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分子和原子如何解释

合集下载

分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分子定义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把其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molecule)分子由原子构成。

化学术语分子结构,或称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分子几何,建立在光谱学数据之上,用以描述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

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极性、相态、颜色、磁性和生物活性。

分子结构最好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测定,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分子转动也增加。

量子力学和半实验的分子模拟计算可以得出分子形状,固态分子的结构也可通过X射线晶体学测定。

体积较大的分子通常以多个稳定的构象存在,势能面中这些构象之间的能垒较高。

分子结构涉及[1]原子在空间中的位置,与键结的化学键种类有关,包括键长、键角以及相邻三个键之间的二面角。

阿司匹林分子渗透模型原子在分子中的成键情形与空间排列。

分子结构对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有决定性的关系。

最简单的分子是氢分子,1克氢包含1023个以上的氢分子。

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都连接到一个中心氧原子上,所成键角是104.5°。

分子中原子的空间关系不是固定的,除了分子本身在气体和液体中的平动外,分子结构中的各部分也都处于连续的运动中。

因此分子结构与温度有关。

分子所处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溶解在溶液中或吸附在表面上)不同,分子的精确尺寸也不同。

因尚无真正适用的分子结构理论,复杂分子的细致结构不能预言,只能从实验测得。

量子力学认为,原子中的轨道电子具有波动性,用数学方法处理电子驻波(原子轨道)就能确定原子间或原子团间键的形成方式。

原子中的电子轨道在空间重叠愈多,形成的键愈稳定。

量子力学方法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和近似的数学运算(由高速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对简单的体系才是精确的,例如对水分子形状的预言。

另一种理论是把分子看成一个静电平衡体系:电子和原子核的引力倾向于最大,电子间的斥力倾向于最小,各原子核和相邻原子中电子的引力也是很重要的。

初三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

初三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分子 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1. 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 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1. 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2.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根本区别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根本区别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根本区别好吧,今天我们来聊聊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那些事儿。

说起来,这两个家伙在化学界就像是好莱坞的明星,名声在外,但其实它们的关系可复杂得多呢。

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原子。

简单来说,原子就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像是万物的“砖块”。

你想想,咱们身边的桌子、椅子,甚至那块冰淇淋,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就像小小的珠子,聚在一起,能形成更大的结构。

再说说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这就像是把几个小珠子串在一起,变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

比如说,水分子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水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咱们离不开它,没水的话,感觉就像干了井一样,啥都不行。

分子和原子这两者的区别就像是单身汉和已婚人士,一个是独来独往的,一个是成对成双的。

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和分子又有什么不同呢?嘿,化学变化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事儿。

想象一下,咱们在厨房里做菜,做着做着,原材料一变,变成了美味的佳肴。

这里面就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重新排列。

原子在变化中其实是没变的,换句话说,原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它的“家”,它们只是换了个位置而已。

这就像是搬家,原来住在这儿的家具,搬完后都在新家里了,但家具的本身并没有消失。

而分子可就热闹多了。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形成新的分子。

比如说,水分子遇到其他化学物质,它们可能会分开,重新组合,变成新的东西。

这就像是参加派对,每个人都在寻找合适的搭档,找到合适的后,便会组成新的组合。

嘿,有时候甚至会变成一盘色拉,各种材料混在一起,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这样一来,化学反应就变得生动有趣了。

有趣的是,分子的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者吸收。

比如说,燃烧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你把木头放进火里,原子在那儿“嬉戏”,分子也在忙着拆分和组合。

结果就是,咱们得到了热量和光。

这就像是开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大家都在尽情享受,热情四溢。

相比之下,原子在这场派对上则显得有些安静,它们就像是派对的幕后支持者,始终在那儿默默工作,确保一切正常。

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分子与原子的比较与区别和联系

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分子与原子的比较与区别和联系

2022年中考化学考点---分子与原子的比较与区别和联系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探究:分子与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列表比较如下:
分子原子备注
相似点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原子很小,原子之间也有间隔,也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分子与构成分子的原子相比,原子更小,但并不是说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不同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不能再分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小粒子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探究: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就是一个“破而立”的过程,即在一定条件下,构成原物质的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再由这些分子构成物质,有的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

如氧化汞发生分解反应时,在受热的条件下,每个氧化汞分子分成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构成了氧气,大量的汞原子直接构成了金属汞。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和相互作用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和相互作用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和相互作用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电磁力相互作用保持着原子的稳定性。

二、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构成的稳定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中的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三、原子的相互作用1.电磁相互作用: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存在电磁相互作用。

在原子内部,正电荷的质子与负电荷的电子之间相互吸引,使原子保持稳定。

2.强相互作用:原子核中的质子之间存在一种很强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强相互作用。

这种力使得质子能够聚集在一起,形成原子核。

3.弱相互作用:原子核中的中子与质子之间存在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弱相互作用。

这种力在某些核反应中起作用,如β衰变。

四、分子的相互作用1.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的瞬时偶极矩引起的吸引力,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存在于所有分子之间,包括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2.氢键:分子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静电作用力,发生在带有部分正电荷的氢原子与带有部分负电荷的氮、氧或氟原子之间。

氢键比范德华力强,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

3.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通常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氯化钠(NaCl)。

4.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如水分子(H2O)中的氧氢键。

5.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相互作用力,金属原子失去部分外层电子,形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金属键,使金属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

五、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熔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点越高。

如离子晶体(如食盐)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如冰)。

初中化学分子与原子的区别知识点

初中化学分子与原子的区别知识点

初中化学分子与原子的区别知识点在我初中学习化学的那段日子里,分子和原子这俩概念,可真是让我好好地琢磨了一番。

先来说说分子吧。

分子就像是一群小伙伴手拉手围成的一个小团体。

比如说水分子(H₂O),它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紧“抱”在一起形成的。

你看,这就像咱们班里的小组,几个关系好的同学总是凑在一起,一起完成各种任务。

分子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比如说氧气(O₂),氧气分子让氧气具有了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这些化学性质。

这就好比我们班的某个兴趣小组,他们的共同爱好和特点决定了这个小组的特色。

而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就像我们班小组重新分组一样,原来的组合可以打散,重新组合成新的小组。

比如水电解的时候,水分子(H₂O)就被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这些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了氢分子(H₂)和氧分子(O₂)。

再讲讲原子。

原子呢,就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小超人”,虽然个头小,但能量可不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它不能再分啦。

比如说铁原子(Fe),不管铁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铁原子始终保持着铁的特性。

这就好像咱们每个人身上独特的性格特点,不管环境怎么变,骨子里的某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

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乒乓球台就相当于整个地球那么大!你能想象这有多小吗?而且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这就像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还记得有一次上化学实验课,老师让我们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

那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在放入铁钉之后,慢慢地颜色就变浅了。

当时我就特别好奇,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后来老师给我们解释,原来是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和铁原子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单质。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和离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物质。

我瞪大眼睛看着那些微小的变化,心里想着: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子和分子,居然能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还有一次,我在家做练习题,遇到了一道关于分子和原子的难题。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分子和原子结构解析

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分子和原子结构解析

原子:物质的基本组成 单元,由质子、中子和 电子构成,具有特定的 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
分子和原子的组成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 原子组成,它们通 过化学键连接在一 起。
原子由位于原子中 心的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组成,原子核 又由质子和中子组 成。
分子和原子的组成 是构成物质的基本 单位,对物质的性 质和变化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物理性质: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和大小,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其能级和跃迁。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略有 不同。
放射性:某些原子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这种原子被称为放射性原子 或放射性核素。
原子中的能量状态和跃迁
原子中的能量 状态:原子中 的电子在不同 的能级上运动, 形成不同的能
量状态。
电子跃迁:电 子在不同能级 之间跃迁,吸 收或释放能量, 产生光谱线。
跃迁类型:自 发跃迁、受激 跃迁和诱导跃
迁。
能量守恒:在 跃迁过程中, 总能量保持不
变。
分子和原子的 应用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结合、分离和重新组合来形 成新的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等方式相 互作用。
小学科学课堂 中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和探究分子和原子结 构
模型制作:让学生动 手制作分子和原子的 模型,增强感性认识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观点,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 多媒体课件、动画等 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 学,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理解能力
分子结构解析

3.1分子和原子(考点解读)

3.1分子和原子(考点解读)

3.1 分子和原子(考点解读)(解析版)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9)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区别是:它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用“组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④对于分子、原子和离子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是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分子原子(1)分子极小,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受热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①应用:用分子不停地运动解释闻到气味、溶解、扩散、挥发、蒸发等生活现象。

用分子运动受温度的影响解释太阳下晒湿衣服比阴凉处干得快。

②分子运动实验的证明浓氨水显碱性,有强烈的挥发性。

酚酞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红。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3)分子间有间隔①分子间间隔大小: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较小。

解释生活现象:气体体积容易压缩,固体和液体较难被压缩。

②分子间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a、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

(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主要内容: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知识要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特点:①小。

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一滴水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真实存在着。

②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总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

如:100℃时,氢分子的平均速率能达1.987 km/s。

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的次数是受条件影响的,压强大了,分子挤在一起,碰撞次数多;分子轻,分子的运动速率大,碰撞次数也多。

据推算,标准状况下,每秒钟每个氢分子可能碰撞150亿次。

③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也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原因。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①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此定义只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②化学变化:分子的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③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④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

3.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1)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2)原子物质例如:①金属②稀有气体③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课件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①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这是化学变化。 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组成和性质是 固定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 的,它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或反应中各原子种类和数目未发生改变等)
典例精析
【解析】 从第一个图分析知:每一个碳酸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 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对比第一、第二个图可知,在此变化过程中 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一个碳酸分子分解成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 和三个氧原子,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 化中的最小粒子;第二、第三个图说明,原子可重新结合成分子,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结合成一 个二氧化碳分子。
谢谢观看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注意】①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物质 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 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 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如构 成金刚石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
典例精析
【例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 表示氧原子),下列根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D )

化学九年级上册(不分层)分子和原子 知识讲解

化学九年级上册(不分层)分子和原子 知识讲解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分子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

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二、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地位与作用九年级化学总共分上下两册,分子和原子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入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三、知识要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有两个知识点:物质由微粒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自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走过花铺会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品红在水中扩散,有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如何分别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如何分别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如何分别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是化学领域里不同概念的描述。

首先,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参与者,其组成可以是一种元素的多个原子(如氧气O2分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如水H2O分子和二氧化碳CO2分子)。

分子具有独立的存在形态,可以自由运动。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许多化学性质和反应都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影响的。

其次,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细胞核和绕核的电子组成。

细胞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荷,绕核运动。

原子的种类由其细胞核中的质子数目决定,这个数目被称为原子序数,代表该原子所对应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

离子是物质中的带电粒子。

当一个或多个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时,会产生带电粒子。

正电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正电荷;负电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额外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负电荷。

离子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由正负电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最后,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物质,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分别在元素周期表的不同位置。

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因此具有相同的基本化学性质。

元素可通过化学反应组合成为化合物,并通过物理手段(如电解)得到纯度较高的物质。

在化学领域,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是描述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不同概念。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

分子与原子的概念

分子与原子的概念

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中,分子与原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探索和解释物质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通过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分子与原子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

它是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可以是同种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组成的。

例如,氧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而水分子(H2O)则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二、分子的特征1. 形状:分子的形状取决于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和空间排列。

分子可以是线性的、三角形的、四面体的等等。

不同的分子形状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方式。

2. 质量:分子的质量由其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决定。

通过测量分子的质量,可以确定其化学式和摩尔质量。

3. 动力学性质:分子在空间中不断运动,具有自身的动力学性质,如振动、转动和平动。

这些运动对分子的能量、反应速率等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三、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心运动。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数量的质子决定。

四、原子的特征1. 原子序数: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个确定的原子序数,即核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位置。

2. 原子量: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个相对原子质量,表示一个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

原子量通常以摩尔(mol)为单位表示。

3.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围绕核心以不同的能级运动。

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五、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分子的性质和行为取决于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化学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考纲要求】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的构成,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知识网络】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特征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构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成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物质原子质子(带正电)构成原子核(带正电)结构中子(不带电)构核外电子(带负电)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阳离子离子分类阴离子【考点梳理】考点一、分子(高清课堂《物质构成的奥秘》一、2)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分子有什么化学性质,由这种分子聚集成的物质就有什么化学性质。

如一氧化碳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分子的聚集状态决定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水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水呈液态,水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水呈气态,水分子规则排列,不能自由移动时水呈固态(冰)。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2.分子基本性质:(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一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隙,且不断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用此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等。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如氢分子能与氧分子反应,而水分子不能与氧分子反应。

【要点诠释】用分子理论解释物理、化学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如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变;通电氢气+氧气,在此反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应中,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

分子与原子的化学式

分子与原子的化学式

分子与原子的化学式1.引言1.1 概述在化学领域中,分子和原子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以及材料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粒子。

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实现化学键的形成。

分子具有特定的化学式,用于表示分子中不同原子的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更基本的单位。

它是物质中最小的粒子,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原子由一个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的种类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决定,而原子核外的电子数量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式是表示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方法。

分子的化学式通常使用元素符号和表示化学键的连接线来表示不同原子之间的比例关系。

原子的化学式则使用元素符号和表示原子核中质子数量的下标来表示不同原子的种类。

本文将重点探讨分子和原子的化学式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其重要性。

我们将讨论不同的表示方法,并探索分子和原子的化学式在化学反应、材料科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总之,分子和原子的化学式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材料性质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的化学式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推动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分子与原子的化学式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说明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包括分子的化学式和原子的化学式两个部分。

在分子的化学式部分,首先会对分子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然后会详细介绍分子的化学式表示方法,如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表示方法(比如分子式、结构式等),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示意图来解释和说明。

初中化学离子分子 原子 化合价 化学式 综合讲义

初中化学离子分子 原子 化合价 化学式 综合讲义

初中要点复习(一)一、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一)分子的认识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1)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

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的认识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5、原子的基本性质:(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原子:分子:例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不能再分(1)构成原子的粒子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序号,原子不显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中的分子和原子如何解释(补充资料)
世界上的东西,各色各样,品种繁多。

其实,这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譬如水、二氧化碳、粮食、糖、盐、酒精、铜、铁、铝、石灰、玻璃等等都是物质,现在已经知道的物质就有几百万种。

这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是这些物质中能够单独存在,并有着这一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分子有多大?这可没准儿,分子有大有小,大小相差得很远。

像塑料,蛋白质的分子就很大,被称为"分子",是分子世界的巨人;而铁、铜的分子却很小,是分子世界的小不点儿。

大大小小的分子,又都是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原子所组成的?原子的个儿大小差不多了。

塑料,蛋白质的分子之所以大,因为它们是由很多原子组成的。

而铁、钢的分子之所以小,是由于它们只是由一个原子组成的。

原子真是小极了。

我们常常用"芝麻那么小"来形容小,其实,芝麻与原子比起来,好像地球与芝麻相比一样;50万到100万个原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直径那么大。

分子和原子又小又轻。

例如水的分子,它大约只有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克重;也就是说,在小数点后头还得挂上22个"0"呢。

水分子既然这样小,一滴水里的分子个数当然就非常惊人了。

如果一个人每秒钟数一个水分子,一秒钟一秒钟不停的数下去,整整1000年,也只不过数清了普普通通的一滴水里全部分子的五百亿分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