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瑞雪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瑞雪》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瑞雪》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雪的意义和象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查找和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

5.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理解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瑞雪》。

2. 图片资料:有关雪的图片。

3. 参考资料:有关雪的文化背景资料。

六、教学策略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任务,如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表达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查找和学习重点词汇。

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产生兴趣。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瑞雪》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瑞雪》的理解和分析,生词短语的学习。

难点: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生词短语。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2.1 教学内容:课文《瑞雪》的阅读和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文学元素。

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2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瑞雪》的内容,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生词学习:讲解和练习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文学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生词运用: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生词短语的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思考深入。

阅读理解测试:正确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生词运用:正确使用生词短语,表达清晰。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课文《瑞雪》和相关阅读材料。

4.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计划5.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一课时: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和文学分析。

第二课时:主题讨论和总结。

六、教学策略6.1 课文《瑞雪》的导入:通过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经历过瑞雪,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6.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情节。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

《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5篇《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1一.真情实感,融入教学.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能够感动别人.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语文首先要自己乐在其中,对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语言.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语文的教学中去.在对本文的教学中,我结合自己对雪景的感受,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开发学生对雪景的想象.同时,收集了各种雪景的图片和资料,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新大纲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语言的形式很丰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着丰富而美丽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我选择课文关键段落,进行充分的讲解后,再让学生朗读.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们的思绪也融入到茫茫的雪景,缩短了与课文的情感距离,对雪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二.学生为本,活力课堂.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响应这个主题,以学生为本,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一直以来我都在设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策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和全体学生一起来上好一堂充满着活力和童趣的课程.在课堂上,我始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亦师亦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在教学本文的难点〝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对这句话的理解.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各种不同的理解纷纷得以展示.然后我再对这句话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地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修正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保护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思考,另一方面也使知识得以更加柔和的传播,因此也就更加容易深入人心.知识可以被传授,而智慧却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力求避免灌输式教育,而应以循循善诱,启发为主.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潜力,重在自悟,开启学生自身智慧的天窗.要使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带着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够使每堂课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使他们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教师就必须在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时都要下足工夫.在本文的教学中,在感受山村居民对雪景的喜爱一节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想象,在学生们的七嘴八舌中,雪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得以全景式的展现,学生们也因此对雪的认识更加完整和丰满.《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2一.教学目标:1.学习6个生字及部分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和方法.3.初步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作方法.难点:理解部分新词.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幻灯片.找表示时间的词.四.教学过程:(一)揭题1.(出示课题)齐读,注意〝瑞〞的翘舌音.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瑞〞的意思是.那么瑞雪呢?2.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下雪的?(二)初读课文1.听录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那么写雪景的是哪几段?写人物的又是哪几段?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文,读完后完成作业本第7题.(请一生做在投影片上,校对.改正)看作业本连说课的主要内容.3.检查生字新词读音.(三)回忆本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默读的要求是什么?(出示投影片)(四)学习第1段1.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出示活动投影片)同桌讨论怎么整理,是按什么顺序整理出来的?(指名整理回答)2.默读第1段,用〝〞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霎时间〞表示时间很短,它是表示时间的`词,但它跟其他四个词又有别.齐读〝昨天中午.下午.傍晚.整整一夜〞,我们都能说出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并有先后顺序,而〝霎时间〞只表示〝一会儿.一瞬间〞,你能说出它指的是什么时候吧?它没有先后顺序,因此不能划上)3.引读:昨天中午,天气有什么变化?傍晚,天气又发生了变化,开始,大雪下了完成作业本第5题的1—3格(出示小黑板)指名写,校对改正.4.结合小黑板上的表格看看书,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男.女生分读刮风.下雪的句子,理清刮风和下雪的关系.5.学习第1句.(1)自由读,用〝〞划出描写风大的词句.(2)理解〝凛冽〞,〝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说明风不停地刮,刮的时间.(3)指导朗读:语速稍慢,〝凛冽〞读重音.(4)小结学习第1句的方法:读.划→理解→朗读6.自学2.3.4句(分组)7.检查.反馈.(1)看板面理解〝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白蒙蒙〞.〝笼罩〞(什么把什么罩住了).(2)朗读指导在极短的时间内,山上白了,树上白了,屋子顶上白了,田野上也白了,一切都被白蒙蒙的大雪覆盖住了,这真是一场大雪啊!(读)这场雪不公大,而且下得时间也很长,从哪看出?应该怎样读?8.齐读第1段,小结这段话先写昨天中午刮风,刮了一个下午,再写傍晚下雪,下了整整一夜,是按时间顺序写的.9.看板书说话请你按时间顺序说说从刮风到下雪的过程.五.课堂总结六.生字书写指导七.教后感:本文的重点是学习按时间顺序写的写作方法.我通过整理句子.了解时间顺序,找出理解.辨析时间的词,填表格上的表示时间的词等一系列过程来落实,较好地达到了谈中学写的预期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板画来理解〝凛冽〞.〝笼罩〞等难词.《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3一.教学目标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喜悦心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意思3.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4.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第1段弄清叙述顺序2.教学难点:理解北国风光的雄伟壮丽和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三.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四.教学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揭题,读题2.解题,瑞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默读2.这是什么地方的大雪?是一场怎样的大雪?为什么成之为瑞雪?三.学习生字1.自学2.检查A.指名分段读课文B.分析字形:凛.罩.蒙.巍.眉C.辩字组词瑞()例()馒()端()冽()漫()D.解释词语纷纷扬扬.白蒙蒙.茫茫.巍巍.一望无际.眉开眼笑.笼罩E.写出近义词凛冽.昏暗.分外.追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2.默读课文后,能说出课文第1段中各句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读生字新词二.第1段1.默读,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3.这一段共几句,分别写什么?4.4句中哪几句写下雪5.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大6.下雪前刮风有哪些特点?7.朗读三.第2段1.指名读2.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3.哪几句具体描写雪后的景象?找出来读一读4.哪一句抒写作者的感情?A.指名读B.北国风光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哪些景物?C.为什么说雪后的景色是雄伟壮丽的?D.大雪不仅带来了迷人的风光,还带来了什么?E.〝好一派.好一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F.朗读指导四.作业1.齐读1.2段2.摘录课文第1段中反映风大雪大的词语3.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喜降瑞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2.理解〝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意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段,能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2.课文第1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按时间顺序写的?二.第3.4段1.默读2.这两段分别写谁?3.老农和小孩的心情一样吗?同样是喜悦,表现有什么不同?理解眉开眼笑.连声.清脆的笑声.传遍4.老农和小孩高兴的原因一样吗?有什么不同?A.指名读农谚B.理解被比喻什么?三层被形容什么?来年什么意思?枕着馒头睡是怎样的情景,形容什么?前半句和后半句什么关系?为什么〝今年麦盖三层被〞,就会〝来年枕着馒头睡〞?5.指导朗读三.总结1.齐读全文2.为什么称这场大雪是为瑞雪?3.背诵课文《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4《瑞雪》是一篇写雪景的文章.文章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喜人的瑞雪图,展现了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赞美了雪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字词,朗读的能力也正在不断加强和训练.袁老师多次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反复品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背后蕴涵的美感,进而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可谓水到渠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会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袁老师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各自的理解去朗读文本,进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另外,袁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十分到位.扎实,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自然流畅.袁老师整堂课从课题入手,紧紧围绕〝人们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分别从〝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最后回归到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瑞雪〞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可谓扎实而到位.在教学中,袁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将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交替呈现,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感受到了雪大.景美.人乐,受到了热爱生活.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熏陶.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袁老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情,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巡视,快速指出正误,在与学生对话.互动过程中适时调控教学节奏,不断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需要不断学习的.最后,让我十分感慨和敬佩的是袁老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课堂上生动的媒体资料和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充分地表现了袁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充分的课前准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袁老师并不凭借经验行事,他对文本反复推敲,对教材耐心细致的解读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我想这也是任何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5设计理念〝披文入景,披文入情.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养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2.学会_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3.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媒体准备《雪景》——多媒体课件一个.课时安排二课时教案说明加〝()〞为教师主要导语 ;加〝[]〞为拟定的学生回答.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4.引出研读专题.教学过程一.侃雪赏雪——导入新课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欢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2.赏雪:欣赏课件——(告诉大家你欣赏到了怎样的雪.)在〝雪〞旁加括号,播放课件.二.放声朗读——教学字词(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雪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味.读之前请同学听清朗读要求:将难读的词多读几遍,难写的词在课本上写几遍,并将你认为最难写的1个词语写在小纸片上.)学生根据要求放声朗读课文.根据学生小纸片上反映的情况,确定字词教学重点.初拟以〝凛冽〞.〝巍巍〞两词为重点.〝凛冽〞教学步骤如下:1.一起读〝凛冽〞.2.范写.3.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4.(〝凛〞和〝冽〞真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形影不离,经常手拉着手在一起.这回兄弟俩出现在哪个句子中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学生读: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起来.5.(明白凛冽是啥意思吗?)6.从两个方面深切理解〝凛冽〞——非常寒冷:A.分组查〝凛〞和〝冽〞明白〝凛〞和〝冽〞都是〝寒冷〞的意思,两个寒冷加在一起是[非常寒冷.十分寒冷.特别寒冷等]B.反复读句从句中的像声词〝呼呼〞中也可感受到〝凛冽〞表示十分寒冷.〝巍〞的教学步骤如下:1.正形:〝巍〞有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座山,下面〝委〞和〝鬼〞,先写〝委〞再写〝鬼〞,合起来念〝巍〞,〝巍巍群山〞的〝巍〞.(教师边范写边提醒)2.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3.请一个同学择图写填写〝巍巍群山〞意会的含义.注:一副图中画着起伏高耸的群山;一副图中画着几个小土坡.三.轻声诵读——初步感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或雪花的词语.)学生轻声读,边读边划.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补充板书.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雪.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注:不苛求学生找出所有描写雪的词语,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去体会. (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读了课文我们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描写雪的词语.让我们再自由地选择自已最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选择读句子.指名学生选择读,集体纠正朗读中的错误.五.默读探究——理清脉络(课文是按同学们读的须序写的吗?)[不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默读课文找出依据.)默读.交流得出结论: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有〝昨天中午.傍晚.霎时间.夜里.今天清早〞.六.引读设疑——提出专题(咱们就抓住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一起合作将课文有条理地读一读.我读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同学们接着读相关的内容.)1.引读全文.(哎呀!读了课文,我突然发现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黑板上写的字,知道老师出了什么洋相吗?)[课题是〝瑞雪〞不是〝雪〞]2.请同学帮老师把〝瑞〞字补上去,其余同学在课题旁写一写.3.(〝瑞〞字啥意思?)[吉祥](连起来说〝瑞雪〞就是)[吉祥的雪].4.(谁能马上从课本中找到〝瑞雪〞的词?)[好雪](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雪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研究.)在课题上打1个红色的问号.《瑞雪》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原文、教学反思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原文、教学反思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原文、教学反思及教案【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原文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荡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兆丰年的喜人图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学反思一、真情实感,融入教学。

任何的情感都是如此,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其中,才能够感动别人。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语文首先要自己乐在其中,对语文教学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语言。

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颗童心,才有可能感染学生、带领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语文的教学中去。

在对本文的教学中,我结合自己对雪景的感受,设计各种情景,引导、开发学生对雪景的想象。

同时,收集了各种雪景的图片和资料,穿插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新大纲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课语言的形式很丰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着丰富而美丽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选择课文关键段落,进行充分的讲解后,再让学生朗读。

在朗朗的书声中,学生们的思绪也融入到茫茫的雪景,缩短了与课文的情感距离,对雪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为本,活力课堂。

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地响应这个主题,以学生为本,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直以来我都在设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像春天一样,让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样灿烂地绽放。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导演,胜似导演,从学生的视角和需求出发,策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和全体学生一起来上好一堂充满着活力和童趣的课程。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瑞雪》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雪景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会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运用观察、想象、表达等方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瑞雪》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会欣赏大自然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2)运用观察、想象、表达等方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理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瑞雪》,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创作实践:(1)学生运用观察、想象、表达等方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2)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瑞雪》的写作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

2. 观察大自然,选取一个季节,写一篇景物描写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瑞雪》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的运用。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播放相关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中描述的瑞雪之中。

37《瑞雪》教案

37《瑞雪》教案

37、瑞雪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8个生字“凛、冽、霎、罩、耀、巍、馒、掷”,读准多音字“分(fèn)”,积累“纷纷扬扬、笼罩、白蒙蒙”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瑞雪”的“瑞”、“凛冽”“纷纷扬扬”“分外”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下雪前、下雪时、雪后的顺序描写所见所闻的。

3、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以及文中的谚语。

4、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一、激趣引出课题1、出示雪景图,谈话导入。

2、引出课题,理解“瑞”的意思3、质疑课题。

4、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下雪前、下雪时、雪后景象的句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习“下雪前”的景象。

1)、预习检查。

2)、交流下雪前的句子,媒体出示。

3)、理解“凛冽”“呼呼”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下雪时”的景色。

1)交流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2)找找描写雪的词语。

3)交流,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感受雪不仅很大,而且下雪的时间很长。

4)指名读,齐读。

3、学习“雪后”的景色1)交流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2)选择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交流喜欢的原因。

3)随机学习“分外”,找近义词理解。

4)引导体会描写的景色之美,有感情地朗读。

5)配乐读,看图背诵。

4、引出农谚,理解并积累。

1)“瑞雪丰年”是什么意思呢?引出“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学生交流对农谚的理解,出示解释。

3)出示课外阅读“瑞雪兆丰年”,理解科学常识。

4)体会农民的欣喜之情,师生合作读第四小节。

解决课题质疑,进一步理解课题。

5、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1、交流孩子们雪后会做些什么。

2、出示第五小节,齐读。

3、完成填空。

三、总结全文1、看板书,复习下雪前、下雪时、雪后的景色。

2、复习农谚。

板书:下雪前凛冽呼呼下雪时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白蒙蒙雪后壮丽雄伟瑞雪丰年。

《瑞雪》教学设计(通用9篇)

《瑞雪》教学设计(通用9篇)

《瑞雪》教学设计(通用9篇)《瑞雪》篇1设计理念“披文入景,披文入情。

由词及句,由句及篇。

”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养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

3、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

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媒体准备《雪景》——多媒体一个。

课时安排二课时说明加为教师主要导语;加为拟定的学生回答。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

4、引出研读专题。

教学过程一、侃雪赏雪——导入新课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欢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2、赏雪:欣赏课件——(告诉大家你欣赏到了怎样的雪。

)在“雪”旁加括号,播放课件。

二、放声朗读——教学字词(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雪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味。

读之前请同学听清朗读要求:将难读的词多读几遍,难写的词在课本上写几遍,并将你认为最难写的1个词语写在小纸片上。

)学生根据要求放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小纸片上反映的情况,确定字词教学重点。

初拟以“凛冽”、“巍巍”两词为重点。

“凛冽”教学步骤如下:1、一起读“凛冽”。

2、范写。

3、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4、(“凛”和“冽”真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形影不离,经常手拉着手在一起。

这回兄弟俩出现在哪个句子中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5、(明白凛冽是啥意思吗?)6、从两个方面深切理解“凛冽”——非常寒冷:A、分组查“凛”和“冽”明白“凛”和“冽”都是“寒冷”的意思,两个寒冷加在一起是[非常寒冷、十分寒冷、特别寒冷等]B、反复读句从句中的像声词“呼呼”中也可感受到“凛冽”表示十分寒冷。

《瑞雪》教案模板

《瑞雪》教案模板

《瑞雪》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瑞雪》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体会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瑞雪对农作物的好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瑞雪》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瑞雪对农作物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瑞雪》的文本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或板书。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雪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课文《瑞雪》的作者和背景。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瑞雪对农作物的好处。

教师通过讲解或示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拓展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跟读课文《瑞雪》,巩固学习效果。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小作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参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理解本单元课文,掌握《瑞雪》的主要情节及故事背景。

(2)加深对比喻与拟人的理解,涨知识,丰富语言。

(3)掌握书写汉字“雪”,并能用词语表达天气变化及所带来的景色变化。

2.能力目标:(1)能够倾听课文,理解所表达的情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够进行相关的手工实践,并运用创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善于归纳整理,进行正确的概括和总结。

3.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雪的审美效应,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及背景。

(2)掌握书写汉字“雪”,掌握雪带给人们的特殊感受。

2. 教学难点:(1)发现并解释文本中的隐喻和拟人手法。

(2)理解课文中逐步引导读者兴致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1)呈现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让学生发表对雪的印象和喜好。

2.新课讲解(10分钟)(1)首先通过图片和现实体验引导学生认识雪和感受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解故事背景:瑞雪纷飞的冬天,整座城市都被白雪覆盖,人们尤其爱看这种雪。

(3)讲解生词:瑞雪、兴致、纷纷、贪玩。

3.阅读交流(25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用的手法。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出文中隐藏的隐喻和拟人的表达方式,例如:雪花葩葩如花瓣般飞舞,小河成了一条银河璀璨的景象等。

(3)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雪的不同感受和体验。

4.创意表达(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雪花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手工创作,表达自己对雪的喜爱和感受。

(2)学生一边制作,一边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

5.课堂小结(5分钟)(1)让学生自己寻找本节课中的亮点,做一个小结,以达到概括和总结的目的。

(2)让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雪”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升华,能够通过学习,用出更多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对事物的敏感和感受。

《瑞雪》阅读教案

《瑞雪》阅读教案

《瑞雪》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瑞雪》的基本内容和情节2.理解小说中表达的思想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4.能够运用小说中的知识和思想,进行创新和思考二、教学重点1.小说《瑞雪》的情节和主题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3.运用小说中的知识去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三、教学难点1.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2.理解小说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四、教学过程通过介绍作者和小说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对《瑞雪》这部作品产生兴趣,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

1.探究小说的主题在讲解小说的情节之前,要分析小说的主题。

通过询问学生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小说中的主题是什么,如何表现出来的。

比如小说中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以及中国人民抵抗者的英勇斗争等主题。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小说的主题,在理解小说的情节之时能够更有目的地去分析和理解。

2.介绍小说的情节在学生对小说的主题有了了解后,可以进一步介绍小说的情节。

通过阅读小说的片段、对话等,逐一解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比如,故事以中国东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小队,在日本侵略者的占领下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英勇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小队的成员们日夜不眠,坚守阵地,磨炼了英勇斗志,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敌人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理解小说中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去探究小说背后的含义和意义。

3.运用小说中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在学生对小说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把小说中的思想和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比如:学生可以思考日本侵华史实和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人民生活等问题,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相似之处,并结合小说中的情节进行解析。

让学生用小说中的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这也是这个教案的重点之一。

五、教学评价1.学生操作才能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和独立思考2.需要关注每个学生,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难点六、教学总结通过教学中对小说《瑞雪》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瑞雪”、“丰收”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3)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和书写“瑞雪”、“丰收”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3)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难点:(1)词语的正确拼读和书写;(2)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3)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语文教材;2. 工具书:为学生提供汉语词典等查阅工具;3. 教学媒体: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4. 学习用品:为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瑞雪纷飞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2)引导学生思考:瑞雪与丰收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3. 词语学习:(1)学生跟读词语,注意发音和声调;(2)教师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生通过例句进行巩固;(3)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和创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生词,注意书写规范;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瑞雪和丰收的小作文;3. 查阅工具书或资料,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瑞雪》教学设计一、分段。

1.课文共分几段?2.归纳段意:第一段:第一节至第二节,“下雪”时的景象。

第二段:第三节描写雪后的景象。

第三段:第四节至第五节,写人们看到大雪的喜悦心情。

二、正音。

1.(念准字音)齐念:瑞rui(瑞雪)……2.个别念、小组念、困难生念。

3.强调“一”的变调:一幅一派三、理解字意。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要求:1.看懂一个,在生字表里打“√”。

2.A组同学上讲台接受老师辅导。

B、C组找小伙伴讨论。

3.C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解释每个字的意思。

四、作业。

生字,连词带拼音抄2遍,课文读3遍。

第二课时一、揭题“瑞”是什么意思?(吉祥)这是一场吉祥的雪,是一场给人们带来喜悦的雪。

二、定向,并指导自学。

1.分组自学(1)A1组学第一段,找出描写风、雪的词语,说说意思。

(2)A2组学第二段,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有表情地读读。

(3)B组思考为什么把这场雪叫“瑞雪”?体会人们的喜悦心情。

(4)C组思考瑞雪给了我们什么?2.教师辅导A组及个别指导B、C组的同学。

三、交流、讨论。

师:描写雪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生:大片大片。

(板书)师:还有呢?(纷纷扬扬,白蒙蒙)(板书)这里有一幅下雪前的图画。

师:请哪位同学来画一画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的雪。

(指名画)边画边落实词语:“大片大片”形容雪的什么?(大)“纷纷扬扬”说明雪——(多、乱、紧、密)“霎时间”——一会儿时间山、川、田、野、村庄,会笼罩在……之中,画还来不及画呢!(两生继续画)师:霎时间笼罩了——生接:山川、田野、村庄。

看图“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飘落”有没有画出来?那么多的词语,其实是围绕着一个字在写雪的.,写雪的什么?(写在书上“大”)大片大片、纷纷扬扬、霎时间、笼罩、整整一夜都在写雪的——(齐)大。

(板书)这场雪是一场大雪,读读第一段是不是在写雪的大?生:不是,写风大。

师:风怎么样?(大)“凛冽的寒风”——生(接):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瑞雪1.1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瑞雪的形成过程认识瑞雪对环境的影响1.2 教学内容瑞雪的定义和特点瑞雪的形成过程瑞雪对环境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的定义和特点,形成过程和对环境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瑞雪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瑞雪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瑞雪的兴趣1.4.2 讲解:详细讲解瑞雪的定义和特点,形成过程和对环境的影响1.4.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瑞雪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瑞雪的认识第二章:瑞雪的欣赏与应用2.1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瑞雪的美丽掌握瑞雪的应用方法了解瑞雪的文化意义2.2 教学内容瑞雪的美丽欣赏瑞雪的应用方法瑞雪的文化意义2.3 教学方法欣赏法:展示瑞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瑞雪的美丽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瑞雪的应用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的文化意义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展示瑞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瑞雪的美丽2.4.2 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瑞雪的应用方法2.4.3 讲解:讲解瑞雪的文化意义2.4.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瑞雪的欣赏和应用第三章:瑞雪的环保意义3.1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掌握瑞雪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2 教学内容瑞雪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瑞雪的环保意义学生的环保意识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和环保意义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瑞雪环保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瑞雪环保意义的兴趣3.4.2 讲解:详细讲解瑞雪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和环保意义3.4.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瑞雪环保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3.4.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瑞雪环保意义的认识第四章:瑞雪与气候变化4.1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掌握瑞雪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气候变化意识4.2 教学内容瑞雪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瑞雪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学生的气候变化意识4.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气候变化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气候变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气候变化意识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瑞雪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兴趣4.4.2 讲解:详细讲解瑞雪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和对气候变化的影响4.4.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气候变化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4.4.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气候变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气候变化意识4.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瑞雪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第五章:瑞雪与农业5.1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对农业的作用掌握瑞雪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5.2 教学内容瑞雪对农业的作用瑞雪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对农业的作用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农业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农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农业与瑞雪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瑞雪与农业作用的兴趣5.4.2 讲解:详细讲解瑞雪对农业的作用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5.4.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农业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5.4.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农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5.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瑞雪与农业关系的认识第六章:瑞雪与传统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掌握瑞雪相关的民间传说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6.2 教学内容瑞雪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瑞雪相关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传统文化的价值6.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相关民间传说和习俗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传统文化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考察法:带领学生考察瑞雪相关的传统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瑞雪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瑞雪与传统文化的兴趣6.4.2 讲解:详细讲解瑞雪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相关民间传说和习俗6.4.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传统文化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6.4.4 考察:带领学生考察瑞雪相关的传统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6.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瑞雪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第七章:瑞雪与文学创作7.1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形式掌握瑞雪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创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7.2 教学内容瑞雪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形式瑞雪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创作手法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7.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和相关文学作品和创作手法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文学创作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瑞雪主题的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创作与瑞雪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瑞雪与文学创作的兴趣7.4.2 讲解:详细讲解瑞雪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形式和相关文学作品和创作手法7.4.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文学创作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7.4.4 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瑞雪主题的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7.4.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瑞雪与文学创作关系的认识第八章:瑞雪与休闲活动8.1 教学目标了解瑞雪相关的休闲活动掌握瑞雪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瑞雪休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8.2 教学内容瑞雪相关的休闲活动瑞雪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技巧休闲活动的重要性8.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瑞雪相关的休闲活动和瑞雪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技巧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瑞雪与休闲活动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瑞雪休闲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休闲活动与瑞雪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瑞雪与休闲活动的兴趣8.4.2 讲解:详细讲解瑞雪相关的休闲活动和瑞雪活动的安全知识和技巧8.4.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瑞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瑞雪语文教学教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

瑞雪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与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雪的美丽与诗意。

2. 通过雪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欣赏雪的美丽与诗意。

2. 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雪的细节。

2. 如何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雪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观察雪的经历或感受。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雪的美丽。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雪的经历或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鼓励学生用诗意的方式描述雪。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雪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诗歌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雪主题的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 培养学生创作自己的雪主题诗歌。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 培养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雪主题诗歌。

2. 学生准备对雪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雪主题的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雪主题诗歌,鼓励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创作的诗歌,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三章:散文阅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雪主题的散文,理解作者对雪的表达与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散文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散文文本的内容与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散文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文本的内容与情感。

2.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散文文本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雪主题散文。

2. 学生准备对雪的感受和思考。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瑞雪
一、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了解瑞雪的涵义
•理解瑞雪的重要作用
•掌握表达瑞雪的方法
2.教学重点
•理解瑞雪的重要性
•掌握表达瑞雪的方法
3.教学难点
•发掘学生对瑞雪的生活实践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瑞雪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想一想,瑞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瑞雪体验。

2.感知
让学生听一听《瑞雪兆丰年》这首诗词,感受文中瑞雪的意境,理解其中“瑞
雪兆丰年”的含义。

3.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瑞雪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瑞雪的重要性,并展开互动交流。

4.实践
让学生认真观察瑞雪的形状和特点,描述瑞雪的形态特征、颜色、状态,感受
瑞雪的触感和气息。

5.总结
总结瑞雪所带来的好处,强调瑞雪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瑞雪的语
言和方法。

6.作业
让学生回家写一写自己的瑞雪体验和感受,或通过图片或其他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瑞雪的结果。

三、教学评价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知、探究、实践和总结等方式,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瑞雪观念,理解瑞雪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表达瑞雪的方法,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瑞雪带来的好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听取不同意见、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想创新。

同时,老师也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和检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瑞雪》教案模板

《瑞雪》教案模板

《瑞雪》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瑞雪对麦子的益处,以及雪融化成水对庄稼的滋润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瑞雪的美丽和生机。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瑞雪的降临对大自然和农作物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学会珍惜自然资源。

学生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瑞雪对麦子的益处。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瑞雪的美丽和生机。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观察和体验瑞雪对大自然和农作物的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瑞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教师准备关于瑞雪的诗词或故事素材。

3. 学生准备观察和体验瑞雪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瑞雪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瑞雪的美丽和神秘。

教师提问:“你们对瑞雪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对瑞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与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瑞雪的降临,让学生亲身感受瑞雪的美丽和生机。

教师提问:“瑞雪对麦子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瑞雪对农作物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瑞雪兆丰年的道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瑞雪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瑞雪的美丽和生机。

2. 学生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瑞雪的景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学生能够珍惜自然资源,理解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创作时间: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关于瑞雪的诗歌或故事。

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瑞雪的美丽和生机。

2. 展示环节: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

第二课时《瑞雪》教案

第二课时《瑞雪》教案

第二课时《瑞雪》教案第二课时《瑞雪》教案1《瑞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义务制第五册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感受北国风光的壮美宏伟,体会雪后人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体味雪后北国风光的壮美宏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点:理解“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含义。

教学预备:挂图、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依据意思写词语。

〔1〕风冷得刺骨,课文中哪个词正好表示这个意思?〔凛冽〕〔2〕雪花飘落时又多又密,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纷纷扬扬〕〔3〕留意看老师做一个动作。

这又是哪个词?〔覆盖〕〔4〕最末请给“白茫茫”找个近义词。

〔白蒙蒙〕2、核对订正。

全对的打上一个自己喜爱的嘉奖符号;假如有些小错误;自己订正,并且记住它。

3、谁能用上这些词,按时间顺次说说课文中下雪前和下雪时的景象呢?二、学习第2、3、4段。

1、初读第2、3、4段。

〔1〕是啊,这一场纷纷扬杨的大雪,会把大地妆扮成怎样的世界呢?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第2、3、4段。

读完了得扳到有话可说,说你的发觉,说你的感受。

〔2〕指名说,鼓舞同学大胆说。

〔3〕同学们真会读课文,才读了一遍,就读懂了这么多东西,了不得!那么,你是否能用一个字来说说雪后人们的心情呢?〔板书“喜”〕说到喜,课文中的老农和孩子们“喜”的缘由相同吗?先别忙着回答,请细细地读读课文,可独立思索,也可小组讨论,从书中找出能说明自己看法助理由。

2、研读第2、3、4段。

同学汇报讨论成果,老师随机指导。

〔“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A、讨论老农和孩子们喜的不同点●研读第3段①哪一小组先展示讨论成果?你们认为老农“喜”的是什么?〔小黑板出示老农赞雪图及俗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②你真的读懂这句话了吗?好,咱们来开展一个“小博士摆擂台”的活动。

《瑞雪》教案模板

《瑞雪》教案模板

《瑞雪》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瑞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瑞雪的观察和描述能力;(3)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瑞雪的形成过程;(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和谐。

二、教学内容:1. 瑞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瑞雪的形成过程和原因;3. 瑞雪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4. 观察和描述瑞雪的方法和技巧;5. 瑞雪相关的诗歌、故事和传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瑞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瑞雪的形成过程和原因;(3)瑞雪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4)观察和描述瑞雪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瑞雪的形成过程和原因;(2)瑞雪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观察和描述瑞雪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瑞雪的相关知识和资料;(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教具,引起学生对瑞雪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知识讲解:(1)利用课件或教具,介绍瑞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讲解瑞雪的形成过程和原因;(3)分析瑞雪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观察与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亲身体验瑞雪的形成过程;(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4. 知识梳理与表达:(1)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践的收获;(3)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和分享。

瑞雪教案[新]

瑞雪教案[新]

瑞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瑞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掌握瑞雪的观察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瑞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瑞雪的观察方法;3.瑞雪的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瑞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1.讲解瑞雪的形成原理:瑞雪是指在寒冷的天气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冰晶,然后在空气中飘浮,最终落到地面上的一种降水形式。

2.讲解瑞雪的特点:瑞雪是非常轻盈的,因为它由冰晶构成,所以它的形状非常规则,通常是六边形的。

2. 瑞雪的观察方法1.观察瑞雪的形状:瑞雪的形状非常规则,通常是六边形的,可以用放大镜观察。

2.观察瑞雪的大小:瑞雪的大小不一,可以用尺子测量。

3.观察瑞雪的数量:瑞雪的数量可以用计数器或者手动计数的方法进行观察。

3. 瑞雪的分析和判断1.分析瑞雪的形状:通过观察瑞雪的形状,可以判断出瑞雪的形成条件和环境。

2.分析瑞雪的大小:通过观察瑞雪的大小,可以判断出瑞雪的形成条件和环境。

3.分析瑞雪的数量:通过观察瑞雪的数量,可以判断出瑞雪的形成条件和环境。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瑞雪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瑞雪的基本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瑞雪的观察方法和分析方法。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观察和分析瑞雪的形状、大小和数量;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判断瑞雪的形成条件和环境。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太过简单或者太过复杂;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3.教学评价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雪》教学设计
沪教版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
曙光民办小学三年级一班执教者:张月琴
学生分析:本班共有54名学生,男生30名,女生24名。

总体情况不是很好,虽然乖巧,成绩平平。

学生中缺少模范带头的尖子,老师讲了,才听,老师不讲,就不主动询问,自律性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尤其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下乱哄哄的,作业质量普遍低,因此老师一直扶着孩子学习,叮嘱着孩子学习。

教学目标
1、积累“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背诵课文第3节。

3、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4、理解文中农谚,了解人们称这场雪为“瑞雪”的原因,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

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农谚,了解瑞雪的意思,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雪景图片、多媒体课件、范读配乐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雪景图片。

把你看到的雪景说一说?出示雪景图片
2、从回答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对雪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再次去感受这种乐趣吧。

3、板书课题: 37瑞雪齐读课题。

过渡:到底什么是瑞雪?瑞雪又有哪些特点?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雪的。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填空。

ppt播放轻音乐。

2、交流,填空。

(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清早)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了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

相机板书: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早上雪前、雪中、雪后
过渡: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来认读一下本文中的生字词。

3、学习字词。

出示词语: 凛冽、笼罩、分外、耀眼、巍巍、馒头、霎时间、掷雪球、白蒙蒙眉开眼笑
4、指名读,齐读。

正音:①白蒙蒙
..(meng);②笼.罩(lǒng)
过渡:凛冽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试着用凛冽词说一句
话。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雪前
1、出示句子: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2、指名读。

3、昨天中午,发生了什么事?——刮起了凛冽的大风。

板书:寒风凛冽
“凛冽”字形,书空,什么意思?严寒刺骨。

4、冰冷的寒风吹在脸上是一种什么感觉?指导朗读,齐读句子。

过渡:刺骨的寒风就这样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到了傍晚,下雪了。

(二)学习雪中出示下雪图片,感知雪大
1﹑这场雪大不大?你从文中哪里能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默读课文的1、2节,找出相关词语,做上标记。

出示句子: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回答:句式:我从()一词可以看出雪下得()。

(2)同桌交流。

(找到哪些词语,原因是什么?)
预设:大片大片、纷纷扬扬
....(指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霎时间、全都、笼罩、白蒙蒙(说明下雪范围广,都体现了雪很大)相机板书:大片大片纷纷扬扬
(3)全班交流。

检查出示积累描写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顷刻间,转眼间,一眨眼,马上,立刻。

(4)指导朗读。

男女生赛读,齐读。

过渡:就这样,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雪停了,天也晴了。

雪后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三)学习雪后出示图片,感知雪后的美景。

出示句子: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1、这段话,把雪后的情景写得很美,同桌对读,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指导朗读。

相机理解: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3、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呀!指名读,男女分读
4、填空引读。

今天清早,雪,天。

一轮红日,把雪后的大地。

茫茫田野,巍巍群山,好一派,好一幅,。

齐读。

5、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壮丽雄伟交流并板书:壮丽雄伟)
过渡: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一幅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这还是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板书:喜人图画
(四)学习第四、五节
1、理解:喜人,文中使谁感到高兴,感到欣喜呢?默读课文的4、5小节,
找找答案。

2、交流。

(老农、孩子)
3、老农:(1)从哪个词可以看书老农很高兴?眉开眼笑
(2)有经验的老农为什么感到高兴呢?
4、理解谚语出示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出示释义:今年冬天的雪下得很多,雪水融化后渗入泥土,对小麦的生长很有利,明年就会得到丰收,简直可以用馒头当枕头来睡觉了。

因此,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

板书:眉开眼笑
补充:冬雪
..能杀虫,能保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被人们称为瑞雪。

4、出示第4节,指名读,师生对读。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之情。

过渡:面对大雪,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呢?出示第5节。

5、交流。

相机板书:玩耍嬉戏
6、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堆、掷、奔跑、追逐
7、交流,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6、想象说话︰孩子们在雪地里玩什么呀?(填空、交流)
练习说话:雪停了,孩子们来到屋外,看到。

(可选用课文中句子描写)他们高兴地在雪地上玩耍起来,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 ,还有的________。

(说清干什么)
6、齐读,感受欢乐。

四、总结全文
课文按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描写了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画面。

这场雪不仅景色美,而且对庄稼和人也有很多益处,这真是一场吉利的好雪!冬雪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难怪作者也称这场好雪为——瑞雪。

(齐读)
作业: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板书设计: 37、瑞雪
昨天中午:寒风凛冽
傍晚:大片大片纷纷扬扬
今天清早:壮丽雄伟喜人图画
瑞雪
老人眉开眼笑
孩子嬉戏玩耍
37、瑞雪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傍晚,大片大片的
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大雪下了整整一夜。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

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

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