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数学文化讲座PPT课件

数学文化讲座PPT课件

流派
• 美学派认为数学是静谧、深奥和典雅的音 乐,数学语言和符号是理性的音符,数学追求 美,也创造美,数学与艺术结合使美更加灿烂 绚丽。
• 创新说认为数学是不断创新的、无止境的, 每一步创新都是对前人的否定,例如发现无 理数,建立分数积分,创立非欧几何,无一不是 如此。
数学的若干观点
• 过程说认为,数学是实验思维过程+ 归纳抽 象思维过程+ 逻辑论证思维过程。 除此而外,还可列举若干种观点: 数学是最精密的科学,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数学是一门高级语言; 数学是一种活动; 数学是一种关系;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理性精神等等。
数学文化
• 文化的独立性与群体性: • 数学实在独立于个体意识而存在,却完全
依赖于人类意识; • 怀特:数学概念…存在于文化之中,即存
在于人类的行为和传统思想的主体之中。
数学文化
• 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归根到底对数学本质的 认识。
• 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 既随着数学的发展阶段而发展,也随着各个 阶段人们的认识提高而深入。
数学文化的若干观点
• 从数学哲学史上对数学本质的争论看,可归 纳出三种观点:
• “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 • “数学是一门拟经验科学”; • 数学是一门演算科学”[5 ] 。 • 以上对数学的种种认识,都未显偏颇,各自从
不同侧面揭示了数学形式的丰富多彩和数 学内容的博大精深。
数学文化
• 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点,可以说是数学观 的“现在时态”。
• 在亚里士多德:数学对象就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也即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 争论:数学对象看成一种不依赖于人类思维的独立 存在(发现活动)还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数 学的发明创造)。
数学家哈代:我认为数学的实在存在于我们之外, 我们的职责是发现它和遵循它,那些被我们所证 明并被我们夸大为是我们发明的定理,其实仅仅 是我们观察的记录而已。

数学开学第一课数学文化数学与数字自然界中的数学课件PPT

数学开学第一课数学文化数学与数字自然界中的数学课件PPT
数学开学第一课---------
数学文化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高高在上的,只能作为升学的工具,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事实。就像美丽 的图画并非只是线条和色彩,动人的乐曲并非只是音符和节拍,数学不止是数字、符号和运算。
告诉我我会忘记, 教我我可能会记得, 参与我会学。
───本杰明·富兰克林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高高在上的,只能作为升学的工具,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担忧的事实。就 像美丽的图画并非只是线条和色彩,动人的乐曲并非只是音符和节拍,数学不止是数字、符号 和运算。了解数学的人都知道,运算只是数学微不足道的方面,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都蕴 藏着无比深刻的内涵,渗透到科学的每个角落。
4
宙的数字模型,代表组成宇宙的 四 种 元 素:水、火、土、气。
5 “5”是第一个奇数。
6 “6”是第一个完全数,是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意大利人将6视为爱神维纳斯的数,象征美满的婚姻,有6、 28、496等。所以666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数学的数字。
解锁新文化
7 “7”是在“1”到“10”的数中,唯一既不是任何数的因子,又不是任何数的乘积。
什么是数学文化?
什么是数学文化?
往小了说:包括数学思想、精神、方法、
观点、语言,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
往大了说: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
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 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 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
什么是数学文化?
抽象 2条鱼+2条鱼=4条鱼 2个苹果+2个梨=4( ?)
如果将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种生命力体现在数学的起 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每一个过程中,而数学文化就像土壤一样几百几千年来滋养这棵大树, 使它繁衍生息,长盛不衰。因此,扎根于文化土壤的数学教育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目前十分 需要的。

最新整理“数学文化”课汇报.ppt

最新整理“数学文化”课汇报.ppt
(原: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 识、推理能力。)
核心词增加了四个,其中“创新意识”是近 年来中央强调的,“模型思想”是基本的数 学思想之一,下面特别谈谈“几何直观” “ 空间观念” 、“运算能力”这三个核心词。
几何直观
《课标(实验稿)》回避“几何”一词,通篇不见“几何” ,可能是因为起草人觉得:当年“几何”一词几乎等同于严 格的平面几何推理,而这正是需要改革的部分。 我国大多数数学家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现在的《课标( 2011年版)》不回避“几何”一词,把原来的四大领域之一 “空间与图形”修改为“图形与几何”,并且在核心词中增 加了“几何直观”。
新“课标”在理念上的变化
理念上的变化 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
理念上的变化 二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一、新“课标”未变理念和在 理念、内容上的变化
未变的理念
在谈数学新课标在理念上的变化之前,有必要 先看看哪些没有改变。
既然要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课标 ,就不能仅仅关注变化了的东西,也要关注没 有改变的东西,即继续坚持的东西。
未变的理念
从宏观上看,全面育人、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理念没有 改变,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没有 改变,从而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没有改变。
几何直观与“逻辑”、“推理”也是不可分的。 几何直观常常是靠逻辑支撑的。它不仅是看到了 什么?而是通过看到的图形思考到了什么?想象 到了什么?这是数学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思维方 式。几何直观会把看到的与以前学到的结合起来 ,通过思考、想象,猜想出一些可能的结论和论 证思路,这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合情推理,它为严 格证明结论奠定了基础。

最新数学文化PPT课件

最新数学文化PPT课件
• 数学何以是一种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简言之,由人类所创造的事物或对象,都可 叫做文化。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现实 世界一种量化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现象, 经过人的大脑抽象思维人为创造出的抽象模式,是“人类悟 性的自由创造物”。它源于现实世界,又并非是现实世界的 真实物。例如,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只看到了长方形的黑板, 长方形的桌面,而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数学上所研究的真正 “矩形”;同样,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见到三张桌子,三棵树, 三个人,又何时看到数学研究对象中的“3”呢?更不要说, 虚数、四元数、超复数、向量空间、n维空间等“理想元 素”,它们都可以看成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物。正因如此, 数学同各种艺术形式一样,是人类一种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从这个意义来讲,数学是一种文化, 而且是更高层次上的文化.
从现代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讲,文化又指的 是“各个群体所特有的行为、观念和态度 等。”换句话说,是各个群体所特有的“生 活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儒家文化、道 家文化、佛教文化逐渐演变而成的,而以儒 家文化为主体,其核心是认识论和伦理说的 统一,即所谓“仁智统一说”,“仁智统一, 意味着人道(仁爱)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 伦理学和认识论的统一。”几千年来中华民 族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行为都遵循这一准则, 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问题2 著名的Euler“七桥问题” 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原苏联加里宁格勒)有一
条布勒尔河,这条河有两条支流,在城中心汇 合成大河,河中有一小岛,现有七座桥将它与
陆地连接(图1-2)
1735年左右,哥尼斯堡大学生傍晚散步时,总 想一次走过七座桥,要求每座桥只准走一遍, 试来试去总未成功,于是,他们写信求教瑞士 的大数学家Euler,他用了几天时间反复思考、 想象,终于在1736年解决了这个问题(图1-3)

数学与文化学习课件ppt课件

数学与文化学习课件ppt课件

整体把握,主旨辐射
❖ 要获得知识,首先要整体阅读全文,抓 住文章主旨:如说明事物的特征怎样, 解释什么现象,阐明了什么事理等等。 这样对文章的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游刃 有余。之后的阅读就要始终围绕着这个 中心展开。
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 “我这里并不想概括什么是数学文化, 而只是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 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世界上最好的课堂在老人的脚下.
Having a child fall asleep in your arms is one of the most peaceful feeling in the world. 让一个孩子在你的臂弯入睡,你会体会到世间最安宁的感觉.
Being kin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being right. 善良比真理更重要.
❖ 科技说明文很讲究语言的严密性,我们在阅读中 需 要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尤其遇到 “凡”“全”“可 能”“或许”这样的字词,要特别当心。
精读
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数学文化的几个特点?
第一,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 第二,数学的简单性、深刻性。 第三,数学可以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 文题为“数学与文化”,可数学的三个 特 征究竟与文化有何关系呢?
—— 《数学——撬起未来的杠杆》
数学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领域。有人曾用概率统计法研究《红楼梦》作者 的语言习惯,发现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是很一致 的。说明曹雪芹曾创作了后四十回,至少留下了 后四十回的部分手稿。原苏联曾有人对《静静的 顿河》一书的真正创作者提出过疑问。有人用概 率统计法研究该书的用词习惯,发现与肖洛霍夫 其他著作的习惯是一致的,因而认为此书确是他 写的。

数学文化赏析PPT课件

数学文化赏析PPT课件

.
数学之功
数学的教育功能:知识、能力、文化。 数学的语言功能:简单化、清晰化、扩展化。 数学的文化功能:知识性、观念性。 数学的价值:数学是一种素质,数学教育的本
质是素质教育;数学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数 学影响人的世界观。 数学能助人类优化生活;数学能帮助人类提高 效率;数学能帮助人类解释疑问;数学能帮助 人们理智判断和决策。
.
数学之魂
数学的对象:数与形式,万物之本。 数,可以表达事物规模,也可以表达事物的次
序,万象共有; 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形态,万物共存。 数与形两者相互联系,对立统一。 数学中研究数量关系或数的部分属于代数学范
畴;研究空间形式或形的部分属于几何学范畴; 研究两者联系或数形关系的部分属于分析学范 畴。 代数学中,数量关系、顺序关系占主导,培养7
作为一种语言,数学的符号、公式、图形等是 描述自然和社会的通用语言。
作为一种思维,数学严谨、精细、简洁、可靠5,
.
数学文化赏析
数学之魂,追根溯源,昂首顶天立地; 数学之功,探因析理,阔步所向披靡; 数学之旅,超越时空,数形争放异彩; 数学之美,简洁和谐,方圆竞展奥妙; 数学之辩,阴阳虚实,反映万物本质; 数学之理,普适可靠,揭示万物规律; 数学之妙,出神入化,时时化繁为简; 数学之奇,鬼斧神工,事事化难为易; 数学之趣,引人入胜,促进情智共生; 6
分析:若两人随机到达,当然不能保证会面。
但若两人是理性思维派,则结果在不一样,两 人都想:为了减少等待时间,不能在6:10之
22
.
数学之美
数学美的简洁性: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 常数美
数学美的和谐性:对称美、序列美、节奏美、 协调美
数学美的奇异性: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 对比美、滑稽美

《数学文化欣赏》课件

《数学文化欣赏》课件

数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数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01
机械设计、力学分析、优化设计等方面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模
型和算法为机械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数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02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等方面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
知识,数学是土木工程的核心工具之一。
数学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03
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电磁场分析等方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音乐与数学的相互影响
音乐和数学在历史上相互影响,许多 著名的音乐家和数学家都曾在对方领 域有所建树,如巴赫、傅立叶等。
02
数学的历史
数学的起源
01
02
03
数学的萌芽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 在生产实践中就开始积累 数学经验,如计数、测量 等。
古埃及数学
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符号 系统,并解决了大量实际 问题,如土地测量、建筑 设计和税收计算等。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在数据挖掘 、统计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THANKS
感谢观看
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数学的支持,如风险管理、投资组合 优化、量化交易等领域将更加依赖于数学模型和算法。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数学与生物学
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如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 领域需要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和统计分析。
数学与物理学
数学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如量子力学、相对论等领域 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论推
解析几何的诞生
笛卡尔和费马等人的工作,为解析几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微积分学的 发展。
微积分的创立

数学文化全套课件

数学文化全套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文化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形而上: 精神: 反思,怀疑, 质疑,批判,发展。 追求: 更深刻,更普适,更永恒; 求真,务善,完美,创新。 科学精神:侧重 求真务实; 人文精神:侧重 求善务爱。 共同之点:完美,创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三、数学文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文化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形而中: 功能各异,形态互别,彼此互补、互动。 科学文化功能(工具理性): 客观世界,客观规律; 文明之源,立世之基。 “是什么?” 求真。 人文文化功能(价值理性): 精神世界,终极关怀; 文明之基,为人之本。 “应该是什么?” 求善。
三、数学文化
特点:实践。 身体(物质世界)的实践 (方法)。 思想(精神世界)的实践 (思维)。 基于实践,自我升华、超越、开拓、创新等; (群论、非欧几何、超越数论、四元数学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三、数学文化
形态:

科学文化
知识: 一元性
思维:过程的系统的
逻辑推理
方法:过程的严密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四、数学文化教育
数学文化教育
即通过数学知识,启迪科学与人文思维,展示 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明确科学原则与人文原则, 升华科学与人文精神。
数学知识数数:学学发家展成史长史(包(括例三如次,危哥机德)巴赫、
希尔伯特、高斯、费马、…)

典型数学问题(例如,黄金分割、

靠教育而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一、社会 文化 教育
教育就是文化教育,即以文化育人,
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PPT教学课件

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PPT教学课件

7777 9999 77762223 77777 99999 7777622223 777777 999999 7777762222223

10
数学素养

以上这些数学素养,特别是通俗意义下的数学素养, 都是使人终身受益的。 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与数学没有 直接的关系,他们学过的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 可能一个也用不上,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用过,但是由 于他们数学素养高低的不同,其工作效率却会显著不 同。 他们每说一段话,做一个交流,或者与外商的一次谈 判,是不是能够抓住中心,有条不紊地叙述,都和数 学素养密切相关。

14
数学家的文学素养

笛卡儿认为“诗是激情和想象力的产物”,诗人靠想象力 让知识的种子迸发火花。
莱布尼兹从小就对诗歌和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充分利 用家中藏书,博古通今,为后来在哲学、数学等一系列学 科取得开创性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高斯在哥廷根大学就读期间,最喜欢的两名学科是数学和 语言,并保持终生对它们的爱好。他大学一年级从图书馆 所借阅的25本书中,人文学科类就占了20本。正当将来是 成为数学家还是语言学家的念头在脑子徘徊时,19岁的高 斯成功解决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从而坚定了从事 数学研究的信念。

27
三、数学的魅力
数学奇异美
7 7 49 67 67 4489 667 667 444889
6667 6667 44448889 66667 66667 4444488889 666667 666667 444444888889 6666667 6666667 44444448888889
26
三、数学的魅力
数学奇异美

数学文化欣赏ppt课件

数学文化欣赏ppt课件

数学之美
数学的排列之美
数学的逻辑之美
数学中的美学ຫໍສະໝຸດ 视觉中的数学你看出来了吗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 性显现。通常我们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 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 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 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 历史上许多学者、数学家对数学美从不同的侧面作过生 动的阐述。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 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 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 家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数学名人

华罗庚(1910.11.12— 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 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 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910 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 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 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 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 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 “怀依—华不等式”、“华氏 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 华定理”、“华氏算子”、 “华—王方法”等。
生活中数学的影子
你喜爱数学吗
• 对有些人来说是逃避现实的庇护所,数学世界是自己的一片“与 世隔绝”的私属林地。 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宗教,公式是圣歌,运算则是做礼拜,每一 次思考都会让自己的魂灵纯粹。 对有些人来说是语言,是工具。简洁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揭示运 动、变化的本质。 对有些人来说是证明自己的手段。我行,别人不行。
数学文化欣赏
共逻 产 对 用 透 间 究 数 性辑 生 物 , 过 模 数 学 和和 。 体 由 抽 型 量 源 个直 数 形 计 象 等 、 自 性观 学 状 数 化 概 结 于 。、 的 及 、 和 念 构 古 分基运计逻的、希 析本动算辑一变腊 和要的、推门化语 推素观量理学以, 理是察度的科及是 、:中和使。空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计划】
2009年4月,入选清华大学“饮水思源,服务社 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八期;
2010年6月,入选清华大学思源骨干班四期; 2010年9月,入选清华大学导师团计划三期。 她们目前双双被保送“硕博连读”。
盛年不重来, 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2011.09至今 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乒乓球队队员 2010.10至今 精仪系乒乓球队队长 2010.09至今 精仪系羽毛球队副队长 2009.09~2010.09 精仪系女子排球队队长
【文体奖项】
2010年9月,北京高校《国旗教育论坛》暨“国旗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一等奖;
2009年5月,“传承清华精神,践行科学发展”清华大学2008级新生 演讲比赛二等奖;
【综合奖项】
2009~2010学年度,清华大学本科生优秀共产党员; 2009~2010学年度,清华大学“一二九奖学金”; 2008~2009学年度,清华大学“清华之友——苏州工业
园区奖学金”; 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三好学生; 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 2009~2010学年度,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09年10月,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24方阵优秀队员; 2008年9月,清华大学2008级学生“军训先进个人”。
大学学习计划表
2012年10月,一段《清华大学特别奖学金答 辩——马冬晗的视频在微博上走红。视频中进 行特别奖学金答辩的精仪系马冬晗同学多门功 课都超过了95分,被戏称为“清华学霸”,密 密麻麻的的学习时间安排表更是让网友感叹: “比国家领导人还忙”、“深刻感觉自己连呼 吸都在浪费时间”。
担任职务
2011年8月,赴香港进行为期十天的考察活动,对香港 的政治、传媒、教育、公益等有了初步了解。
【文学创作】
2009年9月,写作诗歌《祖国啊,我亲爱 的祖国》发表在清华新闻网上;
2009年9月,参加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 创作诗歌7篇,宣传稿10余篇;
2008年11月,精仪系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 年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
清华学霸——马冬晗(姐姐)、马冬昕(妹妹 )
籍贯:中国,辽宁省 出生年月:1989.11 所在院校: 马冬晗(姐姐)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
2011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每年清华本科生中 只有5人获此殊荣) 马冬昕(妹妹)清华大学,化学系89班—— 2011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每年清华本科生中 只有5人获此殊荣)
2011年5月,清华大学2011年乒乓球单项赛女子单打并列第三名; 2010年12月,精仪系牛彼得杯乒乓球联赛女子单打冠军; 2010年3月,精仪系牛彼得杯羽毛球联赛团体冠军; 2010年12月,清华大学第54届马约翰杯乒乓球团体赛甲组第七名; 2010年12月,清华大学第54届马约翰杯羽毛球团体赛甲组并列第五名; 2009年4月,清华大学第53届马约翰杯女子排球比赛甲组第七名; 2011年3月,精仪系“牛彼得杯”春季师生运动会女子800米亚军; 2011年4月,清华大学第54届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女子4*400米接力
马冬晗现任精仪系团委副书记,曾是精仪系学
生会近些年来第一位女主席。获得多个奖学金 和优秀个人,并历任精仪系乒乓球队、排球队、 羽毛球队队长。有一个双胞胎妹妹马冬昕,和 她一样也是保送进清华大学,她们高中都就读 于大连育明高级中学,并在高中双双加入中国 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马冬昕也是特别奖学 金的获得者,同时还是海淀区的人大代表。
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数学文化是文化领域的精髓部分,因为它是人类对世界空 间形式、数量、逻辑关系认识的思想结晶。
谢谢大家
17级经济学2班 2017122083796
索伦嘎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 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
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勤奋的人是时间 的主人,懒惰的 人是时间的奴隶
数学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什么是数学文化?
狭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广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 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 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文化的各种关 系等…其实它也是一种文化,就像历史文化。
数学文化中的九宫格
九宫格的起源 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 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
第四名; 2011年4月,清华大学第54届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女子铁饼第七名。
【社会实践】
2009年7月,担任精仪系“春蕾”实践海南支队队长, 带领队员赴海南三亚海棠湾椰林小学进行了五天的支教,利 用系友赞助的资金为当地女童带去了价值两千余元的书籍、 器材,完成了英语、文学、艺术、科技等支教内容,还为当 地女童建立了“春蕾”图书室;
2009年8月,赴湖南湘西进行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同 时对当地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2010年2月,在家乡范围内进行社会考察调研,完成 《从身边人与事窥探我国医疗环境》调研报告;
2010年8月,赴河北唐山进行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小 组完成《唐山的人文精神和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010年8月,赴青海进行为期两周的调研活动,小组完 成《青海教育对减贫民生的影响》调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