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心理学
经济学 心理学
经济学心理学经济学与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但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影响。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
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
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被视为理性的决策者,追求最大化利益。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决策行为受到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们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的,而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对经济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对同等金额收益的敏感程度,这被称为“损失厌恶”。
在投资决策中,人们更倾向于回避潜在的损失,而不是追求潜在的收益。
这对经济市场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往往更容易被恐慌情绪所左右,从而导致市场的剧烈波动。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人们的决策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
所谓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将资金分为不同的账户,并对不同账户中的资金采取不同的决策。
例如,人们往往会将收入和支出分为不同的账户,如果某个账户中的资金减少,人们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消费决策。
这种心理账户的存在对个体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心理学还研究了人们的决策偏差和错误。
例如,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往往对与自己已有观点相符的信息更容易接受,而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更加抵触。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忽视或低估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经济领域,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选择性感知,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心理学研究还揭示了人们的行为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
当一个人看到他人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他可能会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而做出同样的消费决策。
这种社会心理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
在经济学中,羊群效应可能导致市场上的投资者集中在某些热门投资品种上,从而导致市场的过热和泡沫。
经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经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经济心理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了个体与群体的态度、意见、偏好以及决策和选择等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经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分为以下步骤进行阐述:第一步:介绍经济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解释经济心理学的概念和背景,指出它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 强调经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第二步:讲述经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介绍偏好和效用的概念,解释个体在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偏好来进行决策和选择。
- 阐述心理账户理论,指出个体如何在心理账户中对待不同类型的经济收益或损失。
- 解释风险态度理论,指出个体在面临风险时如何做出决策,并介绍风险厌恶和风险追求的概念。
第三步:探讨经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概述经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问卷调查和观察等。
- 举例说明经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在市场行为、消费决策和投资行为等方面的应用。
第四步:分析经济心理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 强调经济心理学在市场行为中的作用,解释为什么个体在面对相同情境时会做出不同的经济选择。
- 探讨经济心理学在消费行为中的影响,分析个体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做出购买决策。
- 分析经济心理学在投资行为中的作用,指出个体如何受到情绪和认知偏差的影响而做出投资决策。
第五步:总结经济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 概括经济心理学在经济学领域的作用和贡献,指出它可以帮助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强调经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促进经济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理解经济活动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经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按照定义和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理论、实证研究、影响分析以及价值和意义等步骤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对经济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和意义有所认识。
经济心理学
(二)科学心理学的观点1、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极其复杂的,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如何,心理现象是一个有机结构系统。
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具有客观性。
人的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不论多么神奇复杂或离奇古怪,但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其本源。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心理具有主观性。
人的心理不仅具有生物性、客观性,还同时具有主观性。
即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
即使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处不同位置都可能有不同心理反映。
因此,每个人生活在自我心理体验中,每个的心理反映都打上自我的烙印和个人偏见。
【实验】看看你的感觉与现实的差距以上的实验证实我们的心理是有主观性、局限性和时效性的。
既定的客观事物,在你的心理世界可能会被歪曲而走样。
戴上情绪情感的有色眼镜,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更是千差万别;插上思维和想象的翅膀,我们的心理感受更是五花八门;伴随你的需要和动机,打上个性的烙印,人们的认知和心理感受既有局限性又有差异性。
4、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具有社会性【狼孩的故事】充分说明人的心理只有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生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投身人类社会交往活动,否则心理就可能会出问题。
首先,“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其次,“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
第三,我们脱离人类社会实践,其心理必将不是其社会的人类心理。
每个人应该投身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去。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行为都是理性的且自利的。
亚当.斯密,西尼尔,约翰·穆勒等人提出理性经济人假说该假说认为经济人是理性的,他能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作出近乎正确的判断,并使自己的经济行为适应于理性,从而使其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
经济心里主要著作
经济心里主要著作《经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心理学分支,它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它致力于探索人们当面临经济问题、做出金融决策的关键时刻,以及在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的心理行为。
经济心理学主要关注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和分析人们在经济体系中的行为,比如消费者行为、投资行为、金融市场参与者行为以及竞争等等。
经济心理学著作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经济行为中的心理学》、《金融市场中的心理因素》、《经济学与心理学》、《消费者决策理论》、《投资行为分析》、《金融投资分析》以及《金融行为的心理因素》等。
《经济行为中的心理学》是由Stigler编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深入分析了经济行为中的心理因素。
本书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并探讨了人们在经济环境中的选择和行为。
Stigler 认为,经济行为是由人们的决定和行为产生的,而这些决定和行为又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本书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经济行为中心理学分析工具和方法。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因素》是由Allen、Benedict和Smith三位作者共同撰写的一部著作,书中深入探讨了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真正决策时会考虑的心理因素。
本书特别强调了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因此,投资者的心理状况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Allen、Benedict和Smith三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投资者对信息收集、决策过程以及市场效应等金融市场活动中所受到的心理影响,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市场中心理学分析工具和方法。
《经济学与心理学》是由Kahneman撰写的一部著作,书中他讨论了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的重要性。
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经济行为中的心理因素,探讨了经济行为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在经济环境中的选择和行为。
Kahneman的论述指出,经济行为是由人们的行为决定的,而这些行为又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经济行为和心理学可以有机结合,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
经济心理学概述
企业经营与管理决策
01
企业战略决策
研究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过程 中的心理因素、决策风格和认知 偏差。
02
组织变革与创新
探讨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员工心理 反应、阻力和应对策略,以及创 新氛围的营造和激励机制设计。
03
风险管理与危机应 对
分析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 中的心理机制、应对策略和团队 建设。
05 经济心理学的实践价值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助力经济心理学研 究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使经济心理学能够处理 和分析海量数据,揭示人类经济行为的复杂 性和动态性。
人工智能模拟人类经济行为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经济心理学可以构建更逼真的 人类行为模型,模拟并预测不同情境下的经济决策 和市场反应。
智能算法辅助决策制定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经济心理学可 以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分析
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决策过程、风险偏好、投资策略等行为 特征,以及心理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市场情绪与价格波动
探讨市场情绪、投资者信心等因素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和 资产定价。
金融泡沫与危机心理
分析金融泡沫的形成、膨胀和破裂过程中的投资者心理变化,以及 金融危机中的恐慌账户会影响人们的预算约束,即人们在消费 或投资时会受到心理账户中资金数量和性质的限 制。
03 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在受控环境下,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探究经 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现场实验
在实际经济环境中进行实验,以更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经济行为和 心理过程。
案例研究法
《经济心理学》课件
羊群效应
解析羊群效应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及其对市场 风险的影响。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
比较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策略,并探讨心理因 素在这些策略中的作用。
消费者心理学
1
消费者理性性与行为之间的差距
揭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
品牌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2
和心理因素。
探讨品牌效应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
策。
3
价格定位策略
介绍不同的价格定位策略以及其对消费 者心理的影响。
总结
经济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总结经济心理学在商业决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经济心理学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认知偏差与决策
1 认知心理学概述
解释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三大决策模型
介绍经济决策中的传统模型,包括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
3 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
探讨认知偏差如样本偏差和可得性偏差对决策的影响。
心理账户与行为经济学
心理账户理论
解释心理账户理论以及人们如何根据不同的账户进 行决策。
行为经济学概述
概述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证研究。
套路与加价的利用
情感因素的作用
探讨商家如何利用心理战术来引导在市场中的应 用。
金融市场中的心理学
金融市场与心理学的关系
探讨金融市场中心理因素对价格和交易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指数
介绍投资者情绪指数及其在市场预测中的应用。
《经济心理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经济心理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经济学和心理学 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决策、行为经济学、金融市场和消费者心理学中的 应用。
第一章经济心理学概述
费者感情指标”,即: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
迪希特(奥)的《动机研究》
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认为人们的购买动机一般是 无意识的,与人的利比多活动有关联
采用精神分析、主体统觉测验等方法对消费动机进行 研究
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是因为“产品中有这个人的投 射”,所谓的品牌忠诚,消费者终于的仍然是他本人
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民的选择》,1944,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研究, “意见领袖”概念的提出
认为政治行为、购买行为和流行行为都是人类社会行 为,其原理有相通之处
提出影响消费行为的三个重要变量: 先有倾向,如社会阶层、参照团体和购买习惯、 宣传和交流的影响 商品的特性
户川行男的深层心理研究(1960)
经济心理学
谢国财 2009年9月
思考
美国公众在次贷危机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为什么大多数的人会结婚,而为什么许多人选择单身?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将来会要几个孩子? 如何看待信用卡消费? 人为什么需要工作?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第一章 经济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经济心理学的概述 第二节 经济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经济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四节 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经济心理学概述
一、学科定义 二、学科性质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意义
一、学科定义
经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心理与经济行为的科学 “在广义的工业心理学中,特别提到经济行为和消费
行为,这就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经济心理学” ——井上惠美子,1979
经济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为了求得取决于经济活动的 自身发展,而对物质资源和精神力量所作的相互调整” ——雷诺(法),1981
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
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旨在揭示人们在经济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个体和社会的经济决策。
本文将介绍经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它们对经济实践的影响。
一、经济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探究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偏好、态度、信念、动机以及决策的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经济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试图揭示经济决策时个体心理过程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经济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 消费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心理过程和决策依据,探讨人们的消费动机、购买意愿、营销策略等。
2. 投资心理学: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揭示投资者的偏好、风险态度、信息加工方式等。
3.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合作行为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心理特征,探索群体决策和社会经济问题。
二、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基于经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旨在研究人们的经济决策行为和行为模式。
它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试图揭示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偏差和非理性,为制定经济政策和设计合理的经济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行为经济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 决策行为:研究人们在面对选择时所表现出的决策方式、决策难题以及决策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人们的风险偏好、选择规避、损失厌恶等。
2. 锚定效应:研究人们在决策中受到的参考点或参考值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锚定效应进行思考和决策。
3. 反常行为: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和行为偏差,如超预期理论、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
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模型构建等。
研究者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实验室实验、在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验证和深化理论模型,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实践应用。
经济心理学
三、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它包括正反两个方面作用。当政府 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 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 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 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 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三、乘数效应
2001年,美国遭遇“9· 11”恐怖袭击,两栋大厦被摧毁。当 美国人沮丧万分时,有些不识趣的经济学家却跳出来发表了一 番令人哭笑不得的言论,说这次恐怖袭击对美国的宏观经济大 有好处。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国会批准了400亿美元的紧急预算, 这些钱创造了第一轮的需求和增收,这400亿美元的增加开支, 可以使国民生产总值最终增加1000亿美元.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经济在“9· 11”之后,,没有突飞 猛进,也没有一败涂地。两种结论都错误了吗?或者乘数效应错 了? 原因何在?问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乘数效应”不只 一种,而是无数种。不是说“乘数效应”不存在,而是说不能 只盯着一种“乘数效应”。要知道,无数种“乘数效应”会互 相抵消,会互相排斥,其结果是无法预料的。
六、自我实现人
又称“自动人”,由马斯 洛提出。指人都有渴望挖掘自
身潜力,充分展示和发挥个人
才能的需求,从而实现个人理
想与抱负,使得人格不断趋于
完善的一种人性假设。
七、复杂人假设
认为人本身是复杂的,在一个人的 本性中,既有唯利是图、追求物质利益 的一面,也有满足精神需要,追求社会 责任,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一面。 复杂人假设是从人的行为会因不同 的需求,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活条件 和环境改变的角度,来解释人的复杂性。 也就是人具有多种不同的需求和动机, 而这些需求和动机相互作用,最终形成 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和行为。
人是理性的动物,他们的行为是在一
经济心理学理论
经济心理学理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心理学理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心理学理论涉及个体和集体在经济决策和行为中所受的心理影响,它探究了人们是如何感知、解释和做出经济决策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经济心理学理论,并探讨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心理行为。
相对于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局限理性和非理性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会受到认知偏差、情感因素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2. 心理账户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会运用心理账户来进行收益与成本的评估。
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对不同经济交易的心理归类,例如个人账户、家庭账户和储蓄账户等。
根据该理论,人们更有可能对同一金额的损失和收益有不同的反应,他们倾向于对损失更为敏感,并采取保守的决策。
3. 社交比较理论社交比较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会参照他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来评估自己的福利水平。
人们往往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满足感。
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他人获得奖励时,他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并采取行动来追求相同的奖励。
4. 心理预算理论心理预算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心理账户和心理预算进行评估。
心理预算是指人们对不同经济决策可用资源的心理估计。
根据该理论,人们会对超出心理预算的经济决策感到不安,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
5. 公平原则理论公平原则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会考虑到公平和正义的因素。
人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平的交易,并对不公平的交易做出反应。
公平原则理论涉及到资源的公平分配、契约公正和对待规则等方面,它对市场行为和组织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利用心理账户理论和社交比较理论来设计产品定价和促销策略,以实现更好的市场效果。
在金融领域,了解行为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
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是两个密切相关且互相补充的领域,它们以心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探索人们在经济决策和行为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分析这两个领域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经济领域的重要性。
一、经济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们是如何进行选择、评估和决策的,并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经济心理学通过揭示人们的心理偏差和判断误差,为经济决策者提供了有关如何改进决策的指导。
在经济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首先,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会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对不同账户中的资金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
其次,锚定效应表明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一些先前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即使这些信息与决策本身无关。
此外,损失厌恶理论认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同等规模的收益的追求,这可能导致人们在决策中避免风险和采取保守的策略。
二、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偏好。
与传统的经济学假设理性决策不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行为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非理性行为。
行为经济学利用实验和实证研究方法,揭示人们的行为偏好和限制性合理性。
行为经济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和模型。
首先,效用函数模型认为人们的决策行为是基于满足需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然而,亏损厌恶理论则提出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大于对同等规模的收益的喜好。
此外,替代成本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考虑选择的成本,而非仅仅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三、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在很多方面是相互补充的。
它们共同关注人们在经济决策和行为中的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并试图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
经济心理学提供了对心理因素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心理偏差和判断误差。
而行为经济学则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这些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
经济心理学总结
经济心理学总结第一讲经济心理学概述一、人物及其思想对应上即可(无大题)(一)早期萌芽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当我们从较好的处境落到一个较差的处境时,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甚于从差的处境上升到一个较好的处境时所享受到的快乐。
2.杰里米.边沁:《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为利息辩护》(1)经济学应以最大幸福原理和效用原理为基础(2)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单位财产上获得的幸福越少。
(二)孕育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1902年,出版《经济心理学》(1)经济现象的主观价值论(货币在经济学家眼中是价值的标志,但不同的人对货币的主观价值是不同的)。
(2)价格的心理预期论(股票的价格波动受股民预期的影响)。
2.皮埃尔·路易·雷诺(法)的《政治经济学和实验心理学》(1)他试图用实验心理学来理解经济现象。
(2)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严格合乎逻辑的,而往往是一半合乎理性的或另一半是非理性的。
(3)经济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说明“关键阈限”的位置和性质,以便能够用心理力量来超越这些“关键阈限”。
3. 乔治·卡托纳(匈牙利—美国)的《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1)被称为美国经济心理学之父(2)主要研究兴趣是消费行为A.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变化对于经济波动的冲击。
B.对消费者的情绪、意向、预期、欲望、态度和动机的测量预先指明了他们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对耐用品消费的变化。
C.消费者情感指数:简称CSI,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用来测量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期望以及乐观或悲观情绪。
该指标已逐步发展成为预测经济波动、指导投资行为的重要指标。
4. 欧内斯特·迪希特(奥地利--美国)的《动机研究》(1)人类的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由利比多冲动构成,只有依靠临床治疗和精神分析才能理解。
(2)产品中有着个人的投射(3)设计了多种投射调查法如语言联想法、语句完成法、图画故事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调查无意识动机与购买情景和产品选择的关系。
经济心理学概述
和应对 为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 和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提高
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理论意义
统合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 提高经济学和心理学对社会现实以及现实人的关注 心理学理论可以为经济学提供理论来源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使某些经济学理论的验证成为可能 心理学可以从经济学理论的统一性、精确建模和预测
促进条件:市场条件和偶然因素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 者,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提高经济学和心理学对社会现实以及现实人的关注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
——范-拉伊(荷),1996
消费者的感情指标(CSI)法
1902年,加布里埃尔-塔尔德(Tarde, G1843-1904.
第一章 经济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经济心理学的概述 第二节 经济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经济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第四节 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经济心理学的诞生
“没有心理学的经济学不能成功地解释重要的经济过 程,而没有经济学的心理学就没有机会解释最一般的 人类行为。” ——卡托纳,1975
经济心理学的四大理论来源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勒温的场论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认知心理学
第7章附录 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
决策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及其极端形式—
—垄断
第10章 寡头和垄断竞争
第11章 不确定性和博弈论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13章 劳动市场 第14章 土地和资本 第14章附录 市场和经济效率 第四编 应用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
学科定义
经济心理学研究人们为了所作的能带来经济后果的选择,也就 是人们为了利用少量的资源来满足一些需要而作的选择。 ——韦尔纳利德(瑞典),1988
《经济心理学》课件
内容分析法
总结词
对文本内容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经济行为的心理动因。
详细描述
内容分析法是经济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 内容分析法,研究者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定量分析,探 究经济行为的心理动因。例如,在研究媒体报道对投资 者行为的影响时,研究者可以对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定 量分析,探究其与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
02
经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经济学理论
总结词
行为经济学理论探讨了人类在经济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揭示了人类决策过程 中的偏差和错误。
详细描述
行为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决策过程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在经 济决策中经常会出现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偏差包括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 发、锚定效应、框架效应等。
投资心理学
投资者行为研究
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投资决 策的影响,如过度自信、代表性 启发等。
风险认知与决策
研究投资者对风险的认知和评估 过程,以及如何做出更理性的投 资决策。
投资组合管理
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投资组合的 构建和管理,以提高投资收益和 降低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招聘与选拔
01
运用心理学原理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潜力,选拔出更合适的员
经济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跨学科合作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整 合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
的理论和方法。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将更加注重数据收集和分析 的精细化和全面性,以揭示经济行为
背后的心理机制。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 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为经济
心理学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品牌忠诚度与口碑传播
经济心理学
经济心理学开放分类:心理学心理学术语社会科学科学编辑词条分享∙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MSN∙1介绍∙2研究对象∙3研究内容∙4研究方法∙5研究原理∙心理学图卡托纳提出在贫困时代,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在富裕时代,人们对土地、别墅等不动产的投资,对股票、信托等方面的投资增加,这种自由酌量处理的储蓄和投资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占主体位置,原先作为收入函数的消费减少,把握经济行为的主要变量群发生了变化,取决于第一可能的条件,第二态度,第三促进条件。
将这些经济学方面的变量、心理学方面的变量和市场条件综合起来,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是最可行的。
这是卡托纳的研究特征。
因此,国民收入和自由酌量处理的支出额这一经济变量,理所当然要占主要地位。
所谓可能条件,指的就是这种变量群。
如果在经济方面完全不可能,就不会成为问题。
但是,经济行为并不是仅靠经济条件来决定的。
卡托纳强烈主张,态度的心理变量变得更为重要了,这是他的经济心理学的要旨。
比如真正想购买车的人,即使向人家借钱也会买车。
只要产生强烈的购买欲,即使手头拮据也会购买。
需要指出的,若是欲望与其本人的经济能力相差甚远,那么不管其购买欲望多么强烈,这样的消费行为还是难以实现的。
正是在经济变量和心理变量的相互作用中,才有可能使经济行为得以实现。
心理学图储蓄作为贷币收入的一种运作方式,其吸引力所在:第一位是安全可靠,无风险。
第二位是保密性强。
第三位是便于积攒,可以满足自己或家庭对高额商品的需要;并且可以随时帮助自己或家庭解除燃眉之急。
第四位是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学习或经验积累;第五位是获取利息,重在求保险、求安全求需要、求增殖。
这反映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谋划自已经济收入的时候,固然要选择最有利的货币分流方式求取收入的量大增殖,但大多数人作为收入渠道极其有限、收入数量基本稳定的职业取酬者;货币分流的重心在于满足生存需要,并确保这种需要能够得到较好地满足,生存需要的满足,不仅表现在需求的类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无所不包,而且表现在需求的“社会性”指向上,既有个人的,亦有家庭的,既有对当下的“近虑”,亦有为未来的“远忧”;既有对常规开支的计划,亦有对非常规事件的考虑,覆盖人生存的全部社会空间和社会时间,伴随着人生的全过程。
经济心理学
1.货币幻觉指在经济交易中,人们因倾向于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2.控制幻觉就是个体对自己成功可能性估计远高于其客观可能性的一种不合理的期望3.严格的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为支配性策略。
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若每个博弈方策略都是对其他博弈方策略的唯一最优反应,则为严格的纳什均衡4.具身经济学指在具身理论框架对个体经济行为进行解释的一种经济学取向,它强调身体信号,肌体状态、他人动作或位移所提供的信息对个体经济策略的影响。
5框架效应人们对一个被择方案或风险方案的二择一决策,会受到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
6.禀赋效应禀赋效应指的是,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7.峰终定律我们在评价某种经验时真正影响我们评价判断的是事件高峰时的信息和结束时的信息,其他信息以及事件持续的时间长度往往被忽略。
8.利他惩罚指一个人付出代价使另一个人损失其收益以达到惩罚的目的9.心理账户指人们在心理上会依赖来源、目的和储存方式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进行编码、分类、估计及管理,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时的心理认知的过程。
10启发式全称启发式策略,指人们在推理任务中,往往采用的一些推理规则和方法;这些规则和方法不一定遵循标准逻辑规范,但在生活情景中也能帮助人们作出快速的、基本有效的推断。
11.心流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处情境的完全投入和集中12.最后通牒博弈最后通牒博弈是一种由两名参与者进行的非零和博弈。
在这种博弈中,一名提议者向另一名响应者提出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案,如果响应者同意这一方案,则按照这种方案进行资源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心理学
第一章
1.经济心理学:研究社会经济领域中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经济过程之间的关系及规律的学科。
经济心理学是一门产生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理论结合处的交叉性学科,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研究经济心理与行为的跨学科科学。
第二章
1.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
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主观心理感受)。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个人随着所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所增加的效用即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第三章
一、易得性启发式:人们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件的事例或者出现的程度来评估其
频率、可能性或者事件可能的原因。
——情绪性的、生动性的、容易想像和具体的。
易得性启发式的偏差:(1)易于回忆(基于生动性和时间接近)(2)易于提取(基
于记忆结构)(3)假定的联系
二、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
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判断的概率也越高。
代表性启发式的偏差:(1)对基率不敏感(2)对样本大小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
的误解:“赌徒谬误”: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机会,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
响而给予错误的判断。
“小数定律”:认为小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现象的观点。
(4)向
平均数回归(5)联合谬误
三、情感启发式:大多数判断是由情感或者情绪评价引发的,虽然情感评价无需意识参
与,但它会成为决策的基础。
四、小结
第四章
1.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前提四原则(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占优性(完整性)、相消性(替代性)、传递性、恒定性(一致性)
2.前景理论:卡尼曼&特沃斯基、(1)当投资者获利时,随着获利水平的提高,边际效用递减。
(凹函数)(2)当投资者由获利变为亏损时,效用下降最快。
(凸函数)(3)获利与亏损状态的效用值函数不是一个连续函数。
禀赋效应:也称做拥有效用,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WTP-WTA缺口:人们为了买入一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放弃该商品而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3.框架效应:人们对一个被择方案或风险方案的二择一决策,会受到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
框架依赖对恒定性的违背:改变各个结果的描述方式(框架)会改变优先顺序。
框架依赖对占优性的违背:改变各个结果的描述方式(框架)会导致选择次优的选项。
(对理性决策的有力反击。
)
第五章
1.后悔理论(重点):决策者不只是注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一旦人们知道自己决策的结果,人们将把它与如若选择其它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加以比较,这一比较可能会引起某种感觉,如后悔或满意。
对于短期的后悔,作为产生的影响大;对于长期的后悔,不作为产生的影响更大。
2.失望理论:仅使用后悔心理因素不能够解释所有的悖论, 而且后悔并非是个人决策行为中唯一的心理体验, 将失望和喜悦因素纳入效用函数, 分别提出失望理论。
3.主观预期愉悦理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追求愉悦情绪的最大化,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决策者就选择赌博一,反之,就选择赌博二。
个体对决策结果的预期情绪受结果、比较和对结果出现的信心的影响。
第六章
1.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
2.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由不同来源的财富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意外之财和辛苦挣来的钱;为不同消费项目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日常开销和礼物开销;不同存储方式导致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购房与买车。
第七章
1.自我控制的内涵: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认知偏差,做出理性决策。
如何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投资目标应该放长远;获得多渠道信息;制定有效规则。
2.羊群行为: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
第八章
1.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参与者的一方(提议者)提出一种分配方案,在两者之间以某种方式划分一定数量的奖金(出价),而对方(响应者)有权接受或拒绝该方案。
如果响应者接受该方案,则两者各获得由该方案所决定的金额;如果响应者拒绝该方案,则两者都一无所获。
2.信任博弈实验:赠送数额和返还数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解释:响应者具有公平偏好,响应者认为提议者赠送时损失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要予以返还;提议者预期响应者有公平偏好,故高额赠送。
3.独裁博弈实验:提议者和响应者决定如何分配一定数额的钱。
提议者首先决定分配方案,响应者必须无条件接受。
在纯粹自利条件下,提议者知道响应者无权否决,应分配给响应者0;但实验结果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提议者会分配给响应者大于0的份额。
4.提出公平偏好的原因:以上三个实验表明:人是有限自私自利的,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常常会关心他人的利益。
采用人是纯粹自利的传统经济学假设,对这些实验中参与者的行为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有关人是具有公平偏好、利他偏好等社会偏好的理论和模型应运而生。
第九章
1.选美比赛的标准博弈:“p-选美比赛”:N个参与者中的每个人i同时在区间[0,100]中选择一个数字X i。
确定目标数为:即用p与他们所选数字的平均数的乘积,选择数字与目标数最接近的胜出。
第十章
1.各方谈判协议的替代方案:确定最佳备选协议(BATNA);BATNA值确定了从谈判协议中所要求的最小结果的下限,即谈判者的保留点;谈判的关键问题为是否放弃谈判;当对方做了最终出价时,如果高于BATNA就接受,低于BATNA就拒绝。
2.各方的利益与各方利益的相对重要性:立场是谈判各方向对方提出的要求,而利益则附属或隐藏在立场背后,了解谈判方的利益,将影响谈判者的决策。
用相对不重要的事物交易得到更重要的事物才是最佳协议。
第十一章
1.投资者个性:依据本能感觉而行动:直觉型——以不出现亏损为目标,即使有充足的时间获得信息也不会对形势做详细分析,“快速决策、快速投资、近最快可能获得利润”。
全身心投入:情感型——基本动机是被别人热爱,不喜欢自己做决定,在采取行动前,会与他人交换看法,偏好由群体做出决策。
固执己见:理智型——主要目的是降低不确定性,会运用理智来判断行动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作用的效果,会尽量地收集信息,自己做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