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 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 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 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 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 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 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 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社会评价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 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 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 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 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
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
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 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年早逝
•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 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 • 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 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 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 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 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 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 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 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了。
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同志
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 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T
谢谢观看
HANK YOU!
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 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 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 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 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
• 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 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 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 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 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 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
个人简介
•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 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 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 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 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 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 稳坚强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 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 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 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 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君子之交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 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 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 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 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 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 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 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 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 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 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 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 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 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 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 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 • 他认为,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 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 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他始终把自 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 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 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强烈的爱国 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 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 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感,促使李大钊同志奋不顾身、英 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 勇战斗。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 一条”时,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用 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 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抗争。他因参 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 们敬仰和提倡。 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 名,但他毫不后悔。
主要贡献
当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 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 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 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 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 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 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 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 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 救民道路的。
•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 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 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 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 精神。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 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 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 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 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 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 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 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1921 7 • • • • • • • • • 1924 • • • 沥 血 , 做 了 大 量 工 作 。 山 会 谈 , 为 建 立 革 命 统 一 战 线 呕 心 大 江 南 北 , 多 次 代 表 共 产 党 与 孙 中 到 李 大 钊 年 都 初 当 , 选 李 为 大 中 钊 央 频 委 繁 员 地 。 奔 走 于 年 1922 区 分 部 主 任 。 在 党 的 三 大 和 四 大 上 , 作 , 并 任 中 国 劳 动 组 合 书 记 部 北 方 后 , 李 大 钊 负 责 党 在 北 方 的 全 面 工 党 的 主 要 创 始 人 。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新 。 李 大 钊 和 陈 独 秀 成 为 中 国 共 产 成 立 , 从 此 中 国 革 命 的 面 貌 为 之 一 国 代 表 大 会 召 开 , 宣 告 中 国 共 产 党 年 月 ,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一 次 全
•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 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 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 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 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 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 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与党的联系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 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 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 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 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 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