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08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恶性、癌与肉瘤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肿瘤因其良恶性、大小及发生部位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早期或微小肿瘤,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有时在死者尸体解剖时才被发现,如微小子宫平滑肌瘤和甲状腺隐匿癌。
以下所述是指中晚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由于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无浸润和转移,一般对机体影响较小。
但因其发生部位或有相应的继发改变,有时也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
主要表现为:(一)局部压迫和阻塞这是良性肿瘤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如消化道良性肿瘤(如突入管腔的平滑肌瘤)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呼吸道良性肿瘤(如支气管壁的平滑肌瘤)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颅内良性肿瘤(如脑膜瘤)压迫脑组织可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二)继发性改变良性肿瘤也可发生继发性改变,并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肠的乳头状腺瘤、膀胱的乳头状瘤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等肿瘤,表面可发生溃疡而引起出血和感染;支气管壁的良性肿瘤阻塞气道后引起分泌物潴留可导致肺内感染。
[] (三)激素增多症状内分泌腺的良性肿瘤因能引起某种激素分泌过多而对全身产生影响,如垂体前叶腺瘤可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可引起巨人症(gigantism)或肢端肥大症(aeromegaly);胰岛细胞瘤(isletcelltumor)可分泌过多的胰岛素,而引起阵发性低血糖;甲状旁腺瘤可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导致纤维囊性骨病等。
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由于分化不成熟,生长快,浸润破坏器官的结构,引起功能障碍,并可发生转移,因而对机体的影响严重。
恶性肿瘤除可引起与上述良性瘤相似的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外,还可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一)继发性改变肿瘤可因浸润、坏死而并发出血、穿孔,病性骨折及感染。
出血是引起生或患者警觉的信号。
例如:肺癌的咯血,大肠癌的便血,鼻咽癌的涕血,子宫颈癌的阴道流血,肾癌、膀胱癌的无痛性血尿,胃癌的大便潜血等。
坏死可导致自然管道之间的瘘管形成(如食管癌的食管气管瘘)。
胃肠道癌的穿孔可导致急性腹膜炎。
肿瘤可压迫、浸润局部神经而引起顽固性疼痛。
病理

第六章肿瘤一、目的要求1. 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一般形态和结构、异型性、生长方式和扩散,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以及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概念。
2. 熟悉: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生长速度,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3. 了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二、实习内容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观看录像及病例讨论。
大体标本组织切片上皮组织肿瘤良性皮肤乳头状瘤皮肤乳头状瘤肠息肉样腺瘤大肠息肉样腺瘤肠乳头状腺瘤乳腺纤维腺瘤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涎腺多形性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涎腺多形性腺瘤恶性肠癌鳞状细胞癌阴茎癌肠腺癌肺转移癌(绒癌)印戒细胞癌肠种植性转移癌(胶样癌)淋巴结转移癌基底细胞癌间叶组织肿瘤良性纤维瘤纤维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瘤神经鞘瘤肝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软骨瘤骨巨细胞瘤脑膜瘤神经鞘瘤骨巨细胞瘤恶性纤维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多种组织肿瘤良性畸胎瘤(囊性)畸胎瘤(实性)三.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观察要点基本病变要点(一)肉眼形态1. 肿瘤的部位、数目(单发、多发)及大小(大小不一)。
2. 肿瘤的形状与生长方式(1) 外生性生长:多见于体表、体腔或空腔器官表面的肿瘤。
呈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等,良性者多有细蒂与根部相连,恶性肿瘤基部向深层组织浸润。
(2) 膨胀性生长:多为深部组织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呈结节状、分叶状等,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
(3) 浸润性生长:多为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多无包膜,与邻近组织界限不清如树根状等。
3. 肿瘤的颜色:良性肿瘤的颜色多接近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恶性肿瘤多呈灰白或灰红色,并可因其含血量多少、是否伴有出血、坏死以及含有色素等呈现不同的颜色。
4. 肿瘤的质地与硬度:癌一般质脆、干燥,肉瘤多湿润、鱼肉状。
肿瘤的生长、播散及良性和恶性的区别

肿瘤的生长、播散及良性和恶性的区别第一节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播散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特性,不按身体正常需要过度增生、堆积而形成的瘤块。
各种肿瘤由于生物特性不同,良性和恶性性质有别,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差异很大。
良性肿瘤多生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或速度减慢,恶性肿瘤多呈持续性生长。
在成都西部肿瘤研究所(扣扣610581651)的临床资料上,很多的肿瘤成长方式和散播,都呈现出不规律性,导致对肿瘤细胞的检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肿瘤的生长方式1.外生性生长。
皮肤、体腔、胃肠道黏膜的上皮肿瘤,由于肿瘤向体表及腔内生长,突起于皮肤及黏膜上,形成乳头状、菜花状、结节状肿块。
良性肿瘤中的乳头状瘤、息肉,恶性肿瘤中的皮肤癌、食管癌、胃癌和肠癌,都以这种方式生长。
2.膨胀性生长。
生长于较深部的肿瘤,不断增殖长大,向四周挤压,同时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包绕瘤的外层,形成包膜与周围有明显界限,多见于良性肿瘤及肉瘤的早期。
3.浸润性生长。
瘤组织沿邻近组织间隙、肌肉、筋膜、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一般不形成包膜。
癌及肉瘤大多以这种方式生长。
二、恶性肿瘤的播散肿瘤向外蔓延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但恶性肿瘤不一定都有转移。
一般地说,转移出去的癌细胞能够形成新瘤灶,比原发癌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危害性更大,治疗效果也更差。
其转移的途径有如下4种。
1.直接蔓延。
瘤组织直接向周围组织的间隙、肌肉、筋膜、神经周围及骨骼蔓延。
2.淋巴道转移。
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淋巴液流到淋巴结,在那里形成新的肿瘤,又可以再向其他淋巴结转移。
3.血行播散。
肿瘤细胞侵入毛细血管后,可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形成新的瘤灶,侵人体静脉的瘤细胞先转移到肺,然后到其他各处;消化道转移瘤细胞先侵人门静脉再转移到肝。
因椎静脉系统与腰、骶、腹、胸等处的静脉之间有吻合交通支,无静脉办,所以侵入椎静脉系统的瘤细胞不需要通过肺,而直接向脊柱、骨盆及颅内转移。
4.种植性转移。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6.恶病质 晚期肿瘤患者全身出
现严重消瘦、无力、贫 血、全身衰竭、皮肤干 枯呈黄褐色等一系列综 合临床表现称。
2020/10/22
第5 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 演进与异质化
(1)肿瘤的演进
指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恶性程度愈来愈高, 更富于侵袭性(生长加快、浸润和转移)的现象。
(2)肿瘤的异质化 是指由一个肿瘤内所含的多种瘤细胞亚群,在生化
特点、 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 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3. 肿瘤血管的生成
(1) 无血液供应: (2)瘤细胞及巨噬细胞:
良性肿瘤 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发源组织
的形态相似,细胞无间变
恶性肿瘤 分化低,异型性大,与发源组织
的形态差别大。细胞有间变
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无或罕见,不见病理核分裂像 缓慢
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形成, 边界清楚,可推动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较快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边界不清楚,比较固定。
b—FGF、VEGF、TNF—a
瘤细胞长到1~2mm,约107个细胞
(二)恶性肿瘤浸润的机制
1.瘤细胞不断增生的能力
①对生长控制反应的丧失 肿瘤细胞不受机体神经体液的调
控,亦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自主 性生长。
②接触性抑制的丧失 肿瘤细胞互相接触,仍能无序生长、堆
积,接触性抑制丧失。
③恶性肿瘤细胞的“永久性” 肿瘤细胞能不断增殖,这种无限的增殖能
I级为高分化,属低度恶性; Ⅱ级为中等分化,属中度恶性; Ⅲ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
【病理学教案】第6章 肿瘤

第八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肿瘤的概念、形态和结构2. 掌握:异型性的概念;肿瘤组织、细胞的异型性三、教学内容(一)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1.肿瘤的概念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二)肿瘤的异型性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肿瘤的概念2.异型性概念,异型性的种类和特点第九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2.熟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肿瘤的分级和与分期 3.熟悉: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三、教学内容(一)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肿瘤生长的生物学2.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肿瘤的分级和与分期(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1.良性肿瘤2.恶性肿瘤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方式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第十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2.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3. 熟悉:肿瘤的分类三、教学内容(一)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二)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肿瘤的命名原则2.肿瘤的分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2.乳头状瘤、腺瘤、纤维瘤、平滑肌瘤、鳞癌、腺癌、纤维肉瘤大体及镜下改变第十一次(2学时)一、题目第六章肿瘤二、教学基本要求1. 熟悉: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病变特点2. 熟悉: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三、教学内容(一)常见肿瘤的举例1.上皮性肿瘤:良、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病变特点 2.间叶组织肿瘤:良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的病变特点3.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色素痣与黑色素瘤的病变特点4.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畸胎瘤、肾胚胎瘤、癌肉瘤的病变特点(二)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1.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异质化及演进的概念2. 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机制3.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材分析】本门课程由“病理学总论”和“病理学各论”两部分组成,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规律,符合《病理学》课程本身的发展过程。
《肿瘤》是总论第五章的内容,是系统病理学的重点内容。
本章从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开始,到肿瘤的异型性和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内容首先介绍肿瘤的性质与特点,接着分节探讨了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以及肿瘤的命名与分类,最后分析了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节课前半部分讲授“肿瘤的生长”,重点是三种生长方式,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良恶性肿瘤生长的区别;后半部分讲授内容为“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的特性),重点是三条转移途径,密切结合临床,引入肿瘤不同方式转移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解释与转移相关的病因和分子机制,前后呼应。
【学情分析】本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二年级学生,同学们在高中时就已经系统学习过《生物学》,入校后第一年系统学习了一些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如组织学、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等相关课程,基本掌握人体器官的大体形态及组织学形态。
病理学内容已学习完细胞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以及肿瘤学部分内容,在掌握了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形态、分化与异型性之后,对后续的问题:“肿瘤是如何生长,恶性肿瘤是如何转移”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城市居首位,在农村居第二位的疾病死因就是恶性肿瘤。
每年仅因癌症死亡人数就高达140多万,也就是说,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因此,进一步加强肿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工作,刻不容缓。
从科学研究而言,这不仅需要从肿瘤学进行专门研究,也需要从病理学角度进行分开探讨。
通过“学习、观察、质疑、总结、验证、再探究”这一系列教学过程,可使同学们的思路豁然开朗,同时同学们能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学以致用,进而激发他们对于病理学的学习激情。
【设计理念】依据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网络为场所”的理念,首先,引课从目前我国令人堪忧的肿瘤发病现状开始,引导出要探究的问题,并能有目的地进行猜想和假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能力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一、肿瘤的生长速度各种肿瘤的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主要取决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熟程度。
一般来讲,成熟程度高、分化好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可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但短期内生长突然加快,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
成熟程度低、分化差的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短期内即可形成明显肿块,并且由于血管形成及营养供应相对不足,易发生坏死、出血等继发改变。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一)肿瘤的生长方式(growthpattern)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expansivegrowth)是发生在器官或组织内的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
肿瘤逐渐增大,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宛如逐渐膨胀的气球,推开或挤压四周组织。
因此,肿瘤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主要是挤压和阻塞,一般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临床检查时肿瘤移动性良好,手术容易切除,切除后也常不复发。
2.外生性生长(exophyticgrowth)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道等)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肿物。
良、恶性肿瘤都可呈现外生性生长。
但恶性肿瘤在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呈浸润性生长,常由于其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infiltratinggrowth)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内,像树根长入土壤一样,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
因此呈这类生长方式的肿瘤无包膜,与邻近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而无明显界限。
临床检查时移动性差或固定。
手术切除范围应扩大,否则术后易复发。
(二)肿瘤的扩散(spreadoftumor)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并向周围组织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肿瘤的生长、扩散

肿瘤的生长、扩散恶性肿瘤细胞一旦产生,不仅在局部生长,由较小的病灶不断扩大,而且浸润破坏周围组织,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形成转移,最终杀死患者。
浸润、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也是人类攻克肿瘤的重要课题。
一、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
一般说来,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由于供血不足,常易发生坏死溃疡,出血等继发性改变。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生长缓慢,推开挤压周围组织,形成纤维性包膜,因而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容易手术切除,切除后不复发。
2.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侵袭,破坏周围组织,无包膜形成,境界不清,切除后易复发。
3.外生性生长:空腔脏器、粘膜、体腔、体表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隆起于表面的似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肿物,良性肿瘤基底部无浸润,而恶性肿瘤则伴基底浸润。
三、肿瘤的扩散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且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蔓延,而且还可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
1.直接蔓延:肿瘤经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神经来自邻近组织和器官侵袭蔓延。
2.转移:肿瘤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并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这个过程叫转移。
原发部位的肿瘤叫原发瘤,所形成的新肿瘤叫继发瘤或转移瘤。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
(1)淋巴道转移:是瘤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瘤也可发生淋巴道转移。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进入局部淋巴结,先聚集在边缘窦,逐渐累及整个淋巴结,并可累及下一端淋巴结,受累淋巴结肿大,变硬,互相粘连成团,切面灰白而干燥。
(2)血道转移:是由瘤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瘤晚期也发生血道转移。
肿瘤侵入血管,随血流运行,到达远隔器官。
(3)种植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累及到器官的表面时,瘤细胞可脱落并种植到体腔各器官的表面,形成种植性转移瘤。
病理学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四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能力是恶性肿瘤细胞特有的性质。
并且是恶性肿瘤威胁病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肿瘤生长与扩散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病理学的重要内容。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细胞倍增时间)和宿主对肿瘤细胞或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与演进。
1.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恶性转化细胞的生长周期与正常细胞一样,分为G0、G1、S、G2和M期。
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培增时间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比正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或者长于正常细胞。
(2)生长分数(growth fraction);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G2期)的细胞的比例。
在细胞恶性转化的初期,绝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复制期,所以生长分数很高。
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生长,不断有瘤细胞发生分化,离开复制阶段的细胞越来越多,使得大多数肿瘤细胞处于G0期。
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瘤其生长分数也只在20%左右。
(3)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肿瘤的进行性生长及其生长速度决定于其细胞的生成大于丢失的程度。
由于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以及机体抗肿瘤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在肿瘤生长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瘤细胞失去生命力。
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的程度共同影响着肿瘤的生长。
在生长分数相对较高的肿瘤,瘤细胞的生成远大于丢失,因此其生长速度比那些细胞生成稍超过丢失的肿瘤要快得多。
肿瘤的细胞动力学概念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上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几乎所有的化学抗癌药物均针对处于复制期的细胞。
因此高生长分数的肿瘤(如高恶性的淋巴瘤)对于化疗特别敏感;常见的实体瘤(如结肠癌)生长分数低,故对治疗出现相对耐药性。
临床治疗这些肿瘤的战略是先用放射或手术治疗将肿瘤缩小,使残存的瘤细胞从G0期进入复制期后再用化疗。
病理学理论指导: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病理学理论指导: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一篇:病理学理论指导: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区别点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大体形态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相似边界不清楚,无包膜,偶有假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源发组织不同分化程度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其起源组织相似,核分裂象少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其起源组织不相似,核分裂象多生长速度缓慢,很少发生出血、坏死迅速,常发生出血、坏死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边界清楚,移动性大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无包膜,边界不清,移动性小转移不转移可有转移继发性改变坏死出血少见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继发性感染等常见复发很少复发较易复发对机体的影响危害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危害性大,除压迫和阻塞外,常破坏局部组织器官,引起出血、坏死、感染,晚期引起恶病质,也可因转移引其他器官第二篇:病理学理论指导: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1)淋巴道转移:为其主要转移途径,首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最常见者为幽门下胃小弯的局部淋巴结。
(2)血道转移:多发生于胃癌的晚期,常经门静脉转移至肝。
(3)种植性转移:胃癌特别是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可脱落至腹腔,种植于腹腔及盆腔器官的浆膜上。
第三篇:病理学理论指导:大肠癌的分类1.早期大肠癌的大体分型①息肉隆起型。
②扁平隆起型。
③扁平隆起伴溃疡型。
2.进展期大肠癌的大体分型①隆起型。
②溃疡型。
③浸润型。
④胶样型。
3.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及乳头状腺癌多见。
第四篇:病理学理论指导:异型性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组织成熟的程度(即分化程度,指肿瘤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分化愈高的肿瘤,异型性愈小,良性肿瘤一般异型性不明显。
分化愈差的肿瘤则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这是区别良、恶性肿瘤重要的组织学依据。
第五篇:病理学理论指导: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肿瘤的生长与播散

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的机制(1)
3、恶性优势克隆的形成
肿瘤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导致某些具有生长优势和 侵袭性生长表现型的恶性细胞克隆群体的产生 这些恶性优势克隆从瘤体中脱落、细胞迁移功能 增强,进而破坏细胞外基质,在基质中形成浸 润性生长。 新生成的肿瘤血管及细胞外基质中的薄壁淋巴管 往往结构不良,易于被肿瘤细胞穿透,形成肿 瘤的血道与淋巴道转移。
2、肿瘤的血管形成
原发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 继发性缺氧为血管形成的始动因素 在缺氧的条件下,肿瘤细胞可以生成并释放各种促 血管生成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 白酶。 新形成的毛细血管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 的缺氧的发生,从而使肿瘤的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 长进入到一个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中。 肿瘤血管化后新形成的血管分布由肿瘤的边缘向肿 瘤的中心依次减少 →肿瘤组织中心的细胞往往增殖 缓慢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 肿瘤生长到1~3cm3时,肿瘤的生长会逐渐缓慢
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群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 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肿瘤药物的 敏感性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 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在单克隆性肿瘤的生长过程中,作 用于不同瘤细胞的多种附加基因突变蓄积起来,形成 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亚克隆。 机体的抗肿瘤反应可杀死那些具有较高抗原性的亚克隆, 而抗原性较低的亚克隆则可躲过机体的免疫监视;微 环境(如肿瘤间质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能保留和富集那些适应存活、生长、 侵袭与转移的亚克隆,使其生物学行为更加具有侵袭 性。
医疗招聘考试医基资料: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医疗招聘考试医基资料: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通常大家都谈“癌”色变,主要原因就是对其认识不够,不了解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今天就带着我们先了解一下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方式。
肿瘤常见的生长方式主要有三种: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那实质器官的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而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要注意的是恶性肿瘤不仅可在原发部位浸润生长、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而且还可通过多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这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点。
(1)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肿瘤细胞常常沿着组织间隙或神经束衣连续地浸润生长,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这种现象称为直接蔓延。
例如,晚期子宫颈癌可直接蔓延到直肠和膀胱。
(2)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浸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常见的转移方式如下:①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浸入淋巴管,随淋巴流到达局部淋巴结。
例如,乳腺外上象限发生的癌常首先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形成淋巴结的转移性乳腺癌。
②血道转移:癌细胞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
由于静脉壁较薄,同时管内压力较低,故瘤细胞多经静脉入血。
最常受累的脏器是肺和肝。
③种植性转移:发生于胸膜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癌细胞可以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表面。
例如,胃肠道的黏液瘤转移到卵巢形成Krukenberg 瘤。
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规律

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规律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许多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
因为肿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所以这种疾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非常困难。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掌握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规律进行一些探讨。
肿瘤细胞的生长规律肿瘤细胞的生长是非常复杂的,它包含了许多因素。
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细胞的分裂期有关。
在细胞分裂期,细胞的DNA复制并且进行分裂。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
因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如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
这些干扰因素也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受到细胞内的遗传因素的影响。
有些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分裂能力,它们能够分裂成更多的细胞。
这种分裂能力来源于细胞内某些基因的不正常表达。
细胞内正常的基因表达与这些癌变基因的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平衡。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肿瘤细胞可能会恶性扩散。
一些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利用这种癌变基因来制定肿瘤治疗方法。
另一方面,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也与细胞的外部环境有关。
一些细胞外因素,如温度、PH值等,都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速度。
研究表明,细胞外环境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人们需要对肿瘤细胞所在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以便了解细胞的生长规律。
肿瘤细胞的扩散规律除了生长速度以外,肿瘤细胞的扩散也十分重要。
一旦肿瘤细胞发生扩散,它们会影响周围的组织器官和全身的健康。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扩散是一个多步过程。
这个过程与细胞内的基因变异有关,同时也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肿瘤细胞的扩散有两步。
第一步是肿瘤细胞从原位移动到周围的组织,并侵入到其他组织。
第二步是肿瘤细胞在其他组织中形成了一个新的肿瘤。
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一些细胞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这个过程。
肿瘤细胞的扩散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癌症良恶性肿瘤演变简介

癌症良恶性肿瘤演变简介癌症是当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并迅速增殖时产生的一类疾病。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是癌症的两个主要类型。
良性肿瘤通常指慢性增长、局限于特定部位、未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的肿瘤。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指的是那些能够侵犯周围组织、扩散到其他部位,并在身体中形成新病灶的肿瘤。
1.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由于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的一种肿瘤类型。
良性肿瘤的细胞生长缓慢且有限,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它们在肿瘤局部形成可控的团块,不会对身体的正常功能产生过多影响。
良性肿瘤有许多不同类型,其中一些非常常见,例如乳腺纤维瘤、良性肾脏肿瘤和脑膜瘤等。
这些肿瘤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
尽管良性肿瘤很少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由于细胞的不受约束的异常增殖导致的一种肿瘤类型。
这些肿瘤的特点是能够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恶性肿瘤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细胞形态也异常,使得恶性肿瘤更具有侵略性和破坏性。
恶性肿瘤常见的类型有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和肝癌等。
这些肿瘤在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常出现疼痛、疲劳、体重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恶性肿瘤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3. 良恶性肿瘤演变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变关系。
研究表明,一些良性肿瘤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展为恶性肿瘤。
这个过程通常是由于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或异常改变导致的。
这些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周期和增殖能力,使得它们失去了正常的限制性和控制性。
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存在遗传倾向,使得他们更容易患上恶性肿瘤。
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来自患者自身的遗传基因,也可能是后天获得的异常变异。
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些突变对预防和治疗癌症非常重要。
总结:癌症的良恶性肿瘤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良性肿瘤通常是缓慢增长、局限性的,不会对身体的正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实习08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恶性、癌与肉瘤

肿 瘤
二、常见肿瘤讲习
1、平滑肌瘤 2、平滑肌肉瘤 3、皮肤乳头状瘤 4、皮肤鳞状细胞癌 5、结肠腺瘤 6、结肠腺癌
1、平滑肌瘤
部位:最多见于子宫,其次是胃肠道。 肉眼:结节状,大小不一,界清,常有假包 膜;切面灰白色,编织状,质中。
镜下:束状、编织状排列,形态较一致的梭
形细胞;核呈长杆状,两端钝圆,核
3、淋巴结转移癌(瘤11)
肉眼:
圆形或卵圆形组织。
镜下:
淋巴结部分结构破坏,由癌组织(腺癌或鳞状
细胞癌)取代。
切片 3
切片 3
淋巴结转移癌
作业与思考题
1、肿瘤的外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癌与肉瘤在形态上如何区别?
3、区分良、恶性肿瘤的最根本的依据是什么?
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
第八次实习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恶性、癌与肉瘤
泸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1、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 3、掌握常见肿瘤的特点。 4、掌握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实习内容(3学时)
1. 录 像 复 习 2. 常见肿瘤讲习 3. 实 习 标 本 4. 实 习 切 片
一、录像复习
标本 1
乳腺癌
肿瘤表面皮肤酒窝征,乳头稍下陷,切面灰白、质硬,无包膜,呈 树根状侵入邻近组织内。
标本 2
阴茎癌
在阴茎头处有一菜花状肿物,基底部粗大,表面污秽不平,并伴有小 溃疡形成。切面灰白,质硬干燥,并向深部浸润,界限不清。
标本 2
阴茎癌
标本 3
骨肉瘤
肿瘤位于股骨干,破坏骨皮质,掀起其表面的骨膜,并向周围 软组织及骨髓腔内浸润。
切片2
角质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2.转移机理:
(1) 分子遗传学:
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基因↑ nm23(non-metastasis)↑ (2) 机体组织的局部因素: 血供、损伤、间质状态。 (3) 血道转移的器官倾向性: 肺癌→肾上腺、脑 甲状腺癌→骨
→低转移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1.分级: Ⅰ级:高分化 Ⅱ级:中分化 Ⅲ级:低分化 2.TNM分期系统: T:肿瘤原发灶大小(T1-T4) N:淋巴结受累(N0,N1-N3) M:血行转移(M0,M1/M2)
细胞),无新生血管将不再增大。 2.实体肿瘤在宿主内诱导形成新生血 管的能力,是恶性肿瘤生长浸润转移 的前提之一。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肿瘤诱导血管形成的机理
(1) 产生血管生成因子:FGF、ECGF、
TGF-α、PDGF、TNF-α等。
(2) 产生抑制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脉管静止素等。
二者共同调控肿瘤生长
(3)种植性转移(transcoelomic metastasis)
(三) 恶性肿瘤浸润与转移机制
1.局部浸润: (1) 肿瘤细胞间粘附力↓: cadherin↓、Fn↓→细胞间连接↓。 (2) 肿瘤细胞与基底膜的紧密附着: Ln受体↑, Fn受体↑ (3) 细胞外基质降解: Cathepsin-D, u-PA溶解Ln 、Fn。 (4) 肿瘤细胞的移出:阿米巴运动→游出。
肿瘤血管形成在转移中作用:
正常组织→增生组织→发 育异常组织→微小浸润→血管生成 →肿瘤细胞团扩张→进入血液循环 →存活→靶器官内有限生长→新生 血管→肿瘤转移 ↓ 休眠状态
(三) 肿瘤的演进及异质化
1.演进(progression): 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 有侵袭性的现象,包括生长加快,局部浸润 和远处转移。 2.异质化(heterogeneity): 肿瘤细胞的不同亚克隆在侵袭能力、 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 感性等方面的差异。
大学课程病理学9.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课件

注:淋
导
逆行性转移
管
远处淋巴结
肉眼观: 典型患者淋巴结
肿大,质地变硬,刀 切有沙粒感,切面灰 白色,甚者多个肿大 淋巴结融合。
镜下观: 淋巴窦内见癌细胞
淋巴窦内见癌细胞
(2)血道转移(hematogeneous metastasis)
多经毛细 血管和小静脉 入血。与血流 的方向有关, 多转移到肺、 肝。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良性肿瘤 慢
1.生长速度: 恶性肿瘤 快
良性肿瘤 2.肿瘤的生长方式
伴坏死 和出血 膨胀性生长
恶性肿瘤 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
似气球。结节状、分界 清楚、包膜完整、触诊 活动、手术易清除、不易 复发。
3.浸润性生长(infiltrating growth)
四、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Ⅰ级:高分化
1.分级: Ⅱ级:中分化
Ⅲ级:低分化
2.TNM分期系统:
T:肿瘤原发灶大小(T1-T4) N:淋巴结受累(N0,N1-N3) M:血行转移(M0,M1/M2)
高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 (2) 继发改变:溃疡、
不见病理核分裂 缓慢
膨胀性生长 很少见 不转移 很少复发 较小
局部压迫、阻塞
恶性肿瘤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多见
可见病理核分裂 较快
浸润性生长 常见出血、坏死、感染
常有转移 常有复发
较大 坏死、出血、发热、感 染、恶病质等
良恶性肿瘤区别的特殊性
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相对性:基底细胞癌很少转移 ,口腔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习3
皮肤乳头状瘤
4、皮肤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原有鳞状上皮的部位,如: 皮肤,口唇,子宫颈,阴道,食管,喉,阴茎等处及肺。
肉眼:菜花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 、溃疡状。 镜下:癌细胞呈巢状排列,异型性明显、较多核
裂,向真皮及深部浸润。 分化好者 癌巢中央可出现角化珠(层状 的角化物),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分化差者 无角化珠,细胞间桥少或无。
癌巢特点:
1. 外围细胞似基底细胞,胞浆少,核梭形,染色深; 2. 癌巢内可见多角形细胞,与棘细胞相似; 3. 分化好的箭头所指为角化株。
3、淋巴结转移癌(瘤11)
▪ 肉眼: 圆形或卵圆形组织。
▪ 镜下: 淋巴结部分结构破坏,由癌组织(腺癌或鳞状
双侧卵巢增大,切面灰白色,可见粘液样区。
四、实习切片
1、乳头状瘤 (瘤3) 2、皮肤鳞癌 (瘤4) 3、淋巴结转移癌 (瘤11)
1、皮肤乳头状瘤(瘤3)
由分支状的乳头构成,乳头表面被覆增生的 鳞状上皮,轴心具有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
切片1
皮肤乳头状瘤
切片1
皮肤乳头状瘤
2、皮肤鳞状细胞癌(瘤4)
▪ 癌细胞呈巢状排列,异型性明显、较多核裂,向 真皮及深部浸润。
▪ 分化好者 癌巢中央可出现角化珠(层状的角化
物),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 分化差者 无角化珠,细胞间桥少或无。
切片2
正常皮肤及鳞状上皮
角质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真皮层
切片2
切片2
癌巢
角化珠
鳞 状 细 胞 癌
间质
核分裂 细胞间桥
讲习4
皮肤鳞状细胞癌
讲习4
皮肤鳞状细胞癌
5、结肠腺瘤与腺癌
5、结肠腺瘤与腺癌
5、结肠腺瘤与腺癌
5、结肠腺瘤与腺癌
5、结肠腺瘤与腺癌
5、结肠腺瘤与腺癌
5、结肠腺瘤与腺癌
三、实习标本
1、乳腺癌 (伴淋巴结转移)(瘤16) 2、阴茎癌(瘤19) 3、骨肉瘤(瘤21) 4、恶性黑色素瘤及全身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瘤20) 5、肺转移性肝癌(瘤59) 6、大网膜种植性转移瘤(瘤59) 7、卵巢种植性转移瘤(瘤77)
标本 4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转移。
标本 5
肺转移性肝癌
多个,结节状,界清,大小不一。
标本 5
肺 转 移 性 肝 癌
肺切面见 多个,灰 白色,界 清,大小 不一的结 节。
标本 6
大网膜种植性转移瘤
大网膜多个灰白色,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结节。
标本 7
卵巢种植性转移瘤(Krukenberg 瘤)
细胞癌)取代。
切片 3
切片 3
淋巴结转移癌
作业与思考题
1、肿瘤的外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癌与肉瘤在形态上如何区别? 3、区分良、恶性肿瘤的最根本的依据是什么? 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演示结束,谢谢!
标本 2
阴茎癌
标本 3
骨肉瘤
肿瘤位于股骨干,破坏骨皮质,掀起其表面的骨膜,并向周围 软组织及骨髓腔内浸润。
标本 3
骨肉瘤
肿瘤位于干骺端,切面灰白色,质嫩似鱼肉样,破坏骨皮质, 并向周围软组织及骨髓腔内浸润。
标本 4
恶性黑色素瘤
肿块呈黑色,干燥、质实。
标本 4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脑转移。
2、平滑肌肉瘤
部位:子宫、胃肠道,腹膜后、肠系膜、大 网膜及皮肤;
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 镜下:排列紊乱、细胞密度大;细胞较大,
梭形或椭圆形,异型性明显,可见瘤 巨细胞及较多核分裂象。
讲习2
3、皮肤乳头状瘤
部位:外阴、外耳道、阴茎、喉。 肉眼:外生性,手指样、乳头状突起,可呈
菜花状外观,根部常变细呈蒂。 镜下:由分支状的乳头构成,乳头表面被覆
标本 1
乳 腺 癌 及 淋 巴 结 转 移
切面灰白、质硬,无包 膜,呈树根状侵入邻近 组织内,乳头下陷。
标本 1
乳腺癌
肿瘤表面皮肤酒窝征,乳头稍下陷,切面灰白、质硬,无包膜,呈 树根状侵入邻近组织内。
标本 2
阴茎癌
在阴茎头处有一菜花状肿物,基底部粗大,表面污秽不平,并伴有小 溃疡形成。切面灰白,质硬干燥,并向深部浸润,界限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