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高一年级地理学案(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一)班级姓名考号一、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课前预习1.(课本P38)什么是区位?2. (课本P38)简要说明水对城市的影响(一定要简洁)。
3. (课本P39)气候:城市大多分布在、的地区。
我国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只有、、位于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物产丰盈,,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国的、、等城市,都是在开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城市则是在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 (课本P40)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5. (课本P40)由于交通运输的需要,城市多分布在哪些地带?6. (课本P40)简要说明扬州、济宁等城市衰落的原因。
7. (课本P41)简要说明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本节知识要点: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河流、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经济、政治、历史。
2、区位的变化:当今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而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
3、有利的区位条件一般有: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地势平坦、矿产丰富、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优惠政策、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劳动力充足、科技发达等。
作答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4、常见城市区位举例:河流汇合处如宜宾、重庆、武汉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江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河口处如上海(长江)、广州(珠江)等铁矿如:攀枝花、包头、鞍山石油如: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阿伯丁煤矿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抚顺、开滦铁路枢纽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政治中心: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三、巩固训练1.武汉属于下列哪种区位类型A.河流水运的起点和终点B.两条河流的汇合处C.过河点位置D.河口位置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2019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共1学时1教学目标评论(0)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起源的条件和城市化的过程2、掌握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运用图表,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城市化过程2、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指标3、对本地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地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从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市人口这一人口城市化过程中,联系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城市带来的深刻变化,从而使学生受到“尊重民工、关爱民工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品德教育。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的责任感。
2学情分析评论(0)(一)思维特征:高中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知识背景:能够理解城市化过程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
(三)生活经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部分学生对生活的周围环境有深刻的亲身感受,能较好地把地理基本理论和原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3重点难点评论(0)重点:城市化含义及其当代城市化的特点难点:城市化的概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城市的发展评论(0)今天老师来调查一下户口,我们班是城里的同学举手?你们想不想去大城市生活啊?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
学生举手学生回答活动2【讲授】城市的起源评论(0)请同学们看课本31页,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看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看完后告诉我城市的出现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在人类社会的早起呢所有的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随着社会分工把农业和牧业分开,出现剩余的农产品人们就要进行交换,为了方便交换出现了集市,随着集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到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开以后集市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城市归纳城市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请同学们看课本31页,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看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看完后告诉我城市的出现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在人类社会的早起呢所有的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随着社会分工把农业和牧业分开,出现剩余的农产品人们就要进行交换,为了方便交换出现了集市,随着集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到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分开以后集市得到快速发展形成城市归纳城市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1)农业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牟定县第一初级中学高中天文教员张天堂一、教析剖析城市是人类寓居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入、最集中的区域,对城市相关内容的学习贯串整个高中天文必修教材的一直。
本单元主要论述城市构成和开展的时空特征以及与天文环境的关系。
本节城市的区位受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影响,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本节使先生对城市的开展变化有了一个理性的看法,为前面学习城市体系及城市的空间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剖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天文〞是天文学习的基本落脚点。
对高一年级的同窗,天文知识基础单薄,经过引导学习,逐渐培育学习经过火析,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理想生活、世界形势联络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思索、剖析、处置理想生活和消费中的效果,做到学致运用。
三、三维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要素〔各种自然天文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2〕能以某一城市为例剖析该城市构成的区位要素,以及在该城市开展进程中区位要素的变化。
2、进程与方法经过案例剖析看法影响城市的区位要素,以及影响城郊区位要素的变化,培育先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和探求,学会用开展的观念剖析事物开展的要素。
四、教学重难点影响城郊区位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影响区位开展变化。
五、教学方法探求讨论法、讲述法六、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室七、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热情引入图片导入,思索:景洪市开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而为什么勐养只开展成为一个小镇?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又是什么缘由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开展?先生剖析后总结:河流、地形、历史、交通、旅游等区位要素。
(二)教学环节中国和世界的众多的城市开展变化的有哪些区位要素?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城市的区位选择1、城郊区位的含义: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2、影响城市所占据的场所的要素有哪些,以及影响城市的区位选择的要素会不会变化呢?探求一:A 、B、 C三个村落谁有能够最先开展为城市?为什么?读图:读我国主要大城市散布图,思索大城市散布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先生思索]北京、哈尔宾、上海、武汉、重庆、宜宾、广州都在河流集合处主要的缘由是什么?[总结] ①一方面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②另一方面河流为交通运输提供方便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人员、货物的集散。
高一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一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一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一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鲁教版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二课时:城市体系【课程标准要求】标准活动建议l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l实地调查不同种类商品与其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设计思路】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各种概念名词,如:“中心地”、“城市体系”等。
学生对此较为陌生,而教材介绍得又很简略,因此在教学中投影大量的图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在“城市体系”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所在城市的商业网点的分布调查活动,降低理论学习的深度,加大地理学习生活化特征。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其具体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布局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镇)服务功能的差异;二是能应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原理,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节内容主要从空间的角度阐述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两大问题,即城市的区位选择和城市体系(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在区域中的核心地位,了解中心地理论。
2.借助实例,分析某一地区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2.教学难点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做一次商业网点服务范围的调查:1、调查家里人或周围邻居在购买下列物品时一般去城市的哪个商业中心或商业小区?食用盐、牙膏、香皂、衣服、高档化妆品、电视机、冰箱、计算机、钢琴等。
2019秋高中地理 第2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2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知道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城市的区位选择阅读教材P38至P4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区位的含义: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教材整理2 城市体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阅读教材P41至P4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与区域发展2.城市体系(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2)特征: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3)理论依据——中心地理论①特征:较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
②具体表现:具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正误判断:(1)我国的沿海地区城市众多,最主要是因为气候适宜,降水较多,物产丰富。
(2)一些旅游胜地逐渐发展演变为城市,说明了旅游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日渐重要。
(3)城市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服务范围的大小。
( )【提示】(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客观上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地带。
(2)√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科技、旅游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强。
(3)×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大小主要受城市的等级、规模和服务职能等因素影响,城市的规模小,其服务的范围不一定小。
[合作探究·攻重难]我国新疆的古城楼兰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 km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期西域36国之一,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3.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展示上海、北京、纽约、悉尼等中外著名城市风光图片。
(教师适当描述,吸引学生兴趣,调动求知欲)新课导入: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是建在那里?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分布密集,有的地方稀疏?又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38~4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城市的区位选择”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41~4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城市体系”,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42~4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
→步骤3:教师通过[例1]的解读,讲解知识“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步骤8: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42图2-2-9的解读,讲解知识“城市体系与中心地理论”。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
←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1.区位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间的空间联系。
2.自然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1)主要因素:包括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高一地理精品学案——2.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城市区位和城市体系第2课时城市体系⑴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R1 南京-R2 无锡-R3-R1 上海-R2 宁波-R3-R1 杭州-R2 上海-R3-R1 南京-R2 上海-R3【演练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 读下图“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关李军家购物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选择A中心地B.一定选择B中心地C.一般选择A中心地D.一般选择B中心地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据此回答2~3题。
2.关于该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 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C.书店位于书亭中央,其服务范围是书亭的6倍D.书店等级高,数量少;书亭等级低,数量多3.根据服务范围的理论,下列各点应布局书店的是()A.A点B.B.点C.C点D.D点下图是不同等级服务及其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从图中可知最高等级的服务是A.A B.B C.C D.D5.下列各项服务及其对应范围符合图示的是A.A—小学;C—中学;B—大学B.A—录像带出租屋;C—电影院;D—音乐厅C.D—豪华舞厅;C—中心商场;A—电影院D.A—中心医院;B—医院;C—医务所;D —诊所6.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 )①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②区域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③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的增长中心④每一个城市都有与之适应的服务范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7.早点铺与宾馆比较A.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B.宾馆门槛人口数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多C.宾馆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少D.早点铺门槛人口数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8.有关南京与常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京的服务范围比常州小 B.南京的职能种类比常州多C.南京等级高,不具有常州的一般职能 D.南京与常州的服务范围是相互独立的9.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苏州和无锡两个同级相邻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B.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镇江的服务范围小,这样的城市数目也小C.无锡、苏州主要面向乡村,制造业比较发达D.上海作为中心,它的辐射范围是整个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10.阅读某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分析我国下列大城市的职能与图示城市相符的是( )A.上海B.南京C.天津D.鞍山二、综合题11.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示意图”回答:(1)荷兰人在圩田上规划设计居民点是__________理论的成功运用典范。
[精品]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鲁教版必修二).doc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习目标:1•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导入新课:阅读分析图2-1-5 "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思考: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又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屮国和世界的众多的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状况如何?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1、城市区位的含义: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那么,影响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2、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学生思考]①为什么世界古文明发祥地都在河流沿岸;而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非常密集?②武汉、重庆、宜宾都设在河流汇合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总结]①一方面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再者河流为交通运输提供方便。
②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人员、货物的集散[教师提问]看课本图2-2-1 “巴黎市区的变化”思考:为何古代巴黎建在塞那河曲流处?学生回答............[总结]河流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因此一些古城外有护城河。
[教师提问]看课本图2-1-5 “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和图2-2-2 “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思考:①世界大多数城市分布在怎样纬度,怎样的地形?②请说说有那些因素对城市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回答……:总结]纬度:中低纬度地形:平原,沿海平原气候:适宜的气温,适度的降水[教师提问]那我国的包头、攀枝花、大庆、克拉玛依等没有地形、气候、河流优势,为什么会形成城市?学生回答……[老师讲解]①铁矿资源丰富②石油资源丰富[阅读]课文知识窗:重新崛起的城市——唐山:总结过度]经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质、气候、河流、矿产等。
鲁教版必修二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第二节《城市区位和城市体系》教学反思本节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在“城市的区位选择”后面增加了一个“活动”,即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工业基地,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问题:1、读图2-2-8,说出地形对兰州的城市形态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运用所学知识,试分析影响兰州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把这一整段内容打出来,是因为我发现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却被我忽略的问题。
说重要是因为整个鲁教版三本必修教材的正文里没有关于地形对聚落形态及交通线路影响方面的内容,而这又是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具体体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注意到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并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我想反思的第二点是关于“区位”的概念,新旧教材是相似的(其中括号内为旧教材的内容):区位是指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间的空间联系。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空间,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联系)。
这两句话或许并不难,但“区位”的概念非常重要,而学生往往不能准确理解,这诚然是一个矛盾。
虽然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将会不断深入,但这并不能成为淡化“区位”概念教学的理由。
如何将“区位”概念讲清楚、讲透彻、讲懂,还需要今后进一步讨论。
在这一轮教学中我同样不满意的还有关于“中心地理论”的教学。
现在再想一想,我觉得还是起初对于“中心地理论”的教学是我最满意的:从一个小岛开小店开始讲起,讲服务范围、门槛人口、中心地的数量、层级等,但这样花费的时间较多,而且门槛人口的概念已经不要求掌握。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讲“中心地理论”,我觉得也需要今后进一步讨论。
相对来说,这一节内容比较成熟、比较满意的内容是城市的区位选择,不过那个flash课件做于多年以前,有的内容需要进行调整了。
2019年地理鲁教版必修二优化课件:第二单元+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育精品.ppt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审答流程] (1)文字信息 甲所在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 港口服务业。 (2)图示信息
[答案] (1)D (2)D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分析 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的自然因素包括河流、气候、地形、矿 产资源等。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影响
原因
实例
河流
供水
城市需大量 城市常沿河分布 的生活用水
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 岸城市
河运起点和终点 货物在此集 运输
处易形成城市 聚、转运
赣州
自然因素
运输 河流
军事 防卫
影响 干支流汇合处 易形成城市 河口处易形成 大城市 过河点位置易 形成城市 河流弯曲度较 大处、河心岛 处建城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1.理解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分析 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发 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3.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 异。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 __社__会__经__济__环__境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 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 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 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时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 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地理必修ⅱ鲁教版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
地理必修ⅱ鲁教版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城市的区位选择主干知识1.自然因素(1)水:水对城市的选择十分重要,河流的_______和_______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另外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2)气候: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___适宜、_______适度的地方。
(3)地形、地质:城市的分布与地形、地质关系密切,_______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18世纪________以后,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城市。
2.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集散地客观上需要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______、_______等城市的兴衰。
〔2〕_____:首都、省会等地吸引人口分布。
〔3〕军事:军事中心促进______的发展与政治地位的提高。
〔4〕宗教:宗教中心会促进城市形成。
知识点【二】城市体系主干知识1、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它既是区域的______中心、______中心,又是区域的__________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中心地理论⑴概念:为周围居民提供______和______的场所。
⑵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_________形。
⑶中心地的等级: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___,职能种类___,数量____,距离____。
知识点【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主干知识1、一级中心:______——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不具备的职能,服务范围不仅覆盖整个区域,其影响还辐射到_____甚至_______。
2019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内容,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确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学会分析、评价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以某个城市为例分析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初步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热爱家乡的深切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区位与主要区位四、学情分析: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为:1.小组讨论法: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成果”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地图—了解事实—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各抒己见,互为促进,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对城市区位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学生通过汇报成果,完善并全面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合作能力的提高。
2.读书指导法: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早上好!我说课的题目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我将说课程序分为四部分:1.教材分析(背景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2.说教法3.说学法4.教学过程设计一、教材分析:1.背景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区位选择、城市体系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三部分,属于人文地理的范围,是在学习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目前城市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城市区位选择的研究,同时城市化速度飞速发展也加速了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
同时,本节内容又将为我们下面学习城市空间结构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理解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理解城市体系和中心地理论。
熟悉理解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及城市层次分布。
2 )过程与方法:能对某城市的形成所影响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能分析某地区的城市体系。
能对结合长三角对珠江三角洲、辽中南等地区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养成能独自读图分析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地理的情感3.教学重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4.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将中心地理论定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独立分析区域的能力发展,对城市体系知识将选择教师引导读图法,归纳总结法、列表法。
对于中心地理论比较抽象的问题我准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案冽教学法,对于难点区位因素的选择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列表教学法三、说学法: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城市体系将分别采用归纳总结法, 读图发现法,对中心 地理论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 里,而不建在那里?中国和世界的众多的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状况如何? 通过重重设问来导出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欲望,从而促进 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地理: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程标准]: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水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成的原因。
4.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重点、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选择因素――、图表分析法、案例法、资料分析2.城市体系的概念、等级及功能差异――-案例分析法、对比法。
一、城市区位选择:[创设情境]:介绍世界主要城市思考:一个城市为什么建立在这里,而不建立在那里?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分布密集,有的地方稀疏,又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资料分析]:1.武汉、宜宾地理位置图: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宜宾位于岷江与长江的处,都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2.上海位置图:3.巴黎:美丽的塞纳河风光。
法国的巴黎原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
4.许多古代的城市都选择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地形建城,又如: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思考]:1.就区位选择而言,武汉、上海、巴黎等在区位选择上有何共同点?2.它们在选择的位置上又有何不同点,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交流总结]:(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河流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河流功能供水运输军事防卫例1、分析ABC三地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资料]中国三大阶梯图与等降水线图[资料]兰州城市分布图。
[思考]:1.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2.从气候上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城市主要有哪些?3.兰州位于我国第几阶梯,降水量大约为多少,兰州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是什么?[总结]:气候和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对城市的影响:大部分城市分布在地区地形对城市的影响:世界城市在(地形)地区,原因是。
2019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2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共55张PPT语文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旅游 。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P (5)按图中展示的现状,请用字母P标注出乡镇中最有
可能再形成城市的地方。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什么是城市区位?
河流
地形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2、区位因素
矿产资源
交通运输
社会经济因素 军事、宗教、政治
科技、旅游
微课视频学习
微课学习检测
1.判断下列城市形成和发展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克拉玛依 格尔木(青海省) 硅谷(美国旧金山) 桂林 耶路撒冷(以色列) 华盛顿(美国) 攀枝花 巴西利亚(巴西)
矿产资源 交通 科技 旅游
宗教圣地 政治中心 矿产资源 政治中心
微课学习检测
2.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减弱
4.下列关于城市区位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C)。
A.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 B.有些因素如交通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 C. 科技、旅游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新的重要因素 D.军事对城市群区位的影响始终很大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居民点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区位优势
3.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 (第三阶梯)。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也多分布 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沿湖、沿河地区。
第一阶梯
原因: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也便于 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对外联系方便。
高原、山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麓的低地或河谷地带。
因开采煤矿而兴起的城市: 伯明翰(英国)、 匹兹堡(美国)、 库兹巴斯(俄罗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内容,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学会分析、评价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以某个城市为例分析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初步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热爱家乡的深切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区位与主要区位
四、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为:
1.小组讨论法: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成果”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地图—了解事实—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各抒己见,互为促进,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对城市区位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学生通过汇报成果,完善并全面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合作能力的提高。
2.读书指导法: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3.讲解法。
(2)教学手段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本节课“读图合作探究”的特点,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容量大的特点,提高图示效果,提高学生对地图及空间位置的认识,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更深入的
思考。
多媒体图片有: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政区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中国铁路与交通枢纽图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的区位因素,初步把握区位因素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导学案的整理。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1 / 11
九、板书设计:
十、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识记一些特殊区位的城市,熟悉世界政区、气候、中国地形、中国城市分布、中国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等地图,为学生进行其它相关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对于城市区位的分析,单靠本节课的学习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为学生精选一些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学会知识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