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图书编辑出版的发展时期(隋唐五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1966年10月18日,在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 内发现了汉字印刷品《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该卷轴共12纸,总长6。43米。有不少中国民 间习用的俗体字或异体字,特别是有4个武则 天称帝颁行并通用的制字,共出现8次。经卷 本身没有刊行年代和地点的记录。对此美国著 名印刷史专家富路特经研究得出结论: “这新发现的经卷仍然说明中国是最早开始发 明印刷术的国家,印刷术是从那里传播到四面 八方的,而佛教是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捶拓与石碑拓本
将洇湿的纸铺在石上,用软刷将纸刷匀, 经轻轻捶打使纸紧贴于石面,然后,用细 布包裹棉花而做成拓包,蘸上墨汁,在纸 面上轻轻拓刷,石上的字是凹进石面的, 所以有文字的部分受不着墨,把纸揭下来, 便成为一件黑底白字的复制品,
石刻捶拓工具 书《 唐 温唐 代 泉太 拓 铭宗 本 》
镂花模板、刺孔漏印及凸版印花
日本雕印百万《陀罗尼经咒》
天平宝字八年(764),日本称德天皇下令雕印百万《陀 罗尼经咒》,分藏在100万个高13厘米的小木塔中,再分 送十所大寺院保存。这项工程于宝龟元年(770)完成。 这在《续日本记》和《东大寺要录》中都有记载,而且 也有多件实物为证。大和省的法隆寺至今保藏着许多原 刻经咒及一些安放经咒的木塔。经咒为卷轴形式,字体 质朴,刻工粗糙,印刷物本身没有明确的时间记载。日 本木宫泰彦、秃氏祐祥博士研究后认为,日本这次百万 塔陀罗尼的刊刻是依据中国传来的印刷技术实现的,秃 氏祐祥博士更进而指出是使用了754年东渡日本的中国鉴 真(688—763)大和尚及其一行人传授的技术
综观现存于世的早期印刷品,我们不难发 现,比印本佛像略晚的另一雕版印刷群体, 就是佛教密宗咒语印本,在公元8世纪形成 了一个出版高潮,其数量竟以数十百万计。
20世纪的多次发现
我国现存的唐代印刷品实物,主要是这类 经咒,早期最著名的发现是1944年在成都 市东门外望江楼附近唐墓中出土的《陀罗 尼经咒》印本。出土时戴在女尸臂上银镯 中,展开约一尺见方,上刻右梵文经咒, 四周和中央都印有小佛像,右边上有一行 汉字依稀可辨
3)雕版印刷的成熟之作—— 图文并茂的佛经
经过佛像、经咒两个阶段200余年的发展, 在公元9世纪出现《金刚经》这样成熟的作 品就不再是偶然的了。 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印本之所以 著称于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是一卷首尾完整而又正规的书籍。 已不像初级阶段单幅的佛像、咒语、还愿 词等那样简陋。
2、雕版印刷术产生的需要与可能
一是当时社会对这项技术的强烈需求;
二是产生这种新技术的可能,又分为物质 基础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而在中国的隋 唐之际,这几方面条件均已具备。
1)社会需求
多层次多方位,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府到 民间,无论是著者还是读者,包括借书者、 抄书者、卖书者、藏书者,都迫切需要图 书复制新技术的产生。 尤其是佛教传播的需求,在当时看来,更 为强烈。
二、唐代的刻书事业
综合现有的唐代文献和已发现的实物
运用综合归纳法看唐代刻书业
唐代文献:
824年: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835年:《旧唐书· 文宗本纪 》东川节度史。 唐司空图 《 司空表圣集》卷九:《 为东 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 唐,范攄:《 云溪友议》 柳玭:《 家训序》
唐代雕版印刷的实物
印章——捶拓——千佛像 捺印(6世纪)——单页佛像(7世纪)—— 大批量窄幅经咒(8世纪)——图文并茂 的整部佛经(9世纪)
我们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
年代最古的为佛像,数量最多的为经咒, 印刷水平最高的为佛经。雕版印刷术的重 要的发明者是中国的佛教徒,因为他们具 有极强烈的复制图文传播佛教的愿望,又 肯花气力多方探索与实践,终于获得成功。 中国的佛教徒对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作出 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他们对世界文明的功 绩,将永载史册。
日本的《无垢净 光大陀罗尼经》
出土于韩国的 《无垢净光大陀 罗尼经》
敦煌出土《大随求陀罗尼》题记
“若有受持此神咒者,所在得胜;若有能书写带在 头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胜清净, 常为诸天龙王之所拥护,又为诸佛菩萨之所忆念。 此神咒能与众生最胜安乐,不为夜叉罗刹诸鬼神 等为诸恼害,亦不为寒热病之所侵损,厌蛊咒诅 不能为害,先业之罪受持削灾。持此咒者,常得 安乐,无诸疾病,色相炽盛,圆满吉祥,福德增 长,一切咒法皆悉成就。”
在此之前,《金刚经》已多次印刷,《妙 法莲华经》等佛教经典已大量印行。先师 王重民先生在《伯希和劫经录》中著录P。 2148号《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云: ‚有注,双行写。又有后序并赞三首。第 三赞为范阳卢季珣撰。又有‘洛州巩县王 大器重印’等语,则似依印本传写。‛
雕版印刷术发明发展脉络
6—9世纪:
3、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雕版印刷的最初形式——佛像雕印 雕版印刷成长阶段——密宗经咒 雕版印刷的成熟之作——图文并茂的佛经
具雕 版 印 刷 工
文 字 雕 版
1)雕版印刷的最初形式 —佛像雕印
佛教印刷品历来图文并重,单页的经咒、还愿 词,或上图下文,或右图左文,有的佛像刻在 中间,还有的刻在四周,各种装帧形式的整部 佛经,乃至卷帙浩繁的《大藏经》,也常以 “佛说法图”开卷。 我们不妨把这种现象再向前推进一步:佛像雕 印要比佛经雕印更早,捶拓和印章的结合点即 是佛像,其时约在公元7世纪初期,文献和实 物均可提供有力的证明 。
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 全校通选课
主讲教师:肖东发
第六讲
图书编辑出版的发展时期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二、唐代的出版事业 ◆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四、套版印刷术的发明发展
◆五、印本书时期的的图书形制---册页制
示中 意国 图印 刷 术 起 源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发明的时代 2、印刷术产生的需要与可能 3、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雕版印刷的最初形式—佛像雕印 雕版印刷成长阶段—密宗经咒 雕版印刷成熟之作——图文并茂的佛经
其次,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卷首图题为《祇树 给孤独图》,其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祗园精舍向 长老须菩提说法的故事,刀法纯熟,刻画极精, 文字也刻得浑朴凝重,墨色匀称,印刷清晰,表 明印刷术发明已久,绝非初期产品。 最宝贵的是,卷末题记为:‚咸通九年四月十五 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这是其他诸多唐代印 刷物不可比的 。
为何经咒多藏于塔内
可用佛教的法舍利来解释。舍利即佛骨, 有舍利的纪念物叫塔(梵文stupa),称窣 堵坡;无舍利的叫制多。上文所引唐玄奘 在《大唐西域记》卷八记载已清楚回答了 舍利塔中常置书写经文,由小积大,常修 供养。其中除放置舍利经卷外,还放置泥 像后改为雕印佛像。
雕版印刷术走向成熟
阿育王塔就是用84000个小舍利塔组成。后来五 代吴越国王钱俶造的就是模仿阿育王塔,雕印了 同样数量的《宝箧印陀罗尼经》。从武周末年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到公元770年日本称德 天皇刊印百万经咒,再到五代钱俶 于956年及高 丽1007年刊《宝箧印陀罗尼经》,都是板框高5。 4厘米的小幅经咒,都舍入塔内,行法舍利,日 本与高丽雕印经咒又都是源于中国。 8世纪时,密宗经咒的广泛传播推动雕版印刷术 走向成熟。
1、印刷术发明的时代
印刷术起源于6 、7世纪之交 在肯定我国唐代初年已有雕版印刷品流行 的前提下,亦不能完全否认隋代出现雕版 印刷术的可能。 由捶拓和印章的结合,向印刷的过渡正是 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将印刷术起源时间确 定在590~640年之间,是有根据的。
印刷术的发明的两条线索
一条是民间坊刻,将在下一讲展开讨论。 另一条主线,就是佛教信徒们因为传经的 需要,多方探索反复实践的结果。 抓住佛教传播这条线索,原来模糊的时间 等问题就能理出头绪,摸清印刷术发明的 发展脉络。
敦煌发现的大量雕印菩萨像
还有一批实物旁证,据白化文先生《敦煌汉文遗 书中雕版印刷资料综述》一文中统计,敦煌所出 留存至今的唐五代早期印刷品决不仅是《金刚经》 等有限的几件,而是有数十百件之多。 这些刻本的基本情况如下:(1)从形式上看, 除少数卷子外,大多为单页木刻,这正是初期印 刷品的重要特征,单页比多张印纸粘连而成的长 卷整部书显然容易完成,也就是说,在长卷之前, 应该有一个单页刻印阶段。
古代镂版印花以夹版为主要方式,其方法是用两 块雕镂成同样花纹的木板或油纸版等,将织物置 于两块花版之间夹紧,然后在雕空处注以色浆, 印上花纹。其特点是花纹左右对称,色彩两面相 同,并有润色现象,显得美观自然。刺孔漏印是 在硬纸板上刺孔成像,然后再进行描画或直接从 孔透墨印刷。其方法颇近于现在的钢板腊纸油印 或现代仍沿用的孔版(也称过滤版)。
当前世界上已知最古的印刷品
1974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工地唐墓出土梵文 陀罗尼咒单张印本。出土时此经咒置于死者佩戴的铜臂 钏内,呈方形,原大27厘米×26厘米,印以麻纸, 陕西考古学家韩保全先生通过对这批文物的研究,将此 陀罗尼咒定为唐初(7世纪初叶)的印刷品。“它比咸通 九年(868)的《金刚经》早了约200年;比770年日本 称德天皇印制的《陀罗尼经咒》大致早了百余年,比韩 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发现的印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也大约早半个多世纪,因而它应该是当前世界上已知的 最古的印刷品了”

捺印千佛像
在南北朝、隋唐之际,盛行一种捺印佛教图像的 印模,即将佛像刻在印模上,依次在纸上轮番捺 印。罗振玉曾亲眼见过这种印模。他在《敦煌石 室秘录》中说:其印“上刻阳文佛像,长方形, 上安木柄,如宋以来之官印,乃用以印像者,其 余朱尚存”。 这种模印小佛像标志着由印章至雕版的过渡形态, 也可以认为是版画的起源。在敦煌和吐鲁番等地 曾发现大量这样的小佛像。英国博物馆藏有一幅 这样的手卷,全长17英尺,所印佛像多至468个。
2)佛教徒非常追求偶像崇拜
他们不仅需要复制经文经咒,还需要大量复制佛 像。除塑像、铸像、织绣、木雕、烧瓷、建石窟、 造佛像外,他们还发明模脱塔佛、石刻线描佛画、 雕制佛印、刺孔漏印佛像等方法。 与道教徒比较,佛教徒更迫切需要发明一种技术, 把复制图文统一协调起来。经过努力终于创造出 一种新方法,这种技术就是包括版画在内的雕版 印刷。所以传世的早期佛教印品,有图有文,甚 至以佛像为主。
佛由 像单 (个 敦印 煌模 藏拼 经印 洞而 出成 土的 )千
佛教印品居多
(2)从内容上看,除少数历书、韵书外,绝大 多数是佛教印品,其中数量最大的是佛像,或为 上图下文的许愿书,或为整版佛像画,包括菩萨 像、天王像、阿弥陀像、观音像、文殊像、地藏 像、毗沙门像等。有一张后周广顺三年(953) 刻印的普贤像,分在绘画类中,图为普贤骑象, 右象奴控象,左立童子合十,右榜题“大圣普贤 菩萨”,左榜题“普劝至心供养” 唐玄奘印施的 普贤像大概也是如此格式。
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乾符四年(877)和中和
(3)复本量大,如文殊像在法国巴黎就有 三四十份,英国伦敦有5份,北京图书馆有 3份,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有1份 (4)从时代上看,多为晚唐、五代刻印, 也有一些没有明确纪年,其中也不能排除 有隋末唐初的印品。其中有一件被认作 “印刷术发明于隋朝的新证”。
3。2 雕版印刷成长阶段 ——密宗经咒
印章与佛像模印
印章是对镌刻甲骨、金石这一传统的继承。 商周时已有象征权力的玺印。古人在刻铸 青铜器铭文时,已懂得反文与正字的关系。 印上的文字不管是铸是刻都是反文,印出 来才是正字。先秦古印因印在泥土上,多 呈阴文,面积也较小,被称为封泥。
由印章技术过渡到雕版印刷术
必须解决如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能够进行大型反文雕刻的技术方法 二是大面积刷墨印刷经验 三是由“唯印性”向“泛印性”的功用转 向。 印章常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还表示一 种信验,所以只有在限定条件下才使用。 而雕版印刷的功用在于大量复制,它的使 用应该是广泛的,不受限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