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一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科学实验报告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5篇

科学实验报告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1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下。

老师拿来三个盒子,她给我们介绍里面的东西,里面有三个空塑料小瓶子,还有捣蒜时用的捣棒、扣子、茶杯、夹子、冰糕棍等等。

老师还告诉我们染色工艺有许多种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扎染和夹染。

老师拿出三袋颜料,分别是红、黄、蓝,她拿出小勺子挖了两勺放在小瓶子里,又倒了两厘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们先试了试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张纸或是一块布折三折,像一个扇子样,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在两边扎一下,中间扎一下,然后再染色。

出来的形状是条条形的,非常美丽。

我们又试了夹染,这时冰糕棍或者扣子就派上用场了,夹染就是用夹子把扣子或者冰糕棍夹起来。

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颜料,只能滴那么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

滴完后,让颜料在纸上或布上蔓延出来,再把用夹子夹着的冰糕棍、扣子去掉,打开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做出来的手绢上面印有扣子的形状,非常漂亮。

然后,我还染了一个商标牌,因为商标牌没法折,所以我是用夹染制作的。

最后,老师送给我了一个小手绢,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手绢,因为这个小手绢里的颜色非常丰富饱满。

这次的活动真有意义!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科学实验报告3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实验3实验报告(一)

实验3实验报告(一)

实验3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该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实验3的实验过程、设计以及结果分析。

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实验方法的使用,并利用该方法分析特定实验数据,以了解实验结论。

本文将按照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讨论。

正文:一、实验设计与目的1. 确定实验目的2. 设计实验的基本步骤3. 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工具4. 搭建实验装置并检查实验条件5. 计划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量控制措施二、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1. 详细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2.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3. 分析观察结果并解释可能的原因4. 讨论实验步骤中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5. 对实验步骤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建议三、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收集实验数据并整理成表格或图形2. 描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过程3.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像展示4. 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解释5. 讨论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四、误差分析和评估1.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2. 分析误差来源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 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4. 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以减小误差5. 总结误差评估结果并对实验可行性进行讨论五、结论与展望1. 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发现2. 确定实验目标是否达到,并对实验原理进行验证3. 讨论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实际应用的前景4. 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方法5.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对未来实验的展望和建议总结:通过本实验报告的详细介绍和分析,我们全面了解了实验3的设计和操作步骤,以及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和结论。

在本实验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实验结果的意义和潜在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该实验,我们不仅获得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改进的思路。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21.测量同一温度下,正向电压随正向电流的变化关系,绘制伏安特性曲线;2.在同一恒定正向电流条件下,测绘 PN 结正向压降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确定其灵敏度,估算被测 PN 结材 料的禁带宽度;3.计算玻耳兹曼常数。

DH -PN -2型PN 结正向特性综合实验仪, DH -SJ 温度传感器实验装置, 加热炉, PN 结传感器, Pt100传感器,四芯连接线等。

一、 PN 结的正向特性理想情况下, PN 结的正向电流随正向压降按指数规律变化。

其正向电流I 和正向压降 V 存在如下近关F F系式:I = I exp(| qV F )| (1)其中 q 为电子电荷; k 为玻耳兹曼常数; T 为绝对温度; I 为反向饱和电流,它是一个和PN 结材料的禁 带宽度以及温度有关的系数,可以证明:( qV )其中 C 是与结面积、掺质浓度等有关的常数, r 也是常数(r 的数值取决于少数载流子迁移率对温度的关 系,通常取 r=3.4);V g(0)为绝对零度时 PN 结材料的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势差,对应的qV g(0) 即为禁带宽度。

将(2)式代入(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k C )1 n1 ( k C ) 其中方程(3)就是 PN 结正向压降作为电流和温度函数的表达式,它是 PN 结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方程。

令 I = F常数,则正向压降只随温度而变化,但是在方程(3)中还包含非线性顶 V 。

下面来分析一下 V 项所引起的n1 n1非线性误差。

设温度由 T 1 变为 T 时,正向电压由 V F1 变为 V F ,由(3)式可得T kT ( T )r V = V - (V - V ) - ln | |F g (0) g (0) F1T q (T )1 1V 应取如下形式 F= V + F1 (T - T ) q V ?V TF 1 等于 T 1温度时的? T F值。

由(3)式求导,并变换可得到按理想的线性温度响应, V 理想 V = - ln T rn1 q kT ln T r = V +V V(4)(5)(3)kT FSF1 T 1V = V - | ln |T ,1 g(0) (q I )FV = V - | ln |T - F g (0) (q I ) I = CT r exp | - g (0) | (2) S( kT )F S ( kT )k kT ( T )r所以V V - V k T T q1V 理想 = V F1 + (|(- V g (0)T - V F1 - q kr ))| (T - 1T ) 1(6)= V - (V - V ) -(T - T )r g (0) g (0) F1 T q 11(7)由理想线性温度响应(7)式和实际响应(4)式相比较,可得实际响应对线性的理论偏差为:A V = V 理想 - V = - (T - T )r + ln | | 1(8)设 T 1=300K ,T=310K ,取 r=3.4,由(8)式可得△V=0.048mV ,而相应的 V F 的改变量约为 20mV 以上,相 比之下误差△V 很小。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定量分析,了解温度、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适量的待分解物质样品,记录其初始质量。

2. 设备设置:使用热重分析仪(TGA)进行实验,设定升温程序为从室温升至800℃,升温速率为10℃/分钟。

3. 实验操作:将样品置于坩埚中,开启TGA设备,记录质量变化数据。

4.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收集TGA曲线图,记录各个阶段的质量损失和残留物情况。

实验结果:1. TGA曲线显示,在200℃时,样品开始有轻微的质量损失,推测为水分的蒸发。

2. 当温度升至400℃时,样品质量迅速下降,表明发生了明显的热分解反应。

3. 在600℃时,质量损失趋于稳定,此时残留物质量约为初始样品的30%。

4.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添加特定催化剂后,热分解起始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讨论:1. 实验观察到的初步质量损失与预期的水分蒸发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

2. 热分解阶段的质量快速下降表明样品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

3. 残留物的组成分析表明,分解产物主要包括氧化物和其他无机盐类。

4. 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改变了反应动力学,这可能与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模拟并分析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

通过TGA分析,我们确定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分解产物,同时发现催化剂的使用对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索不同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下的分解行为,以优化工业生产过程。

实验报告一_8

实验报告一_8

成19日19日1.掌握如何在项目中建立任务2.掌握如何输入任务的工期3.掌握如何调整任务的层次4.掌握如何设定任务之间的关联性5.确定项目的各项工作、阶段目标或总体目标;6.在Project软件中输入项目的总体信息、如项目名称、起止日期等;7.输入工作数据、建立工作数据库;8.编制基本日历;9.调整项目相应的参数, 观察对项目总工期和总成本的影响。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任务分解以具体的项目实例进行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过程进行任务分解。

2.创建新项目(1)单击“新建”按钮。

“新键”按钮可能暂时被隐藏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显示所有按钮, 它可能不会显示出来。

单击“其他按钮”按钮 , 然后单击“新建”按钮。

或者单击“文件”。

(2)在“项目信息”对话框中为项目键入或选择一个开始或结束日期, 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单击“项目”, 选择“项目信息”。

(3)单击“保存”按钮。

在“文件名称”对话框中, 键入项目的名称, 然后单击“保存”按钮。

若想随时改变项目信息, 只需单击“项目”菜单中的“项目信息”命令。

3.设定任务工期输入完任务名称后, 接着便是估计并输入此任务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而在输入时, Project 2003提供许多弹性的功能让我们输入工期, 这些方式包括了:(1)直接估计并在〔工期〕栏中输入数据资料(2)天=里程碑(3)利用〔周期性任务〕方式输入任务工期(4)利用〔任务信息〕功能来设定条件(5)以〔任务分隔〕进行更弹性设定可以修改项目日历, 以反映项目中每个人的工作时间。

可以指定非工作时间, 例如周末和晚上的时间以及一些特定的休息日, 如节假日等。

单击“视图”菜单中的“甘特图”命令。

单击“工具”菜单中的“修改工作时间”命令。

右击甘特图, 单击“甘特图向导”点击下一步, 选择“关键路径”选项。

点击完成, 单击“开始设置格式”。

格式设置完成。

得到红色的路径为“关键路径”。

萃取实验报告(一)

萃取实验报告(一)

萃取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报告记录了萃取实验的详细过程和结果。

萃取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分离技术。

在该实验中,我们通过液液萃取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旨在通过不同溶剂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调整,实现目标物质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本报告将依次阐述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正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不同溶剂的选择原则和操作条件的调节方法;3. 实现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和纯化;4. 研究实验操作对分离效果的影响;5.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经验。

二、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2. 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3.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萃取次数和每次萃取的操作步骤;4. 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加热、搅拌、分液等步骤;5.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三、实验结果1. 分析目标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2. 观察不同萃取次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3.记录重复实验的结果并进行比较;4.分析实验数据,计算萃取效率和纯化率;5. 将实验结果呈现为表格、图表或文字描述。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1.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不同溶剂对目标物质的萃取能力;2. 分析不同萃取次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3. 评估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和优化空间;4. 总结萃取实验的优点和局限性;5. 对未来实验的改进提出建议。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不同溶剂和操作条件,实现了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和纯化。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次数、溶剂选择和操作精细度都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然而,本实验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操作过程中的溶剂损失和萃取效率的限制等。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提高分离效果和纯化率。

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1)

第一步:晶种合成一:实验原料硅粉(250目)、0.5mol/l NaOH、NaOH(AR)、25% NH4OH 、pH=12去离子水二:原料的配制pH=12去离子水:配出NaOH:NH4OH=10:1的溶液调节200ml去离子水pH 到12 (PH试纸测量)三:实验仪器恒温(二甲基硅油)加热磁力搅拌器、500ml四口烧瓶、温度计、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冷凝管、铁架台、PH试纸。

四:实验记录SiO2含量11.32% 氧化钠含量0.4865% 粒径 5.13nm PH=11(试纸测量)SiO2含量9.58% 氧化钠含量0.4834% 粒径 3.78 nm PH=10 (试纸测量)粒径的增长一、实验原料硅粉(250目)、0.5mol/l NaOH、NaOH(AR)、pH=12的晶种1.2%二、实验原料的配制pH=12的晶种1.2%:(1)分别向12.35%和9.54%SiO2溶液中加入232.3g和243.25g去离子水,稀释至1.2%(通过质量守恒法计算得)2)质量减差法测含量得:稀释后:2号 1.49% 3号1.49%(3)调节PH值至PH=12。

用NaOH的饱和溶液。

三、实验仪器恒温(二甲基硅油)加热磁力搅拌器、500ml四口烧瓶、温度计、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冷凝管、铁架台。

四、实验数据记录一号晶种102102增长后二号晶种102103增长后SiO2含量7.376% 氧化钠含量0.623% 粒径 3.13nm PH=1110月25号制备晶种10250210250310月30粒径增长102502增长后硅粉102503增长后硅粉11月3号制备晶种110302晶种2:11月4号晶种增长110401 晶种102502增长后11.58 剩余硅粉2.5g110402 晶种110302增长后11.75 剩余硅粉14.31g。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实验性空气栓塞实验时间:成绩:实验目的:了解空气栓塞对机体的影响实验材料:家兔,20ml注射器及针头,解剖刀,剪,镊子,面盒,浸有二甲苯的棉球若干等实验方法(简要说明):1.先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及瞳孔大小等。

2.用浸有二甲苯的棉球涂擦一侧耳廓,使局部血管扩张,便于穿刺注射。

3.用注射器经耳缘静脉注入空气10~15ml,记录时间,并注意观察家兔的表现。

4.待家兔死之后剖创胸并剪开心包,观察左、右心有无泡沫状血液,在胸腔内注入水使之淹没心脏,先后剪开左、右心室,观察有无空气泡逸出。

实验结果(报告的主要部分):1. 注射空气后家兔的表现:开始活动增多,呼吸频率加快→继而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接着全身抽搐→死亡。

2. 剖胸后心腔内的改变:右心房内有泡沫状血液,剪开右心房后有气泡逸出。

讨论与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实验结果中所能验证的概念、理论,作出简明的概括和总结):注射的空气进入耳缘静脉以后,迅速到达右心,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将空气和血液搅拌成大量的泡沫血,当心肌收缩时可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使血液不能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机体缺氧→活动增多(烦燥),呼吸加深加快予以代偿→由于是泡沫血→缺氧继续存在→活动减弱,嘴唇发绀,最终致死。

观察病变(2~4种)实验名称:慢性肝、肺淤血及肝脂肪变性的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掌握的淤血,脂肪变性的形态变化。

实验器材:显微镜,切片等。

实验时间:成绩:观察内容(切片名称):①慢性肺淤血切片②慢性肝淤血切片③肝脂肪变性切片观察结果:①慢性肺淤血:⑴低倍镜下肺组织的肺泡松实不一,肺泡壁多,许多肺泡腔内见有均匀一致的淡红色的物质(即水肿液)及少许红细胞。

⑵高倍镜下肺泡壁血管充血,有的血管壁增厚,肺泡壁纤维组织丧生,肺泡腔内除有红细胞外,还有许多散在或成堆的吞噬细胞,这些细胞胞浆内充满了棕褐色的颗粒(含铁血黄素),此即所谓的“心力衰竭细胞”,肺泡壁上也可见到散在的“心衰细胞”。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3篇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3篇

实验报告范文(通用1)实验名称:甲醇水溶液粘度的测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粘度的测量方法和粘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甲醇水溶液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当两层液体隔有无限小距离,外层静止不动而内层沿着内壁缓慢流动时,内层流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随高度而不同,最靠近内壁时速度最小,离内壁越远而速度越大,因此液体内部各层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这种相对运动为内摩擦力,内部层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内部之间的不规则活动所引起。

液体粘度的大小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有关。

实验仪器:粘度计、甲醇、蒸馏水、容量瓶、移液管、计时器、温度计、实验台等。

实验步骤:1. 用甲醇和蒸馏水配制出5%、10%、15%、20%、25%五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

2. 将各种浓度的溶液分别取一定的量,称重记录质量。

3. 将溶液倒入粘度计中,注意勾兑均匀。

4. 将粘度计放置于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为25℃,20分钟后进行测量。

5. 用移液管用力吹两下,将移液管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将粘度计倾斜成一定的角度,记录滑球上升的时间。

6. 对每种浓度的溶液分别进行5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

实验结果:浓度/% 时间/s5 11.1310 8.3215 6.7320 5.8925 4.96数据处理:1. 利用测量数据绘制出甲醇水溶液浓度与粘度的曲线。

2. 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出甲醇水溶液的相对粘度和黏度,并绘制出相对粘度和黏度随浓度的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由实验结果可知,甲醇水溶液随着浓度的增加,其粘度不断降低。

此外,相对粘度和黏度也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些结果说明甲醇水溶液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浓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为甲醇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实验一_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_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前言】1、实验目的①了解一些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力求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培养学生在从事科研与生产活动中绿色、环保理念。

②掌握用微型合成装置合成、提纯二茂铁的操作技术。

③学会通过熔点的测定、红外光谱等手段来分析鉴定二茂铁。

2、意义由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航天及军事工业上的应用,因而发达国家发展迅速。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二茂铁,但生产和衍生物的开发应用方面均较落后,年产量约2kt,而国内年需求量约为7.5kt,产不足需。

随着二茂铁在石油、石油切割气、汽油、柴油等方面的应用,二茂铁的特殊作用逐渐被国人所认识,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

另外,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不断发展,C5来源也不断增加,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制备二茂铁,进而开发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利用途径,对于合理利用石油化工的C5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推动金属有机化工产品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应用开发在国内将会有一个突破性进展,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3、文献综述与总结二茂铁(FcH)又名双环戊二烯基铁,学名二环戊二烯基铁,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它是由两个环戊二烯基阴离子和一个二价铁阳离子组成的具有夹心形状的化合物(见图),其分子式为(C5H5)2Fe。

二茂铁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汽油、二氯甲烷、苯等常用有机溶剂,溶于浓硫酸,在沸腾的烧碱和盐酸溶液中不溶解、不分解;二茂铁具有高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二茂铁具有芳香性,100℃以上能升华,不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易发生取代反应;此外二茂铁还有低毒性,在溶液中两个环可以自由旋转等特点。

正是基于二茂铁的这种稳定性、芳香性、低毒、亲油性、富电性、氧化还原性和易取代等特点,使得自二茂铁出现以来就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兴趣,对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和应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注:制作的文章附后)
实验步骤
一.制作邀请函。
1.编辑邀请函内容。
2.添加水印背景。选择水印图片,选定“图片水印”,插入图片。
3.邮件合并。1)选择命令。单击“工具”/“信函与邮件”/“邮件合并”命令。2)选择“信函“文档类型。
二.制作长文档范文。
1.编辑一篇长文档。
2.利用内置样式快速格式化文档。
2、制作长文档范文。(1)利用内置样式快速格式化文档(2)自定义样式(3)使用交叉引用(4)制作目录(5)插入脚注和尾注(6)使用批注和修订
3、进行图文混排。(1)版面设置:使用“字体”,“段落”等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以及段落的对齐、间距、行距等(2)图文混排:插入“剪辑库”中的剪贴画或图片,插入来自另一文件的图片,插入扫描图片、插入下载图片、插入“艺术字”图形等对象,更改图片或图形对象的环绕方式,设置图片与文字的位置关系(3)设置背景、边框、底纹、分栏、首字下沉(4)设置页眉和页脚(5)设置打印参数
3.设置新置样式。
4.使用交叉引用。1)确定插入点;2)选择引用内容;3)建立引用;4)测试引用。
5.制作目录。(使用大纲级别创建目录)
1)选定文本。
2)设置大纲级别。选择与选定标题的大纲级别。
3)定位并选择命令。将光标定位到要生成目录的位置(文档的开头),单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命令。
出现的问题:在生成目录的时候会出现整片文档都成为目录的内容。
解决:大纲的级别设定要选定好。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页
实验项目
名称
实验一:Word高级应用
实验
目的及要求
要求:通过制作邀请函和长文档范本,以及制作一篇图文混排的文章,掌握Word的使用方法。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班级姓名(一)粗称教师提供的试剂瓶重量1.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2.仪器和材料:托盘天平,砝码,印有号码的试剂瓶,称量纸3.实验步骤(1)检查天平是否正常,天平调零。

(2)从教师处领取一个印有号码的试剂瓶,用镊子夹取称量纸一张,放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

(3)将试剂瓶放在托盘上称量,记下砝码的数据和游码的数据。

(4)称量完毕,将天平还原。

(5)将称量结果记录在实验本上,并报告实验指导老师,核对称量结果。

4.数据处理(1)试剂瓶号码:;(2)砝码的读数:克;(3)游码的读数:克;(4)试剂瓶的质量:克;(二)准确称量0.5000g氯化钠1.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掌握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2.仪器和材料仪器:电子天平,材料:氯化钠,称量纸,药勺3.实验步骤(1)检查天平是否正常,天平调零。

(2)用镊子夹取一张称量纸放在天平秤盘中称量,再用药匙取出氯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直到预期质量,关闭天平侧门,等读数稳定后读数。

(3)取多的氯化钠放在指定容器中。

(4)称量完毕,记下数据,用毛刷刷掉洒落在天平中的氯化钠,关闭天平侧门,天平调零。

(5)将称量的结果记录在实验本上,并报告实验指导老师,核对称量结果,误差不能超过+0.0005g。

4.数据处理(1)天平型号:;(2)称量纸的质量:克;(3)(称量纸+氯化钠)的质量:克;(4)氯化钠的质量:克;(三)从滴瓶中取用试剂1.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使用滴瓶的方法,滴管不伸进试管中,滴管不碰到试管口。

2.仪器和药品仪器:滴瓶,小试管药品:蒸馏水3.实验步骤从滴瓶中吸取蒸馏水,滴加到小试管中去。

(四)从试剂瓶中取用液体试剂1.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从试剂瓶中倾倒液体。

2.仪器和药品仪器:细口试剂瓶,小烧杯,小试管,玻棒药品:蒸馏水3.实验步骤(1)从细口试剂瓶中倾倒蒸馏水至小试管中,蒸馏水应沿着洁净的试管壁流入试管。

(2)从细口试剂瓶中倾倒蒸馏水至小烧杯中,蒸馏水应沿着洁净的玻璃棒注入烧杯。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1)
学号:20135101245 姓名:张文杰一、程序的目的
用GoldWave软件处理音频中的噪音,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频处理手段
二、运行环境
GoldWave平台
三、实验步骤
1:打开GoldWave软件
2:将要处理的音频用GoldWave软件打开(这里以老师给的自己录制音频运筹学微课为例),放大整段音频的幅度,选定需要处理的区域(设置开始标记设置结束标记)。

3:复制该段选中的音频(目的是进行噪音采样),全选整个音频,点击效果滤波器降噪使用粘贴板确定
4:另存为.wav文件就完成了降噪处理。

四、运行结果
降噪处理前:
降噪处理后:
五、实验总结
本节实验通过学习GoldWave软件学会了将音频去除噪音的技能,加深了对音频去噪的了解。

由于第一次实践,对软件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通过以后的自学,肯定能够熟运用。

实验一线性表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性表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一_线性表操作_实验报告实验一:线性表操作一、实验目的1.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

3.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线性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数据结构,它包含零个或多个数据元素,相邻元素之间有前后关系。

线性表具有以下特点:1.元素之间一对一的顺序关系。

2.除第一个元素外,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前驱。

3.除最后一个元素外,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直接后继。

常见的线性表有数组、链表等。

本实验主要针对链表进行操作。

三、实验步骤1.创建链表:首先创建一个链表,并给链表添加若干个节点。

节点包括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存储数据,指针域指向下一个节点。

2.插入节点:在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的节点,可以选择在链表的头部、尾部或中间插入。

3.删除节点:删除链表中的一个指定节点。

4.查找节点:在链表中查找一个指定数据的节点,并返回该节点的位置。

5.遍历链表:从头节点开始,依次访问每个节点的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创建链表结果:我们成功地创建了一个链表,每个节点都有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存储数据,指针域指向下一个节点。

2.插入节点结果:我们成功地在链表的头部、尾部和中间插入了新的节点。

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1),因为我们只需要修改指针域即可。

3.删除节点结果:我们成功地删除了链表中的一个指定节点。

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我们可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才能找到要删除的节点。

4.查找节点结果:我们成功地在链表中查找了一个指定数据的节点,并返回了该节点的位置。

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我们可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才能找到要查找的节点。

5.遍历链表结果:我们成功地遍历了整个链表,并访问了每个节点的数据。

遍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为我们可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

信息论实验报告实验1

信息论实验报告实验1

信息论实验报告一实验一1、实验内容(1)英文信源由26个英文字母和1个空格组成,假定字符从中等概选取,那么一条100个字符的信息提供的信息量为多少?(2)若将27个字符分为三类,9个出现概率占2/7,13个出现概率占4/7,5个出现占1/7,而每类中符号出现等概,求该字符信源的信息熵。

2、设计思路及步骤I=log2P iH(X)=∑−P i log2Pii26个字母和一个空格,因等概选取可以先求得其中一个字符的信息量,通过扩展实现计算100个字符的信息量。

对于第二问,可以将字符分为三组,又因每组字符的概率相等,因此可以求出每组每一个字符的概率。

通过信息熵的定义可以求出结果。

3、程序代码及调试过程4、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漏掉空格(2)是否可以将三组字符看作整体5、结果及说明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00个字符的信息量,以及字符信源熵。

比较H2与H3可以看出,并不可以简单的将三组数据看作整体。

6、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计算多字符的信息量与分组信息熵,让我们加深了信息论中有关信息量与信息熵的概念与定义,同时也让我们熟悉了matlab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1、实验内容绘制二进制信源熵函数曲线。

2、设计思路及步骤根据信源熵的定义以及公式计算出熵,通过matlab的矩阵运算计算出熵数组,然后通过plot函数画出图像。

3、程序代码及调试过程4、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矩阵乘法出错,,需要使用matlab中的点乘5、结果及说明信源熵的图像为凸形曲线,熵在信源等概分布时取最大值,先增大再减小。

6、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信源熵的作图让我们熟悉了matlab中图像生成函数,以及矩阵运算。

实验三,四1、实验内容求信源的熵和其二次、三次扩展信源的熵。

离散二维平稳信源的概率空间:求:(a)信源符号之间无依赖性时,信源X的信息熵H(X);(b)信源符号有依赖性时的条件熵H(X2|X1);(c)联合熵H(X1X2);(d)根据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一: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应用探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学习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3.探究微型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和仪器1.微型计算机实验箱;2.微型计算机主机;3.显示器;4.键盘。

三、实验内容1.将微型计算机主机与显示器、键盘连接;2.打开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基本操作;3.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基本应用。

四、实验步骤1.将微型计算机主机与显示器、键盘连接,确保连接稳固;2.打开微型计算机主机,等待系统启动完毕;3.使用键盘进行基本操作,包括输入字符、回车等;4.运行预装的基本应用软件,并进行相应操作。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在本次实验中,通过连接主机与显示器、键盘,我们成功打开了微型计算机并进行了基本操作。

使用键盘输入字符并通过回车键确认后,我们可以在显示器上看到相应的结果。

这表明微型计算机能够正确地接收和处理我们输入的指令,并将结果显示出来。

通过运行预装的基本应用软件,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操作,如文字处理、图形绘制等。

本次实验中,我们还了解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组成。

在主机中,CPU是主要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指令;内存存储了计算机运行时所需的数据和程序;硬盘则保存了大容量的数据。

显示器负责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出来,键盘则用于输入指令和数据。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于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形绘制等多个方面。

在今天的社会中,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用户,几乎都需要使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和生活。

微型计算机的快速计算和大容量存储能力,使得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并了解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8篇)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8篇)

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报告总结(一):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

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实验报告一

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交换机的配置一、VLAN的配置1.1实验目标1.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2.理解虚拟LAN(VLAN)基本配置;3.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4.掌握Tag VLAN配置方法。

1.2实验背景某公司新进一批交换机,公司内财务部、销售部的PC通过2台交换机实现通信;要求财务部和销售部的PC可以互通,但为了数据安全起见,销售部和财务部需要进行互相隔离,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1.3 技术原理1.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1)用户模式 Switch>2)特权模式 Switch#3)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4)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2. 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内。

进行逻辑的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VLAN做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

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

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 间的主机之间互相访问必须经路由设备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 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

Port VLAN是实现VLAN的方式之一,它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AL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一种类型,主要用于是交换机的相同Vlan 内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

Tag VLAN遵循IEEE802.1Q协议的标准,在使用配置了Tag VLAN的端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示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

1.4实验步骤1.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2.划分VLAN;3.将端口划分到相应VLAN中;4.测试图 1-1 VLAN拓扑图1.5实验结果:1.5.1对交换机进行配置1.5.2配置交换机:通过“show VLAN”命令,查看交换机VLAN的配置1.5.3划分两个VLAN ,VLAN10和VLAN20配置交换机,在pc0上使用ping命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五-1、实验总结(包括心得体会、问题回答及实验改进意见,可附页)
问题回答: 1、什么是软件缺陷?
2、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有哪些?
3、决策表中是如何确定规则个数的?
4、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有哪些优势?
第 6 页 共 6 页
第 1 页 共 6 页
四、实验结果(包括程序或图表、结论陈述、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可附页)
五、实验总结(包括心得体会、问题回答及实验改进意见,可附页)
通过本次实验,
六、教师评语
1、完成所有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2、完成绝大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3、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4、基本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基本正确,所完成的结果基本正确; 5、未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或实验步骤不正确或结果不正确。 评定等级: 签名:
第 2 页 共 6 页
附四-1、实验结果(包括程序或图表、结论陈述、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可附页)
第 3 页 共 6 页
附四-2、实验结果(包括程序或图表、结论陈述、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可附页)
第 4 页 共 6 页
附四-3、实验结果(包括程序或图表、结论陈述、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可附页)
第 5 页 共 6 页
广东金融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实验编号 及实验名称 姓 名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实验楼 402 鲜征征 实验一 黑盒测试方法实验
系 班
018.3.26 无
实验日期 同组其他成员
实验时数 成 绩
4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理解测试用例的重要性。 2、熟练掌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方法、决策表和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二、实验环境及相关情况(包含使用软件、实验设备、主要仪器及材料等)
1.使用软件:装有 QTP 功能测试软件 2.实验设备:装有 Windows 的联网的个人计算机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包含简要的实验步骤流程)
1、实验题目:登陆框测试 在各种输入条件下,测试程序的登录对话框功能。
用户名和密码的规格说明书如下: (密码规则同用户名规则。 ) • 用户名长度为 6 至 10 位(含 6 位和 10 位) ; • 用户名由字符(a-z、A-Z)和数字(0-9)组成; • 不能为空、空格和特殊字符。 要求:按照规格说明书,分别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步骤: (1)分析规格说明书,确定输入条件、输出条件的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以及各个边 界条件; (2)第二步:填表格并编号; (3)第三步:设计测试用例; (4)第四步:执行测试用例。 2、员工薪制问题。 (1)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 4%,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 2%。 (2)非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月薪资的 8%,过失,扣月薪资的 4%。 步骤: (1)分析程序的规格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2)找出原因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原因与原 因之间的约束关系,画出因果图; (3)将因果图转化成决策表; (4)根据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的 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