮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

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20.桂枝二越婢一汤:27【条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处方】: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

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21.麻黄细辛附子汤:301【条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处方】: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煎服方法】: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2.麻黄附子甘草汤:302【条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处方】: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煎服方法】: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条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处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煎服方法】: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黄耳柸2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262【条文】: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处方】: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孽生梓白皮一生,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煎服方法】: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分温三服。

半日服尽。

温服一升。

本云,黄耳柸。

25.葛根汤: 31【条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处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26.葛根加半夏汤:33【条文】: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处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

27.葛根黄芩黄连汤:34【条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