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安排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B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3.1 排列与组合
3.1.1 基本计数原理
3.1.2 排列与排列数
3.1.3 组合与组合数
本节综合与测试
3.2 数学探究活动:生日悖论的解释与模拟
3.3 二项式定理与杨辉三角
本章综合与测试
第四章概率与统计
4.1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4.1.1 条件概率
4.1.2 乘法公式与全概率公式
4.1.3 独立性与条件概率的关系.
本节综合与测试
4.2 随机变量
4.2.1 随机变量及其与事件的联系
4.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4.2.3 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4.2.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2.5 正态分布
本节综合与测试
4.3 统计模型
4.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4.3.2 独立性检验
本节综合与测试
4.4 数学探究活动:了解高考选考科目的确定是否与性别有关
本章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节: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截距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交点坐标、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的一般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引入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
2.介绍直线的方程。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转换。
3.介绍平面的方程。
学习平面的一般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讲解如何根据平面上的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方程。
4.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直线和平面的方程的知识。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要点。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习题册。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扩展阅读:了解不同方程的应用领域,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三角函数1 周期变化2 任意角2.1 角的概念推广2.2 象限角及其表示本节综合与测试3 弧度制3.1 弧度概念3.2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本节综合与测试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4.1 单位圆与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定义4.2 单位圆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基本性质4.3 诱导公式与对称4.4 诱导公式与旋转本节综合与测试5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再认识5.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再认识5.2 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再认识本节综合与测试6 函数y=Asin(wx+φ)性质与图象6.1 探究w对y=sinwx的图象的影响6.2 探究φ对y=sin(x+φ)的图象的影响第六章立体几何初步1 基本立体图形1.1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2 简单多面体——棱柱、棱锥和棱台1.3 简单旋转体——球、圆柱、圆锥和圆台本节综合与测试2 直观图3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3.1 空间图形基本位置关系的认识3.2 刻画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公理本节综合与测试4 平行关系4.1 直线与平面平行4.2 平面与平面平行本节综合与测试5 垂直关系5.1 直线与平面垂直5.2 平面与平面垂直本节综合与测试6 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6.1 柱、锥、台的侧面展开与面积6.2 柱、锥、台的体积6.3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本节综合与测试本章综合与测试本册综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课题:高中数学必修二
主题: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3. 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 函数性质的运用。
2. 函数性质的证明。
教具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
2. 黑板、彩色粉笔
3. 讲义、作业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函数的性质。
2. 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函数性质进行推理和分析。
4.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函数的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二教案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二教案
第一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难点: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教学内容: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概念和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
1. 练习题: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解决相关题目。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019统编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教材】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计划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含教学进度表)XX高级中学高一数学组XXX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计划新学期已经开始,根据上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认真的分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基本的情况,根据高中数学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努力推进、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及特点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统计”、“概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复数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高中数学新课标课时安排
高中数学新课标课时安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程也迎来了新的课程标准。
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高中数学课程的课时安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以下是高中数学新课标课时安排的详细内容。
首先,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必修课程的课时安排如下:1. 必修一:代数基础,共计36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2. 必修二:几何基础,共计36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必修三:概率与统计,共计18课时。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4. 必修四:微积分初步,共计18课时。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选择的课程。
选修课程的课时安排如下:1. 选修一:高等代数,共计36课时。
这部分内容在必修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包括矩阵、行列式等高等数学知识。
2. 选修二:高等几何,共计36课时。
这部分内容在必修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包括解析几何、非欧几何等高等数学知识。
3. 选修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共计36课时。
这部分内容在必修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包括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等高等数学知识。
4. 选修四: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共计36课时。
这部分内容在必修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包括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高等数学知识。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数学实验和数学探究的课时安排。
数学实验和数学探究的课时安排如下:1. 数学实验:共计18课时。
这部分内容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数学探究:共计18课时。
这部分内容通过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5.5.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5.5.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第2课时)(人教A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的推导,并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2.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的变形推导,及相关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的推导、逆用、变形及其应用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正弦公式正切公式的形成问题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根据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可推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S α+β:sin(α+β)=S α-β:sin(α-β)=【预设的答案】证明:由诱导公式以及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可知:sin()cos[()]cos[()]22cos()cos sin()sin 22ππαβαβαβππαβαβ+=-+=--=-+-=βαβαsin cos cos sin +而且:sin()sin[()]sin cos()cos sin()αβαβαβαβ-=+-=-+-=βαβαsin cos -cos sin 例如,sin 7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o o o o o o o=+=+=sin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o o o o o o o=-=-=【预设的答案】例如,sin 7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o o o o o o o=+=+122224+=⨯+⨯=sin15sin(45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o o o o o o o=-=-122224=⨯-⨯=【对点快练】1.sin 75°=____________.2.若cos α=-4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____________.2.−【设计意图】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可以由余弦公式推导的,用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该公式的应用,用变式训练让学生快速掌握公式的应用。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
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
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
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
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TxT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TxT
第一课:线性方程组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以及应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
2. 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法、消元法、矩阵法
3. 实际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应用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回顾线性方程的基本概念,引入线性方程组的概念。
2. 通过例题讲解代入法、消元法和矩阵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步骤和技巧。
3. 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线性方程组问题,巩固和加深理解。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时长:2课时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评价标准:
1. 能够准确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代入法、消元法和矩阵法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
3. 能够应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基本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问题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节课将重点讲解实际问题的应用。
人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必修二:平面向量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性质;
2. 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数乘和线性组合;
3. 能够解决与平面向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性质;
2. 平面向量的加法、数乘和线性组合。
教学难点:
1. 理解平面向量的加法和数乘;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平面向量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
2. 准备课件及相关教学素材;
3. 准备实例练习题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平面向量的定义及性质,引发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兴趣。
二、讲解
1. 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性质;
2. 平面向量的加法、数乘和线性组合。
三、练习
教师通过示例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法、数乘和线性组合。
四、实践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平面向量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平面向量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
【教后思考】
1. 如何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掌握?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平面向量的解决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平面向量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
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5篇
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5篇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5篇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1一、知识点归纳(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轴(或在x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或在y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③圆锥的表面积④圆台的表面积⑤球的表面积⑥扇形的面积公式 (其中表示弧长,表示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②锥体的体积③台体的体积④球体的体积二、练习与巩固(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三视图1.下列对棱柱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所有的棱都相等C.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D.两底面平行,且各侧棱也平行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它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360。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6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6.2.2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不等式的解集求法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利用图形和代数方法求解不等式,熟练使用交集和并集符号表示不等式解集。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展示板、笔、纸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问题(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通过代数方法解答,并引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
二、讲解不等式解集求法(10分钟)
1. 讲解不等式的图形表示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法求解不等式,并做示例演练。
2. 介绍代数方法求解不等式,包括基本的不等式变形处理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题目的完成,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2. 学生讨论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学习交集和并集符号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做好复习和预习工作。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题目,总结不等式解集求法的方法。
六、教学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调整做准备。
教学范本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时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XX高级中学数学组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二册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将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研究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研究欠缺勤奋,研究的自觉性不高。
高一年级学生往往沿用初中的研究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
高一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研究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研究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高一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研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高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高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学生大多存在研究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研究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研究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概率的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
无论是代数的知识,还是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本学期将要研究有关统计与概率的认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二教案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二教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图像;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函数的图像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例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2.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等,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对函数图
像的影响。
3.例题演练(20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例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应用。
4.课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展开教学,通过例题和课堂练习,提高学生对函数的理
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安排
中学数学必修②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需8课时)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共2课时)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课时)1.1.2简洁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课时)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共2课时)1.2.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1.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共2课时)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课时)1.3.2球的体积与表面积(1课时)实习作业(共1课时)小结(共1课时)其次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需11课时)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共4课时)2.1.1平面(1课时)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共3课时)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课时)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课时)2.2.3 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与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课时)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共3课时)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课时)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课时)2.3.3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与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课时)小结(共1课时)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需9课时)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共2课时)3.1.1倾斜角与斜率(1课时)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课时)3.2直线的方程(共3课时)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课时)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课时)3.2.3 直线的一般方程(1课时)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共3课时)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课时)3.3.2两点间的距离(1课时)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1课时)小结(共1课时)第四章圆与方程(需9课时)4.1圆的方程(共2课时)4.1.1圆的标准方程(1课时)4.1.2圆的一般方程(1课时)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共4课时)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时)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时)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2课时)4.3空间直角坐标系(共2课时)4.3.1空间直角坐标系(1课时)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1课时)小结(共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②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需8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共2课时)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课时)
1.1.2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课时)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共2课时)
1.2.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1.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共2课时)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课时)
1.3.2球的体积与表面积(1课时)
实习作业(共1课时)
小结(共1课时)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需11课时)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共4课时)
2.1.1平面(1课时)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
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
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课时)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共3课时)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课时)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课时)
2.2.3 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与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课时)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共3课时)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课时)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课时)
2.3.3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与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课时)
小结(共1课时)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需9课时)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共2课时)
3.1.1倾斜角与斜率(1课时)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课时)
3.2直线的方程(共3课时)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课时)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课时)
3.2.3 直线的一般方程(1课时)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共3课时)
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课时)
3.3.2两点间的距离(1课时)
3.3.3 点到直线的距离(1课时)
小结(共1课时)
第四章圆与方程(需9课时)
4.1圆的方程(共2课时)
4.1.1圆的标准方程(1课时)
4.1.2圆的一般方程(1课时)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共4课时)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时)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时)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2课时)4.3空间直角坐标系(共2课时)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1课时)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1课时)
小结(共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