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说课-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采薇》。
《采薇》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咱们先来瞅瞅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其次,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块,让学生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接下来说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难点则是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并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深入思考。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诵读法肯定少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还有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小组讨论法也得安排上,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那咱们具体来看看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我会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根棒棒糖,一边走一边哭。
我就好奇地问他:“小朋友,你为啥哭呀?”小朋友抽抽搭搭地说:“我想回家,我想妈妈。
”听到这,我心里一酸,想到了咱们今天要学的《采薇》,那些戍边的战士们,远离家乡,他们的思念该有多深啊!就用这个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思乡之情的共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接下来是初读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我会抽几个同学来读一读,纠正他们的读音和停顿。
接着,给学生们一点时间,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在精读环节,我会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诗歌的每一个章节。
比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教案】《采薇》说课稿范文
【《采薇》教案】《采薇》说课稿范文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现在由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
老师最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交流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欢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交流。
诗经两首采薇说课稿
诗经两首采薇说课稿一、《采薇》《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诗,作者不详。
全篇共有五十行。
内容主要描绘了一个采薇的故事,诗中情感真挚,想象力丰富,表现了采薇者内心的情感和采薇的美好。
身既飘兮,又何归?国无宁兮,不得我师。
采薇者悠悠,南山中云起;其由来思吾教,彼不改吾道究。
采薇者悠悠,橐留顿踟蹰;求之救兮,惟草木同畛。
采薇者委蛇,黄发垂髫;女兴徐行,载笑载言。
求之救兮,思我是同。
行逢故人,既见又怀。
器不能方兮,心不能快。
求之救兮,得中肯否。
语我默默,云霓翼翼;开我西楼,因君偕老。
1.1 诗歌语言的运用《采薇》课文,一篇充满了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篇,整篇诗篇都是由国境外游子离家,采薇者寄托思乡之情而展现出来的,由采薇的形象纵横点缀而形成逐帧逐色的意境。
首先是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了离乡背井之人所感同身受的情感。
如“身既飘兮,又何归?”,可以看出诗中游子思归之情。
其次是运用了《诗经》独特的句式和韵律,使整篇文学作品具有美感。
例如“采薇者悠悠,南山中云起;其由来思吾教,彼不改吾道究。
”这一段,由于采用了“悠悠”和“起究”这样的韵字,使得诗句更加流畅,而又有清新自然之感,使读者倍感震撼。
1.2 诗歌主题的探讨本篇诗歌的主题是爱国主义,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苦闷和对故土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游子思念故土的情感和对母国的热爱。
可以看出,这首诗并不是仅仅借助于采薇的寻常物象来描绘追忆故国,更重要的在于诗中所融合的爱国主义情愫。
诗中“国无宁兮”,“求之救兮”的入情入理的语言,直接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浓厚感情。
整篇诗篇充满了故国深重的情感,又泛着明亮的思乡之光,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乐府诗,作者不详。
这首诗描写了男女间的情感纠葛,情感细腻真挚,是一首情感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掌握古时的文体知识,学会鉴赏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二、说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读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位语言,把握情感。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选取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家途中抒发思乡之情和战争之苦的诗歌。
全诗六章,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薇菜的生长变化,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语言质朴,节奏和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诗经》的了解相对较少。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往往难以准确把握。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理解诗歌的内容,能够准确翻译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诗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戍边战士复杂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的学生也学习和阅读过很多诗歌,对于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是有一定基础的。
但是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接触却不多,高中生阅读《诗经》的也比较少,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了解《诗经》的艺术特征,学会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我计划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通过学习《采薇》这首诗,使学生了解《诗经》艺术特征,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以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等。
2.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中作者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四.说教法教学方法有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理由是:学习古诗,应该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需要反复诵读才能感受;提问和讨论,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为此,设置好的讨论题会成为我上好这节课的重点。
五.说过程(教学方法)本课题共设一个课时。
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新课:提起《诗经》,想必同学们都很熟悉,《诗经》中的爱情总是深深触动我们,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采薇》说课稿
《诗经采薇》说课稿《》诗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这种情感主要是通过重章迭词反复申义的方式和末章的特殊表现力来体现的。
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采薇》说课稿,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网。
篇一:《诗经采薇》说课稿一、说教材:二、说学情:本文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
进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文能力,能通过阅读感悟、想象等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1.阅读,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简单了解古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五、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针对六年级孩子的心智特点,主要的教法有:1、想象体验法:想象体验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
本课通过让学生观看插图、以及整理搜集的资料体会一个出门在外的老兵的心情: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2、朗读感悟法: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朗读机会,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体会老兵的心情六、说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放飞想象,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板块:激趣导入以一个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效的调动他们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第二板块:简介诗歌,对诗歌有个初步了解。
第三板块: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第四板块:自学古诗第五板块:情感体悟第六板块:学习写作手法第七板块:小结七、说板书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因此我的板书设计为诗经·采薇(节选)昔 (哀) 杨柳依依 (乐)今 (乐) 雨雪霏霏 (哀)篇二:《诗经采薇》说课稿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说课稿4篇
《采薇》说课稿《采薇》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采薇》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采薇》说课稿1今天的课题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小雅》,描写了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思乡之苦的戍边士兵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想,这首诗虽然没有《关雎》《蒹葭》等名气大,但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充分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以及初二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诗经》文化常识,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能力目标:品味诗歌独特的语言美、音乐美;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把握戍边士兵思念家乡以及厌倦战争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反复朗诵,赏识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把握情感二、说教法及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提问点拨法进行教学。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如果学生一味死读书,不求甚解,最后仍是“过目皆忘”。
这就需要我们为师者在教学过程中多一点实质性的、能让学生受用不尽的读书方法指导。
如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提问点拨法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现实中的战争、民歌题材进行探究,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二)说学法将在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领学生如何学习诗歌,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将疏通文意和理清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中语文《采薇》试讲稿
高中语文《采薇》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采薇》,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我国边疆战士站岗时这恶略的环境,再看看他们被雪凝结的脸庞,我们现在安稳的生活,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这些边防战士们,不畏艰苦,甚至不惧危险坚守自己的岗位。
从古至今,有太多这样肩负使命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诗经》中的《采薇》一起感受一下一位边疆士兵在归来途中写下的诗篇。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并齐读课文,了解课前预习情况。
让我们跟着朗诵录音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生:对战争的不满、无可奈何,还有对家乡的四年。
师:是的,我们仿佛看见主人公慢慢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这位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诗歌分成了三个画面,谁还记得是哪三个画面?生:我们把1-3章写成一个画面,4和5章写成一个画面,第6章单独写一个画面,它们分别是“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归家之哀”。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仔细啊,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描写的画面,感受一下这位戍边战士的经历。
三、通过画面感析读画面一:采薇思归(1-3章)(1)情感提问:如果你作为这幅画面的主角,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情感基调?生:我感觉是十分忧伤的。
师:怎么体会出这样的情感?请你来读一读。
师:是啊,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在这样的环境下,特别的思乡思亲。
(2)艺术手法提问:有同学的画面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薇”,为什么大家都关注到了它?(都没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师:薇:菜名,又名野豌豆;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那么,请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用采薇,而不是其他植物呢?生1:在行军路上经常看到的植物,经常吃,有一种亲切感。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均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采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戍边战士在归家途中的所思所感,通过对薇菜生长变化的描写,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战士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战争的厌倦,又有对家乡的思念,同时还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诗经》这种古老的诗歌形式,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战争之苦和思乡之情,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自身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大意和关键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和平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和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授法:对于诗歌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采薇》说课稿范文
《采薇》说课稿范文 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现在由我来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采薇 》。
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诗经 》是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 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 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 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 我将本科 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反复诵读, 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 手法, 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 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 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 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 杨 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 点拨法 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 尊重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1/5的乡愁 ,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 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 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 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 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 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 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 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
高中语文《采薇》说课稿
高中语文《采薇》说课稿课题:《诗经两首•采薇》一、说教材《采薇》是中职教材中一篇精读课文,编者安排在一年级上学期,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诗经》的重要文本。
除了让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初步学会赏析诗歌。
根据中职生的现状,结合知识点、能力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四、说程序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
2、背景点拨,整体把握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我依情况略作补充。
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
必修2《采薇》的说课稿一、导入古人对美好的生活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当美好的生活与国家的安危相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采薇》,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明确目标1.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体会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了解诗歌中征人思乡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1.介绍背景知识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明确: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于是有些诗人用诗歌来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提问:那么这首诗是反映战争的什么方面的呢?明确:从这首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重点字词(1)字音a. 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字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2)字形a. 字形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c. 字形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 字形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字义a.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意思有错误的一项是()c.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d.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集体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问:这首诗共六章,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章的内容。
明确:第一章:追述离家原因及久戍思归之情。
第二章:追述军旅生活。
第三章:追述婚恋生活。
第四章:追述战争生活。
第五章:追述孤独生活。
第六章: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
6.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结合背景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再读课文,思考: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哪些句子是抒情的?分别用“……表示”。
8.提问: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明确:写景句子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
王美麟
一、说教材
《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的第二首诗。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乡之情。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
1、
2、
3、
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设置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作者的情感。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主要采取:
1、问题引导法: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思考,启发思维,步步引导,体会作者情感。
2
1
2
四、说教学过程
《采薇》依照教材、课标和学生认知共设一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具体见教学设计﹚【环节1】导入新课
与前一节课学习的《氓》进行对比,引出本课内容,创设学习的情景,营造氛围,又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环节2】自主学习反馈和目标解读
针对学生自主学案中对文本重点字词理解的不够准确,提问解析,生生互教。
目标解读中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渗透学法,通过朗读课文,抓住每章中的。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
2024《采薇》的说课稿范文《采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文选读材料。
本文主要通过描写女子在田间采摘薇草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国兴亡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采薇》是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属于古文选读部分。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能独立阅读理解文中的词句和内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通过描写手法和形象词语理解文本意义。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家国兴亡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采薇》这篇古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文本的深层含义。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方面,我除了准备教材和教具外,还准备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背景和情境。
同时,我还准备了课堂练习题和讨论问题的材料,以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与预习我将通过图片、词语和问题的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调动他们的思考。
比如,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田间采薇的图片,引导学生留意其中的细节,并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描写方式。
同时,我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你认为《采薇》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你对采薇的情节有什么猜测?环节二、文本解读与讨论在学生预习后,我将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和分析。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形象描写和寓意,同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短语的意思。
《采薇》面试说课(2)
《采薇》面试说课(2)《采薇》面试说课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
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
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
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
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艺术特色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
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诗歌。
预习下一课。
拓展阅读:《采薇》解读史书记载:自周文王至宣王之时,北方的猃狁经常侵扰中国,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从役远征保家卫国,就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首要。
本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本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通过戍卒的回忆和追述,刻划了戍卒急于回家和继续抵御外敌的矛盾心理。
这一个来自于穷苦农民的戍卒,抛妻室家人,久戍边疆,过着艰苦紧张的战场生活,日夜思念家乡。
但战争不息,他就无法回家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因而戍卒的思乡之情又转化为对猃狁的切齿痛恨,为了保卫家园,他又不得不忍饥挨饿,奔波劳苦,从春到冬地常年战斗在无休无止的战场之上。
可是,战争的最终胜利,只能给乘坐“四牡业业”戎车的将帅们带来荣誉和奖赏,而作为战争主体的戍卒却仍然得“载饥载渴”,在泥泞的道路上蹒跚而行,凄凉悲伤地回到家中,没有任何人来抚慰他们那苦寂的心。
采薇经典说课稿
采薇经典说课稿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
由于教材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学习可深可浅。
但我个人认为《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珍宝。
浅读未免可惜,学生也不能领会其中美妙之处。
尤其我们的课本所节选的四句诗乃是《采薇》中的精华,个人特别偏爱。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令人回味悠长。
深入解读,却有很大难度。
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历史的空间距离如何拉近等都存在问题。
反复思量之下,我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解读来备课,做好“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折服于诗歌的魅力,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果。
鉴于以上考虑,我计划用一个课时精讲。
第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最后,说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感悟、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法等。
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1、首先是导入:音乐渲染,营造气氛。
了解《诗经》,拉近距离。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通过自读、指名朗读,发现障碍,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奏。
3、让学生对照注释明确部分字词含义,老师强调“杨柳”解释,在自学基础上、根据老师引导、小结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4、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让学生谈谈“杨柳依依”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采薇》课文说课稿
《采薇》课文说课稿《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作品,作者为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佚名。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少年苦苦寻觅着自己所爱的女子,而这个女子却一直对他不屑一顾,最终少年心灰意冷,不再追求。
一、背景介绍《采薇》是《诗经》中《小雅》部分的一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薇》是其中的一篇,表现了古代社会中的风流倜傥的少年以及少女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二、诗歌内容概述《采薇》共分为四首,全文共计88字。
诗歌以男性的视角展示了一位年轻的少年寻觅所爱的女子的心情。
诗歌一开始就表明了少年眷恋的女子的名字“柔嘉”,并且对她的美丽进行了赞美。
接着,诗歌描写了少年寻找女子的艰辛之处。
但是,不管怎样努力,女子对少年的追求却毫不理睬。
最后,少年看透了女子的心思,决定不再追求,并且表示自己将会寻找其他有情有意的人。
三、课文分析1. 语言特点《采薇》的表达简练而深刻,字数不多,但每个字都浸透了作者深刻的思考。
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转喻、反问等等,使整首诗的意境更为丰富。
同时,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流畅,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
2. 表达主题《采薇》通过少年对女子的追求和女子对少年的冷漠态度,表达了古代社会中男女之间复杂的爱情关系。
诗歌中的少年形象被赋予了执着和坚定的特质,而女子则被视为冷漠无情的一方。
整首诗既是对少年委屈的抱怨,也是对现实中男女情感困境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采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时期,了解《采薇》的诗歌形式和内容,及其中所使用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通过讲解和学习《采薇》的诗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采薇》,引导学生对爱情和情感生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体谅心和心理上的成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爱情及情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对诗歌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采薇说课稿
采薇说课稿采薇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薇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诗经两首·采薇》。
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采薇》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的第二首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并能赏析我国古代诗歌。
《采薇》一首戍卒返乡诗,本诗表现了戍边士兵的军旅生活和思乡之苦。
对于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重在积累基础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辄重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掌握诗中的重要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所反映出的古代社会情状和诗中士兵对战争的不满和思乡的伤痛三、说重点、难点:《采薇》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我把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和情感的分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又因为《诗经》运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赋,比,兴”,所以把对赋比兴手法的学习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四、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许多古诗文,掌握了一些古诗文学习方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字词。
而教学大纲的要求,古诗文的教学重培养学生阅读浅显古诗文的能力,把握诗文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能背诵名篇佳句。
所以,在学习中我会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他们已有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有全面的提高。
五、说教法学法针对本课四言诗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说课
《采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
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
(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
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
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
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
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
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
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
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
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
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
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
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
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
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
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
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
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
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
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
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
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
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
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
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
四句的画面。
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
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
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艺术特色
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
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
(六)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诗歌。
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