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越来越被重视。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语文知识,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在现阶段,如何运用有效措施,发挥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被得到解决。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引文:语文是小学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

为了使语文古诗词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语文古诗词,为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一、创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学生认为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对于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一些学生对于语文古诗词学习产生厌恶或者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古诗词学习。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古诗词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让学生机械的记忆的方式,学生无法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学效果较差。

对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型”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成为学生古诗词学习中的催化剂,在无形中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使语文古诗词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交流讨论的同时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参与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1]。

比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山行》这两首古诗时,语文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赠”到底是什么意思。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古诗文,顾名思义是指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及文章,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

学习古诗文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是民族人文精神的传承。

其次,它有助于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以健全其人格。

另外,古诗文的语言简练精深,含意隽永而富含哲理,它对现代文的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最后,古诗文的学习也可以为今后接收专门、专业教育打基础。

然而,古诗文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越来越小,逐渐不被我们所普遍应用。

那么今天的学生们是否还应该学习古诗文,该学多少古诗文,教师们面对这样的矛盾现象其讲授古诗文的目的是什么,在教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惑,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教授古诗文,等等。

这些问题一直被语文教育界强烈的关注。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说道:“文言有助于解决我们的孩子们今天和今后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的问题。

但是,由于文言这个障碍,我们的年轻人对祖国的文化遗产知道得越来越少。

难道能让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文言么?不,那又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有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困难问题。

”张老的话的确指出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古诗文的教学状况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逐句解读,学生背诵、死抠字词,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应对高考。

长此以往,形成了教学的普遍现状: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要求和教学现状存在着极大的矛盾。

这个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一般的教学要求达不到,而对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等要求更是遥不可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整体上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改变长期以来的以“学科本位”、“升学为主”的教育模式,转而注重学生的经验以及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初探[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调整创新。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丰富学生阅读素材、改变单篇文章阅读弊端、满足学生实际阅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将群文阅读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强化古诗词教学成效。

本文从群文阅读的概述入手,对古诗词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实践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古诗词群文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重视通过多元化语言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

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及发扬的重视,古诗词在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带领学生参与传承中华文化伟大事业的有效路径。

综观人教版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古诗词篇幅大幅增加,达到了85篇,这也是对古诗词教学重视的体现。

为此,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中学语文教学活动时,需给予古诗词教学足够关注,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手段,以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一、群文阅读的基本概述群文阅读也叫“群文阅读教学”或者“1+X阅读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指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合理地对多文本内容进行筛选组合,然后带领学生对多篇文本内容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来构建阅读意义、达成师生阅读共识的活动。

简单来说,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特定主题,通过遴选组织文本的方式,所构建的多文本阅读活动。

相比传统的单篇文本阅读模式,群文阅读的文本内容更多、更丰富,且各文本均指向共同的阅读主题,可以让学生在对不同文本进行共同阅读、比较的过程中,深刻、全面地了解主题内容,丰富阅读量及认知,逐步获得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意义重大。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开展的意义(一)有利于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新课标对初中阶段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行语文教材为了推动“好读书、读好书”教育目标的实现,还搭建了“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即将教师教读、学生自主阅读、课外阅读三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以这样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发展阅读的能力及素养,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益。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 作 者单 位 : 玉林 市 田家炳 中学 )
词 的兴趣 。 首先 , 我们 要 引导学 生 明白: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 中国古 典 诗词 的思 想特 质 、 艺术 形 象 、 名 言佳 句 、艺 术风 格等 文化 积淀 随 着 中华 民族 历 史 的发 展 ,早 已融 人 中华 民 族 每 一 个 人 的血 脉 之 中, 成为 中华 民族 灵魂 的精 髓 。 鉴 赏优 秀古典 诗 词 ,将 有 助于 每一 位 学 生受 到 中华 民族 五 千年精 美 文化 的熏 陶与 洗礼 ,将有 助 于每 位 学 生 丰 富 自己的 文化 素 养 , 提高 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 其次, 还要 引导 学生 明 白 :每 一首 中 国 古典诗词都是诗人美丽情感或文 明智 慧或 远大 政治 抱 负的具 体表 现, 其 中往往 蕴 含着精 美 的典 故 、 美丽的传说、扣人心弦的历史故 事 、诗人 怀才 不遇 之情 或者 胸怀 天下 、 报 国立 业 的豪 情壮志 等 。 事实 证 明 ,学 生一 旦 明 白上 述道 理 , 定 然会 对精 美绝伦 、 意蕴 丰 富的古 典诗 词产 生极 其浓 厚 的 鉴赏、 品味 之兴 趣 , 定 然会 自觉 地 展 开丰 富 的联想 与想 象 ,在头 脑 中再 现 古典 诗词 中所 勾勒 的古代 历史 中发 生 过 的一幕 又一 幕惊 心 动 魄 的历史 故事 ,感受 古 典诗 词 中表 现 出来 的诗 人 美 丽 的情 操 , 继 而 陶冶 自己的心灵 。 二 、激发 学 生对 古典 诗词 的
2 01 3 7 1 2
教 古 诗 支
新课 改 高 中语 文课 程 标准 要 求学生在努力学习、鉴赏包括古 典 诗 词 在 内 的中 外 文学 作 品时 , 应 该具 有积 极 的鉴 赏态度 、注重 审美体 验 ,并在 此过 程 中 陶冶性 情、 涵养心灵 、 感 受 形象 、 品 味语 言、 领悟 作 品的 丰富 内涵 、 体 味作 品 的艺术 表现 力 ,并 有 自己丰 富 的情 感 体 验 和 深 刻 的 理论 思 考 。 鉴 于此 ,我们 有必 要制定 下 列 与 此相 适应 的新 课改 下 的高 中语 文 古诗 词教 学策 略 。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教学需要遵循“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培养。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分析。

一、情感启发策略
1. 给予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教授《白日依山尽》时,可以讲述杜甫背井离乡的遭遇,引起学生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

2. 体验诗词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增强学生对于诗词的感知和理解。

在教授《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明月如霜的夜晚,感受月光的宁静和寂寥。

二、审美培养策略
1. 启发审美意识:通过对经典名句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意识。

在欣赏《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对诗意和美感的增强作用。

2. 练习诗词写作:通过写作诗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诗句,让学生亲自体验诗词的魅力和乐趣。

三、综合拓展策略
1. 跨学科融合:将古诗词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层次。

在教授《将进酒》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李白是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进而介绍唐代的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

2. 手工艺制作:通过手工艺制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的创作和传承中。

在教授《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用彩纸剪出诗中所描绘的月亮、床前、疑是等元素,制作成立体的作品。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摘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关于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授课过程中要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现阶段,进行创新性的语文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

古诗词是中文的结晶,不仅包含多种含义,还能够构成优美的意象,令人向往。

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却仅仅采用带读、翻译、背诵的单调方式进行教学,长期下来,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不高,难以有效运用诗词表达自身的想法。

第二,教师的教学侧重点有所偏差。

在很多教师看来,学习就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所以过于侧重知识点的讲解,甚至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直接按照考试题目的模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逐字翻译。

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只会关注到其中的知识点,并没有从作者的角度欣赏诗句。

第三,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知识和生活从来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似乎并没有重视这一点,更没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为了教学而教学。

在此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忽视古诗词的实用性,无法在生活中有效运用古诗词进行交流。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创新2.1转化教学模式,建立以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以往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的课堂都是教师在讲解,以教学的固定模式和教师的个人感受来向学生传达诗词的知识点以及诗词的情感。

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感悟是非常薄弱的,原本很优美的古诗词教学到了学生这里也变为机械性地记忆,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自行感受诗词的情感,并尝试找寻与自身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篇古诗词时,诗中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通过研究中华文化优秀作品精髓,探析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素材和资料。

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内涵丰富,通过简练的字句,明确时代背景,并且能够充分的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国新课改推行以来,素质教育是当下每个学校都在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把这一部分教学重视起来,把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领悟。

本文是笔者根据自身研究经验,对当下高中教学中诗词鉴赏教学问题进行浅析,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高中诗词鉴赏教学能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分析引言: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表达自己情感的优秀文学作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所有学校正在向素质教育前进。

古诗词的鉴赏,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认真学习的。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重点内容,不仅是当下高考必考部分,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情景,理解作者中心思想和表达意图,深层次理解其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策略解决,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鉴赏教学现存问题简述1、鉴赏形式过于单一在高中语文鉴赏课堂教学中,诗词鉴赏是主要教学内容,和阅读课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师要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是沿袭传统,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鉴赏教学[1]。

在传统的鉴赏课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在采用“等量齐观”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仅仅是对诗词进行单一的讲解、分析和翻译,不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教学,也无法让学生更彻底的了解诗词的特性,这样就不能有效的达成诗词鉴赏的真正目的。

影响学生对诗词鉴赏课的兴趣,降低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发展中的文化精髓,其内涵深远且语言含蓄、凝练,意境幽远且深邃,通常是现代文无法企及的。

不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通常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视野的拓展、眼界的开阔、情操陶冶、思想丰富具有无法计量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小学生,其正位于学习文化、认识世界的启蒙阶段,教师可经过古诗词教学,通过有效、有趣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魅力的同时,形成高效化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引言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新课改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古诗词正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古诗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比重日益提升。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的发展,同时也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围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从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1小学语文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意义1.1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古诗词语言干净、简练,内涵丰富且意境深远,通常是现代文无可比拟的。

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这就使其无法发现古诗美,且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

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不能仅停留于字词注释的讲解、诗词句子的解析以及全诗赏析,还需不断的深入,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及其描写意境作为入手点,将学生带入古诗词,以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陶冶的同时,体会到每首古诗词具备的魅力,并使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

若语文教师只是让学生背诵与默写,熟悉些陌生字词的用法与意识,而不进行深入,就会使学生无法了解到古诗体现的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而学生也无法与古诗词产生共情与共鸣。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作者:陈建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1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加大了教学课程改革的力度,与此同时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课堂进行研究,探讨一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新课改背景要求下,促使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课堂朝向多样性的方向发展,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力度的加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育行业比较关注的问题,促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迫切需要提出创新型、实用型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国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中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一、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我国小学语文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是比较枯燥的,其只为小学生分析了古诗词基本涵盖的内容,注重古诗词在学习中的应用,并没有意识到古诗词中传递的情感,基于新课改背景模式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更有价值的教学策略,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带领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意境。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针对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进行分析,以小学生为主体,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1.采用朗读方式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小学语文古诗词中,存在较多附有美感的句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着重画出具有美感的句子,让学生以吟诵的方式进行重点朗读,例如唐代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两句诗,以字面的意思即可大致的了解,作者并没有采取复杂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即可体会诗句字里行间传递的美,树木茂密的山间在经过一场新雨洗礼后更加幽静,夜幕降临,秋风袭来,带来阵阵凉意,此时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木间的空隙,照在清澈的小河上,只见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的流淌,刻画了秋雨过后山间的晚景。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多个古诗词单元,可见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尝试,但是其始终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古诗词教学创新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路径引言古诗词语言精练,思想深邃,是极具魅力的语言艺术。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分析总结学生特征,制定一系列的教学对策,优化改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价值,从内心爱上古诗词,真诚地学习古诗词。

一、古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有效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古文生僻字词的含义理解及积累甚至在生活当中灵活运用诗词至关重要。

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在语文考试中占据很大比重,甚至在作文当中都有应用文言文的情况。

教师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想象力和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诗词中有作者用细腻笔画刻画出的世外桃源,有作者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有友人送别的离愁伤感,也有隐居贤士的逍遥快乐等,这些都是诗词作者抒发情感而留下的名篇。

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描绘甚至创造出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卷,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路径(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多样化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知识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及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和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细化,以便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进一步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将教学目标朝着古诗词的文学性、多样性延伸,发掘古诗词内涵,让学生从古诗词文化中汲取营养,促进学生成长。

新课改下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语》 、 《 孟子》 、 《 庄子》 等古代文化经典著作 , 《 子夜》 、 《 边 城》 、 《 复活》 、 《 欧 也妮 ・ 葛 朗台》 、 《 老人与海》 、 《 雷 雨》 , 《 哈 姆雷特》 等 中外名著 , 《 谈美书简》 、 《 歌德谈话录》 之
类 的文 学 理 论 著 作 。帮 助学 生 制 定 自 己 的 阅读 计 划 和 时间表 , 并建立《 课 外 阅 读 登记 卡》 。
进名著” 活动 。 新 的课 程 标 准 向学 生 推 荐 了 一大 批 文 学

目前 诗 词教 学 的 现 状及 存 在 的 问题
新 课 标 对 中学 诗 词 教 学 作 了 明确 的 要 求 : “ 培 养 鉴 赏 诗 歌 浓厚 兴 趣 . 丰 富 自 己 的情 感 世 界 . 养成健康高 尚 的审美情趣 . 提 高文 学 修 养 。 理解作 品的 思想内涵 , 探
譬l I l 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论 坛 ・ 教 学 一 线

渲染 . 使学生学完课文有。 意犹未尽 ” 之感受 . 产生课
语 文 教 师 应 积 极 引导 学 生 开 展 语 文 课 外 阅 读 . 让 好 的读 书 习惯 使 学 生终 生受 益 。 只要 我们 每 位 中 学 语 文教 师 以 最 大 的 热 情 潜 心 研 究 , 努 力探索 , 我相 信 , 课 外 阅读 这 朵 灿 烂 之花 ” 一定 会 结 出 “ 丰硕 之 果 ” 。
而, 目 前 中学 诗 词 教 学 的现 状 却 不 容 乐 观 . 具 体 表现 在 以 下 几个 方 面 : ( 一) 教 学理 念 严 重滞后 。 新 课 标 形 同虚设
生存 的需要 , 将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教师应经常采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I 小学荻学纳宛I 语文/名师课堂陈 赫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小学教育硕士 专业兼职硕导、韩山师范学院兼职教授、粤东基 础教育语文学科群首席专家组成员、深圳市骨干 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罗湖区名师、罗湖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执教 的口语交际课例《学赞美》参加“全国第二届语文个性杯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竞赛”获特等奖;执教 的语文课例《草船借箭》《我最爱吃的水果》参加“深圳市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获一等奖。

其中,课 例《草船借箭》被推荐到新加坡等地交流。

主持 的课题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荣获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 “全国优秀科研指导奖”。

出版了论著1本,主编书目3本;22篇论文获奖;获得区级以上的奖项有190 多项。

辅导的教师团队获“罗湖区教职工辩论赛 小学组冠军”。

多次应邀到北京、广州、广西、深 圳、汕尾等国内多个城市做学术专题报告,深受同行的高度评价。

新谯哉背景不的语袁古苗伺教寻策略广东深圳市东晓小学 陈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

小学古诗词教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古诗词教学中目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组织形式固化、教师古诗文素养不高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提高古诗 词教学效果,要从发掘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诗词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思想与生活状态,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绚烂的一 部分,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词往往通过多样且深刻的意境、优美的文采来表现中华民族璀 璨的历史。

古诗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但是在开展学生古诗词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朗读时为了体会气泡中的提示,教师可引导学 生感受小白兔对雪孩子离开时的不舍,可以把“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 白云”和“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两句对比朗读,让学生发现, “,”更能表达小白兔难过不舍的情感,而“! ”则是在许多弊端和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安化实验高中殷喜来【摘要】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和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

本文鉴于表达技巧、语言品味等诗词鉴赏教学切入点的局限性,从诗题剖析、诗词人文背景、诗眼及意象等方面出发,联系高考语文广东卷的相关试题,就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古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和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尽管所谓教无常法、教无成法,但诗词鉴赏教学的立足点却始终未变,即诗词作为经典的语言艺术,其鉴赏也应更注重于对词、句内涵的推敲,在作者语言简洁、准确及传神等方面的讲授要格外用心。

长期以来,中学的诗词鉴赏教学似乎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强调由表达技巧入手,从中揣摩诗词内容及其中流露的情感,或注重从语言的品味中走进诗词的深远意境。

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在高考鉴赏题或日常的诗词鉴赏学习中无法完全发挥其应有作用。

由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作了一些探索,发现联系相应的高考试题进行鉴赏评析,能更为有效地增强效果。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诗词鉴赏教学中结合历年高考相关试题展开的教学尝试及思考。

一、剖析诗题,指导学生初步猜想与把握诗词内容诗词尤其是诗歌的题目往往会相对直白地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对于鉴赏者或学生判断诗词的类型和内容存在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譬如《出塞》、《从军行》等很明显属于“边塞”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之“送”字则可判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的“览古”则可判断为“怀古”诗或借景咏志;等等。

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这一点,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就能稳稳地迈出第一步了。

譬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一题,在简析“晚”、“望”二字时,学生就应紧扣观景诗起承转合的规律,从中找寻到归艘、钟声、江、青山、远帆等词。

相反,片面地忽视题目的指向性,则可能会增加判题时间,或因思考失去立足点而盲目答题。

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时,如何不结合诗题理解诗意,就很难准确地把握诗的主旨——“谈读书”。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古诗在小学语言教学系统中占有非常关键的位置,是小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

然而当下仍有许多教学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与更新。

本文就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展开了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古诗词;教学策略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育中,不仅仅要完成对古诗词的讲解,更要重视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根据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模式、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语文老师对古诗词教学观念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古诗词教学的成效[1]。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价值(1)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古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学常识,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文学常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质,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

比如,六级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浪淘沙》,就是一篇关于黄河、牵牛织女等方面的古诗,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能够极大地拓宽孩子们的人文眼界。

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把古诗词的教育工作做好,让同学们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多的认识一些有关文学的东西,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质,让同学们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2)实现德育教育渗透,促进学生道德发展诗歌教学的另外一项主要价值在于充分利用诗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功能,使诗歌课堂教学真正变成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

在流传下来的古诗词中,很多诗歌的内容都蕴含着对优秀品质、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自己的崇高精神。

比如陆游在《示儿》中所写的“王师北取中原之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现出了一种爱国热情,胸怀大志的气质。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151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孟庆华(滨州市滨城区新怡小学,山东 滨州 256600)摘 要:在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强调对学生的意识主动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古诗词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引言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些策略包括启发性教学、情感共鸣、多模式教学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包括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人文精神,还有助于塑造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

通过阅读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智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这有助于他们锻炼文字组织和思想表达能力。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常识,还承载着各种优秀文化。

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语文化,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情操。

据了解可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古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受教育改革的影响,古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当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

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引言古诗词内容虽然是音韵平仄的,但实际上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说它是教学难点和学习难点亦不为过。

因此,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主导者,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当从深入研究文本开始,肯定古诗词的学习价值,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使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面对古诗词时,有情不自禁的学习欲望。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古诗词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智慧结晶,也是语文课本的重要部分之一。

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工作。

再者由于古诗词涉及的领域与题材较多,用词十分简约干练。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后,就会增加语文知识积累,在写作中可以应用大量的古诗词素材,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诗词也是一种“艺术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而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工作。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2.1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知,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换一种角度看,古诗词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文阅读。

由于古诗词语言表达凝练,思想深奥,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就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041-2022年第3期(总第307期)课堂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地位,引起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注重知识讲解,忽略整体情感体会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讲解古诗词的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成了古诗词课堂的主旋律,以致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词,甚至谈之色变,心中无法理解学习古诗词的深刻含义,更不用说沉浸其中,欣赏古诗词的美了。

(二)诵读引导缺失,难以挖掘美育价值诵读是感受优美意境和强烈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它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明白,但现实中的课堂诵读效果却往往大打折扣:学生无法体会古诗词中的美育价值,读得平淡无味,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停顿、断句。

(三)教学目标不合理,“学”被忽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学”被忽视,其不能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发展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研制教学内容。

这样的教学设计导致课堂缺乏美育的渗透,将学生课堂上“学”的教学目标束之高阁,并没有落地。

(四)忽略情境的创设,“习”被剥夺小学古诗词课堂大多采用烦琐的分析与无思维含量的提问串联教学,这种浅层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学习课文内容。

这种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导致所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无法有效衔接,没有真实情境的应用,只是单纯的知识叠加,使得知识惰性化,导致学生学得枯燥,本应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也只剩生硬刻板。

(五)教师自身古诗词基本功不足很多教师对古诗词的了解多停留在教学范围内,对一些名家名篇缺乏积累,甚至对诗人的创作背景、相关文学常识不甚了解,这种对古诗词积累的匮乏必然无法助推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针对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除了增加古诗词积累和提升自身学科素养,在教学方面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悟诗人的真情与真意,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作者:万宁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5期诗歌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我国是诗歌大国,千年来流传下众多优秀诗歌,让学生从小学习诗歌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古诗词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只有在培养其具有良好品德的同时提高其对优秀文化的认识,才能使其进入社会后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生活的本质,诗歌是人生的浓缩,内容深刻且意味深远,因此古诗词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积累一定的人生经验,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够陶冶自身的情操,加强自身的修养。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优美,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诗歌学习,学生能够感受汉语言的魅力,从而达到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模仿这些优美的语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审美资源,语文教师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水平。

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也不强,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忽略诵读部分诵读是我国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

古诗词表达感情较为含蓄,学生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悟其想表达的意境情感,此外古诗词所蕴含的韵律美也只能在反复诵读中得到体会。

然而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诵读的重要性,仍将教学重点放在具体的词汇讲解上,学生无法整体品味诗歌的美好,甚至有些断字断句都没有掌握。

(二)忽略情景感悟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用现代文的教学方法教授古诗词,着重讲解诗歌的创作手法,大体流程为:揭示诗歌主体—介绍作者—读懂诗词大意—分析词、句—总结诗人思想感情。

教师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字词理解上,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感悟诗词表达的情景,使古诗词教学成为知识传授课,没有任何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中学诗词教学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了解作品的价值,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是当前诗词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课标对中学诗词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人文性”的宗旨,实质上就是要求注重对诗歌的“阅读领悟”,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思考丰富个体的情感世界,同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它明确了诗词教学的宗旨,也确立了诗词教学的新思路,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读、析”的老路,在理念上为诗词教学改革作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目前中学诗词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理念严重滞后,新课标形同虚设教师依然以传统教育观念为理论指导,注重诗歌的意象分析,注重对词句的挖掘,注重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揭示,而恰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感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阅读、鉴赏体验,学生将永远咀嚼着老师的“渣滓”。

导致诗词教学本末倒置。

(二)“新瓶装旧酒”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标教学目标明确诗词单元教学的重点是注重学生对诗歌意象,意境的整体感悟,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品味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感受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象、美的意境。

强调的是一种感受即“直觉”。

然而在目前的诗词教学和教改中,许多教师仍然只对诗歌作“分解式”的意象分析和“叠加式”的意境重组,这种“抽刀断水式”的教学方式,完全破坏了诗的整体性和整体美感,以及学生对诗的整体感悟。

(三)“探究式、自主式”在诗歌教学中的误区有些教师认为诗歌短小精练,意蕴丰厚,探究式、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开展,但却不知该如何实施,怎样的探究才有意义。

这的确是目前困扰众多的教师的一个难题。

二、新课改下诗词教学的策略尝试面对问题重重的诗词教学的现状与举步维艰的诗词教改,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有效尝试。

(一)从诗歌的审美特征出发,注重诗的直觉感受,境界感悟及审美情趣的熏陶“诗既是知识,又是艺术,诗即是直觉的艺术,又是思维的艺术,诗必有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造,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的媾合,结果乃在实际人生世相上另建一个宇宙,所以诗歌即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而这真实与虚幻的空间正需要诗人与读者对诗的审美体验来填补和充实。

”1.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阅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在诵读中不能忽略阅读主体的直觉感受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的“见”字最要紧,“见”就是“直觉”或“知觉”,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

克罗齐在他的《美学》中将“直觉”分为“直觉得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直觉的知”和“知觉得对于事物中关系的知——名理的知。

”例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直觉注视诗中的“梅花”时,你可以全神贯注它本身的形象,如凝视一幅梅花图一样,无暇思索它本身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知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体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歌的境界是由“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明理的知”的内容。

例如读王维的《山居秋冥》一文时,就必须让学生把诗中的所写的情景看成是一幅幅新鲜的画面,让它笼罩他们的全部意识,使学生聚精会神的观赏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记,这时你不能同时向学生说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鄙弃功名的思想感情,这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知识性语言。

这些联想或语言一旦发生,诗的境界便会从“直觉的知”的感性世界落入“名理的知”的实际世界。

这里并非否认联想、想象,以及思考对于诗的重要性,亦或读诗都必用联想、想象,必然会有思考,而且思考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歌的境界也就愈完美。

但在运用联想和想象时,你的心思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读诗,诵诗。

教师宁可少讲,甚至不讲,只要学生通过读、诵能有所感受,无论这种感受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便已经预示着对诗的审美的开始。

2.诗是思维的艺术,因此对诗的“再造式”阅读与感悟是诗境的必要手段,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激发“移情”的思维心理,达到对诗的深层解读,并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从学生的审美心理过程来看,它包括“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再创造性审美”等过程。

学生通过“直觉的知”感受美,欣赏美,然而要评价美,再创造性的审美则必须对诗歌作深入的解读,这必然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活动。

而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又是一个难以操作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一切诗的境界都必有所依托,“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因此把握诗境就必须从”意象”入手,从“情境”入手。

阿米尔说的好:“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景是各人性格与情趣的返照。

诗的境界是情与景的契合,宇宙中的事物常在变动生长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也无绝对相同的景象。

譬如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飘逸;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阔达;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悼,表面上意象(景)皆是“江、河”,而实际上却因所贯注的情趣不同,各有一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歌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色;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

”这里所谓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就是“移情作用”,在感悟诗境的审美过程中应重视“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就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我个人认为“有我之境”就是客观地品评诗人创造的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验的审美过程;“无我之境”则是将诗人的境界内化为个体的情感体验,从而再造性地感悟诗境的审美过程,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必须由景入诗,通过移情作用——想象与联想的思维过程,深层地挖掘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想象与联想,同时也应该给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想象与联想的思维空间。

然而简单的直觉(诵读)与牵强的联想、思考都不是正确的读诗、品诗、学诗的方法。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可见诗歌的产生是由于内心为外物所感,“在心则动而为情,在口则发而为诗”。

诗歌最本质的特证就是“情”与“韵”。

情是内在的,韵是外在的,韵依附于情,诗人表情的主要手段就是创造或选取与“情”相吻合的“意象”,并且找到与之相吻合的韵,因此,就中学诗歌教学而言,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就是:感受诗歌的韵律,鉴赏诗歌的意象,体验诗人的情思,内化个人情境。

对于诗歌关键之“象”来说,机械、简单的诵读只会适得其反地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情”与“韵”交融吟诵时,以情带声,自然成韵。

另外,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尚未健全,不容易发觉“象”背后所蕴涵的“意”或“境”,教师就必须教会学生正确理解意象,把握“象”与“意”之间的统一关系,再有就情感而言,诗歌的情感表达通常是含蓄朦胧的,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来说,由于人生阅历的限制和时代、环境的局限,他们不容易理解诗的情感,因此,教师应教会他们“同情”(即设身处地)地解读诗歌的方法。

(二)从诗歌教学的特征出发,进行诗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木器诗词教学的困境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的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

新课改中学诗词教学更应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以模式理论为指导建构适合中学生身心和思想素养发展、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精神提升的诗歌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通过实践提炼总结了以下诗词教学模式。

1.“诵读——直觉”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诵读”感受诗意,特别对于格律诗,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在诵读中的直觉感受。

完美的诗歌吟诵是建立在对诗歌精神的把握上的,而有效的诵读又能促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实例)诵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组叠音字都选用了“平平上上仄仄”的格式,使音律从高到底,学生通过诵读,能充分感受李易安此时消沉孤寂的心情,进而感受浓厚悲戚的诗味,领略诗人复杂,悲怆的愁情,比之于教师的讲解事半而功倍,即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达到了获取知识,陶冶性情的目的。

因此,提倡“以读代析”,特别是注重诗歌的音韵和节奏,是把握诗歌内在情绪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真正让教师从枯燥的诗歌讲解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生命之音。

2.“品味——感悟”模式正如“眼睛是人心灵的窗口”,意象也是诗的心灵之窗,这里的诗的心灵,即是诗的意境,可见“意象”是将读者的心灵与诗人的心灵贯通的桥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人的意境分为“隔”与“不隔”两种境界,“隔与不隔分别是从意境和意象的关系上区分的,意境与意象贴切,使人见到意象,便感悟到意境,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空洞不能在读者心中现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

”上文已经论述了相同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不尽相同,而中国古代诗词的意象相近或相似,有的意境相通,因此可将这些诗文进行对比分析阅读,例如比较《越中览古》(李白)与《石头城》(刘禹锡)两诗的意象,相近或相似的如:越王破吴/故国空城,春殿/女墙;今鹧鸪/旧时月等,通过比较学生不难看出,李诗的前三句极力摹写历史人物的春风得意(昔日之盛)而末句笔锋陡转,只以“鹧鸪”写出今之衰;而刘诗则直接从今日的自然景物的萧条和人文景观的荒废入手,再以“往昔兴盛的见证”“旧时月”作比突现今日之衰,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同学们发现了两诗同为“怀古之作”,但李诗先写昔日之盛,再写今日之衰;刘诗则先写今日之衰,再透露昔日之盛,都表达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自此,两首诗的写法、风格、境界便一目了然了,学生对两首诗的理解也更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