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困惑第一部分:问题梳理与诊断一、教学内容方面1. 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加、减、乘、除等基础运算不够熟练,影响了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如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理解也不够深入。
2. 知识点衔接不紧密: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较为庞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难以与已有知识体系相结合。
3.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二、教学方法方面1. 教学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
2. 缺乏针对性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因材施教,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
3. 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三、学生学习心理方面1. 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2. 缺乏自信:在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3. 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及时复习、作业应付了事等,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
四、家庭教育方面1. 家长过度干预: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学习过程进行过度干预,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2.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陪伴和指导,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及时解决。
3.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家长仍持有“分数至上”的观念,忽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导致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新课改,使每位教师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改,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我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体会到新教材编得活,学生学得活。
但面对着一个个新的理念,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历程,对于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数学课,我困惑了……一、教学观念转变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
这些老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子内转动。
这种教学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收效难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但是很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现在:时间上没有保证,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才开始说就打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浪费时间;交流缺乏平等,所谓的合作学习,变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说是主动探讨,实际是被动应付。
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这样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解决问题过程难“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材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
《课标》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
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
这就对一线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
四、优差学生共进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经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实验小学郭小云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课堂更活了,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每堂课更具有挑战性了。
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又露了许多问题。
我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进行了梳理、总结。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下面几点。
一、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引入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数据:我家长()米,宽()米,面积是()平方米。
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怎样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方米去量)”。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之中,能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确比以往的教学迈进了一步。
但如果说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那么,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
在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这个“度”何为“合适的度”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觉得难以确定对待教材中的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与之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二、随堂遇到的问题一年级上册有一道题目给出了八种事物,三顶不同形状的帽子,一双袜子,一支铅笔,苹果、香蕉、梨子各一个,要求把同类的圈起来。
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启发、鼓励,结果小朋友们遍地开花,答案各有不同而又各持己见:多数把帽子圈在一起,苹果、香蕉、梨子圈在一起,教者给予了肯定;有的把帽子、袜子圈在一起,因为都是身上穿戴的,教者也给予了肯定;有的把苹果、梨和一顶圆帽子圈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教者也不能否认;有的把香蕉和铅笔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长形的,教者更不能否认,而且还表扬了一番?这样的结果让同仁们喜忧参半,陷入了深思:喜的是这堂课已经达到了目的,小朋友们都能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分类,而且思维发散、活跃。
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困惑与反思
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数学思维、空间逻辑、基本运算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成为许多数学老师非常困惑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追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宗旨。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做学生学习引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方式,然而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如下的一些困惑。
一、教学观念转变方面的困惑
在数学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数学问题、动手操作数学道具、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实质还是按老师的思维去学习,这限制学
生的思维发展。
那么,教师应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呢?
二、“小组学习”方面操作的困惑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有真正的“教育价值”?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真正参与到熟悉而学习中,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耽误了既有的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况且数学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如果由于时间原因打断了学生们的思考,那么会导致其数学思维的混乱,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提高学困生方面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那对学生学习小学数学产生极大困难。
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差,集中表现数学概念理不清,运算过程出错。
教这就导致师无法科学配置讲授与练习的时间,无形浪费了课程资源。
如何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有三点困惑,望领导能帮我解惑。
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我发现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更感兴趣于副科还有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
而学校里每学期都有几个活动,时常我们班里就剩5、6个人。
课堂上我们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等等,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
如何把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变得那么生动、有趣呢?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呢?二、关于“小组合作”的困惑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助。
但我在教学中发现,每次我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或者交流想法的时候,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互相交流,而不管旁边学习成绩差的,学习成绩差的呢也不主动参与交流活动,就那样干坐着,也不知道别人交流的时候他有没有听进去。
这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依然没有进步的机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中,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呢?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三、关于“给学困生课后辅导”的困惑我们班有十来个学困生,在课堂上,其他同学做完题并改完了,但是这几个人总也改不完,要改的任务量也大,为了教学进度我们也不能一直等着他们。
我在每学期初,就制定了给他们课后辅导的计划,但常常完不成任务。
有时由于我工作没做完,但更多是因为我“抓”不到他们。
我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们辅导,但巧的很,这些学困生,正是中午回家吃饭的同学,他们只有等到学校开门才能进校,而那时已经要上课了。
还有这些学困生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仅数学学的不好,语文、英语也不好,往往是三科老师排着队都要找他补作业。
有时看他们补一天也补不完。
而这些孩子们即使有课余时间他们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补习,真有“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感觉。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从而缺乏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过于强调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最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感,进而影响到学习兴趣的形成。
(1)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缺乏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在很多数学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3)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点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到学习兴趣的培养。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过分强调对知识结果的记忆。
这种现象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记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公式、定理等知识结果的记忆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2)作业和评价方式单一在很多数学作业和评价中,教师仍然以计算题和选择题为主,这种题型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误区。
同时,评价方式也过于关注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明确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清晰,导致在解决问题时,难以准确运用相关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篇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实验小学郭小云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课堂更活了,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每堂课更具有挑战性了。
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又露了许多问题。
我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进行了梳理、总结。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下面几点。
一、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引入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数据:我家长( )米,宽( )米,面积是( )平方米。
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怎样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方米去量)”。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1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之中,能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确比以往的教学迈进了一步。
但如果说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那么,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
在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这个“度”,何为“合适的度”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觉得难以确定对待教材中的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与之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二、随堂遇到的问题一年级上册有一道题目给出了八种事物,三顶不同形状的帽子,一双袜子,一支铅笔,苹果、香蕉、梨子各一个,要求把同类的圈起来。
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启发、鼓励,结果小朋友们遍地开花,答案各有不同而又各持己见:多数把帽子圈在一起,苹果、香蕉、梨子圈在一起,教者给予了肯定;有的把帽子、袜子圈在一起,因为都是身上穿戴的,教者也给予了肯定;有的把苹果、梨和一顶圆帽子圈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教者也不能否认;有的把香蕉和铅笔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长形的,教者更不能否认,而且还表扬了一番?? 这样的结果让同仁们喜忧参半,陷入了深思:2喜的是这堂课已经达到了目的,小朋友们都能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分类,而且思维发散、活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新课改,使每位教师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改,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我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体会到新教材编得活,学生学得活。
但面对着一个个新的理念,一堂堂精彩的公开课,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历程,对于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数学课,我困惑了……一、教学观念转变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封闭,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
这些老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设定的框子内转动。
这种教学严重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收效难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但是很多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现在:时间上没有保证,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才开始说就打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拿来讨论,浪费时间;交流缺乏平等,所谓的合作学习,变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说是主动探讨,实际是被动应付。
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这样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解决问题过程难“应用题”历来是数学教材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
《课标》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
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相应地,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
这就对一线教师头脑中长期存在的对应用题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
四、优差学生共进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已经形成。
但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好学生的机会更多,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得不到独立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获益少。
数学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数学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思考,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下面是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思考的总结。
首先,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需要死记硬背而缺乏实际应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我会通过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具和游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数学。
我也会使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数学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其次,我观察到一些学生对于一些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入。
他们往往只是记住了一些公式和方法,而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应该使用什么公式和方法。
我还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以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能力。
另外,我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错位相减、错位相加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一些辅助教学方法。
首先,我会使用一些教具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例如,我会使用小珠算盘等教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的实质。
其次,我会注重学生的训练和巩固。
我会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些方法,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计算困难,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注重运算和计算,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采用了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实践中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所遇到的困惑。
一、教学目标的困惑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面临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们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的理解程度不一,导致教学目标设定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教师们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准,无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脱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发现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一方面,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这种脱节现象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的困惑1. 教学方法单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落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丰富。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忽视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数学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的困惑1. 评价标准不统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普遍面临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一方面,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学生成绩不公;另一方面,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评价方式单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采用笔试作为评价学生数学素养的唯一方式。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教师自身发展的困惑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许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育科研能力欠缺等。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小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小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数学课堂缺乏期待感。
课堂氛围严肃,缺乏趣味性,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2)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3)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分关注成绩,导致学生将数学学习视为负担,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知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略了推导过程的理解。
(2)课后作业和考试中,偏重于计算和套用公式,缺乏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3)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主要表现在:(1)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的引入和解释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探讨,导致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
(3)教学评价中,对概念理解程度的考查不足,使得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忽视对概念的深入学习。
本篇论文将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后续内容将在后续篇章中展开。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核心素养要求,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
- 结合学生实际,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中,确保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建议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困惑:1. 学生兴趣不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后续学习困难。
4. 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长辅导能力有限:部分家长自身数学素养不高,难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
二、困惑原因分析1. 教育观念落后: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数学教学只需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师难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导致教师和学生过分关注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4.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
三、改进建议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
4.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长培训与辅导:加强对家长的数学教育培训,提高家长辅导孩子的能力。
6.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
7.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部分:针对性策略与实施步骤一、针对性策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小学数学教学困惑,以下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策略:1. 创新教学设计:-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增强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论文第一部分:问题诊断与分析一、背景描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困惑,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本论文旨在针对这些困惑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问题诊断1. 教学内容方面(1)知识点繁多,难以把握重点和难点;(2)教材编写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3)数学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2. 教学方法方面(1)教师过于依赖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2)课堂互动不足,学生缺乏思考和实践的机会;(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3. 学生学习方面(1)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学习动力;(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后续学习;(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
三、原因分析1. 教师因素(1)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2)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难以应对教学挑战;(3)教师教学压力大,时间和精力有限。
2. 学生因素(1)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需求不同;(2)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方法;(3)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 教育体制因素(1)教育政策对数学教学的指导不足;(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教学质量;(3)应试教育导致教学偏离实际需求。
四、解决方案概述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应用;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4. 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价,提升教学质量;5. 改革教育体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本论文旨在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后续部分将继续展开具体论述。
第二部分: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优化教学内容1. 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组织教师团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明确重点和难点;- 整合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模块化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第一部分:问题诊断与分析一、背景描述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面临着一些困惑。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必要对这些困惑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1. 学生兴趣不足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原因可能包括: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个体差异等。
2.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存在漏洞,影响了对高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解答。
3. 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和定理的套用,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5. 家长和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误解部分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数学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数学学习仅仅是计算和逻辑推理,忽视了数学在培养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这种观念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三、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方面(1)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 教学内容方面(1)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2)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资源方面(1)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 家长和社会观念方面(1)加强家长和社会的数学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数学教育的认识。
(2)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第一部分:问题识别与梳理一、问题背景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面临着一些困惑。
这些困惑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还可能制约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教学中的困惑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
二、主要困惑1. 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这导致在后续学习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更复杂的数学概念。
3. 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能力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 作业与评价方式不合理当前,部分小学数学作业过于注重书面作业,忽视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
此外,评价方式也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5. 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不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
而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与每位家长进行深入沟通。
这使得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学习氛围不统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解决方案1.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尝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如通过情境教学、数学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加强基础知识点教学针对学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
可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 优化作业与评价方式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注重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的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及反思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及反思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
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1)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感,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题海战术。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大量布置作业和练习,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模式固化。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陷入机械模仿的怪圈,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是基础,但许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解决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1)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晰。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深入,使学生难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
由于缺乏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导致在解决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
具体来说,教师应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这些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的困惑与思考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和解决方案。
2. 困惑与问题2.1 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这种模式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数学学科知识点的过多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点繁杂,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公式和定义。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流于死记硬背,缺乏对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2.3 数学教学与学生兴趣的脱节现有的数学教材和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数学教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研究兴趣产生了抵触情绪。
3. 思考与解决方案3.1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引入数学游戏、实际问题解决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体验数学的乐趣。
3.2 引导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教师应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究。
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强化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或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困惑和挑战,但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强化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
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受到抑制,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1)课堂氛围枯燥: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使得课堂氛围显得枯燥乏味。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3)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成绩评价,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1)教学目标偏颇: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重复,忽略了对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3)作业与评价方式单一:作业和评价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达到深入理解。
(1)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2)缺乏辨析与对比:教师未能引导学生对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和对比,使学生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
(3)实践与应用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将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机会,导致对概念的理解流于形式。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及其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困惑及其思考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自然率先经受着这场教育改革浪潮的洗礼,如何让今天的课堂上少一些做作,多一份实在,让我们的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仍然有不少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商榷,下面谈谈自己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困惑。
困惑一、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能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吗?“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考虑到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以发展个性化,在计算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发展的一种途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道计算题,可以出现三、四种算法,甚至更多。
这时,成绩好的学生是自己领悟出了几种算法,然而,不少学生也因此看花了眼、无所适从。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才得出了一种最优的方法,方法其实简单得很,有那么一点“脱裤放屁”的味道。
比如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最优化的是“(长+宽)×2”方法。
而检查练习时你会发现,还有一些“学困生”会选择用四条边加起来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对他们来说最复杂的却是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不应该一味的强调最优化的方法。
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如何能够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呢困惑二、新教材的应用题教学需要完整的体系吗?1.新教材上没有应用题章节,只有一些相应的情境图,减少了教材内容,确实改变了课程内容偏难、繁杂的特点,这样看似乎减轻了教学负担。
但也因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下降了,然而,教材仍然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要求应该以哪些内容为依托呢?如果有的话,就只是教材练习中出现的几道生活中的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但教材基础知识点都不包含应用题。
如:生活中读水表、电表、里程表,机动车行驶时间、速度等问题,这些题通常要花很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而效果也不是很好。
2.新教材没有应用题的编排体系,不变于学生的整理和复习,更不利于学生总结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困惑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直观的感受和兴趣;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因素密切相关。
(1)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引导,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氛围枯燥:在一些数学课堂中,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得学生在压抑、紧张的环境中学习,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关注结果,忽视思维过程。
(1)题海战术: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取大量的题目训练,使得学生陷入题海战术,难以自拔。
这种做法使得学生在机械记忆中度过,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1)概念教学简化:部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过于简化,仅仅关注概念的定义和公式,忽视了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挖掘。
(2)缺乏辨析和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对概念的辨析和运用,导致在实际问题中难以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课堂更活了,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每堂课更具有挑战性了。
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又露了许多问题。
我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进行了梳理、总结。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下面几点。
一、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引入是这样的:老师让学生汇报收集回来的数据:我家长()米,宽()米,面积是()平方米。
几位学生汇报后(都是整米数),教师问:“你是怎样算出你们家的面积的?(用1平方米去量)”。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种方法比较麻烦,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之中,能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确比以往的教学迈进了一步。
但如果说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就是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那么,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
在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这个“度”?何为“合适的度”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觉得难以确定对待教材中的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与之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二、随堂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有一道题目给出了八种事物,三顶不同形状的帽子,一双袜子,一支铅笔,苹果、香蕉、梨子各一个,要求把同类的圈起来。
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启发、鼓励,结
果小朋友们遍地开花,答案各有不同而又各持己见:多数把帽子圈在一起,苹果、香蕉、梨子圈在一起,教者给予了肯定;有的把帽子、袜子圈在一起,因为都是身上穿戴的,教者也给予了肯定;有的把苹果、梨和一顶圆帽子圈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圆的,教者也不能否认;有的把香蕉和铅笔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长形的,教者更不能否认,而且还表扬了一番……
这样的结果让同仁们喜忧参半,陷入了深思:喜的是这堂课已经达到了目的,小朋友们都能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分类,而且思维发散、活跃。
困惑的是,教参中对于这道练习题的说明是“巩固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也就是说答案是唯一的。
经过讨论,我们认为“把帽子圈在一起和把水果圈在一起”这个答案比较合理。
可是你能够指责教者在课堂上对学生众多的答案表示认可和赞扬的做法吗?毕竟赏识、表扬是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可是如果说答案是唯一的,那么这种做法就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廉价”的表扬,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
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深究。
三、教学模式的困惑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已是司空见惯,活动也增多了。
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是否这样就体现了新理念,转变了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学观念?
如:某位教师在讲三年级上册《加法》的例一时,是这样处理的:①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然后再小组交流,最后再班级汇报。
②出示例一,学生读题。
③学生合作完成例一,并交流意见。
④探究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⑤练习。
那么这堂课的设计是否有流于形式的嫌疑呢?是否还有更适合我们农村小学自己的教学方式呢?
四、现实中,数学何时才能真正与生活结合呢?
为了迎接课改大潮,一线教师们的确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中逐步渗透着新鲜的血液,努力的实现着“生活化数学”的理念,尽可能的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但是……
前几天,我看到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一张单元测验试卷,上面大致有这样一道题:某小学组织学生郊游,一共有420人。
已知大客车能乘53人,小客车能乘14人,问如何乘车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
有位学生是这样解答的:用大客车5辆[53×5=265(人)],剩下的人乘11辆小客车[420-265=155(人),155÷14=11(辆)……1(人)],还多1人没有座位了,就挤一挤吧。
说得头头是道,表述的理由清清楚楚,可是得到的是一个大“�w”。
为什么呢?结合生活实际,这样做不行吗?难道多1人就不能挤一挤吗?什么叫“比较合适”?能把理由说清楚、说明白,难道还不行吗?再看正确答案,原来是:420÷53=7(辆)……49(人),49÷14=3(辆)……7(人),应该乘7辆大客车,4辆小客车。
嗨!原来数学中所说的“合适”是理想境界中的“合适”,即“尽可能多的用大客车,并且要保证每人都有一个座位坐,才叫合适”。
这非生活中的“合适”,即“每人都上车,不要太挤就是合适”。
此“合适”非彼“合适”也。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毫无疑问,正确答案所体现的是大家一致在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大家极力要提倡、宣扬的!那么它离我们学生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呢?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还是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是两码事呢?学生究竟该如何去正确地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尺度呢?教师究竟该如何去沟通这种境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鸿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