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思路和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思路和模式

作者:鲍华丽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7期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不断深入,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并且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主要凸显出来。因此,为了更好地缩小城乡居民在金融资源方面的差距,使金融服务更加大众化,逐渐成为涉农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服务的重点。目前阶段,“普惠金融”的理念产生,所以,部分涉农的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对该理念进行了探究,进而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 思路模式

目前,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发展明显不平衡,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因此,社会多领域对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积极引进了“普惠金融”的理念。

一、惠普金融服务现状

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就是建设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实践证明,实际的实施效果比较理想,然而,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始终存在问题。

第一,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银行的物理网点不充足,并且服务能力不高,这与逐渐增长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冲突[1]。因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所以部分乡镇的金融仍有空白现象,所以,像保险、理财以及电子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农村地区甚至闻所未闻。

第二,由于“三农”企业与个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并且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与其产品无法及时创新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快速推进,使得银行服务应保持同步,并针对农业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第三,因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并且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与电子银行等新兴的金融工具逐渐产生,这与农村地区居民金融常识的匮乏形成强烈的差异[2]。

二、惠普金融服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城市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县以下的金融机构采取了撤并措施,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机构大量减少。

第二,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仅开展棉粮收购业务。

第三,早期农村的邮政储蓄只允许存钱,不可以贷款,所以,实际的业务范围比较小。

第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较晚,由于机构改革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实际的服务能力会受到限制。

第五,因为新设网点会增加资金投入,并且实际运营的成本比较高,所以,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或者是乡镇实际的经济与人口密度以及相应的指标都无法满足网点的盈利标准或者是保本标准。因此,商业银行从长期经营的角度考虑就会将网点设置在县城附近,不会在偏远农村地区设置网点[3]。

第六,因为“三农”金融产品大部分是微利或者是无利产品,所以,金融机构在推广与创新方面缺乏积极性。

根据上述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导致农村地区对金融排斥强度较大,使得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广更不容易。

三、商业银行惠普金融服务探索

(一)发展思路

通过对服务“三农”问题的深入探索发现,最重要的服务内容就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其中,改进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方式就是积极启动农户小额贷款以及惠农卡的试点,并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物理网点功能。除此之外,利用电子途径对惠农卡的用卡环境加以完善。对于农村地区物理网点匮乏以及人员不充足与服务成本高的问题,应充分利用网络、科技与产品的优势,与新农保和农合实现对接,同时与外部组织进行合作,积极创新金融服务的模式[4]。在县域农村地区将惠农卡当作重要载体,并依托具体的服务点,将电子途径作为平台,以流动服务作为补充,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推动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使农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二)惠普金融服务模式

第一,“惠农卡+电子渠道”模式。该模式具有基本服务的特征,其服务载体就是惠农卡,服务平台是电子渠道。其中,电子渠道主要有POS机、ATM、转账电话、CRS与自动服务终端等等,此外还包括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网上银行与电话银行等。通过“三农”金融服务点实现电子设备的布放,其中金融服务点可以选择超市、医务所、农资店等外部的合作机构,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服务网络。除此之外,还应积极组建流动服务组,将营业网点与“三农”金融服务点进行连接,积极开展培训督导的工作,定期为农民提供新农保与农合的代理金融服务[5]。

第二,“惠农卡+电子渠道+农村公共事业代理业务”模式。其中农村公共事业代理的业务内容主要有新农合、农保与涉农财政直补的服务项目。该模式的依托就是农村公共事业代理业务,主要的渠道就是转账电话,并与各级农保、医保与财政机构进行合作,使得农民可以积极

参与新农保与农合,并享受到涉农财政直补的服务,同时还可以进行信息查询,能够真正享受到基础性的金融服务。

第三,“惠农卡+电子渠道+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模式。这种模式要和各级的商务部门实现合作,并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当作信息化的建设平台,最主要的渠道是电子科技产品,通过惠农一卡通的使用,实现对目标客户生产与生活资金信息的有效整合,并积极建设金融交易与农民基础信息的数据系统,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进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6]。

第四,“惠农卡+电子渠道+农业产业链”模式。该模式就是和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的有效结合,并将农业产业链当作依托,主要的服务重点就是农民客户,进而更好地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积极转变传统单一的金融服务作业模式,使得农业产业链条被全部覆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工作中,“普惠金融”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并且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涉农金融机构在进行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对农村地区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强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扩大对偏远农村金融的覆盖面积,有效地创建普惠金融体系,不断满足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曾昭才.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思路和模式[J].新金融,2012(8):44-47.

[2]唐平.面向三农定位开展金融创新——对新时期大型城市农商行服务“三农”工作的思考[J].财经界,2012(2):9-9.

[3]李晓岚.新时期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发展研究——以福建为例[D].福建农林大学,2010.

[4]赵省伟.新时期农村信用社负债管理的探索[J].时代金融(下旬),2011(4):202-203.

[5]王永文.对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0(1):31-32.

[6]孙立刚,刘献良.新时期国家财政支农政策与金融对接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3(7):7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