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权力基础 4.权力基础 5.控制力量 5.控制力量 6.组织型态 6.组织型态 7.产生原因 7.产生原因
合法的权威 法令规章、 法令规章、奖惩 垂直的 设计而产生
一、组织的意义
(六)非正式组织的「正」功能:
1.维护团体所抱持的文化价值。 2.提供人员以社会满足感。 3.有效沟通。 4.社会控制的作用。 5.高度的伸缩性。 6.非正式组织可分担正式组织主管人员领导责任。
二、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
(三)行政管理学说
1.代表人物为法国费尧Fayol,被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以组织中上阶层管理工作为研究重心,将矿业管理分五种: 组织、协调、领导、控制、计划,十四项管理原则(下页)。 2.美国学者古立克Gulick及尤伟克Urwick 编《行政科学论文集》 提出「POSDCORB」行政管理七大要项: (1)P是计划(Planning) (2)O是组织(Organizing) (3)S是用人(Staffing) ) (4)D是指挥(Directing) (5)CO是协调(Coordinating) (6)R是报告(Reporting) (7)B是预算(Budgeting)
二、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
(一)政治行政二分理论
1.Wilson 1887 《行政的研究》提出「政治与行政分立」。 2.行政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政府可适当而成功地做哪些事? 政府如何以最大效率及最小成本做好这些适当的事情? 3.Goodnow 1900 提出「政治」是指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示, 「行政」则是指政策或国家意志的执行,二者功能不同。 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影响力虽日渐丧失,但确立四项论证: (1)政府是由政治与行政两个不同的过程所构成。 (2)行政可以成为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一门科学。 (3)行政的科学研究可以找出类似于物理学的普遍原则。 (4)应用行政原则可以增进政府管理的效率与经济。
一、组织的意义
(七)非正式组织的「反」功能:
1.反对改变(resistance to change) 2.角色冲突(role conflict) 3.传播谣言(rumor) 4.顺适(conformity) 5.徇私不公(patronage)
行政学(组织)理论的发展
传统理论
修正理论
整合理论 当代近期理论
行政学说发展
行政学(组织)理论的发展(课本第25-26页)
一、效率观念与传统(古典)理论(1887年~1930年) 效率观念与传统(古典)理论(1887年~1930年 (1887 二、人性观念与修正(新古典)理论(1930年~1960年) 人性观念与修正(新古典)理论(1930年~1960年 (1930 三、动态观念与整合(系统)理论(1960年至今) 动态观念与整合(系统)理论(1960年至今) (1960年至今 四、追求专业的当代(后系统)理论(1970年至今) 追求专业的当代(后系统)理论(1970年至今) (1970年至今 (此种分期模式,偏重组织理论的阶段性发展) 此种分期模式,偏重组织理论的阶段性发展)
4.心态(psychological):一种团体意识。
一、组织的意义
(三)March & Simon 归纳组织七项特质:
1.有目的性的人类集合体。 2.属次级的社会运作关系。 3.追求专门而有限的目标。 4.成员彼此持续合作行动。 5.被整合在社会系统之中。 6.提供各种的产品或服务。 7.赖与环境交换资源维生。
三、修正时期的组织理论
(一)修正理论产生背景与行为科学的意义
1.传统社会组织现象的研究,都是从法律、制度、组织结构等静 态面向着手,很少触及人员的心理与行为面的动态分析。 2. 行政学者赛蒙Simon对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的看法: 1.传统行政学研究不够科学,虽试图建立行政原则(principles), 但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行政谚语」(administrative proverbs)。 2.应区分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并以此来区分行政与政策。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都以事实问题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4.建立科学原则,必先发展概念工具(conceptual tools)。 5.重视以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发现,去研究行政行为。
三、修正时期的组织理论
(三)动态平衡理论
巴纳德Barnard出版《主管人员的职能》一书(1938)提出: 1.互动体系论:组织是人群间互动关系所组成的系统,成员有: (1)共同目标;(2)贡献心力的意愿;(3)相互沟通能力。 2.非正式组织:无意识、不定型、自然结合,赋予组织活力。 3.贡献与满足的平衡:诱因不能只靠物质,更要重视非物质。 4.权威的接受论:接受程度依下列四条件而有所不同: (1)受命者确已了解;(2)合于组织的目标;(3)不违背受命者 的利益;(4)受命者有能力加以执行。 5.沟通问题:主管人员应建立有效沟通管道,增加合作意识。 6.主管的职能:主管犹如身体神经系统,为正式组织之关键, Biblioteka Baidu能有二:(1)建立一套沟通系统、(2)积极取得必须的努力。
二、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
(五)官僚型模(科层体制、机关组织体系)学说
以德国学者韦伯Weber为代表。他认为「理想型」的官僚制 度乃建立在正当合理(Legitimacy)权威之上。权威来源依 历史发展分三阶段:传统(世袭)权威、超人(魅力)权 威、3.合法(理性)权威。科层体制(bureaucracy)特征: 1.组织活动应有常态分工,成员各具固定职责。 2.依据层级原则建立职务彼此关系,部属服从上级监督。 3.上司职务权威仅限正式职责,部属不受非正式职责的命令。 4.组织运作依据完善的规章行事,并用规章解决特定问题。 5.办事原则是「无人情化」(impersonality)的对事不对人。 6.以客观专业资格来甄选及任用成员,年资升迁及终生保障。 「官僚模式」常遭批评:无效率、结构僵化、抗拒变革等。
正式组织的副产品。人在组织中产生交互行为,彼 此间有了解与认同,这些关系自然而然使人员结 合成团体。例如「六同」关系,包括:同学、同 乡、同宗、同好、同事、同个性。特性如下: 1.顺乎自然 6.以影响力来领导 2.交互行为 7.团体压力 3.感情移入 8.附着力及统一力 4.社会距离 9.成员的重迭性 5.民主指向
三、修正时期的组织理论
(二)霍桑实验及其理论(1927-1932)
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为研究工厂照明对产量的影响; 邀请Mayo、Roethlisberger 等学者加入此项研究计划,并因而 开创「人群关系」(Human Relations)学派,主要论点有四: 1.人格尊重:在「继电器装配试验室实验」中,发现工人态度与 情绪改变,才是增加产量原因,而非灯光强弱或奖金分红。 2.参与及情绪的发泄:在「面谈计划」中,工人觉得被重视且有 参与感,减少紧张与不满情绪,进而心理满足,士气提高。 3.小团体及约束力:在「接线工作室的观察实验」中,发现员工 行为除受正式组织法令规章限制外,也受非正式组织约束。 4.社会平衡与士气:在第一项实验中, 员工的士气高低,乃是 个人与其服务机关之间的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
传统理论的重要原则及缺失
(一)科学管理五大原则:系统化、计划化、协调化、 效率化、标准化。 (二)缺失及补救: 1.过分强调「机械」效率观念,抹煞人性尊严。 2.过分着重组织的静态面,忽视组织的动态面。 3.将机关组织视为「封闭系统」,忽视外在环境。 4.对人类行为做不切实际的假设,误解人性好逸恶劳。 5.凭个人的知识、经验及有限观察所立下的原理原则, 视野难免有限且主观太深,无法放诸四海而皆准。
二、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
(二)管理技术(科学管理)学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泰勒Taylor,素有「科学管理之父」尊称。 1.1895年第一篇「论件计酬制」的文章深受工业界人士注意。 2. 1903年第二篇「工厂管理」,提出钢铁工厂的几点管理原则: (1)良好管理,目标在追求较高工资与较低成本。 (2)管理阶层应以科学方法,建立生产的标准作业程序(SOP)。 (3)工作人员位置与原料选择,均需以科学方法为之。 (4)工作人员应给予训练以改进技能,俾能获致标准产量。 (5)管理阶层与员工间应有密切而良好的合作。 3. 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四项方法: (1)科学管理代替经验法则 (2)科学方法甄选工人并训练发展 (3)应诚心与工人合作 (4)管理阶层与工人相等的分工与责任
一、组织的意义
(四)Morgan 归纳组织八种意象(images):
1.机器。 3.大脑。 5.政治体系。 7.流动与转变。
2.生物有机体。 4.文化系络。 6.心灵囚笼。 8.宰制工具。
其它常见组织隐喻(metaphors):
金字塔、变形虫、渔网、恐龙、大象与跳蚤等。
一、组织的意义
(五)非正式组织(informal organization)
组织意义与组织理论类型
章节安排
1 2
组织的意义 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 修正时期的组织理论 整合时期的组织理论 当代新兴的组织理论
3 4 5
一、组织的意义
(一)何谓组织(organization)? 中文:将丝麻制成布帛,从原料到成品。 英文:器官化,从部分到整体的功能化。 (二)组织的四种不同观点 1.静态(static):结构的层级节制与部门分工。 2.动态(dynamic):成员的交互行为。 3.生态(organic):有机的生命体。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比较
项目
1.主要目标 1.主要目标 2.结构基础 2.结构基础 3.沟通基础 3.沟通基础
正式组织
组织的、 组织的、整体的 职务或职位角色的 职位间的正式关系
非正式组织
个人的 个别角色的 近似的原因:职业上、 近似的原因:职业上、 任务上、 任务上、社会上或 形式上的 专家或认同的权威 道德与行为规范、 道德与行为规范、 影响力 平行的、 平行的、侧面的 自然而产生
三、修正时期的组织理论
(四)理性决策理论
赛蒙Simon 《行政行为》一书强调决策理论是研究的新工具: 1.传统的行政学只注意「执行」,而忽略执行前的「决定」。 2.组织目标的达成,是由组织的最低层与最高层配合的结果。 3.真正要了解组织就必须对组织中每一个人做什么决定,与其 做决定时受到何种影响加以研究才行,不能只限描述结构。 4.决定效率程度,就看行政组织中每一个人决策的理性程度。 5.行政活动是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某种工作的活动,决策 活动包括:(1)情报活动、(2)设计活动、(3)抉择活动。 Simon 认为「最适的决策」只是理想,不能获致时,则退而求 「满意的决策」,因为组织成员理性(时间、信息、资源) 有限,无法广博,通常是「行政人」,而非「经济人」。
Fayol费尧十四项管理原则 Fayol费尧十四项管理原则
1.专业分工原则 2.指挥统一原则 3.层级锁链原则 4.权力集中原则 5.权责相当原则 6.纪律严明 7.目标一致 8.组织至上 9.酬劳合理 10.行事有秩 11.公平公正 12.积极进取 13.人事安定 14.团队精神
二、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
三、修正时期的组织理论
(五)需要层次(Hierarchy of Needs)理论(课本第62页)
马师娄Maslow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先要满足人类的生理 需要,他们还会追求更高的心理需要。如下图所示:
成就的需要 10%
尊榮的需要 40% 社會的需要 50% 安全的需要 70% 生理的需要 80%
(四)动态管理学说
以美国学者傅丽德Follett为代表,着重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 以及集体工作时的情感反应,主要学说内容有四: 1.团体额外价值论:团体生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而影响 到团体中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动。 2.团体中之冲突与调和:不能妥协或斗争,应整合双赢之道。 3.协调的原则:直接交涉、早期原则、互惠原则、连续原则。 4.对权威的看法: (1)情势法则(law of the situation):因情势需要,才发号命令。 (2)最后决定(final decision):真正权力,乃许多小权力的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