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高燕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高燕](https://img.taocdn.com/s3/m/a3722b29aeaad1f347933f6d.png)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高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
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一、赞扬欣赏激趣法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
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
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
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
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宽松和谐激趣法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的技巧
![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5997d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c.png)
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的技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学习,是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让初中语文课堂“活起来”的技巧。
一、多种形式的互动1. 问答互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 组内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共同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再现,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4. 课堂竞赛:可以设计一些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形式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例如写作、诗歌创作、朗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游戏化教学:将语文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例如语文知识闯关、成语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以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例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2. 阅读分享: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课外阅读推荐: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四、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1. 写作指导: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作文、诗歌创作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十法”
![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十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37f954ed630b1c58eeb553.png)
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十法”兴趣是历史课堂成败的关键。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是历史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它既包括听觉上的热热闹闹,也包括学生手脑并用的主体参与活动,还包括学生创新欲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心智得到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十种活跃历史课堂气氛的方法。
一、别出心裁的新课导入。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导人新课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平常使用较多的方法是:①课前演讲法;②电视剧片断导人法;③诗歌导人法;④歌曲导人法;⑤民谣导入法。
如使用“课前演讲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过去已有所了解,或通过文学作品,或通过影视媒体,或通过某一阶段的学习。
演讲,可以描述某一历史片断,或者介绍某一历史人物,最好能够简单阐明自己的看法。
高中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课,采用此法效果较好。
同学们以历史发现者的姿态介绍历史,不仅创造了历史情境,更引发了同学们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高中历史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是纯粹要记记忆的知识,如果按常规上课,必定是死气沉沉。
因此,决定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拍卖会”。
这个决定一宣布,立即掀起波澜,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争当行家。
我们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了“西周青铜方酹”、“北宋定窖刻花梅瓶”、“明朝嘉靖年间五彩鱼藻纹盖罐”、“清乾隆御制法郎彩杏林春燕图碗”、“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瓶”’等文物,看谁的价格最接近。
拍卖最后一件艺术品后,老师特别指出: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磅拍卖了元青花大罐,折合人民币21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
顿时,群情振奋、人声沸腾,学生更是惊叹于古代手工业品的价值,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如何活跃历史课堂气氛的几点认识
![关于如何活跃历史课堂气氛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785ff4a8284ac850ad0242a7.png)
教研视 点
6
在教育理念 转型时期 , 传统 的应试 教育和单 一 的教 学 目 还挥 之不去 , 标 那 是因为它具有 短期效应 , 一种急 功近 是 利的教育。而真正 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 学 目标具 有长期 效应 , 有利 于学生 良好 心态的形成 , 这是我们 教育不懈追求 、 孜 孜奋斗的方 向。而活跃历史 课堂气氛在 高中历史 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 目标 中 又非常 重要 , 时与 老师 进 行语 言 、 同 思 想 、 的沟通 , 情感 更需要 活跃课 堂气 氛 , 以激发学 生 的兴 趣 、 升 学 生 的激 情。 提 那么怎样活跃课 堂气氛 呢?我在教学实 践 中做了以下尝试 , 收到 良好的效果 , 现 列举如下 , 以供同仁借鉴。 历史教学 中的悬念设置 我们在看评书或古典章 回体小说 时, 发现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剑拔弩张、 扣人 心弦的高潮时, 就会突然来一句“ 欲知后事 如何 , 听下 回分 解” 以“ 听者 的“ 且 , 吊” 胃 口”诱使大家继续听下去, , 这种方法称之 为‘ . 悬念” 设置。如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 3a , , ̄ 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t 并有效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设置“ 悬念” 的最佳 时机主要有以下三种 。 首先 , 导人新 课 时。上 课伊始 设置 “ 悬念” 调动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 使其涣散
浅析如何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气氛
![浅析如何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气氛](https://img.taocdn.com/s3/m/d43d65e5f61fb7360a4c650f.png)
多媒体手段 , 既 能改变视听效 果 , 创设 出历 史教学具 体形象 生 大?我就想到 了一个脑 筋急转弯 : 贝贝走 在大街上 , 看 见一根 贝贝要了骨 头而没有要钱 , 为什么 ?有 的同学 动 的环 境和 氛围 , 又 能激发 兴趣 , 活 跃思 维 , 从而 使学 生 的认 骨头 和十 元钱 , 识 和理解得 到升华 , 增强历 史课堂 的鲜活 性和生 动性 。 如在 讲 马上就想到 了 : 贝贝是条 狗。 好非常好 , 这是转 弯想到的 , 但答
示 等等 ,培养 学生 自觉 动手的 习惯 和能力 ;二是解放学 生的
让 学生在表达发 言的过程 中掌握知识 , 锻炼 思维 。④ 进行 运 用多媒体 进行教学 , 课堂 容量大 。 能把抽 象无味枯燥 的 口 , 延伸 学习激情 。通过学 习历 史知识 , 延伸到现 实的 历 史形象化 , 使历 史复原 , 使学生 轻松掌握 知识 。兴 趣是学 生 拓展 教学 , 学 习活动 的原动力 , 学 习过程 是学 习者 自我教育 的过程 , 它要 学 习生活 中来 , 变 知识为灵活 运用 。
秩序、 有组织 、 有纪律 、 有 目的 。①认 真设计学 习 目标和提 纲 , 活 紧紧的结合 在一起 。 同学们兴趣怏 然 , 大胆的 , 积极的思 考 ,
是 让学生积 极 自学的 重要一环 。 尽 量在每一堂 课前 , 精心确 定 效果 非常 的好 。 勤交错 学 习 目的 , 设 计小黑 板提纲 , 让学生 自行 通读 课本 ,地结合起来 。相互渗透 , 形成知识 预 习。②划 分学习小组 , 给每 个小组 确定 学习分节 任务 。 根 据
容, 在 交流 中总结 归纳 , 完善整理学 习 内容 。 ③进 行竞赛 演示 , 有机地结合起来 。用课 别之 间的网络知识来带动学生 的兴趣 。 灵活运用 。总之 , 历史不是 老古 董 , 反 馈 自学效 果。 各学 习小组经过讨 论交流后 , 由各小组发言 人 我们在教学 中要善 于挖掘 , 展 示本组学 习所 得 , 同时组 内成员可 以补 充发言 , 老 师在学 生 历史不是木乃伊 , 历史不是孔夫子 , 历史也是丰富多彩 的 , 教学 历史就是要将 “ 死” 的历史知识讲 自学的 反馈展 示过程 中 , 适 时地给 予肯 定和点 拨 , 积 极鼓励 , 手段学 习方法也是 千变 万化 , 以激发兴趣 , 挑动激情来活跃课堂气 氛。 活跃课堂 通过对 学 习小组 的评价 , 激发 出学生主动 学习的动 力 。 ④要适 活教活学活 , 当作好 笔记 , 巩 固好 学习 内容 。历史教学 过程 中 , 涉 及到很 多 气氛能够寓教 于乐 , 乐 中解惑 , 乐中求 学 , 既 完成了教 学任 务又 地点 、 人物 、 时间等等相关 内容 , 需要学 生记住大 量内容知 识 , 培养了学生能力 , 既愉 悦了心境又获得了新知 , 不亦乐乎 。 因此 , 在课堂 学 习理解 之外 , 要适 当 引导学 生 多做笔 记 , 教会 通过笔记进 行巩 固学 习。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https://img.taocdn.com/s3/m/8874561f4028915f814dc229.png)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发表时间:2020-11-27T11:07:10.34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3期作者:骆琦琦[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激发骆琦琦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湖南长沙,410000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总之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就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并提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营造轻松氛围引言在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生思想品质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直为学生进行基础性语文知识的灌输,也就是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学生学习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为了改善这一教学情况,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程改革新的背景之下,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平等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合奏者”的角色,淡化自己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
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交流。
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既当良师,又当益友。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体系在平常工作中,班主任将任务交给班长,班长再将任务交给组长,由组长负责落实。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https://img.taocdn.com/s3/m/252a90d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b.png)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提高其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教师应当利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复习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情境进行分析或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学会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后,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都会明显提升,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将会更加扎实。
例如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何利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提高拔河胜利的概率?”此时,学生的思维将得到发散,他们会根据自己拔河的经历做出分析,如绳子要拉直、身体后倾、穿鞋底光滑度低的鞋、地面要保持干净等。
当学生利用摩擦力知识得出相关的结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根据总结的经验拔河,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五、结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一种与素质理念相符合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当中。
为了使生活化情境创设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案例;其次应当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现象;再次应当在生活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最后应当利用生活元素展开复习。
参考文献[1]章碧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6).[2]甯文刚.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6).[3]韩峰.优化物理课堂教学,逐步解决实际问题——试论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情境创设[J].新课程导学,2016(08).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使得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严重的脱离了学生实际,照本宣科、满堂灌之类填鸭式教学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使得教学过程“事倍功半”。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cdbd4370722192e4536f6d8.png)
何为教师的‚导‛?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 (《学记》) ※牧童引牛 ※老翁垂钓 ※产婆催生
何为“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 可以语上也。‛(《论语》) 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能自我学习的部分与需教师帮助( 或集体合作)学习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 区。 (苏联· 维古斯基)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1、传授思维方法(脑科学研究、不同学科 的思维方式) 2、善待提问行为 3、进行提问训练(提问的等待时) 4、尝试角色转换 5、启发诱导
要讲究教学艺术
何为‚启发式‛?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朱熹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 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 也。‛
4、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是提高教学 效率的核心
精心设计导课,有利于提高效率 妥善处理重、难点,有利于提高效率 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可提高课堂效率 小结归纳,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四)、教学反思
养成反思的习惯,弥补教学成为遗憾的艺术.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 能成为名师。 (叶澜)
谢谢!
内蒙古中小学学科教研网 微信公众平台
(一)、课堂效率的含义及其作用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 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 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 效益。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课堂变得流光溢彩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课堂变得流光溢彩](https://img.taocdn.com/s3/m/75d97dcd227916888486d7d1.png)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流光溢彩发表时间:2014-08-19T10:27:42.88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4年8月供稿作者:刘守怀[导读]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
重庆市丰都县树人镇中心小学校刘守怀【中图分类号】G123.1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8-0007-01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流光溢彩呢?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
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
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
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
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
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②给予学生鼓励。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张东翠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张东翠](https://img.taocdn.com/s3/m/8a2f4809a58da0116c1749d1.png)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张东翠发表时间:2015-01-14T10:54:56.6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作者:张东翠[导读]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张东翠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二小学024000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因为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
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
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无限活力。
如何应对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沉闷现象
![如何应对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沉闷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0722e5baa8956bec0875e3d1.png)
如何应对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沉闷现象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常常抱怨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任何问题提出后,不论难易程度,学生都以沉默应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现状无疑让课堂对话的实现陷入困境,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也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
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等一系列问题。
高中语文课堂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刻不容缓。
一、解开学生心灵绳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这种“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更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与课后的沟通与交流中逐渐建立的。
1.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尽量转换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贴近学生的心灵,去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学生的任何一个想法必定有他的理由,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看法,更不能因此而否定一个人。
其次,对于羞于回答、怯于回答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错了没关系。
”“你的见解很独特,真好!”对于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试着用用“老师曾经跟你有同样的想法”、“你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来安慰学生。
真诚的鼓励与理解,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彻底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必能激发他下一次主动、积极回答的勇气。
2.课后,教师应尽量利用一些机会与学生接近,走进学生中去,更多的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听听他们的对课堂某些问题的认识,乃至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等的认识。
因为在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把老师当成是一种权威,不敢提出异议,但如果在课后,教师以朋友身份通过抓住走进学生寝室,跟学生一同用餐等机会让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交流中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学生的想法比你想象中的深刻得多、多得多,教师可以对学生没能在课堂上表达想法表现出可惜,但也要流露出对学生的期待,甚至可以在下堂课中对学生的看法向其他同学介绍,对学生进行鼓励,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交流的积极性。
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十法”
![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十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affe4843323968011c92d7.png)
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十法”兴趣是历史课堂成败的关键。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是历史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它既包括听觉上的热热闹闹,也包括学生手脑并用的主体参与活动,还包括学生创新欲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心智得到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十种活跃历史课堂气氛的方法。
一、别出心裁的新课导入。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导人新课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平常使用较多的方法是:①课前演讲法;②电视剧片断导人法;③诗歌导人法;④歌曲导人法;⑤民谣导入法。
如使用“课前演讲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过去已有所了解,或通过文学作品,或通过影视媒体,或通过某一阶段的学习。
演讲,可以描述某一历史片断,或者介绍某一历史人物,最好能够简单阐明自己的看法。
高中历史必修1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课,采用此法效果较好。
同学们以历史发现者的姿态介绍历史,不仅创造了历史情境,更引发了同学们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高中历史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是纯粹要记记忆的知识,如果按常规上课,必定是死气沉沉。
因此,决定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拍卖会”。
这个决定一宣布,立即掀起波澜,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争当行家。
我们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了“西周青铜方酹”、“北宋定窖刻花梅瓶”、“明朝嘉靖年间五彩鱼藻纹盖罐”、“清乾隆御制法郎彩杏林春燕图碗”、“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瓶”’等文物,看谁的价格最接近。
拍卖最后一件艺术品后,老师特别指出: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磅拍卖了元青花大罐,折合人民币21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是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
顿时,群情振奋、人声沸腾,学生更是惊叹于古代手工业品的价值,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程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
![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程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https://img.taocdn.com/s3/m/40bdd01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1.png)
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程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我是老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5年,个人对文言文的教学生涯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重语法,抓积累。
我当语文老师的初期阶段,总以为让学生记住知识是最重要的,于是下了许多功夫总结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虚词的多种用法等等,费劲不少,收效不能说没有,但肯定也不显著。
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不会的还是怎么学也不会。
第二阶段,重理解,抓翻译。
后来渐渐发现,其实有些活用的词语、倒装的句式,学生尽管可能不会准确辨析,但能翻译正确。
也就是说他可能于语法概念是不清晰的,但语句意思能看懂。
这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人们读书看文章,理解意思即可,没有人是按照语法规律读才读懂文章的。
于是引导学生把观照点放在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和理解上。
不看注释,不查辞书,先浏览全文,对文中所记人与事先有个模糊的整体印象,然后再依据所理解到的事件的过程去推测个别语句、个别字词的含义,最后通过工具书去查证、落实自己对一些语句的猜想。
这样,学生会发现,一篇文言文中,不懂的地方其实不是很多。
而现今高中文言文的考试重点,是断句、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概述,全部都是立足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并不纠缠语法现象。
所以,我的教学进入这个阶段后,学生学得相对轻松了许多,考试成绩也相当不错。
日常学习需要下功夫做的事,是文化常识和文言文常用实词特别是多义词的积累,然而这两个内容其实也不用死记硬背的,多阅读多总结收效甚好。
第三阶段,重人情,抓欣赏。
从理念上讲,文言文是“文”,而非“文言”材料。
而“文”是说人话、写人事、抒人情的。
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不枯燥,且有实效,那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理路,关注人物的性情,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课堂会生动活跃很多。
比如我们学习《鸿门宴》一文,没有解词义,也没有译课文,在分析完项伯夜会沛公一段后,让学生想像项伯回到军中向项羽汇报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编写一段情境对话;再以鸿门宴会中的情节发展为依据,回溯当晚项伯离开后刘邦、张良一方的准备工作,替他们写一份赴鸿门的行动规划文案。
活跃课堂氛围,实现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活跃课堂氛围,实现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36c1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d.png)
活跃课堂氛围,实现互动教学——小学语文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发布时间:2021-07-07T13:49:27.5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作者:鄢琦[导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教育背景下,单一的传授教育模式已经没办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实现教学创新。
鄢琦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长山峪镇三道梁小学摘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教育背景下,单一的传授教育模式已经没办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实现教学创新。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也可以实现互动教学,因此教师们一直在探寻实现此目标的有效对策。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实现互动教学,以此促进课堂高效地开展下去,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对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发展的一种体现形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教学创新,并希望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语文课堂的创新至关重要。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语文课堂表现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由此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以后学习夯实基础。
一、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活动情有独钟,他们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很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考虑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以此促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和发展。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如果教师将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们的参与度会明显升高,在游戏中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的效率也会随之升高,更利于课堂教学活活跃高效地开展下去。
例如,学生在学习“田家四季歌”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从汉字入手,将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回忆关于四季的活动和情境,以此展开教学。
如何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气氛次多
![如何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气氛次多](https://img.taocdn.com/s3/m/9959b9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8.png)
如何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气氛次多发布时间:2023-06-19T12:03:40.348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7期作者:次多[导读] 存在形式的过去性、认知结构的多样性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加之历史学科不是主课,大部分历史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用呆板的语言、模式化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历史课堂枯燥、乏味。
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可营造活跃、热烈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本文对如何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气氛进行讨论,以期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藏江孜县第一中学 857400摘要:存在形式的过去性、认知结构的多样性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加之历史学科不是主课,大部分历史教师往往照本宣科,用呆板的语言、模式化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历史课堂枯燥、乏味。
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可营造活跃、热烈的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本文对如何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活跃气氛进行讨论,以期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课堂;学生;气氛前言: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多、跨度大、课时少、背诵量大,在传统育人模式下,历史课堂呈现模式化特点,学生也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导致授课效率不高,也难以培养学科素养。
因此,历史教师应注重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内驱力,与学生平等、有效的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高效的沟通是教学的前提。
与学生平等、高效的沟通,历史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及学习遇到的问题,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策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有绝对话语权,学生需复兴教师,不利于师生平等沟通,学生也不敢提出问题。
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平等地与学生沟通,消除师生沟通障碍,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质疑,敢于发表个人看法,而教师应基于尊重,给予学生鼓励、支持和答疑解惑,共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二、如何掌控课堂教学气氛 3、课的东西,大体都不需要记住 课堂是学生的智力游戏
新黑格尔主义
克罗齐(1866-1952) 《纳入艺术概念之下的历史学》
新黑格尔主义
历史是一门艺术?
把特殊变成一般概念是科学,而按照事 物本身的面貌看特殊,则是艺术。艺术 是有关个体的知识。 历史和艺术也有区别,艺术叙述可能发 生的事物,而历史则叙述真实发生的事 物。但真实发生的事物正是可能发生的 事物的一部分,所以历史就是艺术的一 部分。
课堂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氛掌控方法
蒙曼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一、为什么要掌控课堂气氛? (苏)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 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 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 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 疲劳。 带着情感投入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一是区别了记载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
二是把研究的重心从探讨客观的古史究竟如何 转到研究文献记载中古史的传说、演变的经历 之上,即进一步去考察客观的古史在不同时代、 不同人的观念中是如何演进变化的。“不立一 真,惟穷流变” 使中国的古史研究走出了以“记述”为主要特 征的传统史学范式,为正在建立的以“解释” 历史为特点的现代史学范式起到了重要的奠基 作用。
新黑格尔主义
由于历史是思想活动,而一切思想活动 对于思维主体来说总是发生在现时现刻, 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并且 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这 种历史与现时生活的统一,使历史获得 了当代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仅指出了历 史的特征,也说明了历史的价值。历史 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去看清现实,历史 学家的作务不是单纯地去如实说明历史, 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利益去认识、解 释过去。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二、如何掌控课堂教学气氛
1、课程是由问题组成的——发问的艺术 问题是课程的灵魂 问题提供思考角度 问题提升参与的兴趣
?
?
?
导言: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妇女史
中国古代妇女自古都要缠足吗?
导言: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妇女史
中 国 自 古 就 鼓 励 才 女 写 诗 吗 ?
导言: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妇女史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
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 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 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来世不可 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 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 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 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 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 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
二重证据法是什么?它的意义在哪里?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陈寅恪
1890—1969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要求写出来的历史使人人都满意是办不到的。 不过应该要求写出来的历史,使人人都感到 无瑕可击。 第一,地下的实物和纸上的遗文互相释证。 第二,把异族的故书和本国的旧籍互相补正。 第三,外来观念和固有材料互相参证。
?
陈寅恪史学的意义在哪里?问题呢?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
导言: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妇女史
中 国 古 代 有 职 业 女 性 吗 ?
导言:为什么学习中国古代妇女史
古 代 女 子 未 嫁 而 死 , 都 要 葬 孤 女 坟 吗 ?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二、如何掌控课堂教学气氛
发问的注意事项 A大学课堂的问题最好是开放性的 B不主张针对特定个人 C问题要设置认知冲突
新黑格尔主义
研究方法: 历史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不在于是关于自然世 界的知识还是关于人类社会的知识,而在于他 们是否具有一种“内在性”。所谓内在性,就 是历史研究要求把研究者自己想入事物中,而 科学则是从外部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新黑格尔主义
历史学家的精神活动:
现实世界的演变过程就是历史,史实及其意 义是在思想或精神活动中同时产生的,史实 与意义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历史判断,这 判断是思想活动的结果。思想产生了历史、 思想的活动就是历史,历史与精神是密不可 分的,因此他提出了“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 史”这一著名的命题。
顾颉刚
(1893—1980 )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层累构造说: 1、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2、时代愈后,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大。 3、勘探古史时,我们即便不知道某一事 件的真确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 传说中最早的状况。 顾颉刚:我对于古史的主要观点,不在 它的真相,而在它的变化。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
针对什么提出的?依据 什么提出的?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解决方式:
一是史学必须叙述进化之现象。
二是史学必须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
三是史学在叙述人群进化现象的过程中要研究 其“公理公例”。
?
他是否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欠缺什么?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王国维(1877-1927) 学术之发达,存乎其独立而已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二、如何掌控课堂教学气氛 2、课程要有跌宕起伏——掌控节奏的 艺术 10分钟左右一个设计 每个设计都要有问题、思考、解释和延 伸四个步骤
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学大师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 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之旧史》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二、如何掌控课堂气氛 4、参与型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知识储备 应变能力 平等意识 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气氛掌控方法
三、掌控课堂气氛的终极意义
(古希腊)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 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 (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 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