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白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广东省是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文化。
为了规范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广东省制定了一系列的中药材标准,以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对中药材的种植和采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对于中药材的种植,标准规定了土壤、气候、灌溉、施肥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中药材生长环境的优良和土壤的肥沃。
对于中药材的采集,标准规定了采集的时间、方法和工具,以保证中药材的采集不对植物造成损害,同时也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
其次,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对中药材的加工和贮藏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对于中药材的加工,标准规定了加工的工艺流程、温度、湿度等参数,以确保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对于中药材的贮藏,标准规定了贮藏环境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以确保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不受潮、发霉和虫害。
此外,广东省中药材标准还对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的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要求,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不含有害物质。
对于中药材的安全性,标准规定了中药材的毒性评价和安全用量,以确保中药材在使用过程中不对人体造成危害。
总的来说,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中药材资源,也有利于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的实施也有利于提升广东省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广东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东省中药材标准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执行,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2004)
序号药品名称22487八角枫22488九节茶22489了哥王22490三叉苦22491大叶桉22492山大颜22493山白芷22494山芝麻22495千斤拔22496千里光2249722498224992250022501小叶榕22502木豆叶22503木棉花22504五谷虫22505五指毛桃22506五指柑22507牛大力22508牛白藤22509牛至22510牛耳枫22511牛骨22512牛筋草2251322514乌骨鸡22515火炭母22516水杨梅22517水线草22518水翁花22519石桃叶22520布渣叶22521龙骨22522龙痢叶22523东风桔22524田基黄2252522526汉桃叶22527半枫荷22528对虾壳22529地稔22530西瓜皮22531有瓜石斛22532夹竹桃22533过岗龙22534江南卷柏22535红松叶22536芹菜子2253722538走马胎22539杉木果22540杧果叶22541芙芳藤22542扭肚藤22543豆豉姜22544岗梅22545岗稔22546岗稔子22547牡蛎肉22548龟22549鸡22550鸡蛋花22551青天葵22552苦丁茶22553苦瓜22554松节22555刺苋菜22556刺玫果2255722558金钮扣22559金盘银盏22560金樱根22561狗肝菜22562柿霜22563虾壳22564钩吻22565香菇22566独脚金22567胆木22568素馨花22569盐肤木22570蚕蛹22571鸭脚艾22572倒扣草22573臭茉莉22574铁包金22575海松子22576黄皮核22577黄藤22578救必应22579野木瓜22580野颠茄22581蛇胆汁22582蛇脂22583猪血粉22584宽筋藤22585葫芦茶22586葛花22587黑老虎22588番石榴叶22589番石榴果22590番荔枝子22591猴头菇22592猴耳环22593鹅胆粉22594蒲桃22595矮地茶22596溪黄草22597裸花紫珠2259822599鲜余甘子22600鲨鱼肉22601鲨鱼软骨22602寮刁竹22603螺旋藻22604翼核果根22605鹰不泊。
中药材标准
中药材标准
中药材标准是指对中药材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命名标准:对中药材的名称、别名、拉丁学名等进行统一规范,以便于辨识与应用。
2. 产地标准:对中药材的产地进行规定,包括生长环境、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因素,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与药效稳定。
3. 外观标准:对中药材的外观特征进行规定,如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以辨别其真伪和质量。
4. 内容成分标准:对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与规定,以确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与药效。
5. 质量标准: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进行规定,包括含水量、杂质、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指标,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6. 加工标准:对中药材的收获、清洗、加工、炮制等工艺进行规定,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与药效。
中药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与药效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中药产业的发展与国内外中药贸易的交流。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标准炮制公则及常用辅料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第一册)2011年5月附录Ⅰ炮制通则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均称为饮片。
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净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
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可供饮用的净水。
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药典炮制通则和下列有关要求。
中药炮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工制和其他制法五大类。
一、修治和饮片切制(一)修治为了除去杂质、虫蛀、霉变及非药用部分,提高清洁度,便于切制和加工,药材需要进行修治。
主要方法如下:1.拣是把混在药材中的杂质、虫蛀和霉变品及非药用部分拣去,或将药材按大小、粗细等进行分类,以使药材洁净和便于进一步加工处理的净制方法。
常用手工操作或与筛簸交替配合使用。
拣有2个作用:(1)出去杂质、虫蛀和霉品:如乳香、没药、五灵脂中肠含有木屑、砂石等,藿香、紫苏、淡竹叶中常夹有、腐叶及杂草等,可通过挑拣以洁净之。
(2)将药材分档:如天南星、半夏、白芍、白附子、白术、大黄、木通等可通过挑拣来分档。
2.簸将药物放在簸箕、竹匾等工具内扬簸,利用药物与杂质的轻重不同,通过上下簸动,使之除去杂物皮屑及非药用部分。
3.筛是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或箩,筛除药材中的泥土、砂石等杂质,或对药材进行大小分档,或筛去炮制辅料(麦麸、河砂、滑石粉、蛤粉、米、土粉等)的净制方法。
有时筛与簸同时合用。
筛簸工具有簸子、竹匾或畚箕等。
4.去皮是将药材的皮壳与肉或仁分开。
有些药材皮壳与肉或仁在临床上有不同作用,必须分开;有些药材只用肉或仁而必须去皮(壳)。
如砂仁、豆蔻、扁豆等必须皮与仁分用;鸦胆子、使君子、榧子等是用肉(仁)而去皮(壳)。
5.去毛是因有些药材表面生茸毛,而毛会黏附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呕吐,所以必须去除。
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人中白的药用价值
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_人中白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人中白图片、人中白的药用价值、人中白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人中白简介人中白图片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人中白的药用价值人中白的药用附方人中白的副作用*人中白简介人中白,中药名,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淀洁的固体物。
本品呈不规则的板块状,大小不一,厚3-5mm。
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常有棱状或瘤状突起;底面较平坦。
质坚硬而脆,易碎。
断面可见明显的粗细不一的层纹。
具尿臊气,味微咸。
本品以干燥、色灰白,质坚、无杂质者为佳。
*人中白图片*人中白的功效与作用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
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1、《纲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
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
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NI,诸窍出血,肌肤汗血。
2、《本草经疏》:溺白垽,其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
《本经》疗鼻衄,及大明治劳热、肺痿、心膈热、吐血、赢瘦、渴疾者,以其能入诸经泻去火邪也。
凉能除热,故又治汤火的疮。
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疳等证多效,是其除热降火之验也。
3、《别录》:疗鼻衄、汤火伤。
4、《唐本草》:主紧唇疮。
5、《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瘦渴疾。
6、《本草衍义补遗》:人中白,该置于风露下三年者,始可用也。
能泻肝火,散阴火。
7、《本草蒙筌》:止肺痈唾血。
8、《本草正》:烧研为未,大治诸湿溃烂,下疳恶疮,生肌长肉,善解热毒。
9、《玉揪药解》:清心泄火,凉血止衄。
*人中白的药用价值【药名】人中白【别名】溺白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
【入药部位】健康人尿自然沉洁的固体物。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清热降火,止血化瘀。
中药人中白的用途 (1)
中药人中白的用途在华夏文明的璀璨瑰宝中,中药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着生命的奥秘。
在这个博大精深的领域里,有一种名为“人中白”的药材,它以其神奇的功效,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人中白的世界,探寻它的用途与价值。
人中白,又名白芷、白及、白芍,取自《神农本草经》中“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理念。
它生长在高寒山区,历经风霜雪雨的洗礼,凝聚了天地之精华。
人中白的根部呈白色,质地坚硬,药用价值极高。
首先,人中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炎炎夏日,人们容易上火,口舌生疮,此时,一杯人中白熬煮的汤剂,如同甘露滋润心田。
人中白能清心火、泻胃火,使人体内外焕然一新。
此外,人中白还能解毒消肿,对于蛇虫咬伤、无名肿毒等均有显著疗效。
其次,人中白有养阴润燥的作用。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人们常感到口干舌燥、咽喉不适。
此时,人中白如同一位温馨的守护者,滋养着我们的生命之源。
它能滋阴降火,使人体内外保持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再次,人中白对于女性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它能调理气血,使肌肤红润光泽,延缓衰老。
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女性常见问题,人中白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因此,人中白被誉为女性的“美丽秘方”。
此外,人中白还能强筋健骨、舒筋活络。
对于中老年人常见的风湿骨痛、关节炎等问题,人中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能活血化瘀,使筋骨强壮,让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焕发青春活力。
总之,人中白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中药,它以其神奇的功效,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养生,人中白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途径。
让我们走进人中白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享受它带来的健康与幸福。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的质量等级标准通常根据其外形、性状、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来评定。
以下是一般性的中药材等级划分标准:
1.特等(或一级):
•外形:完整、无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浓郁。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2.一级(或上等、甲等等):
•外形:基本完整,轻微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较好。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3.二级(或中等、乙等等):
•外形:可接受的轻微瑕疵,轻微病虫害。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正常。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一般,质量尚可。
4.三级(或下等、丙等等):
•外形:有明显瑕疵,病虫害较明显。
•性状:颜色可能有变化,气味可能有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低,质量较差。
5.四级及以下:
•外形:严重瑕疵,病虫害明显。
•性状:颜色异常,气味明显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极低,质量差。
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划分,具体的中药材等级标准可能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种类和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也可能对中药材的质量等级划分有详细规定。
购买中药材时,最好选择有质量认证、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遵循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广东省是中国著名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文化传统。
为了规范和保护中药材资源,广东省制定了一系列中药材标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就广东省中药材标准进行介绍和解读。
首先,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主要包括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加工标准、储存标准和使用标准。
其中,质量标准是中药材标准的核心,它包括了中药材的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方面的指标要求。
这些指标要求旨在保证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确保中药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其次,广东省中药材标准还对中药材的加工和储存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采用传统的制药工艺和现代的生产技术,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同时,对中药材的储存条件和方法也做了详细规定,以防止中药材受潮、发霉和虫蛀等情况的发生,保证中药材的品质不受影响。
此外,广东省中药材标准还对中药材的使用提出了相关要求。
在使用中药材时,必须按照标准用药,控制用量和用法,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中毒的发生。
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和特殊疾病,也要慎重选择中药材,并遵医嘱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总的来说,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和规范中药材产业,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严格执行中药材标准,才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对中药材的质量、加工、储存和使用提出了严格要求,这有助于规范和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严格按照中药材标准执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通告-粤食药监注[2012]170号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通告正文:----------------------------------------------------------------------------------------------------------------------------------------------------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通告(粤食药监注〔2012〕170号)根据《广东省药品和餐饮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及《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我局已组织对白术等102个中药配方颗粒标准进行审定,现予以颁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品种目录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10月16日附件品种目录序号品种名称序号品种名称序号品种名称117川贝母粉配方颗粒33干鱼腥草配方颗粒2白芍配方颗粒18川楝子配方颗粒34高良姜配方颗粒3白术配方颗粒19垂盆草配方颗粒35葛根配方颗粒4白鲜皮配方颗粒20醋三棱配方颗粒36钩藤配方颗粒5百合配方颗粒21醋延胡索配方颗粒37桂枝配方颗粒622大黄粉配方颗粒38合欢皮配方颗粒7板蓝根配方颗粒23大黄配方颗粒39荷叶配方颗粒8半边莲配方颗粒24大青叶配方颗粒40厚朴配方颗粒9北柴胡配方颗粒25淡竹叶配方颗粒41槐花配方颗粒10补骨脂配方颗粒26地骨皮配方颗粒42黄连配方颗粒1127地榆配方颗粒43黄芩配方颗粒12侧柏叶配方颗粒28地榆炭配方颗粒44鸡血藤配方颗粒13炒白芍配方颗粒29杜仲配方颗粒45蒺藜配方颗粒14炒莱菔子配方颗粒30麸炒山药配方颗粒46焦栀子配方颗粒15赤芍配方颗粒31麸炒枳壳配方颗粒47金钱草配方颗粒1632甘草配方颗粒48酒黄芩配方颗粒49苦杏仁配方颗粒67三七粉配方颗粒85血竭粉配方颗粒50莱菔子配方颗粒68桑寄生配方颗粒86盐补骨脂配方颗粒51莲子配方颗粒69桑枝配方颗粒87茵陈配方颗粒52龙胆配方颗粒70山药配方颗粒88淫羊藿配方颗粒5371升麻配方颗粒89郁金配方颗粒54蜜枇杷叶配方颗粒72石榴皮配方颗粒90皂角刺配方颗粒55蜜桑白皮配方颗粒73桃仁配方颗粒91泽兰配方颗粒56蜜紫菀配方颗粒74天冬配方颗粒92泽泻配方颗粒57墨旱莲配方颗粒75天花粉配方颗粒93栀子配方颗粒5876威灵仙配方颗粒94枳壳配方颗粒59牛蒡子配方颗粒77吴茱萸配方颗粒95制何首乌配方颗粒60女贞子配方颗粒78五味子配方颗粒96炙甘草配方颗粒61枇杷叶配方颗粒79夏枯草配方颗粒97炙黄芪配方颗粒62蒲公英配方颗粒80仙鹤草配方颗粒98炙淫羊藿配方颗粒6381香附配方颗粒99紫草配方颗粒64瞿麦配方颗粒82续断配方颗粒100紫花地丁配方颗粒65忍冬藤配方颗粒83玄参配方颗粒101紫苏梗配方颗粒66三棱配方颗粒84旋覆花配方颗粒102紫苏叶配方颗粒——结束——。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人中白散13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人中白散人中白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3种“人中白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幼科金针》卷下。
组成:人中白1两,儿茶5钱,柏末3钱,薄荷5钱,月石5钱,川黄连2钱,冰片4分,枯矾5分,青黛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密贮瓷瓶。
功效:小儿走马疳。
积热奔涌上焦,牙龈腐烂,流涎臭秽,以致齿落者。
痔疮,脓耳,男妇腿上伤、手臁疮。
用法:用时先将盐梅汤或金汁搅口,次吹药患处,取涎流出,其毒自解;如涎咽入腹中,大便必泻,其毒愈炽矣。
来源:《古方汇精》卷二。
组成:真青黛1钱,硼砂1钱,人中白1钱,粉儿茶1钱,元明粉5分,马勃5分,龙脑5分,薄荷叶5分,梅花冰片2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效:口舌糜烂;走马牙疳,咽喉肿痛,牙床腐溃。
用法:擦之;咽喉病,以芦管吹之,日3次,夜2次。
来源:《玉案》卷三。
组成:人中白2两,黄柏5钱,知母5钱,青黛5钱,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
功效:五心烦热。
用法:每服2钱,滚白汤调下。
来源:《玉钥》卷上。
组成:白霜梅2钱,人中白5钱(火煅),枯白矾2钱,大梅片2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走马牙疳。
用法:先用韭根、萝茶煎浓汁,乘热以鸡翎蘸洗患处,去净腐肉见鲜血,再敷此药。
若烂至咽喉者,以芦筒吹之。
来源:《圣惠》卷八十六。
组成:人中白1分,芦荟半两,麝香半分,虾蟆半两(涂酥,炙焦)。
制法:上为细散。
功效:小儿无辜疳气,寒热积滞不化,腹肚胀痛。
用法:每服半钱,空心及晚后用热水调下。
服后当下恶物。
来源:《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组成:人中白(煅)1两,枯矾2钱,黄柏末5钱,黄连末3钱,冰片1分,蚕蜕纸(火煅)3钱。
制法:上为末。
功效:痘后口疮。
用法:敷之。
来源:《金鉴》卷五十九。
组成:人中白(煅)2钱,雄黄8分,冰片4分,硼砂1钱,青黛1钱,儿茶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痘后余毒未解,上攻牙齿,致生牙疳。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人中白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人中白(一)概述【药性】性味咸,寒。
入肺、心、膀胱经。
无毒。
①清热解毒: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喉痹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药,研末外敷。
②止血:本品能祛瘀止血,亦能凉血止血,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量】内服:入散剂,3~6g。
外用:研末吹或调敷患处。
【禁忌】《本草从新》: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之。
(1)《别录》:“疗鼻衄、汤火伤。
”(2)《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羸瘦渴疾。
”(3)《本草衍义补遗》:“能泻肝火,散阴火。
”(4)《本草蒙筌》:“止肺痈唾血。
”(5)《纲目》:“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蟹,诸窍出血,肌肤汗血。
”(6)《本草正》:“烧研为末,大治诸湿溃烂,下疳恶疮,生肌长肉,善解热毒。
”(二)应用1.口疳、口疮《纲目》曰: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
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
《外科正宗》云:小儿口内生疮,必用人中白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陆昌圣老中医,以人中白为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得较好疗效。
针对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不同病因病机,不论寒热虚实,只要辨证得当,人中白用之,疗效可靠。
2.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中医属“喉痹”范畴,多系肺肾阴虚,津枯液燥,致虚火上炎,热结痰瘀所致。
人中白性寒能清热降火,味咸能清瘀散结,是治疗慢性咽炎的良好外用药。
以人中白为主药外用,辨证内服中药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良好疗效。
外用药物组成:人中白30g、梅片30g、柿霜15g、黄柏15g、法夏15g。
研成细末,装瓶备用。
用药方法:先用白纸卷成纸管,在纸管一头装上少许药物,医生或家属将药末吹入咽喉部,每天6~8次,吹入患者咽部即有清凉感觉。
上药为1疗程10日药。
同时可根据病例的临床症状采用滋阴降火,消痰止咳,化瘀散结的治法,随证施用。
广东省中医中药处方协定集
广东省中医中药处方协定集运行1号:当归 15 川芎 10 牛膝 15 防己 30 赤芍 12 丹参 15 云苓 15 穿山甲 10(先煎)全虫 10 蜈蚣 2条; 鹿角胶 10(烊化)淫羊霍 10 川羌 10 大活 10 白芷 10 伸筋草 15 狗脊 10 杜仲 15 枸杞 30 海风藤 10 乌梢蛇 10莪术 10 骨碎补 10 木香 6 甘草 6清热止痛汤:柴胡 10 双花21 板蓝根 21 龙胆草 12 黄芩 15 山栀 10 丹皮 15 紫草 12 苡仁 30 车前子 12(包)川楝子 12 元胡12 川芎 10 白芷 15 细辛 3 白芍 21 甘草 6肺肾固本汤:生地18熟地 18 黄芪15 党参12 枸杞12 五味子 9山芋肉9丹参12当归12 桔梗12半夏9 川贝 9炙紫苑9炙冬花 9苏子9白术12 厚朴24鹅管石 24 莱菔子12 云苓12甘草6安眠3号:当归12 白芍12 柴胡12 制首乌20 炒枣仁30 柏子仁12 菖蒲12 远志10 寸冬30 茯苓30 五味子12安眠4号:白术12 人参12 黄芪30 当归12 白芍12 炙甘草10 茯苓30 远志10 菖蒲12寸冬30 五味子12 炒枣仁30 柏子仁 12开心饮:柴胡24 前胡 15元胡 20丹参30党参24 栝楼30 降香 8 炙甘草61号洗药:伸筋草20透骨草20花椒10海桐皮20 桂枝10 生艾叶15 木香10 当归15 红花10 灵仙15 川芎10 白芷10 牛膝12 苏木15 五加皮15 松节15 乳香10没药10 (水煎外洗)2号洗药:双花 20 公英20 地丁15 菊花10 黄柏 10 黄芩10赤芍15连翘15 苦参 15 土茯苓15 丹皮 10 生大黄10黄芪20陈皮10甘草6(水煎外洗)骨元汤:生熟地各3肉苁蓉9补骨脂9 红参 9(包)川断12 淫羊霍9当归9 制鳖甲 9(包)制龟甲9(包)丹参 30 独活 9海桐皮 15 海风藤 15 全蝎 6 甘草 6腰康宁:桑寄生15 独活9 当归15川芎9桂枝9 丹参15牛膝9葛根15 白芍15全蝎9 地龙9 蜈蚣2条灵仙 15 木瓜9元胡9狗脊 15 川断15 杜仲9 黄芪20 党参 15 白术15 甘草6利咽汤:双花24 连翘15黄芩15板蓝根21牛子 15蝉衣9薄荷9 射干 12玄参 20 山豆根9 苡仁 30 甘草6肺康宁:党参24 黄芪18 炒白术12云苓 15 麦冬20 蛇舌草30半支莲30 苡仁 10 贯众 15 水蛭6(研冲)女贞子 24 浙贝15 夏枯草18 蜈蚣2条(研冲)甘草6排石1号:地龙15 金钱草 30 海金砂 15(包)鸡内金12 郁金12 川牛膝15脾肾安1号:双花12 石苇30 木蝴蝶6 党参15 山药15 苡米 30 白扁豆30 枸杞15 山芋肉6车前子5(单包)脾肾安3号:大黄12(后入)寸云 18石苇30当归15黄芪12 党参15 山药 15 枸杞15山芋肉6鸡血藤20砂仁6枳实9消痹0号:双花20蚤休20板蓝根 20 知母15 丹皮20石斛12羌活15 川芎12 络石藤 20 毕澄茄12消痹1号:苍术12黄柏 12 独活 20 防己15 车前草20 川牛膝20赤芍20 王不留15消痹2号:黄芪20双花20黄柏 12 羌活15 独活 20 川芎12 桂枝12川牛膝20 制川乌6消痹3号:葛根30双花20红藤20独活 20 川断2 0狗脊20赤白芍各20水蛭6双花10川牛膝20消痹4号:双花20黄柏 12 羌活15 独活 20 川芎12猫眼草15土茯苓20川牛膝20消痹5号:双花20黄柏 12独活 30川牛膝20桃仁12红花10板蓝根20猫爪草20补发饮:熟地 21 首乌21 山芋肉15 茯苓15 泽泻9当归9川芎9丹参 21 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 9 枸杞9侧柏叶12关节通利散:水蛭3 赤白芍各9 当归9 黄柏9 川膝9 苍术9双花 30 苡米 30 萆解 15 地龙12 五加皮9 车前子9(包)陈皮9莪术9甘草6关节洗药:当归9 防风15 灵仙15 透骨草15海桐皮15 苏木9川楝子9 桑皮9 姜黄9花粉 6 秦艽15 五加皮15 制川乌 6制草乌 6 红花9蔓荆子15 白芷9羌活15骨康宁:熟地15 黄芪20 当归15 川芎9桂枝9丹参15 牛膝9鸡血藤15钩藤 15白芥子 9 全蝎 9地龙9山甲 9骨碎补15葛根15白芍15元胡9狗脊15补骨脂15淫羊霍15党参15白术15甘草61号强直汤:桑寄生15独活9当归15川芎9桂枝9葛根15补骨脂15地龙9老鹤草15全蝎9清风藤15 络石藤15 千年健9元胡9灵仙15狗脊15川断15白芍12杜仲9黄芪20牛膝9党参15白术15甘草62号强直汤:红花20 公英15 黄柏 9丹皮9当归15川芎9桑皮15葛根15白芍12清风藤15千年健9老鹤草15络石藤15灵仙15秦艽9全蝎9地龙9元胡9狗脊15杜仲9补骨脂15牛膝9甘草6党参15炒白术15镇痛汤:石决明30白蒺藜12 炒栀子12 龙胆草12当归12川芎20羌活12 防风12 细辛 10 白芷 12 薄荷12 菊花12狼疮1号方:双花20 连翘20 蛇舌草20 丹皮 20 紫草 20 生地榆20 石斛12 赤芍 20 何首乌20枸杞子15狼疮2号方:黄芪30双花20蚤休 20 山芋肉12五味子10 茯苓20 猪苓20菟丝子20 覆盆子20活血消肿汤:当归15 川芎9桂枝9丹参15牛膝9土元6地龙9全蝎9 桃仁 9红花9 黄芪20 云苓 15 泽泻9元胡 9灵仙15甘草3(水煎服)补气活血饮:黄芪30 首乌24桃仁15川芎15鸡血藤30葛根30土元6生山楂24 水蛭3补气饮:黄芪30 党参24 麦冬30 丹参30檀香10砂仁6葛根 24 菖蒲24 枣仁 30炙甘草 6补阴饮:生地 30 山芋肉10 山药 15泽泻24 云苓 24 丹皮 15 柴胡 24 枣仁 30 焦炙子12凉血消风汤:双花21 土茯苓21 蛇舌草21 半枝莲21 山豆根15 苦参10 紫草12 茜草12槐米15 旱莲草12 乌梢蛇10 白鲜皮21 蝉蜕10 甘草10化痰消风汤:双花 21土茯苓21 蛇舌草21桃仁10半枝莲21蝉蜕10紫草12茜草12旱莲草12槐米15乌梢蛇10 白鲜皮21甘草10山豆根15红花10三棱 12 莪术12哮喘1号:炙麻黄 9桂枝6干姜 6 细辛 9半夏9五味子6 白芍24 冬花9紫苑 9 徐长卿24 射干 12 蚤休9 炒地龙 15黄芩15 炒杏仁10 党参24甘草 6哮喘2号:炙麻黄 9炒杏仁 12生石膏21双花21黄芩21连翘12炙桑皮15射干 12炒地龙12炒苏子15炙杷叶15 前胡 12 浙贝15 苡仁 30 徐长卿24 甘草6黄芪一号方:黄芪30麦冬15 五味子 9元胡30 川芎15 葛根30水蛭6 生甘草9 三七粉3(冲)冰片0.3(冲)黄芪二号方:黄芪30麦冬30五味子 9元胡20黄连12青蒿30常山9苦参30 生甘草15 三七粉3(冲)祛湿方:车前子15(包) 栀子 12 赤芍 12 黄柏 12 川牛膝12云苓30泽泻12 丹皮12茵陈 15祛痛Ⅰ号:桃仁12 川芎12 当归12 赤白芍各12 甘草 6 红花10 炙香附 12祛痛Ⅱ号:黄芪30 桂枝 12 白芍12 寄生12 当归12川芎12 羌活12 独活12治痿汤:人参12黄芪30 炙甘草10当归12 陈皮12 寸冬 30 五味子12 黄柏 8葛根 20 苍术12升麻12 泽泻12 白术12组方1:桂枝9茯苓18 桃仁12赤芍 15 丹皮 12 黄芪30 牛膝15 乌药12组方2:双花30 土茯苓30野菊花 30 生艾叶 15川椒6黄柏15 芥穗9冰片3(化)组方3:丹参30 连翘24 双花 30 元胡15 制乳香 9 炙没药9 川芎9 车前子9(包)香附12组方4:浙贝30 牡蛎30元参 12 鳖甲 12 桃仁12 丹参30 川芎9组方5:太子参 30 坤草 30 黄芪30 茜草15 柴胡9 升麻 6生龙骨30 生牡蛎 30组方6:苍术9 半夏9 陈皮12 茯苓18 香附 12 胆南星9当归15 川芎9组方7:熟地30 山药 30 山芋肉鹿角胶 12(烊化) 菟丝子 24杜仲9肉桂6 附子6组方8:山药30 川牛膝 12 熟地 30 山芋肉12 枸杞15 15 菟丝子24 鹿角胶12(烊化)丹皮 12组方9:太子参30 当归15 熟地 30白芍18 黄芪30白术15 川芎9香附12心痛宁:人参9(包)天冬 30 麦冬 30 五味子 9 黄芪 30 元胡 30 当归15 黄连9 郁金15 川芎15 陆路通 20 羌活 12 海风藤 30 柏子仁 15 炒枣仁 30 三七粉 3(冲)清眩方1-5号:钩藤 30 炒黄芩12 菊花 15 牛膝 15 生熟地各20 炒地龙 6 生龙骨 30 枸杞12舒胸1-5号:丹参 30 赤芍12 黄芪30 寄生 15 枸杞 12 炒枣仁 30 元胡 12 甘草6心胃丹1-5号:党参12 苍术9 茯苓12 炒栀子 9 杭芍 18 砂仁 9 元胡 12 甘草 6养心方1-5号:当归15 川芎 12 茯苓神各12 党参12 炒枣仁 30 柏子仁 12 黄精 12 砂仁9甘草 6肠炎汤:党参 30 白术12 云苓 15 陈皮12 白芍15 防风 10黄连9木香10 甘草6调肝方:柴胡12 云苓30 当归12白术12白芍12 郁金12调更方:仙灵脾15 仙茅 9巴戟天12当归12知母12黄柏 10八味平喘汤:板蓝根30 贯众30 公英30 桑皮30 苏子15葶苈子15丹参30 川芎9安肺方:柴胡15黄芩9生石膏30 桃仁9 红花9六味方:黄芪30 防风9白术15 女贞子30枸杞子15 补骨脂15化积方:生黄芪30 炒白术15云苓 20 清半夏12蛇舌草30蜈蚣2条猫爪草12补骨脂15砂仁10炒三仙各10 黄连12 党参20 陈皮12 甘草6止血散:生地20 丹皮30仙鹤草45 藕节45 女贞子20 旱莲草30 白茅根30 茜草15三七粉3(冲)益血方:菟丝子 30 枸杞子30 鸡血藤20 当归12 阿胶 10.5(烊化)清肝散:丹皮12栀子 12当归9 白芍15 柴胡9白术9云苓9薄荷6青皮12香附 9 生麦芽 60 甘草6清心安神汤:黄连9 枳实 12 竹茹 12陈皮9半夏9云苓30 炙甘草6祛风方(外用):仙灵脾30 巴戟天 12补骨脂 30 鹿含草 30 生艾叶15 川椒 15祛毒方(外用):苦参30黄柏12赤芍12土茯苓30 白头翁30冰片1.5(包)地肤子15白鲜皮15 枯矾12促卵泡Ⅰ号:生地15 地骨皮15白芍15女贞子15旱莲草15 山芋肉18砂仁9麦冬15甘草6清润止咳汤:桑叶12 炒杏仁9川浙贝各12北沙参15山栀 12淡豆豉9知母12炙百部12炙杷叶12苏梗15砂仁12甘草6解毒利咽汤:双花 30 连翘15 淡豆豉10 芥穗9牛子10薄荷9(后入)桔梗 10 芦根15 黄芩12 公英30 板蓝根20 山栀12 炒麦芽15 川芎6甘草6生津养肺汤:北沙参15 麦冬15玉竹12花粉15炒扁豆30 桑皮15百合15川贝12炙百部12炙杷叶12桔梗9炒杏仁9佛手15双花30生地15 苏梗15太子参15 射干12 甘草6培土生津汤:党参24 白术15 云苓 15 生黄芪20 白前12炙百部12桔梗9青皮12紫苑12荆芥9砂仁12知母12射干12当归15莱菔子15浙贝12远志6甘草6止咳固表汤:白前12炙百部12桔梗10紫苑12陈皮10荆芥6细辛3生黄芪12白术10双花30知母15射干12炒杏仁9炒苏子12枳壳12甘草6芪冬益肺汤:生黄芪18白术12 防风6太子参20麦冬15桑皮15桔梗9当归15 炒杏仁9川浙贝各12 知母12射干12 佛手15苏子梗12 百合15 甘草6公英30清宣平喘汤:口果6炙麻黄6黄芩12清下6桑皮15 冬花12炒苏子15炒杏仁9射干12炒地龙12徐长卿15蝉衣12川浙贝各12桔梗9炒白芥子12双花30 苏梗15甘草6舒脉汤:黄芪30 夏枯草30土元 9当归15赤芍15丹参 15 桑寄生15元参15海藻15橘核15僵蚕15牡蛎30水蛭9地龙9半夏9活血通脉饮:赤芍60 丹参 30 川芎15当归15怀膝15双花30土茯苓60清营消瘀汤:丹皮30双花 90 赤芍60 生大黄15(后入)当归30 红花30 甘草15芒硝9(冲)丹参通脉汤:丹参30赤芍30鸡血藤30当归30郁金15 川膝15川芎15黄芪30 桑寄生30荣脉汤:黄芪90 党参30丹参30郁金15怀膝15葛根30生山楂 30 海藻15水蛭10地龙12山芋肉12激活1号方:当归15川芎9牛膝15防己30赤芍12丹参15茯苓15山甲9(先煎)全蝎9(先煎)蜈蚣2条淫羊霍9白芷9羌活9独活9桃仁9 鹿角胶9(烊化)红花9 伸筋草9桂枝 9木香6甘草6激活2方:当归15川芎9牛膝15防己30赤芍12丹参15茯苓15山甲9(先煎)全蝎9(先煎)蜈蚣2条伸筋草9淫羊霍9羌活9独活9白芷9鹿角胶9(烊化)乌梢蛇9木香6甘草6川草乌各9健脾利湿汤:苍术15党参21茯苓21白扁豆 12白术15 丹参18山药15苡米30砂仁6赤芍15陆路通21甘草9消炎消肿2号:败酱30公英15地丁9双花30连翘12丹参15赤芍12丹皮9猪苓15泽泻12羌活9车前子12(包)独活9白芷9大黄9山甲9(先煎)防己30木香6甘草6牛膝15止咳化痰汤:炙麻黄9杏仁9桃仁9半夏12川贝9浙贝9当归12丹参12双花24 连翘9 厚朴6栝楼30黄芩12芦根18桔梗12 苏子9 莱菔子12 甘草3康复1号:当归15 川芎9 牛膝 15 防己 30 赤芍 12 丹参 15 茯苓15 山甲9(先煎)全蝎9(先煎)蜈蚣 2条伸筋草9 淫羊藿 9羌活9独活 9 白芷 9鹿角胶9(烊化)杜仲 9枸杞30 骨碎补 9 木香6甘草 6康复2号:当归 15 川芎9 牛膝 15 防己 30 赤芍 12 丹参 15 茯苓15山甲9(先煎)全蝎9(先煎)蜈蚣 2条伸筋草9 淫羊藿 9羌活9独活 9 白芷 9鹿角胶9(烊化)乌稍蛇 9海风藤 9 木香6甘草 6消炎消肿1号:当归 15川芎15 牛膝 15防己 30赤芍 12 丹参 15茯苓15山甲9(先煎)土元 9 黄柏 9知母9猪苓15泽泻 12 桃仁 9红花 9羌活 9独活 9白芷9伸筋草9车前子12(包)木香6甘草 6清毒饮:双花 30 公英30 地丁15黄芩9黄柏9 山栀9生地15丹皮15丹参15紫草15皂刺9白芷9双土饮:双花 30土茯苓30 炒槐米15生地21丹皮15赤芍21紫草15连翘15板蓝根21蛇舌草21黄芩15消风饮:荆芥9防风9牛子9生地 15 丹皮15当归9连翘15苦参9生石膏21大胡麻9地肤子9蝉衣9苍术9甘草6祛风饮:荆芥9防风9当归 15生地 15白芍15川芎15白蒺藜9黄芪15首乌21蝉衣9僵蚕9地肤子21化斑饮:柴胡15当归9 川芎9赤芍15桃仁9红花9坤草9姜黄9白术9茯苓9香附9僵蚕9桑叶15清肺止咳化痰汤:双花 30 连翘 15 黄芩 12 半夏 9 徐长卿 9 射干9 苏子6苏梗6炙桑白皮 9 紫苑12 冬花 15 炙麻黄 9 杏仁 9 白果 6 甘草 3 沙参 9通肺止喘化痰汤:生麻黄 4.5 炙麻黄 4.5 杏仁 9苏子 6苏梗 6炙桑白皮9 前胡9辛夷9(包)鹅不食草9川芎 9 白芷 9 丹参 12 炙远志 9 薄荷6 (后入)甘草 6玉竹 9乌头1号方:首乌 30 当归 30 生黄芪 30 黑芝麻 30 熟地 30 川芎 15 天麻 12 (先煎)羌活 12五子益气汤:生黄芪 30 菟丝子 30 覆盆子 15 五味子 9 车前子 6 枸杞子 24 沙苑子 15 益智仁 15运行2号:当归尾 15 川芎 10 牛膝15 赤芍 12 防己 30 丹参 15 云苓 15 穿山甲10(先煎)全虫 10 蜈蚣 2条鹿角胶10(烊化)淫羊霍 10 川芎 10 大活 10 白芷10杜仲10 枸杞10 骨碎补 10 伸筋草 15 木香10 甘草 6白癜饮:熟地 15 首乌 15沙苑子 15 补骨脂 10 旱莲草10枸杞子10 白蒺藜 15 浮萍10 苍耳子 10当归 10 川芎10 白芷 10 甘草 6 豨签草15退疣饮:麻黄6 苡米 30 大青叶 15 板蓝根 15 紫草15 马齿苋30蛇舌草 20 黄芪20 芥穗 10红花15香附 15 三棱 10 连翘 15 双花15 甘草 6舒郁方:丹皮12 栀子10 柴胡 10 当归 15 赤芍 12 茯苓 15 豆豉6 生龙牡各30 炒枣仁30 炙甘草 6心悸1号:黄连 9 虎杖20 人参9(包)生地 30 当归 20 白芍 15 知母15柏子仁 15 炒枣仁 30 紫石英 30 三七粉 3(冲)心悸2号:人参9(包)天冬 30 麦冬 30 五味子 9 黄芪30 元胡 30当归 15 黄连 9 甘松 30 郁金 15川芎 15柏子仁 15 炒枣仁 30三七粉 3(冲)心悸3号:柴胡 15 枳壳 15 香附 15郁金 15元胡 30甘松 30人参9(包)黄连 9 三七粉 3(冲)退热合剂:黄芩 15 白芍 18 柴胡 24 葛根 24 生石膏 24 肉桂 3 羌活 12 白芷 15 双花 21 连翘 15 苡仁 30 丹皮 15 甘草 6 板蓝根 24 玄参 20补肾强骨汤:熟地 15骨碎补 10 鹿含草10 怀牛膝 15 淫羊霍 10狗脊10杜仲 10 川断 12 五加皮 15保胃汤:葛根 15 木香 10 藿香 10 党参 15 白术 12 云苓 15 甘草平肝化痰汤:天麻 15 半夏 9 白术 15 茯苓 30 泽泻 30 牡蛎 30 僵蚕10浙贝母 12葛根 30清热化痰汤:双花 21连翘 15 黄芩 15 板蓝根 18 炙桑皮 15 炙杷叶 15前胡 15 浙贝 15 全瓜蒌 21 鱼腥草 18 苡仁 30 甘草 6天麻方:天麻 12 黄芪 30 红花 15 女贞子 15 三七粉 3(冲)小儿化湿汤:陈皮 3 苍白术各6 泽泻 6 云苓 9滑石 12 炒莱菔子9焦槟榔 9鸡内金 15 生地 6 丹皮 6 黄芩 9四妙活血汤:双花 30 地丁 30 公英 30 元参 15 当归 15 黄芪 15 生地 15丹参 15 怀膝 15 连翘 12 漏芦 12 防己 12 黄芩 12 黄柏 12 乳香 3 没药 3 贯众 15 红花 9补肾活血汤:熟地 30 当归 15 桑寄生 30 丹参 30 续断 15 红花12 鸡血藤15故脂 15 川藤 15 茯苓 15 白术 9 陈皮 6 仙灵脾 12 狗脊 15健脾消痰饮:党参 9 柴胡9 清半夏 12丹参12炒黄芩 9干姜 6 厚朴 6连翘 9 浙贝 9 苍术 9 白蔻 9公英 18 焦栀子 9 云苓 12 炒枳壳 9苏叶 6调律方1—5:童参 12 炙甘草 12 麦冬15生地 20 阿胶 10.5(化)炒枣仁 30 寄生 30 枸杞12滋肾清肝汤:银花 21 连翘15 黄柏 9知母 9 女贞子 12 旱莲草12 云参 12柴胡 9 当归 12 黄芩 9 陈皮 9 云苓 12 甘草 9湿热方:胆草 9 黄芩 9 山栀 9 柴胡 9 生地 15 丹皮 15当归9 双花 30土茯苓 30 泽泻 9 [甘草 6] 车前子 15(包)从阴引阳汤:生麻黄 9 桂枝 15 当归 12 白芍 9 生地 15 何首乌30 怀牛膝30乌梢蛇 12 制山甲 9 炙鳖甲 9(先煎)蜈蚣 2条蛇衣 3莪术 12 霜桑叶 15 紫草 30 银花 30土茯苓 21甘草 9排石2号方:地龙 15 金钱草 30 海金沙 15(包)鸡内金 12 郁金15 川牛膝 15 穿山甲 12 (先煎)皂刺 15清热消痤汤:双花 21 公英 21黄芩 15 山栀 10 生地 15 丹皮 15苡仁 30 大贝 12 半夏 10 夏枯草 12 菊花 15 赤芍 15 枇杷叶 12皂刺 12 甘草 6咽炎1号方:生地 12 丹皮 9 玄参 30牛子 9 薄荷 9射干 12 黄芩12 桔梗 6 知母 9 甘草 3止咳化痰汤:炙麻黄 9杏仁 9 桃仁 9半夏 12 川贝 9 浙贝 9当归12丹参 12双花 24 连翘 9黄芩 12芦根 18 厚朴 6栝楼 30 莱菔子 12 甘草 3 桔梗 12苏子 9益气活血通脉汤:黄芪 30 黄精 15 当归 15川芎 15 丹参 15 陆路通 18 地龙 10 党参 15 怀膝 12 桃仁 10 陈皮 10 夏枯草 12 炙甘草 10解郁安神汤:柴胡 9 枳实 12 当归 9川芎 9 生地 15 川牛膝 15桃仁 12 红花 9 桔梗 9 赤芍 15 甘草 6养阴安神汤:生地 20 知母 15 百合 30 白芍 15 黄柏 9 泽泻 15女贞子 15 磁石 20 合欢皮 30 夜交藤 30颈康宁:葛根 15 钩藤 15 鸡血藤 15 当归 15 川芎 9 桂枝 9 丹参 15 牛膝 9 全蝎 9 地龙 9 蜈蚣(2条)元胡 9灵仙 15 黄芪 20姜黄 9桑寄生 15 木瓜 9 党参 15白术 15 甘草 6清热止痛汤:柴胡 10双花 21 板蓝根 21 龙胆草 12黄芪 15 山栀10 丹皮 15 紫草 12 苡仁 30 白芷 15 元胡 12 白芍 21 车前子(包) 12 川芎 10 川楝子 12 甘草 6细辛 3除癣止痒洗剂:藿香 21 生大黄 21黄精21明矾 21生百部 21川椒 21 苦参 21 白鲜皮 21调血方:党参 30炙甘草 6 炙黄芪 30 炒白术 12炙升麻 10陈皮 12调经方:枸杞子 12川牛膝 12 杜仲 12 肉桂 6 当归 12 炙甘草 6 熟地 15炙香附 12胃炎方:党参 15 半夏 9 黄连 9黄芪 10干姜 6 陈皮 12 云苓 15 枳壳 12甘草 6。
中药学_人中白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 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用法用量: 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相关疾病症状:
鼻衄、恶疮、肺痿、肺痈、喉痹、化瘀、 火伤、降火、解热、解热毒、口疮、口舌 生疮、清热降火、清心、祛瘀、祛瘀止血、 热毒、生肌长肉、烫火伤、下疳、消瘀、 消瘀血、牙疳、瘀血。
人中白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名称:人中白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引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药材基源: 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 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人中白
性味: 咸,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价值详解:人中白
备注:
(1)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 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 硼砂等要,研末外敷。对血热所引起的咯 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 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谢谢!
人中白、人中黄 清热解毒治口疮
人中白、人中黄清热解毒治口疮人中白又名淡秋石,秋白霜,为尿壶中自然沉结之固形物,白色经久而干者,性味咸寒,入肺、肝、膀胱经,能清热降火消瘀,用于治疗吐血、喉痹牙疳。
人中黄又名甘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品,性味甘寒,入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治疗热痹、烦渴、斑疹、丹毒等。
由于此类药物为污秽之物所制,人所恶之,而现行中医院校教材又极少提及,故年轻中医知之者少矣,而临床用之者更无。
然临证中,王杰喜用善用此二药,常将两药配伍并用,取其清热解毒之效,常用于治疗口疮、舌肿、牙龈红肿疼痛等病证,每获良效。
病案举例喻某某,女性,68岁,近年来反复出现口腔多发性溃疡,此起彼伏,多处服中西药治疗乏效。
现患者口腔内多处溃疡,患处红肿疼痛,伴口臭,胃脘痞满不舒,嗳气,心烦,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处方:土茯苓30克,赤芍10克,人中黄、人中白各6克,白及6克,茵陈15克,桂枝4克,干姜2克,五味子4克,蚕沙10克,僵蚕6克,蝉衣6克,黄连1克,吴茱萸1克,白术15克。
7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继予前方加马齿苋20克,继服7剂,口腔溃疡已愈,大便调畅,胃脘痞满消失。
按:此患者乃过用苦寒之品,损伤脾胃,脾胃中阳受损,脾虚聚湿酿热,成寒热错杂之证。
故治疗一方面清热化湿浊,一方面温脾健中,巧用人中黄、人中白、白及以清热解毒,疗疮生肌而获佳效。
笔者在随师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人中黄、人中白的使用经验,其后又验证于临床,亦收佳效。
如近治刘某,男,69岁,因“慢性肾衰、尿毒症”于2009年8月收住院,入院后症见精神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双下肢浮肿,脘腹胀满不适,恶心欲呕,口舌生疮肿痛,纳食少,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
中药辨证予以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泄浊解毒之剂治之,药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恶心欲呕、肢肿便干较前明显改善,然口舌生疮肿痛未见改善,患者又强烈提出治疗此症。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文字版
《广东中药材标准》第一册目录八角枫 (4)九节茶 (6)了哥王 (8)三丫苦 (9)大叶桉 (10)山大颜 (12)山白芷 (13)山芝麻 (14)千斤拔 (15)千里光 (16)广东土牛膝 (18)广东王不留行 (19)广东海风藤 (21)广东紫荆皮 (22)小叶榕 (23)木豆叶 (25)木棉花 (26)五谷虫 (27)五指毛桃 (28)五指柑 (29)牛大力 (31)牛白藤 (32)牛至 (34)牛耳枫 (35)牛骨 (37)牛筋草 (38)乌毛蕨贯众 (39)乌骨鸡 (40)火炭母 (41)水杨梅 (43)水线草 (45)水翁花 (46)石仙桃 (48)布渣叶 (49)龙骨 (50)龙脷叶 (52)东风桔 (53)田基黄 (54)白花蛇舌草 (55)汉桃叶 (57)半枫荷 (58)对虾壳 (59)地稔 (61)红松叶 (69)芹菜子 (71)苏铁蕨贯众 (72)走马胎 (73)杉木果 (75)杧果叶 (76)扶芳藤 (77)扭肚藤 (78)豆豉姜 (79)岗梅 (80)岗稔 (81)岗稔子 (82)牡蛎肉 (84)龟 (85)鸡 (87)鸡蛋花 (88)青天葵 (89)苦丁茶 (90)苦瓜 (91)松节 (93)刺苋菜 (94)刺玫果 (95)昆明山海棠 (97)金钮扣 (98)金盏银盘 (99)金樱根 (101)狗肝菜 (102)柿霜 (103)虾壳 (104)钩吻 (105)香菇 (108)独脚金 (109)胆木 (110)素馨花 (111)盐肤木 (112)蚕蛹 (113)鸭脚艾 (115)倒扣草 (116)臭茉莉 (118)铁包金 (119)海松子 (120)黄皮核 (121)黄藤 (122)救必应 (123)宽筋藤 (132)葫芦茶 (133)葛花 (134)黑老虎 (135)番石榴叶 (137)番石榴果 (138)番荔枝子 (139)猴头菇 (140)猴耳环 (142)鹅胆粉 (143)蒲桃 (144)矮地茶 (145)溪黄草 (146)裸花紫珠 (148)鼎突多剌蚁 (149)鲜余甘子 (150)鲨鱼肉 (152)鲨鱼软骨 (153)寮刁竹 (154)螺旋藻 (156)翼核果根 (157)鹰不泊 (159)《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品名及标准号名录 (160)【正文部分】八角枫BajiaofengRADIX ALANGII本品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的干燥侧根或细须根。
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
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
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是对中药材品质、性状、功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的准则。
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旨在确保药材质量,指导市场交易,方便患者选用优质药材。
以下是对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的一些概述。
1.药材品质:中药材品质是指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疗效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药材品质是衡量药材等级的重要依据。
2.规格等级划分:中药材规格等级通常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的药材在品质、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划分依据:中药材规格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药材的外观性状、药用部位、生长环境、采收加工、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等因素。
4.标准制定: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由相关部门和组织制定,如国家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等。
此外,一些行业组织和企业也会制定内部的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
5.标准实施: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具有强制性,药材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等领域都需要遵循相应标准。
不符合规格等级标准的药材,可能无法在市场上销售和用于临床治疗。
6.意义和作用: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对于确保药材质量、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可以促进优质药材的生产和流通,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总之,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是对药材品质、性状、功效等方面的评价和划分等级的准则。
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旨在确保药材质量,指导市场交易,方便患者选用优质药材。
遵循中药材规格等级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人中黄和人中白分别是什么?人中黄和人中白的区别!
人中黄和人中白分别是什么?人中黄和人中白的区别!一、药材性状二、饮片性状一、药材性状二、饮片性状目录人中黄和人中白仅仅一字之差,二者肯定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属于药材类,不过功效不同。
那么,人中黄和人中白分别是什么?人中黄和人中白有什么区别?人中黄和人中白分别是什么祖国医学认为,“人中黄”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常用来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之症。
“人中白”,中药名。
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淀的固体物。
遍及全国。
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
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人中黄和人中白的区别谈到“人中黄”,也许有人认为可能是从人的粪便中提炼出来的东西。
因为“人中白”这种药是从人的尿中提炼收集的。
其实,“人中黄”与“人中白”的来源与性状大相径庭。
在中药材分类中,“人中黄”如同“胆南星”一样,是一种加工制品。
其制造的方法是:将甘草粉碎为末,装入直径约4~6厘米的竹筒内,竹筒口用布片塞紧并用松香封口(注意一定要将竹筒外皮和竹青刮去,以利渗透)。
将竹筒浸入清水粪坑中2~3个月(一般是于冬季浸入,翌年春季取出),用清水漂洗20天左右,每日换水1次,至无臭味为度。
待阴干后将竹筒劈开,取出圆柱形的粉甘草,晒干即得。
“人中黄”一般呈圆柱形,暗黄色泽,虽甘草粉末凝集,但纤维纵横交织依然可见,外表附有残存的竹膜,气味特殊,略坚硬但易剥落。
祖国医学认为,“人中黄”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常用来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之症。
人中黄鉴别一、药材性状本品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
有特殊气味。
二、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小块状,完整者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暗黄色,显粗糙而紧密,有的有灰黄色竹衣膜残留,易剥落。
断面可见到甘草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
质紧密略坚硬。
人中白《全国中草药汇编》
入肺、肝、膀胱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太阳经。"
②《本草乘雅半偈》:"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
【功能主治】
清热,降火,消瘀。治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①《别录》:"疗鼻衄、汤火伤。"
②《唐本草》:"主紧唇疮。"
③《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羸瘦渴疾。"
人中白《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Rén ZhōnɡBái
【来源】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性味】咸,寒。
【归经】入肝、三焦、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咯血、衄血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备注】(1)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Rén ZhōnɡBái
【别名】溺垽(《本草经集注》),溺白垽(《别录》),白秋霜(《积善堂经验方,),秋白霜(《医学入门》),粪霜(《王圣俞手集》),尿壶垢、尿干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铲取年久的尿壶、便桶等内面沉结的尿垢,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板块状,大小不一,厚,3-5mm。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常有梭状或瘤状突起底面较平坦。质坚硬而脆,蝗碎。断面可见明显的粗细不一的层纹。具尿臊气,味微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nzhongbai
HOMINIS PRAECIPITATUM URINARIUM
本品为健康的人Homo sapiens L.的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
铲取年久的尿壶、便桶等内面沉结的尿垢,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为干燥的固体物,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大小、厚薄不等,一般厚3~10mm。
外表面灰色,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有时一面平滑,另一面松泡而凹凸不平。
质坚硬而脆,易碎断,断面起层。
有尿臊气。
【鉴别】本品粉末灰黄色。
偏光显微镜下呈类长方形、长条形或性状不规则的颗粒,大小不等,一般呈橙黄色间多彩状。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X H第一法)。
酸不溶性灰分取本品4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温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后,放冷,小心加入稀盐酸20ml至坩埚中,照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X K),不得过4.0%。
重金属取本品粉末1.0g,置坩埚中缓缓炽热,至完全炭化后,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放冷,取残渣,加冰乙酸1ml与水24ml,煮沸1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纳氏比色管中,用少量水洗涤残渣及滤纸,洗液并入同一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照重金属检查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X F第一法)检查,含重金属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取本品1.0g,加盐酸5ml与水23ml,溶解后,照砷盐检查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X F第一法)检查,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炮制】人中白取原药材置清水中漂洗4~7天,经常换水,取出,刮去杂质,日晒夜露15天,每日上下翻动一次,以无臭为度,晒干。
煅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照明煅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Ⅱ D)煅至酥脆。
水飞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照水飞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Ⅱ D)制成最细粉。
【性味与归经】咸,凉。
归肺、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降火,化瘀止血。
用于阴虚劳热,肺萎,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湿疮溃烂,水火烫伤。
【用法与用量】 3~6g,研末,冲服。
外用适量,研末吹、掺或调敷。
【贮藏】密闭,防潮。
别名:溺垽、溺白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集注》,人中白一名首见于《日华子本草》,元末朱震亨称为“人中白”。
《本草纲目》名为溺白垽,列于人部第五十二卷。
时珍曰:“滓淀为垽,此乃人溺澄下白垽也。
以风日久干者为良。
入药并以瓦煅过用。
”据以上所述,与现今药用的人中白相符。
它具有清热,降火,消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它是中成药“双料喉风散”中的一味中药,配方中使用的是其炮制品“煅人中白”、人中白在《中药大辞典》和《中国动物药志》等中药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
品种名称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附录“药典未收载品种”名单中被收载。
【来源】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铲取年久的尿壶、便桶等内面沉结的尿垢,除去杂质,晒干即可。
全国各地均产。
【性状】本品性状根据样品描述。
以干燥、色灰白、质坚、无杂质者为佳。
色灰黑,有砖屑杂质者不能入药。
【成方】主含磷酸钙、尿酸钙和碳酸钙等及多种无机元素。
人尿长时间放置,因尿中酸碱度变化而产生沉淀物。
人尿多为酸性,但因其中的尿素(尿素酶作用)渐次分解而生氨或氢氧化胺,并因此而有酸性变成碱性,同时产生了沉淀。
在酸性环境中沉淀的是尿酸、尿酸盐、硫酸钙、硫酸钙,有时还有几种氨基酸;在碱性环境沉淀的是碳酸钙、磷酸镁胺、磷酸钙、硫酸镁、尿酸铵、草酸钙等。
故人尿的沉淀物组成是复杂的,但主成份是磷酸钙、尿酸钙。
一般配方入药的是其炮制品,水飞人中白和煅人中白。
水飞人中白成分与人中白相仿;煅人中白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可能还含有碳酸钙等。
【鉴别】本品粉末显微特征,
【检查】水分不得过13.0%。
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
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如正文。
【品种情况】(1)人中白有坑皮和桶皮两种,习惯使用桶皮,坑皮不用。
坑皮在福
建作肥料使用。
(2)据报道,常有以水泥制成的伪品人中白。
但其表面不呈颗粒状,体重,断面大的,无层纹,质坚,故易于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