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1(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放一块喷过香水的手绢在讲台上。
读古诗,品自然: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提出问题】1.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什么?2.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3.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新课引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播放分子和原子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5.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并及时给予反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1.书写常见分子和原子的化学式。
2.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计算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关系。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收获。然后,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展示分子的运动、原子的结构模型等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2.对于难点内容,采用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其次,通过问题驱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关系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引入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瓶汽水,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汽水会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气体分子在液体中的存在和行为的思考。
接着,我会拿出一个铁片,询问学生:“为什么铁片在空气中会生锈?”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到铁原子与氧气分子之间的反应。通过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 (1)
原子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质量、体积小
物理变化
分子不会变为其他分子
化学变化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分子
氧化汞受热分解
△ 氧化汞 氧化汞分子
拆 分
汞 + 氧气 汞原子 氧分子
结 合
汞原子
氧原子
化学变化实质: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000 L氧气可以压入40 L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无色液体 浓氨水
A
酚酞溶液是一种指示剂 遇到碱性物质变为红色
酚酞溶液变红 氨水不变色
氨分子运动到A 不同分子的运 烧杯使酚酞变红 动速率不同
AB
酚酞溶液 浓氨水
宏观 物质
反映 构成
小结2
微观 分子 原子
有间隔 不断运动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活动一 寻找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证据
化学史
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粒子
一氧化碳分子排成的人形图 通过移动铁原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
分子
水
汞
汞原子
氧气
水分子 氧分子
金刚石 碳原子 氢 气
氢分子
氨气
氨分子
宏观 物质
小结1
反映 构成 构成
微观
分子 原子
生活中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着
糖块放到水里会“消失”,水却有了甜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为什么等质量的水沸
为什么湿衣服经晾
腾后体积变大
晒后变干
为什么等质量的水沸腾后体积变大
加热
液
加热
气
态
态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及它们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作业加深对分子与原子特性的理解,为后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 要求学生阅读《分子和原子》的教材内容,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观看分子与原子构成的微视频,掌握物质组成的微观知识。
2. 动手实验:- 设计家庭实验:通过使用各种家庭物品,如白糖、食盐等,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溶液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物质组成的可见变化。
- 利用实验室的模型,指导学生亲手搭建分子的简单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形态与运动方式。
3. 课后调研:- 分组合作调查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例如蛋白质分子、有机化合物在食物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 每组提交一个详细的调研报告,包含该类应用的概念解释及对应的现实例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确保作业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
3. 动手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注意安全操作。
4. 课后调研需保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并通过实例和资料加强证明,小组提交的报告要求思路清晰、表述完整。
5. 每个部分的作业内容完成后应写一份个人总结,说明在完成过程中的体验和学习到的东西。
四、作业评价1. 评判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定义、特性等是否准确理解。
2. 对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课后调研能力进行评价,如实验步骤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合理以及调研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等。
3. 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书写规范程度进行评价,包括格式是否正确、字迹是否清晰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指出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其区别;2.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能够识别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4.掌握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和区别;2.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3.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示意图进行讲解;2.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3.练习法:通过识别化学式和转化为化学等式的练习来巩固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出本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区别(15分钟)首先,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3. 示范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识别(15分钟)通过示范几种常见物质的分子式和原子式,让学生学会识别分子和原子的表示方法。
例如:•水:H₂O(分子式),H(原子式)•氧气:O₂(分子式),O(原子式)4. 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20分钟)讲解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个例子:化学式:H₂ + O₂ → H₂O然后,分解化学式并转化为化学等式:2H + O₂ → 2H₂O解释每个符号和数字的含义,并演示如何将化学式转化为化学等式。
5. 练习巩固(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提供一些化学式,要求学生将其转化为化学等式。
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式转化的步骤和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请同学们根据课堂讲解,整理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笔记,包括概念、性质、构成等。
2. 概念辨析: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哪些现象是由分子或原子引起的。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食物的腐烂、金属的生锈等。
通过这些实例,进一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3. 实验分析: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分子的运动情况。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分子的基本性质,并思考如何影响分子的性质。
4. 知识应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分子和原子知识,思考并解答以下问题:a. 解释为什么水能溶解其他物质?b. 为什么酒精挥发却不凝结成固体?c. 为什么食物会腐烂?d. 为什么金属会生锈?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
2. 认真阅读课本,确保理解作业目的和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3. 实验时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
4. 按时提交作业,如有疑问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将基于学生的课堂笔记、问题回答、实验分析报告以及团队协作表现等方面进行。
2. 对于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分子和原子知识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将给予耐心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逐步提高化学素养。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同学们在作业中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
2. 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答疑解惑,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反馈给学校教务部门,以便于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初中化学课程《分子和原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
九年级化学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二、教学重点了解分子的根本性质,能运用分子的根本性质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三、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四、实验用品:带香水的手帕〔用瓶装好〕、烧杯〔装有热水〕、药匙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带着香水的手帕围绕学生走一圈。
同学们,你们闻到什么了吗?为什么会闻到香水的香味?前段时间经常下雨,雨后地面的水哪里去了?当你经过加油站,会嗅到什么气味?湿衣服为什么经过晾晒就会变干?为什么阳光下干得更快?糖块放到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通过视频和实验来解答。
〔二〕探究新知【提问】这段视频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答复】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过渡】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这些微小粒子的存在。
【学生实验3-1】思考:在静置的水中,为什么品红扩散后,液体都呈红色呢?〔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不断向水中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讲解】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
【过渡】有谁直接用肉眼看见过分子?(生答:没有见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生答:因为分子很小。
)分子到底有多小?下面我们结合一些事实来想象一下。
【阅读提示】一滴水很渺小,小小的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请在教材48页最后一段中上找一找,(生答:×1021个水分子,约合17万亿亿个)【过渡】17万亿亿是个什么概念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8页最后一段第2-3行。
【讲解】有人做了这样的计算: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要想把一滴水全部喝到肚子里去,竟需要五十万年的时间。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以后知识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3)学习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4)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重点、难点(1)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的特征,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2)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进入情景,认识物质微粒性展示目标,[引入新课]介绍生活中的现象引言:生活中无数现象让我们产生疑问“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世界。
展示图片:放大1000万倍的酒精图片、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过渡:同学们,眼见为实。
今天我们用高科技已经能亲眼见到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一:分子。
学习目标思考,进入情景微观观察思考,感知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了解目标,有的放矢感悟化学源于生活从实物图像中感知分子的存在。
启发诱导,探究分子的特征[展示] 分子放大到指甲大,同样比例放大手可以握地球---图片[思考]这幅图片说明了分子有什么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魔术“消失的水”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提问:“水为什么会消失?消失后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魔术现象,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微观世界产生兴趣。
-强调化学研究的微观领域,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与原子的性质、表示方法等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教学内容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其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奥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铁的生锈等,引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
间隔
问:从以上实验你们得到什么启发?请举例固体液体气体
设问:分子是什么呢?
【展示实物】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模型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讲解引导:
水的蒸发过程中,
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变化)没有变,仍为原来的水分子。
水的分解过程中,
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板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O
H
H
H
H
O
O
O
H
H
H
H
O
O
H
H
H
H
O
O
H H
H H
O
更直观的使学生感
受到分子的变化,形
成分子概念,通俗易
懂。
(六)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选择题:
1.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在加压条件下,25 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能够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由此能够说明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持续地运动
填空题:练习
联系生活,加深理
解,学以致用,能用
分子的观点解释日
常生活的现象和问
题,体会“生活处处
有化学”。
O
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共21张PPT)
《分子和原子》
水的蒸发过程
分析: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
变化。
分子间的间隔变了
• 过氧化氢分解
过氧化氢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化
学性质也改变了
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特征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 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和原子》
3、分子的构成:
H
例:
O
一个氢原子 一个氧原子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 分子变大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 原子间隔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 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和原子》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
是( B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 分子是有质量的 一起,体积小于200mL
(CCl4)
氢分子
(H2)
练习:
1、氨气体是由___氨_分__子______构成的,一个氨分子是由 __1__个_氮___原子和__3__个__氢____原子构成;
2、水是由___水_分__子___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__1__个 __氧__原子和__2__个___氢___原子构成; 3、四氯化碳是由_四_氯_化_碳__分_子__构成的,一个四氯化碳分子是 由___1_个___碳___原子构成和_4___个__氯____原子构成。
实验3-1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加入少量品红
1、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不断扩散而使溶液变红。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国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前两单元我们已经学习空气、氧气等知识,从宏观认识了一些物质。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的科学课、初中的生物课、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它们。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情景教学。
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洒香水的手绢、物质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
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
采用实验探究与漫画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明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三、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的一定条件。
但是从具体的宏观物质到抽象的微观粒子仍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跨越,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微观粒子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但是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验现象能够分析产生现象的本质,从而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
2、学法四、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化学九年级上册(不分层)分子和原子 知识讲解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分子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
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024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分子和原子-1教学设计
【活动1】寻找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实证
【小结】用宏观现象反映微观情况;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4分30秒
环节二验证微观粒子的性质
【总结】通过生活经验总结微观粒子的性质
【活动2】利用化学实验验证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
【小结】微观粒子的性质;用微观视角解释宏观现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初三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分子和原子
教科书
书名:化学九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2.认识分子的性质,并能用微观视角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宏观现象
3.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9分45秒
环节三
利用水分子模型解释宏观现象
【展示】一滴水中的数据,并引出模型的概念
【活动3】假设水分子的模型,并解释2种水的物理变化
【活动4】假设水分子的模型,并解释电解水的化学变化
【总结】1.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
2.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3.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学习模型的科学方法,培养想象、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5.通过模型解释宏观实验并修正模型的过程,初步感受宏观微观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视角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宏观现象
教学难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教学过程
时间
教Hale Waihona Puke 环节主要师生活动4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观察气体膨胀、溶液稀释等,验证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水和酒精的蒸发过程,提问学生:“蒸发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好奇心。
3.总结学生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分子和原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大小、运动、间隔等。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或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
3.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蒸发、气体的膨胀等。
3-1-1 分子和原子(1)-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原卷版)
3.1.1 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_______,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
2.证明物质由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_______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1. 分子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分子总在不断的________,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_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_____液态_____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________,遇冷时分子________;分子本身大小________。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
考点1.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例1.(2022秋·安徽蚌埠·统考期末)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根据该图无法获得的分子信息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变式1-1】(2022秋·辽宁锦州·统考期中)小张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一会儿后,杯中水都变红了,小张判断这是因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由原子构成,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变式1-2】(2022秋·山西·九年级统考期中)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表面通过探针移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这两个汉字是日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该操作说明原子是最小粒子不能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变式1-3】(2022秋·辽宁葫芦岛·统考期末)对下列教材图片的认识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苯分子之间有间隔C.品红扩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D.只有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变式1-4】(2022秋·山东德州·校考期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显微镜能观测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考点2. 分子的基本性质例2.(2023·湖南益阳·统考期中)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 成的。
•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
•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4.原子可以互相结合形成分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 红,静置,会有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 为什么闻得到香水的香味而没有看到它?
微粒非常小。
• 装在烧杯中的香水为什么不见了?
微粒可以运动。
• 为什么堵住了气筒出气口还可以压缩一部分 下去?
微粒之间有间隔。
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 子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 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微观分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
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想一想: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 别是什么?
联系: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不同温度下水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热水
冷水
这个这件东西儿,一边狂舞,一边发出“咻咻”的疑音。……突然间女主演A.霓妮婆婆加速地使自己短小的脑袋哼出墨蓝色的花籽味,只见她淡黄色细小钉子般的胡须中, 轻飘地喷出九缕竹节状的仙翅枕头蝇拍,随着女主演A.霓妮婆婆的旋动,竹节状的仙翅枕头蝇拍像婚纱一样在双臂上冷峻地复制出团团光树……紧接着女主演A.霓妮婆婆 又念起叽里咕噜的宇宙语,只见她短小的脑袋中,变态地跳出九组萤火虫状的烤箱,随着女主演A.霓妮婆婆的摇动,萤火虫状的烤箱像粉丝一样,朝着月光妹妹优雅飘忽的 玉臂怪蹦过来……紧跟着女主演A.霓妮婆婆也横耍着兵器像水牛般的怪影一样向月光妹妹怪蹦过来月光妹妹突然摆动思维离奇的精灵头脑一嚎,露出一副怪异的神色,接着 甩动水嫩香柔的粉颈,像暗黄色的多眉平原凤般的一摆,光泽的俏雅明朗的玉牙猛然伸长了五十倍,极似玉白色样的额头也顿时膨胀了五十倍。接着秀丽光滑的下巴剧烈抽动 抖动起来……清丽动人、会说话的的秀眉闪出土黄色的团团疑烟……明爽灿烂、颊如流光樱花般的嫩月脸跃出白象牙色的丝丝怪响。紧接着玩了一个,飞蛙元宵翻三千二百四 十度外加猫嚎板凳旋十九周半的招数……最后扭起轻灵雅秀、能够听懂远处动物语言的妙耳朵一嚎,威猛地从里面弹出一道余辉,她抓住余辉猛爆地一旋,一套凉飕飕、黑森 森的兵器⊙绿烟水晶笛@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振颤,一边发出“吱吱”的奇声!……突然间月光妹妹加速地使自己灿烂闪耀,美如无数根弯曲阳光般的披
几种分子的模型
H
O
H
水分子 (H2O)
O
O
氧分子 (O2)
H H
氢分子 (H2)
• 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 氢原子构成
•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 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水分子分解(图解)
H
O
H HH
O
H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 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发生化学变 化时,它们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 的物质分子。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肩金发跳动出淡紫色的球杆味,只见她青春跃动、渐渐隆起的胸脯中, 传世最新开服 今日新开传奇世界 新开中变传世 传世发布 快速窜出九串摆舞着⊙ 月影河湖曲@的香炉状的仙翅枕头盘,随着月光妹妹的转动,香炉状的仙翅枕头盘像草丛一样在双臂上冷峻地复制出团团光树……紧接着月光妹妹又念起嘟嘟囔囔的宇宙语, 只见她空灵玉白的嫩掌中,萧洒地涌出九簇抖舞着⊙月影河湖曲@的花苞状的水母,随着月光妹妹的晃动,花苞状的水母像纽扣一样,朝着女主演A.霓妮婆婆结实的手臂怪 蹦过去……紧跟着月光妹妹也横耍着兵器像水牛般的怪影一样向女主演A.霓妮婆婆怪蹦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亮橙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墨 灰色、景物变成了白象牙色、天空变成了暗白色、四周发出了典雅的巨响。月光妹妹优雅飘忽的玉臂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女主演A.霓妮婆婆短小的淡黑色皮球 般的脑袋,此时正惨碎成飞盘样的水红色飞渣,闪速射向远方,女主演A.霓妮婆婆疯嗥着快速地跳出界外,飞速将短小的淡黑色皮球般的脑袋复原,但已无力再战,只好落 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