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顶风道工法-C

合集下载

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轨顶风道施工方案轨顶风道是指安装在地铁轨道顶部的管道系统,用于排放地铁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废气和烟雾。

轨顶风道的施工方案应综合考虑施工安全、工期和质量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是一份轨顶风道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安全措施等内容。

一、施工准备1.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和设计,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聘请专业施工队伍,具备施工经验和技能,确保施工质量。

3. 准备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和材料等。

二、施工工序1. 设置施工围挡,确保施工区域安全。

2. 进行地下管道的施工,包括管道的预制和安装。

3. 进行轨道顶部结构的施工,包括轨顶板的预制和安装。

4. 进行轨顶板的开孔和连接,确保轨顶风道的通畅性。

5. 进行风道内部的喷涂和防腐等处理。

6. 进行系统的调试和安全检测。

7. 清理施工现场,交付使用。

三、施工方法1. 地下管道采用预制和直埋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2. 轨顶板采用拼装和吊装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安装精度和施工效率。

3. 轨顶板的开孔采用切割和焊接的方式进行,确保孔口的平整度和连接的牢固性。

4. 风道内部的喷涂和防腐采用喷涂设备和专用材料进行,确保处理效果和安全性。

5. 系统的调试和安全检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对施工现场进行临时围栏,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 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控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5. 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以上是一份轨顶风道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安全措施,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为地铁列车运行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保障乘客和地铁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轨顶风道

轨顶风道

轨顶风道
编辑
轨顶风道,即列车顶排风道,是地铁车站通风系统中重要的内部结构
构件,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

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般不与车站主体同时浇注,尤其在盾构施工需要通过的车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期浇注。

轨顶风道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轨顶风道和预制风道,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现浇法施工。

顶风道的作用主要有:1)列车顶部通风散热。

列车空调冷凝器设置在列车车厢顶部,空调运行时,车厢内部的热量通过空调冷凝器散发到车厢顶部的空气中。

热空气在隧道内扩散使得隧道温度升高,车站轨顶风道能将地铁空调系统散发的热量高效排出到外界,以达到夏季隧道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0度的标准。

2)作为接触网的固定基面。

3)作为屏蔽门或安全门上部承载和密封构件。

后浇法现浇轨顶风道主要的施工工序为:搭设钢管支架→预埋钢筋开凿→整体钢筋制安→风道底板模板安装→预留孔洞检查→验收→浇筑底板及吊墙下半部混凝土→安装吊墙模板→验收→浇筑吊梁混凝土。

轨顶风道-施工技术交底

轨顶风道-施工技术交底

轨顶风道-施工技术交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交底内容:
一、设计概况
轨顶风道结构:风道墙厚200(250)mm,风道板厚为150(200)mm,板内面坡度与主体结构站厅层板一致。

其中风道墙与主体结构站厅层板连接,其断面尺寸有3500*900与3050*1500两种,其断面形式见图1:
A-A断面及配筋 B-B断面及配筋
C-C断面及配筋风道端部构造
图1 轨顶风道断面形式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轨道交通通用-055。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采用移动式门架同步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采用移动式门架同步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采用移动式门架同步施工工法地铁车站轨顶风道采用移动式门架同步施工工法一、前言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是地铁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引导车站的通风和排烟。

传统的施工工法需要使用大型架子搭设在轨道上方,施工效率低且对列车运行有一定影响。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对车站运行的干扰,地铁车站轨顶风道采用移动式门架同步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是采用移动式门架进行轨顶风道施工,通过同步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快速、高效、安全和节约。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地铁车站轨顶风道的施工,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都可以采用移动式门架同步施工工法进行。

四、工艺原理通过移动式门架同步施工工法,将施工阶段分为门架安装、支架安装、风道拼装和门架拆除等几个阶段。

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施工场地的准备、门架的调试、风道的制作和拼装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

这些措施都是基于工程实际需求和优化设计经验的结合,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1. 门架安装:首先,在地铁车站上方设置起重设备,并将门架进行吊装、调试和固定。

2. 支架安装:根据门架的位置和要求,在门架上设置支架,并进行固定。

3. 风道拼装: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制作风道组件,并通过吊装和拼装完成风道的组装。

4. 门架拆除:在完成风道拼装后,撤离门架并进行拆除。

六、劳动组织根据工程的规模和进度安排,组织合适的劳动力进行施工工作。

包括门架安装人员、支架安装人员、风道拼装人员和门架拆除人员等。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起重设备、门架吊装设备、风道制作设备和门架拆除设备等。

这些设备具有一定的特点和性能,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

八、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门架安装、支架安装、风道拼装和门架拆除等各个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

九、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

根据工法的特点和工程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防止施工中的危险事故发生。

轨顶风道 工作原理

轨顶风道 工作原理

轨顶风道工作原理以轨顶风道工作原理为标题,我们将详细介绍轨顶风道的工作原理,并解释其如何实现空气流动和换气的功能。

一、轨顶风道的概述轨顶风道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和换气系统。

它由一系列金属或塑料管道组成,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沿着墙壁或天花板的轨道上运行。

轨顶风道通过风机的帮助,将新鲜空气从建筑物外部引入,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二、轨顶风道的工作原理1. 新鲜空气引入轨顶风道通过外部的通风口将新鲜空气引入建筑物内部。

通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外墙或屋顶上,可以通过调节风门的开度来控制新鲜空气的流量。

当风门打开时,外部的新鲜空气会进入轨顶风道系统。

2. 空气过滤进入轨顶风道系统的新鲜空气会先经过过滤器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灰尘、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

过滤器通常由纤维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可以保证进入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

3. 空气输送经过过滤的新鲜空气会通过轨顶风道系统被输送到建筑物内部。

轨顶风道通常由多段管道组成,通过连接件将其连接起来,并沿着轨道进行运行。

风机会产生一定的风压,将新鲜空气推送到管道中,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区域。

4. 空气分配在建筑物内部,轨顶风道系统会根据需要将新鲜空气分配到不同的区域。

这通常通过分支管道和调节阀来实现。

分支管道将新鲜空气引导到不同的房间或区域,而调节阀可以控制每个区域的空气流量,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换气需求。

5. 室内空气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会通过排风口排出建筑物外部。

排风口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墙壁或屋顶上,并与轨顶风道系统相连。

排风口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求进行设置,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有效排出。

6. 空气循环和更新轨顶风道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新鲜空气从外部引入建筑物内部,经过过滤和输送后,进入各个区域供人们呼吸和使用。

同时,室内污浊的空气被排出建筑物外部,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舒适。

三、轨顶风道的优势1. 提供新鲜空气:轨顶风道系统可以引入外部的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吊模支架施工工法(2)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吊模支架施工工法(2)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吊模支架施工工法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吊模支架施工工法一、前言地铁车站的轨道风道是保证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设施之一,为了确保轨道风道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轨顶风道吊模支架施工工法。

该工法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适用于大多数地铁车站的风道施工。

二、工法特点 1. 采用吊模支架施工,不需要搭设脚手架,减少了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2. 施工过程中可以对支架进行精确调整,保证轨道风道的尺寸和平整度。

3. 支架材料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的特点。

4. 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加固,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5. 工法中采用的模板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和拆卸,提高了施工效率。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地铁车站轨道风道的施工,可以满足不同车站风道的尺寸和要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实际应用与施工工程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实际工程需求和材料特性进行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调整,以确保工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五、施工工艺1. 设计和加工支架:根据轨道风道的尺寸和要求,进行支架的设计和加工,确保支架具有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吊装支架:使用吊装设备将支架吊装到预定位置,并进行精确调整,以确保支架的平整度和尺寸准确。

3. 安装模板:根据设计要求,将模板组装并固定在支架上,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4. 浇筑混凝土:根据模板的尺寸和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以确保轨道风道的强度和平整度。

5. 拆除支架和模板:在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进行支架和模板的拆除,完成施工工艺。

六、劳动组织施工期间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并进行工作时间的安排和分工,以确保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装设备、模板和其他辅助工具。

吊装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精确调整的功能,模板应具有稳定性和易于拆卸的特点。

八、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支架和模板的尺寸精确度、混凝土的强度和平整度等。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和中板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法(2)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和中板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法(2)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和中板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法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和中板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法一、前言地铁车站的轨顶风道和中板是地铁运行和乘客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铁的安全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在地铁车站工程施工中,引入了轨顶风道和中板一次浇筑成型施工工法。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1. 一次浇筑成型:轨顶风道和中板采用一次浇筑成型,避免了多次浇筑带来的接缝和缺陷,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施工周期短:由于采用一次浇筑成型,减少了施工时间,节约了工期。

3. 施工质量高:由于一次浇筑成型,减少了接缝,提高了施工质量,保证了地铁车站的安全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4. 节约材料:采用一次浇筑成型,减少了使用的模板和钢筋量,节约了材料成本。

三、适应范围该施工工法适用于地铁车站轨顶风道和中板的建设,尤其适用于施工周期紧张、对施工质量要求高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将轨顶风道和中板一次浇筑成型。

具体来说,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设计合理的模板:根据轨顶风道和中板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和制作合理的模板,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后,采用振捣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 及时的施工后处理:施工后应及时对轨顶风道和中板进行处理,防止表面龟裂和开裂等质量问题。

五、施工工艺1. 模板的搭设:根据设计要求,搭设轨顶风道和中板的模板。

2. 配制混凝土:按照设计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

3. 混凝土浇筑:将配制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利用振捣设备进行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平整。

4. 施工后处理:浇筑完成后,对轨顶风道和中板进行及时的施工后处理,包括覆盖保护层等。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的劳动力包括模板搭设人员、混凝土搅拌人员、混凝土浇筑人员、振捣人员等。

装配式轨顶风道快速建造施工技术

装配式轨顶风道快速建造施工技术

装配式轨顶风道快速建造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地铁建造速度越来越快,而车站内轨顶风道现浇法施工存在交叉作业,空间狭小,操作困难,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安全风险大,成本高,施工效率低,周转材料运输困难,产生较多建筑垃圾,难以做到节能环保,影响工期等一系列问题,且现浇法施工需要大量支架、模板、方木等,材料浪费严重。

通过对轨顶风道施工进行深度挖掘和研发,在宁波地铁车站采用了装配式轨顶风道施工技术。

本技术经过在实践施工后,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得到业内人士一致认可。

关键词:地铁建造轨顶风道装配式引言:轨顶风道,即列车顶排风道,是地铁车站通风系统中重要的内部结构构件,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

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般不与车站主体同时浇注,尤其在盾构施工需要通过的车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期施工。

正文:1.简介本技术是装配式施工,通过在地铁车站中板施工时先预埋Φ25螺纹套筒,然后在预制厂使用配套钢模板预制轨顶风道节块,待车站主体结构及盾构施工完成后将预制节块运至现场,利用一种同步提升设备对轨顶风道节块逐一进行提升、固定。

单侧轨顶风道安装完成后对各节块拼缝满刮密封胶,从而达到设计使用效果。

图1.1-1地铁车站内部结构轨顶风道示意图2 施工工艺2.1 施工工法及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中板预埋螺纹套筒→节块预制→节块运至安装位置下方→提升钢绞线与节块提升点连接→同步提升设备就位、调试、设定参数→开启设备,同步提升→临时固定,位置微调→孔道灌浆→下一节块→拼缝处理。

2.2中板预埋螺纹套筒中板预埋螺纹套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套筒工装制作,②套筒定位放样,③套筒工装安装、固定,④中板混凝土浇筑。

图2.2-1螺纹套筒工装图2.2-2螺纹套筒安装图2.2-3混凝土浇筑成型2.3节块预制节块定型钢模板分为标准节(A型)、异形节(B型),节块之间采用企口承插式连接,钢模板侧板开启装置采用铰链翻转式,推拉门的开启装置采用平移开启式。

地铁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地铁轨顶风道施工方案

杭州市地铁2号线SG2-4标建设一、三路站轨顶排热风道模板体系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上海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地铁2号线SG2-4标项目经理部二0一二年11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4)1.1编制依据 (4)1.2编制原则 (4)二、工程概况 (4)2.1工程概况 (4)2.2结构设计概况 (4)2.3施工段划分 (4)2.4结构施工流程 (5)三、模板体系总体施工方案 (7)3.1模板体系的选用形式 (7)3.2模板体系设计 (7)3.3模板体系的搭设及拆除 (14)四、拟投入的机械、劳动力 (18)4.1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18)4.2劳动力配置计划 (18)五、模板体系组织机构 (19)5.1组织机构 (19)5.2职责分工 (19)六、检验、验收 (20)6.1一般规定 (20)6.2模板支撑体系检查和验收要求 (20)6.3混凝土浇捣注意事项 (21)七、质量保证措施 (22)7.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22)7.2建立质量责任制 (22)7.3加强对工班组的考核 (22)7.4把好材料质量关 (22)7.5把好施工质量关 (22)7.6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措施 (22)八、文明施工及应急措施 (23)8.1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23)8.2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23)8.3应急保证措施 (24)一、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杭州地铁2号线建设一、三路站站主体与轨顶排热风道设计施工图。

2、主要规范和规程:(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2)《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5)《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6)《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1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3、部、省、市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规定。

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法(2)

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法(2)

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法一、前言地铁工程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轨道的施工工艺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而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明显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二、工法特点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 施工快速高效:采用预制构件和整体吊装的方式,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2. 施工质量高:门架采用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3. 施工环境适应性强:门架施工不受地下空间限制,能够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地下结构。

4. 工法灵活:门架施工工法可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风道,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5. 施工造价相对较低:相比传统的施工工法,门架施工工法能够节省人力和材料成本,降低工程投资。

三、适应范围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范围:1. 地铁站台风道的施工,能够满足排烟和通风的需求。

2. 地下隧道风道的施工,能够确保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3. 地下停车场的施工,能够提供良好的通风和空气质量。

四、工艺原理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静力分析: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地下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施工方案。

2. 预制构件制作:根据实际需求,生产加工门架的预制构件。

3. 吊装安装:利用起重设备将预制门架安装到轨道上方的风道位置,确保位置和高度的准确性。

4. 焊接和加固:对门架进行焊接和结构加固,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5. 试验验收:对门架进行试验和验收,检测其质量和安全性。

6. 系统调试:将门架和相关设备进行系统调试,确保施工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地铁工程轨顶风道可移动门架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安全和施工条件。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

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一、前言地铁车站的轨顶风道和中板结构对于保证乘客安全和舒适的地铁运营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地铁车站建设中,采用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工法特点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紧迫:地铁建设进度通常较紧张,轨顶风道与中板的施工周期短,需要高效快速地进行施工。

2. 空间复杂:地铁车站的轨顶风道与中板结构复杂,需要高水平的协调与配合。

3. 质量要求高:地铁车站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三、适应范围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车站类型和覆土深度的地铁线路。

可以根据具体地铁车站的形式、深度和功能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灵活适应不同的施工要求。

四、工艺原理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的联系: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保证施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队伍、科学管理和控制施工进度、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中板同步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场地的准备和清理、工人的组织和分工、施工材料的准备等。

2. 基础施工:先进行轨道基底和托梁的施工,为后续的轨顶风道与中板施工做好准备。

3. 轨顶风道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轨道两侧进行风道的布置和施工,包括风道结构的拼装、隔音材料的安装、通风设备的安装等。

4. 中板施工:在轨道上方进行中板的施工,包括钢筋的布置、模板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等。

5. 级配泥浆注浆:为了加固土体和提高地铁车站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级配泥浆注浆过程。

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

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

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一、前言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地铁、高铁、桥梁等工程中轨道风道吊装施工的方法。

该工法具有高效、安全、节约成本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轨道交通工程中。

二、工法特点1. 高效快捷: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采用预制好的风道模块,通过起重机械吊装到预定位置并进行连接,施工速度快,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安全可靠:吊装过程中采用专业吊装固定设备和安全措施,确保吊装过程稳定可靠,有效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3. 节约成本: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不需要现场搭建脚手架,节约了施工材料和人力成本,降低了施工成本。

三、适应范围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轨道交通工程中风道的施工和吊装,包括地铁、高铁、桥梁的轨道风道等。

由于该工法具有高效、安全、节约成本的特点,适用范围广泛。

四、工艺原理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采用预制的风道模块进行吊装施工,其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施工准备:确定吊装位置和工艺方案,预先安装好吊装固定设备,准备好所需的机具和材料。

2. 模块预制:根据设计要求,预先制作好风道模块,包括侧板、顶板和底板等。

3. 吊装过程:使用专业起重机械将预制好的风道模块吊装到预定位置,通过吊装链条或钢丝绳进行固定,并确保吊装过程稳定可靠。

4. 连接处理:将吊装好的模块进行连接处理,包括模块之间的焊接、螺栓连接等,确保整个风道的连接牢固。

5. 质量检测:对吊装连接后的风道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尺寸、强度等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轨顶风道吊模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人员,安装吊装固定设备,检查机具设备的使用情况。

2. 模块预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风道模块的预制,包括钣金加工、焊接等工序。

3. 吊装过程:根据施工方案,确定吊装顺序和位置,使用起重机械将模块逐个吊装到预定位置。

4. 连接处理:吊装好的模块进行连接处理,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等工序。

高铁明挖隧道轨顶风道与拱顶结构顺序施工工法(2)

高铁明挖隧道轨顶风道与拱顶结构顺序施工工法(2)

高铁明挖隧道轨顶风道与拱顶结构顺序施工工法高铁明挖隧道轨顶风道与拱顶结构顺序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证高铁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高铁隧道的施工工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

本文将介绍高铁明挖隧道轨顶风道与拱顶结构顺序施工工法,包括其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高铁明挖隧道轨顶风道与拱顶结构顺序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有效利用现有的土层承载能力,减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 施工过程中轨顶风道和拱顶结构的施工可以平行进行,提高施工效率;3. 隧道结构稳定,对高铁运行安全性能要求高;4. 施工阶段分解合理,易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土层具有一定的承载力的高铁明挖隧道施工,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施工、结构稳定要求高的隧道项目。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实施依赖于前期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开挖时的支护措施和施工参数。

具体工艺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层固结度分析:通过对待开挖地段的岩土体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土层的固结度,以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2. 施工前的支护设计:根据地质和土层条件,设计合适的支护结构,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3. 拱顶结构施工:在轨顶风道施工完成后,通过采用适当的结构设计和支护措施,进行拱顶结构的施工,保证隧道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明挖开挖、轨顶风道施工、拱顶结构施工、支护拆除与清理、最后的收尾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1. 明挖开挖: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开挖方式和机具设备进行开挖;2. 轨顶风道施工:在明挖开挖完成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轨顶风道的施工,包括喷射混凝土和支护结构的安装;3. 拱顶结构施工:轨顶风道施工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拱顶结构的施工,包括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4. 支护拆除与清理:拱顶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支护结构进行拆除和清理,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5. 收尾工作:包括拱顶检验、隧道排水、填充材料回填、道路修复等收尾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轨顶风道施工工法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陈国康
1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轨顶风道是地铁隧道通风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地铁车站站台层均设置了屏蔽门,使轨行区和站台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地铁车辆又均设置了空调系统,为了排除由地铁车辆空调系统排出的热量,在车站站台层顶部,地铁车辆停靠位置正上方设置轨顶排风道。由设置于车站两端的隧道通风机通过轨顶风道将车辆散发的热量排出地面,因此为达到隧道内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40度的标准,为乘客在地铁车站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轨顶风道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8.1后浇法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如表2。
⑤拆除人员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除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⑥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
⑦拆下的配件、钢管、扣件、脚手片应逐一递接至地面,并人工搬运至指定场所分类堆放整齐,严禁抛掷。
6.3先浇法操作要点
6.3.1施工准备
先浇法不需单独搭设模板支架,与主体结构中板支架公用,但在在搭设中板支架前应通过测量放线确定轨顶风道范围,点位可提前放在底板表面,从而指导轨顶风道短立杆的范围。
②混凝土输送罐车运至车站顶板,利用盾构井、出土孔等已有顶板未封孔洞或顶板后浇带用溜槽或溜管的方式将混凝土溜送至中板表面停放的小型拖拉机或斗车内,然后逐个输送至轨顶风道上方预留入模孔,一边入模,一边振捣。此方法比较经济适用。
浇筑的砼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粒径粗骨料、大坍落度的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在风道侧墙模板预留振捣孔,待振捣到位后迅速封堵。混凝土拆模后,加紧对浇筑不满、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月牙形缝修补、注浆处理。
⑤斜撑杆对于加强支模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关系很大,不应随意拆去。
⑥支撑架的横撑因使支撑架侧向受力,必须对称设置。
搭设要点:
①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施工荷载组配横杆及选择步距,根据支撑高度选择组配立杆、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
②在模板支撑架四周拐角处设置专用斜杆或四面设置八字斜杆。剪刀撑采用扣件脚手架钢管,纵向每隔四排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横向每隔四跨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
采用钢管扣件作加固件、斜撑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2的有关规定。
支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立杆和扫地杆架设:根据支模架立杆的设计位置放线后,即可架设立杆。支模架底层的立杆接头错开。在架设立杆时,应及时设置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成一整体,以保证架子整体的稳定。
6.2.6模板体系的拆除
当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必须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确认支模架不再需要后,方可拆除。支模架拆除必须由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下达正式通知。
支模架的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拆除顺序应“由外向内、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严禁将拆卸下来的杆配件及材料从高空向地面抛掷,已吊运至地面的材料应及时运出拆除现场堆码,以保持作业区整洁。
③剪刀撑构造要求:
A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
B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6.2.3模板安装
后浇法风道浇筑时面积较小,施工空间狭小,异形模板较多,不适于使用大型钢模板,宜使用质量较好的覆膜竹胶板。
由于轨顶风道拆模后底板和吊墙外模外露,直接影响车站实体观感,因此应使用质量较好的新模板,模板缝在拆模后要做到板缝平整顺直,因此,模板安装前也应该弹出模板位置线,控制模板安装误差,模板安装应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不错台、不胀模、不变形。堵缝所用胶条、泡沫塑料不得突出模板表面,严防浇入砼。
4.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02
5施工方法
5.1轨顶风道设计概况
轨顶风道结构一般设计参数:风道底板厚度为150mm;吊墙墙厚为250mm,风道净空高900mm。
5.2施工段划分
为保证轨顶风道一次性浇筑过长容易出现裂纹,车站轨顶排热风道按照设计要求(每段长度不宜大于16m)划分施工缝,各施工缝的设置与主体施工缝对齐。主体结构设后浇带的,轨顶风道也应在相应位置设置后浇带。
组装吊墙模板时,用三角木靠尺和线坠调整模板垂直度。在模板阴角、阳角位置使用止浆条或用水泥砂浆封堵,避免拆模后吊墙棱角掉角和阴角烂根现象。
6.2.4钢筋绑扎
清理好底模,按照设计间距垫层弹线,按画好的间距,底板下层网片采用砼同标号的砂浆垫块,先铺设和焊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预留洞等及时配合安装。
6.2.6模板体系的拆除
同后浇法,轨顶风道底模和吊墙外模与主体结构中板模板支架同时拆除。
7劳动力组织
7.1后浇法施工劳动力组织如表1。
表1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木工
8
2
架子工
6
3
钢筋工
8
4
砼工
6
5
测量工
2
6
试验工
1
7
电工
1
7.2先浇法施工劳动力无需专门组织,连同主体结构中板附带施工。
8主要机具设备
1.2工艺原理
车站轨顶风道分为预制和现浇两种方式,目前预制轨顶风道使用范围较小,本文仅针对现浇轨顶风道做论述,现浇轨顶风道也分为后浇和先浇两种情况。
1.2.1后浇轨顶风道
轨顶风道作为地铁车站的内部构件,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当车站两端盾构区间施工盾构机需要过站时,全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浇,以保证盾构机通过的限界。当车站需要进行盾构井始发或接收时,始发范围和接收范围内车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浇。
5.3施工方法
5.3.1后浇工法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在盾构机过站、始发和接收后,及时安排施工,如采用后浇工法,风道板和吊墙的预留钢筋需预留准确,个别预留不准的位置应提前进行植筋处理,注意在浇筑主体中板混凝土时,应预留孔洞作为混凝土浇筑和捣固孔洞,一般埋设直径约80mm的PVC管,埋设密度见图5,施工时搭设混凝土模板支架、安装风道底板模板(如图2)、绑扎钢筋(如图3)、安装吊墙外侧模板(如图4)、浇筑风道及吊墙下半部混凝土(如图5)、等强、安装吊墙内侧模板并加固(如图6)、浇筑吊墙剩余部分混凝土(如图7)、养生等。
拆除注意事项
①如部分支模架需要保留而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部分支模架必须设置斜撑,横向斜撑应自底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②支模架分段、分片拆除高度不应大于两步。
③拆除支撑架前,清除支撑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④模板支模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6.2.5混凝土入模
轨顶风道由于是后浇,此时中板和顶板一般都已浇筑完毕,依靠混凝土泵车已不现实,所以,在中板施工时必须注意预留好φ80mm的浇筑振捣孔,如果中板漏埋,可采用取芯机钻孔方式在浇筑前钻设浇筑振捣孔。混凝土通过小孔入模有两种方法。
①地泵将混凝土输入中板上表面,通过中板预留孔浇筑入轨顶风道底板和吊墙,由于轨顶风道用砼量较小,地泵机施费费用较大,输送管中的混凝土必然要浪费等,此方法较为浪费。
图1轨顶风道示意图
2工法特点
本工法涵盖轨顶风道后浇和先浇工艺,视车站具体情况,提倡优先采用先浇工法,采用先浇工法可减小浪费、提高工效、节约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设计采用现浇轨顶风道的地铁车站工程。
4主要引用标准
4.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002年版4.2《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支架上下楼梯架设:在每段轨顶风道施工时,架设一道楼梯,供施工人员上下使用。楼梯底部、顶部均要与满堂支架牢固连接。
搭设注意事项
①确保立杆底座与底板紧密接触,不悬空。
②立杆的接头应错开。
③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控制标准为2米高度偏差1cm。
④支模架搭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支架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地检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
下层钢筋绑扎后,用钢筋马凳支撑上层网片,确保上层筋位置,钢筋焊接接头错开,焊接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注意相邻绑所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左右扣绑扎)。
绑扎完毕后,各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蹬踏钢筋。
吊墙钢筋绑扎后要校好垂直度,使其保证位置的正确、顺直。防止侧模安装困难和保护层出现偏差。
4.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4《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4.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4.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4.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6.1.2轨顶风道先浇法工艺流程
图15先浇法轨顶风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6.2后浇法操作要点
6.2.1施工准备
支模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向搭设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基础上应先弹出支撑架的纵横方向位置线并确定扫地杆的格产品。
6.2.2搭设模板支架
图8搭设支架和安装轨顶风道底模\侧模和中板底模
图9绑扎侧墙及轨顶风道钢筋
图10浇筑轨顶风道底板和吊墙下部混凝土
图11恢复轨顶风道上方中板支架模板
图12绑扎中板钢筋
图13浇筑轨顶风道吊墙上部混凝土和中板混凝土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施工工艺流程
6.1.1轨顶风道后浇法工艺流程
图14后浇法轨顶风道施工工艺流程图
轨顶风道后期浇注,这就意味车站土建施工需要二次进场,往往需要占用后期铺轨、机电安装和装修时间,且后浇轨顶风道施工空间狭小,混凝土振捣和表面抹平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经济性很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