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 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

(2)学生汇报。(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3)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个一样的梯形,然后将其剪下来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4)小结: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学生自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1)教师引导: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学生描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过程
导案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想想我们是怎么推导的?(学生回答)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梯形)认识吗?它的面积我们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兴趣维持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板书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为:S=(a+b)×h÷2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考虑体现以下这两个方面: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结合生活,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梯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后,让学生利用公式解决三峡大坝横截面面积的实际问题。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 学生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画图、操作等方法,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 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梯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梯形模型、直尺、剪刀。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梯形纸片,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梯形物体,如梯子、斜坡等,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梯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梯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探讨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 探索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剪刀和胶水将梯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5. 练习与应用: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梯形土地的面积等。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记录在作业本上。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各种梯形的面积。
2. 学生能将梯形的面积公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梯形土地、物体表面的面积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将梯形面积公式应用于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1篇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11篇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任选一种)(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4)写一写: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写下来。
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用课件演示转化及推导过程。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并让学生讲讲为什么要“÷2”。
)师: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b)h÷2)师: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四年级同学解决问题了。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纯熟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考虑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浸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CAI、完全一样的梯形假设干个。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有等腰、直角、一般〕课前预习:梯形各局部、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浸透梯形方法、〔你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需要用笔直尺、画一画。
〕小组合作大胆交流、每人都要说自己的想法。
直到老师说做好为止。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理解你。
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老师:刚刚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
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7篇】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7篇】《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点)展开想象引到(线段)又通过想象引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同学们看这个图形,你会想到什么?(平面图形的底和高)想象这是什么图形的底和高,用工具在作业纸上将想象图形的另一部分补充完整,并在图下写出你所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达式。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学生汇报梯形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
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
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然后分组探究。
具体做法:⑴自选学具。
(每个小组发如下梯形图片和探究表各一份)形状个数拼成的形状结论……⑴提出要求: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②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梯形的面积概念,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2)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面积概念。
2. 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梯形模型、直尺、剪刀、彩笔。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梯形模型、直尺、剪刀、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梯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梯形特征。
(3)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那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2. 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进行计算。
(2)学生尝试将梯形沿高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梯形的关系。
(4)学生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
3. 推导梯形面积公式(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2)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高÷2。
4. 应用梯形面积公式(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题过程。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适量作业,巩固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

《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一、教材分析“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构建。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运用转化思想,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学具教具准备梯形纸片、小剪刀、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我们来回顾1、动画引入:生动的动画小金鱼图中有哪些几何图形?你知道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2、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生1: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生2:探索三角形面积时,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我们来探究1、情景导入车窗玻璃是梯形的,你算车窗玻璃的面积吗?2、自主探究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用所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我们来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汇报展示演示你们小组的实验操作过程,说说你的推导方法和过程A组汇报展示:我们小组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操作演示),这样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同学们有没有问题?生问:为什么要除以2?A组同学解疑:因为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上底+下底)×高,求一个梯形就要除以2.B组汇报展示:我们小组是把一个梯形沿对角线剪成两个三角形(操作演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上底×高÷2”和“下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C组汇报展示:我们吓阻是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个(操作演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下底-上底)×高”和“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下底-上底)×高+上底×高÷2.D组汇报展示:我们小组是沿着中位线剪开,拼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操作演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的。
《梯形的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理解梯形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2”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梯形卡纸、剪刀、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提问:我们是怎样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顾,教师引导总结: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通过拼组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出示梯形,引入课题。
提问: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提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梯形,大胆猜测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能猜一猜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学生可能会猜: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验证猜想(1)小组合作,操作探究①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梯形卡纸,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如剪刀、直尺等进行操作。
③把推导的过程记录下来,准备汇报交流。
(2)汇报交流,展示推导方法方法一:拼组法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高等于梯形的高。
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1.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继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自主预习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它是通过怎样的转化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2”?3.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米,高是2米。
求面积。
(2)已知三角形的底是4米,高是5米。
求面积。
二、合作探究1.问题引入。
这是一个梯形,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想一想,你能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2.指导操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引导学生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一拼。
演示指导:a.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
b.怎样旋转上面一个梯形?学生观察后会说出:逆转180°。
c.再怎样移动?学生观察后会说出:沿右边向上平移,然后重合。
教师带学生按下面步骤边设问、边操作,指名口述操作全过程。
3.演示后引导小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后可能会说出:(1)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梯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板书:梯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导出公式。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原梯形的两底是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又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师边听边板书。
(3)为什么公式里要除以2?(4)利用公式解决上课前提出的问题:这个梯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学生汇报:(3+5)×4÷2=16(平方厘米)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板书)S=(a+b)h÷2。
梯形面积的教案

梯形面积的教案梯形面积的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因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一半就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2、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
(同桌合作)(2)反馈交流。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操作过程。
关键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询问其余同学是否有疑问?在操作中学生会发现,只有两个完全重合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①数方格;②拼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③割,转化成两个三角形;④割,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⑤割,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⑥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公式推导。
(1)教师:方法①的数方格的方法中渗透着割补法的思想,方法②到方法⑥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
先以方法②为例,观察原有的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学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新知探索(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师:孩子们,这是一幅堤坝的图案,知道堤坝有什么作用吗?生:它是用来防水灾的。
师:对了,它是一种防水拦水的建筑物,请看,这是它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是个什么图形吗?生:梯形。
师:堤坝横截面是梯形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在筑堤坝时要将下部做的又宽又厚,这样既能防止强大的水压将堤坝压垮,又节省材料!你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生:上底,下底,还有高。
师:那么这个堤坝的横截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想想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是怎么开始的?生:可以象三角形那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师:孩子们学得真好。
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二)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a.利用你们手上的梯形学具,独立思考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b.想: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让部分小组上黑板展示)3.全班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愿意先上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是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使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水平,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相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形能够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1、生猜想。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2、公式探究。
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准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
(30秒过后)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案

在这节《梯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让我来谈谈几个观察到的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梯形例子,这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梯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为此,我采取了剪拼法、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讲解,希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
(2)等腰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学生在应用等腰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可能会忽略等腰梯形的特殊性,导致解题错误。
举例:针对一道具体的等腰梯形面积计算题目,分析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3)解决实际问题时梯形面积的灵活应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具体情境相结合,需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提问,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课后如何布置作业和辅导,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们在几何学习中的兴趣和成就感。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能力,能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互鉴,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解题方法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数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梯形的概念,掌握梯形的特征。
(2)学会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学会用剪、拼、折等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从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1)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灵活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梯形模型或图片。
(2)剪刀、彩纸等操作材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了解梯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梯形,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探究梯形面积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剪、拼、折等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2)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后的图形,发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关系。
(3)引导学生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3. 讲解梯形面积公式(2)讲解梯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和运用。
4. 练习与巩固(1)设计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梯形面积公式的运用心得。
五、课后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学生掌握程度: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梯形面积公式。
(2)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
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
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4÷2=8×4÷2=32÷2=16(平方厘米)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8篇)

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2.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推导公式(1)操作学具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教案(2篇)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培养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小形状相同的梯形纸片若干、直尺、剪刀、彩笔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媒体出示)汽车玻璃是什么形状?师:那我要知道镜面的大小,才能进行配置呀,也就是要知道什么?对了,要知道镜面的大小,也就是梯形镜面的面积,这是我们目前还没掌握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决梯形的面积计算的问题。
(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联想猜测,合作探究(一)联想猜测师:谁还能记得我们探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生回答师:我们都是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那么,凭借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经验,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图形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生自由回答进行猜测。
(二)合作探究师:在你们每个小组桌上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很多的材料。
请你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合作探索,看看哪个小组最快转化成功,在音乐结束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开始……(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三)汇报交流师:现在请各组派代表到台上来汇报1、汇报演示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1)引导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交流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①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②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2)课件演示上述3种拼法(3)师:请大家也用这种拼法,在下面再拼一次,边拼边体会是怎样旋转和平移的。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教案

《梯形的面积》五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计算梯形的面积。
3. 能够解决与梯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与梯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实物、数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二、引入(10分钟)
1.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
2. 学生观察教师的示例,并回答计算梯形面积的关键步骤。
3.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平行线的概念。
三、讲解(2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讲解梯形面积计算的步骤。
2. 教师通过实物和板书,给学生提供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梯形,并让学生观察、讨论并计算其面积。
四、练习(15分钟)
1. 学生独立计算给出的梯形的面积。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五、拓展(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与梯形面积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总结(5分钟)
学生总结梯形面积计算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与梯形面积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一些实际的梯形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对梯形面积计算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部分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通过互相检查和讨论,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提高。
整体而言,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提高。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梯形若干,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篮球比赛吗?你知道罚球区是什么形状吗?请看这是2008年奥运会篮球的决赛,美国队对决西班牙队。
美国队霍华德正在罚篮投球,这片蓝色区域就是罚球区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梯形)那么这个罚球区是多大呢?就是求什么?(梯形的面积)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梯形面积的计算1、组织探究这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我们当时是怎么求它的面积的?(转化成长方形)那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的求法吗?现在就请你们分小组用准备好的各种梯形,分小组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把你的发现填在表内。
(1(2)(3)(4)(5)(6)师:如果我们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 表示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用字母表示呢?S=(a+b)h÷2 读公式。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那么通过刚才的推导你有什么收获?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
(板书“转化”)刚才的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你会了吗?把数学书翻开,把你推导的公式写出来。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梯形的用途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都经常看到梯形。
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日常中的问题,计算下列梯形的面积。
(1)出示篮球场的罚球区图形,请计算出罚球区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骨干示范课
李家学校
孙冬梅
教学过程三、提供材料,自主探究。
师:是不是像大家猜想的这样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
准备的梯形学具,根据以往的学习
经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首先
来看看学习小提示。
(课件出示学
习小提示。
)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
一遍。
师:接下来,我们就和小组里的同
学一起按学习小提示互相合作,看
看我们会不会有新的收获。
1、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
视参与,了解情况。
2、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
形转化成了不同图形,并推导出了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是了不
起!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每个小
组的成果。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呢!
(1)展示“拼摆”的方法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
平行四边形。
小组汇报后板书: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师:看来你们小组的收获不小啊。
快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吧!
师:还有哪个小组也采用了拼摆法
呢,你们小组也来说一说吧!
师:把你们的收获也展示到黑板上
吧!
师:我们一起再来看一下这种方
法。
(课件演示这种方法)
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由操作,在宽松
环境中激活学生原有数学经验,为后续
有目的地尝试试验和验证做好铺垫。
方法一:
生: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
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每个梯形的面积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得出:梯形
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
高÷2=(上底+下底)×高÷2
设计意图:交流问题的初步设想是准确
把握学生已有数学现实的关键,这对教
师引导学生进行随后的学习起着关键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