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试题归类及答案

初中数学试题归类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2D. 3答案:B2. 如果一个角是直角的两倍,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多少?A. 30°B. 60°C. 120°D. 180°答案:C二、填空题1.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
答案:16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斜边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5三、计算题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1) \( 3^2 - 5 \times 2 \)(2) \( \frac{1}{2} + \frac{1}{3} \times \frac{2}{3} \)答案:(1) 1(2) 12. 解一元一次方程:\( 2x + 5 = 13 \)答案:\( x = 4 \)四、解答题1.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厘米、6厘米和5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240立方厘米2. 某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求这个班级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答案:男生有32人,女生有8人。
五、证明题1. 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有\( c^2 = a^2 + b^2 \)证明完毕。
2.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答案: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C,底角分别为A和B,由于AB=AC,根据等边对等角原理,有\( \angle A = \angle B \)证明完毕。
六、应用题1. 一个工厂每天生产200个零件,如果生产一个零件的成本是5元,工厂每天的总成本是多少?答案:每天的总成本是1000元。
2. 一个农场有120公顷的土地,如果每公顷土地可以种植1000棵树,这个农场可以种植多少棵树?答案:这个农场可以种植120,000棵树。
七、开放性问题1. 请列举5个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数学概念,并简要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开放性问题[整理]
![开放性问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dd635ff5335a8103d2202e.png)
探索型问题一(开放性问题)【考点透视】习惯上,人们把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将数学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并称前者为封闭题型,后者为开放题型.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条件开放题(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开放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现在还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开放题,如解题策略的开放题和题干结构的开放题. 前者主要侧重于解题方法或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后者主要是所给题目不完整,需要解题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解答.开放性问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育部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结合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所以在近年的各地中考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一、条件开放题解条件开放题,一种是直接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另一种是需要我们作出探索去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 这两种情况所需补充的条件往往不惟一.例1 (1)如图7.1,△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 △ABC ∽△BCD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2001年淄博市中考题) (2)如图7.2,在△ABC 和△FED 中,AD=FC ,AB=FE ,当添加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 解:(1)BD=BC.(也可以是:∠ABC=∠BDC ;或∠A=∠DBC ;或BC ∶CD=AC ∶BC ;或BC 2=AC •CD 中的某一个)(2)∠A=∠F. (或BC=ED 等) 说明: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 第(1)小题中,我们只需给出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答案即可.例2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2,4x y =⎧⎨=⎩和2,4x y =-⎧⎨=-⎩,试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个即可)(2000年安徽省中考题)分析:我们只要分别构造出一个既含x ,又含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构造方程实际上就是寻找x 与y 之间的关系.解:2,8.y x xy =⎧⎨=⎩说明:方程与函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方程组的解看作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 (2,4),B (-2,-4),则我们可以写出过这两个点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不唯一).B A CD 图7.1AB C DEF 图7.2本题在解法上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也可用几何的方法来解(形数结合——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解,也可用直觉思维的方法来解,所以本题既是一个条件开放题,也是一个策略开放题.例3 已知:如图7.3.1,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 是»BD的中点,过A 点的切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1)求证:AB •DA=CD •BE ;(2)若点E 在CB 延长线上运动,点A 在»BD上运动,使切线EA 变为割线EFA ,其它条件不变,问具备什么条件使原结论成立?(要求画出示意图,注明条件,不要求证明)(2000年北京海淀区中考题)分析:本题的(2)是一个条件开放题.由于本题的结论与(1)相同,所以这一条件的获得,我们可以从(1)的证明过程中受到启示.(1)证明:连结AC.∵A 是»BD 的中点,∴»»AB AD =,∠ACB=∠ACD.∵EA 切⊙O 于A ,∴∠EAB=∠ACB.又∵∠ABE=∠D ,∴△EAB ∽△ACD ,∴AB ∶CD=EB ∶AD , ∴AB •AD=CD •BE.(2)解:如图7.3.2中,若有△EAB ∽△ACD ,则原结论成立,故我们只需探求使△EAB ∽△ACD 的条件. 由于∠ABE=∠D ,所以只要∠BAE=∠DAC 即可,这只要»»BF CD =即可.所以本题只要»»BF AD =,原结论就成立.说明:探求条件的过程,是一个由果索因的过程,这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分析法.例4 如图7.4,AB 、AC 分别是⊙O 的直径和弦,D 为劣弧»AC 上一点,DE ⊥AB 于点H ,交⊙O 于点E ,交AC 于点F ,P 为ED 的延长线上一点.(1)当△PCF 满足什么条件时,PC 与⊙O 相切?为什么?(2)点D 在劣弧»AC 的什么位置时,才能使AD 2=DE ·DF ?为什么? (2002年济南市中考题)分析:(1)连OC.要使PC 与⊙O 相切,则只需∠PCO=900即可.由∠OCA=∠OAC ,∠PFC=∠AFH ,即可寻找出△PCF 所要满足的条件 (2)要使AD 2=DE ·DF ,即AD DFDE AD=,也就是要使△DAF ∽△DEA , 这样问题就较容易解决了.解:(1)当PC=PF (或∠PCF=∠PFC ,或△PCF 是等边三角形)时,PC 与⊙O 相切. 连OC.∵PC=PF ,∴∠PCF=∠PFC ,∴∠PCO=∠PCF+∠OCA=∠PFC+∠OAC=∠AFH+∠AHF=900, ∴PC 与⊙O 相切.图7.3.1图7.3.2 H BAEP O CD F 图7.4(2)当点D 是»AC 的中点时,AD 2=DE ·DF.连结AE.∵»»AD CD=,∴∠DAF=∠DEA. 又∵∠ADF=∠EDA ,∴△DAF ∽△DEA , ∴AD DFDE AD=,即AD 2=DE ·DF. 说明:本题是探索性开放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常从要获得的结论出发来探求该结论成立的条件.如第(1)小题中,若要PC 与⊙O 相切,则我们需要怎样的条件.第(2)小题也是如此.二、结论开放题结论开放题通常是结论不确定或不惟一,解题时,需作出探索来确定结论是否成立或会有那些结论. 例5 如图7.5.1,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一腰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D ,过D 作DE ⊥AC 于E ,可得结论DE 是⊙O 的切线.问:(1)若点O 在AB 上向点B 移动,以O 为圆心,OB 长为半径的圆 仍交BC 于D ,DE ⊥AC 的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2)如果AB=AC=5cm, sinA=35,那么圆心O 在AB 的什么位置时,⊙O与AC 相切? (2001年黑龙江省中考题)分析:(1)连OD. ∵OB=OD ,∴∠OBD=∠ODB=∠C ,∴ OD ∥AC , 从而可得OD ⊥DE ,结论仍然成立.(2)若⊙O 与AC 相切,设切点为F ,连OF ,则由Rt △AOF 中可 求得OF=158,即OB=158. 解:(1)结论仍然成立. 如图7.5.2,连OD ,则OD=OB ,∠OBD=∠ODB. 又AB=AC ,∴∠B=∠C ,∴∠ODB=∠C , ∴OD ∥AC.∵DE ⊥AC ,∴OD ⊥DE , ∴DE 是⊙O 的切线.(2)如图7.5.3,若AC 与⊙O 切于点F ,连OF ,则OF ⊥AC ,即△AOF 是直角三角形,∴sinA=355OF OB AO OB ==-, ∴OB=158, 即当OB=158时,⊙O 与AC 相切.说明:本例的两小题都属于结论不确定性的开放性问题. 第(1)小题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探求结论是否成立;第(2)小题是从题设的结论出发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这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图7.5.1AOBECD图7.5.2ABCO F图7.5.3例6 如图7.6.1,⊙O 的直径AB ,过半径OA 的中点G 作弦CE ⊥AB ,在»CB上取一点D ,分别作直线CD 、ED ,交直线AB 于点F 、M.(1)求∠COA 和∠FDM 的度数;(2)求证:△FDM ∽△COM ;(3)如图7.6.2,若将垂足G 改取为半径OB 上任意一 点,点D 改取在»EB上,仍作直线CD 、ED ,分别交直线 AB 于点F 、M. 试判断:此时是否仍有△FDM ∽△COM ?证明你的结论. (2003年苏州市中考题)(1)解:∵AB 是⊙O 的直径,CE ⊥AB ,∴»»AC CE,CG=EG. 在Rt △COG 中,∵OG=12OC ,∴∠OCG=30o ,∴∠COA=60o . 又∠CDE 的度数=12¼CAE 的度数=»AC 的度数=∠COA=60o ,∴∠FDM=180o -∠COA=120o .(2)证明:∵∠COM=180o -∠COA=120o ,∴∠COM=∠FDM. 在Rt △CGM 和Rt △EGM 中, GM=GM ,CG=EG ,∴Rt △CGM ≌Rt △EGM , ∴∠GMC=∠GME.又∠DMF=∠GME ,∴∠OMC=∠DMF , ∴△FDM ∽△COM.(3)解:结论仍然成立.∵∠FDM=180o -∠CDE , ∴∠CDE 的度数=12¼CAE 的度数=»AC 的度数=∠COA , ∴∠FDM=180o -∠COA=∠COM.∵AB 为直径,CE ⊥AB ,∴在Rt △CGM 和Rt △EGM 中, GM=GM ,CG=EG ,∴Rt △CGM ≌Rt △EGM , ∴∠GMC=∠GME , ∴△FDM ∽△COM.说明:本题的第(3)小题是在第(2)小题改变条件的情况下,探求结论是否还成立. 在探求时应寻着(2)的解题思路来进行.三、解题策略开放题解题策略开放题,现在更多的是以要求解题者设计解题方案来设计题目.例7 一副三角板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含300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利用这副三角板构成一个含150角的方法很多,请你画出其中两种不同构成的示意图,并在图上作出必要的标注,不写作法.(2000年荆州市中考题)DAF C EDM OG BAF CEMO G B 图7.6.1图7.6.2分析:本题可利用这副三角板中的角做“加减运算”:600-450,或450-300,或600+450-900等来得到150的角. 解:如图所示. 图7.7.1中就包含有两中构造方法, ∠ABD 和∠ACD 都等于15o ;图7.7.2中,∠EFG=15o .请同学们试着拼出其它的图形.说明:这类拼图组合,给出了一定的条件,但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我们自己来寻找. 通常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不惟一. 用现有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这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例8 如图,把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请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图形(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并把你的拼法仿照图1按实际大小画在方格纸内(方格为1cm ×1cm ).(1)不是正方形的菱形(一个); (2)不是正方形的矩形(一个); (3)梯形(一个);(4)不是矩形和菱形的平行四边形(一个); (5)不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凸四边形(一个);(6)与以上画出的图形不全等的其他凸四边形(画出的图互不全等,能画出几个画几个,至少画三个). (2001年徐州市中考题)解:(1) (2)3)(4)(5) (6)说明:本例是一道设计图形的开放性试题,这类题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设计型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着积极的作用,例9有一种“二十四点”游戏,其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例如对1,2,3,4,可以运算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与4×(1+2+3)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运算如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有四个有理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4. (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分析:“二十四点”游戏,小学生也可参加. 本题将数的范围扩大到整数范围,变成新的游戏,其实就是有理数的运算.本题具有开放性,答案是不唯一的.AB C D E F G图7.7.1 图7.7.1图7.8解:(1)3×[4+(-6)+10]=24;(2)4-(-6)÷3×10=24;(3)(10-4)-3×(-6)=24. (4)[(-5)×(-13)+7]÷3=24.说明:本题将有理数的运算与学生熟知的游戏结合起来,使数学学习更具趣味性.四、题目结构开放题以看作是一个条件开放题.例10 某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时,运货汽车的速度为35千米/(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2001年吉林省中考题)分析:这里“距离”和“速度”都有了,故我们可以考虑从时间上去把本题补完整. 解一: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同时从甲地驶向乙地,则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几分钟?设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x 分钟,则4040603545x ⎛⎫-⨯= ⎪⎝⎭,x=4021.答:摩托车比运货汽车早到4021分钟. 解二: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分别从甲地和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则几分钟后它们相遇? 设摩托车与运货汽车出发x 分钟后相遇,则(45+35)×60x= 40,x=30. 答:摩托车与运货汽车出发30分钟后相遇.解三:运货汽车从甲地出发10分钟后,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去追赶运货汽车,问在到达乙地前,摩托车能否追上运货汽车?运货汽车走完全程需408357=小时,摩托车走完全程需408459=小时, 摩托车比运货汽车少用88167963-=小时.∵1610906360126-=>, ∴摩托车在运货汽车到达乙地前能追上.解四:摩托车和运货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沿由甲地往乙地的方向同向而行,问经过几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设经过x 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则 45x=40+35x ,解得x=4.答:经过4小时摩托车可追上运货汽车.说明:由于行程问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应用问题,所以我们还可以编出很多这样的问题来,同学们不妨试试.习题七一、填空题 1.(1)写出和为6的两个无理数_________________.(2003年绍兴市中考题)(2)若关于x 的方程x 2+kx-12=0的两根均是整数,则k 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两个) (2001年浙江省中考题) 2.如图,在△ABC 中,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D ,连结A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D ≌△ACD ,并说明全等的理由.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年金华市中考题) 二、解答题3.做一做:用四块如图1的瓷砖聘成一个正方形,使 拼成的图案成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 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拼法各不 相同,所画图案中的阴影部分用斜线表示).(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4.先根据要求编写应用题,再解答你所编写的应用题.编写要求:(1)编写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使得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为120120110x x -=+; (2)所编应用题完整,题意清楚,联系生活实际且解符合实际. (2001年青岛市中考题)5.同学们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仿照方案(1),写出方案(2)、(3)、(4). 解:设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方案(1):若这角的对边恰好是这两边中的大边,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000年广东省中考题)6.如图,⊙O 与⊙O 1完外切于点T ,PT 为其内公切线,AB 为其外公切线,A 、B 为切点,AB 与TP 相交于点P,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及线段,请写出一个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2001年杭州市中考题)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给出5个论断: ①CD ⊥AB ;②BE ⊥AC ;③AE=CE ;④∠ABE=30o ;⑤CD=BE. (1)如果论断①②③④都成立,那么论断⑤一定成立吗? 答:____________; (2)从论断①②③④中选取3个作为条件,将论断⑤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那么你选的3个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填论断的序号);(3)用(2)中你选的3个论断作为条件,论断⑤作为结论,组 成一道证明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2003年徐州市中考题) 8.如图,AB=AE ,∠ABC=∠AED ,BC=ED ,点F 是CD 的中点.(1)求证:AF ⊥CD ;(2)在你连接BE 后,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三个(不要求证明). (2002年江西省中考题)图1 图2 图3 图4 第3题A BP TO O 第6题 A BD C E第7题 B A C D E第8题9.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以AB为一边的等腰△ABC的底角为300,请在坐标系中画出△ABC,并求出点C的坐标.(2000年北京市崇文区中考题)10.如图,已知直线MN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C,∠A=28o.(1)求∠ACM的度数;(2)在MN上是否存在点D,使AB•CD=AC•BC?为什么?(2001年广州市中考题)参考答案:1.(1(2)1,-1(或4,-4;或11,-11)2.答案不唯一. 添加的条件可以是:①AB=AC;②∠B=∠C;③BD=DC(或D是BC中点);④∠BAD=∠CAD(或AD平分∠BAC)等.3.略.4.所编应用题符合编写要求. 正确设未知数、列方程,正确求出方程的解.5.方案(2):若这角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方案(3):在两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方案(4):在两个锐角三角形中,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6.AB=2PT. 证明略.7.(1)一定. (2)①、③、④. (3)已知,如图,在△ABCD、E分别在AB、AC上,CD⊥AB,AE=CE,∠ABE=30o. 求证:CD=BE. 证明:作EF∥CD交AB于F. ∵AE=CE,∴AF=FD,∴CD=2EF. ∵CD⊥AB,∴EF⊥AB. 在Rt△EFB中,∠EFB=90o,∠EBF=30o,∴BE=2EF,∴CD=BE. 图要正确.8.(1)证明:连结AC、AD,∵AB=AE,∠ABC=∠AED,BC=ED,∴△ABC≌△AED,∴AC=AD. 又∵F为CD的中点,∴AF⊥CD.(2)①BE∥CD;②AF⊥BE;③△ACF≌△ADF;④∠BCF=∠EDF;⑤五边形ABCDE是以直线AF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还可写出其它的结果)9.如图,C1(6,0),C2(0,-,C3(0),C4(-4,C5(2),C6(2,.10.(1)∵AB是直径,∠ACB=90o. 又∠A=28o,∴∠B=62o.又MN是切线,C为切点,∴∠ACM=62o.(2)在MN上存在符合条件的点D. 证明:过点A作AD⊥MN于D. 在Rt△ABC和Rt△ACD中,MN切半圆ACB于点C,∴∠B=∠ACD,∴△ABC∽△ACD,∴AB BCAC CD=,即AB•CD=AC•BC.A BCMN第10题ACBDEF第7题。
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H是BC的中点,作射线AH,在线段AH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结BE,CF.(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H≌△CFH,你添加的条件是,并证明.(2)在问题(1)中,当BH与EH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BFCE是矩形,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出当EH=FH,BE∥CF,∠EBH=∠FCH 时,都可以证明△BEH≌△CFH,(2)由(1)可得出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可得出BH=EH时,四边形BFCE是矩形.解答:(1)答:添加:EH=FH,证明:∵点H是BC的中点,∴BH=CH,在△△BEH和△CFH中,,∴△BEH≌△CFH(SAS);(2)解:∵BH=CH,EH=FH,∴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当BH=EH时,则BC=EF,∴平行四边形BFCE为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2. 猜想与证明:如图1摆放矩形纸片ABCD与矩形纸片ECGF,使B、C、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 上,连接AF,若M为AF的中点,连接DM、ME,试猜想DM与M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与延伸:(1)若将”猜想与证明“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其他条件不变,则DM和ME的关系为DM=DE.(2)如图2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使点F在边CD上,点M仍为AF 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分析:猜想:延长EM交AD于点H,利用△FME≌△AMH,得出HM=EM,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1)延长EM交AD于点H,利用△FME≌△AMH,得出HM=EM,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2)连接AE,AE和EC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解答:猜想:DM=ME证明:如图1,延长EM交AD于点H,∵四边形ABCD和CEFG是矩形,∴AD∥EF,∴∠EFM=∠HAM,又∵∠FME=∠AMH,FM=AM,在△FME和△AMH中,∴△FME≌△AMH(ASA)∴HM=EM,在RT△HDE中,HM=EM,∴DM=HM=ME,∴DM=ME.(1)如图1,延长EM交AD于点H,∵四边形ABCD和CEFG是矩形,∴AD∥EF,∴∠EFM=∠HAM,又∵∠FME=∠AMH,FM=AM,在△FME和△AMH中,∴△FME≌△AMH(ASA)∴HM=EM,在RT△HDE中,HM=EM,∴DM=HM=ME,∴DM=ME,故答案为:DM=ME.(2)如图2,连接AE,∵四边形ABCD和ECGF是正方形,∴∠FCE=45°,∠FCA=45°,∴AE和EC在同一条直线上,在RT△ADF中,AM=MF,∴DM=AM=MF,在RT△AEF中,AM=MF,∴AM=MF=ME,∴DM=ME.3. 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O是AC的中点,AE=CF,DF∥BE.(1)求证:△BOE≌△DOF;(2)若OD=AC,则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由DF与BE平行,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再由O为AC的中点,得到OA=OC,又AE=CF,得到OE=OF,利用AAS即可得证;(2)若OD=AC,则四边形ABCD为矩形,理由为:由OD=AC,得到OB=AC,即OD=OA=OC=OB,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为矩形即可得证.解答:(1)证明:∵DF∥BE,∴∠FDO=∠EBO,∠DFO=∠BEO,∵O为AC的中点,即OA=OC,AE=CF,∴OA﹣AE=OC﹣CF,即OE=OF,在△BOE和△DOF中,,∴△BOE≌△DOF(AAS);(2)若OD=AC,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理由为:证明:∵△BOE≌△DOF,∴OB=OD,∴OA=OB=OC=OD,即BD=AC,∴四边形ABCD为矩形.4. 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1)如图①,当点E自D向C,点F自C向B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请你写出A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E和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直接回答“是”或“否”,不需证明)(3)如图③,当E,F分别在边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接AE,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4)如图④,当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运动,请你画出点P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分析:(1)AE=DF,AE⊥DF.先证得△ADE≌△DC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E=DF,∠DAE=∠CDF,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E⊥DF;(2)是.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D=DC,∠ADE=∠DCF=90°,DE=CF,所以△ADE≌△DCF,于是AE=DF,∠DAE=∠CDF,因为∠CDF+∠ADF=90°,∠DAE+∠ADF=90°,所以AE⊥DF;(3)成立.由(1)同理可证AE=DF,∠DAE=∠CDF,延长FD交AE于点G,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E⊥DF;(4)由于点P在运动中保持∠APD=90°,所以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D为直径的弧,设AD的中点为O,连接OC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再由勾股定理可得OC的长,再求CP即可.解答:(1)AE=DF,AE⊥DF.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C=∠C=90°.∵DE=CF,∴△ADE≌△DCF.∴AE=DF,∠DAE=∠CDF,由于∠CDF+∠ADF=90°,∴∠DAE+∠ADF=90°.∴AE⊥DF;(2)是;(3)成立.理由:由(1)同理可证AE=DF,∠DAE=∠CDF延长FD交AE于点G,则∠CDF+∠ADG=90°,∴∠ADG+∠DAE=90°.∴AE⊥DF;(4)如图:由于点P在运动中保持∠APD=90°,∴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D为直径的弧,设AD的中点为O,连接OC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在Rt△ODC中,OC=,∴CP=OC﹣OP=.5. 复习课中,教师给出关于x的函数y=2kx2﹣(4kx+1)x﹣k+1(k是实数).教师:请独立思考,并把探索发现的与该函数有关的结论(性质)写到黑板上.学生思考后,黑板上出现了一些结论.教师作为活动一员,又补充一些结论,并从中选出以下四条:①存在函数,其图象经过(1,0)点;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总有三个不同的交点;③当x>1时,不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就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④若函数有最大值,则最大值比为正数,若函数有最小值,则最小值比为负数.教师:请你分别判断四条结论的真假,并给出理由.最后简单写出解决问题时所用的数学方法.分析:①将(1,0)点代入函数,解出k的值即可作出判断;②首先考虑,函数为一次函数的情况,从而可判断为假;③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作出判断;④当k=0时,函数为一次函数,无最大之和最小值,当k≠0时,函数为抛物线,求出顶点的纵坐标表达式,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①真,将(1,0)代入可得:2k﹣(4k+1)﹣k+1=0,解得:k=0.运用方程思想;②假,反例:k=0时,只有两个交点.运用举反例的方法;③假,如k=1,﹣=,当x>1时,先减后增;运用举反例的方法;④真,当k=0时,函数无最大、最小值;k≠0时,y最==﹣,∴当k>0时,有最小值,最小值为负;当k<0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正.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开放性题

AC2/BC2=AE/BF
各班级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 三、策略开放型
例 有一块方角形钢板如下图所示,请你用一 条直线将其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在图中直接画出)。
策略开放题,一般是指 解题方法不唯一或解题路 径不明确的问题。
1、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得这个方程的两根之和是-2 . 2、三角形的周长是20,若三边比为2:5: 3、如图,∠DAB=∠CAB,请添加一个条 件: ,使得ΔDAB≌ΔCAB . 4、如图4,在ΔABC中,AB=AC,D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得ΔABC∽ΔBCD,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5、如图5,在梯形ABCD中,E、F、G、H分别 是梯形ABCD各边的中点,当梯形ABCD ,求三条边.
( 第二轮专题训练 )
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开放性、探索性的试 题是考查这种能力的新题型.这类试题涉及 知识面宽,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 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是近几年的热门 考题.
开放性问题
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解 法不限制的数学问题。 它的显著特点:正确答案不唯一。
一个圆形街心花园,有三个出口A、B、C,每两个出口之间 有一条60米长的道路,组成正三角形ABC,在中心点O处有 一个亭子。为使亭子与原有的道路相通,需再修三条小路 OD、OE、OF,使另一出口D、E、F分别落在△ABC的三 边上,且这三条小路把△ABC分成三个全等的多边形,以备 种不同品种的花草。
题型: 条件开放 结论开放
备战中考--第38讲开放性问题--(附解析答案)

备战2019中考初中数学导练学案50讲第38讲开放性问题【疑难点拨】1.开放性问题的基本方法:(1)条件开放型问题:从结论出发,执果索因,逆向推理,逐步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或把可能产生结论的条件一一列出,逐个分析;(2)结论开放型问题:从剖析题意入手,充分捕捉题设信息,通过由因导果,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等,从而获得所求的结论;(3)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此类问题没有明确的条件和结论,并且符合条件的结论具有多样性,需将已知的信息集中进行分析,探索问题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或特定的条件应该有什么结论,通过这一思维活动得出事物内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的整体性和一般性.2. 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解开放性的题目时,要先进行观察、试验、类比、归纳、猜测出结论或条件,然后严格证明;同时,通常要结合以下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分析综合,归纳猜想,构建数学模型等。
3.肯定型存在性问题:解决“肯定型存在性问题”的基本步骤:①画图分析.研究确定图形,先画图解决其中一种情形.②分类讨论.先验证①的结果是否合理,再找其他分类,类比第一种情形求解.③验证取舍.结合点的运动范围,画图或推理,对结果取舍.4. 讨论型存在性问题将问题看成求解题,进而从有解或无解的条件,来判明数学对象是否存在,这是解决讨论型存在性问题的主要方法.另外,先猜出对象可能存在或不存在,从而将讨论型存在性问题转化为肯定型或否定型处理,是解决讨论型存在性问题的又一重要方法.【基础篇】一、选择题:1.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A)CB=CD (B)∠BAC=∠DAC(C)∠BCA=∠DCA (D)∠B=∠D=90°2.(2018•四川凉州•3分)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则下到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D=BC′B.∠EBD=∠EDB C.△ABE∽△CBD D.sin∠ABE=3.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A.3种B.4种C.5种D.6种4.如图,在方格纸中,线段a,b,c,d的端点在格点上,通过平移其中两条线段,使得和第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 )A.3种B.6种C.8种D.12种5.(2017呼和浩特)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E,F为BD所在直线上的两点,若AE=,∠EAF=13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DE=1 B.tan∠AFO= C.AF= D.四边形AFCE的面积为二、填空题:6.(2016·山东省济宁市·3分)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B.7.(2015•广东梅州,第12题,3分)已知:△ABC中,点E是AB边的中点,点F在AC边上,若以A,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写出一个即可)8.(2018·广东广州·3分)如图9,C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O,CE与DA的延长线交于点E,连接AC,BE,DO,DO与AC交于点F,则下列结论:①四边形ACBE是菱形;②∠ACD=∠BAE③AF:BE=2:3 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
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

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1. 8×86=688,这个算式,把乘数的个位数6放在被乘数之首,十位数8放在被乘数之尾, 得688即乘积,还有没有这样的算式?若有,请写出它们。
2.有一些合数分解成质数的积,等式两边的数码的和相等,如:6036=2×2×3×503,6+ 0+3+6=2+2+3+5+0+3。
数学爱好者史密斯发现493 777 5=3×5×5×65 837,4+9+3+7+7+7+5=3+5+5+6+5+8+3+7,493 777 5恰为史密斯家的电话号码,这个数又是已知的具有上述性质的最大的数。
在10000以内的合数有360个具有这样的性质,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它们。
3.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
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 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其三种本质不同的运算式如下:(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 另有四个数3,-5,7,-13,可通过运算式(4)_____________使其结果等于24。
4.某位老师在讲“实数”时,画了一个图(如图),即“以数轴上的单位长线段作一个正方 形,然后以原点O 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A ”,作这样的图是用来说明_______。
5.用实际例子说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6.定义一种运算“∧”,对任何两个正数a 和b 有ba ab b a +=∧。
验证运算“∧”是否具有 交换律、结合律、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c a b a c b a c b a c b a a b b a ∧+∧=+∧∧∧=∧∧∧=∧是否成立?请你给出另一种新的运算定义,使其具有交换律、结合律或者对他运算的分配律。
7.已知1,2,2三个数,请你添上一个数,写出一个比例式:__________。
8.写出一个只含有字母X 的代数式(要求:(1)要使此代数式有意义,字母X 必须取全体 正数;(2)此代数式的值恒为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 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开放性试题及答案1、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沿着直线CM 剪成两部分,其中M 为AD 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 △BCE 就是拼成的一个图形.(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 △BCE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B 和BC 的长分别为a 厘米、b 厘米,且a 、b 恰好是关于x 的方程01)1(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2、电脑CPU 蕊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晶圆片”。
现为了生产某种CPU 蕊片,需要长、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
如果晶圆片的直径为10.05cm 。
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
(不计切割损耗)E B A C B A M C D M 图3 图4 图1 图2 第21题图3、在一张长12cm、宽5cm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李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见方案一),张丰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折出∠CAE=∠DAC,∠ACF=∠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李颖同学和张丰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4、如图,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四个角(阴影部分)剪掉,得一四边形A1B1C1D1.试问怎样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形的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95,请说明理由(写出证明及计算过程).5、甲船在点O处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0的B处以每小时a海里的速度向北航行,甲船的速度是每小时3a海里,问甲船应以什么方向航行才能追上乙船。
A DEHFB CG(方案一)A DEFB C(方案二)第23题图6、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E是AB上的点,过点E作CG⊥AB,F是直线CG上任意上点,连结AF交⊙O于D,连结DC、AC、AG。
初中数学 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开放性试题及答案1、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沿着直线CM 剪成两部分,其中M 为AD 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 △BCE 就是拼成的一个图形.(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 △BCE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B 和BC 的长分别为a 厘米、b 厘米,且a 、b 恰好是关于x 的方程01)1(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2、电脑CPU 蕊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晶圆片”。
现为了生产某种CPU 蕊片,需要长、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
如果晶圆片的直径为10.05cm 。
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
(不计切割损耗)EB AC B A MC D M 图3 图4 图1 图2 第21题图3、在一张长12cm 、宽5cm 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李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 (见方案一),张丰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 折出∠CAE=∠DAC ,∠ACF=∠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 (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李颖同学和张丰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4、如图,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四个角(阴影部分)剪掉,得一四边形A 1B 1C 1D 1.试问怎样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形的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95,请说明理由(写出证明及计算过程).5、甲船在点O 处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0的B 处以每小时a 海里的速度向北航行,甲船的速度是每小时3a 海里,问甲船应以什么方向航行才能追上乙船。
(方案一) A D E F BC(方案二) 第23题图6、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E是AB上的点,过点E作CG⊥AB,F是直线CG上任意上点,连结AF交⊙O于D,连结DC、AC、A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试题及答案1、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沿着直线CM 剪成两部分,其中M 为AD 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 △BCE 就是拼成的一个图形.(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 △BCE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B 和BC 的长分别为a 厘米、b 厘米,且a 、b 恰好是关于x 的方程01)1(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2、电脑CPU 蕊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晶圆片”。
现为了生产某种CPU 蕊片,需要长、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
如果晶圆片的直径为10.05cm 。
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
(不计切割损耗)E B A C B A M C D M 图3 图4 图1 图2 第21题图3、在一张长12cm 、宽5cm 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李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 (见方案一),张丰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 折出∠CAE=∠DAC ,∠ACF=∠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 (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李颖同学和张丰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4、如图,若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四个角(阴影部分)剪掉,得一四边形A 1B 1C 1D 1.试问怎样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形的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95,请说明理由(写出证明及计算过程).5、甲船在点O 处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0的B 处以每小时a 海里的速度向北航行,甲船的速度是每小时3a 海里,问甲船应以什么方向航行才能追上乙船。
A D E H FBC G (方案一) ADEF B C (方案二) 第23题图6、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E是AB上的点,过点E作CG⊥AB,F是直线CG上任意上点,连结AF交⊙O于D,连结DC、AC、AG。
(1)探索AC、AD、AF、DC、FC间关系;(2)若CD=12,AD=16,AC=24,你能求出图中其它哪些线段?7. 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c-a)x2-22bx+c+a,其中a、b、c是一三角形的三边,且∠C=900,(1)求证: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如果A(x1,0)、B(x2,0)是上述图象和x轴的两交点,且满足x12+x22=12,求a:b:c;(3)已知n为大于1的自然数,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C,连接AC、BC,点A1,A2,……,A n-1,把AC分成n 等分,过各分点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BC于B1,B2,……,B n-1,求线段A1B1,A2B2,……,A n-1 B n-1的和。
(可用含n的式子来表示)(据题意可画出草图)8、已知:如图,点A在y轴上,⊙A与x轴交于B、C两点,与y轴交于点D(0,3)和点E(0,-1),(1)求经过B、E、C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的一动直线切⊙A于点P(s,t),与x轴交于点M,连结PA并延长与⊙A交于点Q,设Q点的纵坐标为y,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观察图形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y=0时,求切线PM的解析式,并借助函数图象,求出(1)中抛物线在切线PM下方的点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
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等腰梯形ABB1A1的对称轴为y轴。
(1)请画出:点A、B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A2 、B2(应保留画图痕迹,不必写画法,也不必证明);(2)连结A1A2、B1B2(其中A2、B2为(1)中所画的点),试证明:x轴垂直平分线段A1A2、B1B2;(3)设线段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2 ,4)、B(-4 ,2),连结(1)中A2B2 ,试问在χ轴上是否存在点C ,使△A1B1C与△A2B2C的周长之和最小?或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不必说明周长之和最小的理由);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10、周末某班组织登山活动,同学们分甲、乙两组从山脚下沿着一条道路同时向山顶进发。
设甲、乙两组行进同一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 。
(1)直接写出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2)当甲组到达山顶时,乙组行进到山腰A 处,且A 处离山顶的路程尚有1.2千米。
试问山脚离山顶的路程有多远?(3)在题(2)所述内容(除最后的问句外)的基础上,设乙组从A 处继续登山,甲组到达山顶后休息片刻,再从原路下山,并且在山腰B 处与乙组相遇。
请你先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一个相应的问题,再给予解答(要求:○1问题的提出不得再增添其他条件;○2问题的解决必须利用上述情景提供的所有..已知条件)答案:1、(1)如图(2)由题可知AB =CD =AE ,又BC =BE =AB +AE∴BC =2AB , 即a b 2=由题意知 a a 2,是方程01)1(2=++--m x m x 的两根∴⎩⎨⎧+=⋅-=+1212m a a m a a 消去a ,得 071322=--m m 解得 7=m 或21-=m 经检验:由于当21-=m ,0232<-=+a a ,知21-=m 不符合题意,舍去. 7=m 符合题意.∴81=+==m ab S 矩形答:原矩形纸片的面积为8c m 2.2、答案:可以切割出66个小正方形。
方法一:(1)我们把1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看成一个长条形的矩形,这个矩形刚好能放入直径为10.05cm 的圆内,如图中矩形ABCD 。
∵AB =1 BC =10∴对角线2AC =100+1=101<205.10(2)我们在矩形ABCD 的上方和下方可以分别放入9个小正方形。
GF H ED C BA∵新加入的两排小正方形连同ABCD 的一部分可看成矩形EFGH ,矩形EFGH 的长为9,高为3,对角线9098139222=+=+=EG <205.10。
但是新加入的这两排小正方形不能是每排10个,因为:109910031022=+=+>205.10(3)同理:8925645822=+=+<205.1010625815922=+=+>205.10∴可以在矩形EFGH 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再排下8个小正方形,那么现在小正方形已有了5层。
(4)再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下再加一层,共7层,新矩形的高可以看成是7,那么新加入的这两排,每排都可以是7个但不能是8个。
∵9849497722=+=+<205.10 11349647822=+=+>205.10(5)在7层的基础上,上下再加入一层,新矩形的高可以看成是9,这两层,每排可以是4个但不能是5个。
∵9781169422=+=+<205.1010681259522=+=+>205.10现在总共排了9层,高度达到了9,上下各剩下约0.5cm 的空间,因为矩形ABCD 的位置不能调整,故再也放不下一个小正方形了。
∴10+2×9+2×8+2×7+2×4=66(个)方法二:学生也可能按下面的方法排列,只要说理清楚,评分标准参考方法一。
可以按9个正方形排成一排,叠4层,先放入圆内,然后:(1)上下再加一层,每层8个,现在共有6层。
(2)在前面的基础上,上下各加6个,现在共有8层。
(3)最后上下还可加一层,但每层只能是一个,共10层。
这样共有:4×9+2×8+2×6+2×1=66(个)3、答案:(方案一) 4151254622AEHS S S=-=⨯-⨯⨯⨯矩形菱形230(cm )= (方案二)设BE=x ,则CE=12-xAE ∴=由AECF 是菱形,则AE 2=CE 22225(12)x x ∴+=- 11924x ∴= 2ABE S S S -矩形菱形= 111912525224=⨯-⨯⨯⨯35.21(m)≈ 比较可知,方案二张丰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4、:剪法是:当AA 1=BB 1=CC 1=DD 1=31或32时, 四边形A 1B 1C 1D 1为正方形,且S=95. 在正方形ABCD 中,AB=BC=CD=DA=1,∠A=∠B=∠C=∠D=90°.∵AA 1=BB 1=CC 1=DD 1,∴A 1B=B 1C=C 1D=D 1A.∴△D 1AA 1≌△A 1BB 1≌△B 1CC 1≌△C 1DD 1.∴D 1A 1=A 1B 1=B 1C 1=C 1D 1,∴∠AD 1A 1=∠BA 1B 1=∠CB 1C 1=∠DC 1D 1.∴∠AA 1D+∠BA 1B 1=90°,即∠D 1A 1B 1=90°.∴四边形A 1B 1C 1D 1为正方形.设AA 1=x ,则AD 1=1-x.∵正方形A 1B 1C 1D 1的面积=95, ∴S △AA1D1=91 即21x(1-x)=91, 整理得9x 2-9x+2=0.解得x 1=31,x 2=32. 当AA 1=31时,AD 1=32, 当AA 1=32时,AD 1=31. ∴当AA 1=BB 1=CC 1=DD 1=31或32时,四边形A 1B 1C 1D 1仍为正方形且面积是原面积的95. 5 解:设两船行驶t 小时后在A 处相遇,则BA =at ,OA =3at 。
延长AB 交OM 于C ,则AC ⊥OM ,∵∠NOB =600,∴∠BOC =300,设BC =b ,则OC =3b 。
(3at)2=(at+b)2+(3b)2,解得at =2b ,∴OA =3at =23b ,∴cos ∠AOC =OC/OA =1/2,即∠AOC =600,因此甲船的行驶方向应为北偏东300。
6. 解:(1)连结BD ,∵∠F 与∠FAB 互余,∠FAB 与∠B 互余,∴∠F =∠B ,∴∠F =∠ACD ,∴△FCA ∽△CDA ,DC :FC =AC :AF =AD :AC ,上述线段之间的关系有:①DC ·AF=AC ·FC ;②AC 2=AF ·AD ;③DC ·AC =FC ·AD 。
(2)①由DC ·AC =FC ·AD ,得FC =18;②由AC2=AF ·AD ,得AF =36,所以DF =20;③由垂径定理得AG =AC =24;④由△FDC ∽△FGA 得,FG =40,所以CE =11;⑤由勾股定理得AE =455;⑥由三角形相似得AB =455455576。
(注意:本类题目答得越多,挖掘得越深,得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