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传导路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二 传导路

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二  传导路

实验十二传导路[实验内容](一)观察躯干、四肢意识性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观察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路。

(三)观察位觉、听觉和视觉传导路。

(四)观察皮质脊髓束传导路。

(五)观察皮质─脑桥─小脑系传导路。

(六)观察皮质—纹状体系传导路。

[实验目的](一)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三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和产生本体感觉的部位。

(二)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二级神经元”和产生本体感觉的部位。

(三)掌握痛温觉传导路中的“三级神经元”、纤维交叉和产生浅感觉的部位。

(四)了解听觉传导路中听觉信息所经过的“四级神经元”,识别听觉感受器和听觉中枢所在部位。

(五)了解视觉传导路中视觉信息所经过的“三级神经元”,识别视觉感受器和视觉中枢所在部位。

(六)掌握皮质脊髓束传导路中运动信息发出的部位和所经过的神经元。

[材料与器具]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浅部感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听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平衡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视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皮质脊髓束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皮质—脑桥—小脑系模型与解剖挂图,皮质—纹状体系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

[方法与步骤](一)观察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取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对照图2-12-1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接着观察脊神经节中枢突的去向:有的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直接上行,终止于薄束核(即第2级神经)的纤维称为薄束;而有的经脊神经入脊髓后索直接上行,终止于楔束核(即第2级神经)的纤维称为楔束。

由薄、楔二核发出纤维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即第3级神经元)。

由丘脑外侧核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产生本体感觉。

图2-12-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图2-12-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例如,两手紧握双杠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时,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中的本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就会将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产生的本体感觉信息,经胸内、外侧神经、胸背神经和肌皮神经的传入纤维传导相应的脊神经节;在脊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将信息传给楔束核;在楔束核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将信息经内侧丘系交叉,传给丘脑外侧核;在丘脑外侧核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将感觉信息经投射纤维传给中央后回上部,产生本体感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传入神经元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 感觉传导通路
效应器 (反应)
传出神经元
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四、听觉传导通路 •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第一个交叉: 视野投射交叉
第二个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中,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视束
鼻侧半纤维交叉 对侧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
第2级神经元 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19解剖传导路.自主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被膜等

19解剖传导路.自主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被膜等

胸交感干 的分支
丛、食管丛、肺丛及心丛 ③ 内脏大神经--由节前纤维穿第6-9
胸交感神经节合成,终于腹腔节
④ 内脏小神经--由节前纤维穿10-12
胸交感神经节合成,终于主动脉肾节
腹腔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至 肝、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内 脏 大 、 小 神 经
腹腔神经丛
(3) 腰部
脊神经 躯干肌、四肢肌
2、皮质核束
① 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内囊膝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眼外肌 咀嚼肌 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面神经核下半 → 颊肌、口轮匝肌
舌下神经核 → 舌肌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主要通路: 皮质纹状体系 皮质-脑桥-小脑系
传导路小结
1、感觉传导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二级纤维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在丘脑或后丘脑
2、运动传导路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3、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都有一次交叉,
均为对侧支配。 4、感觉传导路上行过程中,常发出侧支到
网状结构或躯体运动核,形成各种反射。
上运动神经元 ——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束 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1、 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脑干各部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较长
较窄
思考复习题

系统解剖学-20-运动传导通路精品文档

系统解剖学-20-运动传导通路精品文档

脑桥小脑束→新小脑
中枢不同部位病变 造成多传导路损伤
引起的综合征
脊髓半侧横断
后索横断 断面以下同侧躯干肢体 本体觉精细触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横断 断面低2节以下对侧 躯干肢体痛温觉障碍
皮质脊髓侧束横断 断面以下同侧肢体硬瘫
颈膨大半侧损伤
后角后索损伤 同侧上肢
各种感觉障碍
前角损伤
同侧上肢软瘫
皮质脊髓侧束断 同侧下肢硬瘫
二、运动传导路 是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的运动 冲动传递到效应器的传导通路
锥体系 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
损伤后导致瘫痪 锥体外系 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一)锥体系
两级N元传递
上运动N元
下胞运体动:N在元大脑皮质第Ⅰ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一)锥体系 上运动N元 胞体:在大脑皮质第Ⅰ躯体运动区
皮质核束
起于中央前回下部 经过→内囊膝
→中脑大脑脚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止于脑干内的
8对躯体运动核 止于哪侧核?
皮质核束
起于中央前回下部
经过→内囊膝 →中脑大脑脚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止于对侧面N核下部
对侧舌下N核
双侧其它运动核
2)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在脑干 各躯体运动核
轴突组成脑神经 支配同侧
4.颈膨大左半侧损伤后,四肢中哪个肢 出现何种感觉障碍及何种瘫痪?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一)锥体系 1.头颈肌随意运动传导路 2.躯(1干)两四级肢运肌动随N意元运传动导传途导径路 (2)损1)伤上后运的动瘫N元痪 2)下运动N元
1)上运动N元
胞体位于中央 前回下部
轴 突 组 成 皮 经质 内核 囊束 膝

哈尔滨医科大学_系统解剖学_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哈尔滨医科大学_系统解剖学_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舌下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
锥体外系的特点和功能及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 了解内容:听觉传导路的途径和特点。
锥体外系的组成。
一、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s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 感受器 肌、肌腱、 骨膜、关节 皮肤的精 细触觉 脊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掌握内容: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
视觉传导通路交叉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
运动传导通路神经元的位置。 锥体系的组成,各束的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神经元胞体的位置。 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的概念。
(二)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1. 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
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2. 特点: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
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③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④脊髓外侧索损伤: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下1~2节段)的痛温觉 障碍
⑤脑干损伤累及脊髓丘脑束、腹后外侧核损伤: 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⑥内囊损伤: 对侧半身痛温觉粗触觉压觉障碍
对侧相应支配区的感觉障碍 ⑦大脑皮质损伤:
2. 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三叉神经节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白质前连合
后角固有核 (C8、T1)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表现:
• 脊髓横断早期,各种 脊髓反射消失,处于 无反射状态,称为脊 髓休克。
• 此后,各种脊髓反射 可逐渐恢复,但损伤 平面以下的感觉和骨 骼肌运动不能恢复, 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不能随 意控制排便、排尿反 射等。
脊髓半横断
Brown-Sequard Syndrome
• 损伤同侧平面以下 位置觉、震动觉和 精细触觉(深感觉) 消失及同侧肢体硬 瘫;损伤平面以下 对侧痛、温觉(浅 感觉)消失。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 的面下部肌、舌肌。
(二)锥体外系 1.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
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
2.特点: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
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③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能的实现必 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的实现又必须有锥体外 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
3.环路传导: 锥体外系的传导构成很多环路,主要有:
① 纹状体 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
② 皮质 ③ 皮质
纹状体 背侧丘脑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
脑桥 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积聚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积聚的部位。

皮质:在大、小脑表面成层分布的灰质称为~。

髓质: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2、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常被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和神经膜包裹,称为~。

神经:位于大脑、小脑深部,被皮质包绕的白质称为~。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积聚在一起称为~。

神经核: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深部积聚成团或柱,称为~。

纤维束(传导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合成束,称为~。

脊神经节:脊神经的后根在与前根汇合之前的膨大部分。

脑神经核:脑干内与第III-第XII对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的神经核。

3、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它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学基础称为~。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脑桥小脑三角:在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延髓、脑桥和小脑的结合处称为~。

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在灰、白质交界处纵横交叉成网,胞体散在其中,称为~。

6、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走向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集中上升,称为~。

外侧丘系:双侧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发出的二、三级听觉纤维向上终止于下丘和内侧膝状体,称为~。

一侧外侧丘系传导双侧耳的听觉冲动。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大部分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交叉到对侧,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称为~,又称三叉丘脑束。

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及口、鼻粘膜的痛温觉和触压觉。

脊丘系:即脊髓丘脑束,是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称为~。

内侧纵束:7、锥体:延髓腹侧面、前正中裂上部两侧的隆起称为~,主要由皮质脊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

解剖-传导路

解剖-传导路
惯性动作等。
3、起源: 大脑皮质、背侧丘脑、纹状体、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
神经核、小脑等。
4、包括:
(1)皮质—纹状体系 (2)皮质—脑桥—小脑系
5、特点: (1)多级神经元传递
(2)以纹状体、红核、小脑为中心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大 脑 皮 质
额、顶叶
皮质纹状体系 新纹状体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 内囊 背侧丘脑(腹前 核、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交叉以后(三叉丘系以上):
损伤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三、视觉传导通路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眼球固定双眼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
鼻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野 光线 鼻侧半视网膜 颞侧半视网膜
1、视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 —— 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1)三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 视网膜的节细胞 第三级神经元 —— 外侧膝状体
四、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Corti器) →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 蜗神经核(换元)→脑桥内形成 斜方体交叉至对侧 →外侧丘系 (部分不交叉的同侧纤维) →下丘 (换元)→下丘臂 →内侧膝状
体(换元)→听辐射
→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颞横回
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 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 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下丘。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再由上丘神经元发出纤维,经 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完成听觉反射。
周围突

脊N节细胞 Ⅱ 薄束核 楔束核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延髓
楔束(T4以上)
对侧脑干内
轴突
内侧丘系交叉 Ⅲ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脚)

正常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正常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 以“三点一线”方式传 导: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大脑
丘脑中
间脑 内囊 央辐射 3丘脑腹后外侧核
延 髓 交叉 内侧丘系
2薄楔束核

楔束
髓 后索 薄束
1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大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丘脑中央辐射
间脑3腹后外侧核 3腹后内侧核


三叉
干 丘 交叉部位 丘系
纹状体—苍白球系
❖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纹状体-黑质 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系
❖皮质-脑桥-小 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病例一
❖病例一:女,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 发烧,体温39.5。C。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 不能活动。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和右腿无 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 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 屈收,并能伸膝,但其他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 后,足肌、小腿肌、大腿后面肌松弛,明显萎缩。 无其他任何感觉障碍。
提示
作业
❖针刺左手示指尖,痛觉如何传入大脑皮 质?绘图并标明传导路上的详细结构。
❖右侧脊髓后索和外侧索同时损伤,主要 有什么感觉障碍?为什么?
❖一侧内囊损伤的典型表现是什么?为什 么?
❖ 损伤表现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
临床表现 肌张力 深反射 浅反射 肌萎缩 病理反射 瘫痪类型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增高
降低
亢进
消失
消失
消失
不明显
明显


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指除锥体系以外的其他躯体运动 传导通路。作用为调节运动。 ➢纹状体—苍白球系 ➢皮质脑桥—小脑系

解剖学--传导路

解剖学--传导路

换N元后交叉 丘 脑
三叉丘系
换N元
内囊后肢 丘皮束
中央 后回 下部。
浅、深感觉传导路的特点分析: “ 3、2、1 ”。
三级N元 、
1、抓住三个共同点: 交叉传递、
经过内囊。
2、注意一个区别:
交叉平面不同。
3、颈以下深感觉:传入脊髓后在同侧后索上升,
延髓换N元
交叉上升。
4、颈以下浅感觉: 传入脊髓后在同侧后角,
斜方肌。
3、皮质核束损伤: (上运动N元)内囊出血.
对侧面N核下部 面N 支配的肌肉瘫痪。
1、对侧面N核下部 面N 对侧笑肌
(下运动元)
口轮匝肌瘫痪。
症状: 病灶(中枢)对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腮、露齿。
口角歪向病灶侧(中枢 病灶)。
中枢性面瘫: 口角歪向健侧 指周围肌肉。
(核上瘫) 口角歪向患侧 指中枢病灶。
相同点
不同点
1、都有三级N元 。
1、感受器部位不同。
2、第1、3级N元位置相同 2、第二级N元位置不同。
3、都是交叉传递。
3、交叉平面不同。
4、都经过内囊。
4、走行部位不同。
5、投射部位相同。
歌诀: 三元两换一交叉, 深、浅交叉面不同;
行于内囊后肢内, 定位诊断抓要点。
第二节 运 动 传 导 通 路 运动传导路: 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
2)角膜反射消失: 昏迷、病危。
3、平衡觉传导通路:
壶腹嵴、球
前庭节 前庭核
椭园囊斑
动、滑、外展N核。完成眼肌
内侧纵束: 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副N核 完成转眼头协调运动。
小脑下脚: 小脑
平衡调节。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系统解剖学(应用型创新规划教材)PPT课件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 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2.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3.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锥体外系的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小结
感受器与大脑皮质以及大脑皮质与效应器之间的神经元链就称为神经系统的 传导通路。其中,前者使机体产生各种感觉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后者 使机体产生运动等效应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和 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 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觉传导通 路等。各传导通路要点有组成、交叉部位、感觉中枢以及损伤后表现。 躯体运动运动传导通路分为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两部分。锥体系由上运动神经 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级神经元组成,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要点有组 成、走行及损伤后表现。 锥体外系的概念。
丘脑中央辐射
头面部痛觉、温度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组成 3级神经元 (2)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示意图
视觉传导通路与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鼻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 颞侧半视野物象: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 上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下半。 下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视网膜上半。 视交叉: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后形成。 特点是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中央前回
躯干四肢浅 感觉
脊神经节细胞 脊髓后角细胞
丘脑腹后外 侧核
脊髓白质前连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
头面部一般 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 核三叉神经脊
束核
丘脑腹后内 侧核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传导系统

心脏的解剖结构及传导系统
19
一、概 述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心脏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
窦房结→ 结间束 → 房室结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蒲肯野纤维
二、窦房结
➢ 位置: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在游离上腔静脉或在
右心房壁切口时,应注意避免损伤。
➢ 扁椭圆形。 ➢ 自律性最高。 ➢ 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 频率60~100次∕min。
➢ 肺循环(小循环):静脉血→右心房→三尖瓣→ 右心室→肺动脉瓣→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 脉→左心房。
心脏的传导系统
一、概 述
➢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 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脏正常 的节律。
➢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附加传导束
位 置:右心室的左后方 特 点:呈圆锥形,壁厚约为右心室的3倍 流入道 入口:左房室口
瓣膜:左房室瓣(二尖瓣) 流出道 出口:主动脉口
瓣膜:主动脉瓣
• 压力:主动脉压 > 肺动脉压 左室压 >右室压 左房压 >右房压 右室压 ≈ 肺动脉压
左室:120 右室:20-30 肺动脉:20-30 右房:6~12
七、瓣 膜
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 出现血液反流。
七、瓣膜位置及其作用
瓣膜 二尖瓣 主动脉瓣 三尖瓣 肺动脉瓣
位置 左房室口 主动脉口 右房室口 肺动脉口
作用 防止血液由左心室返回左心房 防止血液由主动脉返回左心室 防止血液由右心室返回右心房 防止血液由肺动脉返回右心室
•心房收缩时,心室舒张,左、右房室瓣开放,血液流入左、右心室。
四、右心室
位 置:右心房左前下 特 征:前壁较薄,左心室壁厚度的1∕3,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颈 Th胸 L腰 S骶
颈段髓内病变(髓内肿瘤):痛、温觉障碍系 按颈、胸、腰、骶顺序发展,即自病灶水平由 上向下发展,颈段髓外病变(髓外肿瘤)痛、 温觉障碍发展顺序恰好相反。
二、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 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神经元 • 第二级神经元 薄束核、楔束核神经元
感受器
大 脑 皮 质 第三级神经元
重点关注: 神经元胞体位置
纤维束的名称
纤维交叉
一、躯干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 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神经元
• 第二级神经元 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
∆ 交叉
•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 投射到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同学们新年好!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athways of the nervous system
主讲人 崔晓军
复习
大脑皮质的主要功能区
➢ 位置
第Ⅰ躯体运动区 first somatic motor area
第Ⅰ躯体感觉区 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 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2.交叉行
第二级神经元的轴突交叉到对侧上传
3.经内囊后脚
由丘脑辐射投向感觉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
一、锥体系 pyramidal system 二、锥体外系 extrapyramidal system
示 意 图
上运动神经元
大 脑 皮 质
下运动神经元
感受器
效应器
一、锥 体 系 pyramidal system
面N核上部 副神经核
滑车N核 展N核 疑核、
单侧(对侧):
面N核下部 舌下N核
脑神经
头面部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
• 上运动N元损伤( 核上瘫)
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 沟消失、不能鼓腮口 角歪向病灶侧、伸舌 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
• 下运动N元损伤(核下瘫) 一侧面神经核下瘫
表现为不能皱眉、不能闭眼、 病灶侧鼻唇沟消失、不能鼓 腮口角歪向病灶对侧
觉信息整合后发出指令,沿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
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发运动。
传入神经元 感受器
大脑皮质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感 觉 sensory
浅感觉 : 痛、温觉、压觉和触觉 粗触觉 精细触觉
本体感觉
(深感觉) 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
视觉
听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
∆ 交叉
•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神经元
楔束
• 投射到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 囊 后 肢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 交叉
薄束
三、头面部痛、温、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 第一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神经元 • 第二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内 囊 后 肢
三叉丘系
一侧舌下神经核下瘫
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 病灶侧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不同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核上瘫)
(核下瘫)
肌张力 深反射 肌萎缩 病理反射
瘫痪特征
增强 亢进 不明显 (+)
痉挛性(硬瘫)
减弱 减弱或消失
明显 (−)
弛缓性(软瘫)
肌张力
肌张力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根 据肌肉的硬度及伸屈阻力来判断。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时肌张力增高,特点为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增高 显著,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了时变小。
∆ 注意交叉
•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内侧核 • 投射到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
三叉丘系 交叉
四、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1视 野 2 视觉传导通路 3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1 视 野 Visual field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 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物 象: 交叉投射
2 视觉传导通路
特殊: 嗅觉和味觉 一般: 心、血管、腺体和内脏感觉
感觉传导通路 sensory pathway
一、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二、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三、头面部浅、深感觉传导通路 四、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自学: 听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示 意 图
第二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
视觉区visual area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athways of the nervous system
概述 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概述
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成神 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元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最后至
大脑皮质,产生感觉。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将这些感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
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 经细胞;对肌肉有营养作用。
1 躯干、四肢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 2 头面部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
1 躯干、四肢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细胞
视交叉中央部损伤, 两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 交叉纤维损伤,同侧 眼鼻侧半视野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Papillary reflexes pathway
直接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两侧动眼神经
两侧睫状神经节
两侧节后纤维
两侧瞳孔括约肌
两侧瞳孔缩小
损伤表现:
一侧视神经受损,患侧眼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 对光反射存在。
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患侧 眼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 光反射均消失。
一般感觉传导路的共同点
1.三级传导
①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节 ②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后脚或脑干 ③第三级神经元胞体都在丘脑
节细胞
三级神经元 双极细胞
• 第一级神经元 感光细胞 视网膜双极细胞 • 第二级神经元 视网膜节细胞
∆ 注意视交叉
• 第三级神经元 外侧膝状体核神经元 • 投射到大脑皮质 距状沟两旁皮质
3 ·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视野缺损表现:
一侧视神经损伤,同 侧眼视野全盲
一侧视束及后损伤, 对侧眼颞侧半、同侧 眼鼻侧半视野偏盲
• 大脑皮质中央 前回中、上 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大部分纤维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逐节交叉
小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 下运动神经元:
•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
2 头面部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部 皮质核束
下运动神经元:
• 脑干脑神经运动核
双侧:
动眼N核 三叉N运动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