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名分布的特点及地名标准化问题
广东乡镇地名的语源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高师理科学刊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第41卷第4期2021年 4月Vol. 41 No.4Apr. 2021文章编号:1007-9831(2021 ) 04-0077-06广东乡镇地名的语源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刘秀娟,周敏,梁立锋,尚志海,米小建,梅颖琛,黄国龙,梁兰(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广东湛江524048)摘要:地名是对地表某一特定地域范围的代称,记录着某一时期该地域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 观.以广东省21个市共1 581个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数理统计法、ArcGIS 的邻近度分析法,对广东省乡镇地名的命名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广东省地名密度与人 口密度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地理类地名里,地形类地名多分布在山岭岗地及沙洲 岛屿之上,水文类地名主要分布在水域、海岸附近,方位类地名因多用以指示方向所以分布较为 均衡;在人事类地名中,祥愿类地名体现了中国人由古至今对安居乐业、健康平安的美好期盼; 经济类地名与河流水系的分布存在一定关联性,解释了广东人“以水为财”的观念由来.关键词:乡镇地名;空间分布;广东省中图分类号:K921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3969/j.issn.1007-9831.2021.04.016Study on the etymological typ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township name in GuangdongProvinceLIU Xiujuan ,ZHOU Min , LIANG Lifeng , SHANG Zhihai ,MI Xiaojian ,MEI Yingchen ,HUANG Guolong , LIANG Lan(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48, China )Abstract : Placename is the name of a specific geographical area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record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region in a certain period. Takes 1 581 township names in 21 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naming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rules of township name by using historical document ,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ArcGIS proximity analysis method. The conclusions are following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nsity of place name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in Guangdong Province.Among geographical place name ,topographic place names are mostly distributed on mountain ridges and sandbanks.Hydrological place nam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near water areas and coasts.Azimuth place names ar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because they are mostly used to indicate directions.Among humanistic place name ,the auspicious place names reflect the Chinese people's wish to live and work happily , healthy and safe since ancient times.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place nam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iver ,which explains the origin of the concept of taking water as wealth.Key words : township namespatial ; space distribution ; Guangdong Province收稿日期:2020-12-19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pdjh2021b0315);广东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19KTSCX089);岭南师范学院人才专项(ZL1936);岭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LY1912,LP2036);岭南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作者简介:刘秀娟( 1980-),女,内蒙古包头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地理大数据挖掘与人文地理研究.E-mail : ****************通信作者:梁立锋( 1978-),男,吉林长春人,工程师,博士,从事地理大数据挖掘与人文地理研究.E-mail :****************78高师理科学刊第41卷地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承载单位,记载着某一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人类生 产生活情况、经济发展贸易往来等,不同地区在自然、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赋予了地区独特的地域 名称,承载着区域人民的精神情感,展示着区域内的特色文化,对地名的调查研究为保护区域独特的地名 景观奠定基础,有利于区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传统地名学侧重研究地名的 起源及含义,这些研究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分析等新技术被 应用到地名文化的研究当中,地名的定量化研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先6].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结合 GIS 技术与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广东省地名分布图像,结合地名语源分类结果,剖析地名空间分布特征,为 历史地理学、民族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等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广东省简称粤,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陆地面积17.98万km 2.截至2018 年末,全境范围常住总人口 11 346万人,人口密度为634人/km 2,密度较大.本文以广东省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地名数据来自广东省各市人民政府网,经搜集整理得到有效地名 1 581个,在统计基础数据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1)历史文献法.通过采取《广东省志步地名志》 的分类标准,将搜集的乡镇有效地名按地理和人事两大类进行分类.(2)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 软件对 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设x 为地名密度,y 为人口密度,通过对x 和y 进行标准化后 变量均值的积求得 Pearson 相关系数 R = 1/( n -1) X - X ” s x ][(y -刃 / s y ].其中:(x - X )/s x ,(y -刃/ Sy 为标准化变量,是样本均值和,为样本标准差,通过分析得出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的相关 性.(3 )空间分析法.运用ArcGIS 的空间分析能力对数据进行邻近度分析,利用坐标拾取器对地名进行 坐标数据查找并输入数字化表格(所有数据皆为WGS-84坐标系),建立GIS 元数据库.通过数据格式转 换实现数据库和属性数据一体化,运用ArcGIS 工具箱模块中的分析工具(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分析)对 乡镇地名与河流水系进行缓冲区分析,根据需要最后输出所需要的图像,简洁直观地展现分析结果.2广东省乡镇地名分类统计目前地名学的研究中,对地名语源类型划分尚未出现统一标准,但纵观地名研究,习惯性地把地名景 观划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7].广东省21个市1 581个乡镇的有效地名按地理和人事两大类进行分类.地 理类包括地形、水文、方位、生物、土壤、矿产、自然现象共7类(见图1),其中地形类、水文类、方位 类、生物类地名所占比例比较大.人事类包括祥愿、建筑、合并、经济、姓氏、传说、人物、政治、军事、 交通、行政机构、民族、耕作、文化、干支、节日共16类(见图2),其中祥愿、建筑、合并、经济类地 名所占比例较大.500400300200100 (<-)M&W 裂图1厂东省地理类乡镇地名类别及数量8060402000806040200刃12 I 16■建筑祥愿经济 合并13・15・I M I 26—43^^47^^h 干支 文化 耕作 民族 行政机构交通军事政治人物 传说 姓氏节日2广东省人事类乡镇地名类别及数量图92第4期刘秀娟,等:广东乡镇地名的语源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793广东省乡镇地名分布特征分析3.1广东省乡镇类地名统计分析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占据一定面积的土地,并居住一定数量的人口,所以推测空 间面积与人口数量可能对地名数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首先尝试单独分析空间面积与地名数量,区 域人口数量与地名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广东省乡镇类地名数量的多少与其面积大小/人口密度并不存在明 显的相关性,但是将三者结合,用SPSS 软件对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Pearson 相关性 系数为0.679,对应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为0.001,表明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见表 1,其中个案数为21).表1地名密度和人口密度相关性分析结果项目检验指标人口密度地名密度人口密度pearson 相关性10.679**显著性(双尾)0.001地名密度pearson 相关性0.679**1显著性(双尾)0.001韶关市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接近于最低值,是明显的谷值;深圳市的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最高,是明 显的峰值;佛山市至清远市的人口密度和地名密度较低,但两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整体趋势上,广东省 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地名密度越大的地区,其人口密度越大(见图3).云浮市揭阳市 潮州市 中山市 东莞市 清远市 阳江市 河源市 汕尾市 梅州市 惠州市 肇庆市 茂名市 湛江市 江门市 佛山市 汕头市 珠海市 深圳市3韶关市图广州市3厂东省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对比3.2广东省乡镇地名空间分析3.2.1基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乡镇地名分析 (1)地形类地名.自然环境中,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 和居住地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冏广东省地势整体北高南低,中南部多台地平原,北部、东北部、西部多山 地丘陵,山地面积占全境总面积的3/5以上.复杂多样的地形决定了广东省地形类地名占比大,且用字丰 富多样.广东省乡镇地形类别有山、石、田、岗、坪、洲、岭等,地形类地名有448个,约占地理类乡镇 地名的2/5,如五山、长岭、圭岗、长洲等,其中与“山”相关的地名最多,有60个,如油山、坪山、峡 山等,约占地形类地名的13.4%;与“石”相关的地名有51个,与“田”相关的地名有41个,与“岗” 相关的地名有38个,分别占地形类地名的11.4%, 9.2%,8.5%.地形类地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布最为密 集,潮汕平原地区次之,整体上分布得较为分散(见图4).这是因为广东省有粤北山地、粤东山地丘陵、 珠江三角洲平原、粤西山地台地四大地形区,莲花山脉、南岭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云雾山脉、云 开大山等众多山脉在其间纵横交贯,还有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棋布星陈,地貌类型多样.这样的地形特征 使广东省地形类地名不只受山脉影响,还受台地、平原、岛屿等因素影响.地形类地名用字统计发现,在 粤北、东北部地区地形类地名用字多为山、岗、石、岭等,如圭岗、合山、石狗、南岭等,因为粤北有大80高师理科学刊第41卷庾岭及骑田岭的支脉,粤东北主要有青云山、罗浮山、莲花山等,地形复杂连绵不断;粤西地区地形类用 字多为坑、罗、田、坡、坪等,如坑梓、罗坑、福田、坡头、坪山等,因为粤西地区山脉的海拔相对较低, 河谷盆地相间分布,且西南部雷州半岛为低平台地.而珠三角地区的地形类地名用字主要为洲、沙、岗、 岭、坪,且多与岛屿有关,因为该地区虽然地形较为平坦,但是岗丘错落,岛屿星罗棋布.图4广东省地形类地名分布(2)水文类地名.广东省地处低纬,河流众多,境内的珠江流域由小部分的西江流域,绝大部分的 北江流域、东江流域以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组成,流域面积极广,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2.4%问除却面积广阔 的珠江流域之外,粤东还有韩江、黄岗河、榕江等;粤西也有流量较大的河流,如鉴江、漠阳江、遂溪河、 南渡河等.不定期的河流泛滥使得泥沙淤积,时间推移,贫瘠的土壤也变得肥沃,成为农业文明茁壮成长 的基石,所以水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过去,有水的地方更容易形成聚落,因此与水有 关的字也成为了地名语源的重要组成.广东省水文类地名共有366个,主要用字有江、塘、水、溪、河、 湖、海、潭、湾等,如江湾、新塘、秀水、新溪、云潭等.广东省水文类地名点整体呈现出北部地区较为 稀疏,东南部沿海地区相对密集的分布状况,其中尤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潮汕平原以及湛江的沿海平原区 最为密集(见图5).水文类地名分布在河流水系2 000同以内的仅占总量的45.89%,而分布在2 000同范 围以外的占总量的54.11% (见表2).整体上看,广东省水文类地名点数量的多少与河流的距离远近程度 呈反比,随着距离的增加,地名受河流水系影响逐渐减小,在分布上更加散而广.导致这样的分布规律产 生的原因是:地处低纬度地区的广东省有强盛的东南季风,能带来丰沛的降水,加上省内地形复杂,地势 高低起伏之下形成了众多的池塘、水坑、水潭等,且广东省拥有长达8 500吉同的海岸线,这也进一步削弱 了河流对于水文类地名分布的影响,所以整体上省内的水体呈现散而多的分布特点,与水文类地名的分布 特点较为一致.图5广东省水文类地名分布表2广东省水文类地名空间分布距离与数量比例距离/同地名数量(个)比例(还)0~5008322.07500~1 0004411.701000~1 500287.441 500~2 00018 4.78>2 00020454.11(3)方位类地名.广东省地理类乡镇地名中,方位类地名共268个,经过语源分析发现,广东省方 位类地名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自然因素,聚落分布在山的附近或水的周边,此时地名用字多为“东、 南、上、阳、口、尾、头、角、门、背”,如冲口、海门、莲上、莲下、溪南、河头等,有直截了当的普 通方位词,也有朴素生动的隐喻方位词;二是人文因素,聚落分布在标志性的建筑附近,此时地名用字多第4期刘秀娟,等:广东乡镇地名的语源分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81为“前、后、外、附、环”等,如司前、站前、环市、附城等.方位类字词在地名中的广泛应用体现出对一个地区进行命名时,对于明确其地理位置的重视[10].在为地点取名时,会将方位与实际情况结合进行使用,所以部分地名会具有对称性,成对出现.方位类地名的对称性词汇中存在着一字使用多、一字使用少的情况,如阳比阴多,因为自古以来太阳就是光与热的来源,逐渐地“太阳崇拜”便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东比西多,太阳东升西落,所以“东”比“西”更受欢迎;“头”比“尾”多等,因为“头”寓意更佳,所以即便是地名旧称中有“尾”字,人们也会将其美化,在新称中改为“美”(见表3).表3广东省方位类地名对称性词汇数量统计地名用字项目东西南北上下头尾前后阳阴数量(个)754071211612295102121综上可知,方位地名中不仅记载着地区内独特的自然环境,还记载着地区内丰富的人类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传统观念[11],这也是广东省方位类地名的用字中会出现次数差异的原因之一.3.2.2基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乡镇地名分析(1)祥愿类地名.祥愿类地名是人们心中所愿所求的一种体现,常常反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根据对地名的语源统计,在广东省乡镇地名中,祥愿类地名共有162个,主要用字有安、和、永、福、良等,这些寓意吉祥的字,寄托着人们对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家庭和乐的期盼与祝愿.对广东省祥愿类地名进行用字及数量统计后发现,“安”与“和”2字使用最多(见图6).这可能是因为在历史上广东曾为百越之地,居住过众多的少数民族,后来由于战乱四起、社会动荡,大量的中原汉人迁入广东,在汉人先进生产技术传入的同时,汉文化也为南越文化注入了新鲜的养分,促进了广东地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2],因此汉人对于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也在祥愿类地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经济类地名.广东省经济类乡镇地名有79个,用字主要为市、坏、铺、埠、坊等,用字质朴,却真实地记录着广东省历史上的经济活动.地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区的经济风貌,如农业、工业、商业等[13],以古代贸易活动为主要用字的广东省经济类地名体现出了古时广东省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往活动的频繁.“水”在广东民俗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广东素有“以水为财”的说法.这样的风俗习惯除了是因为广东地处太平洋的西岸,气候温暖湿润,民众希望自己的钱财如“水”一样多以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古往今来,广东省的经济都与“水”有着不容分割的联系,“水”切切实实地为人们带来了财富,所以这种“水为财”的风俗文化就会从语言上展现出来.在经济类地名中,大有依海而建的港口,如古称滨海贸易地为埠,故得名庵埠;小有依河而成的坏市,如新塘是因为人们在河堤上建铺开墟而得名,侧面证明了水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经济类地名多沿河、沿海岸分布,对经济类地名与河流水系进行缓冲区分析后发现,分布在河流流域1km之内的地名有39个,约占53.4%,分布在2km以内的地名有58个,约占73.4%,可见经济类地名与河流水系分布关系密切(见图7).无论是古时还是现在,相比崎岖的高山,地势较为低平的有“水”之地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以及贸易更加有利,所以“水”一方面促进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25「2220安和永福良乐丰隆兴吉宁图6广东省祥愿类地名用字及数量统计图7广东省经济类乡镇地名与河流水系缓冲区分析82高师理科学刊第41卷4结语地名是一个地方或位置的名称,它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载体也是人文景观的体现,内含人们对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记录.本文主要从语源类型与空间分布2个方面对广东省共1581个乡镇地名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1)广东省乡镇地名数量与地区面积大小及人口总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平均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即地区平均人口密度越大,地名密度也会随之增加.(2)在广东省乡镇地名中,地名用字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尤其以地形、水文、方位3类要素为主.地形类地名主要反映地势起伏以及地貌类型,这是因为平坦地区的地名更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水文类地名一般分布在河流附近,但因为广东省水资源充足,水体众多,海岸线漫长,呈现出散而广的分布特点;方位类地名具有明确的位置指向性,反应的是人们对地域空间的方向认知,多依附地理实体而存在.(3)人事类地名占比不如地理类地名,但包容性强、内容丰富,其中祥愿类、经济类、建筑类地名记录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地名不仅是对文化景观的记录,其背后更藏有地方历史、风俗文化,对于这些有价值的地名,应予以保护.(4)将广东省的河流水系与经济类地名进行缓冲区分析,发现广东省经济类地名分布与河流水系分布之间关系密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解释了广东“以水为财”的传统观念由来为何.参考文献:[1]Fuchs S.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Germanic place names in the American Midwest[J].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15,67(3):330-341.[2]Duncan Light,Craig Young.Toponymy as Commodity:Exploring the Economic Dimensions of Urban Place Names[J].Int J UrbanRegional,2015,39(3):21-34.[3]文朋陵,许建国.数理统计方法在地名研究中的应用:以江苏村镇命名类型区域划分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116-120.[4]孙百生,郭翠恩,杨依天,等.基于GIS的承德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2017,37(2):244-251.[5]亢娜,贾文毓.基于GIS的上海市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3):123-128.[6]陈晨,修春亮,陈伟,等.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地理科学,2014,34(4):420-429.[7]连伟海.基于GIS的客家地名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8.[8]战赤嘉.茂名市地名与地形关系[J].热带地理,2015,35(3):437-442.[9]广东省水文局.广东省水文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0]闫玉鑫,贾文毓.山西省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要素[J].绿色科技,2017(16):151-153.[11]李丽.山西省行政村名文化景观及空间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12]王翌铭,龚克.广西传统古村地名文化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9(5):112-122.[13]段姝文,贾文毓.广东省乡镇地名类型与地理环境[J].绿色科技,2016(2):202-205.。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名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标准化地名规范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方便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出行。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地名规范管理体系,确保地名的准确、统一和规范。
二、范围和内容本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全市范围内的地名规范管理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1. 制定地名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并进行宣传和培训工作,让相关人员明确其职责和义务。
2. 对现有地名进行全面审核和清理,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名,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
3. 建立地名管理数据库,包括地名的标准化命名、编码、地理位置等信息。
为市民和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查询服务。
4. 加强地名标识管理,确保地名标牌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制定标准化的标牌设计规范,并对现有的地名标牌进行整治和更新。
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如交通、邮政等部门,确保地名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与各个部门共享地名信息,减少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6. 定期开展地名规范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规范的执行和效果。
及时纠正违反规范的行为,并进行处罚。
三、工作流程1. 制定并发布地名规范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2. 进行培训和宣传,让相关人员了解地名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3. 对现有地名进行审核和清理,确保地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建立地名管理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工作。
5. 制定地名标识的设计规范,并对现有的地名标牌进行整治和更新。
6. 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共享地名信息,确保一致性和统一性。
7. 定期开展地名规范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及时纠正违反规范的行为。
四、资源需求1. 人力资源:建立专门的地名管理部门,并配备合适的工作人员。
2. 资金资源:用于地名标牌的整治和更新工作,以及地名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3. 技术资源:建立先进的地名管理系统,用于地名信息的录入和查询。
五、预期成果1. 所有地名都经过审核和清理,确保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广东地名学
茂名地名由来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 名称来源于西晋道士潘茂名,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用丹药扑灭了 此地的瘟疫 。 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 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 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 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 “隋唐因之”。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 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 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 专区(行政区)所辖 。
一、地名与地理分布及地理特征
“澳”在粤东方言里指海边曲岸, 因而带“澳” 字的地名也都在海边, 如海岛县南澳就有 “南澳、支澳、深澳、青澳、东澳、九溪澳、 隆澳、三澳、澳前”等地名。
一、地名与地理分布及地理特征
在粤东闽语区, 能够反映海滨特点的地 名,还有个“埭”字。“埭”字潮音读to(音同 “袋”) , 指拦潮土坝。既然是拦水大坝, 那 么,叫“埭”的地方也肯定是滨海地区了, 光 澄海市就有“尾埭 ( 美埭)、上埭、上埭 尾 ( 上岱美)、下埭尾 ( 下岱美) 、埭头、 海埭 ( 海岱)”等。
佛山地名由来
秦至晋属南海郡番禺县地。隋开皇十年(公元 590年)始属南海县,称季华乡。唐贞观二年(公 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岗上掘得东晋时剡宾国(今 克什米尔)僧人遗下的铜佛三尊,乃重建塔坡寺 供奉,并立石榜曰“佛山”, 始得名佛山。又 称禅。 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 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粤东地名之趣事
广州湾地名考辨——明清方志舆图中的广州湾
广州湾地名考辨——明清方志舆图中的广州湾摘要:清末之前的“广州湾”一名,有海、陆二义。
其最初所指当为吴川南三都田头岛、北颜岛南端与地聚岛所形成的一个海澳、海湾,其地势险要,极易成为海盗洋匪盘踞的基地,是高州府南部海防要地。
因广州湾及其所属海域重要的海防地位,如今湛江港(湾)之原来吴川县所属的海域部分,又被笼统称为广州湾或广州湾洋面。
这是广州湾一名含义的引申和扩大。
广州湾之东岸北颜岛南端靠海的几个荒僻小村组成的行政村,也以广州湾为名,但这个陆地上的广州湾之名来自海上的广州湾,而不是相反。
广州湾之所以闻名朝野,缘于海上广州湾的重要战略地位。
关键词:广州湾;广州湾海域;吴川县;南三都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湾,遂使广州湾为世人周知。
广州湾是自古已有的地理专名。
弄清历史上广州湾名称之所指,对理解广州湾的租借史有重要意义。
就笔者所知,对法租界前之广州湾地名的开创性研究,是已故湛江市博物馆馆长阮应祺先生,他在1982年发表的《清末广州湾地理位置考》论文(以下简称“阮文”),通过研究史志等文献和实际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清末广州湾是广东吴川县南三都上面的一个“坊都”(现在湛江市郊区南三公社灯塔大队所辖村落)及其附近港汉海面,范围相当狭小,不是指今天的湛江港,更不包括雷州府遂溪县所属的任何陆地或海面。
这个结论,尤其是“广州湾是广东吴川县南三都上面的一个‘坊都’及其附近港汉海面”这句话,堪称经典;因为就笔者看到的材料,无论是宣传文字、网文、论文或书籍,在谈及法国租借以前的广州湾时,几乎都因循了或者说采纳了与此相同或类似的表述。
由于现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笔者较便利地找到更多与广州湾相关的资料。
通过分析研究明清方志舆图中对广州湾的记述和描绘,笔者认为,阮文的上述结论虽然没有大错,但表述得不太准确,也不够全面。
广州湾作为一个地理名称,是多义的,其内涵是很丰富的。
由于现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笔者较便利地找到更多与广州湾相关的资料。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分析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广东省行政区划简表主要作物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广东农业的基本特征。
广东有粮食、糖料、纤维、油料、烟茶、水果、药材、花卉、热作等类作物几百种。
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甘蔗、花生、蚕桑、香蕉、荔枝、菠萝、龙眼、茶叶、蔬菜等。
水稻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播种面种和产量都占全省粮食作物的八成以上。
水稻在广东分布很广泛,全省各地都有,但集中在三角洲和河谷冲积平原上。
番薯番薯是粗粮,一般当作辅助粮食或用作饲料。
它是广东第二大宗粮食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分布也很普遍。
甘蔗甘蔗不仅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且是食品、医药、纤维等多种工业原料、生物能源(酒精等)以及畜牧、渔业的重要饲料。
广东种蔗的范围很广,但以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最集中。
花生花生全身都是宝,是油肥兼用作物。
花生在广东分布很广,每个县市都种植。
鉴江中下游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海陆惠台地是著名的花生产区。
蚕桑桑叶养蚕,蚕吐丝作纺织原料。
在历史上,广东桑蚕业在全国曾占极重要的地位,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创造出奇特的“桑基鱼塘”优良人工农业生态系统。
现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已变化,广东桑蚕生产已由珠江三角洲向西江、北江、鉴江流域扩展和转移。
柑桔广东是全国柑桔主产区之一。
广东除南岭山地外都可种植柑桔。
目前,肇庆、揭阳、广州、惠州是柑桔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香大蕉香大蕉即香蕉、大蕉的总称,是热带果品。
香大蕉分布较广,最重要的产地是高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广州郊区。
荔枝荔枝是我国特产水果,广东是荔枝原产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唐代诗人苏东坡曾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盛赞荔枝。
茂名、广州、东莞、中山、新会、潮州、揭阳、惠州等地是主要产区。
菠萝菠萝别名风梨,是罐头食品的好原料。
广东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区,徐闻、雷州、普宁、揭东、潮安等是集中产区。
龙眼龙眼既可鲜吃,又可制成圆肉。
圆肉在北方被誉为“南方的人参”。
广东省乡镇地名类型与地理环境
广东省乡镇地名类型与地理环境作者:段姝文贾文毓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02期摘要:研究了广东省的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采用数理统计法、历史文献法、地图法、GIS等较为科学严谨的方法归类分析了其地名的情况,由研究可知:这些地名是地形、水文、方位、动植物、寓意、经济和建筑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指出了地名研究以语言符号为载体,将地名按科学方法归类为自然类和人文类两大类,再具体细分以便研究地名空间分异规律。
关键词:广东省;乡镇地名类型;地理环境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202041引言广东省,简称是“粤”,别称“南粤”,现辖21个省辖市21个县级市,省会是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广州(古称番禺)。
2013年数据显示其人均GDP为5.96万元,经济发达。
广东省乡镇地名类型多样,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它们长期受诸多因素共同的影响。
地名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一个区域的文化底蕴,同时有着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很多方面的意义,记录了也承载了社会人民群众周围某一特定空间的地理实体的诸多方面,比如历史的变迁、地理条件的沧海桑田、社会风土人情以及人民的心愿祝福等。
本文将采用数理统计法、历史文献法、地图法、GIS等方法,研究并分类其乡镇地名,然后对其进行分析。
2广东省乡镇地名的分类、统计结果自然类乡镇地名有1 649个,分为11类,具体有地形、季节、矿产、水文、气象、天文、土壤、动植物、方位、颜色;人文类乡镇地名有980个,分为16类,具体有政治、数字、交通、干支、宗教、经济、建筑、寓意、姓氏、民族、节日、军事、传说、历史、合并、特征。
地形、水文、方位、动植物类地名所占比例较大;经济、建筑、寓意、特征类地名所占比例大(图1、图2)。
3广东省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3.1自然地理与乡镇地名由图1可知,在自然类乡镇地名中,地形、水文、方位、动植物类地名所占比例较大,下面具体分析自然地理与乡镇地名之间的关系。
茂名市地名的自然特征
茂名市地名的⾃然特征摘要:⾃然环境对地名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然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地形地貌、⽔体、⽣物、⼟壤、⽓候和其他⾃然特征,茂名市⾃然环境相关的地名中地形地名和⽔体地名数量最多,它们的空间分布受到茂名市地形的影响。
茂名市⽣物地名可以分为与植物相关和与动物相关的地名;⼟壤地名可以分为与⼟壤颜⾊和⼟壤质地相关的地名,⼟壤颜⾊以红⾊系为主,⼟壤质地以砂质为主;⽓候地名主要与降⽔相关,其他⾃然特征地名主要为数量和颜⾊,多和地形、⽔体等⾃然要素或⼈⽂要素结合起来,起修饰的作⽤。
关键词:地名;茂名市;⾃然特征;地形;⽔体地名是⼈们赋予某⼀特定空间位置上⾃然或⼈⽂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们⽇常⽣活中最重要和最常⽤的地理参照之⼀,其来源和演变除受到⾃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化⼒量所左右,作为⼀种特殊词汇的地名词,地名内部结构绝⼤部分为“专名+通名”,专名表征了同类地物的不同特征,由⼀种或多种地理要素复合⽽成,通名是地名所代表的地理实体的类型、⾪属关系、形态和性质的规定称呼,研究⼀个地名的命名依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地⽅的⾃然环境、历史⽂化,以及活动于该地⼈民的思维认知特征,⼀个地区⾃然地名的多少,⼀⽅⾯反映了⾃然实体区域分异的复杂程度,另⼀⽅⾯也反映了⼈们对这种区域分异认识的程度。
茂名市位于⼴东省西部,南部濒临南海,北部与⼴西相连。
茂名市北部和东北部是云开⼤⼭、云雾⼭和天露⼭集结形成的⼭地,⼭地海拔多在500⽶~1500⽶之间;中部主要是丘陵,丘陵⾼程在100⽶~500⽶,相对⾼度50⽶~300⽶;南部是平原台地,台地、平原海拔⾼度在100⽶以下,相对⾼度50⽶以下。
茂名市中部、北部属于南亚热带,南部属于北热带,全市⼤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2.6℃~23.3℃,最冷⽉平均⽓温为14.7℃~16.2℃,最热⽉28.2℃~28.6℃;全市⼤部分地区年降⽔量在1500毫⽶~1800毫⽶之间,东部和北部降⽔多,中部和南部降⽔少。
广东省列入清理整治范围的不规范地名认定原则和标准
2.《广东省建筑物住宅区名称管理规定》第三条。
3.地方相关法规。
未经批准,随意使用“世界、环球、欧洲、澳洲、美洲、中国、中华、全国、万国”等词语的地名
广东省列入清理整治范围的不规范地名认定原则和标准
序号
类型
认定原则和标准
案例
法规依据
1
刻意夸大的“大”地名
专名或通名的含义远远超出地理实际地域、地位、规模、功能等特征的地名
未经批准,随意使用“宇宙、中央、天下”等词语的地名
如:未经批准,某居民区命名为“宇宙城”、“中央首府”、“盛世中央”、“龙御天下”、“天下城”等
如:“帕提欧公馆”(帕提欧是patio的汉字译写形式)、“香榭丽舍小区”(香榭丽舍是Champs-Elysées的汉字译写形式)等(“希尔顿酒店”、“西门子公司”等不属于此范围
3
怪异难懂的“怪”地名用字不规范 Nhomakorabea名纯粹用数字做专名且无特定含义的地名(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及其派生地名、桥梁道路等名称除外)
未经批准,随意使用拼音字母且无实际含义的地名(有特定含义且广为熟知的外文缩写词除外)
如:未经批准,某居民区命名为“DADA的草地”、“BOBO自由城”,难以理解(含有APEC、CBD、IT等缩写词的地名不属于此范围)
含义低级庸俗的地名
含义不健康、有悖公序良俗的地名
如:“黄泉路”、“土八路”、“哑巴路”、“杀人湾”、“癞疙宝大山”等
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地名
未经批准,随意使用“皇帝、皇庭、御府、帝都、王府、相府”等古代帝王的称谓以及历史上的官衔名、职位名等词语的地名(具有特定历史、宗教背景的除外)
广州地理
广州市行政区划图
广州市地图
1、云山珠水 地理变迁
2、人口千万 超大城市
• 广州经历了千万年的地质演 变,形成了依山傍水独特的 自然优势。两千多年来,人 们根据其他地形及自然地理 条件,逐步形成了自北向南, 山、城、田、海、的自然和 人文地理要素和景观的分布 格局
广州地势东北高, 西北低,北 部和东北部 是山区,中 部为丘陵盆 地,南部是 珠江三角洲 冲积平原和 南海。
有差异所致。
返
回 七星岗古海蚀地貌的地理意义: 目 录 众所周知,地球上许多地方都经历过海陆变化。
古人说的“几为沧海,几为桑田”,这绝非神 话。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在几亿年、几千万年 前固然有过沧桑变化(古生代、中生代、第三 纪都有海、陆相地层),而且在人类历史时期 也同样经历过沧桑变化。七星岗的海蚀崖、海 蚀洞、海蚀平台就是海浪曾经冲击、侵蚀这一 带的有力证据。表明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海 水曾经深入广州,而且海阔水深,足以产生波 浪冲蚀,把坚硬的砂岩侵蚀成如此深阔的平台 和洞穴。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至今已发 现海蚀遗迹19处,表明七星岗古海蚀遗迹绝非 孤立现象,这些海蚀遗迹都是广州和珠江三角 洲有过海陆变迁的物证。
141万人。105年间翻了一 也是在世界历史悠久的国家
倍多。据2000年第五次人 中,唯一有长期不间断人口
口普查统计:广州常住人 资料记录的国家。新中国成
口已达994万人,其中, 户籍人口700多万人,另
立后,先后于1953、1964、 1982、1990、2000年进行
有290多万流动人口。到 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推
七星岗的地理位置:
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位于海珠 区石榴岗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汇处西北侧,为保 存完整的海蚀地貌。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分析
广东概况之地理概况广东省行政区划简表主要作物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广东农业的基本特征。
广东有粮食、糖料、纤维、油料、烟茶、水果、药材、花卉、热作等类作物几百种。
具有代表性的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甘蔗、花生、蚕桑、香蕉、荔枝、菠萝、龙眼、茶叶、蔬菜等。
水稻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播种面种和产量都占全省粮食作物的八成以上。
水稻在广东分布很广泛,全省各地都有,但集中在三角洲和河谷冲积平原上。
番薯番薯是粗粮,一般当作辅助粮食或用作饲料。
它是广东第二大宗粮食作物,一年四季都有种植,分布也很普遍。
甘蔗甘蔗不仅是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且是食品、医药、纤维等多种工业原料、生物能源(酒精等)以及畜牧、渔业的重要饲料。
广东种蔗的范围很广,但以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最集中。
花生花生全身都是宝,是油肥兼用作物。
花生在广东分布很广,每个县市都种植。
鉴江中下游平原、潮汕平原、雷州半岛、海陆惠台地是著名的花生产区。
蚕桑桑叶养蚕,蚕吐丝作纺织原料。
在历史上,广东桑蚕业在全国曾占极重要的地位,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创造出奇特的“桑基鱼塘”优良人工农业生态系统。
现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已变化,广东桑蚕生产已由珠江三角洲向西江、北江、鉴江流域扩展和转移。
柑桔广东是全国柑桔主产区之一。
广东除南岭山地外都可种植柑桔。
目前,肇庆、揭阳、广州、惠州是柑桔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香大蕉香大蕉即香蕉、大蕉的总称,是热带果品。
香大蕉分布较广,最重要的产地是高州、东莞、中山、顺德、番禺、广州郊区。
荔枝荔枝是我国特产水果,广东是荔枝原产地之一,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唐代诗人苏东坡曾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盛赞荔枝。
茂名、广州、东莞、中山、新会、潮州、揭阳、惠州等地是主要产区。
菠萝菠萝别名风梨,是罐头食品的好原料。
广东是我国菠萝的主产区,徐闻、雷州、普宁、揭东、潮安等是集中产区。
龙眼龙眼既可鲜吃,又可制成圆肉。
圆肉在北方被誉为“南方的人参”。
岭南地名文化的区域特色
岭南地名文化的区域特色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注记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而且是一种既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
它所体现的地域概念和地域精神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涵,所以研究地域文化不可忽视地名,重视地名文化的区域差异也是地名应用和管理不可或缺的。
岭南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文化体系,是由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福佬文化三种亚文化,也即主要由这三个亚文化区组成的。
它们在共同的文化特质之下,相互间还有一定的差异,在地名上也不例外。
深刻揭示岭南地名文化内涵及其地域差异的特点与规律,亦有助于在更深层面上理解岭南文化的特质和风格。
广府文化区基本上属粤语方言区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粤西地区,是岭南占地最大的一个文化区。
本区曾是南越人主要居地,有着深厚的南越文化积淀层。
明代以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加上长期对外开放,中外文化在这里交融整合,形成商业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文化结构,在地名上也充分反映了这个文化区域特色。
南越人后来有一部分演化为今日壮人,其所操壮语亦从古越语发展而来,壮语地名有通名在前、专名在后所谓齐头式命名方式,在文化内涵上也异于汉语地名。
留存至今的主要有如下几类壮语地点:壮语那字的汉语意义为水田,为稻作文化的一个标志。
据研究,那字地名有90%集中在北纬21—24°,主要又在河谷和三角洲平原。
除广西广泛分布以外,它主要集中在粤西和琼雷地区,其他地区较少,粤东则很个别。
在本区内阳江有那峒,阳春有那阳,恩平有那都,清远有那落,新兴有那康,高要也有那落等。
显见土著居民早就以种稻为生,其后土著被汉化或他迁,而那字地名仍作为底层文化保留到今。
(2)洞(峒、垌)、夫(扶)、罗、冲、濑、猛、冯、封等为起首地名表示自然地理实体或区域。
洞字地名本指山间谷地、盆地或群山环抱的小河流域,后演化某个血缘氏族居地,含义有所扩大。
例如隋唐时粤西冼夫人“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万余家”〔1〕。
洞也成为历史上古越人留居地常见地名,主要分布在北江以西,粤东已很少见。
浅谈汉字规范中地名用字规范的一些问题
浅谈汉字规范中地名用字规范的一些问题摘要:地名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的独特的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名的处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针对地名中的一些异体字、繁体字及其生僻字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使人们对地名的标准化工作给予一定重视,能够使得地名这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关键词:地名异体字繁体字规范地名是以语言文字区分各个地区的专门标志,是语言中的专有标志。
但是地名又不仅仅是一般性的词语,它承载着中华历史长河中的许多的文化、社会、历史及其地理内涵。
中国的地名多由两字或者三字组成,有的地名中还包含着故事和历史典故。
透过这些现象,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地名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中国汉字的特殊魅力。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不仅是世界上地名最多的国家,而且由于特殊的文化特色是的中国的地名文化所蕴含的底蕴不是一般的国家可以相比的。
出于这些原因,在汉字规范化推进过程中,地名的用字问题是一个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的领域,应当慎之又慎地对待。
地名用字往往不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通行,但对当地居民来说却属于常用字,在省级区划范围内,乡以上地名用字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方言的关系,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方言字”或自造字,造成用字的混乱。
当今,户籍、邮政、金融等行业的信息贮存和检索已经全面数字化,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地名用字的混乱,会给有关行业带来信息阻塞的后果,这是不言自明的。
我国政府对于地名的用字规范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也做出了一系列卓著的工作: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设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字的简化工作从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开展起来。
继1956年公布施行《汉字简化方案》之后,1964年又公布了经过充实、修订的《简化字总表》,素以众多繁体字汉字书写的中国地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简化。
2000年4月份,两部一委发出《关于开展全国行政区名称用字读音审定工作的通知》,决定以政治性强、涉及面广、使用频率高的“政区名称”作为全国地名标准化这一巨大系统工程的试点和先导。
南海地名的区域特征
南海地名的区域特征作者:陈宁郑凯莹邓俊杰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广东南海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其地名作为一笔彰显地域性、历史性与人文性的文化遗产,乃是岭南文化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南海地名的深入研究,可以把握南海的独特地域文化,对南海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保护起着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南海地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地方习俗、传统观念等直接相关,区域特征明显。
[关键词]南海地名文化区域特征广府文化里,“南番东顺”与“广佛陈龙”两个民间俗语早已蜚声海外,反映了珠三角核心片区内城镇和县域的点面关系以及明清时广东经济的整体格局。
南海、番禺和顺德合称“南番顺”,又叫“三邑”。
明末清初,与我国四大名镇相应,广州、佛山、顺德陈村、东莞石龙为“广东四镇”,简称“广佛陈龙”。
历史上,南海既是广州的母县,又是广州的附郭县;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镇与四大聚之一的佛山,长期以来都是南海县辖的天下巨镇。
因此,南海地名能凸显珠三角地名乃至广府地名的区域特征。
一、南海地名的地理特色(一)水、沙、石、岗地名普遍南海位于通江达海的珠三角腹地,属珠三角冲积平原。
珠三角冲积平原的形成,与水流、泥沙以及对水流起减速与阻梗作用的石质岛礁关系密切。
由此,水、沙、石以及称呼低丘和台地的岗,成为了南海乃至珠三角最常见的地名。
(1)水族地名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之通名分得非常细,除了常见的江、河、海、水、溪、湖、塘、浦之外,还有涌、滘、沥、潭、湾、濠、澳、圳、涡、氹、乪等字。
其中,滘、涌最为常见。
南海有龙涌、李涌、莘、沙涌、岗头涌、涌口等地名,也有叠滘、横滘、滘边、滘口以及异形的漖表、漖边、漖心、大文教、小文教等滘字地名。
(2)石头地名珠三角的地质构造中多石,故有不少石字地名。
南海所在的“南番顺”地区是石字地名十分密集的区域,说明此处多石,淤塞泥沙,是珠三角最早成洲的地方,也是南来移民最早定居与开发的地方。
南海有石硖、石潭、石溪、石步塘、万石、石排、石龙等众多石字地名。
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
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正文:---------------------------------------------------------------------------------------------------------------------------------------------------- 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地名的管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城镇街道名称,名胜古迹和大型游乐场所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独立的或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以及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道路、桥梁、水库、矿山、大中型工厂、人工建筑物等名称。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内各类地名的命名、更名和使用,公开版地图上地名的审查,地名书籍的编辑出版,地名档案管理,以及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
第四条各级地名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地名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本地区地名管理的日常工作;(二)负责制定本地区地名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承办除行政区划名称外的地名命名、更名工作;(四)检查、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五)组织和检查地名标志的设置和更新;(六)负责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地名档案和地名资料,并提供利用;(七)组织进行地名学理论研究,编纂并联系出版地名书刊。
本省各级地名委员会的日常业务由同级国土管理部门办理。
第五条地名管理应当从我省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
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按审批权限报经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第六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
广东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
广东地名的历史地理研究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不仅因为它往往直接反映语言和民族起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可悟性的一面,而且当它出现在聚落、道路、田野、标牌和布告栏时,又具有直观性的一面,所以,地名属于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
文化地理力图通过地名研究,再现各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指示历史上重大政治变革,经济兴衰,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
从地名可透视无限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广东历史政区地理与地名岭南未有行政建置时,地名早已产生。
在先秦诸子文献中,岭南就有瓯、邓、桂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桂林,南海、牂牁、苍梧、大庾、缚娄、阳禺、番(贲)、禺(隅)、玄山、陆梁、儋耳等地名,指实岭南部族居地、山水、城邑等,并有一定文化内涵。
例如番禺一说指盐村,“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而“牂牁者系船筏也”,又陆梁一说指山谷等。
秦汉岭南并入中央王朝版图,正式有行政建置。
秦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在今广东境内置番禺、龙川、四会、傅罗(博罗)、揭阳5县。
西汉初则在广东设3州7郡26县,许多政区地名相继确定下来。
以后由郡—县二级政区发展为州—郡—县三级政区,县以下还设乡或亭,地名层次增多,层层叠压,覆盖地区越来越大,也相对稳定下来。
事实上,广东政区不少名称,为秦汉时所确立,其中有些县名二千年来未变或稍改,如南海、番禺、增城、中宿(清远)、曲江、浈阳、博罗、龙川、揭阳、高要、四会、临允、高凉、端溪(后省入肇庆)、徐闻、桂阳、阳山等,皆为广东第一批政区地名。
三国时期,广东境内设立的县比汉代增加了1/3,新建思平(恩平)、平夷(新会)、始兴、尚安(连山)、安宁(阳江)5县,均存至今,广州地名也在这时产生。
两晋南北朝时期,岭南行政建置急剧膨胀。
萧梁时,广东境内建置达14州39郡106县之多,超过现在县市数量。
许多地名应运而生,其中有些已难以开列和考证,但亦有些留存至今,如安遂(云浮)、新诏(广宁)、宁化(电白)、罗州(化州)、新丰、仁化、河源、程乡(梅县)、乐康(徐闻)、扇沙(遂溪)、翁源、梁化(乐昌)、梁德(信宜)等。
从地名通名看地域的基本特征——以广州市原芳村区为例
记 录 着改造 自然过 程 的各种 举措 和设 施 , 体现 了行政 管理 的 区划 系统 , 深刻 地反 映 了该地 域 的基 本
特征 。
关键 词 : 广 州原 芳村 区 ; 地 名通 名 ; 地 域特 征
中 图分 类 号 : H 1 7 ; G0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3 7 9 8 ( 2 0 1 3 ) 叭. 0 0 8 6 — 0 6
区地 名 词 的语 言 特点及 其地 域文 化特 征做 过一 些研
究_ 1 j 。本 文则 从 另一 个 角 度 , 即地 名 的通 名 来 考
察 芳村 地域 的基 本特 征 。 以通名 为据 来 考察 一 个 地 方 的 地域 特 征 , 主要
基 于一 种文 化理 念 : 通 名 与 当地 的 自然 和 人 文 地 理
成 的平 坦 陆地 , 或 是 江 心 堆 积 的小 岛 。此 称 与广 州
、
芳 村地 理 环 境 的通 名
地理环 境 的变 化 有 关 。从 台 地 、 山地 和丘 陵 冲蚀 下
来 的泥沙 , 同西 江 、 北江 、 东 江 三 江 带 下 的沙 泥 流 汇 于珠 江附 近 , 逐 渐 形 成 平 原 。这 些 由泥沙 淤 积 成 的 大小不 一 的 陆 地 , 粤语 区人 称 “ 沙” 、 “ 洲 ”或 “ 沙 洲 ”, 这 三个 词 在广 州 地 名 里 同义 。 以番 禺区 为 例 , 清乾隆年 间, 在 东南 部筑 堤 围 田的一小 岛 叫 “ 沙
史资 料 等 , 共得地名 1 1 3 0条 。其 中一 些 地 名 已经 消失 , 它 们 只是作 为历 史 的地 名词保 存 在文 献里 , 为
了研 究 的需要 , 我 们仍 然 留用 。 本 文主要 从 地理 环 境 、 聚 落 以及 人 工 建 筑 地 物 等方 面 的通名 , 看 原芳 村 区地域 的基 本 特征 。
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
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广东省地名规定》已经1999年12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届3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下是的广东省地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对地名的管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根据 ___《地名管理条例》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地名的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地名是指:(一)山(峰)、河(涌)、湖、海、岛礁、沙滩(滩涂)、岬角、海湾、水道、关隘、沟谷、泉、瀑、洞、地形区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各级行政区域名称和各级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所辖区域名称;(三)城镇、村、农林牧渔点、住宅小区及街、巷、楼门号等居民地名称;(四)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台、站、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水库、渠道、堤围及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五)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纪念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名称;(六)城镇道路、桥梁、隧道、立交桥等市政设施名称。
第四条地名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地名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地名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其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二)编制本行政区域地名规划;(三)审核地名的命名和更名,推行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监督标准地名的使用;(四)组织设置地名标志;(五)审查、编纂地名资料、图书;(六)管理地名档案;(七)查处违法行为。
第二章地名的命名、更名第六条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从当地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
第七条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尊重历史和群众的愿望;(二)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使用国家 ___的名字、外国人名、地名作地名;(三)同一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村、街道、巷、住宅小区、楼宇、大型建筑物的名称,以及省内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不应重名、同音;(四)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应与其政府驻地名称一致;(五)以地名命名的台、站、港口(码头)、机场、水库、矿山、大中型企业,其名称应与当地的地名一致;派生地名应与主地名一致;(六)使用规范的汉字,避免使用生僻或易产生歧义的字;(七)不得以著名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域名称;自然地理实体的范围超出本行政区域的,不得以其名称作本行政区域名称;(八)街巷、住宅小区应按照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的要求予以命名;(九)地名应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能真实地反映其实体的属性(类别)。
广东地名分布的特点及地名标准化问题
《语文研究》2004年第4期(总第93期)
广东地名分布的特点及地名标准化问题
邵 宜
(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632)
摘 要:广东地名反映了岭南文化和岭南方言的一些特质。
文章通过对地名材料的归纳分析,发现了广东地名与广东三大方言之间的关系———地名的分布与方言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
文章还就各地存在的同实异名现象提出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议。
关键词:广东;地名;方言;分布;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9(2004)04-0061-03
·
61
·
62
·
参考文献:
[1]李如龙.地名与语言学论集[M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1993.
[2]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广东省地图册[M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
[4]陈龙.福建“畲”字地名和畲族历史研究[A ].收入李如龙.
地名与语言学论集[C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李小平)·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