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曾国藩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守缺”的观点。
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
”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
”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
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
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奴手享受,则当谦退。
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年轻的时候,曾国藩在北京做官,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加之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傲气不少,“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
咸丰初年,他在长沙办团练,也动辄指摘别人,尤其是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
虽在表面上获胜,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参鲍起豹,或越俎代疱,或感情用事,办理之时,固然干脆痛快,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这些官僚的上下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埋下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后来经过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
”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老庄道家,经过默默的咀嚼,终于大彻大悟。
尤其是老子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
水能屈能伸,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地方。
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其理智和涵养,其深沉和宽厚。
尘世间许多棘手的事情,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教的代表。
他的家风家训以“忠诚、勤勉、正直、谦虚、宽容、诚信、孝顺、尊敬”为核心,推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
1. 忠诚曾国藩在家风中力挺忠诚。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忠诚不渝。
他的忠诚指的是“忠于天命,忠于国家,忠于友情,忠于信仰”,这种忠诚不仅是说出口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2. 勤勉曾国藩反对“懒散”和“轻浮”。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要抓住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勉工作、精益求精。
他还说:“不勤劳则无功,不修身则无德”,可见他对于勤勉的重视。
3. 正直在曾国藩的家风中,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他认为正直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任何利益妥协和妥协。
他的家风中也提到过要君子可责,这也是与正直相同的性质。
正直需要靠人的精神力量来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4. 谦虚曾国藩在家风中非常崇尚谦虚,他认为“君子谦而让,让而施,施而仁”,这其实就是让人们改变奢侈散漫的行为,懂得礼义博爱,并以身作则,做到“思己之谦,使人之权”。
同时谦虚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一种心态。
5. 宽容曾国藩主张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和面对人,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倘若我们不能宽容别人,那么别人也无法宽容我们。
同时,要以善谋善断的态度,用聪明机智来化解矛盾。
曾国藩深知人心难测,面对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修养。
6. 诚信曾国藩的家风中讲的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
他认为“承诺就是承担”的原则应当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贵在言出必行,做出信誉良好的表率。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深入人心、被严格遵守。
7. 孝顺曾国藩的家风中也特别强调了孝顺这个重要的精神。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的20条处事原则,最好能背下来!
曾国藩的20条处事原则,最好能背下来!1.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2.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3.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4.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5.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6.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7.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8. 人生莫惧少时贫。
9.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0.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1.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第三要有恒。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2.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3.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曾国藩人生三境说。
14.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
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5.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6.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7.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8.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9.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20、人生在世,个人不可成事也。
欲成大事,须营运关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曾国藩的人生“五戒六勤”
曾国藩的人生“五戒六勤”1、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翻译:不要做有利可图的事,不要去每个人想去的地方。
《论语》有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不要进入危险的地方,不要住在混乱的地方。
大家争夺的利益就不要争夺了,一定是微利。
2、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翻译:不因别人的小缺点而忽视优点,不因别人的小恩怨而忽略了大恩。
《礼记》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没有人是完美的。
不要急于否认一个人。
时刻挂念恩德,才能结交真正的朋友。
3、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翻译:经常说别人短处缺点的人其,实际上在掩饰自己的短处,经常夸耀自己长处优点的人,实际是嫉妒忌惮他人的长处。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缺点,夸赞自己的优点长处,这不仅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也难免给自己招来怨恨和祸根。
4、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翻译:钱财利益不可以“私吞”,但是决策可以“独断”。
利益金钱,往往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如果谁独占了而不与大家分享,就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要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主意的人一起,不要与普通大众一起。
5、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翻译:普通人失败的原因是“缺勤”,有才的人失败的原因是“侍傲”。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懒”。
而那些有才的人,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取得成功,但也容易变得孤傲自大,不肯向别人学习,最终也会失败。
6、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翻译:凡是要做大事,必须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见识,并辅之以才能;凡是要成就大事,一半取决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是否会到来。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大事需要“眼脑并用”,成大事需要“天人合一”。
7、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翻译: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得亲自走一遭险路,亲身体验一回困境,否则不能服人。
曾国藩处世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修身养性,立德为本曾国藩认为,修身养性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他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天地者,人之心也。
”意思是说,人要顺应天地之道,修身养性,才能成为天地之心。
在修身养性方面,曾国藩提出了“三不”原则:不怨天、不尤人、不悔过。
他认为,一个人要具备高尚的品德,首先要做到不怨天,即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积极应对,而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尤人,即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悔过,即对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认,并努力改正。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而不是怨天尤人。
同时,对待他人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勤奋好学,博学笃行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他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认为,读书是提高自己修养的重要途径,而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感悟: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勤奋好学,博学笃行。
同时,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国藩在官场生涯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戒骄戒躁,虚怀若谷。
他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与人交往中,曾国藩主张以诚待人,谦虚谨慎,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戒骄戒躁。
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谦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四、自律自强,奋发有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他提倡“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在官场生涯中,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勤政爱民,廉洁自律。
他坚信,只有自律自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
感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自律自强,奋发有为。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
曾国藩修身五字:诚、敬、静、谨、恒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大成功还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左传》中说,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个方面,人就获得成功了。
曾国藩在中国的近代被称为完人,他有道德,有军功,有文章。
在翰林院工作期间,曾国藩把修身当作他日常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保留下有他12项课程,其中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修炼,有五个字。
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
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
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作检讨。
道光22年,他在一天的日记里这样记载,他说昨天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
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他在日记里也写到,刚刚上午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度过,他每天仍然是吾每日三省吾身。
可以说,修身是曾国藩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四条人生忠告
曾国藩四条人生忠告
1.勤奋努力: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因此他常常强调要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
2. 坚定信念: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路上取得成功。
他自己就是一个坚定信仰的基督徒,这种信仰给了他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
3. 诚实守信:曾国藩非常重视诚信,他认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
4. 厚道待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必须有厚道的品德,待人要真诚善良,不利用别人,不欺负弱者,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 1 -。
曾国藩的5句话,每一句都可挡风遮雨
曾国藩的5句话,每一句都可挡风遮雨01—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己而能厚于待人者乎。
常告诉自己空乏其身,饿其体肤可以增益其所不能,继而天将大任。
也常劝自己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往往做起来却吃力和心塞,事业一塌糊涂,贡献也是了了。
苦其心志、越挫越勇尚可取,一味的薄待自己,消耗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就是自我摧残,脱离了自强不息的内涵。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份私心反能够逼迫自己挣脱现状,奋勇向前,不把自己打理优秀如何造福社会。
02—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多半苦中来。
忙里出错,人人都曾把此作为出错的原因,却对出错受苦时走近自己的人心怀淡漠,疑虑重重。
有时会疑惑对方是看着热闹,怀疑对方是打听原因的好事者,猜测对方帮着自己的用心。
帮成自己,感觉事小不足感恩,帮不成自己,责人无能添乱。
好人多半苦中来,风雨中的一把伞、感冒后的一包药都是善心,都需要感恩。
03—为正己可以化人,唯尽己可以服人。
一身正气冲天地,两袖清风鉴古今。
身怀正气,坚守正义才能够不言自威,感化和影响别人。
反之,自己无德无正,即使位居高位也是枉然,无人信服。
守正并竭尽全力做一件事,劳心费力之后,受限于能力和条件,无论有没有完成目标,拼搏的过程和态度也足够折服周围人。
04—清高太过伤仁,和顺太过伤义,是以贵中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做人不能太孤傲清高,让人时时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这样,即使是父母兄弟也会对你避而远之,仁义不存,就团结不了众人,事业更无从谈起。
为人需要和顺,也不可没有原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自己的威严和自尊会荡然无存,变得温柔可欺,要学会坚持自我,适当严以待人,有张有弛才能管理驾驭众人。
0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者,自居不胜。
好胜人者,或者喜欢在嘴上和人一较高下,或者心生妒忌,口出狂言,前者没有实际行动,后者心胸狭隘,终究没有可取之处,不能克己胜己,更不能胜人。
真正有实力的胜人者,大多是低调做人,谦虚谨慎,或不承认自己的胜利,或推说自己运气好,众人帮,由此,一胜接着一胜,常处不败地位。
曾国藩处世十大金句
曾国藩处世十大金句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做事情要深入全面的思考,不深思就没办法真正掌握其中的道理,不经过深思得到的那些东西,即便得到了也很容易失去。
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仗义疏财能够团结人,严于律己能够使人信服,宽以待人能够得到人心,身先士卒能够领导众人。
4、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小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大的优点,不要因为与人的小的怨愤而忘掉别人对你的大恩。
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做事一味追求速度,不如三思而后行;做的方便,不如做的恰当;意气用事,不如心平气和。
6、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不会以大众的好恶作为自己的好恶。
曾国藩这是在告诉世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不要从众随大流而丧失自己的原则。
7、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不要贪图钱财,曾国藩对钱财看得很淡,他早年就曾说不会给后代留下太多财产,若后人玩物丧志,钱财便会害了他们,若他们有成大事的本领,这些钱财便也用不上了。
8、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盲从他人是为羞愧,刚愎自用是为可恶。
9、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光在嘴上争强好胜,没有实际行动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胜人之处。
10、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作为一个明智的人,在三种事不要做:不要和谦谦君子比名声,不要和小人比拼手段,不要和天地(这里指的是天地万物、宇宙、)拼巧。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代的名臣与将领,他的家风和家训也是一直被后人所传承和推崇的。
他的家风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注重家庭教育,重视家族和睦,以及为人处事的准则。
以下是曾国藩家风家训的内容以及注解。
家风:一、养正心: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只有正心才能有正道,所以要养正自己的内心,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立身行己:坚持做一个清正廉明、品德高尚的人,不贪图个人私利,不辱没家族尊严。
三、家族和睦:坚持家族和睦,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父母子女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尊敬长辈:尊重长辈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准则之一,曾国藩注重尊重长辈,认为这是家族和睦的重要保障。
五、仁爱善心:曾国藩注重爱心和仁慈,认为只有待人宽容、包容,才能收获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六、谦虚谨慎: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自大自满,而是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家训:一、立身勉力:立身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曾国藩提倡要立身于天地之间,勤劳刻苦,永不放弃,既要明确目标,又要不断努力。
二、修齐治平:曾国藩强调治平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只有拥有稳定和平的生活环境,才能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清正廉明:曾国藩的这一家训表达了他对做人的根本态度,即要清白、公正、诚实,守住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底线。
四、以和为贵:曾国藩注重和谐,认为只有与人和睦相处,才能收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五、克己奉公:这是曾国藩非常重要的一条家训。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做到克己奉公,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六、宽容待人:曾国藩在家训中强调要宽容待人、以和为贵,认为这样不仅能收获帮助和支持,而且能够换来人们的尊重和同情。
以上是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这些家风和家训,无论对于曾氏家族,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所展示的传统儒家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可以给我们今天的人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引导。
我们应该像曾国藩一样,注重修身养性,立足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克己奉公、尊重长辈、幸福和睦的人。
曾国藩的24条处世之道
曾国藩的24条处世之道
1.谨言慎行,不张扬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2. 为人谦虚,不自大自满。
3. 保持勤奋和毅力,不轻易放弃。
4. 保持正直和诚实,不谎言欺骗。
5. 注重礼仪和谦让,不鲁莽无礼。
6. 善于倾听和体谅他人,不偏见和傲慢。
7. 保持谨慎和审慎,不轻信谣言和传闻。
8. 保持自律和自制,不放任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9.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轻视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10. 保持谦卑和低调,不炫耀和自夸。
11. 坚持原则和道义,不为金钱和地位所动摇。
12. 善于学习和思考,不自以为是和故步自封。
13. 保持谦恭和温和,不傲慢和狂妄。
14. 保持谦虚和谨慎,不轻信和盲从。
15. 诚信待人,不欺压和欺诈他人。
16. 坚持良心和正义,不为私利和私心所左右。
17. 保持谦虚和谨慎,不自负和骄傲。
18. 保持自律和自我约束,不放纵和妄想。
19.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欺凌和胁迫他人。
20. 保持谦卑和敬畏,不轻视和嘲笑他人。
21. 坚持真理和正义,不妥协和投降。
22. 保持谨慎和警觉,不掉以轻心和大意。
23. 坚持理性和理智,不冲动和盲从。
24. 保持良心和正义,不为权力和利益所迷惑。
曾国藩十二字名言
曾国藩十二字名言曾国藩十二字名言为: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曾国藩借着12个字,告诫自己做人要收起傲慢的尾巴,适度的示弱。
正所谓:过刚易折,过柔则靡。
做人做事,都应有所底线,保留尺度。
凡事以义为先,以柔善为方。
如此方可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进退自如,稳操胜券。
01、敬胜怠懒惰、懈怠,是人生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懒惰的心只会将我们越拖越垮,直至一蹶不振,再也难出头。
我们一旦屈从于堕怠的心理,不思进取,放弃努力。
一切努力也会打水漂。
华为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它之所以能够在国外势力压制之下屹立不倒,除开雄厚的实力和过硬的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任正非优秀的领导能力。
任正非将“懈怠”定为华为管理层的第一大忌,为此,他还特意列出了“管理者18种懈怠的行为”,让公司员工引以为戒。
正如曾国藩家训里所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杜绝懒惰,成就自己。
生命不止,努力不绝。
不断努力的人,必然能够收获相应的报答。
02、义胜欲曾国藩为官数载,有一个字贯彻在心,那便是:敬。
他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人,修人以孝,修孝以敬。
修身的根本就在于一个敬字,即用仁义约束自己,战胜私欲。
曾国藩说:“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
在攻打安庆之后,他的弟弟拖了很多东西回家,准备大兴土木,修盖楼堂馆所。
曾国藩在知道后,寄去信件严厉制止。
同时,斥责弟弟,要做个有敬畏,有道德的人。
电影《长恨歌》里有一句话:“什么是人?欲望满身。
”生而为人,肉体凡胎,有欲望、有私欲都很正常。
但是放任欲望疯长,纵容私欲扩大,人生就会走偏。
做人,要学会依照天理做事,凭着良心成事。
克制住内心的欲望,不断精进自己,成就人生。
03、知其雄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但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做到观察别人,却无法做到洞悉自己。
知其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都在哪里。
看懂自己,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思想家苏格拉底走在路上,他与行人攀谈,问他:欺骗是不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行人说,当然不是,欺骗是一种害人的行为。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曾国藩做人八大经典句子
曾国藩做人八大经典句子
1. 为官以诚,俭以养廉。
2. 事不宜迟,迟则生变。
3. 行胜于言,实胜于词。
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 欲速则不达,欲稳则不移。
6.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7. 不痛不痒的日子,不足为人。
8. 君子事人,以德为本。
9. 不怕输在起跑线上,只怕停在终点线前。
10. 凡事早计划,凡事快执行。
11. 平时不矜,临事不惧。
12. 大事严肃,小事从宽。
13. 求贤若渴,视世不见贤。
14.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去做。
15. 生活如战场,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够取胜。
1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秋万代,不屈不挠。
17. 需要勇气去承受苦难,需要智慧去面对挫折。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导语: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一、做到三个字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贤。
他做人做事归纳起来,强调“三贵”,也就是三个字。
1、做到“恒”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常者,恒也。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
”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
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
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所谓“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的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2、做到“勤”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愉睡觉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
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由这个故事可见曾国藩之勤奋苦读。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化人物之一。
他注重家风家训,为人所称道。
以下是曾国藩家风家训的10条:
1. 以诚待人:真诚对待别人,不欺瞒、不虚伪。
2. 尊重长辈: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敬重师长。
3. 勤奋努力:做事要勤奋努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4. 识时务者为俊杰:明了时局,把握机遇,才能成就大事业。
5. 谦虚谨慎:做人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自满。
6. 庄重肃穆:言行庄重肃穆,不轻浮、不嬉皮笑脸。
7. 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有愧于心,才会更加刻苦努力。
8. 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在困难面前不耐烦、不气馁。
9. 忠诚正直: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廉洁正直,不屈服于任何权力和金钱的诱惑。
10. 以身作则: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始终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概括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概括曾国藩家训中的经典准则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家训以其实用性和针对性而闻名。
曾国藩的家训凝聚了他对人生道德、处世哲学和为政治未来作出贡献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曾国藩家训中最经典的几个准则。
1. 诚信正直:曾国藩非常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他认为诚信是立足社会、建立良好声誉的根本。
在家庭关系中,诚实坦率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在社会交往和政治事务中,诚实坦率则能树立起一个人的威信和影响力。
2. 勤奋努力:曾国藩一生以勤奋著称。
他强调个人奋斗和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功。
3.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家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曾国藩也高度重视这一准则。
他认为孝道是一个人品格的基础,通过孝敬父母,可以培养出品行良好的个人,以及维系家庭和睦的社会基石。
4. 忠诚事业:曾国藩忠于国家和事业,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提倡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他的忠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曾国藩家训中最受推崇的准则之一。
5. 自律自省:曾国藩主张个人自律和自省,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反省,以修正错误,提高自己的品德。
自律和自省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并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尽管曾国藩的家训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和教诲,但这些准则是他家训中最经典和影响深远的。
曾国藩通过这些准则的传承,将他的价值观以实际行动示范给后人,成为了精神领袖和励志楷模。
这些准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指引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宝贵遗产。
曾国藩-做人36字诀
做人36字诀曾国藩1.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將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恒: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3.专: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4.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5.裕: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6.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7.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8.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9.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10.明: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11.实:靠岸“认真”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曾国藩做人的十大方法
曾国藩做人的十大方法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名臣,他在做人方面深受人们敬仰,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这些佳话中蕴含着他做人的十大方法,以下是详细介绍:一、自尊自信曾国藩自尊自信,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鼓励孩子在身体、智力、品德方面充分发展自己。
二、推己及人曾国藩在做人方面非常注重“推己及人”,他关心他人的需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
三、宽容与体谅曾国藩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宽容,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和难处。
他常常能够放下过去的矛盾,和解和谐,和别人一起为公共利益而进步。
四、谦虚谨慎曾国藩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断深入了解别人的想法,使自己不因性格缺陷而陷入困境,并且能够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时保持镇静。
五、慷慨大方曾国藩对别人慷慨大方,愿意为别人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他也乐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承认义人之言,通过合作与伙伴们共同获得成功。
六、勇于承担责任曾国藩勇于承担责任,没有逃避和规避,即使他是在困苦和压力下面临挑战,他也会开始行动,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七、坚守底线曾国藩在做人方面还坚守自己的底线,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并且在处理问题时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八、注重实际效果曾国藩做人方面注重实际效果,他喜欢用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他清楚自己要实现什么目标,怎样才能最快地达成。
九、勇于创新曾国藩勇于创新,他非常崇尚科技和新思维方法,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去解决旧问题,并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经验,成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上的标志性人物。
十、追求卓越曾国藩生命的全部精力都用来追求卓越,追求人类更高的精神境界。
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卓越的事业,即使在做人方面,他也能做到卓越。
综上所述,曾国藩做人的十大方法,概括了其勇于承担责任、实践创新、注重实际、追求卓越、坚守底线等方面的行为准则,这些方法适用于我们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场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宋代佚名作《柳塘秋草图》
草,遍布天下,《说苑》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草是世间凡物细物,比起花来,专写草的诗历来不多。
人们谈诗及草,也不过“池塘生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类。
然而草诗虽少,却值得一读。
首先,丰草绿缛,既可以饲养牛羊,又可以美化环境,诗人本该大写特写,可偏偏重花轻草的多,也是一憾。
为草代鸣不平的是宋代曾巩,其《城南》诗曰:“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说桃李花虽然秾艳芳菲,繁华一时,但转瞬纷落而逝,只有青青草无声地染遍大地。
草诗中,明代杨基有一首七律:“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尤佳,故笔者认为去中间四句,首尾合成一首绝句最好。
据《穷幽记》载,“午桥上小儿坡茂草盈里,晋公每使数群白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晋公以白羊妆点碧草,随心设计景观,是绝好的雅兴。
这段话可为杨基诗添注。
读杨基诗时,让人想起《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以算是今古写草原壮观最好的诗句了。
庭园草比原上草虽然纤弱一些,但绿茵翠坪能将花木、亭台、楼阁浑然一体,也必不可少。
笔者在新加坡公园草坪上见过一英文木牌,译成汉语就是“爱护草
坪,它与你的生存息息相关。
”此言极是,但缺乏一点诗情和幽默,不如唐代郑谷春游时写的那首《春草》:“花落江堤簇晓烟,雨余草色远相连。
香轮莫碾青青破,留与游人一醉眠。
”诗人祈求游人的香轮不要把青青的小草碾破,其怜草爱草之情也溢于诗外。
晴日眠草,闻着草香,望着白云蓝天,应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
所以,读了唐僧皎然的“芳草白云留我住,世人何事得相关(《题湖上草堂》)”,宋代王安石的“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题舫子》)和明代李东阳的“津吏河上来,坐看青草短”(《响闸》)后,恨不得抛却俗事,去诗中一游。
再者,草虽凡物细物,却有许多令人敬仰之处。
例如小草春绿秋黄,枯荣自在,何曾有名利之累?杜甫有“春草不知名,蒙茸被远汀”,韦应物有“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明代李东阳有“过烟披雨见蒙茸,平野高原望不穷。
同是一般春色里,年年各自领东风”等诗句,都是赞扬小草点缀春色而又无所企求的潇洒。
宋代刘敞有首草诗,构意很有特色。
诗曰:“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便不生。
”说原上草热爱大自然,不恋俗尘闹市,写出了小草的清骨,颇为小草扬眉吐气。
唐代罗邺有首《芳草》与上诗相似,诗曰:“曲江岸上天街里(指皇城内的街道),两地纵生车马多。
不似萋萋南浦见,晚来烟雨半相和。
”罗诗偏重客观比较,虽然生嫌皇城草,儒雅不失分寸,终归不如刘诗含蓄深刻。
罗邺还有一首《赏春》,是明说春风,实写春草,又转叹世态炎凉的。
诗曰:“芳草和烟暖更青,闭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说芳草不拘穷家僻巷的门庭冷落和皇苑贵府的要道显赫,一概“和烟暖更青”;明说“春风不世情”,实则赞扬芳草的“不世情”,顺便也
旁敲侧击了“人间事”的势利。
与杜牧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一样抑人扬物,正慨叹人事之不然也。
以芳草言美人,喻政治抱负,或君臣不遇或高才不仕的骚情楚声,自屈原以来已成中国文人文学的一个传统。
笔者曾为屈原碑林撰一联曰:“一介孤标,千秋正气,而今忠义,仍称清怀高节铮臣胆;香以沅芷,洁本澧兰,自此风流,长道芳草美人君子心。
”下联正是言此。
从这一点去关照唐代高适的“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清代宋思仁的“汀洲香草情难尽,岸浦丹枫怨未除”、近代谭嗣同的“汀洲芳草歇,何处寄离忧”等,能读出诗中深层的意味。
前时翻阅一篇诗词鉴赏文章,内举朱熹的一首诗:“春到寒汀百草生,马蹄香动楚江声。
不甘强借三峰面,且为灵均作杜蘅。
”(《戏答杨庭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其二)。
鉴赏文作者对诗的第二句望字生义,说“凭吊屈原的人络绎不绝,马蹄声动楚江”,又引宋代画院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试天下画手事作证。
然而,此“马蹄香”却非彼“马蹄香”。
《集注》曰:“杜蘅,似葵而香,叶似马蹄,故俗云‘马蹄香’也”。
朱熹此诗,首句先作总说(“春到寒汀百草生”),次句拈出“马蹄香”单说,一是见怜于芳草,一是见爱于屈原(灵均),所以结句归题“且为灵均作杜蘅”,顺理成章。
草虽凡物细物,一旦写入诗中,即是声色生情之物,读者岂可忽略。
不过,读诗文当粗心处,不妨粗心。
例如唐代刘禹锡《陋室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
苔,本也是草,句中“苔、草”同用,但不碍文义,而且以“上阶”和“入帘”写出了苔绿草青的动态,读者自不必计较“苔、草”是否“梨和水果”的关系了。
但是,当细心处还得细心。
例如杜甫写王昭君的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粗心人读此,匆匆一瞥,皆不知“青冢”之妙。
如果参照《归州图经》说“胡中多白草,王昭君冢独青,号曰青冢”,则
易生遐想。
此说真假难考,但读者皆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不妨静心一想:对王昭君,青草尚且多情见怜如此,何况人呢?这时方才解得老杜下字的用心。
清代诗人陈恭尹写过一首《边草》,也说到昭君墓草:“何心荣与悴?今古恨无穷。
雪散烧痕上,青归战血中。
天长垂大漠,地远后东风。
独有明妃冢,年年似汉宫。
”此诗作法足供揣摩。
首句一喝而起,转评论为问句,奇笔。
如直接评论说边草“不思荣与悴”,则堕入俗道。
次句以转为承,断语在前,又一奇笔。
前两句的意思是,虽然边草不思荣悴,但今古遗恨却绵绵不尽。
若以散文句写来,料会平淡无味;以诗矫矫曲折而出,抖起多少精神!中二联全承“恨无穷”出,三四句分写人事战事之恨,五六句分写自然地理之恨,得合分(法)之妙。
最后两句特地拈出“明妃冢”说,只点到“年年似汉宫”五字,未道明妃冢草而“草”字已出(点题),未道冢草青青而颜色已见,觉着字面上在说冢草青色“年年似汉宫”,实则首尾呼应,仍然在说汉宫“今古恨无穷”。
“恨”字立骨,篇圆如此,文字极省又意味不乏,非老手不能为。
读诗明义,如果又能善解作法和构意的妙道,诚如《荀子》所谓的“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因众人的褒贬而动摇,不因取悦观者的耳目而迎合),独自静静地品味比较,岂止阅读一乐?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不可无诗,诗中也不可无草。
读点草诗,陶冶一下情操,好像还能学到点什么。
(林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