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信仰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性2.1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2.2 法治与社会稳定、公平正义的关系2.3 宪法权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3.1 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契合性3.2 法治国家对于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3.3 法治国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4. 实施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径和措施4.1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宪法意识4.2 健全宪法解释和运行机制,确保宪法有效实施4.3 推进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5. 结论5.1 总结全文观点和论证5.2 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5.3 展望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景和挑战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以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为基本遵循,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
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准则和原则的总集。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意味着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原则,充分发挥宪法权威作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2 结构概述本文将围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笔者将探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性,并强调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社会稳定与公平正义的关系以及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笔者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包括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契合性,以及法治国家对于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笔者将提出实施宪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路径和措施,包括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健全宪法解释和运行机制以及推进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的改革创新。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根本
据 了 解 ,南 海 网 新 媒 体 启 动 的“ 我 与 法 的 一 次 约 会 ”大 型 征 文 活 动 已 于 11 月 28 日截止,“法治民谣创作”大型 民谣征集活动截止日期为 12 月 31 日, 其 他 活 动 也 正 在 进 行 中 ,网 友 可 通 过 南 海 网 官 方 微 博 微 信 、阳 光 岛 社 区 三 个 平 台 参 与 ,评 选 出 的 优 秀 者 将 获 得 相关奖励。
(本报海口 11 月 30 日讯)
南海网举办 大型法治征文活动
本报海口 11 月 30 日讯 (记者罗孝 平)12 月 4 日将迎来我国首个国家宪法 日,南海网新媒体自 11 月中旬起在阳光 岛社区、南海网官方微博微信三大互动 平台同步发起“我与法的一次约会”大型 征文、“法治民谣创作”大型民谣征集、宪 法宣誓墙等系列活动,通过征文、歌曲等 网友喜闻乐见的形式,一起弘扬法治精 神,争做守法好公民。
话 设法治海南》专栏,专访我省法学法律界权威专家学者,结合海南实际,就宪法基本内容以及在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进行
深入解读。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金昌波
众 所 周 知 ,宪 法 是 我 国 的 根 本 大 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 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 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其核心就是全 面实施宪法,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 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深刻内 涵?如何理解宪法权威?今天,海南日 报记者邀请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童光政进行解读。
创作:计划3个月拍摄完成
依宪治国:宪法信仰的多维培植
新 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和发布已近六十年 , 然而依宪治国仍旧是国人未完成的基本建设任务。 近年我 国经济规模位列世界第二, 颇感大力推进依宪治 国建设的特殊必要 , 使之能够有力保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生态可持续发展 , 并使改革发展成果被公平地分享。中国共产党 自十五大以来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2 0 1 2年底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 0 周年大会上指出: “ 依法治 国, 首先是依宪治 国; 依法执政 , 关键是依宪执政” , 继而强调 , “ 维护宪法权威 , 就是维护党和人 民共 同意志 的权威 。捍卫宪法尊严 , 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 同时提出“ 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的宪法理
依宪治 国 : 宪法信仰 的多维培植
李金龙 ,龚亚荣
摘 要 :依 法 治 国的核 心是 依 宪治 国, 依 宪 治 国必须 首先 确 立 宪法信 仰 , 宪法信 仰 的培 植应 当从 宪法权 威 、 民主
理念、 法治精神 和权利意识等多维度 突破。我国宪法信仰 目前在宪法权威、 民主理念等方面仍然存在 困境, 这主要是
的养成主要是建立在宪法权威 、 民主理念 、 法治精神、 权利意识等 因素的基础上 , 并 随之发展而巩固下来 。 “ 主体对法律信仰的程度越高 , 范围越大 , 表 明法律越有权威 , 反之 , 宪法权威的树立和加强也会巩 固公民 的宪法信仰” @ ; “ 宪法是民主与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 , 法治在实质和形式上都表现为宪治宪法” ④ , 民主理念
一
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民主理念、 培育法治精神 、 保障公 民基本权利等方面着手。
一
、
依 宪治 国 : 从 宪 法信 仰 奠基
宪法:贵在信仰,重在实施
宪法:贵在信仰,重在实施作者:桂文茜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6期摘要: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其地位至高无上。
在当代中国,从国家来看,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人民而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就我们党来说,宪法是执政兴国的法制保证。
2012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的新思想,这是我们党对宪法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对保证宪法有效实施,推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宪法;法治;宪法信仰;宪法实施中图分类号:D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15-03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现行宪法。
直至今天,这部宪法已经走过了30周年的风雨路。
“82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之一,恢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初步完善了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规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1]。
在“82宪法”颁布之前,中国已经制定了三部宪法,分别是“54宪法”、“75宪法”和“78宪法”。
1954年宪法所蕴涵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制宪所参照的模板。
1975年宪法,是当时“文化大革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1978年宪法虽然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制定的,但其内容仍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带有文革时期的残留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以及无数的学者、法学家们都在不断探索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经过多年的摸索,最大的成就是,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在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中,宪法是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
依照宪法来治理国家、来执政,已然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宪法和法治是最基本的治国方略。
“追溯60多年以来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
培育法治信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选择并付 诸实践 。法治意识 是法治信仰 中最稳定 的
内容 , 也 是最高层 次的组成部 分 , 相 比于法治认知具
有更强 的行 为影 响力 , 相 比于法 治情感更 为理性 、 持
久
法治信仰 是法治认知、 情 感和 意识 的统 一
法 治信仰是在对 法治理 性认识基 础上产 生的 内
在认 同感 和依 归感 , 以及 对法 治蕴 含 的公 平 、 正义 、 法治信仰 为法治 中国建设提供精神动 力 秩序 、 权利等 内在 价值 的追求 和实践 , 集 中体现 了法
治认知 、 法治情感 、 法治意识 的有机统一 。
自从提 出依 法 治 国的基 本方 略 以来 , 法 律 在 国
律权威 , 深 化行 政执法体制改革 , 确保依法独立公 正 中 。科 学立 法是维 护法 治权威 , 培育 法治 信仰 的首 行 使审判权检察权 , 健全司法权 力运行 机制 , 完善 人 要 环节 。只有根据 我 国法治建设 的时代要求 和本 质 权 司法 保障 制度 。由此可 见 , 法 治 中国建设 是一项 特征不断提 高立法 水平 , 构建科学 的法律体 系 , 才能 系统工程 , 任 重而道远 。现实 中法 律体系 的不完善 ,
规 范 社 会 主义 法律 运 行机 制 , 维 护 法治 权 威 。
参 与热 情上 存在不 足 , 不 利于将 法治 内化 为人们 心 设 信仰法 治 、 追求法治 的社会机制 。
中的根 本要求 。面 对种种 思想 观念障 碍 , 必须 广 泛 首, 尢要树 法治 权威 , 法治权 威不 培育法 治信 仰 , 因为法治 信仰 不仅仅 是对 具体 法律 要 培育法治信仰 ,
l
理论研 究 I L i L u n Y a n J i u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Most people tend to beat their chests at the lost opportunities, but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immediateopportunitie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__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体会优秀范文__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体会1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
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用运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
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__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心得体会2我们党首先要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把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学习宪法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近期,我通过参加宪法学习活动,对宪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学习宪法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宪法学习的重要性1. 增强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准则。
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增强宪法意识,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2. 培养法治精神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学习宪法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要求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法律、信仰法律,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和问题。
学习宪法,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3. 提高政治觉悟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宪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觉悟。
通过学习宪法,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自觉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三、学习宪法的心得体会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学习宪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准则。
2.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通过学习宪法,我了解到宪法为公民提供了广泛的权利保障,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基础。
3. 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宪法是法治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通过学习宪法,我认识到宪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4. 宪法是政治生活的指南宪法是政治生活的指南,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准则。
通过学习宪法,我了解到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自觉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征文2000字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征文2000字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一、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最高地位,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和尊重。
具体而言,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原则,这些规定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弘扬宪法精神,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2.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人身自由等。
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加强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确保这些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3.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宪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指导方针,它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弘扬宪法精神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建设是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4.加强普法教育。
普法教育是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素质的关键途径。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权利义务,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和尊重。
5.推广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一种以法律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包括法律意识、法律制度、法律设施等方面。
要积极推广法治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种文化形态,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文化环境。
6.强化法治实践。
法治实践是弘扬宪法精神和建设法治文化的关键环节。
要通过司法实践、行政执法等活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增强对法治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一、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借助于国家权力所具有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它的高低、大小是衡量一部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地位的重要标志。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已为世界上各成文宪法国家所公认和接受。
如日本国宪法规定,宪法为国家最高法律,凡与宪法条款相冲突的法律、法令、诏敕等一律无效。
这说明: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立法基础,没有宪法依据和宪法授权,则不能制定法律;第二,即使其他法律有宪法上的立法依据,但其内容和精神也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相抵触,否则无效或部分无效;第三,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遵守、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我国现行宪法也规定了自身最高的法律地位。
二、宪法规定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制度。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例如我国现行宪法包括四个修正案(1)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规定:“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2)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具有最高权威,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依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因而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
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实现依宪治国,必须维护宪法的权威,保障宪法的实施;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党政、党法关系;进一步完善宪法;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健全宪法保障;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等措施,以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
“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作者: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来源:《人大研究》 2015年第1期依法治国中的“法”并非普通法律,而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和依据。
刘博识徐金玲隋立双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其实,1999 年3 月我国就已经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时至今日,谈依法治国看似老生常谈,实则代表了党治国思想的进步。
依法治国中的“法”并非普通法律,而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和依据。
一、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中有五个款项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一是规定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是规定了宪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最高原则,“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
三是规定了宪法至上原则,“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四是规定了宪法的最高权威,“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五是论述了法大于权、法高于人的法治观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由此不难看出,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依宪治国为基础。
1.法治的最高标准是宪法至上法治的核心是规范政府行使权力和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终极目标是实现民主和人权的最大化。
宪法中关于民主和人权的内容是最全面的。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法治必须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必须宪法至上,也就是说,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宪治国。
首先,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核心。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了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组织、个人的活动总则。
一切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必须以宪法为基础,不能与宪法抵触。
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法规,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
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法治基础。
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权力运行方式,保障了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其次,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它规定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包括言
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为全面保障公民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宪法还规定了司法保障机制,保障了公民的司法权利。
此外,宪法还规范了政府的职责和行为。
它规定了政府的职能范围和行政程序,保障了政府依法履行职责,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经济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经济和社会法治的基础。
另外,宪法还规定了全体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它要求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尊
重他人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宪法还规定了宪法权威保护的机制,确保宪法的权威和有效实施。
总之,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它为社
会的法治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离不开宪法的引领和保障。
培养宪法信仰对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效率 与公平 ,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法治 。
二、 宪 法信 仰 在 中 国的 缺 失及 其 原 因
新 中 国成 立 后 ,先 后 颁 布 和实 施 过 四部 宪 法 , 作 为宪 法 关 系 主体 之 一 的 公 民 的 宪法 意 识 正 逐 渐 增 强 。但 对 宪 法 的认 识仍 然 不 足 , 宪法 意 识 仍 然 淡 薄 , 普 遍 缺 乏 宪法 信 仰 , 党政 权 力 意识 仍 然 被 一 部 分人 习惯 固守 。
一
、
宪 法 信 仰 是 社 会 主义 法 治 理 念 的前 提 和 基 础
( 一) 依 法 治 国是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的核 心 内容
社 会 主 义法 治 理 念 的 基 本 内 容是 : 依法治国 、 执政 为民、 公平正义 、 服务大局 、 党 的领 导 。其 中 , 依 法治 国是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的核 心 内容 。 而依 法 治 国的 核 心 , 就是 要 确 立 和 维 护 宪
( 三) 宪 法信 仰 是 社 会 主 义 法 治理 念 的前 提 和 基础
和发展 , 它 的 一个 重 要 理 论 来 源 就是 新 中 国几 代 中 央领 导 集 体 关 于 实行 依 法 治 国的 基 本 方 略 。 依 法治 国就 是 依 宪 治 国 。 如今 , 新 中 国作 为 一 个 宪 法 国 家 已经 走 过 近 6 0个 春 秋 , 而培 养 全 社 会 的 宪法 信 仰 对 形 成 社会 主义 法 治 理 念 、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民主 法 治 建设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法 和 法 律 的权 威 。 从 1 9 7 8年 起 中 国 开 始 走 上 了法 治 的 道
宪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宪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宪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总章程,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法律权益的基础性法律。
下面我将从宪法的法律效力、宪法的保障机制、宪法的引领作用三个方面详细探讨宪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于整个法律体系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我国宪法是全法律体系的根本,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各级政府的组织结构,确立了国家的法定权力和法律权益,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即国家依法行政、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宪法赋予了人民政权的合法性和合法性,对各级政府的权力行使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保障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其次,宪法拥有一系列的保障机制,保障宪法法律效力的实现。
我国宪法设立了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机制,确保宪法的实施和执行。
宪法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以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此外,宪法的解释机制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构成,该机制的建立为宪法在法治建设中的实施和运行提供了保障。
最后,宪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总纲,它明确了国家的目标和原则,在法律实践中具有指导作用。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主权、平等权利、全民依法治国等,这些原则和价值观念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石和指导思想。
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在法制建设中起着榜样和导向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宪法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宪法既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总章程,为法律和法律实施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约束,又通过设立保障机制和规定基本原则引领法治建设。
我们应该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理解,使其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法治社会。
弘扬宪法精神的意义
弘扬宪法精神的意义在一个国家的运作中,宪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书。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运作模式、权力机构及其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基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更是人民权利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全民共同的信仰和纲领。
弘扬宪法精神对于建设美好和谐社会、推进法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宪法精神能够维护国家法制权威和稳定宪法是最高的法律,具有优先地位和权威性。
它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范围,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和公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弘扬宪法精神,是具体践行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能够增强全民遵守法制的自觉性,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从而维护国家法制权威和稳定。
二、弘扬宪法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宪法规定了一系列公民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都是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
宪法为全民提供了公平正义的保障,确保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
弘扬宪法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与人的和谐。
三、弘扬宪法精神能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宪法是国家意志的具体表达,是国家各族人民的共同信仰。
宪法的规定体现了国家最大多数人的意愿。
宪法是国家常识与价值观的最好体现。
弘扬宪法精神,要求人们将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注重维护国家、履行公民责任,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弘扬宪法精神使人们更加自觉维护自身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与国家的义务关系,特别是公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是公民在与国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应享有的,但这些权利本身不是“给与”的,需要公民通过自觉守护和行使来维护。
弘扬宪法精神,使人们更加清醒、自觉地认识到自身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并自觉维护自身权利。
五、弘扬宪法精神有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这是建设和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
宪法是依法治国必须遵循和贯彻的手段。
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1)论文题目: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裘飞飞指导教师徐老师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层次高起专批次 072次学号 W330501072023学习中心浙江人才专修学院工作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年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摘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
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
加强对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加强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系基本保证必须急需工作目录摘要 (II)1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保证 (4)2.1行政权在国家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要依法行政 (4)2.2政权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决定必须依法行政 (4)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5)3.1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 (6)3.2政府管理机构和管理手段不适应 (6)4当前依法行政急需作好的几项工作 (6)4.1摒弃人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 (6)4.2加强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 74.3加强政府的行政监督检查职能 (7)4.4加强法制监督,建立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8)4.5违法必纠,严肃政纪、法纪 (8)后记 (9)参考文献 (10)1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试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论文关键词:依法治国核心依宪治国宪法至上宪法观论文摘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由于我国是一个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宪法观以及宪政所蕴涵的精神与法治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确认后?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
从此“?依法治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规范?而且上升为重要的宪法规范?同时?这一转变也蕴涵着一点?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是由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宪法的内容、宪法的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从“法律至上首先是宪法至上”得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宪法规范指明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而法治作为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历史上的先贤圣人先后对它作过论述和实践?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始终坚持法治而反对人治?他提出的“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治应当包含两层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后来的学者中对法治的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是?法治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但未被定义、也不能顺便就能定义的概念。
”“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
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述了法律的各种特征?如正义的基本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包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
”中世纪末期英国着名法官科克在其任内?曾力主排斥国王对司法权的干预?确立了对后世宪法发展具有巨大意义的“法的统治”原则?强调国王必须服从神和法律?而国会则必须服从普通法。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方式,是指国家依据宪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权益。
我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依法治国体现了法治的原则。
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强调根据法律来行使权力和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坚持宪法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实行公正、公平、公开、公正的司法制度。
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保证国家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其次,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让社会成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降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依法治国还能够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减少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三,依法治国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依法治国强调依法行使权力和规范行政,强调科学规划和决策,推动政务公开和透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参与度,增进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和效能。
同时,依法治国也能够加强法治意识,增强法治素养,培养公民的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建设法治社会,保障公民
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宪法信仰的概念和特征“信仰”一词最早源于宗教,是指“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准则”,后为法律及其他社会领域所移植,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
信仰是一种心态,一种情感,是人们愿意为之献身的依附感和归属感。
不仅如此,信仰也指基于这种情感、态度而产生的行为。
根据信奉对象的不同,信仰可以分为:宗教信仰、神灵信仰、道德信仰、领袖信仰、法律信仰等等。
每一种信仰都表现为对信仰对象的极度信服与尊重,为信仰它的人提供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据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宪法信仰,就是指人们对宪法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和价值的信服、推崇、信任、尊重和依恋,,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
只有对产生法律的母法抱有神圣的宗教般的情怀,才会信仰宪法,并将之奉为行为的准则。
宪法信仰是信仰主体对宪法产生的高度的热情和无比的忠诚,是信仰主体对宪法至上观念的坚定不移,是信仰主体主观心理和客观行为的有机统一。
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二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被信仰的宪法必须是一部包含着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正义价值的宪法,否则人们不会产生对它的信仰。
人们对宪法的信仰,并不只是对一部法典的景仰与服从,而是对它所蕴含的精神与价值的信仰,是对它所代表着的法治、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诸正义价值的信仰。
第二,宪法信仰不是要求主体一般的信奉宪法,而是要把宪法作为自己最高价值的追求,把宪法规范内化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自觉的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追求宪法价值并愿为之献身的情怀和行为。
二、宪法信仰与依法治国1999年3月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从此走向法治之路。
依法治国是指根据法律而不是根据君主或国家领导人的个别意志来治理国家。
法治,意味着法律至上。
1、宪法信仰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具有最高的权威,宪法权威固然直接源于国家强制力,但就确保遵从规则而言,民众对宪法公正、可靠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比强制力更为重要。
如果民众对宪法只是被动地服从,那么宪法的权威必将因缺乏权威地位的来源而日益弱化。
如果人们对国家法律没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忠诚与信仰,法治的进程就不可能有实质意义上的进步,法治的目标就不可能真正达到。
因此,仅靠法律的强制力是达不到法治目的的,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全体公民发自内心的信仰、忠诚法律,积极地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2、法治是宪法信仰存在的基础。
宪法信仰虽然是滋长在人们心目中的抽象的理念,然而它更是实在的东西。
它的存在是有条件、有前提、有要求的。
首先,必须有一部宪法。
每个国家都有一部宪法,然而正如并不是有了宪法就有了宪政,同样的,并不是每部宪法都能成为信仰的对象。
作为信仰对象被尊奉的宪法,必须是有着正当性的、能反映社会发展要求与民众意志的“善法”、“良法”。
宪法的信仰,就是人们对代表着自由、平等、正义、秩序价值以及反映社会民众需求的正当性的宪法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追求,并将其认定是最高生活价值,极度信服和尊重,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其次,必须有一定的法治环境。
每个国家都有一部宪法,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存在宪法的信仰,这很大程度上在于环境的差别。
在人治的环境里是不可能存在对宪法、对法律的信仰的。
宪法的信仰只可能滋生在法治的土壤之上。
三、宪法信仰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1、全社会对宪法的信仰,有利于“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产生其它法律的法律,没有宪法,不能产生其它法律;没有宪法,其它法律将失去统一的标准。
如果没有宪法信仰,那么对其它法律的尊重和服从就不可能出自信仰。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许多关于宪法制度建设与改进在理论上已经得到大量的研究,有的已经进入实际运行,然而人们精神上的东西如果不加解决,纵使再好的制度或法律,可能也不会深深植根于人们心目中。
卢梭曾经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
”2008.01(中)LegalSystemAndSociety五、代言明星越轨行为的社会对策通过对企业代言明星越轨行为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进行分析,可以在三方面对企业代言明星越轨行为提出防范机制:(一)舆论监督。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舆论监督则是公众对社会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所以舆论监督具有以公众意见来反映代言明星代言产品好坏,有监督代言明星越轨行为的作用。
舆论监督本身具有法的正义、伦理正义、社会正义的内涵和力量,对社会的价值指导作用将超出其对现实生活的批评监督作用,因此,把代言明星直于舆论监督之下,不但有利于控制代言明星的越轨行为,而且舆论监督将会使社会进步提升到一种文明的标志。
(二)代言明星行业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代言明星行业自律有两点:首先,代言明星行业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其次,代言明星行业内的行规行约制约自己的行为,而每点都包含对行业内成员的监督和保护的机能。
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每个成员都应该遵守自己行业道德。
一旦不遵守,将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甚至面临失业的危险。
国外有例为证:日本明人接广告时非常慎重,因为一旦他所代言的产品出现问题,自己就会声名狼藉。
如果明星代言产品是伪劣产品,那就意味着他本人会受到巨大影响,必须向社会公开道歉,并会在很长时间内找不到工作。
美国摇滚巨星杰克逊曾为百事可乐做广告,但有人发现他根本不喝汽水,一时间他被公众列为知名度高却被普遍讨厌的人物。
从而,要大力提倡代言明星行业道德自律,舆论宣传与监督。
(三)法律对策。
法律规范作为社会调控手段的社会规范之一,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代言明星越轨行为发生。
通过追究代言明星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途径来控制越轨行为。
首先,行政法律责任。
对明星代言人的虚假、欺诈代言广告,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不同的行政处罚。
通过参照我国《行政法》给予越轨代言明星责令公开更正、罚款、没收代言费等行政处罚。
处罚之目的在于给越轨代言明星个人教育,从而预防新的越轨行为及更严重的行为—犯罪行为发生。
其次,民事法律责任。
由于明星代言人的越轨行为,误导消费者,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在我国《广告法》中规定与生产者和销售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参照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越轨代言明星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法律责任。
再次,刑事法律责任。
是否要把明星代言人的越轨行为纳入到刑法调整对象范围之内?是否要追究代言明星刑事责任?我们可以参照欧美国家的范例。
美国形象代言人广告必须“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意思是明星们必须是其所代言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否则就会被重罚;法国企业选择名人代言会通过有资质的公关公司代为选择。
如果名人做虚假广告,有可能会锒铛入狱。
法国一位电视主持人希尔贝就曾经因为做虚假广告而锒铛入狱,罪名是夸大产品的功效。
明星代言人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符合犯罪构要件,应当由我国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代言明星的越轨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显而易见,但是否触犯我国刑法,则要根据我国《刑法》中的相关标准来判断。
综上所述,只有对代言明星越轨行为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作出深刻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机制,才能有效防止代言明星的越轨行为,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1]郭庆光﹒传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马谋超﹒广告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3]张明新﹒名人广告的传播原理与策划原理.新闻传播杂志.2003(2).[4]皮艺军﹒越轨社会学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9.[5]陈信勇﹒法律社会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3.[6]丛新强,墚绪敏﹒广告法规与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9.[7]李光斗﹒品牌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广告.2005(4).[8]丁俊杰,董立津﹒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与出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5.[9]楮霓霓﹒广告法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4.(上接第41页)相反却使“法律工具主义”的意识进一步强化。
如果没有宪法信仰,法治的进程也就不可能有实质意义上的进步,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将只是制度层面上法律条文数量的多寡或者说统治者们对法律重视的程度不同而已。
3.宪法信仰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持。
宪法是宪政的逻辑前提,没有宪法,宪政就无从谈起,宪政是宪法的生命,没有宪政,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的理想追求,而作为实现依法治国的精神要件,依法治国的内在意蕴、精神气质都必须通过宪法信仰来反映和表达。
依法治国要求公众对宪法产生出自内心的、真诚的信仰,在这种信仰中,人们对法律没有那种敬畏的距离感,有的只是对宪法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在这样的信仰基础上,宪法才能获得真正的、具有社会普遍号召力的至上性和神圣性,宪政原则才能在国家制度的运行之中,在社会生活的调整中得以贯彻执行。
宪法信仰是传播宪政信念、最终实现依法治国的精神保障。
宪政能否真正成为人内心中的信仰与追求,并且最终得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们对宪法的信奉。
如果人们对根本大法没有一种忠诚的信奉,那么就谈不上对宪政的追求,更谈不上实现宪政的目标了。
著名的思想家托尔维克在考察了美国社会之后,曾深有感触地说:“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民情是一个民族的唯一的坚强耐久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宪政建设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广大民众的宪法信仰作为精神支持,宪政就无法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中播下信念的种子,就无法形成持久的、坚定的社会支持。
因此,宪法信仰是实现法治的重大精神支持,缺乏宪法信仰将是走向真正法治的精神障碍。
4、宪法信仰的有无及程度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及进程。
宪法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保证,它是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法治建设必须要以宪法信仰为支点。
有了宪法信仰,国民的法律信仰才不会流于形式,它是栓系国民“信仰法律”心理的最结实木桩;有了宪法信仰,国民的价值追求才不会任意游离,它是国民价值诉求的最高承载;也正是有了宪法信仰,法治建设的内驱力才有凝结的可能,它是实现法治的精神意蕴。
因为一国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制定的依据,是母法。
它在一国法律体系中位阶最高、效力最高。
它载明一国的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依宪治国,依法办事首先应当依宪办事……宪法是根本法,忽视宪法就无异是丢掉立国的根本”,而没有民众的根基,宪政和法治则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不能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