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旅游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前瞻

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发展前瞻

局很难显现旅游集聚效果和旅游增值效益 。 ( 2) 旅游竞争力不强。一是旅游经营管理的标 准化规范化有待 完善 ,吃 、住 、玩 、游 、娱 、购六
要 素 的细 化 服 务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缺 失 和 不 正 当竞 争 , 人 员 素质 有 待提 高 ,团队 培 训 有 待 强 化 。二 是本 土
价值没有充分 凸显 ,如呼和浩特有 “ 召城 ”之称 ,
最 鼎盛时期有大小召庙4 0 多座 ,在清朝 时期有八大 召七小召的说法 ,但其知名度仅 限于 区域范 围 ,没 有发挥更大的旅游效应 ;具有民族文化 内涵价值 的
旅游 表 现 形 式 彰 显 不 够 ,如 蒙 元文 化 、北 魏 文 化 等
的旅游表现形式匮乏 ;宣传推广存在局 限 ,旅游传
播 角度和表现形式缺乏城市的准确形象定位 ,存在
名片 多元 化 的问题 。
2 . 问题
( 1 ) 文物故居毁损 问题 。呼市有A 级文物 1 4 9
处 ,其 中 国宝 级 l 8 处 , 自治 区级 5 6 处 。多 年 的城 区 开 发 改 造对 呼 市文 物 以及 代 表 性 民居 院 落 和 城 市 标 志 性 的 故 居 古 迹 的 毁 损 比 较 大 ,如 通 道 街 天 主 教
行便利 ,较好地解决了旅游跨度问题。
不足 与问题
1 . 不 足
( 1 ) 旅 游资源布 局分散 。呼市旅游 资源种 类
多 ,单体 数 量 占大 多数 ,属 于 分 散 的 旅 游 资 源 区 域
空 间 分 布结 构 ,资 源相 对 整 合 不 足 ,分 散 的 资 源 布 5 0 I 2 0 ] 5 / 0 5
光 、休 闲度假基地 ,是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呼和浩特旅游规划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旅游规划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旅游规划调研报告呼和浩特旅游规划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蒙古族的古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呼和浩特旅游现状及发展潜力,为制定旅游规划提供依据。

二、调研内容1. 呼和浩特旅游资源概况2. 呼和浩特旅游景点及景区规模3. 呼和浩特旅游客群特点4. 呼和浩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5. 呼和浩特旅游规划建议三、调研结果1. 呼和浩特旅游资源概况:呼和浩特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其中著名的景点包括赛罕塔、哈达寺、五塔寺等。

此外,呼和浩特还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独特的草原文化,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2. 呼和浩特旅游景点及景区规模:呼和浩特市内有多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规模较大的景区包括呼和浩特大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的阿尔山景区等。

这些景区配套设施完善,能提供丰富的游玩项目,并吸引了大量游客。

3. 呼和浩特旅游客群特点: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呼和浩特旅游客群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省市,占总游客数的大部分。

他们多以自驾游和自由行为主,喜欢体验草原风情和历史文化,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来旅游。

同时,也有一些国内外的游客选择呼和浩特作为中转点,前往内蒙古其他地区游玩。

4. 呼和浩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呼和浩特的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相关产业链较为完善。

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部门通常能提供良好的服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公共交通不便利、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等。

此外,一些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运营模式有待提升,缺乏特色和创新。

五、调研建议1. 加强旅游宣传推广: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提升呼和浩特旅游知名度,并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可对外出游折扣、优惠政策等进行宣传,提高游客满意度。

2.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性,方便游客出行。

此外,建议增设更多的停车场和公共厕所,提升旅游设施的服务水平。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首先,呼和浩特市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市区的北部,有乌素图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沙漠之旅,感受沙漠的
奇特风光。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有大片的草原,草原上的天蓝、云白、草
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圣地。

其次,呼和浩特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作为蒙古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呼和浩特市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蒙古文化元素。

例如,阿细跳舞、马头
琴演奏等传统文化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观赏。

此外,呼和浩特市还有丰
富的历史遗迹,如庙城、回民街等,这些地方展示了传统的蒙古族建筑风
格和饮食文化,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再次,呼和浩特市还有丰富的文化活动。

每年的蒙古族传统节日,那
达慕大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那达慕大会上,游客可以观看到马球比赛、蒙古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蒙古族美食。

此外,呼和
浩特市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使游客可以更好地了
解蒙古族的文化艺术。

最后,呼和浩特市的交通便利度较高。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枢纽
之一,呼和浩特市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往各地,也有机场接待国内
外航班。

这使得游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呼和浩特市,进一步促进了旅游
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市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丰富
的文化活动以及交通便利的优势。

这些旅游资源使得呼和浩特市成为了旅
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同时,呼和浩特市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设施和服
务的建设,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呼和浩特市简介及特色旅游开发情况

呼和浩特市简介及特色旅游开发情况

呼和浩特市简介及特色旅游开发情况这个视频介绍了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地理位置,文化,和旅游市场,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科研方向。

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呼和浩特这个有着神秘色彩的城市。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

全市总面积为 1.7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291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大力发展,带动着其旅游业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我市的旅游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旅游业收入占全市GDP 的8%,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下面介绍下呼和浩特市特色旅游开发的情况。

第一,呼和浩特旅游资源独特。

呼和浩特旅游资源独特,产品丰富多样,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心、三大特色、五大系列、六条精品线路的旅游业发展基本格局。

一个中心就是“旅游区域中心”。

便捷的交通、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已经使呼和浩特成为自治区最大的旅游区域中心和集散中心。

三大特色是草原民族风情旅游特色,召庙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商务、节庆、会展旅游特色。

五大系列是休闲度假系列、农家乐旅游系列、工业旅游系列、冰雪旅游系列、红色旅游系列。

第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为了发挥乡村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我们积极鼓励农户开展以观光采摘,农村生活体验,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土特食品,参加民间节庆的农家乐旅游活动。

组织相关人员赴四川等乡村旅游发展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

对全市农业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确定了我市农家乐发展的总体思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呼和浩特“乡村”旅游在各旗、县、区已成规模地发展起来,各地利用民俗文化和乡村生态等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

特别是武川县五道沟、托县一溜湾、土左旗哈素海、和林县姑子板村、赛罕区舍必崖村等地的“农家乐”旅游已初具规模。

内蒙古旅游发展格局分析

内蒙古旅游发展格局分析

清朝
20世纪中
蒙古族及呼和浩特市发展史
33
内蒙古旅游发展格局
呼和浩特助力“内蒙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战略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以“一廊一脉”为引领,以四大片区为基底,以五大协同发展区作延伸, 以十大基地为突破口,以“四百”点线作支撑的点线面总体发展布局,建成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环京津冀草原风 情旅游片区
依托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地质 奇观打造国家级的文化体验和生 态旅游目的地
敕勒川现代草原 文明旅游片区
依托都市风情、名人文化、草原 风光和黄河生态打造都市游和黄 河生态游目的地
西北水沙胡杨秘 境探险旅游片区
依托航天旅游、大漠风光、民族 风情打造西部特色旅游目年大元帝国 67年内蒙自治区
——未来
曾经的游牧王族,蒙元帝国 如何传承文化根本?
于今额尔古纳 铁木真建 河南岸起源 大蒙古国
元朝建立 囊括欧亚
元败明立, 北迁分裂
东西两部 向明称臣
正式建城, 名归化城
归化城外建 “绥远城”
内蒙古 自治区成立
7世纪
1206年 1279年
1368年 15世纪初 15世纪
内蒙古旅游发展格局
建设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森林为首的国际草原旅游目的地品牌 实施“草原+”战略,构建十大草原品牌
以草原为体,以草原文化为魂,以草原旅游为品牌,通过“草原+森林、 沙漠、湖泊、温泉、地质奇观、边境口岸”等北疆特色旅游资源,提升 旅游产品内涵,丰富旅游产品
22
链接:内蒙古发展历史
——过去
东北林草文化四季 全生态旅游片区 (呼伦贝尔市、兴 安盟、通辽市)

呼和浩特市总体规划纲要

呼和浩特市总体规划纲要

《呼和浩特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重点一、确定城镇空间构造和发展布局。

沿着重要区间交通干道和市域对外交通干道形成“一轴三区”旳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一轴: 指沿110国道发展旳都市群延展轴。

协同发展区: 指以和林县城关镇、盛乐镇、新店子镇、沙尔沁乡等距离呼和浩特中心城区较近旳区域。

沿黄河流域能源矿产城镇发展区: 指以托县双河镇和清水河县喇嘛湾镇为主旳黄河沿岸地区。

农牧业城镇发展区: 指以清水河县为中心旳市域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旳区域。

城镇建设以生态、适居为主题, 城镇统筹协调发展。

武川县作为呼和浩特市旳北部生态屏障, 生态型城镇旳建设将会使可可以力更镇成为呼市北部旳生态重镇)。

二、确定城镇、产业总体规划布局和定位。

打造三个层次旳旳城镇圈: 即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为都市关键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与三环路之间为组团式发展区、三环路以外为卫星城区。

关键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入完善重要旳城镇服务功能, 尤其要打造多种类型旳服务业集聚区, 预留总部经济项目空间, 进行合理功能布局。

组团式发展区以新农村建设为主, 同步发展城郊型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

卫星城区重要发展新型工业、基础工业和现代农业, 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具有循环经济特点、各类设施统筹完善旳卫星城区。

三、确定都市发展目旳和规模。

本次规划期限为~, 是指导本市城镇规划管理, 协调城镇空间布局, 改善人居环境, 增进城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旳基本根据。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呼和浩特市域行政区, 总面积为17224平方公里, 都市规划区总面积为2176.7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340万人左右, 其中城镇人口288.4万人, 城镇化水平82.4%。

中心城区人口258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到达299.8平方公里。

人均都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6平方米以内。

四、确定都市旳性质和职能定位。

都市性质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北方沿边重要旳开放型中心都市。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探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探讨

Consumption Economy消费经济0862019年2月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03.086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探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申一方摘 要:“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新兴旅游发展模式的开展,对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旅游产业转型具有开创性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旅游为例,就其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的融入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的旅游产业发展中。

关键词:全域旅游 草原文化 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a)-086-03“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由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强调中国旅游要逐步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地域,通过旅游全域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有机整合、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各行业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业引领乃至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旅游资源大区,其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位于中国草原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

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五个围绕”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九个转变”基础上,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草原文化休闲目的地。

1 资源梳理1.1 发展历史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具有400多年历史,是内蒙古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呼和浩特市下辖有一旗(土默特左旗)、四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和武川县)、四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赛罕区)和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开发区,总面积为1.7224万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在旅游与文化融合方面ꎬ贯彻落实« 内蒙古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自治区文化旅游融合发 展的实施意见» ( 内政发〔2017〕 133 号) ꎬ推出了 «千古马颂»«永远的成吉思汗» 等旅游演艺ꎬ打造 了敕勒川文化旅游区、大召文化旅游区等文化旅 游景区ꎬ举办了一系列马文化节事活动ꎻ在旅游与 农牧业融合方面ꎬ呼市共有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 示范旗县 3 家ꎬ休闲农牧业示范点 16 家ꎬ国家级 休闲农牧业示范点 1 家ꎬ挂牌星级农( 牧) 家乐 15 家ꎻ在旅游与体育融合方面ꎬ举办了“2018 内蒙古 哈素海 草 原 马 拉 松 比 赛” “ 2018 内 蒙 古 老 牛 湾 100 公里超马赛” 等体育旅游活动ꎮ 1������ 3 建设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
1 呼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发展全域旅游的基本要求ꎬ包括摸清家底、全 域规划、促进融合、以点带面、加强支持等ꎮ 从现 状来看ꎬ呼市在这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ꎮ 1������ 1 完成了资源普查和系列规划
呼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委托专业公司ꎬ在 2018 年上半年完成了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ꎬ形成了 «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ꎬ高标准编制了
2 呼市全域旅游存在问题
虽然呼市发展全域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 件ꎬ取得了一定业绩ꎬ但总体上与“ 国家全域旅游 示范区” 的创建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ꎮ 调研发 现ꎬ其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ꎮ 2������ 1 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完善
重点项目是发展全域旅游的抓手ꎮ 近年来ꎬ 呼市升级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ꎬ如老牛湾黄河大 峡谷旅游区、昭君博物院、敕勒川文化旅游区、神 泉生态旅游区、内蒙古博物院、南山生态旅游区、 奥威马文化生态旅游区、蒙草草博园等ꎻ新建了一 批重点旅游项目ꎬ如呼和塔拉草原旅游区、蒙亮民 族风情园、大召文化旅游区、莫尼山非遗小镇、玉 泉区百坊民俗村等ꎮ 其中ꎬ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 游区、昭君博物院已申报 5A 级景区ꎬ敕勒川文化

呼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呼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呼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呼市(即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自然风光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提升呼市的旅游地位和知名度,我们拟定了一份呼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二、目标定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旅游活动,提升呼市的旅游体验和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推动呼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活动的组织,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相关服务业的水平和竞争力。

三、活动策划1. 活动主题主题:探索草原文化,感受草原魅力活动内容:呼市拥有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草原文化和民族传统。

活动内容包括:马背骑行、蒙古包体验、草原文化展览等。

2. 活动时间活动将在夏季举行,时间为6月至8月,这个时间段天气较好,适宜户外活动。

3. 活动地点活动地点设在靠近呼市城区的草原地带,如蒙古风情园、大青山等,方便游客的参与和交通。

4. 活动形式(1) 马背骑行活动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马背骑行,我们将为游客提供一流的马匹和专业的导游,让游客在草原上自由驰骋,感受马背上草原飞驰的快感。

我们会提前给游客进行马术培训,并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 蒙古包体验在草原上搭建特色的蒙古包活动区,让游客亲身体验蒙古包的独特魅力。

我们会组织蒙古族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展销,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3) 草原文化展览我们将设立草原文化展览区,展示呼市丰富的草原文化遗产,如蒙古族服饰、音乐舞蹈、传统工艺品等。

通过展览,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和知识。

(4) 其他活动除上述活动之外,我们还会组织草原音乐节、篝火晚会、文化交流等活动,提供更多选择和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5. 活动宣传(1) 媒体宣传我们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对活动进行全面的宣传报道,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与。

浅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

浅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

浅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自然景观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构建呼和浩特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建设。

一、历史文化方面呼和浩特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挖掘和展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来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

可以建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和遗址,如内蒙古博物院、庙后街古城等。

可以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蒙古族传统歌舞等,来吸引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

呼和浩特市还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历史文化的展览和演出,向游客介绍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二、自然风光方面呼和浩特市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大草原、湖泊和原始森林等。

可以通过开发和保护这些自然景观来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

可以建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如乌素图、赛罕塔拉草原等,供游客观赏和拍照。

可以开设一些户外运动项目,如马术、滑翔伞等,来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可以开展一些生态旅游活动,如野生动物观赏、草原露营等,使游客更加接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三、城市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建设也是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如修建高速公路、扩建机场等,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性。

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和景观,如修建公园、绿化道路等,使游客在城市中感受到宜居和舒适的氛围。

可以加强市容市貌的管理,如环境保洁、噪音控制等,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四、旅游服务方面旅游服务是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环节。

呼和浩特市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来树立良好的形象。

可以培训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可以建设完善的旅游设施和配套设施,如饭店、商场、医院等,为游客提供便利和安全的服务。

可以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消费保障机制,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浅论呼和浩特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可以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城市建设和旅游服务等方面入手。

呼和浩特特色旅游建设情况报告

呼和浩特特色旅游建设情况报告

呼和浩特特色旅游建设情况报告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该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历史文化方面,呼和浩特市倡导保护传统文化,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例如,举办了一系列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草原文化节”、“祭祀庙会”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加强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修缮了一批古建筑,如内蒙古博物院、华商大街等,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

其次,在民俗文化方面,呼和浩特市注重挖掘当地的民俗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民俗文化展示活动。

例如,举办了草原民俗文化展演、民间艺术品展销等活动,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蒙古族的传统生活和民俗文化。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鼓励民众参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再次,在自然风光方面,呼和浩特市积极打造了一批自然风光旅游景点。

如大青山风景区、小召沟、鄂尔多斯水泊梁湖等。

这些景区都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了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力度,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旅游体验。

最后,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呼和浩特市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例如,修建了一批高标准的旅游设施,如酒店、景点服务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加大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市特色旅游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展示、自然风光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呼和浩特市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未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致力于特色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解读

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解读

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呼和浩特市其他机关•【公布日期】2012.05.03•【分类】地方政府规章解读正文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解读呼和浩特市政府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

该文件是指导当前及“十二五”期间呼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进一步构建呼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方便公众了解呼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现对于相关问题予以解读。

一、关于《纲要》出台背景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意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新任务、新要求、新内涵。

2010年6月1日,国家旅游局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扎实做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呼市旅游业的黄金发展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和引擎作用,结合呼市实际,经过认真调研和科学论证,起草了《纲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2012年3月22日核发。

二、关于《纲要》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旅游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启动休闲度假城市建设,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草原文化特色的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北地区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按照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考虑国内外市场以及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计划为:到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人数2974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8%;旅游消费稳步增长,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收入实现44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是以生态旅游为主导,全面提升内蒙古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服务的创新与提升,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提升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应积极挖掘和保护旅游资源。

在草原、湖泊、森林等旅游景区,加强环境保护和景观修复工作,提高景区的生态品质,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大相关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其次,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水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水电供应能力,改善旅游目的地的硬件条件,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此外,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在旅游区域内提供便利的服务。

第三,推动旅游服务的创新与提升。

加强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和智能旅游导览系统,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开展品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提升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强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合作,推动旅游与农业、民俗文化、演艺表演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

此外,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投资旅游业,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

第五,加强旅游管理和监管。

完善旅游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强景区管理和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加强旅游统计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旅游市场的动态,为决策提供参考。

第六,提升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旅游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

呼和浩特旅游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旅游调研报告

呼和浩特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其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现状,为呼和浩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考察部分,调研团队深入呼和浩特市内的旅游景点、商业街区、餐饮店等地,亲身体验和感受呼和浩特的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

问卷调查部分,调研团队设计了一份涵盖旅游需求和满意度的问卷,通过向呼和浩特市民和游客发放并收集回收,获得了大量直观的数据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旅游资源概况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内蒙古博物院、青城湖、达茂旗、五塔寺等著名景点。

此外,呼和浩特市庆祝建市600周年的土默特右旗、新的发展区域、碧桂园景区等也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

2. 旅游市场现状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旅游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然而,从游客满意度来看,仍有提升空间。

3. 旅游需求与提升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出以下旅游需求与提升建议:- 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例如加大对导游和景区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 加强旅游景区的宣传推广,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呼和浩特旅游。

- 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与本地的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共同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加游客的留存度和支出。

-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重视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游客的安全感。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呼和浩特旅游资源的概况、旅游市场的现状,同时也收集到了大量有效的数据和意见。

在今后的发展中,呼和浩特旅游业应积极根据调研结果提供的建议,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从而促进呼和浩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市在旅游休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旅游休闲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发掘其潜在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

本文将针对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提升的策略进行研究。

二、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发展现状(一)资源优势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古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

如著名的内蒙古博物院、大召寺、席力图召等历史文化遗址,以及希拉穆仁草原、响沙湾等自然风光。

(二)发展瓶颈尽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呼和浩特市在旅游休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旅游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市场宣传不足,知名度有待提升等。

三、提升策略(一)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为了提升呼和浩特市的旅游休闲竞争力,需要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体验。

可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如草原文化体验、蒙古族歌舞表演、民俗文化体验等。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是提升旅游休闲竞争力的关键。

需要加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加强市场宣传,提升知名度加强市场宣传是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电视、报纸、网络等。

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提升旅游休闲竞争力的关键。

可以与农业、林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同时,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资金进入旅游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呼和浩特市旅游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呼和浩特市旅游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报告一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现状特点 1二、旅游资源实体评价 2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与评价 2四、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实体名录 5 专题报告二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研究一、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0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者人口学特征 11三、呼和浩特市旅游者行为特征 13四、成因分析 17五、呼市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17六、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 18专题报告一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现状特点1.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根据《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分类、普查与评价报告》,呼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旅游资源种类多,实体数量大,此次调查得到的实体数有340个;地域组合好,主要集中在呼市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也有少量分布;档次高,部分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强,比较优势突出,如历史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和城市旅游功能方面的体现;另一方面,主体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的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旅游区间的空间分布相当分散。

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此次调查的旅游资源类型中,主类7种,亚类20类,基本类型46种,单体340处,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相同类型的比例如下〔表1〕。

从上表看出,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资源亚类数量,占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比例都超过了50%,相对较丰富。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比例较小,属于中等水平。

各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内容见下表(表2)。

表2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类型统计因为多数高档次、具有垄断性或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一般都是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这类资源的保护难度大,加上本底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小,一旦旅游过度,或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表3)。

上表看出,这些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很不平衡,自然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很少,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只有9种,单体数量只有22处,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较多,分别有37种和318处(项),完全不成比例,说明呼市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

《2024年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呼和浩特市在旅游休闲方面的竞争力也日益凸显。

然而,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旅游休闲的吸引力,还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二、呼和浩特市旅游休闲竞争力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

近年来,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推动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然而,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呼和浩特市在旅游休闲方面的竞争力仍有待提高。

(二)问题1. 旅游资源整合不足:虽然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各景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3. 宣传力度不够:呼和浩特市的旅游宣传力度相对较小,知名度不高,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4. 缺乏特色产品:旅游市场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和特色美食,难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三、提升策略(一)加强旅游资源整合1. 整合旅游资源:将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2. 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1. 加大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景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2. 智能化建设:引入智能化技术,如智能导览系统、电子支付等,提高游客的游览便利性。

(三)加强宣传推广1. 拓展宣传渠道: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呼和浩特市的知名度。

2. 打造品牌形象: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为切入点,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

(四)开发特色产品1. 开发特色纪念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具有纪念价值的特色纪念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报告一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现状特点 1二、旅游资源实体评价 2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与评价 2四、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实体名录 5 专题报告二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研究一、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0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者人口学特征 11三、呼和浩特市旅游者行为特征 13四、成因分析 17五、呼市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17六、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 18专题报告一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现状特点1.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根据《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分类、普查与评价报告》,呼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旅游资源种类多,实体数量大,此次调查得到的实体数有340个;地域组合好,主要集中在呼市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也有少量分布;档次高,部分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强,比较优势突出,如历史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和城市旅游功能方面的体现;另一方面,主体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的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旅游区间的空间分布相当分散。

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此次调查的旅游资源类型中,主类7种,亚类20类,基本类型46种,单体340处,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相同类型的比例如下〔表1〕。

从上表看出,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资源亚类数量,占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比例都超过了50%,相对较丰富。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比例较小,属于中等水平。

各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内容见下表(表2)。

表2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类型统计因为多数高档次、具有垄断性或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一般都是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这类资源的保护难度大,加上本底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小,一旦旅游过度,或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表3)。

上表看出,这些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很不平衡,自然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很少,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只有9种,单体数量只有22处,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较多,分别有37种和318处(项),完全不成比例,说明呼市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

呼市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四级旅游资源集中在呼市区和土默特左旗,三级旅游资源相对较分散(表4)。

表4 内蒙古旅游资源等级的区域构成二、旅游资源实体评价1.评价标准采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技术规定。

此规定计有评价因子9项,分属于“资源要素价值”和“附加值”两项评价项目。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旅游观赏价值、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与丰度、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附加值项目中含知名度、美誉度、开发潜力、适游期等4项评价因子。

2.基本步骤和评价方法 评价分为二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2002年12月初完成的“呼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目录”,按9项评价因子制成“呼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评价表1”。

第二步,按各评价因子评分要求,对评价表中每一处基本类型实体,放在较大的范围内考虑其各项因子适合占有的分数档次,记录下它应获得的实际分数。

然后依据标准中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对全部单体进行概念性评价。

最后将9项评价因子的得分相加,得出该实体的总分。

由于调查资料精度不够,概念性评价只划分出优良级、普通级(未列等级的单体为“档外”)。

3.旅游资源质量等级此次针对全部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的质量评价,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单体中,优良级和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分别为100处和116处,各占全部旅游资源单体(总计340处)的29.4%和34.1%。

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与评价1.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说明]在自治区的排序见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在地区分配上,优良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市区。

如果将优良级和普通级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别乘以权值10和5,则可得出呼和浩特市及各区旗县旅游资源的等级分值,以此能够区分出它们彼此之间品位上的差别。

表5是其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数学标志和等级排序。

呼和浩特市区旅游资源整体质量在全自治区处于上游,但其他旗县却位于落后的位置。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空间广阔,以点状景观资源为主,如昭君墓、席力图召、盛乐故城、赛马场等;面状资源点相对较少,分布分散;点状资源以历史人文资源为主,由于分布分散,开发困难。

——高等级旅游资源集聚在呼市区内,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开发,有条件形成产业化规模。

——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类型组合呈现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格局。

优良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呼市区,尤其集中在旧城内,其他五旗县仅有零散分布的10个,占按区域划分的53个总数的18.87%。

分布于五旗县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联系松散,旅游路线组织困难,每一资源必须独立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巨大。

——呼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段,其所在地域的旅游资源组合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个资源集合区中位列第一(表6)。

表6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旅游资源组合区表7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旅游资源组合区评价赋分等级表在各盟市中,呼市旅游资源的分值仅排在第三位,相当于排第一位的赤峰市的一半(表8)。

表8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旅游资源等级分值及排序2.各类旅游资源的量值和品质分析(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全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单体较少,共调查了10处,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2.9%,包括2个亚类3个基本类型,单体数量不多,但其中6处综合自然景观区资源品位较高,全部属于优良级。

如大青山(阴山)、土默特等景观区反映了呼和浩特市所在的土默特川及其相邻山地地区的整体自然风貌。

大青山属于阴山中段,东西长125公里,南坡地势陡峭,与黄河土默特河套平原之间有大型断裂通过,地质构造上很有价值。

山中沟谷内草被林木茂盛,许多段落风光很好,是本区许多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

其次是和林格尔县的2处生物化石点,资源品位不高。

(2)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全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少,只调查了3处,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0.9%,说明此类旅游资源在本市处于劣势。

这些类型包括2个亚类3个基本类型,涉及到2个旗县,其中有2处天然湖泊与池沼和1处冷泉。

其中位于土默特左旗西部的哈素海水深在1.5-3米之间,芦苇水草丛生,栖息鸟类很多,是一处典型的湖泊湿地,有较高旅游价值。

其余1处湿地和1处冷泉价值不高。

(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全市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共调查了6处单体,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1.8%。

从整体看,此类型在本区处于劣势。

这些类型中包括1个亚类2个基本类型,有4处树林,2株独木,涉及到市区及和林格尔县。

这些林地虽然都属于优良级范围,但档次较低,与内蒙自治区其他地方的林地无法比拟。

其中能提到的只有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及和林格尔县东部山区的南天门森林,占地面积2万多公顷,树种为针叶阔叶落叶混交林,景观较好。

(4)遗址类旅游资源全市遗址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调查了77处,占所调查的全部340处旅游资源单体的22.1%,包括3个亚类8个基本类型,涉及到全部6个区旗县。

旅游资源单体中,数量最多的是废弃居住地(53处),其次是原始聚落或活动地(18处),文化层(2处)和废弃寺庙(1处)很少。

从这些情况看出本区旅游资源有以下特点:其一,本区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多,但拥有它们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却较少。

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个别类型中,总数达到71,比例达到92%的废弃居住地和原始聚落或活动地都属于反映历史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具有较大优势的一种表现。

其二,这些旅游资源单体在地域上分布状况是,和林格尔县(19处)、土默特左旗(15处)、清水河县(15处)、武川县(11处)、托克托县(11处)、市区(6处)。

由此可以看出,此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外围各旗县。

其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类旅游资源,主要原因在于本区是历史上有名的土默特地区核心地带,这里史前人类和历史上的人类活动频繁,遗留下来的历史遗存遗物很多,它们主要有以下形式:第一,史前人类文化遗址,如旧石器时代早期在土默特左旗的大窑村遗址,晚期在大窑村南山、南水泉、马鬃山南坡、二道瓦村等遗址,发现各种打制石器数百件,命名为“大窑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更加广泛,在大青山南麓的阿善、转龙藏、古城湾、姚家湾、大窑南山等地,黄河沿岸的海生不浪、白泥窑子、冯雁,苗家窑等地,大黑河上游的美岱脑包山、二十家子、石人湾白塔村等地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骨器、陶器、饰品等,属于“阿善文化”;第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古城和古聚落,如清水河县的桐过、桢陵、宁边、古城坡等古城遗址;市区的东盛州、丰州、库库和屯、绥远等古城遗址;和林格尔县的盛乐、云阳、武城险、大利城、柴河镇城等古城遗址;托克托县的城圐圇、古城村、云中城、阳寿、沙陵、蒲滩拐、东胜州(大荒城)、双墙村、东胜卫城(黄城)等古城遗址;和林格尔县的三眼井、圪洞坪、南沙圪旦、西梁瓦罐、七墓圪塔等古村落遗址;清水河县的白泥窑子、岔河口、马路塔、棋子峁、常家河、台子梁等聚落遗址;武川县的韩赵坡、魏帝“行宫”、北沟子、白沙泉村、乌兰窑子梁前、得令不浪、东达乌素、黑脑包、庆兴广等村落遗址;第三,还有一些古代生产地遗址,如和林格尔县的羊群沟古牧场、马场古牧场、兰其峁瓦片坡窑遗址、二墓嘴古窑遗址、二道凹石器制造场等。

其四,这些单体虽然数量较多,但由于时代久远而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大部分已成废址,景观特征不很明显,因此旅游质量等级不高,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有8处,普通级只有6处,其余都属于档外。

不过在为数不多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中,有些仍然可以成为内蒙古优势旅游资源的代表,依此构成旅游开发的重要文化依托。

在大量古城遗址中,托克托县的古城时代齐全,规模较大,遗址保存得较好,其中有战国时赵国始建的云中古城,周8公里,城墙残高4.5米,宽6.5米;位于城关镇的东胜州辽代古城(大荒城)遗址,呈长方形,四墙仍耸立,周长2229米,残高5-8米。

此城兴于辽盛于元;明代修建的城圐圇古城遗址,周长12.5公里,是目前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古城;另外还有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安陶古城,分内外二城,北城墙西段外外侧高3.3米,顶宽6.5米,为汉代定襄郡安陶县城故址;位于和林格尔县上土城子村的盛乐古城,东西长1550米,南北长2250米,为汉代盛乐古城遗址等。

(5)景观建筑类旅游资源全市遗址类旅游资源共调查了104处单体,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30.6%。

其中单体数量超过10(含)的有墓(群)(18处)、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10处)、长城段落(10处)、园林(10处),5处(含)-9处的有文化场所(8处)、摩崖字画(6处)、纪念性建筑(6处)、祭拜场馆(5处)、碑碣(5处),不足5处(不含)的有教学科研实验场所(4处)、人工水域观光游憩区(4处)、佛塔(4处)、展示演示场馆(3处)、建设工程与生产地(2处)、体育健身场馆(2处)、戏台(2处)、烽燧(2处)、歌舞游乐场所(1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