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1.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

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2.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直观形式

3.不懂得实践的意义

4.忽视了人可以在客观性基础上发挥能动性

二、唯心主义的缺点

1.出想的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是却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2.从思维活动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的抽象的发展了,表面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实践活动排到实践之外。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全部是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四、人与环境中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填空)

1.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问题的唯心主义倾向,提出实践是环境和人的改变的共同基础。

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五、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宗教观

(一)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二)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本质不是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属性。社会关系,社会属性的差别是其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地位带来的确定的了,进而也就相应确定了人与人之间本质差别之所在。

2.人的本质不是某一方面的社会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即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历史进程的变化,人的本质也将随之社会历史条件二不断发展变化。

(三)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功绩及局限

功绩1.把宗教本质归结为人的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2.揭示了宗教的神秘外衣,把宗教拉到世俗来,即宗教不再神秘。

3.他认为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将上帝现实化和人化。

局限

1撇开历史的进程,脱离了具体历史环境和人的实践,犯了出发点的错误。

2.费尔巴哈把宗教的的历史产生发展来解释人的产生发展,而没有把人的发展是历史产生的发展,陷入唯心史观。

综上,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方法解释宗教和世俗社会、环境和人的关系,因此有局限性。

六、新旧哲学的区别(新旧唯物主义)

1.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2.新旧唯物主义代表的阶级基础不同:“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真正的人类社会,而是异化的社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类社

会或社会的人类”是共产主义社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反映无产阶级世界观。

3.二者都体现了哲学的阶级性,同时,二者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根本不同,阐明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考查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

和由他们的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由他们自己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二、历史的结论:生活决定意识

三、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

1.影响分工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

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2.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而且又是以家庭中自然形成的分工和以社会分裂为单个的、

互相对立的家庭这一点为基础的。

3.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

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4.分工立即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

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四、消除“异化”的两个条件和一个前提(两个条件的共同前提)

两个条件:

1.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的反对力量

2.必须让异化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有同现有的有

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

二者成立的前提条件: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五、“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阶级性)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六、生产力和生产交往形式

1.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2.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这种矛盾——正如我们所见到的,它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曾多次发生过,然而并没有威胁交往形式的基础,——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如冲突的总和,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等。

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这些不同的条件,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1872年德文版序言基本思想

1.《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2. 《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3. 《共产党宣言》越来越被重视,被翻译为多个版本

4. 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

5.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6. 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7. 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

8.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力来加以修改。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唯物史观的三个观点

1.社会物质资料的发展,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生产结构的总和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3.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才能获得解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社会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四、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1.破坏了封建各种关系和道德关念,取而代之的资产阶级的各种关系和道德观念。

2.变革了就得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与全部生产关系不断革命化

3.建立了世界市场,促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发展。

4.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

5.摧毁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