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版画的历史记录

合集下载

论新时期版画的发展状况

论新时期版画的发展状况

论新时期版画的发展状况摘要:新时期版画的繁荣是版画历史发展中前所未有的,同时任何一门艺术的成长发展必然是集拓变、得失与一身,只有正确认识,理清思路,才能更好的指导于新的艺术实践,不断的在稳中求新求变。

关键词:新时期版画;新兴版画运动;版画创作;新观念新兴版画运动发展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它见证了中国版画事业发展的数个里程碑。

在改革开放和良好的社会文化艺术氛围中,面向新时期的版画是充满蓬勃生机的,它一方面沿袭着传统版画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吸收了新时代的艺术养分,呈现出版种多样、多群体、风格各异、艺术观念多元化的大融合趋势。

新时期的版画接受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种种冲击,不仅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创作中很快产生对西方现代艺术与当代美术思潮、传统中国画的再认识、传统与现代的超时空结合、抽象与象征意味的艺术新观念的思考等。

新时期版画的创作主体性增强。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艺术思想摆脱了层层束缚,艺术的政治宣传教化的功用也不再强调。

在创作中注重个性与独创性的展现,注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出现了多题材、多版种、多技法、多风格等局面,但同时,这种无拘束的泛观念化的思想使得某些创作脱离社会,缺乏公共性和大众性,缺少与社会的沟通交流,与群众无法产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所以,创作的主体性并不是单方面的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创作意象,它是建立在社会大的审美需求下的,一种对社会功利目的的淡化的表现。

所以,一味地追求对媒介载体的个性表现会削弱作品本身的深层艺术内涵。

任何艺术品不能被社会接受、不能被人们理解认可,那都将是失败的。

新时期版画的艺术形式美增强。

在创作中,作品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在艺术语言、风格、样式方面的变化,具象、抽象、意象等象征性、符号化表现等,许多版画家开始尝试新材料和新技法,并对抽象的构图、夸张变形的形体、块面机理的组合效果、色彩、印刷等潜心研究,拓宽了版画艺术的表现范围,更加丰富了版画创作的面貌,这种力图在表现手法上创新,注重体现作品内涵的创作无疑是对提高版画的艺术层次是有积极作用的。

浅谈民国时期的新兴版画

浅谈民国时期的新兴版画

浅谈民国时期的新兴版画作者:孔令健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4期摘要:民国时期的版画艺术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版画艺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么新兴版画新在何处,它与我国古代的木刻版画有什么不同呢?民国时期的新兴版画受到了欧洲版画艺术的影响,它与我国古代传统的复制木刻截然不同。

它所表现出来的“新”是思想新、内容新,以艺术家新的思想、新的热情来表现现代社会的魂魄。

关键词:新兴版画;左翼思潮;创作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2-0057-01一、民国新兴版画产生的社会背景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折的时期,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虽然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但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内乱不息。

在思想文化领域,中与西、新与旧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在此特殊的社会背景下,鲁迅先生等大力扶持中国的新兴版画,把西方的木刻版画引入中国。

于是新兴版画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民国时期新兴版画的发展阶段1.新兴版画的萌芽时期。

民国时期最早从事现代版画创作的是李叔同、江小鹣、丰子恺等人。

李叔同早年留学日本,受到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学成归国后便进行现代木刻版画的创作。

民国初期,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影响很大,与此同时,报纸、杂志、书籍成为了传播大众文化的主要媒介。

报刊、杂志的出版加上一些插图就显得更加的生动形象。

于是,李叔同和他的学生丰子恺、刘质平等人创作了许多漫画形式的木刻作品,用作报刊、杂志的插图,并有木刻画集的出版。

由于时代久远,他们出版的版画作品很难找到。

在引进西方现代版画过程中,郑振铎、叶灵凤、鲁迅等知识分子通过杂志、期刊等大众传媒介绍,在国内进行一些普及性的推介,形成对西方版画的初步认知。

同时影响到文化知识界,使更多的人关注到新兴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作者:梁迎春鲁迅播下的种子,分散各地,影响全国。

自‚木刻讲习会‛以后,新兴版画运动开始发端,在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野风画会‛、‚春地美术研究所‛、‚MK木刻研究会‛等。

不同时代的鲁迅像1.曹白《鲁迅像》,1935年。

已故木刻家曹白与鲁迅交情颇深,鲁迅还以曹白《坐牢纪略》为基本素材,撰写了《写于深夜里》。

2.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时,赵延年创作的木刻作品《离家》。

在周家做过多年长工的老王记得:‚大先生(鲁迅排行老大)的行李还是我挑咯。

3.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像》,1961年,是鲁迅肖像中最为著名的一幅。

4.套色木刻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硬骨头精神》,中央美术学院红大刀集体创作,1967年。

5.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与我们同在》,1985年。

1931年8月,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六天授课后与全体学员拍照留念,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开端。

‚说起鲁迅,大家都会想到他是民族脊梁的文学巨匠,其实他有很多面,对现代艺术有重要贡献,尤其是一手带动了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远帆说。

8月17日,‚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从1931年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拉开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80年。

张远帆说,作为策展人之一,他试图梳理鲁迅对新兴木刻版画的影响,以及版画语言在这80年间的发展变化。

鲁迅点燃的星火‚由这个讲习会开始,就像一个火把落进干柴堆,新兴木刻运动之火迅猛地燃向了大江南北。

‛2011年8月底,杭州疾风骤雨,浙江美术馆的参观者却络绎不绝。

鲁迅的艺术藏品之专精,让更熟悉他文学家身份的观众有些惊讶,‚没想到鲁迅那么热爱美术。

‛‚直观鲁迅‛展厅容纳了鲁迅生前的藏品,中外版画比重最大。

展览中还有鲁迅与艺术家李桦的通信,信中讲述鲁迅如何推广新兴木刻。

李桦是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也是当年参与‚木刻讲习会‛的成员,直接受过鲁迅指导。

论抗战新兴版画的现实主义风格

论抗战新兴版画的现实主义风格

论抗战新兴版画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李鑫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3期TEXT 李鑫(一)抗战版画中国的木刻版画虽然历史悠久,但由于只在章回小说中起到插图的单一功能而发展缓慢,后受西方版画艺术手法的深刻影响而中断了传统。

直到1931年,鲁迅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由于选题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问题、创作技法通俗易懂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版画在抗日战争时期得以新兴和成长。

木刻版画都在宣传抗日和鼓舞民众斗志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版画家们用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疾苦,宣扬了全民抗战的精神,也充满了和平的期待,在政治宣传与艺术水平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这一时期的版画逐渐进入多产成熟期,从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上都开始成形和稳定。

例如1945年版画家力群创作的《毛泽东像》,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度、气势。

在那段危急困难岁月中,版画家们怀着爱国激情和对日寇的憎恨,以自制的刀笔作为“匕首和投枪”,创造出无数激动人心而有鲜明风格的作品传播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发挥了宣传抗战和支持抗战的精神鼓舞作用。

比如李少言,在1940年《一二0师在华北》组画里,呈现了八路军抗击日军的历史画面,展现了一幅全视角的抗日图景,有地道战与地雷战,有正面战争交锋,也有敌后奇袭,更有军民同仇敌忾的斗志高昂和胜利场景,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这套组画表现了面对敌人的凶残时,中国人民的血性与坚强不屈坚持抗日的精神。

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中得到了充分而有鲜明的印证,比如古元的《减租会》、彦涵的《不让敌人抢走粮食》、《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狼牙山五壮士》和夏风的《瞄准》等。

抗战时期是新兴版画的成长时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这一时期由于抗日救国的政治需要,版画界形成了全国统一的组织,即1938年在武汉成立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首先掀起了“抗战美术”创作的热潮。

艺术家经受了战争的磨难,逐渐形成成熟的思想和艺术形式,题材范围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特征呈现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作者:夏晓静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22期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首倡者,也是推动中外新兴版画交流,并促使其发展的先行者。

一般来讲,中国版画界习惯于把1931年8月鲁迅在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会”当作是新兴版画运动的开端。

而在2011年年初,中国美术家协会又公布了一项决定:“在中国新兴版画诞生80周年之际,为纪念中国版画在这80年中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以及寻找中国版画在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特将2011年定为中国版画年,从而让全社会来重新审视中国版画的历史、功能与价值。

”回顾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的历程,我们必须把目光回顾到鲁迅收藏的版画藏品上,特别是经他亲手收藏、整理、出版的外国版画原拓作品。

穷鲁迅之并不十分漫长的一生,他所收藏外国版画的内容之丰,数量之大是惊人的。

他或通过中外书店直接购买、或委托在国外学习、工作的朋友和国际友人代购,集腋成裘,共收藏有外国版画原拓作品近2000幅,作者包括了来自德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的300余位版画家。

这些版画作品的种类之丰富、艺术价值之高,至今仍难以估量。

特别是在其收集、传播的过程中,它们对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及当时年轻的中国木刻版画家的成长来说,更是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鲁迅与苏联版画1930年,鲁迅在编辑出版的《新俄画选》小引中说:“新俄的美术,虽然现在已给世界上以甚大的影响,但在中国,记述却还很聊聊。

”这本书中共有12幅作品,其中有5幅是版画,这便是鲁迅把苏联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开始。

1931年,鲁迅又因校印绥拉菲摩维支的《铁流》,搜寻该书的木刻插图,而开始收藏苏联版画的原作。

这部分版画相对于日本版画、欧美版画来讲,数量少、尺寸小,共220余幅。

这些作品不但从艺术的水准上反映了当时“苏维埃版画的极好的成绩”,而且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1931年2月,鲁迅去信托旅居苏联的曹靖华搜购苏联版画。

曹靖华回信说:“原拓作品的市价是极高的,买不起,但苏联版画家们表示作品不取报酬,只希望得到一些中国宣纸,因为印版画莫妙于中国宣纸。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历程摘要:新兴木刻版画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地位对于这个时代来讲也是不可泯灭的。

新兴木刻版画之所以快速发展,得益于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新一批木刻版画家的创作及发展,也归功于当时政治环境的使然。

木刻版画发展到今天更加具有魅力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新兴木刻版画;鲁迅;一批木刻版画家;版画作品时代分析一、鲁迅是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推动者和奠基人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思想界似乎一下子打开了大门,知识分子们把西方的思想,一股脑儿的全都介绍进来。

但是,由于当时底层的大部分民众都是文盲,这些启蒙思想进入到了中国之后,根本没有办法渗入到民众的头脑当中。

面对启蒙运动的上不达下,鲁迅在文字之外用表现性更强的更有感染力的画面去展现,而黑白分明、表现性突出的木刻版画无疑是当时最适合中国时局的。

版画家赵延年先生曾经说过,“鲁迅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母亲”。

他对中国版画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不惜一切的。

鲁迅通过朝花旬刊来介绍外国美术,1928年鲁迅在上海创办《奔流》杂志,他对这个杂志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之高的,希望能够多加一点精美的插图,但是当时的印刷条件和理念远远不能满足鲁迅的要求。

有感于中国在这方面的落后,同时也是出于对这一门艺术的敏感和自觉,鲁迅就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大力推动版画艺术。

1930年7月6-8日,鲁迅提供部分作品并资助资金,支持左翼美术组织“时代美术社”。

1930年10月14-15日,与内山完造合作,在北四川路日商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举办《世界作家版画展》。

1931年鲁迅举办木刻讲习班,通过生动的画面讲述新兴木刻版画兴起的源流。

版画家李桦认为木刻讲习班对中国新兴版画的推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推动了广州美术版画的发展。

鲁迅全集里记载,他现存指导青年木刻书信126封,详细讨论青年木刻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思想。

他还不断地介绍外国版画家,当时在鲁迅身边聚集了很多进步青年,他们对这些新兴事物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而且版画它自身的特点也契合了广泛宣传进步思想的需求。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作者:梁迎春鲁迅播下的种子,分散各地,影响全国。

自“木刻讲习会”以后,新兴版画运动开始发端,在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野风画会”、“春地美术研究所”、“MK木刻研究会”等。

不同时代的鲁迅像1.曹白《鲁迅像》,1935年。

已故木刻家曹白与鲁迅交情颇深,鲁迅还以曹白《坐牢纪略》为基本素材,撰写了《写于深夜里》。

2.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时,赵延年创作的木刻作品《离家》。

在周家做过多年长工的老王记得:“大先生(鲁迅排行老大)的行李还是我挑咯。

3.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像》,1961年,是鲁迅肖像中最为著名的一幅。

4.套色木刻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硬骨头精神》,中央美术学院红大刀集体创作,1967年。

5.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与我们同在》,1985年。

1931年8月,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六天授课后与全体学员拍照留念,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开端。

“说起鲁迅,大家都会想到他是民族脊梁的文学巨匠,其实他有很多面,对现代艺术有重要贡献,尤其是一手带动了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远帆说。

8月17日,“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从1931年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拉开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80年。

张远帆说,作为策展人之一,他试图梳理鲁迅对新兴木刻版画的影响,以及版画语言在这80年间的发展变化。

鲁迅点燃的星火“由这个讲习会开始,就像一个火把落进干柴堆,新兴木刻运动之火迅猛地燃向了大江南北。

”2011年8月底,杭州疾风骤雨,浙江美术馆的参观者却络绎不绝。

鲁迅的艺术藏品之专精,让更熟悉他文学家身份的观众有些惊讶,“没想到鲁迅那么热爱美术。

”“直观鲁迅”展厅容纳了鲁迅生前的藏品,中外版画比重最大。

展览中还有鲁迅与艺术家李桦的通信,信中讲述鲁迅如何推广新兴木刻。

李桦是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也是当年参与“木刻讲习会”的成员,直接受过鲁迅指导。

浅谈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历史意义

浅谈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历史意义

浅谈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历史意义作者:栗妍艺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3期摘要:版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在历史长河中版画艺术给我们留下许多丰富的作品。

在我国众多的艺术形式中,版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个艺术形式,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本文介绍新兴版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影响,最后论述了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版画的历史意义。

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版画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关键词:版画;新兴木刻版画;历史意义一、新兴木刻版画概述(一)新兴木刻版画背景新兴的木刻版画创始人是鲁迅,在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上海发起的版画运动,被称之为新兴木刻版画。

在三十年代,中国正处于革命战争时期,而当时欧洲各式各样的艺术流派也到处泛滥着,对我国的艺术产生一定的影响,鲁迅对很有自己的看法,当时正是国共两党的战争时期,日益腐败不得人心的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围剿,同时还禁止进步书刊的出版,大力打压文化团体,引起了人民的反感。

鲁迅作为左翼作家的代表,奋力掀起革命文学艺术的旗帜,响应革命的号召,与国民党打起了反文化围剿的战争。

在一九三零年,鲁迅等又继续出版了《新俄画选》,主要内容为苏联木刻12幅。

这些画册也是鲁迅像广大青年渗透创作木刻的起步,也是引领创作木刻前进的基础,鲁迅认为作为革命的需要,版画涉及的范围最广,所以要大力提倡。

(二)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新兴版画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成长期、繁荣期、转型期,这几个时期充分记录了新兴版画的成长。

在鲁迅的倡导下,新兴版画萌芽于一九三一年的春天,许多进步的艺术青年就将木刻团体组合起来。

如“一八艺社”,成员有张眺(耶林)、于海(于寄愚)、陈卓坤(陈广)、陈耀唐(陈铁耕)等在上海成立一八艺社的研究所,当年的六月就在上海举行了一八艺社的习作展览,一共展出一百八十幅,在这次展览中,新兴木刻版画首次亮相,而且还将展览的作品出版为画册,同时鲁迅为画册做序。

如何选择有收藏价值的版画

如何选择有收藏价值的版画

9中国美术门类分为三大画种:国画、油画、版画。

可见版画和国画、油画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5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从选举机构理事名单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艺术家都是木刻版画家,20世纪90年代以前各省美协主席大部分也都从事过木刻版画。

版画非板画也,是用刻刀或用酸性液体腐蚀等手段在木板、铜板、锌板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拓印出来的图画,有限制地拓印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称为版画。

版画无论是在欧洲、日本还是在中国,都具有独立的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很多国家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均有收藏、出版。

中国原创版画不但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也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铜版画起源于欧洲,距今已有超过600年历史,像凡·高、伦勃朗、毕加索、米勒、马奈、莫奈、蒙克、达·芬奇、丢勒等,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不单是油画家,同样也是版画家,都创作有自己的版画作品。

古代版画起源于中国,中国版画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文化,随着岁月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自1931年起,由鲁迅先生倡导,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始有了我国近代的版画创作。

从新兴木刻到现在经过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无数优秀的版画艺术家辛勤努力,创作出数不胜数的经典艺术作品,也举办过无数次各种类型版画展览和国际版画交流活动,出版过各种形式的版画画册、刊物,也开办过不同规模的版画训练班、木刻函授班。

随着时间推进,进入21世纪,中国版画有衰退的迹象,由于很多人对版画没有足够的了解,一度被大家误认为版画是小众艺术门类,精心创作却得不到经济价值需求,导致很多版画家转行。

其实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现在虽说很多美院设立如何选择有收藏价值的版画盤古斋艺术工作室 张心合 (河南郑州)10了版画系,但是版画教育缺乏明确的艺术指导与精神向导,原创版画艺术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记载分不开,中国可以学习西方,但中国特色灵魂风格不能西方化。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

感谢观看
1937年3月上海木刻作者协会成立。从此,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进入到八年抗战木刻时期。新兴木刻运动是三 四十年代最活跃和最具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之一。它的发展在鲁迅看来关乎中国艺术的前进方向。中国现代美术 的现实主义作品正是由新兴版画开始的,把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也是从新兴木刻开始实践的。艺术家们怀着民族 忧患意识用各种美术形式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1930年,左翼美术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左翼文化总同盟召开成立准备会,参加代表有左联、社联、美联、剧 联等团体代表20余人。同年,鲁迅翻译普列汉诺夫《艺术论》、德国木刻家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出版,并在 上海市北四川路日商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举办第次“版画展览会”。
《负伤的头》,张望,1934年 1931年初春,被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除和被迫退学的“一八艺社”社 员张跳(耶林)、于海(于寄愚)、陈卓坤(陈广)、陈耀唐(陈铁耕)等联合上海周熙(江丰)等人成立上海 “一八艺术研究所”,所址在江湾虹口公园对面。6月11日,“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在上海虹口“每日新闻社” 楼上举行。展出杭州社员作品180幅,其中有油画、雕塑、图案及木刻。出版《一八艺社一九三一年展览会画 册》。有鲁迅序文《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8月17日,鲁迅举办木刻讲习会,请内山嘉吉主讲木刻技法知 识,鲁迅亲自主持并翻译。参加者有陈广、陈铁耕、江丰、黄山定、李岫石、顾鸿干、郑启凡、钟步卿、乐以钧、 苗勃然、倪焕之、胡钟明、郑川谷13人。讲习会至22日结束。 (合影照片现存于鲁迅博物馆 )
就像近代美术史研究专家李伟铭先生所概括的新兴木刻运动那样:“从早期追踵马绥莱尔大刀阔斧的黑白平 面风格,到转而模仿承接欧洲正统的注重物体明暗处理的苏联木刻,最后在传统的民间木版画中获得新的启 发。””中国的版画家在借鉴各种经验和探索各种技巧、语言发展的可能性的同时,更进行对社会苦难根源执着 的追问和维护人性尊严的抗争过程中,无论是版画风格的选择还是版画题材的选择,都渐已呈现出知识分子追求 现代化的自觉独立的一面。

浅谈中国版画艺术从古至今的演变

浅谈中国版画艺术从古至今的演变

浅谈中国版画艺术从古至今的演变浅谈中国版画艺术从古至今的演变论文导读:中国复制版画有始于隋,盛于唐,精于明的说法。

关键词:复制版画,古代版画创作版画,新兴与抗战木刻,现代版画按照时间的顺序中国版画刻可简要分为古代版画阶段、新兴木刻与抗战木刻阶段、现代版画阶段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版画自然也产生于中国,凸版印刷早期雏形是从印章、拓石演变而来的。

早在商代就有印章出现,石刻几乎与印章同时产生,为人们提供了大面积复制的方法。

真正标志着印刷术产生的是雕版印刷。

雕版的方法是将写好的字或图反贴在木板上,将空白地方雕刻掉,制成凸版,拓墨后再将纸放在木雕版上压印,制成卷轴式的书。

目前被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画是1990年于我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咸通九年雕版印刷的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即《金刚经》)的卷首扉页画《诋树给孤独园说法图》。

参考。

参考。

从这幅木版画的印刻手法来看,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推断我国版画出现的年代比唐代还要更早些.唐代的木刻版画主要为佛教服务,大多反映佛经中的情节,宣扬因果轮回的宗教思想。

画中的佛、菩萨、罗汉、金刚等形象采用工整细腻的线描阳刻手法,强调用线造型,这与当时的画风十分吻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成为我国木刻版画日后发展的主要形式。

雕版印刷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是我国雕版印刷高度发展的时代。

因此,中国复制版画有始于隋,盛于唐,精于明的说法。

版画已不再是单一的佛教题材,开始和民众生活需求结合起来。

插图的形式经常出现于各类图书中,题材范围涉及方方面面。

元代已产生了两版套色技术,世界上最早的套色版书籍是元代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明代是我国传统木版画发展的全盛时期。

经济的发展带来书籍发行量的剧增。

当时出现了以黄、汪两家为代表的安微新安派,还有江苏的金陵派、福建建安派等,湖州凌蒙首次用四色套印出版图书《世说新语》,使分色套印得以实现。

金陵人胡正言创造发明了版技术的代表作。

版画的深入知识点总结

版画的深入知识点总结

版画的深入知识点总结一、版画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版画是一种利用雕刻、凸版、凹版或平版等版式印刷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也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版画最早起源于中国,公元九世纪的唐朝。

当时的版画主要是用来印刷经书和佛教书籍。

之后,版画技术传入日本和韩国,逐渐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木刻版画和韩国版画。

欧洲的版画则起源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的阿尔布雷希特·杜勃罗尼和荷兰的雷姆布兰特等艺术家开始使用木刻技术制作版画作品,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

版画的形式主要包括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水印版画、平版画等。

木刻版画是将木板上的图案雕刻出来,然后涂上油墨印刷在纸上,常见于中国的传统版画和日本的木刻浮世绘。

铜版画通过在铜板上雕刻图案,再用酸蚀或凹版蚀刻的方式进行印刷,常见于欧洲的版画作品。

丝网版画是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的版画,常见于当代艺术中。

水印版画是通过在纸张内部制作水印图案,使得印刷出来的图案具有独特的质感和透明感。

平版画是一种利用平板印刷的版画技术,常见于现代印刷业。

二、版画的艺术特点1. 版画具有复制性。

版画作品可以通过印刷技术,制作出多份相同的作品,可以对艺术品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推广;2. 版画具有工艺性。

版画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和工艺技能;3. 版画具有材质性。

不同的版画技术和材料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质感;4. 版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版画作品常常采用丰富的线条和阴影的表现方式,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5. 版画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内涵。

很多版画作品通过图案和主题的表现,展现出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版画的制作过程1. 策划阶段。

艺术家首先需要策划版画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确定版画的构图和内容;2. 制版阶段。

根据版画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艺术家选择合适的版刻技术和材料,进行版刻的制作;3. 油墨准备。

选择合适的油墨进行调制,进行颜色的配比和调试;4. 印刷阶段。

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版画的发展历程

xx版画的发展历程发布时间:2007-12-05历史篇版画千年:xx版画的发展历程版画出现在人们的目光中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

尤其在中国,版画的历史更是一个充满光彩与荣耀的传奇。

从艺术角度讲,版画是一种内涵丰富、独特精彩的表现形式。

她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文明与美的历程。

她又与时代融合得如此完美,在不觉中已走在我们的身侧。

介绍版画不能回避与印刷术的关系。

这也是诸多报道中对版画“复制品”性质的重视原因。

作为印刷术的诞生地,中国“印刷品”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隋唐至今1300多年,印刷术生在中国,长在华夏,而后远播世界。

对中国及世界文明的传播、文化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功用性、复制性是印刷术的意义所在,同时也寓于版画艺术之中。

中国的印刷术称“雕版印刷术”。

其诞生800年后其他印刷方式先后出现于欧美,但起源均以实用为目的。

可以说版画在印刷术发明时便已产生,只是掩于技术功用性之下,尚未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

世界各地遗存的古代版画作品甚丰,其中所蕴涵的独特艺术性、精神性,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所以,版画并未因其与印刷术的亲缘关系而淹灭自身的价值。

中国古代版画1中国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

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全卷是七张纸拼成,第一张引首扉画为佛在祗树给孤独园长老须菩提说法图。

这件作品线纹流利、细致,经文字体笔画也极精美规整,表现出雕刻技术已非常成熟。

它的现世至少可以说明,雕版技术应该在此之前早已开始了。

这一幅引首扉画的构图形式成为此后佛经扉画的标准格式。

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xx”本早约百年。

敦煌还发现有捺印的千体佛像残幅,是墨印的成排的小佛像,再用笔加彩。

时代语境下的木刻版画

时代语境下的木刻版画

2020·11“木版画”是版画的一种,也被称为“木刻”,指在木头上刻制图画的艺术或方法,以供印刷、拓印。

我国传统木刻版画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

1932年,鲁迅从德国引入黑白木刻版画,中国木刻从传统木刻转化为当代新兴木刻,并在我国近代美术史上发挥激励民众、唤醒民众、鼓舞民众的作用。

其功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这句话表明木刻版画与中国革命史的关系极为密切。

木刻的底版材料来源丰富,复制的要求较低,在革命宣传工作中可以大量使用木刻,木刻作品由此大量出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期的木刻艺术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一、中国传统木刻与新兴木刻(一)中国传统木刻我国复制木刻版画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到了唐代印刷术成型,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图像印刷,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到了宋元时期,木刻版画艺术风格变得明亮,逐渐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之后彩色木刻版画出现,成为版画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明朝话本插画为版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在《红楼梦》《西厢记》等诸多知名话本中,有很多经典、有趣的插画。

木刻版画易复制,在文学史上刻下一笔不可磨灭的印记。

清朝出现大量年画,苏州的桃花坞、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等地成为年画的重要产地。

杨柳青年画采用的是套版印刷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着色温润雅致,画面明朗轻快,较少采用浓烈的对比色,讲究透亮与优雅。

桃花坞年画多使用冷色,画面红而不艳、黄而不俗,色彩更为含蓄,构图饱满,富有典雅高贵的艺术气息。

(二)新兴木刻版画新兴木刻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与传统木刻相比,新兴木刻的特点是由一人完成:自绘、自刻、自印。

艺术特色和作品个性更为鲜明,属于创作木刻。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发起的新木刻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投枪与匕首”,引领新文化运动的艺术风尚。

1938年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成为木刻创作的中心。

中国新兴木刻受到欧洲木刻的影响,尤其是德国木刻艺术。

中国传统木版画与现代木版画的源流与差异

中国传统木版画与现代木版画的源流与差异

中国传统木版画与现代木版画的源流与差异作者:杨佩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5期摘要:中国木版画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时期。

中国传统木版画发展时间长,但是发展速度慢且一直处于附属状态,存在感较弱。

中国现代木版画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迅猛,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艺术生命力。

本文首先对中国木版画的源流進行了概述,其就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作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传统木版画现代木版画创新性多样化一中国版画以1931年8月鲁迅在上海举办的“木刻讲习会”为界,将之前的称为中国传统版画,之后的称为中国现代版画。

在中外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版画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正确地认识历史和剖析不同时代的差异性,中国版画才能更好地走向明天、走向繁荣。

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具体始于何年,已难稽考。

鲁迅说:“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

”唐代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被公认为世界上有准确纪年的最早版画。

比欧洲现存的最早古木版画《圣克利斯道夫像》早500多年。

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制作工艺之精妙纯熟,可推知我国木版画发展肯定还要早于唐代,故中国被称为版画的故乡。

唐五代至宋元时期的中国木版画发展迅猛,主要为经书插图。

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使用及雕版印刷的提高推动了版画的发展。

同时,版画艺术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出现世俗化倾向,开始与平民的思想感情及其生活发生关系。

书籍插图在这时期得到极大发展。

当时所印文学书籍范围甚广,经、史、子、集、及文选、技艺、医书、算书、杂类、平话以至画谱等等。

明清是中国传统木版画的极盛时期,明代雕版印刷的盛行,无疑给木版画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明代在唐宋以阳刻为主的表现手法上,发展了黑白对比的表现手法,明初版画的工整富丽和大刀阔斧的表现手法,对明中叶以后的版画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明末胡正言创“饾版”、“拱花”套印技法,墨色精美,刻工细腻,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木版画的表现技法。

新兴木刻运动的启示——版画课程思政案例

新兴木刻运动的启示——版画课程思政案例

新兴木刻运动的启示——版画课程思政案例摘要: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画面呈现特有的简洁、概括、明快或强烈的视觉效果。

由于版画的特点及中国版画的发生发展,版画课天然带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适用于美术类所有专业学生,初步的版画课也适用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

关键词:木刻;版画1. 新兴木刻的发生、发展教师:“谈到新兴木刻运动,必须谈到一个人———鲁迅。

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不仅搞设计,还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1929年,鲁迅先生组织了‘朝花社’出版了《艺苑朝华》,介绍了大量的国外画家的黑白画和木刻作品。

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的木刻作品《牺牲》发表在《北斗》杂志。

1931年,鲁迅在上海邀请日本版画家为13名左翼进步青年举办了木刻讲习班。

为了推动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鲁迅不断地介绍、翻印外国版画作品,费尽心血收藏原作,推动组织外国版画展览,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学习西方版画。

其中苏联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中的革命性与德国表现主义作品中夸张的手法、强烈的情感表达都是当时中国创作版画急需的养料。

尤其是德国艺术家珂勒惠支的作品对中国创作版画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家在课前都收集查阅了珂勒惠支的作品,谁能说说她的作品都是表现什么内容的,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学生:“她的作品内容大多是底层人民的流离失所、战争、饥饿、疾病、死亡、妇女与儿童。

我们能感受到到压抑、痛苦、悲哀、愤怒、呼喊和战斗。

”教师:“罗曼·罗兰曾说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

就是这满目疮痍的悲怆打动了一颗颗赤子心,激励被压迫的底层民众奋起反抗。

就像作品The Living to the Dead画面构图以及黑色面积安排巧妙,僵硬的直挺挺的死者被大面积浓密的黑暗挤压在画面最下方,压的人无法呼吸,画面上方人们挤挤挨挨的面孔将战栗、悲凉、痛苦、愤怒一股脑投入下方无边的黑暗。

李桦先生在1935年创作的《怒吼吧中国》人物形象铿锵有力,肌肉、表情的刻画与线条的处理体现出对表现主义营养的吸收,他将中国传统造型线条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兴版画的历史记录艺术类出版物是构筑美术史的主要载体之一。

不论油画、国画,还是版画,以往所出版的各类作品集均是美术创作的写真性记录,是人们研究和认识某一阶段美术演进状况的基础资料。

尤其是经历岁月的荡涤,绘画原作消失于世的时候,各种早期画册就显得特别的珍贵。

今年是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八十周年,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版画的摇篮,不仅是中国现代版画的创作中心,同时也是版画作品的出版中心。

通过早期部分版画出版物的考察,我们将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新兴版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传统版画的故乡。

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说:“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

”中国传统版画是一种画、刻、印三者分别进行的“复制版画”,只有当画、刻、印由版画家一人完成,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性时,这种版画才是“创作版画”。

中国从传统的“复制版画”转变到现代“创作版画”是鲁迅等人在上海实现的。

鲁迅说:“中国木刻版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

但现在的新的木刻,却和这历史不相干。

新的木刻,是受了欧洲的创作木刻的影响的。

”(见《木刻纪程•小引》)也就是说,中国现代版画是从欧洲移植来的一个新画种。

因此,鲁迅先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积极引进和出版外国版画作品,向国人传播国外的现代版画创作,扩大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创作的范本。

从《鲁迅日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在1927年11月30日从内山书店购得日本永濑义郎所著的《给学版画的人》开始,便陆续大量搜集外国版画书刊和版画名作原拓。

如鲁迅曾多次汇款,请在德国留学的徐诗荃代购版画书刊和版画原作,收到徐诗荃寄自德国的资料多达54次。

因此,鲁迅先生根据自己丰富的收藏编印出版了多种外国版画集。

主要有《近代木刻选集(一)》、《?谷虹儿画选》、《近代木刻选集(二)》、《新俄画选》、《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死魂灵一百图》、《苏联版画集》九种,此外还为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作序,自费出版了木刻青年创作的作品集《木刻纪程》。

这批印数稀少的版画图书,现已成为中国新兴版画早期历史的珍贵文献,印证了一个时代的版画传播历史。

《近代木刻选集(一)》是鲁迅先生印行的中国第一本版画集,1929年1月26日由“朝花社选印”,“上海合记教育用品社发行”。

朝花社是1928年12月6日由鲁迅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一个文艺团体,曾出版了20期《朝花周刊》。

《近代木刻选集(一)》是作为《艺苑朝华》之一出版的,共收外国木刻12幅,其中英国作品6幅、法国作品2幅、意大利作品1幅、瑞典作品1幅、美国作品2幅。

在封面和扉页上另有2幅法国艺术家的两幅版画小品装饰。

书后“附记”中分别对所收录的作品艺术家作了介绍。

本书16开,小引、目录、附记所用纸张有水印,作品名称和画各据一页,印画采用的是厚实的道林纸。

《艺苑朝华》第二辑是《?谷虹儿画选》,收录了日本画家?谷虹儿的12幅版画,每幅均配有一首诗。

《艺苑朝华》第三辑是《近代木刻选集(二)》,也收录了12幅英、法、俄、德、美、日画家的版画作品。

此书鲁迅所作的“小引”与《近代木刻选集(一)》的“小引”均有普及版画知识的推介价值。

在第一集中,鲁迅主要介绍木刻的历史、种类和创作技法;第二集侧重讲了版画的木口木刻与木面木刻的特征,复制木刻与创作木刻的区别。

这些如今看来浅显的常识,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知识的种子孕育了初涉版画的艺术青年。

《艺苑朝华》第四辑是《比亚兹莱画选》。

第五辑是《新俄画选》,这是我国编印的第一本苏联版画与黑白画集。

在全书12幅作品中有5幅木刻,在“小引”中,鲁迅先生提出了革命与版画的关系,他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倾刻能办”。

这个著名论断长期以来成为中国版画发展的指导思想,特别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早期版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先生花费了较大精力编印出版的另一部外国版画作品是《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此书共收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版画21幅,其中16幅作品是鲁迅先生从自己收藏的版画原拓中挑选的,另外5幅是根据1927年艺术护卫社的印刷本选录复制的。

鲁迅先生对珂勒惠支的版画很喜欢,曾托徐诗荃和美国女作家史沐特莱从德国购藏。

这些藏品鲁迅曾在内山嘉吉主讲的木刻讲习会上还拿去给学员们观摩,对特别赞赏的珂勒惠支的部分作品还撰文介绍,他对作品中展现劳苦大众,同情小人物的刻画有着深切的共鸣,通过这本画册的出版,也表达了鲁迅先生提示中国的木刻家们要用作品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愿望。

鲁迅先生生前编的最后一部外国版画集是《苏联版画集》,他在病中口授了该书序言的后半部分,满腔热忱地“希望这集子的出世,对于中国的读者有好影响。

”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之下,著名出版家赵家璧先生也是出版外国版画集的重要推手。

在他任职的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和晨光出版公司先后曾出版了多种在中国版画史上有影响的版画集。

1933年,良友公司推出了四本比利时版画家麦绥莱勒的《木刻连环图画故事》版画集,共收入313幅作品,是一套精致的袖珍版图书。

鲁迅、叶灵凤、郁达夫和赵家璧分别为《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撰写了序言,作了精彩的导读。

这套没有文字说明的版画集出版后,引起了人们的争论,鲁迅先生为此专门写了《论翻印木刻》进行反驳,重申了翻印木刻画“较易近真,有益于观者”。

萧乾先生编选的《英国版画集》出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印行。

这也是一本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外国版画出版物。

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彩色版画、人物、风景与建筑、花卉、动物、飞禽、虫鱼及其他。

萧乾写了《英国版画与我们――向中国作家、版画家、出版家们的诚恳建议》的序言,在介绍英国版画发展的同时,“我尤愿它还会起点发酵作用;对国内版画界朋友们能暗示甚而戟刺出可能走的一些新途径来。

对于出版家,尤希望有所提醒,使在书画同源的中国,‘书’、‘画’两条可怜虫能迅速携起手来。

”虽然中国是版画的故乡,但版画在西方发育成一种崭新的艺术“回家”时,其回归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

鲁迅先生等人把出版外国版画作品作为推动中国现代新兴版画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并为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物力。

鲁迅先生在1936年8月2日致曹白信中说:“凡是为中国大众工作的,倘我力所能及,我总希望(并非为了个人)能够略有帮助。

这是我常常自己印书的原因。

”鲁迅认为木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吴渤编译《木刻创作法》序)因此,通过出版外国版画集,积极传播现代版画知识,鼓励中国的艺术家们学习和掌握现代木刻创作技法,借鉴国外的优秀版画创作,既为中国早期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同时也影响了一代版画家的成长。

如罗清桢在陈铁耕处阅读了鲁迅赠送的《士敏土之图》后,即投身于木刻创作之中,成为一个颇有成就的版画家。

另一位著名版画家刘岘曾在《我怎样刻起木刻来的》文章中写道:“三十年代,鲁迅先生介绍了许多外国木刻作品,对我个人来说,影响最大的是英国的达格力秀和苏联的法复尔斯基。

”(载《版画艺术》第五期)所以,从中国版画文献出版史的特点来看,上世纪三十年代较集中地出版了一些外国版画作品集和木刻技法译作,正是中国早期版画创作处于学习与模仿阶段的写照。

因此,这一时期中国版画家的作品中留下了较明显的外国版画家的风格与痕迹。

中国现代版画史将1937年至1949年称之为“成长期”。

这一阶段,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动荡的岁月中,中国版画和漫画得到了特殊的发展机遇,成为紧密联系生活,反映现实斗争的时代记录者。

版画作为革命的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版画创作成就的出版物是《抗战八年木刻集(1937――1945)》和《中国版画集》。

在八年抗战中,版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将民族的灾难与抗争在纸上留下了粗黑的印痕,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抗战胜利后,“中国木刻研究会”迁往上海,改组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该会决定在沪主办“抗战八年木刻展”,出版《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总结木刻在抗战时期的贡献。

1946年9月18日至10月3日,“八年抗战木刻展”在上海南京路大新画廊隆重举行,展出了113位版画家的897幅作品。

郭沫若在参观时题辞:“中国就像一块坚硬的木板,要靠大家从这里刻出大众的苦闷、沉痛、悲愤、斗争,由黑暗中得到光明。

看见八年来的木刻令人增加了勇力和慰藉。

中国终究是有前途的,人民终必获得解放。

把大家的刀锋对准顽强的木板!”上海开明书店在1946年9月也几乎同步出版了《抗战八年木刻选集(1937――1945)》,内收75位版画家的100件作品。

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版画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版画集,此书不仅集中保存了八年抗战时期的重要版画作品,见证了中国现代新兴版画的历史性进步,它还是一个时代的艺术总结。

本书由叶圣陶作序,并附有专文《中国新兴木刻的发生与成长》。

叶圣陶对八年的木刻创作成就评论道:“木刻艺术成了我国土生土长的东西。

……近似传统而不承袭传统,受着外来的影响而不为影响所拘束,土生土长,趋于创造:我国的木刻艺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可是距离创导当时还没有满20年”。

叶圣陶先生对中国新兴版画的本土化和超越传统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之后,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又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国木刻展,于1948年10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了《中国版画集》,共收录67位版画家的97幅作品,其中5幅为彩色作品。

这些作品选自于以往三届全国木刻展的五百余幅展品中,出版的目的如本书序言所说:“第一是自勉,第二是告诉外界我们还在艰苦中奋斗,第三是向国内外的朋友们讨教,以期得到不可缺少的精神上的鼓励。

”针对第二点,序言特别强调了木刻家的社会责任:“今天的艺术家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但他却用他的智慧与毅力来追求和表现不平凡的事业――人民大众的文化与艺术。

”由于国统区“社会经济环境的险恶”,对版画创作造成了困难,但“呈在读者诸君面前的这本集子,正好说明了中国木刻家不但没有给高物价和低气压所窒息,而且正与这些不利的情况作着坚定的回击。

……我们郑重的运用刻刀和木板贡献我们所能贡献的力量。

”本画集附有《中国新兴木刻发展史》专文,论述了1929年至1945年间的木刻发展史,作者把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9――1937年,第二阶段为八年抗战,从1937――1945年,第三阶段是1945年以来的时期,对这三阶段的社会与艺术的发展脉络作了分析与概括,最后充满信心地写道:“我们相信新木刻发展的前程是极其远大的。

”本书收录的艺术家有汪刃锋、邵克萍、麦杆、赵延年、王琦、王树艺、古元、杨可扬、黄永玉、李桦、陈烟桥、郑野夫等,这些著名的艺术家均是那一时期的版画创作中坚,对建国后的版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