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心理学
第一章
1.经济心理学:研究社会经济领域中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经济过程之间的关系及规律的学科。经济心理学是一门产生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理论结合处的交叉性学科,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研究经济心理与行为的跨学科科学。第二章
1.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主观心理感受)。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个人随着所消费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所增加的效用即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第三章
一、易得性启发式:人们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件的事例或者出现的程度来评估其
频率、可能性或者事件可能的原因。——情绪性的、生动性的、容易想像和具体的。
易得性启发式的偏差:(1)易于回忆(基于生动性和时间接近)(2)易于提取(基
于记忆结构)(3)假定的联系
二、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
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判断的概率也越高。
代表性启发式的偏差:(1)对基率不敏感(2)对样本大小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
的误解:“赌徒谬误”: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机会,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
响而给予错误的判断。“小数定律”:认为小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现象的观点。(4)向
平均数回归(5)联合谬误
三、情感启发式:大多数判断是由情感或者情绪评价引发的,虽然情感评价无需意识参
与,但它会成为决策的基础。
四、小结
第四章
1.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前提四原则(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占优性(完整性)、相消性(替代性)、传递性、恒定性(一致性)
2.前景理论:卡尼曼&特沃斯基、(1)当投资者获利时,随着获利水平的提高,边际效用递减。(凹函数)(2)当投资者由获利变为亏损时,效用下降最快。(凸函数)(3)获利与亏损状态的效用值函数不是一个连续函数。
禀赋效应:也称做拥有效用,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WTP-WTA缺口:人们为了买入一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放弃该商品而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3.框架效应:人们对一个被择方案或风险方案的二择一决策,会受到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框架依赖对恒定性的违背:改变各个结果的描述方式(框架)会改变优先顺序。框架依赖对占优性的违背:改变各个结果的描述方式(框架)会导致选择次优的选项。(对理性决策的有力反击。)
第五章
1.后悔理论(重点):决策者不只是注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一旦人们知道自己决策的结果,人们将把它与如若选择其它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加以比较,这一比较可能会引起某种感觉,如后悔或满意。对于短期的后悔,作为产生的影响大;对于长期的后悔,不作为产生的影响更大。
2.失望理论:仅使用后悔心理因素不能够解释所有的悖论, 而且后悔并非是个人决策行为中唯一的心理体验, 将失望和喜悦因素纳入效用函数, 分别提出失望理论。
3.主观预期愉悦理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会追求愉悦情绪的最大化,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决策者就选择赌博一,反之,就选择赌博二。个体对决策结果的预期情绪受结果、比较和对结果出现的信心的影响。
第六章
1.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根据资金的来源、资金的所在和资金的用途等因素对资金进行归类。
2.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由不同来源的财富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意外之财和辛苦挣来的钱;为不同消费项目而设立的心理账户之间具有非替代性:日常开销和礼物开销;不同存储方式导致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购房与买车。
第七章
1.自我控制的内涵: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认知偏差,做出理性决策。如何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恐惧;投资目标应该放长远;获得多渠道信息;制定有效规则。
2.羊群行为: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第八章
1.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参与者的一方(提议者)提出一种分配方案,在两者之间以某种方式划分一定数量的奖金(出价),而对方(响应者)有权接受或拒绝该方案。如果响应者接受该方案,则两者各获得由该方案所决定的金额;如果响应者拒绝该方案,则两者都一无所获。
2.信任博弈实验:赠送数额和返还数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解释:响应者具有公平偏好,响应者认为提议者赠送时损失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要予以返还;提议者预期响应者有公平偏好,故高额赠送。
3.独裁博弈实验:提议者和响应者决定如何分配一定数额的钱。提议者首先决定分配方案,响应者必须无条件接受。在纯粹自利条件下,提议者知道响应者无权否决,应分配给响应者0;但实验结果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提议者会分配给响应者大于0的份额。
4.提出公平偏好的原因:以上三个实验表明:人是有限自私自利的,在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常常会关心他人的利益。采用人是纯粹自利的传统经济学假设,对这些实验中参与者的行为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有关人是具有公平偏好、利他偏好等社会偏好的理论和模型应运而生。
第九章
1.选美比赛的标准博弈:“p-选美比赛”:N个参与者中的每个人i同时在区间[0,100]中选择一个数字X i。确定目标数为:即用p与他们所选数字的平均数的乘积,选择数字与目标数最接近的胜出。
第十章
1.各方谈判协议的替代方案:确定最佳备选协议(BATNA);BATNA值确定了从谈判协议中所要求的最小结果的下限,即谈判者的保留点;谈判的关键问题为是否放弃谈判;当对方做了最终出价时,如果高于BATNA就接受,低于BATNA就拒绝。
2.各方的利益与各方利益的相对重要性:立场是谈判各方向对方提出的要求,而利益则附属或隐藏在立场背后,了解谈判方的利益,将影响谈判者的决策。用相对不重要的事物交易得到更重要的事物才是最佳协议。
第十一章
1.投资者个性:依据本能感觉而行动:直觉型——以不出现亏损为目标,即使有充足的时间获得信息也不会对形势做详细分析,“快速决策、快速投资、近最快可能获得利润”。全身心投入:情感型——基本动机是被别人热爱,不喜欢自己做决定,在采取行动前,会与他人交换看法,偏好由群体做出决策。固执己见:理智型——主要目的是降低不确定性,会运用理智来判断行动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作用的效果,会尽量地收集信息,自己做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