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
儿童性教育相关数据【数据整合】
(1)英国—探讨式性教育 a. 性知识了解 b. 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c.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正确思想观念,积极思考,树立人生观 (2)美国—多元式性教育 a. 安全性行为派 b. 禁欲派 c. 综合派 (3)北欧—阶段式性教育 a. 3 岁—了解性别、出生 b. 6-11 岁—认识生理器官 c. 12-15 岁—全面掌握性知识;了解与异性沟通的方式;建立良好健康的
在 2012 年 3 月出版的《2009~2012 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中显示,中国培训业规模正以每年 30%的速度递增,到 2009 年底全国 培训机构约 10000 家,其中,北京有 2000 家,上海 1500 家,广州 1000 家。
据《中国发展简报》统计,教育类 NGO 为 986 家。
(1)拥有政府背景的组织 例如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艾工程,中国性学会等 (2)国际组织 例如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MSI)和帕斯卫生科技适宜组织(PATH) (3)本土新兴力量 例如青杏网、爱成长、保护女童、创意仓等 (4)学术界 刘文利、方刚、彭晓辉、胡萍等 (5)其他儿童教育 NGO 例如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亲近母语、和思儿童教育研究院、众藩儿 童安全防护公益服务中心等
(4)在 96 起案例中,性侵男童案例为 9 起,占 9%;性侵女童案例为 87 起, 占 91%。96 起案例中,熟人作案 67 起,占 70%;其中教师(含辅导机构老师) 作案 38 起,占 40%。
4
5、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 5.1 2009 年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 (1) 超过五成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性心理早熟情况 根据调查所得,仅有 39.74%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性心理成熟程度属于正常 范围,另外有 7.68% (2)相比以前,家长已注重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但仍有四成孩子未接受过 家庭性教育。 根据调查所得,有 59%的家长曾经给自己的孩子进行过儿童性教育,其中有 13.95%的家长经常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但仍有 41%的家长从未给自己的孩子进 行过儿童性教育,这四成家长并不是所有都认为性教育没必要,其中也有是因为 不知道该何时、该怎样进行性教育,而不敢轻率给孩子性教育。
美国中小学的性教育与
美国中小学的性教育与艾滋病防治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美国东西方性学研究所邓明昱博士一、历史的回顾和性教育模式的争论二、政府在性教育中的作用三、性教育的一些概念四、早期性教育(0-5 岁)-- 家庭性教育五、学校性教育六、成年性教育--- 社会教育七、学校性教育与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实施八、中美两国在性教育方面的差别一、历史的回顾和性教育模式的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后,美国青年厌恶战争,追求自由生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性观念、性文化方面出现一个较为混乱的时代。
六十年代初期,产生了“性革命”的社会潮流。
性开放、性自由的思潮和行为,使青年一代的个人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早育、少女妈妈、性传播疾病等。
1、综合性性教育模式:1964 年,由一位律师、一位社会学家、一位教会牧师、一位医生、一位公共卫生教育家和一位家庭生活教育家发起,成立了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联合会(Sexuality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 SIECUS )。
SIECUS 主要工作是开展性教育,尤其是学校性教育,他们的理念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性教育,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他们协同美国立法、行政、司法、媒体各领域推广他们的主张和争取经济、法律、舆论的支持。
1970 年,SIECUS 从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ntal Health (NIMH )得到资助以培训性教育教师,并从美国政府得到资助训练教师。
1991 年,SIECUS 通过27 年的努力,终于将一个完整的性教育教学大纲-- 《综合性学校性教育指导纲要》(Guidelines of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推到了全美和世界。
在1995 年修订发布第二版时,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模式,得到大约一百个学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性学)、宗教、不同人群(妇女、青少年、同性恋、少数民族)的全国性组织的支持。
中外性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性教育比较研究任代江生命科学学院摘要:世界各国性教育背景是不同的,众多国家的性教育历史、开展形式及方法都是不同的,中国是一个性艺术的发源地,早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就有了性艺术的描述,但却是一个研究性生理起步比较晚的国家,以及我国的一些对于性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国家的性教育的普及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比较各国的性教育有利于我国性教育的开展和借鉴。
关键词:性教育国外性教育中国性教育比较研究当前我国对进行什么样的性教育,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一是青少年需要性知识教育,但更需要性道德教育;二是性教育是性知识教育,与道德无关;三是既要讲性知识,又要讲性道德,也要讲避孕套。
可见性教育的根本分歧在于把性道德放在什么位置上。
综观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地区近几年性教育的演变,不难发现:无论是教育内容或发展历程,其实质就是性道德教育的回归。
我国的性教育晚于西方,又有自己的国情特点,回顾一下国外的性教育历史及其成败经验,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青少年性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国外性教育概况1.瑞典:世界性教育的典范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
首先,瑞典性教育亦称避孕教育,特点是非常实用。
其次,是教育的时间很早,最早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例如从探询生命的起源入手,“我是从哪里来的?”[1]第三,是积极的性教育。
早在1942年瑞典就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性教育,1956年瑞典开始在中学强制推行性教育,主要是性知识教育结果从1960年到1965年的5年中,少女怀孕增加60%,青少年性病患者也迅速增多。
针对这一情况,除加强避孕套教育外,70年代开始实施新的性教育大纲。
1977年的教师手册要求教师讲授道德准则:“性忠诚是一种责任”和“积极反对淫秽物品泛滥的人类堕落现象”。
瑞典《家庭计划展望杂志载文指出:“在瑞典,国家的强制性教育计划的重点从灌输生育知识,转移到强调性爱关系中的情感和道德层面。
”瑞典的性教育终于取得预期的成效。
外国对小孩子的性教育方法
外国对小孩子的性教育方法现代社会,性教育日益受到各国重视,而外国对小孩子的性教育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外国常见的小孩性教育方法,以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
一、瑞典式性教育瑞典作为性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其性教育方法以早期幼儿园开始,从幼儿园、学校到家庭全程介入。
在幼儿园中,教师们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授基本的生理知识,如分辨男女性器官、了解生理周期等。
在小学阶段,学校将性教育融入到综合课程中,内容更加详细和系统化。
同时,学校也提供一系列关于性健康和性权益的辅导服务,帮助孩子们正确应对性问题与挑战。
二、荷兰式性教育荷兰是全球性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其性教育方式以包容、开放和温和著称。
早在幼儿园时期,荷兰就会启动性教育,教导幼儿有关身体隐私和个人空间的概念。
随着年龄增长,学校将性教育的内容贯穿于不同学科中,同时鼓励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参与性教育的传递。
此外,荷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提供诸如免费避孕套等性保健用品,以保障青少年的性健康。
三、德国式性教育德国的性教育注重的是性别平等和人际关系的培养。
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着性教育的责任。
德国的性教育课程中贯穿着性别平等和尊重的价值观,旨在教导孩子们应该尊重他人,理解性别差异,避免性别歧视。
此外,德国在性教育中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们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美国式性教育美国的性教育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不同州和学区可能有不同的教育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
大多数美国学校的性教育内容涵盖了生理知识、性健康、性与人际关系等各方面。
而且,美国家长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经常参与家庭教育与性教育的讨论,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外国对小孩子的性教育方法包括瑞典式、荷兰式、德国式和美国式等。
这些方法在教育内容、年龄段划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获得正确的性知识、建立健康的性态度,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美国作为全球第一个认识到儿童性教育必要性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改善,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儿童性教育体系,无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措施领域都领先于其他国家。
我们研究美国在探索性教育过程中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快的完善我国的性教育体系,对于其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我国的性教育专家学者们,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之后,为我国儿童性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善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在众多的专家学者之中,研究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差异的却不多,尤其在两国校外性教育方面,相关的研究更是稀缺。
由此可见,对于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1 中美性教育观念的差异1.1西方文化对性的观念同传统的中国文化不同,性在西方文化里是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并且被视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礼物。
因此,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一些思想较为开放的国家,性教育很早便成为了教育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中叶之后,性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之后已走向成熟。
众所周知,在全球领先进行儿童性教育的众多国家之中,瑞典被称之为“避孕教育”的儿童性教育体系,是公认的全球性教育典范体系。
瑞典对于儿童青春期的性教育历史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实践经验,并且瑞典早期学校性教育体系被选为全球最成功的青春期教育模式之一。
除此之外,荷兰人在性教育方面也达到了很大的成就。
虽然荷兰人对于性的开放程度全球公认最高,但是在荷兰并没有世人所想象的青少年性泛滥,反而荷兰的青少年怀孕比率远远低于其他所有的欧洲国家。
在荷兰,从小学开始,性教育课堂便就已经和其他的学科一样成为日常必学科目。
孩子们在学校课堂学习,课外还会和家长讨论性话题并做相应的理论研究报告。
新加坡对于性教育也有极大的重视,除了特地研究制定了相关的性教育理论实际措施之外,还设计了科学的多媒体性教育中学教材。
除了以上国家,美国在性教育方面做得可以说更为突出。
美国的小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开始上两性教育课,学习性卫生、性道德等方面的课程。
中西方性教育差异
\
艾尔菲· 帕顿和女友以及他们的孩子
What We Need
Obtain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knowledg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ge.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in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exual behavior, and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its related ethical and legal, enhance their sexual behavior on the negativ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sex confinement phase (1949 ~ 1977), 禁闭阶 段 ●education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1978 ~ 1987)萌动阶段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since 1988).发展阶段
• • • • •
Some cases What we need The current condition Why Improvement in China
• 安溪17岁男孩小军(化名)在家中挥刀自 宫,下体几乎全部离断。在就诊时,他向 医生讲述,因为他生殖器经常勃起,对生 殖器经常勃起感到恐慌和羞耻,没有人告 诉他这些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所以才用刀 子去割的。(2010年11月5日东南网)
美国中小学的性教育
。
因此
我们 只 能
”
” 。
制 定 适 当 的 课 程计 划 性教 育被 改为
、
、
。
“
家庭 生 活 教育
,
詹 姆斯
巴伦
它 包 括生育
怎样 与父母 和 同伴 相 处
怎样
理 解 自 己 的感情 病
。
知 道 如 何对 待性 病 和 艾 兹
,
唐 宗清 摘 译
令 令命 夺令 令令 令 令 令令 令 夺 令 令 令 命
,
莫 格 里安 和 美 国 性 知 识
S
教 育基 本 上是 一 种 旨在 揭 穿 青少年在 有关 性
的 文 化 中所 耳 闻 目睹 的 种 种 谎 言 的 真 相 的 稳
和 性 教育 委 员 会 发 起 人之 一 的码 丽
考
坚 决 认为性 教育 越 早 越 好
, ,
。
健 活动
。
”
谈 到她 们 那 儿 近 来 十 分 流 行 的 一
种种 调 查 表明 人 窘 迫的
,
0 % 的美 国 人 赞成 大约8
部影 视片 一 特 姆说
:
一
“
冒 险上 ”
( 以 一 个做 过 应 招
,
在公 立 学 校 中进行性 教 育
问题在 于 这 一 令
了
女 郎的 中 学 生 的 经 历 为 主 题 的 片 子 ) 时
“
塔
有 争议 的课 程 怎 么 实施 教 学
有 些 专家
,
许多 公
。
能 是 激进 分子 动
,
立 学 校教 育工 作者 都 认 为 性 教育 十 分 必 要
有人 认为性 教育 只 会 怂 恿 青少 年 的性 活 针对 这种 陈腐 的观 点
西方式性启蒙教育
西方式性启蒙教育性启蒙教育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方式和内容,向孩子传授性知识、性道德、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西方式性启蒙教育,是指西方国家在性教育方面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强调性教育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性观念,让他们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和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性侵害,培养健康的性格和性情感。
首先,西方式性启蒙教育强调性教育应该从小抓起。
在西方国家,性教育早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向孩子们传授性知识。
通过图画、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生理特征,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健康、积极的氛围中,逐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避免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发生。
其次,西方式性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性观念。
在性教育中,西方国家强调要向孩子传达尊重他人的性取向和性别认同,反对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
他们认为,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生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性道德和性伦理观念,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避免性侵害和性骚扰的发生。
此外,西方式性启蒙教育强调预防性侵害。
在西方国家,孩子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性侵害和性骚扰。
学校和家庭会向孩子传达拒绝不良性行为的正确方式,教会他们如何辨别什么是好的、健康的性行为,以及如何向信任的人求助。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最后,西方式性启蒙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和性情感。
在西方国家,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性格和性情感。
他们认为,性教育应该从心理和情感上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建立健康的性情感,培养积极的性格,形成正确的性自我认同。
总之,西方式性启蒙教育强调性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注重培养正确的性观念,预防性侵害,培养健康的性格和性情感。
这种教育模式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践,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和性情感,预防性侵害和性骚扰,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比较成功的8个国家
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比较成功的8个国家2007-08-29芬兰:每天讲故事上世纪70年代开始,性教育就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一面加强性道德教育,一面从性保健出发进行性知识教育。
芬兰有本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30多年过去了,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芬兰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
美国:1/3学校进行禁欲教育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
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知识。
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
凡综合性大学都有社会学系,凡有社会学系的都开设有关“性教育”的课。
最近10年里,有1/3的学校增加了禁欲的教育,提倡将性行为推迟到婚后,并会告诉学生实行安全性行为的做法。
有一些学校会提供在何处可获得控制生育器具或如何使用避孕套的资讯。
在全美现在已有14个城市32所公立学校建立性咨询室。
在咨询室里,主持回答咨询的也是孩子。
其内容对教师和父母都保密。
不管怎样,美国绝不让青少年处于一种无师自通的局面,以致“性无知”、“性放纵”。
马来西亚: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在马来西亚,一份由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教育部、非政府组织以及教育家等联手拟定,名为全国性教育的建议书提交给了内阁,并获得通过,性教育可在两年内成为学校的科目之一,让小至4岁的孩童也学习性知识。
学生将可在性教育科目中,学习到人文发展、两性关系、婚姻与家庭、沟通技巧,以及安全的性行为。
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人这样讲述:“在马来西亚,父母会主动谈到一些性知识。
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热线帮助、辅导中心和收留中心。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科书里就有不少性知识的传授,包括避孕受孕等。
小学生因为怕他们不懂,所以用一些有图画的小本子,宣传如何保护自己身体之类的知识。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一、引言育儿观念是不同文化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文化因其价值观与传统习俗的不同,导致了在教育和养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家庭交互和独立性等方面探讨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二、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教育理念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长普遍强调孝顺和家庭观念的重要性,注重孩子的继承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相比之下,西方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他们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三、家庭交互的差异中西方在家庭交互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关系更加依赖亲情纽带,家长通常会采取更严格的管教方式,强调父母权威。
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关系更注重平等和尊重。
家长更倾向于与孩子平等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责任。
四、独立性的差异中西方的独立性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孩子通常依赖父母、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长普遍倾向于为孩子做出决策,而孩子的个人意愿和独立性则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独立和自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品质。
西方家长倡导孩子自主决策和承担责任,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和问题的能力。
五、差异产生的原因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集体利益,反映在教育中就更多地注重孝道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而西方文化则受到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的影响,注重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此外,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对育儿观念产生了影响。
六、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育儿观念逐渐交融。
中国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个人成长和兴趣培养,而西方家长也开始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这种交融不仅丰富了育儿观念,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结论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是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不同文化的育儿观念有助于提高育儿水平,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将推动育儿理念的进步和多样化。
美国、瑞典、日本小学性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瑞典、日本小学性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性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在小学设置性教育课程,如何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性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性观念,学生如何学会保护自己不因过早偷尝青涩的禁果而遭受伤害?这些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公开探讨的课题。
本文对美国、瑞典、日本的小学性教育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小学性教育有所启示。
一、美国小学性教育美国学校的性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
伴随当时兴起的“性自由”思潮,学校时兴所谓“无指导”的性教育,即只灌输性知识,不提供价值观教育,由学生自由决定。
1这种思潮与教育方式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每年全国有300万少女染上性病,并有100多万少女怀孕,65%的婴儿是私生的。
到80年代更开始出现艾滋病传播。
面对这种严峻局势,美国学校逐步开始推行“综合教育”,即在鼓励青少年保持婚前性纯洁的同时提供避孕知识,以减少早孕和性病的传播,这就是俗称的“避孕套方式”。
但是,90年代以来,在美国少女怀孕率稳步下降的同时,性病传播问题仍然严重。
据统计,在性活跃的青少年中,每年有1/4的人染上性病。
于是,人们开始主张实行“惟有节欲”的教育(或称为“禁欲方式”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
”2“综合教育”和“惟有节欲”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实行“综合教育”的公立学校仍然占绝大多数,但“节育”教育的分量也在增加。
在小学中,美国各州的性教育方式和政策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州内,各县的做法也有所差异。
一般以美国学校健康联合会颁布的性教育课程大纲为主,该大纲的研制前后花了4年时间,把小学性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园——小学三年级的低幼儿童性教育;第二阶段:四年级——六年级学生的性教育。
3以华盛顿西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为例,该县32所中小学的性教育是“家庭生活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性文化也不断渗透到我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忌讳谈性的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也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所重视。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儿童性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幼儿性教育提供借鉴。
一、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一)性教育观念。
西方文化将性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
所以,欧美一些性观念较早开放的国家,很早就把性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到了20世纪50~70年代时,性教育已经形成自己完整的内容体系。
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性是丑恶的事情,对性讳莫如深。
现代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以及现代传媒手段对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对性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在许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二)性教育内容。
在西方性教育的发展中,早期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殖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及性交、受孕,一直到新个体出生历程等知识的传授。
现在许多国家的性教育发展为包括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在内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体系。
我国传统的儿童性教育主要是帮助儿童形成性别意识。
孩子出生后,男孩女孩被分别按照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要求而被教育。
现在学校也开设性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一般是生理卫生知识:同时,性道德教育也是我国性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的主体。
西方早期的儿童性教育大多是由家长实施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纷纷在中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且为使性教育更规范化、科学化,还非常重视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
有的国家甚至规定家长也要接受一定时间的性教育培洲,以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形成合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国儿童性教育的实施主要还是在家庭中,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勾主。
现在我国学校也从初中起开设生理卫生课程,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现状
争鸣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现状钱启玲龙晓倩张筱岚摘要:从国家、学校、家庭三方面介绍了国内和国外的儿童性教育现状,通过比较来发现我国目前性教育现状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借鉴国外优秀方法,结合我国国情出发,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找到最适合我国的性教育发展路径。
关键词:性教育;现状;儿童性教育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他进行性器官认识、性别区别、性心理、性生理、性法制、恋爱、婚姻和生育等一切有关性的指导和教育[1]。
玛丽.考尔德仑博士指出“儿童性教育最关键最有效的时期是在14岁以前,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由父母还是其他人给他进行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都会影响她/他们此后一生对有关性的理解”[2]。
由此可见,性教育是受益终身的教育。
现将国内外儿童性教育现状综述如下:一、国外儿童性教育现状国外开展儿童性教育的时间较早,系统较为完善,教育方法多样化,性教育模式多样纷呈,覆盖面广;大多数国家在学校的性教育课程体系已趋向完善,而且性教育知识的普及也深入社区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人士[3],和中国目前的性教育现状做对比的话,国外的性教育是较为完善和成功的,下面用几个国家的性教育现状来证明:(一)社会方面2015年,瑞典专门出台了一套针对残障儿童学习的性教育教材,可以说在有的国家还没有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时,瑞典已经大力开展性教育并细致到了特殊人群[4];美国联邦政府每年花费超过一亿美元来开展性教育;英国政府将性教育列为国家必修课程,所有公立学校都必须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的具体规定开展性教育[5-6];自1960年起,芬兰政府开始实施性教育计划,要求从性健康和教育儿童建立正确的友谊的角度进行性教育,1970年开始,芬兰政府正式将性教育纳入了中小学课程,幼儿园还摆放着性教育书籍图画供小朋友观看,社会上还建立了性教育咨询服务等[6]。
2001年起,韩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就已经实行义务“性教育”制,在小学时期注重教育性别区别和一些性器官的清洁卫生;中学以上渐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就得普及关于避孕方面的知识了;并且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为每所学校分配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性教育教师,规定学校每年必须从技能培训活动时间中挤出10个课时来教授学生性知识[6]。
青春期性教育的跨文化差异有哪些
青春期性教育的跨文化差异有哪些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性教育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青春期性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一些西方国家,例如荷兰,性教育开始得相对较早且较为开放。
荷兰的社会观念认为,坦诚和全面的性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减少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他们的性教育课程通常涵盖了生理、心理和情感等多个方面,包括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性行为的过程、性健康知识、性别认同、性取向等。
学校会邀请专业的医生或教育工作者进行授课,同时也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开放的交流。
这种教育方式强调的是赋予青少年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比之下,在一些中东国家,由于宗教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性教育往往是比较保守和含蓄的。
性话题在公共场合很少被提及,家庭和学校在性教育方面也相对谨慎。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是强调道德和宗教规范,强调婚前性行为的禁忌。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性教育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性的道德和伦理层面,而对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知识传授相对较少。
在亚洲国家,如日本,性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有其独特之处。
日本的性教育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性别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会通过专门的课程和讲座,向学生传授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发展以及如何预防性骚扰和性侵犯等内容。
同时,日本的性教育也会涉及到性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性话题一直比较含蓄和隐晦。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如今,学校开始逐步将性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生理卫生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性知识。
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性教育在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度上仍有待加强。
同时,家庭在性教育中的作用也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时感到尴尬和不知所措。
造成这些跨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宗教信仰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宗教影响力较大的地区,宗教教义往往对性观念和性行为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约束,这直接影响了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对比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对比国内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礼教的束缚,长期以来对性问题敏感、脆弱,认为谈“性"是肮脏、不道德的、口不言行,在封建社会性教育一直都是空白。
从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但这一科学的呼唤没能破开冻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逐渐扣开性教育的禁区,迎来发展的春天,社会为之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通过各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一定成效。
但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通畅,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婚育模式发生的变化,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与需掌握的基本生理、心理和保健知识的需求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所接受的性教育呈现非正规化和不全面等现象。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时间相对更晚,并且,他们比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同龄人更可能使用避孕措施。
研究涉及了两种性教育:禁欲型的,以及介绍避孕方法的,但是研究无法完全理清二者的区别(因为很多禁欲型的性教育也会讲避孕方法)。
然而,研究人员写道,和一些批评者所认为的相反,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性教育会使青少年更早地发生性行为,或是在性方面更冒险。
该研究是由专门从事生殖健康研究的非营利组织古特马赫学院(Guttmach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他们使用的是2006至2008年《美国家庭成长调查》(NSFG: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的数据。
研究人员将性教育大致分为两类:较全面的性教育——既包含如何推迟性行为,也包含如何正确进行避孕;禁欲型的性教育--其重点则仅仅在于,必须让性行为在婚后发生。
然而,一些禁欲型性教育也介绍了避孕的方法,不过这是为了强调各种避孕方法的失败率.同时,研究者也无法确定教育的质量和内容,因此,这里所说的“禁欲型”和“包含避孕内容”的性教育分类只是尝试性的。
关于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
关于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色与性一直是人类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中西文化中还是其他文化中,性和色都有着深厚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色和性一直都是比较开放的话题。
西方文化认为,性是一个自然而健康的行为,可以带来快乐和满足。
在西方文化中,性被看作是人类的生理需要之一,并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
因此,在西方国家中,性教育也被广泛地推广。
很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里都会进行性教育,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的理解和面对性的问题。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与性相关的话题却也有着复杂的方面。
虽然性被认为是自然而健康的行为,但是西方文化也往往将性作为一种符号,用来表达其他意义。
比如,在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中,性往往被用作表达人物性格、意识形态、社会关系等等方面的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色也有着类似的复杂性质。
在绘画、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中,色常被用作表达情感、内心状态、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符号。
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对于色和性一般来说比较保守。
在中国文化中,色和性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被赋予那么多积极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性被视作是一个私人之事,应该在婚姻中发生。
因此,中国文化中也存在着进入婚姻之前性行为被视为不道德,甚至被视为违法的情况。
当然,在中国文化中,色和性也并非没有被赋予任何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色被常常被用作表现情感的符号。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中常常用色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黄、青、绿、处处等色彩造就了一种清新、和谐的氛围。
总的来说,中西方文化对于色和性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色和性被赋予了比较开放和积极的意义,而中国文化中色和性被看作更为私密的事情。
不过,无论是中西方文化中,色和性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往往被用作表达各种情感和意义的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施途径和方法。西方国家除了通过学校、家庭进行教育外,还广泛地运用各种媒介传播性教育信息。在方法上灵活多样,改变过去那种权威恐吓、压制惩罚等方法,重视双向沟通,充分尊重儿童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和个性,注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性。我国儿童性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和家庭进行,但学校和家庭多半对性教育讳莫如深,学校的性教育方法刻板、单调。我国也少有为儿童提供的科学的性教育读物。
其次是错误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性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问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又有多少成人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呢?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的调查表明,有半数以上的家长采取了不科学的回答方式:哄骗、回避甚至训斥。①父母对性的错误观念,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破坏了孩子们的求知兴趣。
(二)全面理解性教育的内பைடு நூலகம்,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实施不同内容的全面的性教育
性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它不仅包括解剖和生殖方面的知识,还强调两性之间态度的发展和指引,它关系着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是否能得到健全且富有创造性的发展。性教育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心理学认为,婴幼儿期是性别恒常性发展的时期,也就是说,确认自己是男性或女性,并知道性别不会因年龄、服饰、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婴幼儿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同时在幼儿后期要教给孩子性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保持性器官的卫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树立自尊、自爱的意识,知道男女有别。
(三)对教师和家长加强指导
教师和家长是实施幼儿性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到幼儿性教育的质量。一方面,国家要注重对幼儿性教育专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机构、教育机构等对现有师资和家长进行培训指导,使家长、教师能够更科学地进行幼儿性教育。
(四)尊重幼儿的性别差异和隐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一)转变陈旧的性教育观念,明确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实施幼儿性教育,首先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性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目的是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促进身心健康。由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自发地理解性现象,对性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对性又特别好奇,所以应该从小开始教育,且终其一生。鲁迅先生就提出过要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我国香港等地的性健康教育都是从幼儿开始的。广州市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40所中小学、幼儿园展开一场有史以来最具深度和力度的性健康教育实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
人类的性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婴儿出生后即被打上性别烙印。所以,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向儿童讲解有关性别差异、性卫生、性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性文化也不断渗透到我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忌讳谈性的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也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所重视。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儿童性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幼儿性教育提供借鉴。
(二)性教育内容。在西方性教育的发展中,早期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殖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及性交、受孕,一直到新个体出生历程等知识的传授。现在许多国家的性教育发展为包括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在内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体系。我国传统的儿童性教育主要是帮助儿童形成性别意识。孩子出生后,男孩女孩被分别按照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要求而被教育。现在学校也开设性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一般是生理卫生知识。同时,性道德教育也是我国性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再次是不注意尊重儿童的身体和隐私。在很多成人眼里,小孩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往往很随意地逗弄孩子。不论孩子是否愿意,掐一掐、摸一摸,认为这是爱抚的表现。一些孩子两三岁了还穿着开裆裤,家长让孩子当众小便、洗澡等也是随处可见。事实上,孩子很小就意识到了性别的差异,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了解有些事情不宜当众去做。等孩子四五岁的时候,不仅清楚地了解了男女的不同,而且会比较理解社会上男女有别的观念,这正是对孩子开始进行隐私感教育的有利时机。
一、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
(一)性教育观念。西方文化将性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所以,欧美一些性观念较早开放的国家,很早就把性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到了20世纪50~70年代时,性教育已经形成自己完整的内容体系。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性是丑恶的事情,对性讳莫如深。现代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以及现代传媒手段对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对性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在许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三)实施的主体。西方早期的儿童性教育大多是由家长实施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纷纷在中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且为使性教育更规范化、科学化,还非常重视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有的国家甚至规定家长也要接受一定时间的性教育培训,以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形成合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儿童性教育的实施主要还是在家庭中,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为主。现在我国学校也从初中起开设生理卫生课程,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创造一个新生命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有了性别差异,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成人应该尊重孩子的性别,培养孩子社会认可的性别角色意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教育他们认识到男女有别,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学会保护自己。
(五)提供科学规范的性教育读物,多渠道实施幼儿性教育
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人类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成熟是一种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我国的幼儿性教育也应该通过家庭、幼儿园、社会教育机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同时出版一些针对教师、家长和幼儿的科学规范的性教育读物,让教师、家长多得到一些科学的指导,让幼儿多一条可以正确了解自己的途径。
(四)教育对象的年龄。国外一些性教育工作者认为,性教育应从儿童抓起,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国家都将性教育的时间已经或准备提前到幼儿阶段。我国性教育一般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在小学开设有健康课,基本上不会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幼儿园教育虽然也有让孩子分辨男性和女性的活动,但这种分辨仅限于外表,严格地说还不能称之为性教育。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存在观念较为陈旧落后、内容片面、教育对象年龄滞后、途径单一、方法刻板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就表现出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
首先是在对性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偏差。许多父母甚至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性教育就是性活动方面的教育,幼儿年龄还小,根本没有性,更不懂得性,所以没有必要进行性教育。这是对于性以及性教育的片面认识。性教育应该包括性的所有内容,如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而早期性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高德伟教授认为,人的性意识是从两三岁开始的,两三岁是青春期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不必担心孩子太小,不能接受。
最后是在性别差异教育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有的家长重男轻女,生了女孩以后把她当男孩来抚养;有的家长喜欢女孩,生了男孩却把他当作女孩子来抚养,这都有可能形成孩子错位的性别意识。因此,应该从幼儿起就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并接纳自己的性别,做愉快的男孩、女孩。
二、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幼儿性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