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文章的主要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概括文章主要容的途径及格式:格式1:1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略式:人物+事件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礼赞》,以白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阅读八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
答题格式
考点四 理解、赏析重点语句
1. 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①表层含义(句子本身的含义);②深层含义(联系文 章中心、思想感情等分析)。 2. 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根据语句特点可从句子本身或结构上的作用、 对文章故事情节或内容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3. 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①点明具体的角度(修辞方法、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句式特点等);②作用(注意结合语句或文段内容分析;切记作用既有句中使 用的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本身带给句子的表达效果,还有句子对体现、表达文章中心或人 物感情的作用)。
常见题型
考点五 理解、赏析重点词语
1. 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抓住词语的特点,先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表层含 义),再联系词语所在句子分析词语的深层表达含义。
2. 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
(2)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全段)中的地位以及在照应、过渡、埋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3)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性、恰当性,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性、严 密性。 (4)情感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喜欢、热爱、赞美或厌恶、贬损、批判等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 如程度深、鲜明、明确等。
、埋伏笔等。
答题格式
考点三 分析重点段落作用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解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注意:(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务必看题目。
(2)采用压缩法去阅读,尽量找出文段的中心句。
(3)文章的点睛之笔往往蕴含在首尾两段中,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务必注意首尾两段。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词、主旨句、抒情底座段。
答题时注意:(1)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概括”“简述”等,就要注意答题组织评议的凝练性、概括性。
(2)根据分值去考虑得分点。
分清问题中有几个要点,答完整,做全面。
一般而言,涉及到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的问题,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对于鉴赏题,可以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
(3)分条概括,清晰规范答题。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二、记叙文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事件做某些补充)。
作用: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来历、性格做补充介绍,或对某一事物做解释性的说明,以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特或事件。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 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便于真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技巧
一、记叙文的阅读意识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修辞句、含蓄句等,准确、深入理解;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常见考题:请结合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模式:(1)写景类:本文通过描绘…的景色,展现了…(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赞扬和喜爱之情。
(2)写人记事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歌颂了…(人物)…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事件+情感)(3)哲理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启发我们…四、文章的思路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思路时,首先按以下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理清文章脉络:(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词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按人物的情感变化(找表示情感的词句);(5)总分总。
然后,用清楚明白的语言将文章思路概述出来。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类型:(1)人物;(2)事物;(3)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7)人物的见闻感受。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把握线索常用的方法有:(1)标题入手。
标题是每篇文章的眼睛,从标题中可以大致看出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反映的文章主旨。
(2)抓关键物。
在记叙文中,一些小物件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进作品就常常产生异乎寻常的艺术功用作品,在文中反复出现,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技巧
【方法技巧】 作答此类题,方法如下: (1)审读题干,抓住题干要求。看是分析全文的情感,还是某句、某
段或者某个标点蕴含的情感。 (2)联系全文,从主要内容入手。先通读全文,掌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再落实到细处。如分析标点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是在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结合标点的用法进行解答。比如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感 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它所抒发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惊 讶等,最后再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七 分析表现手法
【真题设问】 1.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白玉兰和海棠?(省卷:2017) 2.文章第4段写到“无雪的冬天让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 糊、混沌”。请从后文中找出与此句相照应的句子,抄写下来。(省卷: 2015)
【方法技巧】 作答此类题,方法如下: 第一步:认真审题,弄清答题方向。看题干中是否提到具体的表现手
时先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辨析技巧。然后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 一般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题模板】 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 点,表达了……的情感。 句子理解技巧: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思路:
(1)解释这个句子这样表达的原因; (2)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义或者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 然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
(5)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入手。如《背影》一文就以标题“背影”作 为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义。 有些文章的题 目运用了修辞手法,这就要求我们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分析。
(7)从寻找文章的题眼上发掘。如本题中《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中 “默契”就是标题的题眼,透露出情感主旨,其标题的含义则需要围绕文 章主题来分析。
答题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①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 ②从句子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记叙文的答题技巧是什么
记叙文的答题技巧是什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记叙文的答题技巧是什么记叙文是初中语文阅读常考的一种文体,很多记叙文都不是出自课内,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记叙文的答题技巧是什么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 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 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 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 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 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 现力及特点。 ► 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 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 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 线 (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 (5)以情感 为线(6)以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 (8) 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 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 清晰。 3、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 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 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 主旨鲜明。
► 七、文章的结构
1、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 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 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 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 (尾声)。 2、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 事件,剪裁得体,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得当。
►
八、语言上 1、题型: (1)词语选用: 方法: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 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 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 的判断: 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 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 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 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 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 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 起到了……的作用。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 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 “……(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 (能)“……”(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1 ) (5) 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 (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附2语言特色)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真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5、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常见修辞答题格式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答题思路如下: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文章线索:
(1)以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如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 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 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阅读理解核心知识点+解题技巧(二)【记叙文专题】
记叙文核心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什么是记叙文一、含义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在初中教材中,记叙文中还包括小说、散文、消息、通讯等。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无论哪一省市的考题,记叙文是必考的文体,是中考阅读的重中之重。
许多选文短小精悍、内容丰富、文质优美,不仅是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载体,而且是愉悦身心、陶冶性情的美文。
现在的中考语文有越来越有淡化文体的趋向,增加了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对这些也有一定的了解。
二、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为了把一记叙的人和事说清楚,使记叙的内容具体、完整、清晰,就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写的什么人,发生的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阅读记叙文,就要注意把握这些要素。
把握了这些要素,文章的基本内容也就掌握了。
结合以上所说,记叙文的六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一篇文章里面并不是六要素全都要有,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某些方面可以不写或者省略,而且,在不同的文章中,各个要素的比重也不一样。
比如,如果以记事为主,那么事件是主要的;如果以写人为主,那么人物是主要的;在大多数的文章中,起因和经过比较重要,因为这两个要素一般都涉及全篇;如果是记叙很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时间又常常是重点。
这些都是根据文章内容决定的。
阅读时注意抓住这些要素,就更容易抓住了阅读和应试的重点。
记叙文的结构一、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因其体现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把材料连接成一个整体,因而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文章的纲。
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西游记》,全文有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一些列小事组成,合起来就构成了大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
通读全文要勾画重点语句,如:标题、过渡句、事例前后句子、中心句、总结句、哲理句、矛盾句、结尾三段中表现作者感情倾向(观点、态度)的句子。
表达人物感情或心理变化的词语。
二、重要文体知识点1.文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三、概括文章内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四、标题的含义以及作用含义:1.表面意义。
2.深层含义(结合文章主旨,多数是最后三段内容回答)作用:1.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是文章脉络清晰。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主旨。
4.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接着鉴赏该修辞作用。
5.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五、把握文章的线索1.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线索:(1)人物(2)事物 (3)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六、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任务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多方面地叙述。
七、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XX情节,衬托或丰富XX人物形象,突出XX 中心。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诸位,作用题是必考的,“内容、结构、表达效果“三个方面考虑组织答案,”表达效果“是由“表达技巧”造成的,以下的相关术语是必须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非常4+1: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也称写作手法)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人称(考点: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
可以是作者本人,或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表达效果: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叙述故事、直抒胸臆。
2、第二人称(你、你们)。
表达效果:拉近距离,直接对话,亲切自然;便于交流,便于(作者直接)抒情。
(一拉二便)3、第三人称(他、他们)。
表达效果: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记叙、客观表达。
记叙线索(考点):充当线索的有:(1)人物;(2)事物;(3)事件;(4)时间;(5)地点的转移(游踪);(6)情感。
注意有些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判断方法:①贯穿全文;②在文中反复出现。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顺序的作用(考点):(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①补充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交代……的故事背景;②引出下文,为……做铺垫;③插叙的人物,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具体饱满。
④突出中心。
(4)平叙(选讲):也叫分叙,即故事围绕两条线索同时进行。
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5)补叙(选讲):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在前面,以引起下文。
七年级语文专题04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串讲)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文章第②段“……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 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可以概括出:父亲买草帽,要求很苛刻; 文章第③段“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 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 ,火辣辣的太阳……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对应了: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 由文章第④段“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 出来了……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可以概括出:父亲编草帽,堪称工艺品; 由文章第⑦段“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 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可以概括出:父亲献草帽,倾力 救庄稼。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 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草帽比作钢盔,将草帽闪闪发光的状 态比作父亲的心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为救庄稼而献出草帽的可贵精神。
八年级记叙文常见考点
八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答题技巧及实战练习一、题型汇总(10种)1、题目理解2、句段作用3、环境描写4、概括内容5、人物形象6、品味语言7、表现手法8、主旨探究9、补写内容10、主观迁移二、答题技巧1、题目的理解1)、题目含义:①找双关意a、表层含义b、深层含义②挖比喻义③结合中心2)、题目作用: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
③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交代写作对象、时间、地点和环境。
2、句段作用(1)开头段作用: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②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基调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思考。
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⑤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⑥渲染气氛,埋下伏笔(2)中间段作用(过渡段):①承上启下②承上(总结上文)③启下(领起下文)结尾段作用: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或题目.结构完整③深化主旨,升华情感④言有尽而意无穷.⑤抒情议论,点明主旨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⑦启发联想,象征、暗示或揭示(4)句子作用①中心句或点睛句:概括段落或全文中心(内容)、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②议论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直抒胸臆。
③矛盾句:字面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深刻地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④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句:创造文化氛围,富有文学色彩,思路开阔。
再结合语境分析。
3、环境描写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2)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
3)渲染出强烈的气氛,增加感染力。
4)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社会环境。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7)暗示文章主旨4、概括内容(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技巧:谁+ (地点时间)+事+结果(3)段意合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文章的主要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及格式:格式 1:1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 2:略式:人物+事件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答题格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三、题目的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四、写景顺序写景的顺序有1.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则前到后等等);2.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3.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五、描写景物的角度要写出景物的特点,作者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
我们在阅读时,要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面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赏析。
六: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1.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⑴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⑵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⑴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⑵本身:①渲染…气氛;或②突出表现了…⑶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⑴(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⑵(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⑶文章由……转为……3.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⑴结构上: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⑵内容上: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
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方法:首先看看段落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
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画龙点睛,升华主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
另附:特殊位置的句子作用•开头句子的作用• 1 、开篇点××题;• 2 、总领全文;• 3 、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 4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 5 、为下文××埋下伏笔•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 、为下文××埋下伏笔• 4 、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 、篇末点××题;• 2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 、首尾呼应;• 4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 、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 6 、点题• 7 、前后照应• 8 、首尾呼应•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
(往主旨上靠拢)七、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作用:i.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活动空间,渲染了……气氛。
ii.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的性格,揭示人物……的命运。
iii.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iv.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v.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vi.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化主题。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八、词句赏析●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这儿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拟人: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题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儿把……比作……。
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题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常见答题模式:“XX”一词(等词),写出了XX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题型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1)a(b)句: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2)a(b)句: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3)a(b)句:这句话是环境描写,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九、人物描写及作用答题格式:描写方法+对象+特征(性格)• 1 、肖像描写 [ 包括外貌、神态描写 ]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 2 、语言描写:表达了人物××的心情,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 3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4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十、表现手法及作用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技巧: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