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
音韵学概述
第三、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笫四、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 源词等。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1、语音是变化的。 A 、古韵文普通话不押韵。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韵》都属“灰韵”。 李白《越女词》:“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月;屐
3、古韵分部的历史沿革
宋代吴棫(福建人,生活年代与朱熹相近) 是对《诗经》语音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他分 古韵为九部。
明代,陈第著有《读诗拙言》、《毛诗古音 考》、《屈宋古音义》等书,以考求《诗经》 和《楚辞》的古音。力排“叶音说”,首次 提出了古音不同于今音的历史观点。
顾炎武:《音学五书》,古韵十部 江永:《古韵标准》,古韵十三部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古韵十七部 戴 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 侃:《音略》,二十八部。 王力:古音三十部。
第三节 上古音说略
上古没有韵书,人们对上古音的研究是从韵 文在后代读起来不和谐引起的。也就是说上 古音的研究是从韵部开始的,声母的研究起 步较晚。
清末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古 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揭开了古声 母研究的序幕。
钱大昕(1728年 - 1804年)中国清代史学家、 语言学家。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 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对于音韵学和训诂 学很有创见。他研究古声母,证明了上古声 纽没有轻唇音和舌上音。 主要著作: 《恒言录》《潛研堂文集》 《十驾斋养新录》 《二十二史考异》
古代汉语音韵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2020/2/9
▪ 等和呼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 等是用来 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重要方法。呼是用来 区分韵母发音时嘴唇的圆展。
4.洪细
洪细有大和小的意思。在音韵学上用这一 对术语来区分韵头或韵腹开口度的大小。 洪音指的是开口度大的韵母,细音就是开 口度小的韵母。
▪ 下面是中古二呼与今音四呼的对比:
▪ 例如《韵镜》中的开合两组以及四等的排 列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0/2/9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口诀如下: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
8 2020/2/9
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 “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 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 即成为“三十六字母”。
2020/2/9
▪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第二节 中古音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音韵学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
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
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
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古音[,m]、[,n]、[,?]三类。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这里的“阴声韵”、“阳声韵”的区别完全是从韵尾着眼的,跟声调的分阴、阳毫无关系。
入声——声调、韵母——是和鼻音韵尾〔阳声韵〕相配的,即?,k、n,t、m,p) 、北音学:是以研究《中原音韵》系统韵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所反映的近代北方话的语音。
音韵学训诂学
音韵学及训诂学基础一、音韵学基础(一)什么是音韵学1、音韵学①定义汉语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系统及古今音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②音韵学和语音学的区别二者都是研究语音的,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不同:语音学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
音韵学则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而且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汉字读音及其变化的,只适用于汉语。
2、音韵学包括的内容汉语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①古音学以先秦两汉诗歌韵文而且是以诗经用韵味主要依据,并结合形声字来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②今音学以《切韵》、《广韵》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③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汉语语音结构的学科。
④北音学以元《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研究近代语音的学科。
(二)音韵学的基础知识1、声母及其相关概念①声母一个音节中居于前面的辅音因素。
声母音韵学中叫做声、声纽、声类等。
②字母: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
③守温三十字母,三十六字母相传唐末释守温参照梵文字母,根据汉语的实际语音发明了三十字母。
后来到了宋代又将三十字母增加为三十六字母:唇音——(重唇音)帮、滂、並、明、(轻唇音)非、敷、奉、微,舌音——(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牙音——见、溪、群、疑,齿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正齿音)照、穿、床、审、禅,1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2、韵母及其相关知识①韵母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②韵是指从韵头算起的部分,不包括韵头。
③韵书分韵编排的字典,供写作韵文的人检索韵字使用的。
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已失传;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陆法言的《切韵》,现存残卷;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宋陈彭年的《广韵》。
音韵学
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音韵学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historical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哪四个时期?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什么是等韵学?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音韵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什么是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哪些?什么是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如上图)什么是反切?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清与浊
清声
发音时不带 音的辅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γuai]
(一) 声方面的术语
6、清与浊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
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
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参考书目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7、何九盈《古音学》 8、李新魁《中古音》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音韵学
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声韵学。
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
是古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什么是语音学?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观的描写,着重分析人类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音的构成。
什么是语音学?今音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的。
什么是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的。
音韵学有哪些功能?一、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二、利于做好现代语音规范化的工作。
三、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
四、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五、音韵学是训沽学的工具。
六、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什么是声纽?声纽又称音纽或纽。
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最早提到“纽”的文献是唐代孙愐的《唐韵·序》。
根据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研究,声纽与现在所说的声母略有不同,它包括同辅音的颚化音和非颚化音,如“见”纽包括 [kj]、[k]两个声母。
什么是三十字母?字母相传是唐末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30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自身的声母。
唇音:不、芳、并、明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知、彻、澄、日是舌上音牙音: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是正齿音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什么是宋人三十六字母?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30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同时增补了“非、敷、奉、微”和“娘、床”6个字母,即成了36个字母什么是声类?这一名称来源于反切上字的归类。
三十六字母基本上反映的是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而不是代表典型的中古时期——隋唐时代的声母系统。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
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
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
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名词解释 语言的层级体系
名词解释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层级体系是指语言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分类和组织的系统,它用于描述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在语言学中,语言的层级体系主要包括音韵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几个主要层级。
一、音韵学音韵学是研究语言声音和音位(语音单位)的学科。
它通过对语音的分析和分类,探讨语音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音韵学位于最基础的层级,因为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声音。
音韵学通过研究语音的发音、声调、重音等特征,揭示了语言的声音系统的运作方式。
二、形态学形态学是研究语言词形和词义变化的学科。
形态学涉及词的内部结构,即词根、词缀和词尾的组合和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词的构成和变形,形态学揭示了语言的词汇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形态学使我们能够理解词的屈折、派生和合成等形式,从而掌握语言的词汇规则。
三、句法学句法学是研究语言句子结构和句子间关系的学科。
句法学分析句子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关系以及句型的变化规律等。
通过对句子的分析和描述,句法学揭示了语言的句法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句法学使我们能够理解句子的组成和结构,掌握语言的句法规则。
四、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和词义的学科。
语义学涉及词语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构成。
它通过分析词语和句子的各个成分的意义,揭示了语言的意义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语义学使我们能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掌握语言的意义规则。
五、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交际的学科。
语用学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和功能,研究语言的意图、言外之意、话语的效果等。
通过分析语境和交际情境,语用学揭示了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
语用学使我们能够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掌握语言的应用规则。
总的来说,语言的层级体系从声音到词汇再到句子,涉及了语言的各个层面和方面。
了解语言的层级体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言。
无论是在学习外语、研究语言学还是有效地运用母语中,理解语言的层级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音韵学名词解释
音韵学名词解释音韵学音韵学=声韵学、音韵、声韵、等韵学、等韵、声母、零声母、声类、声纽、双声、七音、五音、牙音、舌音、齿音、喉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上音、舌头音、齿头音、正齿音、半舌音、半齿音、清浊、全清、全浊、次清、次浊、字母、三十六字母、韵母、韵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附声韵、不附声韵、等呼、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洪音、细音、韵头、韵腹、韵尾、介音、阴声、阳声、对转、旁转、四声、平声、仄声、平仄、阴调、阳调、直音、读为、读曰、读若、读如、拼音、反切、音和、类隔、重纽、内外转、内转、外转古音、今音、叶音(叶韵)、韵书、韵部、韵目、平水韵、十三辙、韵摄、等韵图、吴音。
“今音学”是以《切韵》(《广韵》)系韵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可以包括北宋)的语音系统的;“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韵味主要的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假借字等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如现存最早的等韵图《韵镜》、《七音略》)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基本上就是分析《切韵》系韵书的反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的。
后来音韵学家又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
到了清代,古音学家又利用等韵去研究古韵。
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语音学。
本声:是指保存在《广韵》中的上古音,从上古到《广韵》读音一样,古本有之。
变声:是指古无此纽,后经演变分化才有此纽。
阴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又把古韵分为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为一类,叫做“阴声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叫做“阳声韵”。
古音[,m]、[,n]、[,?]三类。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这里的“阴声韵”、“阳声韵”的区别完全是从韵尾着眼的,跟声调的分阴、阳毫无关系。
入声——声调、韵母——是和鼻音韵尾〔阳声韵〕相配的,即?,k、n,t、m,p) 、北音学:是以研究《中原音韵》系统韵书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所反映的近代北方话的语音。
音韵学讲义
音韵学讲义音韵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语音的组织和规律。
在语言学中,音韵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关注的是人类语言中的音素、音节、音变、声调等各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对音韵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以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音素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单位,是区分意义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素系统,比如英语中有辅音和元音两种音素,而汉语中则有声母、韵母、声调三种音素。
2.音节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音高和音长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中,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3.音变音变是指语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比如在英语中,/t/发音在词尾时通常会变成/d/,如“cat”[kt]和“cat’s”[kts],这就是一个音变。
4.声调声调是语言中的一种音高变化,用于区分意义。
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字的意义,如“ma”可以表示“妈”、“马”、“麻”、“骂”等不同的意思。
二、音韵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音韵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以及语音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音韵学研究中另一个重要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群体的语音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及语音变化的规律。
3.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语音变化的规律。
三、音韵学的理论体系1.音位论音位论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音中的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在音位论中,语音是由一系列音位组成的,这些音位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为不同的音节和单词。
2.音变论音变论是音韵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语音中的音素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在音变论中,语音变化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比如语音环境、语音习惯等。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
音韵学名词解释整理,否则无分韵学,又称为声韵学,是研究汉字声旁的科学。
它从音节、母音、声母、韵母、辅音、定调、声调、韵律、音变等方面进行研究,涉及汉语的发展历史、文法构成、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其他特征。
韵母,也称为声调音母,是一种单元,又称为声旁,标示汉字读音中母音部分的内容。
每个韵母由声母和母音组成,构成拼音中的音节。
声母,是构成汉语读音的基本要素。
如果认为韵母是表示汉字元音的字符,那么声母就是表示声调的字符。
声母共有23个,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
音节,是拼音中音母、韵母等单元的组合。
音节是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单位,是拼音文字表达汉语音韵的最小单位。
由声母和韵母组成,按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母音,是一种语音特征,可以独立成音,且有它自身的音质结构,不了DB的变化。
汉语母音共有10个,分别是a、e、i、o、 u、ü、ï、üe、yu、er,其中üe和ü被称为半元音,ü后面可以出现i或y。
定调,是汉语发音教学中较客观表达汉语发音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按音高将汉语九种声调分为“上声、去声、入声、留声”四调,分别用“整、副、会、开”表示。
当发语音时,要以定调为准,说时先决定定调,再改变声调来说出它们的正确发音。
声调,又称时调,是汉语发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按音高变化的等级化表示语言音位的一种规则措施。
汉语有四级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可以用数字1、2、3、4来表示。
韵律,又称音律或诗律,是指汉语语音中所按照一定律则提出的声韵规则。
韵律是汉语语音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多数汉字中发音有所依据,规律而且有好记性。
音变,是汉语语音中的一种规律现象,指汉字的读音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音变可以长期变化,也可以短期变化。
音变可以通过音位变化、结构变化、发音变化等方式体现。
音韵基础知识1
《古代汉语》
第一节 音韵学概述及基本概念
一、音韵学概述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
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 音韵学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主要是研究 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变化, 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2、音韵学的历史分期 上古(先秦、两汉),以《诗经》、《楚辞》
的启发,并参照藏文字母的体系,给汉字创制 了字母。最早是唐末守温和尚创“三十字母”, 后来经宋人增改为三十六字母。 (1)按照发音部位分类:五音(唇音、舌音、 齿音、牙音、喉音)、七音(在五音上再增加 半舌音、半齿音)。 (2)按照发音方法分类:全清、次清、全浊、 次浊。
(二)关于韵母 1、韵和韵母: (1)韵:韵头不同,韵腹、韵尾、声调相同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按照韵尾
的不同给韵分的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
(三)关于声调
1、调类:四声:平、上、去、入。 2、调值:前人描述为: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
入声直而促。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二、中古的声母
(一)唐宋三十六字母 牙音:见溪群疑 舌音: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唇音: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齿音: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喉音:影晓匣喻 半舌:来 半齿:日
(二)三十六字母和普通话声母的对应
关系 (1)唇音b p m f 来自唇音“帮滂并 明”; (2)舌根音 g k h 来自牙音和喉音“见 溪群晓匣”; (3)舌尖中音 d t l 来自舌音“端透定 来”;n主要来自“泥娘”;
音韵学课件重点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1.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2.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3.按照古代语音学的历时变迁以及学科本身的体系,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端:(1)古音学先秦两汉(2)今音学魏唐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陈彭年、丘雍《广韵》(3)等韵学宋元韵图《韵镜》《七音略》(4)北音学周德清《中原音韵》4.音韵学之功用(1)关于音的:古汉语声韵调系统普方古语音对应(2)关于义的:通假声训(3)关于文化的:音韵与诗词曲文化关于《音韵学》之功用,黄群建老师《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详见P5-10第二讲普通话语音基础国际音标1.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直译“国际语音字母”,简称IPA。
1886年,西欧一些学校的语音教师在伦敦成立“语音教师协会”,共同讨论并拟订了一套国际语音字母方案,后来由法国的P·帕西和英国的D·琼斯等人于1888年制定,发表在协会的会刊《语音教师》上。
1897年协会改名为“国际语音协会”(后称“国际语音学会”),此后对音标进行过多次修订。
2.国际音标的记音原则是“一符一音”:一个声音只记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只表示一个声音。
表中所列是目前较为通用的国际音标:元音表列元音25个,辅音表列辅音74个。
另外列有“其它符号、变音符、超音段、声调和词重音”四种辅助符号表,可用来表示特殊音、变音、附加音等。
组合音(如塞擦音)均不列出,可用单音符号来组合。
第三讲声母1.声母:声母又称“字母”,古代汉语没有音标,古人往往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称为字母。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三、⾳韵部分1、⾳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门传统学问。
2、今⾳学:⾳韵学的分⽀之⼀。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
3、古⾳学:⾳韵学的分⽀之⼀。
与“今⾳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如《诗经》、《离骚》、《⽼⼦》等⽤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
4、等韵学:⾳韵学的分⽀之⼀。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
5、古代常见的⼏种注⾳⽅法:(1)譬况法:采取打⽐⽅的⽅法给汉字注⾳的⽅法,⽐如《淮南⼦》⾼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也是⼀种打⽐⽅的注⾳⽅法,如《说⽂》“宋,读若送”。
(3)直⾳法:即⽤同⾳字注⾳。
如“根,⾳跟”(4)反切法:⽤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致的),合成被注字的⾳。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可⽤“莫袍切”来注⾳。
6、⼏种主要的⾳韵学著作及⾳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编著,是中古时期⼀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韵》⾥。
对后代的⾳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韵》:全称《⼤宋重修⼴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修订、补充,是我国第⼀部官修韵书;其语⾳系统与《切韵》基本⼀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的另⼀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韵情况编纂⽽成,反映了⼗四世纪我国北⽅的语⾳系统,是研究近代⾳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
(二)韵方面的术语
6、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系联后,得到的不同的类别。以 现在术语说,每个韵中不同的韵类,是介音(韵头)的有无 或不同。因此韵类就是韵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相同的字 组成的音韵单位。即带声调的韵母。如东韵包含两个韵类: 东韵一等和东韵三等。 7、韵目:韵书中韵部的标目字(或称代表字)。如《广韵》 平声“先”韵,现代读“-an、-uan、-ian、-yan”等韵母的 字,如“先、天、千、年、烟、贤、玄、渊”等。同韵字中 领头字就是韵目。《广韵》有206个韵目。 8、韵摄: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 宋元等韵图把《广韵》韵部中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 再归并,称为“摄”。《广韵》206韵并为十六摄。
3、舒促
舒指平上去三声,促指入声,因其发音短促而得名。 又:
舒声韵:阴声韵和阳声韵为舒声韵。 阴声韵都是元音,声音舒缓。阳声韵虽有辅音韵尾,但是它的辅音是浊 鼻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鼻腔也参与共鸣,容易延长,所以阴声韵和 阳声韵就是舒声。 促声韵:入声韵就是促声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发音时有阻碍,读音急促,为促 声韵。
二、中古的声
(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二)四十一声类 (三)中古声母系统:字母表 (四)中古声的演变
二、中古的声
(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陈澧《切韵考》反切上字系联 (二)四十一声类
四十一声类: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 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与三十六字母对比: 三十六字母:照穿床审 喻 四十一声类:庄初崇生(二)于(三) 照穿神审(三)喻(四) “照三”后人称“章昌船书常”;“崇生”本称“床疏”
韵目是韵部的代表字,也是韵书的标目。 宋元的等韵学家把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部 归并为一类,称为韵摄(统摄)。 《广韵》206 韵归并为16摄。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三十六字母
摘要:
一、音韵学简介
二、三十六字母的概念与历史
三、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内容
四、三十六字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与应用
五、总结
正文:
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音韵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语言的演变以及汉字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在音韵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三十六字母,它对于汉语音韵的研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十六字母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的音韵学家们总结出了三十六字母,作为描述古代汉语发音的基本单位。
这三十六字母包括了五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无声,每个声调又包括六个母音和十个辅音。
这三十六字母是古代汉语音韵的最小单位,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古代汉语的所有音节。
三十六字母的具体内容如下:
平声:帮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影晓匣
上声:滂透定泥影晓匣
去声: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
入声:帮滂并明端透定泥见溪群疑
无声:安公谷各顾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形成,三十六字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与应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汉语的音节构造已经不再依赖三十六字母,而是通过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来构成。
然而,三十六字母仍然在音韵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总的来说,三十六字母是音韵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发音、语言的演变以及汉字的构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章
音韵学对汉语语音结构的分析和归纳
第一节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关于声母的名称 1、声纽 2、字母 3、声类
唐守温三十字母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不、芳、並、明。 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是舌上音。 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 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古代汉语音韵-文档资料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
2020/9/11
.
8
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 “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 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 即成为“三十六字母”。
2020/9/11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0/9/11
.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口诀如下:
2020/9/11
.
20
古代四声与现代方言区声调对应表
.
21
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
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 1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 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 言之,急气,缓气)
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 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 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见(被)伐者为主,读伐 短言之。”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
元明时代,声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样北京音系就出 现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个声调。
2、调值:指各种语言实际读音的高低升 降的形式。现汉使用五度标调法(刘复、 赵元任)。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 如同为阴平的“妈”,在北方方言读55调 值,而在天津方言读11调值。
明· 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古代的注音材料
铺,东晋徐邈注为“音敷”
4)谐声字:即形声字。使用相同声旁的字, 它们的读音也必定是相同或非常接近。如: “芒、妄、忘、忙”都是从“亡”得声,现 汉读音不同,但是在上古它们的读音相同或 相近。
5)古代的韵文材料
诗歌、辞赋: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6)古代的韵书、韵图 韵书:古人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汇集 在一起,使诗人在进行创作时能够据之 选择韵脚的一种词典。 韵图:直观地将字的声、韵、调情况都 反映出来 7)方言材料、亲属语言材料
前人对中古音的总结 1、唐末守温和尚的“三十字母”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 知徹澄日 牙音:见溪群来 齿音:精请從 審穿禅照 喉音:心邪晓 匣喻影 2、宋人三十六字母:
一 《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
• (一) 《廣韻》的產生
•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 及唐人的增訂本《唐韵》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 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 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 《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 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 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只 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切韻》的字數 (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 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 多出13韻,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 麼變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一、音韵学的定义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从时间断限上看,远古迄清末,各个时代的语音系统都可以作为研究目标;从空间视野上看,汉语历史上的各个区域语音系统又都可以列入研究范畴,因而,所涉及的语音研究维度非常广阔。
①汉语音韵学可以分为传统音韵学和现代音韵学两种。
传统音韵学主要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双生叠韵和反切开始,历经隋唐韵书、宋元字母等韵之学和明清古音学,一直到朴学大师章炳麟、黄侃为止;现代音韵学主要是从1923年汪荣宝发表《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开始,历经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一直发展到现在。
②音韵学的“传统”和“现代”之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上。
传统音韵学作为经学的附庸,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古代经典文字的形音义,主要材料局限于韵书、韵图、反切、韵文、谐声字等,主要工作是考订汉字在历史上的音类,解释和评注各种经学文献,故实质上属于语文学的范畴。
现代音韵学则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研究汉语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主要材料不仅有韵书、韵图等,而且增添了现代方言、中外译音、汉藏系语言等,主要工作不仅考证古音的音类,而且考证古音的音值,从而把各种历史事实联成一个自然发展的演变过程,故实质上属于语言学的范畴。
③二、音韵学研究历史概述④汉语传统音韵学起源于东汉末年,它的建立以反切的出现为标志。
所谓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被注音字的声母取自第一个字,被注音字的韵母和声调取自第二个字。
如:妥:孙(炎)他果反。
(《经典释文.尔雅音义》)东汉末年的学者孙炎据说是创制反切的第一人。
反切发明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汉代以前,人们已经能够不自觉地将两个字的音读成一个音了,以至于形成了“合音词”。
比如《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的“诸”就是“之于”的合音。
二是在东汉后期,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是拼音文字——梵文写成的,人们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有的地方需要音译,要用汉字去对译梵文字母,这就促使人们去分析汉字的音节,最终发现汉字的一个音节可以分析为两部分,即后来称为声母的部分和韵母加声调的部分。
反切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准确地给汉字进行注音,因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是按照语音顺序编排的辞典,中国的第一部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
这一时期对后代较有影响的韵书还有:吕静的《韵集》、阳休之的《韵略》、李概的《音谱》、夏侯咏的《四声韵略》、杜台卿的《韵略》等。
到了南齐永明年间(公元483—493年),沈约、谢眺、王融、周颙等人在作诗押韵时发现汉语有四个声调,他们称之为“四声”,后来他们又给这四个调类分别取名为“平、上、去、入”。
沈约等人有意识地把声调的知识运用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去,这使得他们的作品在声韵上工整婉转,被称为“永明体”。
陈寅恪在他的①《汉语音韵学通论》,李无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3页。
②《汉语现代音韵学》,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第3页。
③同上,第9页。
④本部分旨在勾勒汉语音韵学发展的整体面貌,概述音韵学史上一些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对音韵学的一些具体研究不做详述。
《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四声数目与转读佛经的声调有关。
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初年,陆法言父亲陆爽的好友刘臻、萧该、颜之推、魏颜渊、卢思道、李若、辛德源、薛道衡等八人到陆法言家宴饮,这八个人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也都身兼朝廷要职。
席间论及语音,八人对以往韵书审音不当多有批评,并评价了各地方音与他们心目中的标准音之间的差距,认为有必要编一部既可供作家创作时选韵用,又可供读书时审音辩韵用的韵书。
他们讨论时,魏颜渊建议陆法言把讨论的审音标准和原则记录下来。
十几年后,陆法言根据当时的记录,并参考前代韵书,编写成了《切韵》一书。
该书一经问世,便得到了读书人的首肯,隋代以后,唐宋两代,人们都把《切韵》的语音系统奉为正宗。
由于《切韵》的编写重在审音,因此收字并不全面,词义解释也很简略。
另外,还有少数归韵和释义方面的失误。
于是,唐代的学者就对《切韵》进行了刊谬补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和孙愐《唐韵》。
反切发明以后有六百年左右的时间,人们并没有归纳出汉语声母的类别和数目。
一直到唐朝晚期,中国学者才根据梵文的读音,对汉语的声母进行分析归纳,然后用汉字来给声母一一命名。
这些声母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字母是唐末和尚守温制定的“三十字母”,这些字母保存在敦煌发现的《守温韵学残卷》之中。
到了宋代,人们对《唐韵》并不满足,继续对《切韵》进行修订。
学者陈彭年、邱雍等人奉宋真宗之命修订《切韵》,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
“广韵”就是“增广《切韵》”的意思。
由于《切韵》原本失传,《刊谬补缺切韵》又只是一个校订本,《广韵》就成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韵书。
又由于《广韵》对《切韵》语音系统的继承,《广韵》就成了后人研究隋唐语音的最主要的材料,也就是研究中古音的可信材料。
相对于先秦时期的上古音,中古音又叫今音。
研究《切韵》系统著作所反映的音系的工作就叫“今音学”。
宋代韵图大兴。
韵图也叫等韵图,是古人编制的声韵调拼合图。
它们比韵书的进步之处在于作者自觉地分析了语音系统中的声韵调的类以及音节的分布情况,而韵书只涉及声调和韵母。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的韵图是《韵镜》,反映的是《广韵》的语音系统。
同时期的韵图还有《七音略》、《皇极经世解起数诀》、《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等。
韵图的编制从宋代盛行起来,一直延续到清代。
由于韵图对汉语语音系统的各方面做了精细的分析,韵图也是研究中古音和近古音的重要材料。
专门研究各时期的韵图的学问就叫“等韵学”。
宋人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补为三十六字母。
这套字母不是出自对于《切韵》声母的归纳,而是出自于对唐宋之际汉语声母的实际描写。
与守温三十字母不同的是,三十六字母在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方面的描写都很正确,因此成为了古代汉语声母的标准代表字。
宋代还出现了最初的古音研究。
所谓“古音”指的是先秦语音,《诗经》等先秦韵文的用韵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
对先秦两汉上古音的研究就叫作“古音学”。
宋人吴棫和郑庠是最早对此开始系统研究的学者。
元代戏曲兴盛,创作者众多,周德清为方便创作,规范戏曲押韵的标准,编写了《中原音韵》一书。
这部书成书于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是专为北方戏曲用韵编写的,而当时北方戏曲属于平民艺术,曲词作者必须根据北方话口语押韵,所以《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实际上反映了元代北方话的口语语音。
作为汉语语音史上第一部根据实际口语语音编写的韵书,《中原音韵》成了研究汉语近古音的主要材料。
从《中原音韵》开始,有一系列反映北方话的韵书问世,因此以中原音韵系统韵书为主要对象的研究近古北方话语音的学问就叫“北音学”。
明清时期,古音研究十分兴盛。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考》等书,为清代古音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的乾嘉学派在古音研究上很有成就,顾炎武、江永、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江有诰等人都是有名的古音学家,他们的贡献主要在古韵分部方面。
与清代众多的古音学家不同,陈澧在音韵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古音研究中。
他著有《切韵考》一书,并且发明了“反切系联法”。
乾嘉学派之后,近代的章炳麟、黄侃在古音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他们是用传统方法研究汉语语言学的最后两位大家,在他们之后,西方语言学理论就被引进了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之中。
跟传统音韵学相对,二十世纪的汉语音韵学被称为现代音韵学。
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西学东渐成为一时大潮,音韵学这门古老学科也和其他许多人文学科一样走向现代化,它通过吸收西方的理论和方法而导致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变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或者说具有标志意义的有这样几点:第一,理论和观念的转变;第二,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第三,材料的补充和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拓宽;第四,科学性的提高和实用性的转变和加强。
①1923年,胡适把俄国学者钢和泰的文章《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译为中文,发表在《国学季刊》第一卷。
在钢文的启发下,汪荣宝写成了《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一文,以佛经里的音译词、日译吴音、汉音为证,推测《广韵》的歌、戈、鱼、虞、模各韵在中古时代的读音。
结果,汪氏的文章在汉语学界激起一场辩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反对一方章炳麟等坚持传统方法,否定译音对勘的作用。
这场辩论对于古音音值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事实上是新派成为赢家,因为译音对勘方法广泛传播开,被很多学者接受,成为了音韵学中的重要方法。
这是音韵学革新的第一股动力。
推动音韵学革新的第二股动力是高本汉古音研究成果的介绍。
高本汉是全面构拟汉语中古音和上古音的第一人。
他运用现代语音学理论和历史比较法来研究汉语音韵,开启了中国的现代音韵学研究。
他的代表作《中国音韵学研究》是中国现代音韵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由于高本汉的著作影响巨大,大批中国学者开始运用西方的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汉语音韵。
罗常培、李方桂、王力、董同龢、周祖谟等人在研究的目的、方法、旨趣、眼光和材料上都跟传统学者大不相同,他们把汉语音韵学纳入到历史语言学的范畴之中,从而把汉语音韵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音韵学各学科门类的研究概况汉语传统音韵学主要可分为三个门类:研究上古音的古音学、研究《切韵》—《广韵》音系的今音学和从系统性出发分析音节结构的等韵学,而以研究《中原音韵》一系韵书、韵图为主的北音学则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兴起的学问。
此外,以古代汉语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古代方音研究在音韵学中也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专题。
(一)古音学1、古音学研究的材料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易》、《老子》、《荀子》等韵文,研究声类的材料主要是《说文解字》的形声字。
此外,经传异文、声训、直音、读若、异读、《说文》重文、古代方言、连绵词等,都可以用来研究上古韵部或声类。
2、研究概况宋代的吴棫是开始研究古音的第一人。
他著有《韵补》一书,将古韵分为九部,但划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差。
宋代学者郑庠也研究过古音,曾著《古音辨》一书,但这本书已经亡佚。
明代的陈第是古音研究的大家。
他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考》等书。
概括而言,陈第在古音学上有三点比较突出的贡献:第一,他明确地提出了语音发展的①《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第2页。
观念;第二,他彻底否定了唐宋之人的“叶韵”之说;第三,他在考求古音时,态度严谨、论证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